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8363U -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8363U
CN219678363U CN202321207418.0U CN202321207418U CN219678363U CN 219678363 U CN219678363 U CN 219678363U CN 202321207418 U CN202321207418 U CN 202321207418U CN 219678363 U CN219678363 U CN 219678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photovoltaic tile
hook
hook portion
t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74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太国
张宁
廉军建
谢福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iental Risheng Green Power Zhej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iental Risheng Green Power Zhej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iental Risheng Green Power Zhej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iental Risheng Green Power Zhej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74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8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8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8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包括:至少一对光伏瓦,至少一对光伏瓦包括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相邻设置,第一光伏瓦设有第一光伏瓦本体和第一勾部,第一勾部从光伏瓦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第二光伏瓦设有第二光伏瓦本体和第二勾部,第二勾部从第二光伏瓦本体的一端向第一勾部方向向上弯折,第一光伏瓦的第一勾部可勾接于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第一勾部的上表面设有承接面;至少一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固定于光伏瓦的承接面上。该光伏屋面系统的安装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装工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且光伏瓦与光伏组件粘接后一体受力,有效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抗风揭性能和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组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将光伏组件作为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使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又兼具发电功能。BIPV可以避免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对于土地昂贵的城市建筑尤为重要。BIPV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降低室外综合温度,同时对电网可以起到调峰作用,起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屋顶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一种常见形式,形状复杂的压型钢板,得瓦率低,所需压瓦机较重,需要特定的举高机,难以完成现场作业,综合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其通过固定件将光伏瓦勾接在一起,通过粘接件将光伏组件粘接于光伏瓦上,安装方便,施工成本低。
第一方面,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对光伏瓦,所述至少一对光伏瓦包括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所述第一光伏瓦和所述第二光伏瓦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光伏瓦设有第一光伏瓦本体和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勾部从所述光伏瓦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所述第二光伏瓦设有第二光伏瓦本体和第二勾部,所述第二勾部从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勾部方向向上弯折,所述第一光伏瓦的第一勾部可勾接于所述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的上表面设有承接面;至少一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固定于所述光伏瓦的承接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勾部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开口联通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勾部设有第二开口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开口联通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朝向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当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相勾接时,所述第二勾部相交地叠置于所述第一勾部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伏瓦还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光伏瓦本体与所述第一勾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光伏瓦本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第一光伏瓦本体的一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勾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勾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光伏瓦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勾接件自所述第一连接件回转式地向下弯折,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勾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承接面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伏瓦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与所述第二勾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从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的另一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勾部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勾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勾接件自所述第二连接件回转式地向上弯折,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勾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伏瓦和所述第二光伏瓦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分别一体连接于各个所述光伏瓦的两端,所述第一勾部从所述光伏瓦的一端向下弯折,所述第二勾部从所述光伏瓦的另一端向上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伏瓦的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光伏瓦两端的所述第一开口相向设置,所述第二光伏瓦的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二光伏瓦两端的所述第二开口相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瓦进一步包括第三光伏瓦,所述第二光伏瓦分别邻接所述第一光伏瓦和所述第三光伏瓦,所述第一光伏瓦的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光伏瓦两端所述第一勾部的第一开口相向设置,所述第二光伏瓦设有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光伏瓦的两端,所述第三光伏瓦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三光伏瓦两端的所述第二开口相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光伏瓦的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相勾接,所述第二光伏瓦的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三光伏瓦的第二勾部相勾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伏瓦远离所述第二光伏瓦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勾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光伏瓦或所述第三光伏瓦的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三光伏瓦远离所述第二光伏瓦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勾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光伏瓦或所述二光伏瓦的所述第一勾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屋面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三勾部和固定件本体,所述第三勾部从所述固定件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所述第三勾部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第三勾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勾部内并相勾接于所述第二勾部,使得所述固定件位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之间,所述固定件本体固接于檩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勾部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开口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宽度适配于所述第二勾部,当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三勾部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第一勾部、第二勾部相勾接时,所述第三勾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三勾部与所述第二勾部相勾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三支撑部,所述三支撑部从所述固定件本体的一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与所述第三勾部之间,所述第三勾部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三勾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所述第三勾接件自所述第三连接件回转式地向下弯折,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勾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容纳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通过光伏瓦之间通过勾接的方式相互固定,使得光伏屋面系统的安装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装工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光伏瓦与光伏组件粘接后一体受力,有效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抗风揭性能和承载能力。
(2)通过固定件对光伏瓦进行支撑,方便工作人员在光伏组件上进行安装和检修维护,减少了运维通道,增加了光伏组件的铺装面积。
(3)光伏瓦的尺寸灵活,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承接面的跨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光伏屋面系统的正视方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图1中局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图2中局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另一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另一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另一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另一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伏屋面系统;2、光伏瓦;31、第一光伏瓦本体;32、第一勾部;321、第一开口;322、第一容纳腔;323、第一连接件;324、第一勾接件;325、承接面;33、第一支撑部;41、第二光伏瓦本体;42、第二勾部;421、第二开口;422、第二容纳腔;423、第二连接件;424、第二勾接件;43、第二支撑部;5、光伏组件;6、固定件;61、固定件本体;62、第三勾部;621、第三开口;622、第三容纳腔;623、第三连接件;624、第三勾接件;63、第三支撑部;7、粘接件;8、凸起;9、支座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光伏屋面系统1包括至少一对光伏瓦2和至少一光伏组件5,至少一对光伏瓦2包括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第一光伏瓦包括第一光伏瓦本体31和第一勾部32,第一勾部32连接于第一光伏瓦本体31的一端,从远离第一光伏瓦本体31的一端向上弯折。第二光伏瓦包括第二光伏瓦本体41和第二勾部42,第二勾部42连接于第二光伏瓦本体41的一端,从远离第二光伏瓦本体41的一端向下弯折。第一勾部32设有承接面325,至少一光伏组件5固定于承接面32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勾部32设有第一开口321和第一容纳腔322,第一开口321联通第一容纳腔322,第二勾部42设有第二开口421和第二容纳腔422,第二开口421联通第二容纳腔422,第一开口321和第二开口421的朝向相向设置,第一容纳腔322的宽度大于第二容纳腔422,当相邻的光伏瓦2的第一勾部32和第二勾部42相勾接时,第二勾部42相交地叠置于第一勾部32的下方得以将相邻的光伏瓦2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伏瓦还包括第一支撑部33,第一支撑部33呈夹角从第一光伏瓦本体31的一端向上延伸,位于第一光伏瓦本体31与第一勾部32之间,使得第一勾部32位于第一光伏瓦本体31的上方,得以在光伏组件5的背面形成空腔,有利于加强散热。第一勾部32包括第一连接件323和第一勾接件324,第一连接件323连接于第一支撑部33的一端,第一勾接件324自第一连接件323回转式地向下弯折,第一连接件323与第一勾接件324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322,承接面325位于第一连接件323的上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光伏瓦本体31、第一支撑部33和第一勾部3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等方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伏瓦还包括第二支撑部43,第二支撑部43呈夹角从第二光伏瓦本体41的一端向上延伸,位于第二光伏瓦本体41与第二勾部42之间,使得第二勾部42位于第二光伏瓦本体41的上方,得以在光伏组件5的背面形成空腔,有利于加强散热。第二勾部42包括第二连接件423和第二勾接件424,第二连接件423连接于第二支撑部43的一端,第二勾接件424自第二连接件423回转式地向上弯折,第二连接件423与第二勾接件424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42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光伏瓦本体41、第二支撑部43和第二勾部4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等方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伏瓦本体31、第二光伏瓦本体41、第一连接件323、第一勾接件324、第二连接件423、第二勾接件424相互平行,便于相邻光伏瓦2的第二勾部42与第一勾部32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的结构相同,第一勾部32和第二勾部42分别连接于各个光伏瓦2的两端,也就是说,第一勾部32从光伏瓦2的一端向下弯折,第二勾部42从光伏瓦2远离第一勾部32的另一端向上弯折。使得一个光伏瓦2的第一勾部32与另一个光伏瓦2的第二勾部42相勾接时,第二勾部42相交地叠置于第一勾部32的下方,得以将相邻的光伏瓦2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和图6,第一光伏瓦设有一对第一勾部32,各个第一勾部32从第一光伏瓦本体31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各个第一开口321相向设置,第二光伏瓦设有一对第二勾部42,各个第二勾部42从第二光伏瓦本体41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各个第二开口421相向设置,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交替铺设。以使第一光伏瓦的两个第一勾部32分别与两侧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42相勾接,第二光伏瓦的两个第二勾部42分别与两侧第一光伏瓦的第一勾部32相勾接,第二勾部42相交地叠置于第一勾部32的下方,得以将相邻的光伏瓦2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瓦进一步包括第三光伏瓦,第二光伏瓦分别邻接第一光伏瓦和第三光伏瓦,第一光伏瓦设有一对第一勾部32,各个第一勾部32从第一光伏瓦本体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各个第一开口相向设置,第二光伏瓦设有第一勾部32和第二勾部42,第一勾部32和第二勾部42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光伏瓦的两端,第一勾部32从第二光伏瓦的一端向下弯折,第二勾部42从第二光伏瓦的另一端向上弯折,第三光伏瓦设有一对第二勾部42,各个第二勾部42从第三光伏瓦本体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各个第二开口相向设置,其中,第一光伏瓦的第一勾部32和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42相勾接,第一光伏瓦远离第二光伏瓦的另一端的第一勾部32连接于另一第二光伏瓦或另一第三光伏瓦的第二勾部42;第二光伏瓦的第一勾部32和第三光伏瓦的第二勾部42相勾接,第三光伏瓦远离第二光伏瓦的另一端的第二勾部42连接于另一第一光伏瓦或另一第二光伏瓦的第一勾部32,以使第一光伏瓦、第二光伏瓦和第三光伏瓦作为一组交替铺设。
也就是说,光伏屋面系统可以是结构相同的光伏瓦依次勾接铺设,其中一个光伏瓦的第一勾部32和相邻的另一个光伏瓦的第二勾部42相勾接,如图4所示的光伏瓦结构;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结构的光伏瓦依次交替铺设,第一光伏瓦两端的第一勾部32分别连接相邻的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42,如图5所示的光伏瓦和图6所示的光伏瓦交替铺设;也可以是,光伏屋面系统包括三种结构的光伏瓦,图4所示的光伏瓦分别勾接图5所示的光伏瓦和图6所示的光伏瓦,三种光伏瓦交替铺设;也可以是,光伏屋面系统包括上述多组光伏瓦的任意组合,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瓦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7,光伏屋面系统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件6,固定件6设有第三勾部62和固定件本体61,第三勾部62从固定件本体61的一端向下弯折,第三勾部62设有第三开口621,第三开口621与第一开口321朝向一致,第三勾部62容置于第一勾部32内并和第二勾部42相勾接,使得固定件6位于相邻的光伏瓦2之间,固定件本体61固接于檩条上。在安装时,第三勾部62容置于第一勾部32的第一容纳腔322内并勾接于第二勾部42,使得固定件6位于相邻的光伏瓦2之间,固定件本体61远离第三勾部62的一端固接于檩条上,使得光伏瓦2通过固定件6固定于檩条上。光伏组件5固定于光伏瓦2的顶部。通过勾接的方式安装光伏瓦2得以减少安装步骤,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者胶体等方式使固定件本体61固定于屋面,光伏瓦2与固定件6之间无需使用夹具等其他固定装置,操作简便。光伏组件5粘接于光伏瓦2顶面,得以使光伏屋面系统1一体受力,有利于增强光伏屋面系统1的抗风揭性能和抗压性能。
具体地说,当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的结构相同时,即第一勾部32和第二勾部42分别一体连接于各个光伏瓦2的两端,一个光伏瓦2的第一勾部32与另一个光伏瓦2的第二勾部42勾接于同一个固定件6的第三勾部62。或者当第一光伏瓦设有一对第一勾部32,第二光伏瓦设有一对第二勾部42时,第一光伏瓦的两个第一勾部32分别与两侧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42勾接于固定件6的第三勾部62,固定件本体61固定于檩条,使得多个光伏瓦2通过多个固定件6勾接并固定于屋面,光伏组件5固定于光伏瓦2的承接面325,安装完成后,光伏瓦2、固定件6以及光伏组件5一体受力,得以提高光伏屋面系统1的抗风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勾部62设有第三容纳腔622,第三开口621连通第三容纳腔622,第三容纳腔622的宽度适配于第二勾部42,当固定件6的第三勾部62与相邻的光伏瓦2的第一勾部32和第二勾部42相勾接时,使得第三勾部62容置于第一容纳腔322内,并且第三勾部62与第二勾部42勾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323的长度大于固定件6的长度,以便固定件6得以容纳于第一连接件323与檩条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6还包括第三支撑部63,第三支撑部6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件本体61与第三勾部62,例如第三支撑部63可以一体成型于固定件本体61与第三勾部62之间,第三支撑部63从固定件本体61呈夹角向上延伸,使得第三勾部62适配于第一勾部32和第二勾部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7,第三勾部62包括第三连接件623和第三勾接件624,第三连接件623一体成型于第三支撑部63的一端,第三勾接件624自第三连接件623回转式地向下弯折,第三连接件623与第三勾接件624之间形成第三容纳腔622,第三勾部62得以分别与第一勾部32和第二勾部42互相勾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本体61、第三连接件623、第三勾接件624相互平行。
具体地说,可以结合附图3-7,第三勾部62适配于第一容纳腔322,使得第三勾部62容置于第一容纳腔322中,得以使第一勾部32与第三勾部62相连接。第二勾接件424适配于第三容纳腔622,使得第二勾接件424容置于第三容纳腔622,得以使第二勾部42与第三勾部62相连接。第一勾接件324和第三勾接件624适配于第二容纳腔422,使得第一勾接件324和第三勾接件624叠置于第二容纳腔422中,得以使第一勾部32、第二勾部42以及第三勾部62相互连接。
当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的结构相同时,即第一勾部32和第二勾部42分别一体连接于各个光伏瓦2的两端,安装时,将一块光伏瓦2的第二勾接件424插入固定件6的第三容纳腔622内,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三勾接件624容置于第二容纳腔422中,且第二容纳腔422中有多余空间用于容置第一勾接件324;将固定件6的第三勾部62插入另一块光伏瓦2的第一容纳腔322内,第一勾接件324与第三勾接件624叠置于前一块光伏瓦2的第二容纳腔422内。依次重复,得以将多块光伏瓦2通过多个固定件6固定于檩条上。可以理解的是,首尾两块光伏瓦2分别只有第一勾部32或第二勾部42与第三勾部62连接。通过勾接的方式连接光伏瓦2和固定件6,使得光伏屋面系统1的安装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装工时,得以降低施工成本。光伏瓦2和固定件6勾接安装后,粘接隐藏于光伏组件5的下侧,得以有效减少各种锁边问题,提高光伏屋面系统1使得光伏屋面系统1的安全性能。
或者当第一光伏瓦设有一对第一勾部32,第二光伏瓦设有一对第二勾部42时,安装时,将一块第二光伏瓦一端的第二勾接件424插入一个固定件6的第三容纳腔622内,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三勾接件624容置于第二容纳腔422中,且第二容纳腔422中有多余空间用于容置第一勾接件324;将固定件6的第三勾部62插入一块第一光伏瓦的其中一端的第一容纳腔322内,第一勾接件324与第三勾接件624叠置于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容纳腔422内;将另一块第二光伏瓦一端的第二勾接件424插入另一个固定件6的第三容纳腔622内,将固定件6的第三勾部62插入前一块第一光伏瓦的另一端的第一容纳腔322内,第一勾接件324与第三勾接件624叠置于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容纳腔422内。依次重复,交替铺设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得以将多块光伏瓦2通过多个固定件6固定于檩条上。可以理解的是,首尾两块光伏瓦2分别只有第一光伏瓦的第一勾部32或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42与固定件6的第三勾部62连接。通过勾接的方式连接光伏瓦2和固定件6,使得光伏屋面系统1的安装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装工时,得以降低施工成本。光伏瓦2和固定件6勾接安装后,粘接隐藏于光伏组件5的下侧,得以有效减少各种锁边问题,提高光伏屋面系统1使得光伏屋面系统1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光伏屋面系统1还包括粘接件7,粘接件7置于光伏组件5和第一勾部32的承接面325之间,得以将光伏组件5粘接于承接面325上,使得光伏组件5与光伏瓦2得以一体受力,提高光伏屋面系统1的抗风揭能力。第一支撑部33、第二支撑部43、第三支撑部63以及承接面325共同对光伏组件5形成支撑,得以提高光伏组件5的正面抗压能力,减少受到压力或有工程人员上到光伏屋面系统1时,光伏组件5发生破裂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光伏瓦本体31、第二光伏瓦本体41的长度、以及第一支撑部33、第二支撑部43的角度,得以调节相邻承接面325之间的距离,使得光伏瓦2适配于不同的光伏组件5和不同的屋面,组件尺寸灵活,有利于提高光伏屋面系统1的抗风揭性能和抗压性能。进一步,通过调整承接面325的长度以及承接面325之间的距离,得以调节光伏组件5粘接于承接面325上的长度和光伏组件5悬空的跨度,使得光伏屋面系统1的抗载荷能力和抗风揭能力适用于实际情况;也得以调节相邻光伏组件5的间隙,使得安装更为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勾部32、第二勾部42和第三勾部62呈U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勾部32、第二勾部42和第三勾部62的重合长度为30mm~100mm,倘若重合长度过短,则安装时会产生偏位或错位,倘若重合长度过长,则浪费材料,还可能因材料刚度不足产生形变,不利于承接面325的水平度,从而影响光伏组件5的安装。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勾部32、第二勾部42和第三勾部62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小于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相同时,第一光伏瓦本体31上形成有条状凸起8,得以提高光伏瓦2的强度,有效降低光伏瓦2折弯变形的可能,提高光伏瓦2的承压能力。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不同时,第一光伏瓦本体31和第二光伏瓦本体41上也可以形成条状凸起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相同时,第一光伏瓦本体31上形成有支座台9,得以安装抗风支座,有助于提高光伏屋面系统1的抗风揭性能,值得一提的是,支座台9的顶面贴合于光伏组件5,得以在光伏组件5的背面形成支撑,进一步提高光伏屋面系统1的抗压能力,使得工程人员得以上到光伏组件5进行安装或者维护检修,增大了光伏组件5的铺装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不同时,第一光伏瓦本体31和第二光伏瓦本体41上也可以形成支座台9。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1)

1.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对光伏瓦,所述至少一对光伏瓦包括第一光伏瓦和第二光伏瓦,所述第一光伏瓦和所述第二光伏瓦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光伏瓦设有第一光伏瓦本体和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勾部从所述光伏瓦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所述第二光伏瓦设有第二光伏瓦本体和第二勾部,所述第二勾部从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勾部方向向上弯折,所述第一光伏瓦的第一勾部可勾接于所述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的上表面设有承接面;
至少一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固定于所述光伏瓦的承接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部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开口联通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勾部设有第二开口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开口联通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朝向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当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相勾接时,所述第二勾部相交地叠置于所述第一勾部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瓦还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光伏瓦本体与所述第一勾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光伏瓦本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第一光伏瓦本体的一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勾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勾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光伏瓦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勾接件自所述第一连接件回转式地向下弯折,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勾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承接面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伏瓦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与所述第二勾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从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的一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勾部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勾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光伏瓦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勾接件自所述第二连接件回转式地向上弯折,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勾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瓦和所述第二光伏瓦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分别一体连接于各个所述光伏瓦的两端,所述第一勾部从所述光伏瓦的一端向下弯折,所述第二勾部从所述光伏瓦的另一端向上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瓦的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光伏瓦两端的所述第一开口相向设置,所述第二光伏瓦的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二光伏瓦两端的所述第二开口相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进一步包括第三光伏瓦,所述第二光伏瓦分别邻接所述第一光伏瓦和所述第三光伏瓦,所述第一光伏瓦的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一勾部,所述第一光伏瓦两端所述第一勾部的第一开口相向设置,所述第二光伏瓦设有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光伏瓦的两端,所述第三光伏瓦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三光伏瓦两端的所述第二开口相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光伏瓦的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光伏瓦的第二勾部相勾接,所述第二光伏瓦的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三光伏瓦的第二勾部相勾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瓦远离所述第二光伏瓦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一勾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光伏瓦或所述第三光伏瓦的所述第二勾部,所述第三光伏瓦远离所述第二光伏瓦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勾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光伏瓦或所述二光伏瓦的所述第一勾部。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三勾部和固定件本体,所述第三勾部从所述固定件本体的一端向下弯折,所述第三勾部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第三勾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勾部内并相勾接于所述第二勾部,使得所述固定件位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之间,所述固定件本体固接于檩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勾部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开口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宽度适配于所述第二勾部,当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三勾部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第一勾部、第二勾部相勾接时,所述第三勾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三勾部与所述第二勾部相勾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三支撑部,所述三支撑部从所述固定件本体的一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与所述第三勾部之间,所述第三勾部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三勾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所述第三勾接件自所述第三连接件回转式地向下弯折,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勾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容纳腔。
CN202321207418.0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Active CN219678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7418.0U CN219678363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7418.0U CN219678363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8363U true CN219678363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4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7418.0U Active CN219678363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8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25767U (zh) 角驰ⅲ型彩钢瓦屋面光伏支架系统
CN113846806A (zh) 一种装配式光伏屋面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KR20130001553U (ko) 태양광 모듈 패널이 설치된 지붕구조
CN202025769U (zh) 咬口型波纹夹芯板屋面光伏支架系统
CN219678363U (zh)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CN111900913B (zh) 一种梯形彩钢瓦光伏支架夹具
CN113309301B (zh) 一种金属屋面板固定座
CN218541217U (zh) 一种装配式光伏发电集成模块及斜面屋顶
CN217680104U (zh) 建筑附着式光伏支座
CN205976252U (zh)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其屋顶及光伏储能系统
CN214364468U (zh) 一种易于安装光伏组件的压型金属屋面板
CN204290826U (zh) 光伏系统柔性安装装置
CN113250384A (zh) 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抗风屋面系统
AU2018211333B2 (en) Solar sheeting for roofing or walling
CN208768017U (zh) 光伏片安装挂件和光伏系统
CN219718129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夹持装置及其光伏屋面系统
CN219825888U (zh) 一种bipv光伏屋面结构
CN219627614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CN217000546U (zh)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瓦系统
CN216340498U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的快速装配光伏屋面结构
CN114567234B (zh) 一种bipv系统
CN220225947U (zh) 一种光伏瓦片屋顶安装的挂接结构
CN216041905U (zh) 一体化墙体龙骨结构
CN217711401U (zh) 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抗风屋面系统
CN215407011U (zh) 一种卯榫固定式屋面光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