CN219693630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3630U
CN219693630U CN202320640204.6U CN202320640204U CN219693630U CN 219693630 U CN219693630 U CN 219693630U CN 202320640204 U CN202320640204 U CN 202320640204U CN 219693630 U CN219693630 U CN 219693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guide
shaft
door body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02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
郭动
张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02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3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3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3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冰箱,其包括箱体、门体、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位于门体上的引导部和导向部、固定于箱体上的第一轴和第二轴;门体关闭时,第一轴位于起始引导位,第二轴位于第一导向位;门体打开过程中,第二轴相对导向部向第四导向位移动,且第二轴带动第一轴相对引导部先由起始导向位运动至第二引导位,再由第二引导位向第四引导位运动;在门体打开过程中,外侧棱位于第一体侧壁远离第二体侧壁的一侧时,外侧棱与第一体侧壁的最大距离记为Lmax;门体打开至90°时,门前壁位于第一体侧壁远离第二体侧壁的一侧,门前壁与第一体侧壁之间的距离记为L90°;Lmax=L90°;本实用新型冰箱使打开至90°时的门体在最大程度地靠近外侧,降低门体对取放口的遮挡。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对于嵌入式冰箱而言,冰箱放在橱柜内;受橱柜空间的限制,为了增大冰箱对橱柜空间的利用率,要求在开门过程中,门体的角部尽量少地超出箱体或不超出箱体。为此现多设置双轴与双槽配合的铰链组件,以使门体在打开的过程中向远离橱柜的一侧移动来限制门体的角部超出箱体的尺寸,以增大冰箱对橱柜空间的利用率;但门体在打开的过程中向远离橱柜的一侧移动易导致门体对冰箱取放口的遮挡,影响放置于橱柜内的抽屉、搁板等的移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冰箱,以使提高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申请的冰箱,其包括:
箱体,其限定出具有取放口的储藏室;所述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
门体,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取放口;所述门体具有在所述门体关闭时远离所述箱体的门前壁、与所述门前壁相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门侧壁、位于所述门前壁和门侧壁相交处的外侧棱;
铰链组件,其连接所述门体和箱体,以使所述门体相对所述箱体转动;所述铰链组件包括:
引导部和导向部,其位于所述门体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端部;所述引导部包括第二引导位、位于所述第二引导位远离所述门侧壁和门前壁一侧的第四引导位、位于所述第二引导位和第四引导位之间的起始引导位;所述导向部包括相对第一导向位、位于所述第一导向位靠近所述门侧壁并远离所述门前壁的第四导向位;
第一轴和第二轴,其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引导部相配合,所述第二轴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
所述门体关闭时,所述第一轴位于起始引导位,所述第二轴位于第一导向位;
所述门体打开过程中,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导向部向所述第四导向位移动,且所述第二轴带动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引导部先由起始导向位运动至第二引导位,再由第二引导位向第四引导位运动;
在所述门体打开过程中,所述外侧棱位于所述第一体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体侧壁的一侧时,所述外侧棱与所述第一体侧壁的最大距离记为Lmax
所述门体打开至90°时,所述门前壁位于所述第一体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体侧壁的一侧,所述门前壁与所述第一体侧壁之间的距离记为L90°;其中,Lmax=L90°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以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侧壁为Y轴,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前壁为X轴;X轴与Y轴相垂直,并相交于原点O;以所述门体关闭时门前壁指向取放口所在平面的方向为Y轴的正向,第一体侧壁指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为X轴的正向,形成二维坐标系XOY;
所述引导部具有引导轨迹线,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一轴运动,并使所述第一轴的中心轴沿引导轨迹线运动;
所述导向部具有导向轨迹线,所述导向部引导所述第二轴运动,并使所述第二轴的中心轴沿导向轨迹线运动;
在二维坐标系XOY中,所述引导轨迹线单调递增,所述导向轨迹线单调递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坐标系XOY中,所述引导轨迹线的函数记为Y=S(X);
其中,XS2>XS1>XS0>0;S1(XS1)=S2(XS1),且S`1(XS1)=S`2(XS1)。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S`1为常数,Y=S1(X)为直线状的单增函数;S``2<0,Y=S2(X)为凹函数。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轨迹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引导段S1和第二引导段S2;Y=S1(X)为坐标系XOY中第一引导段S1的函数,Y=S2(X)为坐标系XOY中第二引导段S2的函数;
所述第二引导段S2的曲率为0.18~0.2其中任一值;所述第一引导段S1斜率为0.45~0.6其中任一值。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轨迹线的函数记为Y=K(X);
其中,XK0>XK1>XK2>XK3>XK4>0;K1(XK1)=K2(XK1),K2(XK2)=K3(XK2),K3(XK3)=K4(XK3);其中,K`1、K`2、K`3、K`4均小于0,且K`1(XK1)=K`2(XK1),K`2(XK2)=K`3(XK2),K`3(XK3)=K`4(XK3)。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轨迹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
坐标系XOY中,Y=K1(X)为第一导向段K1的函数;Y=K2(X)为第二导向段K2的函数;Y=K3(X)为第三导向段K3的函数;Y=K4(X)为第四导向段K4的函数;
K`2为常数,Y=K2(X)为直线状的单减函数;
K″1>0、K″3<0、K″4>0,Y=K1(X)、Y=K4(X)为凸函数,Y=K3(X)为凹函数。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段K1的曲率为0.1~0.4其中任一值;第三导向段K3的曲率为0.1~0.3其中任一值;第四导向段K4的曲率为0.1~0.3其中任一值;第二导向段K2的斜率为-1~-0.8其中任一值。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门体的一侧,建立位移坐标系AOB;其中,在所述位移坐标系AOB中,OB与所述取放口所在平面相垂直,且以由所述取放口指向所述门体关闭时门前壁的方向为正;OA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相平行,且以由所述第二体侧壁指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方向为正;位移坐标系AOB为相对所述箱体静止的坐标系;
所述门体具有与所述门前壁相对设置的门后壁;所述门体打开过程中,所述门体具有沿平行于所述门后壁方向的第一方向位移沿平行于所述门侧壁方向的第二方向位移/>
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第二角度G2的过程中,第一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分位移为/>第二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分位移为/>其中,/>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体由第二角度G2打开至G3=90°的过程中,第一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分位移为/>第二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分位移为/>其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冰箱,其包括箱体、门体、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位于门体上的引导部和导向部、固定于箱体上的第一轴和第二轴;门体关闭时,第一轴位于起始引导位,第二轴位于第一导向位;门体打开过程中,第二轴相对导向部向第四导向位移动,且第二轴带动第一轴相对引导部先由起始导向位运动至第二引导位,再由第二引导位向第四引导位运动;在门体打开过程中,外侧棱位于第一体侧壁远离第二体侧壁的一侧时,外侧棱与第一体侧壁的最大距离记为Lmax;门体打开至90°时,门前壁位于第一体侧壁远离第二体侧壁的一侧,门前壁与第一体侧壁之间的距离记为L90°;Lmax=L90°;本实用新型冰箱使打开至90°时的门体在最大程度地靠近外侧,降低门体对取放口的遮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冰箱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冰箱靠近铰链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铰链处的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不同角度时第一轴相对引导部、第二轴相对导向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第一轴相对引导部、第二轴相对导向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第一轴相对引导部、第二轴相对导向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第一轴相对引导部、第二轴相对导向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第一轴相对引导部、第二轴相对导向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由G0打开至G2过程中第一轴相对引导部、第二轴相对导向部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由G2打开至G4过程中第一轴相对引导部、第二轴相对导向部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一中另一种轨迹形式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门体、耐磨块及轨迹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门体打开至90°时旋停机构、轨迹块及铰链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耐磨块及轨迹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铰链、弹性柱塞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四中轨迹块与铰链及位于铰链上的弹性柱塞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四中门体打开至旋停角度时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四中中门体打开至旋停角度时的另一剖视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四中铰链与弹性柱塞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四中铰链与弹性柱塞各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五中铰链、弹性柱塞、轨迹块及耐磨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五中轨迹块与耐磨块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五中门体打开至旋停角度时的剖视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六中门体、弹性柱塞及轨迹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六中铰链、弹性柱塞及轨迹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六中铰链、弹性柱塞各部件及轨迹块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六中门体、弹性柱塞各部件、轨迹块及铰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六中门体、弹性柱塞、轨迹块及铰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六中门体、弹性柱塞、轨迹块及铰链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箱体10;橱柜100;门体30;门前壁31;门侧壁32;门后壁33;外侧棱W;内侧棱N;第一容置部34;第二容置部35;收容腔36;
铰链板40;连接部401;延伸部402;第一轴41;第二轴42;收容部421;凹陷部5;
引导中心轴P;导向中心轴Q;
引导部50;引导轨迹线S;起始引导位P0;第一引导位P1;第二引导位P2;第三引导位P3;第四引导位P4
导向部60;导向轨迹线K;起始导向位Q0;第一导向位Q1;第二导向位Q2;第三导向位Q3;第四导向位Q4
轨迹块2;板体20;
限位凹部6;
弹性柱塞7;支撑件70;容纳腔701;配合件702;第一限位部703;弹性件71;限位凸部72;
安装孔601;
轨迹块2;板体20;
耐磨块8;耐磨柱81;固定板82;耐磨槽83;
限位柱721;限位体722;第二限位部7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定义冰箱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冰箱包括具有储藏室的箱体10、连接到箱体10以打开和关闭储藏室的门体30,以及向储藏室供应冷空气的制冷装置。箱体10包括限定形成储藏室的内胆、连接到内胆的外侧以形成冰箱的外观的外壳、设置于在内胆与外壳之间以使储藏室绝热的隔热层。
箱体10限定出多个储藏室。本实施例中,多个储藏室包括位于冷藏室及位于冷藏室下方的冷冻室;需要说明的是,冰箱的多个储藏室的设置不局限于以上示例说明。
储藏室的前端形成有取放口,以放置食物至储藏室内或由储藏室内取出食物;箱体10上设置可旋转的门体30,以打开或关闭储藏室的取放口。具体的,门体30通过位于上部的铰链组件和位于下部的铰链组件可旋转地连接于箱体10上。
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铰链件和第二铰链件,第一铰链件与第二铰链件相配合并能够相对转动。本实施例中,箱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即箱体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第一铰链件设置于箱体10上并靠近其中一个体侧壁;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铰链件靠近第一体侧壁为例进行说明;第二铰链件设置于门体30靠近第一铰链件的端部,第一铰链件与第二铰链件相配合,以允许箱体10与门体30相对转动。门体30具有在门体30关闭时远离箱体10的门前壁31、与门前壁31相对设置的门后壁33、靠近第一铰链件且与门前壁31相连接的门侧壁32。例如第一铰链件位于箱体10的右侧时,门体30关闭时其右侧面为门侧壁32;第一铰链件位于箱体10的左侧时,门体30关闭时其左侧壁为门侧壁32。
门体30的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相交形成外侧棱W,门侧壁32与门后壁33相交形成内侧棱N。门体30关闭时,外侧棱W位于内侧棱N远离箱体1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均为平面时,两平面相交线为理论上的外侧棱W(同理,理论上的内侧棱N为门侧壁32与门后壁33两平面相交线);实际生产加工设置时,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相交处为圆角过渡的设置,由此在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相交处形成的是一个曲面。本申请中为了方便描述,以理论上的外侧棱W及理论上的内侧棱N来进行描述。
参照图2至图3,第一铰链件包括铰链板40;具体的,铰链板40包括连接到箱体10上的连接部401、从连接部401向前延伸并呈水平板状的延伸部402。连接部401可以通过诸如螺钉、销和螺栓等紧固件紧固到箱体10的顶壁上。具体的,对于门体30上端的铰链来说,连接部401连接在箱体10顶壁上。对于门体30下端的铰链来说,连接部401连接在箱体10的前端面。其中,第一铰链件的延伸部402上形成有第一轴41和第二轴42;其中,第二轴42位于第一轴41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
第二铰链件包括:位于门体30靠近第一铰链件端部的导向部50和导向部60;其中,第一轴41适配于引导部50,第二轴42适配于导向部60,在门体30旋转打开或者关闭的过程中,第一轴41相对引导部50运动,第二轴42相对导向部60运动。
以上,第一轴41和第二轴42连接铰链板40上以形成引导门体30移动的限定轴。具体的,设于铰链板40上的第一轴41和第二轴42沿竖直方向延伸,以适配设置于门体30靠近铰链端部上的引导部50或导向部60。对应的,引导部50和导向部60设置于门体30的端部以形成与限定轴配合的轨迹导件。
本实施例中,以位于门体30上下两端的铰链板40上均设有第一轴41和第二轴42,门体30上下两端均设有引导部50和导向部60为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设置不受同时设置于门体30上下两端设置的限制,其根据需要设置以连接门体30与箱体10。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将箱体10上靠近铰链板40的侧面所在的平面(第一体侧壁)定义为基准平面M0,冰箱收容于橱柜100中,基准平面M0靠近橱柜100的一侧为外侧,与之相对的靠近储藏室的一侧为内侧。门体30关闭时,门前壁31与橱柜100的前端面相平齐(“平齐”包括两平面距离小于2mm的任一情况)。将冰箱放置在橱柜100中使用时,为了防止用户地面不平及橱柜100变形等因素,橱柜100在尺寸设置时,橱柜100与冰箱的侧面(第一体侧壁,即基准平面M0)的距离α,可设置的,α≤5mm。为了保证冰箱的门体30正常打开,门体30在旋转的过程中其外侧棱W不能超出箱体10侧面(基准平面M0)太多,以避免外侧棱W与橱柜100碰撞而导致门体30无法正常打开。
为满足以上需求,门体30在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能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得外侧棱W不会超出箱体10侧面(基准平面M0)太多。以铰链板40设在门体30右侧为例,内侧为左侧,即门体30需要能向左侧移动;以铰链板40设置在门体30左侧为例,则内侧为右侧,即门体30需要能向右侧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0的右侧壁为第一体侧壁,为基准平面M0来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引导部50引导第一轴41的中心轴相对运动的轨迹线记为引导轨迹线S,导向部60引导第二轴42的中心轴相对运动的轨迹线记为导向轨迹线K。
本实施例中,引导部50设置为引导槽,导向部60设置为导向槽;引导槽引导第一轴41的中心轴运动的轨迹线为引导轨迹线S,导向部引导第二轴42的中心轴运动的轨迹线为导向轨迹线K。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以基准平面M0为Y轴,位于铰链板40的前侧且与基准平面M0相垂直的直线记为X轴(本实施例中,以门体30关闭时,经过外侧棱W并与取放口相平行的平面为X轴,即以门体30关闭时的门前壁31所在平面为X轴);X轴与Y轴相垂直,并相交于原点O;以门体30关闭时的门前壁31指向箱体10的方向为Y轴的正向,第一体侧壁指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为X轴的正向,形成二维坐标系XOY。
其中,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引导轨迹线S包括第一引导段S1和第二引导段S2;导向轨迹线K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第五导向段K5
在坐标系XOY中,引导轨迹线S对应的函数记为Y=S(X);Y=S(X)为分段函数,且该分段函数为连续函数;则有在每个分段点处其左极限与右极限相等;具体的,
其中,XS2>XS1>XS0>0;S1(XS1)=S2(XS1);即Y=S(X)为连续函数;
Y=S1(X)为坐标系XOY中第一引导段S1的函数;
Y=S2(X)为坐标系XOY中第二引导段S2的函数。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Y=S1(X),Y=S2(X)均为光滑曲线,且在X=XS1时,Y=S(X)的左导数与右导数相等;即S`1(XS1)=S`2(XS1),在X=XS1处,Y=S1(X)与Y=S2(X)光滑过渡连接;引导轨迹线Y=S(X)整体为光滑曲线(包括直线),其上无尖点。
其中,第一引导段S1的斜率记为S`1,第二引导段S2的斜率记为S`2,S`2>0,S`1>0;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S`2>S`1>0;由上可知,沿由门侧壁32指向门体30上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引导轨迹线S整体向远离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方向延伸。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S`1为常数,即Y=S1(X)为直线状的单增函数;随着X的增大,S2逐渐增大。可设置的,S″2<0,即Y=S2(X)为凹函数,且为单增函数。以上设置的限定下,沿由门侧壁32指向门体30上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引导轨迹线S先沿直线延伸,再沿向门前壁31一侧凹的曲线延伸。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Y=S2(X)设置为圆弧方程。对应的,当Y=S1(X)为直线时,直线与圆弧相切。
在坐标系XOY中,导向轨迹线K对应的函数记为Y=K(X);Y=K(X)为分段函数,且该分段函数为连续函数;则有在每个分段点处其左极限与右极限相等;具体的,
其中,XK0>XK1>Xk2>XK3>XK4>XK5>0;K1(XK1)=K2(XK1),K2(XK2)=K3(XK2),K3(XK3)=K4(XK3),K4(XK4)=K5(XK4);即Y=K(X)为连续函数;
Y=K1(X)为坐标系XOY中第一导向段K1的函数;
Y=K2(X)为坐标系XOY中第二导向段K2的函数;
Y=K3(X)为坐标系XOY中第三导向段K3的函数;
Y=K4(X)为坐标系XOY中第四导向段K4的函数;
Y=K5(X)为坐标系XOY中第五导向段K5的函数。
其中,第一导向段的斜率记为K`1,第二导向段的斜率记为K`2,第三导向段的斜率记为K`3,第四导向段的斜率记为K`4,第五导向段的斜率记为K`5;其中,K`5>0,K`1、K`2、K`3、K`4均小于0;即存在,随着X的增加,Y=K(X)先增大后减小。具体可设置的,K`2>K`3>K`1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Y=K1(X)、Y=K2(X)、Y=K3(X)、Y=K4(X)、Y=K5(X)均为光滑曲线(包括直线)。
另外,在X=XK1、X=XK2、X=XK3、X=XK4时,Y=K(X)的左导数与右导数相等;即存在K`1(XK1)=K`2(XK1)、K`2(XK2)=K`3(XK2)、K`3(XK3)=K`4(XK3)、K`4(XK4)=K`5(XK4);即,在X=XK1、X=XK2、X=XK3、X=XK4处,各段函数光滑过渡连接;导向轨迹线Y=K(X)整体为光滑曲线,其上无尖点。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K`2为常数,即Y=K2(X)为直线状的单减函数;随着X的增大,即Y=K2(X)逐渐减小。可设置的,K″1>0、K″3<0、K″4>0、K″5>0,即Y=K1(X)、Y=K4(X)、Y=K5(X)为凸函数,且Y=K1(X)、Y=K4(X)为单减函数,Y=K5(X)为单增函数;Y=K3(X)为凹函数,且为单减函数。
以上设置的限定下,沿由门侧壁32指向门体30上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导向轨迹线K依次沿第五导向段K5、第四导向段K4、第三导向段K3、第二导向段K2、第一导向段K1延伸。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一导向段K1由两条相内切的圆弧连接形成;第二导向段K2为直线;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第五导向段K5均为圆弧;其中,第一导向段K1与第二导向段K2相切连接,圆弧状的第三导向段K3与第四导向段K4相外切连接,且第三导向段K3与与直线状的第二导向段K2相切连接;另外,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五导向段K5相外切连接。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引导轨迹线S的第二引导段S2的曲率为0.18~0.2其中任一值;第一引导段S1为直线时,在XOY坐标系中,其斜率为0.45~0.6其中任一值;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一导向段K1的曲率为0.1~0.4其中任一值;第三导向段K3的曲率为0.1~0.3其中任一值;第四导向段K4的曲率为0.1~0.3其中任一值;第五导向段K5的曲率为0.1~0.2其中任一值。其中,第二导向段K2设置为一条直线时,在XOY坐标系中,第二导向段K2的斜率为-1~-0.8其中任一值。
以上对导向轨迹线K与引导轨迹线S的各段的曲率或斜率的限定,限定了导向轨迹线K与引导轨迹线S的变化趋势,使双轴的运动更为流畅平顺。
其中,引导轨迹线S靠近门侧壁32的端点记为第二引导位P2,引导轨迹线S远离门侧壁32的端点记为第四引导位P4;引导轨迹线S上具有起始引导位P0、位于起始引导位P0与第二引导位P2之间的第一引导位P1,位于起始引导位P0与第四引导位P4之间的第三引导位P3。即在XOY坐标系中,沿X轴方向,第二引导位P2、第一引导位P1、起始引导位P0、第三引导位P3、第四引导位P4依次远离Y轴。即第二引导位P2、第一引导位P1、起始引导位P0、第三引导位P3、第四引导位P4与门侧壁32的距离依次增大。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引导位P3为第一引导段S1与第二引导段S2的连接位。
导向轨迹线K远离门侧壁32的端点记为起始导向位Q0,导向轨迹线K靠近门侧壁32的端点记为第四导向位Q4;导向轨迹线K具有第一导向位Q1、第二导向位Q2及第三导向位Q3;其中,第一导向位Q1、第二导向位Q2及第三导向位Q3位于起始导向位Q0和第四导向位Q4之间,且起始导向位Q0、第一导向位Q1、第二导向位Q2、第三导向位Q3、第四导向位Q4依次靠近门侧壁3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位Q1为第一导向段K1与第二导向段K2的连接位。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二导向段K2为直线段,第三导向位Q3为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导向段K2所在直线凸出的位置。可理解的,第三导向位Q3位于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导向段K2所在直线距离最大点处(包括其附近位置;可设置的,该附近位置为与距离最大点处之间的距离小于2mm的范围)。
在XOY坐标系中,Y=S(X)位于Y=K(X)下方;XS0>XK5>0,Y=S(XS0)<Y=K(XK0),Y=K(XK1)<Y=S(XS2)<Y=K(XK2)。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42位于第一轴41远离门体30关闭时门侧壁32的一侧,引导部50位于导向部60靠近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一侧;第一轴41相对引导部50运动,第二轴42相对导向部60运动,以使得门体30能够在旋转的同时向内侧(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外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以限定外侧棱W超出基准平面M0的距离,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时与橱柜100相互干涉。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中,门体30关闭时,第一轴41的中心轴与第二轴42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与门前壁31相平行。即门体30关闭时,第一轴41的中心轴与第二轴42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与X轴相平行。以上设置具有可检测性,能够有效确保了装配精度,便于在及时作出调整。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门体30关闭时,门前壁31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相平行,门侧壁32与门前壁31相垂直,且门侧壁32与第一体侧壁相平行或相平齐;即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中,箱体10的第一体侧壁与Y轴重合或平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平行”包括标准数学定义上的平行,亦包括因为加工误差或部件微变形或微磨损夹角小于3°的两面关系。
由于引导部50和第一轴41之间,以及导向部60和第二轴42之间是相对运动关系,若门体30在打开的过程中,以引导部50和导向部60为静止参照物,则相当于第一轴41在引导部50的限制下运动,第二轴42在导向部60的限制下运动。本申请为了描述方便,采用引导部50和导向部60为静止参照物,而第一轴41和第二轴42相对参照物移动的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41的中心轴记为引导中心轴P,第二轴42的中心轴为导向中心轴Q;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线段PQ记为轴心线段PQ;轴心线段PQ的中心记为轴心中点I。如图4-图15所示,第一轴41沿引导部50运动等同于引导中心轴P沿引导轨迹线S运动,第二轴42沿导向部60运动等同于导向中心轴Q沿导向轨迹线K运动,以使得门体30能够在旋转的同时向内侧(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外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时与橱柜100相互干涉。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运动,等同于在箱体10顶壁所在的平面内(或与箱体10顶壁相平行的平面内)两者的相对运动;即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运动为二维平面内的相对运动。由于第一轴41和第二轴42固定于门体30上,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内,轴心线段PQ相对于铰链的运动等同于门体30相对于铰链的运动,亦等同于门体30相对于箱体10的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以标准设计引导轨迹线S和导向轨迹线K为例进行说明;其包括在产品设计时因间隙设置、加工精度等因素导致第一轴41的中心轴相对引导部50的轨迹线偏离引导轨迹线S或第二轴42相对导向部60的运动轨迹线偏离导向轨迹线K的情形;即包括因间隙设置、加工精度等因素导致铰链轴的中心轴的运动轨迹并非标准的轨迹线,但其仍具有标准轨迹线特征的情形。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以上实施例中,引导轨迹线S以两个轨迹段(引导段)为例进行说明,导向轨迹线K以五个轨迹段(导向段)进行说明,其不局限于以上轨迹段的数量限制;本实用新型包括仅包括其中部分相配合的轨迹段的设置情况,为了方便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以整体例进行说明。
以下说明中,为方便阐述,选择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内,轴心线段PQ相对设于铰链的运动表示门体30相对于箱体10的运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内,门体30在打开的过程中,围绕变动的点在转动,该变动的点为轴心线段PQ的中心;即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内,门体30绕变动的轴心中点I转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轴41的中心轴(引导中心轴P)位于引导轨迹线S的起始引导位P0,第二轴42的中心轴(导向中心轴Q)位于导向轨迹线K的起始导向位Q0。即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轴41位于引导部50的第一引导段S1的中间区域,第二轴42位于导向部60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第二轴42位于第一轴41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中,门体30关闭时,P0Q0与门前壁31相平行。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引导部50与第一轴41、导向部60与第二轴42的限定下,以冰箱打开的最大角度G4>90°为例进行说明。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最大角度G4过程中,门体30旋转打开至特定角度时,第一轴41相对引导部50的相对位置、第二轴42相对导向部60的相对位置具体如下:
以下说明中,表示门体30的打开角度,门体30关闭状态时打开角度/>门体30相对箱体10打开以敞开取放口时的打开角度/>为正数;
如图4所示,时,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引导中心轴P位于引导轨迹线S的起始引导位P0,导向中心轴Q位于导向轨迹线K的起始导向位Q0
如图5所示,时,门体30打开角度为G1;引导中心轴P位于引导轨迹线S的第一引导位P1,导向中心轴Q位于导向轨迹线K的第一导向位Q1。即,门体30打开角度为G1时,导向中心轴Q移动至导向轨迹线K的第一导向段K1与第二导向段K2的连接位,引导中心轴P位于第一导向段S1上。
如图6所示,时,门体30打开角度为G2;引导中心轴P位于引导轨迹线S的第二引导位P2,导向中心轴Q位于导向轨迹线K的第二导向位Q2。即,门体30打开角度为G2时,引导中心轴P移动至引导轨迹线S靠近门侧壁32的端点处,导向中心轴Q位于导向轨迹线K的第二导向段K2上。
如图7所示,时,门体30打开角度为G3;引导中心轴P位于引导轨迹线S的第三引导位P3,导向中心轴Q位于导向轨迹线K的第三导向位Q3。即,门体30打开角度为G3时,引导中心轴P移动至引导轨迹线S的第一引导段S1与第二引导段S2的连接位,导向中心轴Q位于第三导向段K3上。可设置的,此时,导向中心轴Q移动至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导向段K2所在直线凸出的位置处。
如图8所示,时,门体30打开角度为G4;引导中心轴P位于引导轨迹线S的第四引导位P4,导向中心轴Q位于导向轨迹线K的第四导向位Q4。即,门体30打开角度为G4时,导向中心轴Q移动至导向轨迹线K靠近门侧壁32的端点,引导中心轴P位于引导轨迹线S远离门侧壁32的端点。
其中,0°<G1<G2<G3<G4;以上G1、G2、G3、G4依次记为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第四角度。
结合以上门体30打开至特定角度时两个限位轴(第一轴41和第二轴42)相对轨迹导件(引导部50和导向部60)的位置可知,第二轴42相对导向部60全程向靠近门侧壁32的方向运动;而第一轴41相对引导部50的配合关系存在以下情况: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的过程中,第一轴41沿引导部50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方向移动;门体30由G2打开至G4的过程中,第一轴41沿引导部50向远离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方向移动。以下,从第一轴41相对引导部50,第二轴42相对导向部60的配合关系角度对该两个阶段的相对移动情况进行说明:
(1)第一阶段,结合图4-图6,图10-图11所示,门体30由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G2的过程。
在该第一阶段,门体30由0°经过G1打开至G2。在该过程中,引导中心轴P由起始引导位P0沿第一引导段S1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方向运动至引导轨迹线S靠近门侧壁32的端点第二引导位P2处;导向中心轴Q由起始导向位Q0沿导向轨迹线K向靠近门侧壁32并远离门前壁31的方向运动,且先沿第一导向段K1运动,再沿第二导向段K2运动。
具体的,引导中心轴P由起始引导位P0沿第一引导段S1依次经过第一引导位P1移动至第二引导位P2;导向中心轴Q由起始导向位Q0沿第一导向段K1移动至第一导向位Q1,再由第一导向段K1沿沿第二导向段K2移动至第二导向位Q2
以上第一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以门体30(导向部50和导向部60)为参照物,门体30由0°打开至G2的过程中,轴心线段PQ由P0Q0处顺时针旋转并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后壁33的方向移动依次移动至P1Q1、P2Q2处;即轴心线段PQ的运动趋势为P0Q0→P1Q1→P2Q2。与此同时,轴心中点I随着轴心线段PQ移动的运动趋势为I0→I1→I2;即门体30打开过程中,相对于门体30,轴心中点I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后壁33的方向移动。
综上,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过程中,以门体30(轨迹导件)为参照物,箱体10相对门体30,具有平行于门后壁33的位移和平行于门侧壁32的位移。
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以箱体10为参照物,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具有平行于门后壁33的位移和平行于门侧壁32的位移。其中,为了方便说明位移,相对于箱体10,门体30的位移分解中,门体30平行于门后壁33的位移记为第一方向位移平行于门侧壁32的位移记为第二方向位移/>
(2)第二阶段,结合图6-图8,如图11-图13所示,门体30由G2旋转打开至G4的过程。
在该第二阶段,门体30由G2经过G3打开至G4。在该过程中,引导中心轴P由第二引导位P2沿引导轨迹线S向远离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方向先沿第一引导段S1运动,再沿第二引导段S2运动至引导轨迹线S远离门侧壁32的端点处;导向中心轴Q由第二导向位Q2沿导向轨迹线K先向靠近门侧壁32并远离门前壁31的方向运动,再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方向运动至导向轨迹线K靠近门侧壁32的端点处;其中,导向中心轴Q先沿第二导向段K2运动,再沿第三导向段K3运动,然后沿第四导向段K4运动。
具体的,引导中心轴P由第二引导位P2依次经过第一引导位P1、起始引导位P0、第三引导位P1移动至第四引导位P4;导向中心轴Q由第二导向位Q2经过第三导向位Q1移动至第四导向位Q4
以上第二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以门体30(导向部50和导向部60)为参照物,门体30由G2打开至G4的过程中,轴心线段PQ由P2Q2处顺时针旋转并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后壁33的方向移动依次移动至P3Q3、P4Q4处;即轴心线段PQ的运动趋势为P2Q2→P3Q3→P4Q4。与此同时,轴心中点I随着轴心线段PQ移动的运动趋势为I2→I3→I4;即门体30打开过程中,相对于门体30,轴心中点I具有向靠近门侧壁32和门后壁33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综上,门体30由G2打开至G4过程中,以门体30(轨迹导件)为参照物,箱体10相对门体30,具有平行于门后壁33的位移和平行于门侧壁32的位移。
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以箱体10为参照物,门体30由G2打开至G4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具有平行于门后壁33的位移和平行于门侧壁32的位移。同第一阶段的说明,相对于箱体10,门体30的位移分解中,门体30平行于门后壁33的位移记为第一方向位移平行于门侧壁32的位移记为第二方向位移/>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3=90°。即门体30打开至90°时,引导中心轴P移动到第一引导段S1向第二引导段S2连接位处;导向中心轴Q移动至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导向段K2所在直线凸出的位置处。
结合门体30运动的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的运动情况,相对箱体10,门体30在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90°过程中,门体30具有平行于其门后壁33的第一方向位移平行于其门侧壁32的第二方向位移/>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第一方向位移/>第二方向位移/>均为瞬时的相对位移,以说明相对箱体10,门体30的当前运动方向。即以上第一方向位移/>第二方向位移/>均为门体30在其门体30的坐标系XOY中的瞬时位移。
结合以上两个阶段的运动说明,对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运动趋势进行说明;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内,在箱体10靠近门体30的一侧,建立位移坐标系AOB;具体的,位移坐标系AOB中,OB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相垂直,且B位于0远离取放口的一侧(前侧);OA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相平行,且A位于O远离第二体侧壁的一侧(外侧)。即位移坐标系AOB中,由第二体侧壁指向第一体侧壁的方向为正,由取放口指向门体30关闭时门前壁31的方向(由后指向前)为正。需要说明的是,在门体30打开过程中,位移坐标系AOB相对箱体10保持静止,其不随门体30的打开而移动。而在门体30打开过程中,门体30的坐标系XOY与位移坐标系AOB之间的相对关系不断变化,本实用新型通过位移矢量在以上两个坐标系中的转换得到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运动情况。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90°的过程中,在门体30相对箱体10逆时针旋转打开过程中,门侧壁32、门后壁33及门前壁31在该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亦逆时针旋转。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内,沿由内侧棱N指向外侧棱W(门后壁33指向门前壁31)的方向,门侧壁32向外向前延伸;沿由门侧壁32指向门体30上与门侧壁32相对端的方向,门后壁33向内向前延伸。
在以上打开过程中(关闭状态打开至90°),门侧壁32由与基准平面M0相平行的状态开始逆时针旋转,门侧壁32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且其与基准平面M0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即在门体30由关闭状态向90°打开的过程中,相对箱体10,沿由内侧棱N指向外侧棱W的方向,门侧壁32向远离第二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延伸。与此同时,门后壁33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且其与基准平面M0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即在门体30由关闭状态向90°打开的过程中,相对箱体10,沿由门侧壁32指向门体30上与门侧壁32相对端的方向,门后壁33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轨迹特征限定下,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90°过程中的运动具有以下特点: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G2<90°)过程中,以箱体10为参照物,在位移坐标系AOB中,第一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位移分解位移为/>第二方向位移/>分别在A轴上的位移分解为/>其中,/>即,门体30由关闭状态向G2打开的过程中,在位移坐标系AOB中,门体30具有第一分位移/>由此则得出:相对箱体10,门体30具有沿A轴负向运动的趋势,即门体30具有向内移动的趋势;即门体30关闭状态向G2(G2<90°)打开的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具有向内移动的趋势。
门体30由G2打开至G3=90°过程中,以箱体10为参照物,在位移坐标系AOB中,第一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位移分解位移为/>第二方向位移/>分别在A轴上的位移分解为/>其中,/>即,门体30由G2向G3=90°打开的过程中,在位移坐标系AOB中,门体30具有第一分位移/>由此则得出:相对箱体10,门体30具有沿A轴正向运动的趋势,即门体30具有向外移动的趋势;即门体30由G2打开至90°打开的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具有向外趋势。
综上,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90°的过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先向内移动一定距离,避免门体30在打开过程中与周边的橱柜或墙体等产生干涉;尔后门体300再沿向外移动一定距离,避免门体30阻碍箱体10内的抽屉、搁物架等的开启,最后达到90°之后,门体30相对箱体10继续打开,以增大门体30的打开角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上在门体30打开的整个过程中,门体30的外侧棱W超出基准平面M0的最大距离记为Lmax
门体30打开至90°时,门前壁31位于基准平面M0外侧,且门前壁31与基准平面M0之间的距离记为L90°。
可设置的,Lmax=L90°;即门体30打开至90°时门前壁31超出基准平面M0的距离与门体30的外侧棱W超出基准平面M0的最大距离相等。以上设置,使打开至90°时的门体30充分利用于为避免门体30打开与橱柜干涉而预留的空间(门体30的外侧棱W超出基准平面M0的最大距离Lmax),以使打开至90°时的门体30在可利用空间内最大程度地靠近外侧,以最小化地降低门体30对取放口的遮挡,避免并门体30阻碍箱体10内的抽屉、搁物架等的开启,增大抽屉等对储藏室的横向空间利用率。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在本实施例轨迹特征的限定下,门体30打开至5°~8°其中任一角度时,外侧棱W超出门体30的基准平面M0的距离最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引导轨迹线S的第二引导段S2的曲率为0.19~0.2其中任一值;第一引导段S1为直线时,在XOY坐标系中,其斜率为0.45~0.5其中任一值。
可设置的,导向轨迹线K包括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及第四导向段K4;即导向轨迹线K不包括第五导向段K5。其中,第一导向段K1为一条等半径的圆弧。第一导向段K1的曲率为0.3~0.4其中任一值;第三导向段K3的曲率为0.2~0.3其中任一值;第四导向段K4的曲率为0.1~0.2其中任一值。以上设置中,第三导向段K3及第四导向段K4的曲率变化更小,导向轨迹线K更光滑流畅。
以上设置引导轨迹线S与导向轨迹线K相配合,其引导双轴运动更为流畅。
实施例二
门体相30相对箱体10转动,以开闭冰箱的箱体;门体30在打开后,由于其重心偏移易会发生自动关门的现象,无法保持在打开状态,导致用户在使用冰箱时需要一手扶门,一手取放食物,带来诸多不便。
本实施例中铰链组件包括旋停机构,以使门体30在打开过程中能够在特定的角度停止旋转,以保持门体30的打开状态,方便用户取放物品。
具体的,参照图17至图20,旋停机构包括弹性柱塞7和限位凹部6;在门体30旋转的过程中,当弹性柱塞7卡入限位凹部6时,门体30相对箱体10旋停。
其中,第一轴41或第二轴42上形成有收容部421,弹性柱塞7安装于收容部421内,限位凹部6设置于与第一轴41相对应的导向槽或与第二轴42相对应的引导槽内;门体30打开过程中,第一轴41相对引导槽运动,第二铰链槽42相对导向槽运动,当设置于铰链轴上的弹性柱塞7卡入对应轨迹槽的限位凹部6内时,门体30相对箱体10旋停。
以下,以弹性柱塞7安装于第二轴42上,限位凹部6设置于导向槽内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旋停机构的设置不受以以限位柱塞71设置于第二轴42上,限位凹部6设置于导向槽的槽底的限制。
具体可设置的,门体30打开至G3时,引导中心轴P移动到第一引导段S1向第二引导段S2连接位处;导向中心轴Q移动至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导向段K2所在直线凸出的位置处;旋停机构的限位凹部6设置于导向槽中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导向段K2所在直线凸出的位置处,以使门体30在其打开至G3时停止转动,并保持在打开G3的位置,方便用户取放物品等。只有在用户施加外力使弹性柱塞7由限位凹部6内移出时,门体30才能继续打开或关闭。
具体的,弹性柱塞7包括:支撑件70、弹性件71和限位凸部72。
支撑件70可以是轴状,其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701,限位凸部72位于容纳腔701的开口端,弹性件71一端与容纳腔701的腔底相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凸部72相连接。在外力作用下,限位凸部72、弹性件71相互作用,可使限位凸部72可相对支撑件70沿弹性件71的弹性变形方向运动。当限位凸部72伸出支撑件70并卡入限位凹部6时实现门体30的旋停。
具体地,支撑件70可以具有外螺纹,从而方便弹性柱塞7与第二铰链柱42的安装连接;弹性件71可以选用弹簧,弹性范围大且使用寿命长。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支撑件70的开口端外壁上形成有配合件702,支撑件70安装于第二轴42的收容部421内时,配合件702与第二轴42的端部相配合。
限位凸部72可选用球状体;相应的,限位凹部6可以是球状凹槽,球状形式的配合有利于限位凸部72滑入限位凹部6,以及限位凸部72从限位凹部6内滑出,增加了门体30旋停以及继续旋转的顺畅性。作为一种设置的方式,用户用于推动门体30由旋停状态运动所需要施加的外力为5N~15N,以上可通过限位凸部72与限位凹部6的形状来控制。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部72设置为圆球状时,该圆球状的限位凸部72直径记为D1;导向轴的端面直径为D2;其中,D1:D2∈[0.65,0.85]其中任一值,以确保第二轴的强度,确保弹性柱塞与第二轴的连接可靠性。
弹性柱塞7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具体如图8,缩回状态时限位凸部72压缩弹性件71并缩回于支撑件70的容纳腔701中;此种状态下限位凸部72与限位凹部6相错开,不会影响门体30的旋转开闭动作;此时,限位凸部72与导向槽的槽底相互作用,导向槽的槽底对限位凸部72施加作用力,限位凸部72压缩弹性件71;在该缩回状态,导向槽的槽底与限位凸部72始终相互作用。
伸出状态时限位凸部72伸出、卡入限位凹部6内。当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相对时,由于限位凹部6对弹性柱塞7的作用力小于导向槽的槽底对弹性柱塞7的作用力,弹性件71在恢复力的作用下变长,限位凸部72移出支撑件70的容纳腔701并卡入限位凹部6内,使得门体30旋停。当再次施加外力作用于门体30时弹性柱塞7脱离限位凹部6,导向槽的槽底对限位凸部72施加更大的作用力,弹性件71压缩,限位凸部72移入支撑件70的容纳腔701内,转变为缩回状态,门体30可正常旋转。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伸出状态时,限位凸部72远离弹性件71的最大距离点与支撑件70开口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记为C;其中,C:D1∈[0.38,0.5]其中任一值;即圆球状的限位凸部72伸出支撑件70的部分小于该圆球体的半径,以增加了门体30旋停以及继续旋转的顺畅性。
门体30打开至G3时,引导中心轴P移动到第一引导段S1向第二引导段S2连接位处,导向中心轴Q移动至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导向段K2所在直线凸出的位置处;由该位置开始,第一轴41相对引导部50运动方向发生大的变化,第二轴42相对导向部60发生大的变化。此时,第一轴41和第二轴42在其所在位置处易产生滑移;本实用新型的冰箱通过在铰链轴和与之配合的轨迹槽之间设置旋停机构,并使门体30在打开G3时旋停,一方面避免了门体30打开后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关闭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在本申请轨迹特征的设置下门体30打开至G3时产生滑移而使门体30开闭不稳定,进一步地增加门体30开闭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3=90°,即门体30打开至90°时引导中心轴P移动到第一引导段S1向第二引导段S2连接位处,导向中心轴Q移动至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导向段K2所在直线凸出的位置处,且此时门体30旋停,方便用户取放物品、抽出抽屉或层架等。
实施例三
参照图17至图20,当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相配合时,门体30处于旋停状态,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相互作用以克服导致门体30具有关闭趋势的作用力;即在旋停状态下,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存在摩擦力。而门体30由旋停状态进入正常旋转状态时,需要外力作用推动门体30,以使以上限位凹部6在门体30的带动下克服弹性柱塞7所带来的阻力,从而使限位凹部6与弹性柱塞7相分离;在以上脱离的过程中,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存在摩擦力;综上,旋停机构的限位凹部6及限位凸部72在使用过程中易被磨损。由此设置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导向槽的底壁形成有安装孔601,安装孔601内设置有耐磨块8,耐磨块8上形成有用于与弹性柱塞7相配合的限位凹部6。
具体的,门体30靠近铰链板40的端部安装有轨迹块2;具体的,轨迹块2包括板体20,板体20上形成有引导槽和导向槽。
可设置的,引导槽的深度大于导向槽的深度;与之相对应的,第一轴41的长度大于第二轴42的长度。
具体的,门体30靠近铰链板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容置部34和第二容置部35;其中,第二容置部35的深度小于第一容置部34的深度。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容置部34与第二容置部35的相邻区域两容置部相连通。环绕第一容置部34和第二容置部35靠近铰链的端部形成有安装台面。
其中,轨迹块2的板体20安装于安装台面上,引导槽安装于第一容置部34内,导向槽安装于第二容置部35内;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将轨迹块2的板体20与安装台面相连接,以将轨迹块2固定于门体30上。以上由于第一容置部34与第二容置部35的深度不同,第一容置部34对引导槽进行限位,第二容置部35与导向槽进行限位,配合轨迹块2的板体20与安装台面的固定连接,增加了轨迹块2与门体30连接的牢固性。
耐磨块8包括耐磨柱81及环绕于耐磨柱81端部的固定板82;耐磨柱81远离固定板82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凹陷72。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耐磨柱81呈中空状。
耐磨块8的耐磨柱81穿过导向槽上的安装孔601,耐磨柱81端部的固定板82位于导向槽的槽底远离其内腔的一侧,固定板82被夹在导向槽的槽底与第二容置部35的底壁之间,通过轨迹块2的固定能够限定耐磨块8垂直于导向槽槽底方向的相对位移;同时,安装孔601有效限定耐磨块8在导向槽底壁所在平面内的位移。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二容置部35上与安装孔60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陷部5,以使耐磨块8上的固定板82安装于凹陷部5内。导向槽的槽底与第二容置部35的底壁相配合,凹陷部5与导向槽的槽底相配合将固定板82夹固于两者之间。通过轨迹块2的固定能够进一步地限定耐磨块8的位置。其中,配合于环状的固定板82的结构形式,凹陷部5呈环状,以容纳固定板82;以上通过环状凹陷部与环状的固定板配合,使环状的凹陷部所包围的部分与耐磨柱的中空部分相配合,以进一步地加固耐磨块。
门体30打开过程中,随着门体30的打开,第二轴42带动位于其上的弹性柱塞7运动,并逐渐靠近耐磨块8;当弹性柱塞7与耐磨块8上的限位凹部6相对应时,弹性柱塞7卡入限位凹部6内,使得门体30旋停。
本实施例中耐磨块8的设置有效增加了限位凹部6的耐磨性能,能够确保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配合的有效性,避免因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长期磨损而导致旋停失效。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设置形式的旋停机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限位凸部72的结构有所不同;
实施例二中,限位凸部72设置为球体状,受到球体形状的影响,限位凸部72伸出支撑件70的长度被限制。而在冰箱生产过程中,由于门体存在高低不平的情况,为调节该高低不平的差别,需要在双轴铰链处旋转垫片;垫片的放置增加了轨迹槽槽底与支撑件70开口端面之间的距离,在球状的限位凸部72露出支撑件70的尺寸被限制的情况下,限位凹部6对球状的限位凸部72作用力小,弹性件71被压缩量减小,从而导致旋停的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旋停失效。
参照图21至图25,本实施例中,限位凸部72具有限位柱721、位于限位柱721一端的限位体722;限位柱721安装于支撑件70的容纳腔701内,并与弹性件71远离容纳腔701的腔底一端相连接。限位体722位于容纳腔701外,用于与限位凹部6相配合。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限位柱721为圆柱状,限位体722为球冠体,以增加球冠状的限位体722伸出容纳腔701的距离;另外,球冠体的限位体722能够减少限位凸部72与其他部件接触运动时的摩擦,有利于限位凸部72滑入限位凹部6,以及限位凸部72从限位凹部6内滑出,增加了门体30旋停以及继续旋转的顺畅性。
其中,支撑件70的开口端外壁上形成有配合件702,支撑件70安装于第二轴42的收容部421内时,配合件702与第二轴42的端部相配合。
支撑件70的容纳腔701靠近其开口端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部703;限位凸部72的限位柱721远离限位体722的一端外周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部7211;其中,限位柱721穿过第一限位部703,第二限位部7211位于容纳腔701内,限位体722位于容纳腔701外;第二限位部7211位于第一限位部703靠近弹性件71的一侧;弹性柱塞7在自然状态下(弹性凸部不受外力作用,弹性柱塞7各部件仅处于其各自的约束下),在沿弹性件71的弹性变形方向上,第一限位部703与第二限位部7211相卡接,以将弹性件71限制于容纳腔701内,避免限位凸部72带动弹性件71伸长而由支撑件70的容纳腔701内被拉出,确保弹性件71的弹性力。
弹性柱塞7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具体如图23,缩回状态时,限位凸部72与限位凹部6相错开,限位凸部72与导向槽的槽底相互作用,导向槽的槽底对限位体722施加作用力,限位凸部72向远离导向槽的槽底一侧移动,第一限位部703与第二限位部7211之间距离增加,限位凸部72压缩弹性件71,弹性件71缩回。以上缩回状态下,导向槽的槽底与限位凸部72始终相互作用,
具体如图21,伸出状态时,限位体722与导向槽的槽底相分离,限位体722与限位凹部6相对应,由于限位凹部6的底壁与容纳腔70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导向槽的的底壁与容纳腔70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弹性件71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弹性件71长度变长,第二限位部7211靠近第一限位部703,弹性件71带动限位柱721向远离容纳腔701的底壁一侧移动,限位柱721伸出容纳腔701,限位体722进入限位凹部6内,限位凹部6限制限位柱721相对导向槽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门体30停止旋转。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部72包括限位柱721和限位体722的设置形式,显著增加了弹性柱塞7在自然状态下限位体722伸出支撑件70的长度。在限位凹部6与支撑件70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限位柱塞71与限位凹部6相对应时,相对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1的压缩长度大,弹性势能更大,对应的弹性件71对限位柱721的反作用力大,限位凹部6与限位体72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即限位凹部6与限位体722之间的配合更稳定。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部72的结构设置使限位体722伸出支撑件70的长度增大,有效确保限位凹部6与限位体722配合时的相互作用力;即使在通过垫片增加了轨迹槽槽底与支撑件70开口端面之间的距离时,亦确保使弹性件71被压缩对限位凸部72所产生的作用力足够大,而使限位凸部72与限位凹部6稳定配合,保障旋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旋停状态下,限位凸部72与限位凹部6配合时,限位柱721靠近弹性件71的端面与支撑件70的开口端端面之间的距离为T1;限位柱721的长度记为T2,弹性件71的长度记为T2,限位体722的半径记为R;限位凸部72的总长度T0=T2+R;
其中,T1:T0∈[0.4,0.6]其中任一值;以上设置一方面确保限位凸部72伸出支撑件70的长度,另一方面确保限位柱721被支撑件70限位的长度,以限定在第二轴42相对导向槽运动时限位凹部6对限位凸部72所产生的力矩,限制限位凸部72以沿支撑件70的中心上轴线方向运动为主,确保配合的稳定性及限位凹部6与限位凸部72未完全配合时运动的流畅性。
R:T0∈[0.25,0.4]其中任一值,以将限位体722伸出支撑件70的长度进行限定,使其适配于限位凹部6;在相等的第二轴42与限位凹部6的间隙设定下,以上限定,限定了限位凸部72收容于收容部421内的长度,即限定了弹性件71被压缩的长度,确保具有足够大的弹性力,以确保限位体722与限位凹部6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使其稳定配合。
所述限位柱的直径记为D3;所述第一轴或第二轴的端面直径记为D2;其中,D3:D2∈[0.5,0.7]其中任一值。以确保第二轴的强度,确保弹性柱塞与第二轴的连接可靠性。
实施例五
以上实施例中,门体30打开过程中,在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相错开,弹性件71处于压缩状态时,限位凸部72始终与轨迹槽(导向槽)的底壁相作用,以使弹性件71受压缩,从而使弹性件71能够在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相配合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伸长实现旋停目的。而在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相错开时,限位凸部72始终与轨迹槽(导向槽)直接接触,导致轨迹槽的槽底长期受力磨损而发生蠕变。以上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轨迹槽配合的限位凸部72是球状体,其球状体的顶部与轨迹槽的槽底之间为点接触,应力集中严重,长期使用导致磨损严重。
参照图26至图28,本实施例中,轨迹槽的槽底上形成有与其形状相一致的安装孔601。安装孔601覆盖轨迹槽的延伸长度。
轨迹槽的安装孔601内安装有耐磨块8,耐磨块8包括耐磨槽83、设于耐磨槽83外壁并靠近槽底一端的固定板82。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固定板82环绕耐磨槽83外周壁,且固定板82远离耐磨槽83内腔一侧的表面与耐磨槽83的槽底远离其槽口的表面共面。限位凹部6形成于耐磨槽83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耐磨块8的周向槽壁安装于导向槽上的安装孔601内,耐磨槽83的槽壁与安装孔601的孔壁相配合;耐磨槽83端部的固定板82位于导向槽的槽底远离其内腔的一侧,固定板82被夹在导向槽的槽底与第二容置部35的底壁之间,通过轨迹块2的固定能够限定耐磨块8垂直于导向槽槽底方向的相对位移;同时,安装孔601有效限定耐磨块8在导向槽底壁所在平面内的位移。
本实施例中容纳固定板82的凹陷部5的设置同实施例三,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与耐磨槽83的槽底中心轨迹线的切线相垂直的截面记为第一截面,第一截面所限定出的耐磨槽83内腔截面与限位体722的截面至少两点接触,以增大限位体722与轨迹槽相对运动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应力集中,减小磨损。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该第一截面所限定出的耐磨槽83内腔截面与限位体722截面形状相一致;即该第一截面与限位体722的截面相配合。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一截面所限定出的耐磨槽83内腔截面与限位体722的截面相贴合,以使限位体722与轨迹槽线接触,进一步地减小应力集中,减小磨损。
门体30旋转打开过程中,耐磨槽83与限位体722相互作用并相对移动,限位体722与耐磨槽83至少两点接触,减小了该相对运动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减小磨损;随着门体30打开,第二轴42带动位于其上的弹性柱塞7运动,并逐渐靠近限位凹部6,弹性柱塞7卡入限位凹部6内,使得门体30旋停。
本实施例中耐磨槽83的设置有效增加了轨迹槽及限位凹部6的耐磨性能,减小对轨迹槽和限位体722的磨损,确保其使用寿命,使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配合的有效性得到保障,避免因弹性柱塞7与限位凹部6长期磨损而导致旋停失效。
实施例六
以上实施例中,在旋停状态下,限位柱塞71受到限位凹部6的作用,并在限位柱塞71与限位凹部6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而在非旋停状态下,限位柱塞71要全程受到导向槽的作用,并相互之间产生摩擦,导致摩擦受损严重。综上,以上实施例的设置中,限位柱塞71在门体30打开的全过程中均受到摩擦力作用,以上导致限位柱塞71和导向槽受磨损严重,严重缩短部件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9至图34,本实施例中,限位柱塞71设置于门体30上的轨迹槽内,限位凹部6形成与之配合的铰链靠近轨迹槽槽底的端部。同样的,本实施例中,以限位柱塞71设置于导向槽内例,限位凹部6设置于第二轴42上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同实施例三中轨迹块2的安装设置;具体如下,门体30靠近铰链板40的端部安装有轨迹块2;可设置的,轨迹块2包括板体20,板体20上形成有引导槽和导向槽。
门体30靠近铰链板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容置部34和第二容置部35;其中,第二容置部35的深度小于第一容置部34的深度。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容置部34与第二容置部35的相邻区域两容置部相连通。环绕第一容置部34和第二容置部35靠近铰链的端部形成有安装台面。
其中,轨迹块2的板体20安装于安装台面上,引导槽安装于第一容置部34内,导向槽安装于第二容置部35内;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将轨迹块2的板体20与安装台面相连接,以将轨迹块2固定于门体30上。以上由于第一容置部34与第二容置部35的深度不同,第一容置部34对引导槽进行限位,第二容置部35与导向槽进行限位,配合轨迹块2的板体20与安装台面的固定连接,增加了轨迹块2与门体30连接的牢固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部35的底壁上设有向远离铰链一侧凹陷的收容腔36;弹性柱塞7安装于收容腔36内。弹性柱塞7的结构同实施例四,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弹性柱塞7安装于门体30上的第二容置部35的底部;导向槽的槽底靠近第二容置部35的一侧或第二容置部35上环绕收容腔36的开口端的位置形成有凹陷部5,以使弹性柱塞7上的配合件702安装于凹陷部5内。如图33所示,凹陷部55设置于第二容置部35的底壁上,且凹陷部环绕收容腔36的开口端。具体的,导向槽的槽底与第二容置部35的底壁相配合,凹陷部5与导向槽的槽底相配合将配合件702夹固于两者之间。通过轨迹块2的固定能够进一步地限定弹性柱塞7的位置。
导向槽的底壁上与收容腔36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601,限位凸部7272穿过安装孔601伸入导向槽的内腔中。在非旋停状态下,在垂直于导向槽的槽底的方向上,限位凸部72与铰链板的距离小于位于第二轴端部的限位凹部6远离铰链板一端与铰链板的距离,以确保在限位凸部72与限位凹部6相接触时相互作用,以使限位凸部72落入限位凹部6内实现旋停。
在非旋停状态下,在弹性件71的作用下,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相抵接,限位凸部72的限位柱721穿过容纳腔701的腔口,并穿过安装孔601,以使限位体722伸入导向槽内。
随着门体30的打开,第二轴42与限位凸部7272逐渐靠近,待第二轴42与限位凸部72相接触后,门体30继续打开,第二轴与限位凸部72相互作用,限位凸部72受力先向靠近弹性件71的方向移动,限位凸部72压缩弹性件71;随着限位凸部72与限位凹部6逐渐接近,第二轴对限位凸部72的作用力减小,弹性件71在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限位凸部72向靠近第二轴的方向移动,待限位凸部72与位于第二轴上的限位凹部6相对应时,限位凸部72落入限位凹部6内,此时限位凸与限位凹部6相配合限制了第二轴与导向槽的相对运动,使门体30旋停在当前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旋停状态下的弹性件71长度小于非旋停状态下的弹性件71长度。
本实施例中,将弹性柱塞7设置于门体30上,通过限位凸部72由限位柱721与限位体722的设置,使限位体722伸入导向槽内的部分足够长,确保限位凸部72与限位凹部6的配合;另外,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在门体30打开的整个过程中,非旋停状态下,限位凸部72处于其弹性柱塞7本身结构的作用状态下,限位凸部72不受其它作用力,从而不受摩擦力的作用;而仅在旋停状态及旋停状态前后,限位凸部72与限位凹部6相配合及第二轴与限位凸部72相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摩擦力作用。综上,本实施例的设置显著缩短了门体30开关过程中,限位凸部72受摩擦力作用的范围,完全避免了非旋停状态下的磨损,显著减少了限位凸部72的磨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冰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箱体,其限定出具有取放口的储藏室;所述箱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
门体,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取放口;所述门体具有在所述门体关闭时远离所述箱体的门前壁、与所述门前壁相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门侧壁、位于所述门前壁和门侧壁相交处的外侧棱;
铰链组件,其连接所述门体和箱体,以使所述门体相对所述箱体转动;所述铰链组件包括:
引导部和导向部,其位于所述门体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端部;所述引导部包括第二引导位、位于所述第二引导位远离所述门侧壁和门前壁一侧的第四引导位、位于所述第二引导位和第四引导位之间的起始引导位;所述导向部包括相对第一导向位、位于所述第一导向位靠近所述门侧壁并远离所述门前壁的第四导向位;
第一轴和第二轴,其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引导部相配合,所述第二轴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
所述门体关闭时,所述第一轴位于起始引导位,所述第二轴位于第一导向位;
所述门体打开过程中,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导向部向所述第四导向位移动,且所述第二轴带动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引导部先由起始导向位运动至第二引导位,再由第二引导位向第四引导位运动;
在所述门体打开过程中,所述外侧棱位于所述第一体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体侧壁的一侧时,所述外侧棱与所述第一体侧壁的最大距离记为Lmax
所述门体打开至90°时,所述门前壁位于所述第一体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体侧壁的一侧,所述门前壁与所述第一体侧壁之间的距离记为L90°;其中,Lmax=L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以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侧壁为Y轴,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前壁为X轴;X轴与Y轴相垂直,并相交于原点O;以所述门体关闭时门前壁指向取放口所在平面的方向为Y轴的正向,第一体侧壁指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为X轴的正向,形成二维坐标系XOY;
所述引导部具有引导轨迹线,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一轴运动,并使所述第一轴的中心轴沿引导轨迹线运动;
所述导向部具有导向轨迹线,所述导向部引导所述第二轴运动,并使所述第二轴的中心轴沿导向轨迹线运动;
在二维坐标系XOY中,所述引导轨迹线单调递增,所述导向轨迹线单调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坐标系XOY中,所述引导轨迹线的函数记为Y=S(X);
其中,XS2>XS1>XS0>0;S1(XS1)=S2(XS1),且S`1(XS1)=S`2(XS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其中,S`1为常数,Y=S1(X)为直线状的单增函数;S``2<0,Y=S2(X)为凹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轨迹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引导段S1和第二引导段S2;Y=S1(X)为坐标系XOY中第一引导段S1的函数,Y=S2(X)为坐标系XOY中第二引导段S2的函数;
所述第二引导段S2的曲率为0.18~0.2其中任一值;所述第一引导段S1斜率为0.45~0.6其中任一值。
6.根据权利要求2-5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迹线的函数记为Y=K(X);
其中,XK0>XK1>XK2>XK3>XK4>0;K1(XK1)=K2(XK1),K2(XK2)=K3(XK2),K3(XK3)=K4(XK3);其中,K`1、K`2、K`3、K`4均小于0,且K`1(XK1)=K`2(XK1),K`2(XK2)=K`3(XK2),K`3(XK3)=K`4(XK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迹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
坐标系XOY中,Y=K1(X)为第一导向段K1的函数;Y=K2(X)为第二导向段K2的函数;Y=K3(X)为第三导向段K3的函数;Y=K4(X)为第四导向段K4的函数;
K`2为常数,Y=K2(X)为直线状的单减函数;
K``1>0、K``3<0、K``4>0,Y=K1(X)、Y=K4(X)为凸函数,Y=K3(X)为凹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段K1的曲率为0.1~0.4其中任一值;第三导向段K3的曲率为0.1~0.3其中任一值;第四导向段K4的曲率为0.1~0.3其中任一值;第二导向段K2的斜率为-1~-0.8其中任一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7或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门体的一侧,建立位移坐标系AOB;其中,在所述位移坐标系AOB中,OB与所述取放口所在平面相垂直,且以由所述取放口指向所述门体关闭时门前壁的方向为正;OA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相平行,且以由所述第二体侧壁指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方向为正;位移坐标系AOB为相对所述箱体静止的坐标系;
所述门体具有与所述门前壁相对设置的门后壁;所述门体打开过程中,所述门体具有沿平行于所述门后壁方向的第一方向位移沿平行于所述门侧壁方向的第二方向位移
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第二角度G2的过程中,第一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分位移为第二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分位移为/>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由第二角度G2打开至G3=90°的过程中,第一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分位移为/>第二方向位移/>在A轴上的分位移为/>其中,/>
CN202320640204.6U 2023-03-27 2023-03-27 冰箱 Active CN219693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0204.6U CN219693630U (zh) 2023-03-27 2023-03-27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0204.6U CN219693630U (zh) 2023-03-27 2023-03-27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3630U true CN219693630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0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0204.6U Active CN219693630U (zh) 2023-03-27 2023-03-27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3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82547B (zh) 冰箱
CN115307361B (zh) 冰箱
CN219693630U (zh) 冰箱
CN219735709U (zh) 冰箱
CN219735700U (zh) 冰箱
CN219735710U (zh) 冰箱
CN219735701U (zh) 冰箱
CN114961484A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6378522A (zh) 冰箱
CN219589259U (zh) 冰箱
CN219034408U (zh) 冰箱
CN219550952U (zh) 冰箱
WO2023124619A1 (zh) 冰箱
CN115143688B (zh) 冰箱
CN116358235A (zh) 冰箱
CN115900199A (zh) 用于冰箱的门体组件及冰箱
CN116592556A (zh) 冰箱
CN117190603A (zh) 冰箱
CN117190595A (zh) 冰箱
CN117190606A (zh) 冰箱
CN117190596A (zh) 冰箱
CN117190607A (zh) 冰箱
CN116659158A (zh) 冰箱
CN117190600A (zh) 冰箱
CN117190593A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