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2637U - 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2637U
CN219662637U CN202320080366.9U CN202320080366U CN219662637U CN 219662637 U CN219662637 U CN 219662637U CN 202320080366 U CN202320080366 U CN 202320080366U CN 219662637 U CN219662637 U CN 219662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assembly
needle
liquid
micro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03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昌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0803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2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2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2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微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该下盖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分隔部件并通过该分隔部件将所述下盖组件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在下盖组件的外部设置负压接口并使其与下腔室连通,从而可使该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在工作时可在该下腔室内产生负压;同时,通过在该负压接口的外接口与下盖组件的环形端面之间设置过滤组件,可有效地对气体进行过滤和/或对液体进行吸收,以提高其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微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
背景技术
负压微针是一种新型的美容方式,它主要是通过负压的原理,使针头刺入到皮下组织内,再利用真空注射仪把有效的药物通过上述针头刺入皮肤内,通过选择注射不同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改善皮肤暗黄、痘痘等症状,延缓皮肤的衰老,让爱美者面部皮肤看起来更加年轻化。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负压微针的主体结构以及使用方式大致相似,如文献号为CN2158757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针头组件,该种针头组件包括上盖、下盖以及出针模块,其中,上盖与下盖螺纹连接,下盖上设有负压接口,在使用时,可通过旋转该上盖以带动出针模块朝向皮肤侧移动以使针尖刺入人体皮肤,在注射的同时,通过将负压接口与外接的负压器械相连接,以使得与该针头组件的下盖接触的皮肤能够在所述负压的作用下吸附于上述下盖,以解决由于皮肤的弹性而导致注射不便的技术问题。上述的负压微针注射方式虽然注射效果好、刺激程度小,但依旧会在皮肤表面造成创口,尤其是现有微针的刺入深度不易掌控,可能导致创口大小和深度不一,而较大、较深的创口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在术前、术后均需要仔细消毒护理,以防止创口的污染,但现有技术中尚无在术中防止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无法对经由负压接口内返流至下盖内的气体进行滤过,因此,难以保证术中的清洁、无菌,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微针普遍存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所述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微针存在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盖组件,包括:
环状壳体,所述环状壳体的底端形成有环形端面,所述环形端面可贴附于皮肤表面;
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水平地设于所述环状壳体的内侧且将所述环状壳体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且所述分隔部件上还形成有若干贯穿所述分隔部件的出针孔;
负压接口,所述负压接口设于所述环状壳体的外侧面且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负压接口在靠近所述环状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负压口,所述负压接口在远离所述环状壳体的一端设有外接口;
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外接口与环形端面之间并用于对气体进行过滤和/或对液体进行吸收。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部件于下腔室一侧还设有若干中空的圆台形导向部,所述出针孔与所述圆台形导向部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分隔部件下方的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上分布有多个贯穿所述水平隔板的气体通孔,所述水平隔板与分隔部件之间填充有滤材,所述滤材可以是滤棉或滤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材料的复合。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壳体在所述负压口的内侧设有竖直布置的滑槽,所述过滤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内。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座和设于所述固定座内侧的滤材,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环状壳体滑动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滑槽进行滑槽,所述滤材可以是滤棉或滤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材料的复合。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接口的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负压接口和外接口的设有负压抽吸通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负压抽吸通道设置的滤材,所述滤材可以是滤棉或滤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材料的复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负压微针,所述负压微针包括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下盖组件,还包括与所述下盖组件配合的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与下盖组件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可在空腔中上下滑动的针头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组件包括针座和连接于所述针座上的多个针头,所述针头数量与所述出针孔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针座的顶端设有第一液体入口,所述针头的顶端设有第二液体入口,所述第一液体入口和若干个第二液体入口之间通过液体分布流道连通,所述液体分布流道可使药液在其内流动,且流动方向为第一液体入口至第二液体入口,以使得药液可通过第二液体入口流动至针头尖端,以便于注入人体皮肤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平部以及垂直于所述平部设置的沿部,所述沿部呈圆环状且与所述环状壳体螺纹配合,优选地,所述沿部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环状壳体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以使所述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可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组件上设有贯穿所述平部的中心通孔,所述针座的顶端设有注液主轴,所述注液主轴贯穿所述中心通孔并与所述上盖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注液主轴为中空结构且其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液体入口连通的注液口,从而使得该上盖组件在相对于下盖组件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注液主轴以及针头组件相对于下盖组件上下移动,以控制该针头组件上的注射针头进行伸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具体为:通过在该下盖组件的内部设置分隔部件并通过该分隔部件将所述下盖组件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在下盖组件的外部设置负压接口并使其与下腔室直接连通,从而可使该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在工作时可在该下腔室内产生负压;同时,通过在该负压接口的外接口与下盖组件的环形端面之间设置过滤组件,可有效地对气体进行过滤和/或对液体进行吸收,以提高其安全性,尤其是可对经由负压接口内返流至下盖内的气体进行滤过,以及对皮肤表面的液体等进行吸收,防止其在负压条件下被吸入负压接口以及与该负压接口相连的管道内,由此,可以保证术中操作的清洁、无菌,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负压微针,安全性有极大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图3的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图5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的图6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0,上盖组件,11,平部,111,中心通孔,12,沿部,121,内螺纹,20,下盖组件,20a,环形端面,201,外螺纹,21,分隔部件,211,出针孔,212,圆台形导向部,221,上腔室,222,下腔室,30,针头组件,31,针座,31a,液体分布流道,32,注射针头,40,注液主轴,40a,注液口,50,负压接口,50a,负压口,50b,外接口,50c,负压抽吸通道,60,过滤组件,61,水平隔板,611,气体通孔,612,滤材,62,固定座,7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x方向”、“y方向”、“z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压微针,所述负压微针包括上盖组件10、下盖组件20以及针头组件30,其中,下盖组件20整体为一环状壳体,该环状壳体的底端形成有环形端面20a,所述环形端面20a在工作时可贴附于皮肤表面,而该上盖组件10包括平部11以及垂直于所述平部11设置并向下延伸的沿部12,所述沿部12呈圆环状且所述沿部12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121,为将所述上盖组件10与下盖组件20进行连接,该环状壳体的顶端设有与上述内螺纹121相配合的外螺纹201,以使该上盖组件10和下盖组件20螺纹连接。当该上盖组件10与下盖组件20连接时。
在本实施例中,该环状壳体的内侧设有分隔部件21,该分隔部件21水平设置且将所述下盖组件20分隔为上腔室221和下腔室222,该针头组件30主要位于上腔室221内且可至少具有一个可延伸至下腔室222内的注射针头32。具体而言,该针头组件30包括针座31和设于所述针座31底端的多个注射针头32,所述注射针头32呈矩形阵列分布,且该针座31的顶端设有第一液体入口,该第一液体入口处固定连接有注液主轴40,对应地,该上盖组件10上设有贯穿所述平部11的中心通孔111,该注液主轴40的顶端延伸至所述中心通孔111的外侧,且所述注液主轴40的顶端设有注液口40a,该注液口40a的设置便于药液从此处注入并最终均匀分布至多个注液针头32。具体地,该针座31的顶端设有第一液体入口,所述针头的顶端设有第二液体入口,该第一液体入口与所述注液口40a连通,该第一液体入口和若干个第二液体入口之间通过液体分布流道31a连通,所述液体分布流道31a设于所述针座31的内部并可使药液在其内流动并使得药液均匀流动至多个第二液体入口,最终使得该药液流动至每个注射针头32的尖端,以便于注入人体皮肤内。此外,为使得注射针头32在注射过程中可刺入皮肤内并对出针长度进行控制,该分隔部件21上还形成有若干贯穿所述分隔部件21的出针孔211,所述针头数量与所述出针孔211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以使得注射针头32的尖端可穿过该出针孔211并延伸至下腔室222内,而该注液主轴40贯穿所述中心通孔111的同时与该上盖组件10转动连接,以使得该上盖组件10在相对于下盖组件20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注液主轴40以及针头组件30整体相对于下盖组件20上下移动,以控制该针头组件30上的注射针头32进行伸缩。此外,为对该注射针头32进行保护,该分隔部件21于下腔室222一侧还设有若干圆台形导向部212,该注射针头32由该圆台形导向部212内部穿过。
在本实施例中,该环状壳体的外侧面还设置有负压接口50,该负压接口50位于所述分隔部件21的下方且与所述下腔室222直接连通,该负压接口50在靠近所述环状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下腔室222连通的负压口50a,同时,该负压接口50在远离所述环状壳体的一端设有外接口50b,该外接口50b和负压口50a之间形成有负压抽吸通道50c,该负压抽吸通道50c通过负压口50a与下腔室222连通,从而可使得该下腔室222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当该环状壳体底端的环形端面20a贴附于皮肤表面时,通过所述负压接口50外接负压管道和负压泵进行抽吸,使得该下腔室222处于负压环境,由于皮肤的弹性,人体表面的皮肤表面被抬高,再配合所述针头组件30的移动,可使得注射针头32顺利刺入皮肤内。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过滤组件60,该过滤组件60的作用是对由负压接口50向下腔室222方向返流的气体或液体、以及在所述积聚在该下腔室222内的污染液体进行吸收,以防止上述污染液体进入负压接口50内,具体而言,该过滤组件60以以下方式进行设置:
该过滤组件60包括设于所述分隔部件21下方的水平隔板61,所述水平隔板61平行于所述分隔部件21设置且该水平隔板61的设置位置高于圆台形导向部212的最低端,且该水平隔板61上分布有多个贯穿所述水平隔板61的气体通孔611,以使得负压接口50可顺利抽吸该下腔室222内的气体,所述过滤组件60还包括设置在该水平隔板61与分隔部件21之间的滤材612,该滤材612可以是滤棉或滤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材料的复合,且优选为具有固定形状的滤棉,以此达到更好的吸收和过滤作用,且该滤材612至少部分位于负压接口50以下位置,从而对返流气体中的杂质或/或细菌等进行有效滤过,以避免皮肤表面的注射创口在术中受到感染。
实施例3
请参阅图7~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过滤组件60的设置形式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的过滤组件60具体为:
该环状壳体在负压口50a的内侧设有竖直布置的滑槽70,所述过滤组件60包括固定座62和设于所述固定座62内侧的滤材612,该固定座62可以为中空矩形结构且该固定座62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70内,从而可实现该过滤组件60的灵活更换或组装。
同时,此处滤材612优选为微孔滤膜,且至少可以覆盖该负压口50a位置,从而可对经由该负压口50a位置扩散或返流至该下腔室222内的气体进行滤过。
实施例4
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过滤组件60的设置形式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微针的过滤组件60包括填充在所述负压抽吸通道50c内的滤材612,所述滤材612可以是滤棉或滤膜中的任意一种,以便于在该负压抽吸通道50c内对气体进行滤过,或是对在负压情况下被吸引至该负压抽吸通道50c内的液体进行吸收,防止其进一步进入与该负压接口50相连的负压管道或是负压泵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9)

1.一种下盖组件(20),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壳体,所述环状壳体的底端形成有环形端面(20a),所述环形端面(20a)可贴附于皮肤表面;
分隔部件(21),所述分隔部件(21)水平地设于所述环状壳体的内侧且将所述环状壳体分隔为上腔室(221)和下腔室(222),且所述分隔部件(21)上还形成有若干贯穿所述分隔部件(21)的出针孔(211);
负压接口(50),所述负压接口(50)设于所述环状壳体的外侧面且位于分隔部件(21)的下方,所述负压接口(50)在靠近所述环状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下腔室(222)连通的负压口(50a),所述负压接口(50)在远离所述环状壳体的一端设有外接口(50b);
过滤组件(60),设于所述外接口(50b)与环形端面(20a)之间并用于对气体进行过滤和/或对液体进行吸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盖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21)于下腔室(222)一侧还设有若干中空的圆台形导向部(212),所述出针孔(211)与所述圆台形导向部(212)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盖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0)包括设于所述分隔部件(21)下方的水平隔板(61),所述水平隔板(61)上分布有多个贯穿所述水平隔板(61)的气体通孔(611),所述水平隔板(61)与分隔部件(21)之间填充有滤材(6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盖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壳体在所述负压口(50a)的内侧设有竖直布置的滑槽(70),所述过滤组件(60)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70)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盖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接口(50)的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负压接口(50)和外接口(50b)的设有负压抽吸通道(50c),所述过滤组件(60)包括垂直于所述负压抽吸通道(50c)设置的滤材(612)。
6.一种负压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下盖组件(20),还包括与所述下盖组件(20)配合的上盖组件(10),所述上盖组件(10)与下盖组件(20)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可在空腔中上下滑动的针头组件(3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负压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组件(30)包括针座(31)和连接于所述针座(31)上的多个针头,所述针头数量与所述出针孔(211)数量一致,所述针座(31)的顶端设有第一液体入口,所述针头的顶端设有第二液体入口,所述第一液体入口和若干个第二液体入口之间通过液体分布流道(31a)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压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10)包括平部(11)以及垂直于所述平部(11)设置的沿部(12),所述沿部(12)与所述环状壳体螺纹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负压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10)上设有贯穿所述平部(11)的中心通孔(111),所述针座(31)的顶端设有注液主轴(40),所述注液主轴(40)贯穿所述中心通孔(111)并与所述上盖组件(10)转动连接,所述注液主轴(40)为中空结构且其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液体入口连通的注液口(40a)。
CN202320080366.9U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 Active CN219662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0366.9U CN219662637U (zh)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0366.9U CN219662637U (zh)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2637U true CN219662637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5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0366.9U Active CN219662637U (zh)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2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32549B (zh) 出液过滤注射器
CN108742795A (zh) 智能骨髓内输液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605452U (zh) 自动排气止液输液器
CN101015721A (zh) 可防止血液外流的带抽血口的动静脉留置针
CN219662637U (zh) 一种下盖组件以及带有该下盖组件的负压微针
CN215275102U (zh) 一种多孔水光针装置
KR101993918B1 (ko) 이물질 여과필터가 구비된 주사기
CN107811859A (zh) 配药注射器
KR101691308B1 (ko) 필터 주사기
CN220193809U (zh) 一种水光注射针
CN201750897U (zh) 一种穿刺置管器具
CN219398703U (zh) 一种负压微针
CN205514623U (zh) 指尖安全采血器
CN211512932U (zh) 一种临床输液加压器
CN212547951U (zh) 一种显微针
CN110812609A (zh) 一次性使用过滤式注射针
US20210196165A1 (en) Capillary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CN221014086U (zh) 一种多点位微量注射针
CN218507770U (zh) 一种防针刺可抽吸试管
CN204890822U (zh) 一种一次性可控精密药液过滤注射器
CN213698354U (zh) 一种不易断针的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
CN215273196U (zh) 正压排气穿刺针
CN219354666U (zh) 真空验血过滤元气针
CN213347236U (zh) 一种医用注射器
CN219231004U (zh) 一次性灵敏回血端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