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5149U - 刀片 - Google Patents

刀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5149U
CN219665149U CN202321350770.XU CN202321350770U CN219665149U CN 219665149 U CN219665149 U CN 219665149U CN 202321350770 U CN202321350770 U CN 202321350770U CN 219665149 U CN219665149 U CN 219665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tool
attachment portion
axis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507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祥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507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5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5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5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片,包括贯穿刀片的附接部,附接部联接至多功能工具。刀片还包括位于附接部两端的第一工具部和第二工具部,第一工具部具有第一切割特征,第二工具部具有第二切割特征。附接部限定第一平面,第一工具部和第二工具部两者整体的重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位于附接部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附接部的两端设置第一工具部和第二工具部,第一工具部具有第一切割特征,第二工具部具有第二切割特征,提升刀片的广泛利用性;同时,第一工具部和第二工具部两者的整体重心位于附接部内,减小锯片本身因重心偏离旋转轴线带来的振动,提升操作体验。

Description

刀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多功能工具的刀片。
【背景技术】
多功能工具被构造成使各种刀片振荡,如直锯片、磨片以及半圆切片等配件。刀片通常包括附接部和工具部,附接部可拆卸地联接至多功能工具,在切割操作期间,多功能工具经由附接部驱动刀片摆动,从而驱使工具部进行加工作业。
然而,传统的刀片,其附接部和工具部设置在刀片本体的两端,仅单侧可利用,若工具部磨损,则会直接导致刀片报废;此外,刀片的重心与输出轴的轴线相距较远,会产生较大的不平衡力,从而将振动传递至操作人员,使得操作人员的手掌麻木疲劳,不符合人机友好的设计理念。
针对上述结构的改良可参阅于2015年01月14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4094245U号,其揭露了一种用于摆动锯的双头锯片,锯体的两端分别焊接有锯刃端,且锯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摆动锯相紧配的连接口。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双头的结构设计,在锯体一端的锯刃端磨损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换到锯体另一侧的锯刃端继续使用,节约成本;但是,连接口分别设置在锯体的两侧,导致锯片的重心依然远离输出轴的轴线,产生较大的振动,影响操作体验。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刀片,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小且通用性高的刀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刀片,包括贯穿所述刀片的附接部,所述附接部联接至多功能工具;所述刀片还包括位于所述附接部两端的第一工具部和第二工具部,所述第一工具部具有第一切割特征,所述第二工具部具有第二切割特征,所述附接部限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工具部和所述第二工具部两者整体的重心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附接部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附接部限定转动轴线,所述刀片绕所述转动轴线摆动,所述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附接部具有圆形的中央部分,所述转动轴线经过所述中央部分的圆心。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重心邻近所述转动轴线。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重心位于所述转动轴线上。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切割特征与所述第二切割特征不同。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附接部具有自所述中央部分径向向外突伸的细长部分及位于所述中央部分径向外侧的孔,所述孔间隔设置于多个所述细长部分之间。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多功能工具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前端的输出轴及安装所述刀片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轴的固定块及套设于所述固定块外周的压盘,所述附接部联接至所述压盘。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压盘具有自端面向外突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合于所述孔或所述细长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附接部的两端设置第一工具部和第二工具部,第一工具部具有第一切割特征,第二工具部具有第二切割特征,提升刀片的广泛使用性;同时,第一工具部和第二工具部两者的整体重心位于附接部内,减小锯片本身因重心偏离旋转轴线带来的振动,提升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工具适配一种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多功能机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多功能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另一种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刀片6,其可拆卸地联接于多功能工具100,从而对石材、木工、机械等材料进行加工作业。
结合图2所示,上述多功能工具100包括机壳1、收容于所述机壳1内的驱动组件2、电性连接驱动组件2的控制组件3、连接于驱动组件2前端的输出轴4及安装刀片6的夹持机构5。输出轴4可适配多种不同的刀片6,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操作功能,比如切割、抛光或打磨作业,从而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机壳1包括沿前后方向且呈纵长延伸的主机壳11及连接于主机壳1前端的头壳12。驱动组件2收容于主机壳11内,且位于主机壳11的前端。
具体地,上述驱动组件2具有收容于主机壳11内的电机组件21和运动转换机构22。运动转换机构22连接于电机组件21和输出轴4之间。电机组件21驱动运动转换机构22,并带动输出轴4做往复摆动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4沿与主机壳11垂直的方向设置,其一端安装于头壳12内,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头壳12的外侧。输出轴4的轴线与电机组件21的轴线呈相交设置。输出轴4一端连接运动转换机构22,另一端连接刀片6。
进一步,刀片6可拆卸地安装于输出轴4下端,因此,运动转换机构22带动刀片6和输出轴4同步运动,即刀片6和输出轴4可绕输出轴4的轴线X往复摆动。
请再参阅图1和图2所示,控制组件3具有活动连接于主机壳11上的拨扭32、连接拨扭32的开关31、调节电机组件21转速的调速旋钮33及电性连接开关31、调速旋钮33和电机组件21的电控板34。推动拨扭32使其轴向移动,可带动开关31打开/关闭,电控板34电连接电池包以控制电机组件21处于激活状态或者处于禁止状态。
结合图3所示,夹持机构5包括扳扭51、凸轮52、承压件53、弹簧54、固定安装于输出轴4内的固定块55、套设于固定块55外周的压盘56及与承压件53螺纹连接的压板57。凸轮52与扳扭51固定连接,扳扭51可带动凸轮52一起转动。承压件53贯通地设置于输出轴4内,其位于凸轮52的下端且邻近凸轮52设置。弹簧54套设于承压件53的外周,且一端抵靠于承压件的延伸臂,另一端抵靠于固定块55的端面,以使得承压件53可相对于输出轴4上下移动。
具体地,扳动扳扭51使其旋转至一定的角度,使得凸轮52的凸轮面与承压件53抵接,并推动承压件53和压板57向下运动至释放位置。此时,凸轮52对弹簧54施加向下的压力,压板57可轻松旋动,以装载/拆卸刀片6。进一步,压盘56具有自端面向外突伸的凸起部561,凸起部561用于卡合刀片6。
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上述刀片6包括联接至多功能工具100的附接部61及位于附接部61两端的第一工具部62和第二工具部63,附接部61联接至压盘56。
具体地,第一工具部62具有第一切割特征621,第二工具部63具有第二切割特征631,第一切割特征621与第二切割特征631不同,使得一个刀片具有两种不同的切削功能,扩大刀片的使用场景,提升刀片6的可利用性。
上述附接部61具有圆形的中央部分611、自中央部分611径向向外突伸的细长部分612及位于中央部分611径向外侧的孔613,孔613间隔设置于多个细长部分612之间,凸起部561卡合于孔613或细长部分612,以对刀片6进行夹持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附接部61限定第一平面和转动轴线,第一平面为刀片6的主体所在的平面;转动轴线经过中央部分611的圆心,且其垂直于第一平面。进一步,转动轴线与输出轴4的轴线X重合,因此,刀片6可绕转动轴线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工具部62和第二工具部63两者的整体重心G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位于附接部61内,使得重心G靠近转动轴线,减小多功能工具100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提升操作体验。
进一步,重心G邻近转动轴线,且位于中央部分611所在区域。
优选的,重心G位于转动轴线上,极大降低偏心力矩,实现刀片6的零振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附接部61的两端设置第一工具部62和第二工具部63,第一工具部62具有第一切割特征621,第二工具部63具有第二切割特征631,提升刀片6的广泛利用性,延长刀片6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工具部62和第二工具部63两者的整体重心G位于附接部61内,减少锯片6因重心偏移带来的振动,提升操作体验。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刀片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刀片,包括贯穿所述刀片的附接部,所述附接部联接至多功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还包括位于所述附接部两端的第一工具部和第二工具部,所述第一工具部具有第一切割特征,所述第二工具部具有第二切割特征,所述附接部限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工具部和所述第二工具部两者整体的重心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附接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部限定转动轴线,所述刀片绕所述转动轴线摆动,所述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部具有圆形的中央部分,所述转动轴线经过所述中央部分的圆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邻近所述转动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位于所述转动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特征与所述第二切割特征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部具有自所述中央部分径向向外突伸的细长部分及位于所述中央部分径向外侧的孔,所述孔间隔设置于多个所述细长部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工具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前端的输出轴及安装所述刀片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轴的固定块及套设于所述固定块外周的压盘,所述附接部联接至所述压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具有自端面向外突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合于所述孔或所述细长部分。
CN202321350770.XU 2023-05-30 2023-05-30 刀片 Active CN219665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0770.XU CN219665149U (zh) 2023-05-30 2023-05-30 刀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0770.XU CN219665149U (zh) 2023-05-30 2023-05-30 刀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5149U true CN219665149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4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50770.XU Active CN219665149U (zh) 2023-05-30 2023-05-30 刀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5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9406B2 (en) Work tool
US9061411B2 (en)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having a counterbalance device
EP3068595B1 (en) Articulating oscillating power tool
CN115157181A (zh) 作业工具
CN211362618U (zh) 链锯
CN219665149U (zh) 刀片
CN219946098U (zh) 动力工具
WO2019111632A1 (ja) 金工用定置式切断機
US20220388138A1 (en) Oscillating multi-tool
JP3897653B2 (ja) 往復動式電動工具
JP2020040161A (ja) 作業工具
CN102581376A (zh) 往复切割工具
CN114851139A (zh) 电动工具
CN113245621B (zh) 往复锯
US20230211490A1 (en) Oscillating power tool
CN111300347A (zh) 往复锯
CN216370465U (zh) 一种具有电机定位支架的往复锯
CN115533835A (zh) 一种多功能减振工具
CN219504827U (zh) 电动剪刀
CN217965083U (zh) 一种往复锯输出组件以及往复锯
WO2012094997A1 (zh) 往复切割工具
US20230278163A1 (en) Sander
CN217453810U (zh) 动力工具
CN217668574U (zh) 用于角磨机的多功能转换组件及应用该组件的电动工具
CN214025543U (zh) 往复式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