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2576U - 麻醉唤醒装置 - Google Patents

麻醉唤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2576U
CN219662576U CN202321277106.7U CN202321277106U CN219662576U CN 219662576 U CN219662576 U CN 219662576U CN 202321277106 U CN202321277106 U CN 202321277106U CN 219662576 U CN219662576 U CN 219662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wake
rack
unlocking
anesthes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71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静
刘涛涛
宋亚男
李正迁
郭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212771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2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2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2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架以及能挂接在所述支架上的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所述唤醒帽、所述唤醒手套以及所述唤醒脚套内均设置有针式唤醒气囊,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唤醒控制模块,所述唤醒控制模块与所述针式唤醒气囊电性连接。本申请能够有效唤醒麻醉患者,且穿戴方便,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起到节约医疗人力资源的效果。

Description

麻醉唤醒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麻醉唤醒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术后需要唤醒病人是为了确保其生命体征的稳定和康复。在麻醉过程中,医生使用药物将病人处于无痛、无意识的状态,这样可以让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或治疗。但是,麻醉过程中会抑制病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重要生理功能,如果不及时唤醒,就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因此,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健康,医生会在麻醉术后通过适当的方法使病人从麻醉状态中恢复,并监测其生命体征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专利公告号为CN11544504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麻醉科术后唤醒装置,包括:固定架、举升平台、控制器、连接机构、患者转移机构、机械臂、面罩和电极触点;举升平台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左侧中心位置;两个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架的顶端前后两侧中心位置;患者转移机构设置在前后两个所述连接机构的内侧;机械臂设置在所述举升平台的升降端;面罩设置在所述机械臂的移动端;若干个所述电极触点设置在面罩的内侧。该麻醉科术后唤醒装置,可实现患者术后麻醉的自动唤醒,减少工作人员手动操作项,并且解决患者麻醉后身体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移动问题,可实现患者自行转运至病房,无需医护人员搀扶或使用担架车进行转运,节约医疗人力资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该唤醒装置结构复杂,患者在穿戴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去帮助患者穿戴好唤醒装置,导致穿戴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在有效唤醒患者的前提下提高唤醒装置穿戴的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麻醉唤醒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能挂接在所述支架上的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所述唤醒帽、所述唤醒手套以及所述唤醒脚套内均设置有针式唤醒气囊,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唤醒控制模块,所述唤醒控制模块与所述针式唤醒气囊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使用唤醒装置时,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挂接在支架上,方便收纳。当需要使用唤醒装置时,将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依次从支架上取拿下来,并穿戴至患者相应部位,由于唤醒装置各部位相互分开,其穿戴方便,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约医疗人力资源。
可选的,所述唤醒帽包括额头支架、后脑勺支架以及头顶支架,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头顶支架的两端连接在所述额头支架以及所述后脑勺支架的连接处,所述头顶支架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头顶支架的中心远离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所述针式唤醒气囊设置在所述额头支架、后脑勺支架以及头顶支架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的设计方便人员头部穿戴该唤醒帽,并且,针式唤醒气囊能够有效对头部的阳白穴、风府穴、白会穴等穴位进行按摩,起到刺激人体脑部从而唤醒患者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的连接处靠近人体耳部设置,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唤醒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唤醒患者时,在按摩的同时,启动语音模块,利用温和、亲切的语音来唤醒患者,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紧张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可选的,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内且用于调节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间距的齿轮齿条结构以及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额头支架和所述后脑勺支架位置的棘轮棘爪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机构,使唤醒帽能够适应不同患者,提高穿戴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齿轮齿条结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控制转轴以及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额头支架靠近后脑勺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后脑勺支架靠近头支架头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盒体滑动连接,所述控制转轴转动连接于盒体内,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控制转轴上,所述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的滑动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控制转轴,即能控制额头支架与后脑勺支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该结构方便人员操作,操作便利性强,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可选的,所述棘轮棘爪结构包括固定板、棘轮、棘爪件、解锁轴以及解锁组件,所述固定板固定于盒体内,所述棘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板面,所述棘爪件安装于固定板的板面且与所述棘轮卡接,所述解锁轴沿轴向与所述控制转轴以及棘轮滑动连接,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所述解锁轴的端部与棘爪件之间,用于解除棘爪件对棘轮的锁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按压解锁轴时,唤醒帽收紧时,棘轮棘齿对齿轮齿条结构锁紧;按压解锁轴后,棘轮棘齿解锁,可以转动控制转轴或者拉开额头支架和后脑勺支架,即可实现额头支架和后脑勺支架的分离。该结构锁紧稳定性强,操作便利性高。
可选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解锁线和导线轮,所述解锁线的一端与所述棘爪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解锁轴连接,所述导线轮设置在固定板的板面,所述解锁线经过所述导线轮传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解锁轴时,解锁轴拉动解锁线,解锁线拉动棘爪件,解除棘爪件对棘轮的锁定。解锁轴复位后,棘爪件恢复对棘轮的锁定。该方案只需利用手部按压解锁轴即可完成操作,操作便捷。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解锁轴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件能够自动对解锁轴进行复位,在常态下使棘轮棘爪结构能有效对齿轮齿条结构进行锁定。
可选的,所述针式唤醒气囊连接有弹簧气管,所述弹簧气管的一端缠绕经过支架后与所述唤醒控制模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气管一方面传输气源给针式唤醒气囊,另一方面充当连接作用,方便唤醒装置收纳至支架上,减少丢失。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需要使用唤醒装置时,将唤醒帽、唤醒手套以及唤醒脚套依次从支架上取拿下来,并穿戴至患者相应部位,由于唤醒装置各部位相互分开,其穿戴方便,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约医疗人力资源。
2.当需要唤醒患者时,在按摩的同时,启动语音模块,利用温和、亲切的语音来唤醒患者,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紧张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3.通过调节机构,使唤醒帽能够适应不同患者,提高穿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展示唤醒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展示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展示棘轮棘爪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唤醒帽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11、挂接杆;2、唤醒帽;21、额头支架;22、后脑勺支架;23、头顶支架;3、唤醒手套;4、唤醒脚套;5、针式唤醒气囊;6、调节机构;61、盒体;62、齿轮齿条结构;621、第一齿条;622、第二齿条;623、控制转轴;624、齿轮;63、棘轮棘爪结构;631、固定板;632、棘轮;633、棘爪;634、片簧;635、解锁轴;636、解锁线;637、导线轮;638、复位件;7、语音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参照图1和图2,麻醉唤醒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可安装在患者病床旁侧,支架1上设置有多根挂接杆11,挂接杆11上挂接有唤醒帽2、唤醒手套3以及唤醒脚套4,唤醒帽2、唤醒手套3以及唤醒脚套4均能够从挂接杆11上取拿下来并穿戴至患者相应部位,唤醒帽2、唤醒手套3以及唤醒脚套4内均设置有针式唤醒气囊5,支架1上还安装有唤醒控制模块,唤醒控制模块与针式唤醒气囊5电性连接。
当需要唤醒患者时,通过唤醒控制模块控制针式唤醒气囊5,利用针式唤醒气囊5对人体头部、手部以及脚部进行按摩,以刺激人体相应部位从而达到唤醒患者的目的。
其中,针式唤醒气囊5连接有弹簧气管(图中未展示),弹簧气管的一端缠绕经过支架1后与唤醒控制模块连接,弹簧气管连接气源。唤醒控制模块控制气源向弹簧气管充气,利用气源控制针式唤醒气囊5进行收缩或膨胀,实现对人体相应部位的按摩。
参照图2,唤醒帽2包括额头支架21、后脑勺支架22以及头顶支架23,额头支架21和后脑勺支架22连接形成环状结构,额头支架21和后脑勺支架22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机构6,调节机构6用于调节额头支架21和后脑勺支架22之间的间距。
头顶支架23的两端连接在调节机构6上,头顶支架23呈弧形设置且头顶支架23的中心远离额头支架21和后脑勺支架22,针式唤醒气囊5安装在额头支架21、后脑勺支架22以及头顶支架23的内侧。针式唤醒气囊5能够有效对头部的阳白穴、风府穴、白会穴等穴位进行按摩,起到刺激人体脑部从而唤醒患者的作用。
参照图2和图3,调节机构6包括盒体61、设置在盒体61内且用于调节额头支架21和后脑勺支架22间距的齿轮齿条结构62以及用于锁定或解锁额头支架21和后脑勺支架22位置的棘轮棘爪结构63。
齿轮齿条结构62包括第一齿条621、第二齿条622、控制转轴623以及齿轮624,第一齿条621固定在额头支架21靠近后脑勺支架22的一端,第二齿条622固定在后脑勺支架22靠近头支架1头支架1的一端,第一齿条621和第二齿条622均与盒体61滑动连接,第一齿条621与第二齿条622的滑动方向相反。
控制转轴623与盒体61的侧壁转动连接,齿轮624固定于控制转轴623上,齿轮624分别与第一齿条621和第二齿条622啮合。转动控制转轴623,即可带动第一齿条621和第二齿条622移动,进而控制额头支架21和后脑勺支架22靠近或远离。
参照图2和图4,棘轮棘爪结构63包括固定板631、棘轮632、棘爪件、解锁轴635以及解锁组件,固定板631固定于盒体61内,棘轮632转动连接于固定板631的板面,棘爪件安装于固定板631的板面且与棘轮632卡接。
其中,棘爪件包括棘爪633和片簧634,棘爪633的一端与固定板631转动连接,棘爪633的另一端与棘轮632卡接,片簧634的一端与固定板6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棘爪633的侧面抵接,片簧634具有弹性,以使棘爪633与棘轮632卡接。
参照图5和图6,解锁轴635沿轴向贯穿控制转轴623以及棘轮632的中心并与控制转轴623以及棘轮632滑动连接,解锁轴635的外周面固定有导向键,以使解锁轴635与控制转轴623以及棘轮632同步转动。
参照图4和图6,解锁组件设置在解锁轴635的端部与棘爪633之间,用于解除棘爪633对棘轮632的锁定。解锁组件包括解锁线636和导线轮637,解锁线636的一端与棘爪63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解锁轴635连接,导线轮637转动安装在固定板631的板面,解锁线636经过导线轮637传动。
同时,固定板631与解锁轴635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件638。本实施例中,复位件638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解锁轴635的外周,复位弹簧的一端与解锁轴635的端部抵接,另一端与固定板631固定连接。
当需要解除锁定时,按压解锁轴635,利用解锁轴635拉动棘爪633移动,使棘爪633远离棘轮632。当放开解锁轴635,解锁轴635在复位件638作用下恢复原位,棘爪633卡接棘轮632。
此外,盒体61靠近人体耳部设置,盒体61内设置有语音模块7,语音模块7与唤醒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盒体61靠近耳部的侧壁开设有传声孔。在按摩的同时,可以同时启动语音模块7,利用温和、亲切的语音来唤醒患者,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紧张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此外,还能够在唤醒帽2内安装脑电检测装置,脑电检测装置与唤醒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利用脑电检测装置判断患者的苏醒程度,设定唤醒启动时间和唤醒持续时间,并且调控按摩、音频的方式或者强度,实现自动唤醒患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麻醉唤醒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未使用唤醒装置时,唤醒帽2、唤醒手套3以及唤醒脚套4均能挂接在支架1上,方便收纳。当需要使用唤醒装置时,将唤醒帽2、唤醒手套3以及唤醒脚套4依次从支架1上取拿下来,并穿戴至患者相应部位,由于唤醒装置各部位相互分开,其穿戴方便,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约医疗人力资源。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以及能挂接在所述支架(1)上的唤醒帽(2)、唤醒手套(3)以及唤醒脚套(4),所述唤醒帽(2)、所述唤醒手套(3)以及所述唤醒脚套(4)内均设置有针式唤醒气囊(5),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唤醒控制模块,所述唤醒控制模块与所述针式唤醒气囊(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帽(2)包括额头支架(21)、后脑勺支架(22)以及头顶支架(23),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头顶支架(23)的两端连接在所述额头支架(21)以及所述后脑勺支架(22)的连接处,所述头顶支架(23)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头顶支架(23)的中心远离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所述针式唤醒气囊(5)设置在所述额头支架(21)、后脑勺支架(22)以及头顶支架(23)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的连接处靠近人体耳部设置,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的连接处设置有语音模块(7),所述语音模块(7)与所述唤醒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机构(6),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盒体(61)、设置在所述盒体(61)内且用于调节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间距的齿轮齿条结构(62)以及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额头支架(21)和所述后脑勺支架(22)位置的棘轮棘爪结构(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齿条结构(62)包括第一齿条(621)、第二齿条(622)、控制转轴(623)以及齿轮(624),所述第一齿条(621)固定在额头支架(21)靠近后脑勺支架(22)的一端,所述第二齿条(622)固定在所述后脑勺支架(22)靠近头支架(1)头支架(1)的一端,所述第一齿条(621)和第二齿条(622)均与盒体(61)滑动连接,所述控制转轴(623)转动连接于盒体(61)内,所述齿轮(624)固定于所述控制转轴(623)上,所述齿轮(624)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621)和所述第二齿条(622)啮合,所述第一齿条(621)与所述第二齿条(622)的滑动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棘爪结构(63)包括固定板(631)、棘轮(632)、棘爪件、解锁轴(635)以及解锁组件,所述固定板(631)固定于盒体(61)内,所述棘轮(632)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631)的板面,所述棘爪件安装于固定板(631)的板面且与所述棘轮(632)卡接,所述解锁轴(635)沿轴向与所述控制转轴(623)以及棘轮(632)滑动连接,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所述解锁轴(635)的端部与棘爪件之间,用于解除棘爪件对棘轮(632)的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包括解锁线(636)和导线轮(637),所述解锁线(636)的一端与所述棘爪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解锁轴(635)连接,所述导线轮(637)设置在固定板(631)的板面,所述解锁线(636)经过所述导线轮(637)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31)与所述解锁轴(635)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件(63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式唤醒气囊(5)连接有弹簧气管,所述弹簧气管的一端缠绕经过支架(1)后与所述唤醒控制模块连接。
CN202321277106.7U 2023-05-23 2023-05-23 麻醉唤醒装置 Active CN219662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106.7U CN219662576U (zh) 2023-05-23 2023-05-23 麻醉唤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106.7U CN219662576U (zh) 2023-05-23 2023-05-23 麻醉唤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2576U true CN219662576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7106.7U Active CN219662576U (zh) 2023-05-23 2023-05-23 麻醉唤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2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2074B (zh) 一种智能健康睡眠枕
CN105362035B (zh) 植物状态患者被动康复训练多态促醒系统的盔甲装置
CN112006861B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
CN108652925B (zh) 一种助行康复及步态矫正系统
CN103006427B (zh) 颈椎、腰椎智能复原装置
CN219662576U (zh) 麻醉唤醒装置
WO2009039752A1 (fr) Oreiller de massage automatique pour la tête
CN208193205U (zh) 防全麻病人复苏躁动固定装置
CN112386414A (zh) 一种麻醉苏醒辅助装置
CN110812691A (zh) 一种面瘫治疗面具装置
CN208388887U (zh) 适用于精神科患者的医用床装置
CN109998851A (zh) 一种麻醉科麻醉师用多功能座椅
CN10956780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重症病人监测系统
CN205696953U (zh) 一种智能健康睡眠枕
CN212282157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遥控自动伸缩穴位按摩颈部牵引器
CN209033025U (zh) 一种眼科用治疗床
CN115445049B (zh) 一种麻醉科术后唤醒装置
CN205515119U (zh) 儿科上肢治疗吊带
CN206102915U (zh) 婴幼儿腭裂手术体位垫
CN206792655U (zh) 骨科康复训练装置
CN213218375U (zh) 一种新型重症监护室用多功能病床结构
CN109157348A (zh) 一种辅助康复供氧型医疗床
CN210844171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
CN217773112U (zh) 一种可加热的手功能综合训练装置
CN210020727U (zh) 一种儿科辅助呼吸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