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9006U - 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9006U
CN219659006U CN202320422877.4U CN202320422877U CN219659006U CN 219659006 U CN219659006 U CN 219659006U CN 202320422877 U CN202320422877 U CN 202320422877U CN 219659006 U CN219659006 U CN 219659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lug
conductive
hous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28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静
杨相武
陶刚
刘常明
黄宏图
帅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PCD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PC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PCD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PCD Shenzhe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9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9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能与插座连接或分离,插座包括插座外壳、插座导电接触件和插座信号接触件,插座外壳上设置有插座收容腔,插座导电接触件和插座信号接触件固定于插座收容腔内,插头包括插头外壳、插头导电接触件和插头信号接触件,插头外壳上设置有插头收容腔,插头导电接触件和插头信号接触件固定于插头收容腔内;插座导电接触件包括导电座体和至少一对导电弹片,各对导电弹片之间对称布置于导电座体的两侧上并配合形成有导电插口,导电座体上同侧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导电弹片之间间隔布置,各个导电弹片均由导电座体的顶面向上延伸而成。本实用新型可保证操作安全且体积小而轻巧。

Description

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的电池包(电池箱或电池柜)、PDU(高压配电盒)或MCU(电机控制器)等产品的高压系统电压远远超过人体的耐受电压,这些设备的连接器,在插头拔出插座的过程中,信号接触部件会先断开,这个时候,整个车载回路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当断开的信号达到车上的控制部件,就会响应,断开电路电流。现有连接器的信号断开后再到电流断开,一般在1-3秒,信号接触对断开的瞬间,信号接收端往往没有足够时间识别信号回路断开的信号,导电接触对就已经发生分离,导致导电接触对在分离过程中带电操作,该分离过程中接触对容易产生拉弧等分离故障,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且存在操作人员触电的安全隐患。另外,接触对想要符合标准的通过350A电流,接触对的外形尺寸较大,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及重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使信号接收端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识别信号回路断开的信号,防止导电接触对在分离过程中带电操作而能避免产生拉弧等分离故障,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且其接触对的尺寸较小,可避免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重量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能够与插座连接或分离,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外壳、插座导电接触件和插座信号接触件,所述插座外壳上设置有插座收容腔,所述插座导电接触件和插座信号接触件固定于插座收容腔内,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外壳、插头导电接触件和插头信号接触件,所述插头外壳上设置有插头收容腔,所述插头导电接触件和插头信号接触件固定于插头收容腔内;
所述插座导电接触件包括导电座体和至少一对导电弹片,各对所述导电弹片之间对称布置于导电座体的两侧上并配合形成有导电插口,所述导电座体上同侧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导电弹片之间间隔布置,各个所述导电弹片均由导电座体的顶面向上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各对所述导电弹片远离导电座体的一端相向弯折而形成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用于缩小导电插口并与插头导电接触件的表面相贴。
进一步地,各对所述导电弹片远离导电座体的一端上均设置有接触凸块,各个所述接触凸块均位于导电插口内并用于与插头导电接触件的表面相贴。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导电接触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插座外壳的插座收容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级锁结构和二级锁结构,所述一级锁结构与二级锁结构均具有锁合及解锁状态;
当所述一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插头外壳插接于插座外壳上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上的一级锁合位置,所述插头导电接触件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导电接触件接触;当所述二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插头外壳能够往靠近插座外壳方向移动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上的二级锁合位置,使所述插头信号接触件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信号接触件接触;
当所述二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插头外壳能够往远离插座外壳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上的二级解锁位置,使所述插头信号接触件与插座信号接触件分离;当所述一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插头外壳往远离插座外壳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上的一级解锁位置,使所述插头导电接触件与插座导电接触件分离,所述插头外壳能与插座外壳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锁结构包括一级锁卡扣和一级锁扣孔,所述一级锁卡扣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和所述插头外壳两者的其一上,所述一级锁扣孔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和所述插头外壳两者的另一上。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锁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件和导向连接轴,所述转动连接件可在插头外壳上转动,所述转动连接件上开设有导向连接槽,所述导向连接轴设置在插座外壳上;
当所述一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导向连接轴将能进入导向连接槽内;当所述二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转动连接件往靠近插头外壳的方向转动,所述导向连接轴能与导向连接槽的内壁相抵顶而限制转动连接件的转动,所述转动连接件被锁紧在插头外壳上以使插头外壳能够往靠近插座外壳方向移动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上的二级锁合位置;
当所述二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转动连接件与插头外壳分离,所述转动连接件往远离插头外壳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插头外壳往远离插座外壳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上的二级解锁位置;当所述一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导向连接轴脱离导向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件通过二级锁扣合组件锁紧于插座外壳上,所述二级锁扣合组件包括二级锁卡扣和二级锁扣孔,所述二级锁卡扣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和所述转动连接件两者的其一上,所述二级锁扣孔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和所述转动连接件两者的另一上。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锁扣合组件还包括限位锁件,所述二级锁卡扣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上,所述二级锁扣孔设置在所述转动连接件的底面上,所述二级锁扣孔的底部往顶部方向贯穿转动连接件的相对的两侧面而在转动连接件上形成滑动腔,所述限位锁件可在滑动腔内滑动并用于控制二级锁卡扣与二级锁扣孔的连接或分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盖,所述外盖与插座外壳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封闭所述插座收容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插座导电接触件,在导电座体上设置至少一对导电弹片,使其适应于350A大电流的同时,结构紧凑,占用的空间较小且轻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于解锁时一种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于解锁时另一种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于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于锁合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插座上盖设有外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一种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另一种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于锁合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插座导电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级锁卡扣;2、一级锁扣孔;3、插座外壳;4、插座导电接触件;5、插座信号接触件;6、插头外壳;7、插头导电接触件;8、插头信号接触件;9、导向连接轴;10、导向连接槽;11、导电座体;12、导电弹片;13、导电插口;14、接触凸块;15、外盖;16、上钩扣;17、下钩扣;18、应用端安装箱体面板;19、插头密封圈;20、插座密封圈;21、转动连接件;22、二级锁卡扣;23、二级锁扣孔;24、限位锁件;25、限位连接块;26、限位卡块;27、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能够与插座连接或分离,插座包括插座外壳3、插座导电接触件4和插座信号接触件5,插座外壳3上设置有插座收容腔,插座导电接触件4和插座信号接触件5固定于插座收容腔内,插头包括插头外壳6、插头导电接触件7和插头信号接触件8,插头外壳6上设置有插头收容腔,插头导电接触件7和插头信号接触件8固定于插头收容腔内。
该连接器还包括一级锁结构和二级锁结构,一级锁结构与二级锁结构均具有锁合及解锁状态。
当所述一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插头外壳6往靠近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而插接于插座外壳3上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3上的一级锁合位置,插头信号接触件8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接触;当二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插头外壳6能够往靠近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锁合位置,使插头导电接触件7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接触。
当二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插头外壳6能够往远离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解锁位置,使使插头信号接触件8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分离;当一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插头外壳6往远离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3上的一级解锁位置,使插头导电接触件7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分离,此时插头外壳6能与插座外壳3分离。
通过设置一级锁结构、二级锁结构,能够实现插头与插座之间的锁合和解锁,从而使插头外壳6与插座外壳3、插头信号接触件8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插头导电接触件7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接触或分离。在锁合时,插头外壳6插接于插座外壳3上后,一级锁结构进行锁合,使插头信号接触件8能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接触,再将二级锁结构锁合,使得插头导电接触件7能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接触,此时插头外壳6被锁紧于插座外壳3上。在解锁时,二级锁结构进行解锁,使插头信号接触件8能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分离,再将一级锁结构解锁,使得插头导电接触件7能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分离,此时插头外壳6能与插座外壳3分离,该解锁过程需要经过一级和二级解锁,先使插头信号接触件8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之间的电路断开,再使插头导电接触件7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之间的电路断开,有利于延长解锁时间,使信号接收端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识别信号回路断开的信号,防止导电接触对在分离过程中带电操作而能避免产生拉弧等分离故障,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一级锁结构包括一级锁卡扣1和一级锁扣孔2,一级锁卡扣1设置在插座外壳3上,一级锁扣孔2设置在插头外壳6上。这样,一级锁卡扣1与一级锁扣孔2扣合时,能够使插头外壳6往靠近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而插接于插座外壳3上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3上的一级锁合位置,使得插头信号接触件8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接触。一级锁卡扣1与一级锁扣孔2分离时,插头外壳6往远离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3上的一级解锁位置,使插头导电接触件7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分离,此时插头外壳6能与插座外壳3分离。
在其它实施例中,一级锁卡扣1设置在插头外壳6上,一级锁扣孔2设置在插座外壳3上。
在本实施例中,二级锁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件21和导向连接轴9,转动连接件21可在插头外壳6上转动,转动连接件21上开设有导向连接槽10,导向连接轴9设置在插座外壳3上。
当一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导向连接轴9将能进入导向连接槽10内;当二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转动连接件21往靠近插头外壳6的方向转动,导向连接轴9能与导向连接槽10的内壁相抵顶而限制转动连接件21的转动,转动连接件21被锁紧在插头外壳6上以使插头外壳6能够往靠近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锁合位置。
当二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转动连接件21与插头外壳6分离,转动连接件21往远离插头外壳6的方向转动以使插头外壳6往远离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解锁位置;当一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导向连接轴9脱离导向连接槽10。
具体地,导向连接槽10的两端分别为开口端和止转端,导向连接轴9从导向连接槽10的开口端进入槽内。更具体地,插头外壳6上开设有避让孔27,在插头外壳6插接于插座外壳3上时,导向连接轴9能够进入避让孔27,以满足插接的深度要求,以使插头导电接触件7能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有效接触,随着导向连接轴9进入避让孔27,导向连接轴9还可通过导向连接槽10的开口端进入槽内。
优选地,插座外壳3上设置有导向凸条,导向连接轴9固定在导向凸条上,该导向凸条能够与避让孔27配合而能在插头外壳6与插座外壳3插接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这样设置的二级锁结构,在锁合时,转动连接件21往靠近插头外壳6的方向转动,导向连接轴9将能与导向连接槽10的止转端内壁相抵顶,插座外壳3通过转动连接件21被锁紧在插头外壳6上将能够使插头外壳6往靠近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锁合位置,使插头信号接触件8能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接触以导通电路,可基于一级锁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锁合效果。在解锁时,使插头外壳6往远离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解锁位置,进而使插头信号接触件8能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分离电路断开,而由于一级锁结构未解锁,此时插头导电接触件7仍然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接触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使信号接收端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识别信号回路断开的信号,防止导电接触对在分离过程中带电操作而能避免产生拉弧等分离故障,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21通过二级锁扣合组件锁紧于插座外壳3上,二级锁扣合组件包括二级锁卡扣22和二级锁扣孔23,二级锁卡扣22设置在插座外壳3上,二级锁扣孔23设置在转动连接件21上。这样,二级锁卡扣22与二级锁扣孔23扣合时,能够使插头外壳6能够往靠近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锁合位置,使得插头导电接触件7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接触。二级锁卡扣22与二级锁扣孔23分离时,插头外壳6能够往远离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解锁位置,使得插头信号接触件8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分离。
在其它实施例中,二级锁卡扣22设置在转动连接件21上,二级锁扣孔23设置在插座外壳3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二级锁扣合组件还包括限位锁件24,二级锁卡扣22设置在插座外壳3上,二级锁扣孔23设置在转动连接件21的底面上,二级锁扣孔23的底部往顶部方向贯穿转动连接件21的左右两侧面而在转动连接件21上形成滑动腔,限位锁件24可在滑动腔内滑动并用于控制二级锁卡扣22与二级锁扣孔23的连接或分离。具体地,限位锁件24受到外力推拉时,能够发生形变并与二级锁卡扣22分离而使二级锁卡扣22能脱离二级锁扣孔23或恢复形变并与二级锁卡扣22配合而使二级锁卡扣22紧扣于二级锁扣孔23内。
优选地,在转动连接件21于二级锁扣孔23的左侧面上设置有可形变的限位连接块25,限位锁件24上设置有限位卡块26,当限位锁件24受到外力往滑动腔的右侧滑动时,限位锁件24能够发生形变使限位卡块26与限位连接块25分离,限位连接块25恢复形变与二级锁卡扣22分离,进而使二级锁卡扣22能脱离二级锁扣孔23;当限位锁件24受到外力往滑动腔的左侧滑动时,限位锁件24恢复形变并使限位卡块26与限位连接块25相抵顶,以使限位连接块25发生形变并紧抵于二级锁卡扣22从而能将二级锁卡扣22紧扣于二级锁扣孔23内。
在具体实施时,限位锁件24和限位连接块25均为弹性塑胶件。
在具体实施时,转动连接件21绕插头外壳6的周侧布置,转动连接件21的两端与插头外壳6铰接,可利于转动连接件21在插头外壳6上的平稳转动。具体地,转动连接件21上导向连接槽10的数量为两个,导向连接轴9的数量与之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插座导电接触件4包括导电座体11和至少一对导电弹片12,各对导电弹片12之间对称布置于导电座体11的两侧上并配合形成有导电插口13,导电座体11上同侧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导电弹片12之间间隔布置,各个导电弹片12均由导电座体11的顶面向上延伸而成;于锁合状态,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端部插接于导电插口13内且与各个导电弹片12接触,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端面靠近导电座体11设置;于解锁状态,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端部脱离导电插口13并与各个导电弹片12分离。这样,可利于提高该连接器的导电性能,使其适应于大电流(可通过350A的电流,电压可高达1500V)的同时,结构紧凑,占用的空间较小且轻巧。在具体实施时,插座导电接触件4采用高导电材料,通过冲压工艺成型的弹片结构,成本较低。通过导电弹片12与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接触,从而实现连接器大电流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各对导电弹片12远离导电座体11的一端相向弯折而形成有压紧部,压紧部用于缩小导电插口13并与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表面相贴。如此设置,可利于使各对导电弹片12与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表面紧密接触而能提高连接器的导电性能,有利于延长解锁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各对导电弹片12远离导电座体11的一端上均设置有接触凸块14,各个接触凸块14均位于导电插口13内并用于与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表面相贴。具体地,接触凸块14设置在各个导电弹片12的压紧部上,这样,插头导电接触件7插入导电插口13后接触凸块14将能与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表面稳定接触,有利于延长解锁时间。
具体地,接触凸块14为导电弹片12的外侧面往内侧面凸起而成,优选地,凸起的最高点位于中间位置,即使插头导电接触件7与导电弹片12的接触位置为一直线,稳定在各对导电弹片12的中间位置。如此,各个导电弹片12与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表面实现更稳定的接触,有利于延长解锁时间。
在具体实施时,接触凸块14为导电弹片12的内侧面上冲压而成的凸包,便于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插座导电接触件4可拆卸的安装在插座外壳3的插座收容腔内,可便于插座导电接触件4的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还包括钩扣结构,插座导电接触件4通过钩扣结构固定于插座外壳3的插座收容腔内。具体地,插座收容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贯穿插座的顶面和底面,而钩扣结构包括上钩扣16和下钩扣17,上钩扣16形成于在插座外壳3于插座收容腔的顶部上,下钩扣17形成于在插座外壳3于插座收容腔的底部上,上钩扣16和下钩扣17均对称设置。上钩用于与导电弹片12上压紧部的端部配合、下钩用于与导电座体11的底部配合。插座导电接触件4从插座收容腔的底部插入,插入过程中,下钩扣17受到插座导电接触件4的挤压会朝靠近插座收容腔内壁的方向张开,当插座导电接触件4完全插入后,下钩扣17回弹而能够将导电座体11托住,从而可将插座导电接触件4有效固定在插座收容腔内,且由于采用钩扣结构进行固定,有利于减少固定部件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和使插座的尺寸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插座导电接触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座导电接触件4分别用于与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两端接触或分离。这样,可利于提高该连接器的导电性能。在其它实施例中,插座导电接触件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导电接触件7上形成有收容槽,插头信号接触件8固定于插头导电接触件7上的收容槽内,插座信号接触件5固定于两个插座导电接触件4之间。具体地,插头导电接触件7为U形结构。这样,可利于缩小插座收容腔、插头收容腔的体积而有利于缩小插座、插头的体积,使得插头与插座装配后的结构更为紧凑,能够减少应用端安装箱体的尺寸,降低成本。插座与箱体上的两条电路相连接,当插头与插座配合后,就会形成一个回路。通过闭合或解锁插头,即可控制电路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还包括外盖15,外盖15与插座外壳3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封闭插座收容腔。这样,可在插头拔出后,盖上外盖15,防止异物进入插座收容腔内。在具体实施时,外盖15与插座外壳3通过卡接、螺纹等方式进行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外盖15上预留有小孔,可供应用端进行用钢丝线或其它线的方式连接。外盖15内部有可形变的安装部,当外盖15装入插座外壳3后,安装部就会贴紧插座外壳3的内壁面,实现防止异物进入的效果。使用时,只需要将外盖15取下,就可以插入插头,当插头完全插入后,锁紧。
更佳的实施方式是,插头于插头收容腔的顶部上设置有插头密封圈19,于锁合状态,插头外壳6插入插座外壳3将使插头密封圈19与插座外壳3的内壁相贴。插座外壳3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应用端安装箱体面板18上,应用端安装箱体面板18和插座外壳3之间设置有插座密封圈20。这样,插头与插座以及箱体会通过上述密封圈,可利于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防止空气等进入。
在具体实施时,各个接触件采用导电金属制作,置于接触件外部的部件均使用塑胶材料。置于接触件外部的塑胶材料具有高电阻性能,起到高压工况下的绝缘防护效果。也正是因为特殊的接触件及塑胶结构,才能实现350A电流1500V高压的应用。因该连接器大部分结构件均采用塑料制作,且结构简单,利于减少部件的使用而使连接器的尺寸较小,从而可利于实现轻量化、实现大电流的能力,符合标准要求通过350A的电流。
现有市场上的产品,长宽高尺寸为102mm*82mm*47mm。本实施例的连接器,长宽高尺寸为73mm*71mm*36mm。其中,高度指露出安装箱体面的高度。在尺寸缩小及重量减半的情况下,使得该连接器的应用功率增大。通过加长插头导电接触件7使其两端插入导电插口13后能超出导电弹片12接触位置的长度,在信号接触件断开的时候,插头导电接触件7始终还在和导电弹片12在接触,直到这个接触完全断开的时候,会有4-6s的持续接触时间。这个时间就是用来给应用端车上信号反馈的时间。这样,信号接收端就有足够的冗余时间断开电流,从而有利于提高连接器拔出过程中的安全性。由于钩扣结构为塑料材质制成,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性能。
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能够与插座连接或分离,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外壳(3)、插座导电接触件(4)和插座信号接触件(5),所述插座外壳(3)上设置有插座收容腔,所述插座导电接触件(4)和插座信号接触件(5)固定于插座收容腔内,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外壳(6)、插头导电接触件(7)和插头信号接触件(8),所述插头外壳(6)上设置有插头收容腔,所述插头导电接触件(7)和插头信号接触件(8)固定于插头收容腔内;
一级锁结构和二级锁结构,所述一级锁结构与二级锁结构均具有锁合及解锁状态;
当所述一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插头外壳(6)插接于插座外壳(3)上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3)上的一级锁合位置,所述插头导电接触件(7)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接触;当所述二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插头外壳(6)能够往靠近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锁合位置,使所述插头信号接触件(8)插入插座收容腔内以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接触;
当所述二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插头外壳(6)能够往远离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解锁位置,使所述插头信号接触件(8)与插座信号接触件(5)分离;当所述一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插头外壳(6)往远离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3)上的一级解锁位置,使所述插头导电接触件(7)与插座导电接触件(4)分离,所述插头外壳(6)能与插座外壳(3)分离;
所述插座导电接触件(4)包括导电座体(11)和至少一对导电弹片(12),各对所述导电弹片(12)之间对称布置于导电座体(11)的两侧上并配合形成有导电插口(13),所述导电座体(11)上同侧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导电弹片(12)之间间隔布置,各个所述导电弹片(12)均由导电座体(11)的顶面向上延伸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对所述导电弹片(12)远离导电座体(11)的一端相向弯折而形成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用于缩小导电插口(13)并与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表面相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对所述导电弹片(12)远离导电座体(11)的一端上均设置有接触凸块(14),各个所述接触凸块(14)均位于导电插口(13)内并用于与插头导电接触件(7)的表面相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导电接触件(4)可拆卸的安装在插座外壳(3)的插座收容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锁结构包括一级锁卡扣(1)和一级锁扣孔(2),所述一级锁卡扣(1)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3)和所述插头外壳(6)两者的其一上,所述一级锁扣孔(2)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3)和所述插头外壳(6)两者的另一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锁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件(21)和导向连接轴(9),所述转动连接件(21)可在插头外壳(6)上转动,所述转动连接件(21)上开设有导向连接槽(10),所述导向连接轴(9)设置在插座外壳(3)上;
当所述一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导向连接轴(9)将能进入导向连接槽(10)内;当所述二级锁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转动连接件(21)往靠近插头外壳(6)的方向转动,所述导向连接轴(9)能与导向连接槽(10)的内壁相抵顶而限制转动连接件(21)的转动,所述转动连接件(21)被锁紧在插头外壳(6)上以使插头外壳(6)能够往靠近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被锁紧在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锁合位置;
当所述二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转动连接件(21)与插头外壳(6)分离,所述转动连接件(21)往远离插头外壳(6)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插头外壳(6)往远离插座外壳(3)方向移动并复位至插座外壳(3)上的二级解锁位置;当所述一级锁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导向连接轴(9)脱离导向连接槽(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通过二级锁扣合组件锁紧于插座外壳(3)上,所述二级锁扣合组件包括二级锁卡扣(22)和二级锁扣孔(23),所述二级锁卡扣(22)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3)和所述转动连接件(21)两者的其一上,所述二级锁扣孔(23)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3)和所述转动连接件(21)两者的另一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锁扣合组件还包括限位锁件(24),所述二级锁卡扣(22)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3)上,所述二级锁扣孔(23)设置在所述转动连接件(21)的底面上,所述二级锁扣孔(23)的底部往顶部方向贯穿转动连接件(21)的相对的两侧面而在转动连接件(21)上形成滑动腔,所述限位锁件(24)可在滑动腔内滑动并用于控制二级锁卡扣(22)与二级锁扣孔(23)的连接或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盖(15),所述外盖(15)与插座外壳(3)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封闭所述插座收容腔。
CN202320422877.4U 2023-01-10 2023-02-28 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 Active CN2196590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68468 2023-01-10
CN202320076846 2023-0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9006U true CN219659006U (zh) 2023-09-08

Family

ID=8636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7924.6A Pending CN116154510A (zh) 2023-01-10 2023-02-28 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
CN202320422877.4U Active CN219659006U (zh) 2023-01-10 2023-02-28 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7924.6A Pending CN116154510A (zh) 2023-01-10 2023-02-28 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15451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4510A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2673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9103672B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CN219659006U (zh) 一种轻巧型大电流连接器
CN201681743U (zh) 一种紧急维修开关
CN211295501U (zh) 一种防凝露插座、防凝露连接器以及电器箱
CN109787039B (zh) 扳手式锁止紧固装置
WO202406052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603119B (zh) 一种横向闩锁连接器以及连接器插头
CN111489937A (zh) 插入式断路器
CN214957448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
CN210517183U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CN108565603B (zh) 连接器锁扣结构
CN210925932U (zh) 一种电池包维修开关
CN109273894B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CN210430282U (zh) 推拉式连接器及插头
CN220042525U (zh) 一种方便锁紧分离的小型维修开关连接器结构
CN218732089U (zh) 一种新型储能连接器
CN218215934U (zh) 一种手动维修开关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110060905B (zh) 熔断器式隔离开关
CN110661141A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CN219627040U (zh) 两芯片式大电流超焊连接器
CN220291275U (zh) 手动维修开关
CN220021688U (zh) 接插组件、压缩机、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753801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