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9455U - 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59455U CN219659455U CN202320660918.3U CN202320660918U CN219659455U CN 219659455 U CN219659455 U CN 219659455U CN 202320660918 U CN202320660918 U CN 202320660918U CN 219659455 U CN219659455 U CN 2196594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charge
- battery
- discharge
- control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其中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充放电NMOS管、驱动电路及主控电路;主控电路与驱动电路的受控端连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充放电NMOS管的受控端连接,充放电NMOS管串联设置于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控电路根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输出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控制串联设置于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的充放电NMOS管,以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电池的负极端与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从而实现电池与外部设备共地,无需进行通信隔离,且避免了PMOS管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时出现漏电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上有很多储能产品、低速电动汽车等都会用到锂电池,基本都是十几串到二十几串锂电池,由于电池管理系统受空间的限制,因而选择开关管作为开关器件。
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将充放电开关管设置在电池的负极端与设备的负极端之间以对电池的充电/放电进行控制,但充放电开关管断开时存在设备与电池不共地的情况,导致电池与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通信隔离,隔离成本较高,且隔离之后无法对微弱信号进行处理,此外,充放电开关管采用的是PMOS管,在PMOS管关闭时驱动信号会比电池电压低导致PMOS出现漏电的情况,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电池与设备之间不共地而导致通信隔离成本较高以及PMOS管存在漏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串设于电池与外部设备之间,所述电池的负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充放电NMOS管,所述充放电NMOS管串联设置于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所述充放电NMOS管用于在接收到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充放电NMOS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充放电NMOS管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触发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用于在接收到触发电路输出的触发信号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输出所述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电路,以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NMOS管包括至少一个充电NMOS管和至少一个放电NMOS管,所述充电NMOS管的数量与所述放电NMOS管的数量一致;
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受控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放电NMOS管的第一端连接,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一所述放电NMOS管的第一端之间电连接;
每一所述放电NMOS管的受控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每一所述放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连接,每一所述放电NMOS管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放电控制信号时,控制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流过所述外部设备的电流,并输出相应的电流检测信号;
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流检测信号和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互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还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降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工作,所述降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池输出的电源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以为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
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用于将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的电源进行隔离后输出;
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用于将所述隔离电路输出的电源进行稳压后输出,以为所述驱动电路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为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放电NMOS管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互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充放电NMOS管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主控电路在接收到触发电路输出的触发信号时,根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输出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控制串联设置于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的充放电NMOS管,以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无论充放电NMOS管是导通还是断开,电池的负极端与外部设备的负极端都是连接在一起的,从而实现电池与外部设备共地,电池与外部设备之间无需进行通信隔离,降低了成本,且避免了PMOS管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时出现漏电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放电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整体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放电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放电控制电路的驱动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市场上有很多储能产品、低速电动汽车等都会用到锂电池,基本都是十几串到二十几串锂电池,由于电池管理系统受空间的限制,因而选择开关管作为开关器件。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将充放电开关管设置在电池的负极端与设备的负极端之间以对电池的充电/放电进行控制,但充放电开关管断开时存在设备与电池不共地的情况,导致电池与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通信隔离,隔离成本较高,且隔离之后无法对微弱信号进行处理,此外,充放电开关管采用的是PMOS管,在PMOS管关闭时,驱动信号会比电池电压低,会导致PMOS出现漏电的情况,安全性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串设于电池与外部设备之间。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的负极端与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充放电NMOS管30,所述充放电NMOS管30串联设置于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所述充放电NMOS管30用于在接收到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驱动电路20,所述驱动电路20的控制端与所述充放电NMOS管30的受控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20用于驱动所述充放电NMOS管30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主控电路10,所述主控电路10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触发电路60连接,所述主控电路10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20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10用于在接收到触发电路60输出的触发信号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输出所述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电路20,以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20可以采用任意可驱动充放电NMOS管30的驱动电路20实现,例如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等。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电路20接收到主控电路10输出的充电控制信号时,驱动电路20驱动充放电MOS管闭合以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此时电池的正极端是与外部设备接入的充电电源连接的,也即通过充电电源为电池充电;当驱动电路20接收到主控电路10输出的放电控制信号时,驱动电路20驱动充放电MOS管闭合以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以使电池进行放电,此时电池的正极端是与外部设备中的负载连接的,也即通过电池为外部设备中的负载进行充电,实现通过驱动电路20驱动充放电NMOS管30控制电池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充放电NMOS管30可以采用可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的充电NMOS管和放电NMOS管实现。相较于相同参数的充放电PMOS管而言,充放电NMOS管30的寄生电容倍减,当充放电NMOS管30关闭时可避免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比电池电压低的情况,降低了MOS管漏电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且成本更低。可以理解的是,当主控电路10就控制充电NMOS管闭合时,可通过外部设备接入的充电电源为电池充电;当主控电路10控制放电NMOS管闭合时,可使电池放电以为外部设备中的负载充电,实现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电路10可以采用主控制器来实现,例如MCU、DSP(DigitalSignal Process,数字信号处理芯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芯片)、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等。可以理解的是,外部设备的触发电路60被用户触发时输出触发信号,主控电路10根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输出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20,以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具体地,触发电路60包括触发按键A和触发按键B,当用户按下触发按键A时,触发电路60便输出充电触发信号,主控电路10接收到充电触发信号输出充电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20,以控制充电NMOS管闭合,以通过外部设备接入的充电电源为电池充电;当用户按下触发按键B时,触发电路60便输出放电触发信号,主控电路10接收到放电触发信号输出放电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20,以控制放电NMOS管闭合,电池放电以为外部设备中的负载充电,实现通过主控电路10控制充放电NMOS管30,以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负极端之间电连接,如此,可避免串设于电池的负极端与外部设备的负极端之间的充放电NMOS管30断开时导致电池与外部设备不共地的问题,电池管理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也无需进行通信隔离处理,通信更稳定,成本更低,也便于对电池与负载之间的微弱信号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主控电路10在接收到触发电路60输出的触发信号时,根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输出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20,控制串联设置于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的充放电NMOS管30,以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无论充放电NMOS管30是导通还是断开,电池的负极端与外部设备的负极端都是连接在一起的,从而实现电池与外部设备共地,电池与外部设备之间无需进行通信隔离,降低了成本,且避免了PMOS管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时出现漏电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NMOS管30包括至少一个充电NMOS管和至少一个放电NMOS管,所述充电NMOS管的数量与所述放电NMOS管的数量一致;
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受控端与所述驱动电路20的控制端连接,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放电NMOS管的第一端连接,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一所述放电NMOS管的第一端之间电连接;
每一所述放电NMOS管的受控端与所述驱动电路20的控制端连接,每一所述放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连接,每一所述放电NMOS管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放电控制信号时,控制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充放电NMOS管30包括至少一个充电NMOS管和至少一个放电NMOS管,且充电NMOS管的数量与和放电NMOS管的数量是相同的,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当主控电路10输出充电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20时,驱动电路20驱动充电NMOS管闭合以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放电NMOS管的第一端之间电连接,以通过外部设备接入的充电电源为电池充电;当主控电路10输出放电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20时,驱动电路20驱动放电NMOS管闭合以控制充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电池放电,以为外部设备中的负载充电,能够提高充放电通路的载流能力,有效地降低充电NMOS管和放电NMOS管中体二极管因流过其自身的电流过大而导致的压降过大和过热。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电流检测电路50,所述电流检测电路50的检测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50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10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50用于检测流过所述外部设备的电流,并输出相应的电流检测信号;
所述主控电路10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流检测信号和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路20,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其中,电流检测电路50可以采用任意可检测流过外部设备电流的电流检测电路50实现,例如电阻等。具体地,电流检测电路50包括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10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互连。可以理解的是,主控电路10通过内部的ADC端口检测流过第一电阻R1两端的电压值,从而计算获得第一电阻R1上的压降,进而根据已知的第一电阻R1的固定阻值以计算得出流过第一电阻R1的电流值,且由于第一电阻R1和外部设备串联连接,因此流过第一电阻R1的电流值就是流过外部设备的电流值。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检测电路50检测流过外部设备的电流,并输出相应的电流检测信号至主控电路10,主控电路10根据电流检测信号和触发信号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正极端之间的电连接,即当电流检测信号对应的电流值超过预设电流值时,主控电路10便会控制已闭合的充放电NMOS管30断开,实现过流保护。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40,所述电源电路40与所述驱动电路20连接,所述电源电路40还与所述主控电路10连接,所述电源电路40用于为所述驱动电路20和所述主控电路1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40可为主控电路10提供电源,使主控电路10接入电源工作,以控制充放电NMOS管30闭合或者断开;电源电路40也可为驱动电路20提供电源,使驱动电路20接入电源工作,以驱动充放电NMOS管30,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40包括:
降压电路41,所述降压电路41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降压电路41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10工作,所述降压电路41用于将所述电池输出的电源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以为所述主控电路10供电。
其中,降压电路41可以采用任意可对电池输出的电源进行降压的降压电路41实现。在本实施例中,降压电路41的输入端与电池连接,降压电路41接入电池输出的电源,并对该电源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至主控电路10,以为主控电路10供电。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40还包括:
隔离电路42,所述隔离电路42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电路4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42用于将所述降压电路41输出的电源进行隔离后输出;
稳压电路43,所述稳压电路43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电路4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43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20连接,所述稳压电路43用于将所述隔离电路42输出的电源进行稳压后输出,以为所述驱动电路20供电。
其中,隔离电路42可以采用任意可对电源进行隔离处理的隔离电路42实现,例如光耦。稳压电路43可以采用任意可对电源进行稳压处理的稳压电路43实现,例如稳压二极管。
在本实施例中,降压电路41输出的电源可以直接给主控电路10供电,但是电源的供电电压不能满足驱动电路20的供电需求。本实施例通过隔离电路42对降压电路41输出的电源进行隔离处理后输出至稳压电路43,稳压电路43将电源进行升压后输出,以为驱动电路20供电,满足驱动电路20的供电需求。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20为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电路10连接,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电路4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放电NMOS管3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20可以采用任意可驱动充放电NMOS管30控制电池的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的驱动电路20实现,例如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或者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等。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20优选为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受控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主控电路1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及所述稳压电路4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受控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受控端互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受控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充放电NMOS管30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接地。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电路20可驱动充放电NMOS管30,以控制电池正极端与外部设备的正端之间电连接,实现电池充放电。
结合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进行阐述。其中,主控电路10可包括单片机和1类控制器,1类控制器输至驱动电路20的信号是高阻抗或低阻抗状态。隔离电路42输出电压为V1的电源至稳压电路43,稳压电路43对电压为V1的电源进行升压后输出电压为V2的电源,电压为V2的电源是驱动电路20的供电电源,电压为V2的电源可以完全打开充放电NMOS管30。
情况一,闭合充放电NMOS管30:单片机发命令给1类控制器,通知1类控制器要闭合充放电NMOS管30;1类控制器收到命令后,输出低阻抗状态给到驱动电路20;驱动电路20检测到1类控制器的低阻抗状态后,立即输出以电池Bk正端为地的电压V2给到充放电NMOS管30的G极,这样充放电NMOS管30就闭合了。
情况二,断开充放电NMOS管30:单片机发命令给1类控制器,通知1类控制器要断开充放电NMOS管30;1类控制器收到命令后,输出高阻抗状态给到驱动电路20;驱动电路20检测到1类控制器的高阻抗状态后,立即输出以电池Bk正端为地的0V电压给到充放电NMOS管30的G极,这样充放电NMOS管30就断开了。
综上,该充放电控制电路为大电流的设备使用充放电NMOS管30提供了可靠的驱动,其一,本方案实现了电池与外部设备中的负载共地,通信更稳定,成本更低;其二,充放电NMOS管30的内阻小,发热更小,使用相同数量的充电NMOS管和放电NMOS管,带载能力更强;其三,不存在漏电的风险;其四,方便处理电池与负载之间的弱小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该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池管理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串设于电池与外部设备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负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充放电NMOS管,所述充放电NMOS管串联设置于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所述充放电NMOS管用于在接收到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充放电NMOS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充放电NMOS管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触发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用于在接收到触发电路输出的触发信号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输出所述充电控制信号/放电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电路,以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NMOS管包括至少一个充电NMOS管和至少一个放电NMOS管,所述充电NMOS管的数量与所述放电NMOS管的数量一致;
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受控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放电NMOS管的第一端连接,每一所述充电NMOS管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一所述放电NMOS管的第一端之间电连接;
每一所述放电NMOS管的受控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每一所述放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连接,每一所述放电NMOS管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放电控制信号时,控制一所述充电NMOS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流过所述外部设备的电流,并输出相应的电流检测信号;
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流检测信号和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电池的正极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正极端之间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负极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互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还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
降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工作,所述降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池输出的电源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以为所述主控电路供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
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用于将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的电源进行隔离后输出;
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用于将所述隔离电路输出的电源进行稳压后输出,以为所述驱动电路供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放电NMOS管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互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充放电NMOS管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10.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60918.3U CN219659455U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60918.3U CN219659455U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59455U true CN219659455U (zh) | 2023-09-08 |
Family
ID=87875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60918.3U Active CN219659455U (zh) | 2023-03-23 | 2023-03-23 | 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59455U (zh) |
-
2023
- 2023-03-23 CN CN202320660918.3U patent/CN2196594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87318A (zh) | 一种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 |
CN202906496U (zh) | 移动电源 | |
CN102751764B (zh) | 移动电源 | |
CN215733581U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组的充放电电路和电池电源 | |
CN113690966A (zh) | 开关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用电设备及控制方法 | |
CN210958312U (zh) | 一种电池并联开关控制装置 | |
CN219659455U (zh) | 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 |
CN114928147B (zh) | 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芯片以及电源模块 | |
CN216086233U (zh) | 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及系统 | |
CN216720949U (zh) | 充放电保护装置和启动电源设备 | |
CN112769103B (zh) |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暂态支撑保护系统 | |
CN202906495U (zh) | 移动电源 | |
CN212543422U (zh) | 一种锂电池输出控制电路及多串锂电池保护板 | |
CN102751765B (zh) | 移动电源 | |
CN210724292U (zh) | 一种具有多模式充电功能的锂电池充电器 | |
CN202906497U (zh) | 移动电源 | |
CN111817398A (zh) | 一种锂电池输出控制电路及多串锂电池保护板 | |
CN216451160U (zh) | 一种电容充放电控制系统 | |
CN117767463B (zh) | 电源管理电路 | |
CN215343966U (zh) | 一种锂电充放电管理系统 | |
CN215528640U (zh) | 一种充电电路 | |
CN217769525U (zh) | 新型移动储能备用电源电池管理系统 | |
CN220066900U (zh) | 一种电池升压电路 | |
CN217984638U (zh) |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 | |
CN218352197U (zh) | 一种电池并机均流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