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0919U - 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0919U
CN219680919U CN202320575266.3U CN202320575266U CN219680919U CN 219680919 U CN219680919 U CN 219680919U CN 202320575266 U CN202320575266 U CN 202320575266U CN 219680919 U CN219680919 U CN 219680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ant temperature
heating
heating pad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52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mi Medica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mi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mi Medical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mi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205752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0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0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0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包括微型恒温加热器、加热垫、公魔术贴带及、母魔术贴带;加热垫包括上覆盖层、下贴合层及嵌设在上覆盖层与下贴合层之间的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具有伸出至加热垫外的接电端子,接电端子与固设在加热垫外的微型恒温加热器相连;公魔术贴带连在加热垫左端;母魔术贴带连在加热垫右端。效果:将本申请直接包合到患者上肢或下肢外,然后以使公魔术贴带与母魔术贴带相粘设,即可将本申请缠固绑紧至患者上肢或下肢外,相关操作快捷便利,在不撕开公魔术贴带与母魔术贴带时,本申请基本不会松脱滑落,而由于微型恒温加热器为固设在加热垫外,所以,本申请整体性强,微型恒温加热器在使用时无需手持,使得使用便利。

Description

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背景技术
恒温肢体保暖装置,顾名思义,用于对肢体进行保暖的护理用品,如现有生活中常见所使用的电热毯及加热地毯等,其都能提供恒定的加热温度来对人的肢体进行供暖,当将其尺寸大幅度减小时,其即可直接包合在人上肢或下肢外来提供恒定的加热温度对人上肢或下肢进行供暖。
作为现有技术,市面上也有专用于对人上肢或下肢进行供热保暖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以供使用,尤其是在医院,大多数都用于在患者进行补液的时候,如补甘露醇及钾等时,在液体从患者上肢或下肢进入到患者血管时非常的冰凉,然后患者通过佩戴相应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即可用于对其上肢或下肢进行保暖。
市面上用于对人上肢或下肢进行供热保暖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主要包括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及与其相连的恒温加热器,使用时为直接将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包合在人上肢或下肢外,再启动所配套的恒温加热器即可。
对于上述所述结构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虽然使用广泛,但本专利发明人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其使用起来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其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在直接包合在人上肢或下肢外时,包合固定效果欠佳,稍不注意,就容易松脱滑落,另一方面,所设置的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与所设置的恒温加热器之间会连接有电加热线,使得所设置的恒温加热器在使用时只能搁置在所设置的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旁侧,当患者起身活动时又需要将其手持,使得其携带不是很便利。
对此,本专利发明人结合临床经验,通过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翻阅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及文献,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进行检索查新,逐步构思并设计出本申请,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包括微型恒温加热器,还包括加热垫、公魔术贴带及适配与所述公魔术贴带相粘设的母魔术贴带;
所述加热垫包括绝缘材料制作的上覆盖层、下贴合层及嵌设在所述上覆盖层与所述下贴合层之间的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具有伸出至所述加热垫外的接电端子,所述接电端子与固设在所述加热垫外的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相连;所述公魔术贴带连接在所述加热垫左端;所述母魔术贴带连接在所述加热垫右端。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左弹性松紧带及右弹性松紧带;
所述左弹性松紧带连接在所述公魔术贴带右端与所述加热垫左端之间;所述右弹性松紧带连接在所述加热垫右端与所述母魔术贴带左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垫的上覆盖层中部开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出线孔;所述接电端子从所述出线孔伸出,并与固设在所述加热垫的上覆盖层上端面中部的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包括壳体、设在所述壳体内的主控制器、为所述主控制器供电的可充电电池、加热温度控制电路及设在所述壳体上端面的电源开关键;
所述壳体底部开有进线孔;所述接电端子端部从所述进线孔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加热温度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主控制器之间;所述可充电电池及所述电源开关键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下底面中部环绕所述进线孔向下凸设有一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下底面与所述上覆盖层上端面中部相热融形成一体,以密封包合所述接电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外的充电接口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充电保护电路;
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可充电电池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上端面的用以显示所述可充电电池电量的显示屏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电量检测电路;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池电量检测电路连接在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主控制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上端面的用以调高所述电加热丝预设加热温度的加热温度调高键及用以调低所述电加热丝预设加热温度的加热温度调低键。
所述加热温度调高键及所述加热温度调低键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显示屏还用以显示所述预设加热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垫的上覆盖层及下贴合层均为软体硅胶材质制作,其彼此之间相热融形成一体,以密封包合所述电加热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垫的下贴合层下底面向下均匀凸设有多个按摩凸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点、本申请所提供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将本申请直接包合到患者上肢或下肢外,然后以使所述公魔术贴带与所述母魔术贴带相粘设,如此,即可将本申请缠固绑紧至患者上肢或下肢外来对患者肢体进行供热保暖,相关操作,快捷便利,固定效果极佳,在不撕开所述公魔术贴带与所述母魔术贴带时,本申请基本不会松脱滑落,使得使用可靠性强,而由于本申请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为固设在所述加热垫外,所以,本申请整体性强,所述加热垫与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之间省去设置较长电加热线,使得本申请所设置的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在具体使用时,无需手持,也无需找位置去搁置,尤其当患者起身活动时在不需要手持的条件下,使得本申请携带起来也是非常的便利。
第二点、对于不同的患者,其上肢或下肢粗细程度会有所不同,所以,本申请设置所述左弹性松紧带及所述右弹性松紧带,并使得所述左弹性松紧带连接在所述公魔术贴带右端与所述加热垫左端之间,且使得所述右弹性松紧带连接在所述加热垫右端与所述母魔术贴带左端之间,这样一来,即使得在所述左弹性松紧带及所述右弹性松紧带均具有一定的张力以致可发生弹性形变时,使得本申请缠固绑紧至患者上肢或下肢外的松紧度可调,也就是说,本申请可适配缠固绑紧至不同患者粗细大小不同的上肢或下肢外,以使使用灵活性强及使用适应性强。
第三点、本申请在实际使用时,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为由设置在其底中部的所述环形圈与所述加热垫相固定,这样一来,在使用本申请时,就能保证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在被稳固的固定到所述加热垫上端面中部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使得所述加热垫能完全的贴合至不同患者粗细大小不同的上肢或下肢外,使得本申请所述加热垫使用可靠性更好,对患者上肢或下肢供热保暖均匀性好。
第四点、本申请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还自带可充电电池,并具有电量显示功能及预设加热温度控制功能,使得其使用功能更全面,使用性能更完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的分解图1;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的分解图2;
图4是图3中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的内部电路方框原理图;
附图标记:
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1000;
微型恒温加热器10;
壳体101;
进线孔1011;
环形圈1012;
主控制器102;
可充电电池103;
加热温度控制电路104;
电源开关键105;
充电接口106;
充电保护电路107;
显示屏108;
电池电量检测电路109;
加热温度调高键110;
加热温度调低键111;
加热垫20;
上覆盖层201;
出线孔2011;
下贴合层202;
按摩凸点2021;
电加热丝203;
接电端子2031;
公魔术贴带30;
母魔术贴带40;
左弹性松紧带50;
右弹性松紧带6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
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说明书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首先,先对本专利发明过程做一基本阐述,本专利发明人作为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医护人员之一,长期在病房给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尤其是经常对患者进行输液方面的护理。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大多数患者在进行补液的时候,如补甘露醇及钾等时,在液体从患者上肢或下肢进入到患者血管时会非常的冰凉,然后对于有些儿童患者及老年患者,就需要佩戴恒温肢体保暖装置来对其上肢或下肢进行保暖。
市面上用于对人上肢或下肢进行供热保暖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主要包括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及与其相连的恒温加热器,使用时为直接将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包合在人上肢或下肢外,再启动所配套的恒温加热器即可。
对于上述所述结构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虽然使用广泛,并在本医院也有大量使用,但本专利发明人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其使用起来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其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在直接包合在人上肢或下肢外时,包合固定效果欠佳,稍不注意,就容易松脱滑落,另一方面,所设置的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与所设置的恒温加热器之间会连接有电加热线,使得所设置的恒温加热器在使用时只能搁置在所设置的可弯折变形的加热垫旁侧,当患者起身活动时又需要将其手持,使得其携带不是很便利。
对此,本专利发明人结合临床经验,通过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翻阅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及文献,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进行检索查新,逐步构思并设计出本申请,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1000。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1000,包括微型恒温加热器10,还包括加热垫20、公魔术贴带30及适配与所述公魔术贴带30相粘设的母魔术贴带40;
其中,所述加热垫20包括绝缘材料制作的上覆盖层201、下贴合层202及嵌设在所述上覆盖层201与所述下贴合层202之间的电加热丝203;所述电加热丝203具有伸出至所述加热垫20外的接电端子2031,所述接电端子2031与固设在所述加热垫20外的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相连;所述公魔术贴带30连接在所述加热垫20左端;所述母魔术贴带40连接在所述加热垫20右端。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用以作为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1000使用。
具体的,在应用本申请时,将本申请直接包合到患者上肢或下肢外,然后以使所述公魔术贴带30与所述母魔术贴带40相粘设,如此,即可将本申请缠固绑紧至患者上肢或下肢外来对患者肢体进行供热保暖。
对于上述所述,显然,本申请在具体使用时,操作起来快捷便利,固定效果极佳,在不撕开所述公魔术贴带30与所述母魔术贴带40时,本申请基本不会松脱滑落,使得使用可靠性强。
并且,由于本申请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为固设在所述加热垫20外,所以,本申请整体性强,所述加热垫20与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之间省去设置较长电加热线,使得本申请所设置的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在具体使用时,无需手持,也无需找位置去搁置,尤其当患者起身活动时在不需要手持的条件下,使得本申请携带起来也是非常的便利。
进而,经上述优化设计,即使得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垫20的上覆盖层201及下贴合层202均为软体硅胶材质制作,其彼此之间相热融形成一体,以密封包合所述电加热丝203。
由此,则使得所述电加热丝203密封包合稳定性强,且还不易在所述加热垫20内部移位,同时,所述加热垫20的上覆盖层201及下贴合层202在均为软体硅胶材质制作时,也使得其绝缘性好,其内部所固设的所述电加热丝203不易对外漏电,使得本申请使用安全性好。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对照图1、图2及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包括左弹性松紧带50及右弹性松紧带60;
其中,所述左弹性松紧带50连接在所述公魔术贴带30右端与所述加热垫20左端之间;所述右弹性松紧带60连接在所述加热垫20右端与所述母魔术贴带40左端之间。
对此,需要明确的是,对于不同的患者,其上肢或下肢粗细程度会有所不同,所以,本申请设置所述左弹性松紧带50及所述右弹性松紧带60,并使得所述左弹性松紧带50连接在所述公魔术贴带30右端与所述加热垫20左端之间,且使得所述右弹性松紧带60连接在所述加热垫20右端与所述母魔术贴带40左端之间,这样一来,即使得在所述左弹性松紧带50及所述右弹性松紧带60均具有一定的张力以致可发生弹性形变时,使得本申请缠固绑紧至患者上肢或下肢外的松紧度可调,也就是说,本申请可适配缠固绑紧至不同患者粗细大小不同的上肢或下肢外,以使使用灵活性强及使用适应性强。
进而,经上述优化设计,即使得本申请所构成的整体,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弹性松紧带50左端与所述公魔术贴带30右端缝制连接,所述左弹性松紧带50右端与所述加热垫20左端缝制连接,所述右弹性松紧带60左端与所述加热垫20右端缝制连接,所述右弹性松紧带60右端与所述母魔术贴带40左端缝制连接。
再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对照图2及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垫20的上覆盖层201中部开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出线孔2011;所述接电端子2031从所述出线孔2011伸出,并与固设在所述加热垫20的上覆盖层201上端面中部的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相连。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为固设在所述加热垫20的上覆盖层201上端面中部,由于其固设位置处在所述加热垫20的上覆盖层201上端面中部,所以,其显然是固设稳固性好。
更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对照图1、图4及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包括壳体101、设在所述壳体101内的主控制器102、为所述主控制器102供电的可充电电池103、加热温度控制电路104及设在所述壳体101上端面的电源开关键105;
其中,所述壳体101底部开有进线孔1011;所述接电端子2031端部从所述进线孔1011伸入所述壳体101内;所述加热温度控制电路104连接在所述接电端子2031与所述主控制器102之间;所述可充电电池103及所述电源开关键105均与所述主控制器102相连。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其为自带可充电电池103,使得在实际使用时,可省去外接电源线的麻烦,以使本申请使用起来更加便利省心。
在此基础上,对照图2及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101下底面中部环绕所述进线孔1011向下凸设有一环形圈1012,所述环形圈1012下底面与所述上覆盖层201上端面中部相热融形成一体,以密封包合所述接电端子2031。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虽然体积小巧,但也不至于过小,在本申请中,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成型为扁平方形体状结构,其外周尺寸为:长5.0cm左右,宽5.0cm左右,高2.0cm左右。
对此,众所周知,对于不同的患者,不管其上肢或下肢粗细程度,在将本申请缠固绑紧至不同患者粗细大小不同的上肢或下肢外后,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下底面由于是平面,所以,其显然是不能完全随同所述加热垫20一起贴合至不同患者粗细大小不同的上肢或下肢外,当将其下底面完全固设至所述加热垫20上端面中部时,则又不能保证所述加热垫20在使用时能完全的贴合至不同患者粗细大小不同的上肢或下肢外。
所以,本申请就设置外径远小于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长宽尺寸的所述环形圈1012,并使得所述环形圈1012下底面与所述上覆盖层201上端面中部相热融形成一体,如此,在实际使用时,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为由设置在其底中部的所述环形圈1012与所述加热垫20相固定,这样一来,在使用本申请时,就能保证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在被稳固的固定到所述加热垫20上端面中部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使得所述加热垫20能完全的贴合至不同患者粗细大小不同的上肢或下肢外,使得本申请所述加热垫20使用可靠性更好,对患者上肢或下肢供热保暖均匀性好。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圈1012外径设定在2.0cm左右,下底面内外径之差限定在0.5cm左右。
并且,在所述环形圈1012下底面与所述上覆盖层201上端面中部相热融形成一体时,其还密封包合所述接电端子2031,使得所述接电端子2031不易向外漏电,于此同时,也使得其防牵拉效果好,以致防折断效果好,使得本申请使用寿命长。
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对照图1及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101外的充电接口106及设在所述壳体101内的充电保护电路107;
其中,所述充电保护电路107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106与所述可充电电池103之间。
由此,通过设置所述充电接口106,即可不定的通过其外接电源来给所述可充电电池103充电,以使本申请可使用不间断。
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101上端面的用以显示所述可充电电池103电量的显示屏108及设在所述壳体101内的电池电量检测电路109;
其中,所述显示屏108与所述主控制器102相连;所述电池电量检测电路109连接在所述可充电电池103与所述主控制器102之间。
由此,通过设置所述显示屏108,即便于医护人员目视,以便于能实时知晓所述可充电电池103实时电量,以在及时知晓其电量不足时,能及时的给其充电。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继续对照图1及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101上端面的用以调高所述电加热丝203预设加热温度的加热温度调高键110及用以调低所述电加热丝203预设加热温度的加热温度调低键111。
其中,所述加热温度调高键110及所述加热温度调低键111均与所述主控制器102相连;所述显示屏108还用以显示所述预设加热温度。
由此,则可理解,本申请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在具有恒温加热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能不定时调节所述电加热丝203预设加热温度的功能,使得其使用灵活性,可根据环境温度及患者肢体实际温度进行适配调节,如开启所述电源开关键105后,患者肢体过冷,即可操控所述加热温度调高键110,以调高所述电加热丝203的预设加热温度,继而加快患者肢体的供热及保暖,反之,患者肢体不是很冷,即可操控所述加热温度调低键111,以调低所述电加热丝203的预设加热温度,继而慢慢的对患者肢体进行供热及保暖。
并且,由于所述显示屏108还用以显示所述预设加热温度,所以,即使得本申请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使用起来可视化效果好,能让医护人员实时知晓其所调节的所述预设加热温度是多少。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加热温度最高为不高于45摄氏度,最低为不低于36摄氏度,以避免预设的最高加热温度过高导致烫伤患者肢体皮肤,且避免预设的最低加热温度过低导致起不到良好的供热保暖效果。
故此,经上述优化设计,即使得本申请所构成的整体,使用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还需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垫20的下贴合层202下底面向下均匀凸设有多个按摩凸点2021。
由此,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按摩凸点2021,即使得其能对患者肢体皮肤表面进行按摩理疗,以使疏通经络及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
于此同时,所设置的多个所述按摩凸点2021还均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在将本申请所述加热垫20缠固绑紧至患者上肢或下肢外来对患者肢体进行供热保暖时,多个所述按摩凸点2021均会抵至患者肢体皮肤表面,在不撕开所述公魔术贴带30与所述母魔术贴带40的前提下,通过多个所述按摩凸点2021进行防滑,使得本申请所述加热垫20更不易松脱滑落,使得本申请使用可靠性能达到最佳。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对于上述所述主控制器102、可充电电池103、加热温度控制电路104、电源开关键105、充电接口106、充电保护电路107、显示屏108、电池电量检测电路109、加热温度调高键110、加热温度调低键111及所述电加热丝203所构成的电路,其为现有成熟技术,如应用于现有生活中常见所使用的电热毯及加热地毯等实例,本申请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的恒温供热原理与上述电热毯及加热地毯的恒温供热原理基本相同,所对应设置的加热电路,其也为常见常规电路,且不是本申请所要保护的重点所在,本申请所要保护的重点在于对所述加热垫20的物理结构及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的外部结构等进行改进,所以,本申请则无需对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内部各个构件之间的电路结构做例举说明。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作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1000,在具体实施时,将本申请直接包合到患者上肢或下肢外,然后以使所述公魔术贴带30与所述母魔术贴带40相粘设,如此,即可将本申请缠固绑紧至患者上肢或下肢外来对患者肢体进行供热保暖,相关操作,快捷便利,固定效果极佳,在不撕开所述公魔术贴带30与所述母魔术贴带40时,本申请基本不会松脱滑落,使得使用可靠性强,而由于本申请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为固设在所述加热垫20外,所以,本申请整体性强,所述加热垫20与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之间省去设置较长电加热线,使得本申请所设置的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在具体使用时,无需手持,也无需找位置去搁置,尤其当患者起身活动时在不需要手持的条件下,使得本申请携带起来也是非常的便利。
此外,对于不同的患者,其上肢或下肢粗细程度会有所不同,所以,本申请设置所述左弹性松紧带50及所述右弹性松紧带60,并使得所述左弹性松紧带50连接在所述公魔术贴带30右端与所述加热垫20左端之间,且使得所述右弹性松紧带60连接在所述加热垫20右端与所述母魔术贴带40左端之间,这样一来,即使得在所述左弹性松紧带50及所述右弹性松紧带60均具有一定的张力以致可发生弹性形变时,使得本申请缠固绑紧至患者上肢或下肢外的松紧度可调,也就是说,本申请可适配缠固绑紧至不同患者粗细大小不同的上肢或下肢外,以使使用灵活性强及使用适应性强。
再者,本申请在实际使用时,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为由设置在其底中部的所述环形圈1012与所述加热垫20相固定,这样一来,在使用本申请时,就能保证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在被稳固的固定到所述加热垫20上端面中部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使得所述加热垫20能完全的贴合至不同患者粗细大小不同的上肢或下肢外,使得本申请所述加热垫20使用可靠性更好,对患者上肢或下肢供热保暖均匀性好。
且本申请所述微型恒温加热器10还自带可充电电池103,并具有电量显示功能及预设加热温度控制功能,使得其使用功能更全面,使用性能更完美。
进而,本申请所提供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1000,在具体实施时,确实实用性极强,使用效果极佳,使得本申请必然会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申请也必然会非常的受欢迎,定能得到有效普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包括微型恒温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垫、公魔术贴带及母魔术贴带;
加热垫包括绝缘材料制作的上覆盖层、下贴合层及嵌设在上覆盖层与下贴合层之间的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具有伸出至加热垫外的接电端子,接电端子与固设在加热垫外的微型恒温加热器相连;公魔术贴带连接在加热垫左端;母魔术贴带连接在加热垫右端;
还包括左弹性松紧带及右弹性松紧带;
左弹性松紧带连接在公魔术贴带右端与加热垫左端之间;右弹性松紧带连接在加热垫右端与母魔术贴带左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垫的上覆盖层中部开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出线孔;接电端子从出线孔伸出,并与固设在加热垫的上覆盖层上端面中部的微型恒温加热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型恒温加热器包括壳体、设在壳体内的主控制器、为主控制器供电的可充电电池、加热温度控制电路及设在壳体上端面的电源开关键;
壳体底部开有进线孔;接电端子端部从进线孔伸入壳体内;加热温度控制电路连接在接电端子与主控制器之间;可充电电池及电源开关键均与主控制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下底面中部环绕进线孔向下凸设有一环形圈,环形圈下底面与上覆盖层上端面中部相热融形成一体,以密封包合接电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型恒温加热器还包括设在壳体外的充电接口及设在壳体内的充电保护电路;
充电保护电路连接在充电接口与可充电电池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型恒温加热器还包括设在壳体上端面的用以显示可充电电池电量的显示屏及设在壳体内的电池电量检测电路;
显示屏与主控制器相连;电池电量检测电路连接在可充电电池与主控制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型恒温加热器还包括设在壳体上端面的用以调高电加热丝预设加热温度的加热温度调高键及用以调低电加热丝预设加热温度的加热温度调低键;
加热温度调高键及加热温度调低键均与主控制器相连;显示屏还用以显示预设加热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垫的上覆盖层及下贴合层均为软体硅胶材质制作,其彼此之间相热融形成一体,以密封包合电加热丝。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垫的下贴合层下底面向下均匀凸设有多个按摩凸点。
CN202320575266.3U 2023-03-17 2023-03-17 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Active CN219680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5266.3U CN219680919U (zh) 2023-03-17 2023-03-17 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5266.3U CN219680919U (zh) 2023-03-17 2023-03-17 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0919U true CN219680919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7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5266.3U Active CN219680919U (zh) 2023-03-17 2023-03-17 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0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63378B (zh) 一种急诊临床用降温装置
CN219680919U (zh) 改良的恒温肢体保暖装置
CN106923795A (zh) 用于监测和控制体温的装置
CN108743002A (zh) 一种智能化加热理疗装置
KR101427399B1 (ko) 온열패드
CN209596017U (zh) 眼部按摩装置
CN220424371U (zh) 穿戴式红外温热装置
CN215131395U (zh) 一种静脉输液保暖袖套
CN214208634U (zh) 一种医用热敷手装置
CN211674828U (zh) 一种暖宫宝热磁腰带
CN108742005A (zh) 一种蓝牙控制的无线充电石墨烯加热睡袋
CN210962565U (zh) 一种智能便携式理疗装置
KR20180001053U (ko) 온열 목도리
CN212416053U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扁桃体冰敷装置
CN209660494U (zh) 一种鳞片护膝
CN209751343U (zh) 一种智能化加热理疗装置
CN209332443U (zh) 一种热敷带
CN203060024U (zh) 电液式热敷眼袋
CN207948969U (zh) 一种自发热保暖套装
CN215131322U (zh) 一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暖装置
CN214761765U (zh) 一种可显示温度的冷敷袋外装置
CN215459232U (zh) 一种冰敷袋
CN213307546U (zh) 一种风湿免疫科关节保护套
CN215135891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温控气囊中药热奄包
CN213993915U (zh) 相变恒温贴敷眼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