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0401U - 烧烤炉 - Google Patents

烧烤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0401U
CN219680401U CN202320862332.5U CN202320862332U CN219680401U CN 219680401 U CN219680401 U CN 219680401U CN 202320862332 U CN202320862332 U CN 202320862332U CN 219680401 U CN219680401 U CN 219680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side plates
plates
suppor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623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聿斌
王兰昌
李怀阳
李学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ear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ear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ear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earn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623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0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0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0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烤炉,它包括由四周侧壁组成的炉身,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共同围成带四周侧壁的炉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一横向槽口;第一板,所述第一板的两端穿出两个第二侧板的第一横向槽口,所述第一板的两端且靠近第一横向槽口处开设有插孔;第二板,所述第二板的两端设有插边,两个插边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板的两个插孔内。本实用新型的烧烤炉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共同围成炉腔,第一板插入后形成接灰板或炭板(炭网),第二板通过插边和插孔的配合,使得第一板的左右滑动被限制,从而保证第一板不会从横向槽口中滑出。

Description

烧烤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烤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插板防滑功能的烧烤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存在一些便携式烧烤炉,有的结构较为复杂,对于炭火高温、油渍溅飞的使用环境来说,长期、多次使用存在变形、油灰黏附等,容易导致不能使用的情况。有的开口外敞,不能有效聚热,受热不均匀,且外形偏离传统烧烤炉过大。
为此,如图1所示,申请人已申请的“便携式烧烤炉”专利(申请号:202222343216.0,未公开,并非现有技术)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下插式侧板、两个相对设置上插式侧板和插板,所述下插式侧板和上插式侧板插接后围成带四周侧壁的炉腔,所述下插式侧板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托边,所述上插式侧板上开有与所述插板相配合的横向槽口,所述插板位于所述炉腔内且插板的两端穿出两个上插式侧板的横向槽口,插板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一托边的上方且与第一托边相配合;所述下插式侧板和上插式侧板其中之一为长侧板,其中之二为短侧板,所述长侧板竖向设置,所述短侧板倾斜设置,即两个短侧板的下端靠近、上端远离,所述长侧板两端具有与短侧板平行的边缘。
该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组装和拆卸方便、外观辨识度高且结实耐用,受到了消费者青睐。
该产品的插板是可以左右滑动的,虽然通过调整横向槽口和插板的间隙,可以增加插板滑动的摩擦力。但是当倾斜角度过大,尤其是采用不锈钢这种光滑的材料时,插板还有可能滑出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烧烤炉,它具有插接板件防滑出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烧烤炉,包括由四周侧壁组成的炉身,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共同围成带四周侧壁的炉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一横向槽口;第一板,所述第一板的两端穿出两个第二侧板的第一横向槽口,所述第一板的两端且靠近第一横向槽口处开设有插孔;第二板,所述第二板的两端设有插边,两个插边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板的两个插孔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之一为上插式侧板,其中之二为下插式侧板,上插式侧板即其两侧的上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插口,下插式侧板即其两侧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插口,所述第一插口与第二插口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为下插式侧板,所述下插式侧板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托边,所述第一板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一托边的上方且与第一托边相配合。
可选的,还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四插口,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二横向槽口;
其中,所述上插式侧板下部的两侧还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三插口;所述第四插口与所述第三插口相配合;所述第一板的两端还穿过两个第二横向槽口。
可选的,所述上插式侧板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二托边,所述第一板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二托边的上方且与第二托边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之一为长侧板,其中之二为短侧板,所述长侧板竖向设置,所述短侧板倾斜设置,即两个短侧板的下端靠近、上端远离。
可选的,所述短侧板向上延伸形成挡边。
可选的,所述挡边内镂空形成手提口。
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为带镂空网孔的炭板,第二板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支撑边,支撑边的下端具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伸入到所述插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烧烤炉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共同围成炉腔,第一板插入后形成接灰板或炭板(炭网),第二板通过插边和插孔的配合,使得第一板的左右滑动被限制,从而保证第一板不会从横向槽口中滑出。
作为该结构的一个附加效果,支撑板向下延伸还能形成支撑腿,使用更加方便,造型更加美观。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作为特别定义,所谓“烧烤炉”,不限于传统的炭火烧烤,也包括木材、酒精、电烤、太阳能烘烤等形式;所谓“烧烤”,不限于只用于烧烤食材,也包括煮水、取暖等采用放置于一容器(炉身)的热源所具有功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申请人申请的第一代烧烤炉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示例一的烧烤炉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第二侧板的主视图;
图4是图2中第一侧板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示例二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第二侧板的主视图;
图7是图5中第一侧板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图;
图9是图5中支撑板的主视图;
图10是示例一和示例二中第一板的主视图;
图11是示例一和示例二中第二板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一板3;第二板4;支撑板5;第一托边6;第二托边7;第一横向槽口8;第二横向槽口9;插孔10;支撑边11;插边12;支撑腿13;挡边14;手提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烧烤炉
如图2-12所示,烧烤炉包括由四周侧壁组成的炉身。炉身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2。两个第一侧板1和两个第二侧板2共同围成带四周侧壁的炉腔。
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可以采用活动插接、焊接、螺铆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烧烤炉通常还包括一炭板(炭网)、接灰板、烤板(烤网),炭板是烧烤炉所必需,但接灰板和烤板是非必需。其中炭板可以是第一板3,也可以是第二板4。
其中,第二侧板2上开设有第一横向槽口8。
第一板3的两端穿出两个第二侧板2的第一横向槽口8,所述第一板3的两端且靠近第一横向槽口8处开设有插孔10。
第二板4的两端设有插边12,两个插边12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板3的两个插孔10内。
本实施例中还描述了“上插式侧板”和“下插式侧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悉,上插式侧板即其两侧的上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插口,下插式侧板即其两侧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插口,所述第一插口与第二插口相配合。插接时,上插式侧板的第一插口由下向上插进第二插口。相对应的,下插式侧板的第二插口由上向下插进第一插口。
本实施例的第一侧板1可以是上插式侧板,也可以是下插式侧板,同样,第二侧板2可以是上插式侧板,也可以是下插式侧板,只要二者不同就行了。
由于本结构存在第一板3和第二板4,理论是第二板4可以在第一板3的上部,也可以在其下部。但比较好的方式是第二板4在第一板3的上部,这样靠第二板4的重力即可限制第一板3的滑动。因此,作为具体示例,第一板3在烧烤炉中用作接灰板,第二板4用于烤板(烤网)。
具体是,第二板4为带镂空网孔的炭板,第二板4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支撑边11,支撑边11的下端具有定位片,定位片伸入到所述插孔10内。
下面是两种示例:
作为具体示例一:
如图2-4、10-12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为下插式侧板,第二侧板2为上插式侧板,下插式侧板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托边6,第一板3的两侧位于第一托边6的上方且与第一托边6相配合。
该示例中,第一板3和第一托边6形成接灰板结构,再将第二板4扣在第一板3上。第二板4与第二板4之间的空间形成进风腔。
作为具体示例二:
所图5-12所示,其还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两侧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四插口,支撑板5的上部开设有第二横向槽口9。其中,上插式侧板下部的两侧还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三插口;第四插口与第三插口相配合;第一板3的两端还穿过两个第二横向槽口9。上插式侧板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二托边7,第一板3的两侧位于第二托边7的上方且与第二托边7相配合。
该示例中,第四插口与第三插口相配合,使得支撑板5不会左右前后晃动。再通过第一板3穿过第二横向槽口9,将上插式侧板和支撑板5紧固在一起。支撑板5向下延伸形成支撑腿13。
以上两种示例中,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其中之一为长侧板,其中之二为短侧板,长侧板竖向设置,短侧板倾斜设置,即两个短侧板的下端靠近、上端远离。倾斜设置使得盒体整体具有倾斜的视觉效果,而并非中规中矩的长方体,增加了辨识度。进一步,长侧板的两端具有与短侧板平行的边缘,这进一步增加使倾斜效果,也能够减少材料用量。
对于烧烤炉而言,这种倾斜设置有别于任何一种现有烧烤炉产品,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从技术角度来说,其效果是:长侧板竖向设置,是为了便于聚热,而且也与传统的烧烤炉结构相符。短侧板倾斜设置一方面使其手提口15远离热源,既减少受热温度,又减少油渍沾染,再一方面,使靠近短侧板的部分,因远离热源,可以暂时放置烤得较熟的食物。比如这样的场景,在若干支肉串同时烤时,若烤得不均,如一支或几支肉串烤得过熟,而另外一些过生,则可将过熟的肉串摆放在边缘,过生的肉串摆放在靠里的位置。另一方面,使炉体整体上形成上宽下窄的“元宝形”,外形更加美观,辨识度非常高。
作为另一个改进示例,短侧板向上延伸形成挡边14,挡边14内可以镂空形成手提口15。该挡边14不但是开设手提口15的载体,还可以将挡住食物,如肉串不会从侧边掉下来。这一点在使用时具有很好的体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烧烤炉,包括由四周侧壁组成的炉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
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共同围成带四周侧壁的炉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一横向槽口;
第一板,所述第一板的两端穿出两个第二侧板的第一横向槽口,所述第一板的两端且靠近第一横向槽口处开设有插孔;
第二板,所述第二板的两端设有插边,两个插边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板的两个插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之一为上插式侧板,其中之二为下插式侧板,上插式侧板即其两侧的上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插口,下插式侧板即其两侧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插口,所述第一插口与第二插口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为下插式侧板,下插式侧板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托边,所述第一板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一托边的上方且与第一托边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四插口,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二横向槽口;
其中,所述上插式侧板下部的两侧还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三插口;所述第四插口与所述第三插口相配合;所述第一板的两端还穿过两个第二横向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式侧板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二托边,所述第一板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二托边的上方且与第二托边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之一为长侧板,其中之二为短侧板,所述长侧板竖向设置,所述短侧板倾斜设置,即两个短侧板的下端靠近、上端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短侧板向上延伸形成挡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内镂空形成手提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为带镂空网孔的炭板,第二板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支撑边,支撑边的下端具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伸入到所述插孔内。
CN202320862332.5U 2023-04-12 2023-04-12 烧烤炉 Active CN219680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2332.5U CN219680401U (zh) 2023-04-12 2023-04-12 烧烤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2332.5U CN219680401U (zh) 2023-04-12 2023-04-12 烧烤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0401U true CN219680401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5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62332.5U Active CN219680401U (zh) 2023-04-12 2023-04-12 烧烤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04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02311U (zh) 无烟烧烤炉
CN219680401U (zh) 烧烤炉
CN219680400U (zh) 可拆卸支腿的烧烤炉
CN210961594U (zh) 一种具有升降烤架的烤面包炉
CN219331417U (zh) 盒体插接固定结构及包含它的烧烤炉
CN206612678U (zh) 一种炭和电加热的烧烤炉结构
CN218832581U (zh) 便携式烧烤炉
CN220045668U (zh) 便携式烧烤炉
CN220423787U (zh) 一种可拆卸的烧烤炉
CA2491149C (en) Barbecue grill with recirculation fan
CN220024799U (zh) 板件插接结构、插接盒体、炉体及无烟烧烤炉
CN204292958U (zh) 无烟炭烤炉
CN203762919U (zh) 一种烧烤炉的炉底结构
CN203431934U (zh) 炉具
CN205234310U (zh) 一种组装式烧烤炉
CN219680405U (zh) 一种手提式多功能无烟碳烤炉
CN217827588U (zh) 一种烧烤架
CN219629435U (zh) 一种无烟烤炉
CN209883871U (zh) 新型便携式点炭炉
CN214906128U (zh) 一种便携卡片组合式多功能炉具
CN220069544U (zh) 一种多功能烧烤炉
CN210373571U (zh) 一种具有烧烤功能的集成灶
CN212912918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披萨烤架
CN212815926U (zh) 一种易拆卸式烧烤炉
CN220192816U (zh) 一种煎烤炖一体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