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9148U - 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9148U
CN219649148U CN202321213785.1U CN202321213785U CN219649148U CN 219649148 U CN219649148 U CN 219649148U CN 202321213785 U CN202321213785 U CN 202321213785U CN 219649148 U CN219649148 U CN 219649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
outer panel
plate suppor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37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希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Guosha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Guosha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Guosha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Guosha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137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9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9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9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面固定有多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面固定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方设置有可放置外面板的第一板托;所述第一板托底部的下端面固定装有多个导杆,所述托板上对应每个导杆的位置上分别制有一个通孔,所述导杆和托板之间的杆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板托的内嵌装有第二板托;所述第一板托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直线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端的自由端装有可对第一板托上所放置的外面板施加压力的压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板托的底部安装压缩弹簧,使压板施加外面板上的压力实现缓慢加载,从而避免了压板在和外面板接触的瞬间由于冲击力过大对外面板造成伤害的潜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电器产品的面板是由内、外两个面板通过粘接后构成,如车载无线充电器的面板。在内、外面板在粘接时,首先在内面板正面四周的边缘处贴附双面胶,然后将二者压合后粘接在一起。
目前,压合主要有两种方式,手工压合和机械压合。采用手工压合的问题在于:工人需用力将内面板压在外面板上,长时间的工作,不仅工人会感觉很累,手的压力也会减弱,粘接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差,产品的一致性不易保证。采用机械压合,虽然会大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克服了由于操作工人不同、工作时间长短不同造成的各个产品粘接效果的差异,但压合装置的压头在接触面板时,会对面板产生一个瞬间的冲击,存在易损坏面板表面的质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嵌合在一起的、可产生相对位移的两个放置内、外面板的两个板托,通过在可移动的板托的下面设置压缩弹簧,使加载在外面板上的压力可实现缓慢加载,从而卸载了一部分压板在与外面板接触瞬间产生的冲击力的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面固定有多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面固定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方设置有可放置外面板的第一板托,所述第一板托的内部设有形状同内面板的外形轮廓一致的管状体;所述第一板托底部的下端面固定装有多个导杆,所述托板上对应每个导杆的位置上分别制有一个通孔,所述导杆和托板之间的杆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导杆穿装在通孔中并在通孔的下端用挡圈卡住使导杆可在通孔中做上下运动;所述第一板托的内嵌装有第二板托,所述第二板托与第一板托可相对移动;所述第二板托的上端面和第一板托的内壁共同合围成一个可放置内面板的凹槽;所述第二板托底部的下端面上固定多个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固定在托板的上端面上,所述托板和支撑板之间自然形成和所述支撑柱等距的、可供所述导杆向下移动时不会与支撑板发生触碰的避让空间;所述第一板托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竖直向下,所述驱动端的自由端装有可对第一板托上所放置的外面板施加压力的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装有两个侧立柱,两个所述侧立柱的顶部连接有横梁,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横梁上;所述底座上还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面滑动地装有滑块,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滑块的上端,所述支撑板可跟随滑块在底座上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机构是伸缩式气缸,所述压板固定在气缸活塞杆的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下端的端面上装有若干个压杆。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自由端装有缓冲垫。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中装有导套,所述导杆穿装在导套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套是直线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的端部固定有起到阻挡作用的挡环,以防止操作不慎导致支撑板连同其上面承载的零部件脱离滑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直线驱动向下按压外面板,替代工人手工按压的方式,节省了人力,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通过将放置内面板的第二板托嵌装在放置外面板的第一板托的内部,第二板托固定、第一板托底部通过压缩弹簧在压缩时产生的弹力,使压板施加外面板上的压力实现缓慢加载,从而避免了压板在和外面板接触的瞬间由于冲击力过大对外面板造成伤害的潜在隐患
2、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滑轨,使工人在放取内、外面板时可将放置面板的板托从装置内拉向装置的外侧,从而使两个板托远离压板,扩大了工人的操作空间,方便了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第一板托和第二板托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架体;1.1、底座;1.2、侧立柱;1.3、横梁;2、导套;3、导杆;4、压缩弹簧;5、第一板托;6、气缸;7;压板;8、压杆;9、缓冲垫、10、内板支撑座;10.1、顶杆;11、托板;11.1、通孔;12、滑轨;13、挡环;14、支撑板;15、支撑柱;16、滑块;1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如图1、2、3所示,包括架体1,在架体的底部设有底座1.1,在底座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装有两个侧立柱1.2,在两个侧立柱的顶部连接有横梁1.3。横梁的中间固定装有伸缩式气缸6,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安装,在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有压板7。
所述底座的上面装有两个滑轨12,在滑轨的上面滑动地装有滑块16,滑块的上面固定有支撑板14,支撑板的上面固定有四根支撑柱15,支撑柱的上面固定有托板11,托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板托5,第一板托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装有四个导杆3,在托板上对应每个导杆的位置上分别制有一个通孔11.1,导杆和托板之间的杆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4,露出在通孔下端的导杆用弹簧挡圈卡住,使导杆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下不会因向上滑动时与托板脱离;第一板托为中空的管状体,其横截面内侧的形状同内面板的外形轮廓一致;第一板托的上端面根据外面板背面的具体形状进行设计、加工,可设有限位台、限位柱或可使其承载的外面板按预订位置放置的定位机构。如图4所示,在第一板托的内部嵌装有可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第二板托10,第二板托的上端面和第一板托的内壁共同合围成一个可放置内面板的凹槽17;第二板托底部的下端面上固定四个顶杆10.1,顶杆的下端固定在托板的上端面上。
支撑板和托板之间连接的四根支撑柱,保证了托板和支撑板之间留有足够的避让空间,该空间可避免第一板托在向下移动时导致的导杆与支撑板发生触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所述压板下端的端面上装有若干个压杆8,每个压杆的长度和安装位置根据外面板的正面形状确定,其目的在于保证各个压杆在向下移动时可同时与外面板接触以避免外面板出现倾斜的现象;压杆的设置使上文所述的压板与外面板的面接触变为点接触,使外面板与内面板在压合时各个点的受力更为均匀;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自由端装有可对外面板起到进一步保护作用的缓冲垫9,缓冲垫的设置可在两个面板在接触的瞬间提供更进一步的缓冲,同时也可在内、外面板在压紧状态时对外面板实施有效的保护。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孔中装有导套2,导杆穿装在导套中,在本实施例中导套采用的是直线轴承,导杆与直线轴承的滑动连接更为顺滑,使第一板托在压板的作用下向下降落时更为平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滑轨的端部固定有起到阻挡作用的挡环13,以防止操作不慎导致支撑板连同其上面承载的零部件脱离滑轨。
使用时,首先将支撑板拉至本装置的外侧,再将正面四周边缘处粘贴好双面胶的内面板放入到凹槽内,内面板的反面被第二板托托住;再将外面板放置在第一板托上;起动气缸,在气缸活塞杆的推动下压板和压杆向下移动,压杆接触到外面板的外端面后继续向下推压外面板,外面板压动第一板托向下移动,在压缩弹簧的缓冲下,外面板的内表面会较为缓慢地靠近内面板的外端面;当外面板与内面板压合后二者粘接在一起,此时可保压几秒钟,随后再次起动气缸,活塞杆向上运动,在弹簧的弹力下,第一板托顶着外面板、外面板带着内面板向上移动;当外面板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活塞杆继续向上运动,此时外面板与压杆完全脱离接触,用手拉动支撑板向装置的外侧移动,当空间足够时即可取出已完成粘接的内、外面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面固定有多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面固定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方设置有可放置外面板的第一板托,所述第一板托的内部设有形状同内面板的外形轮廓一致的管状体;所述第一板托底部的下端面固定装有多个导杆,所述托板上对应每个导杆的位置上分别制有一个通孔,所述导杆和托板之间的杆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导杆穿装在通孔中并在通孔的下端用挡圈卡住使导杆可在通孔中做上下运动;所述第一板托的内嵌装有第二板托,所述第二板托与第一板托可相对移动;所述第二板托的上端面和第一板托的内壁共同合围成一个可放置内面板的凹槽;所述第二板托底部的下端面上固定多个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固定在托板的上端面上,所述托板和支撑板之间自然形成和所述支撑柱等距的、可供所述导杆向下移动时不会与支撑板发生触碰的避让空间;所述第一板托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竖直向下,所述驱动端的自由端装有可对第一板托上所放置的外面板施加压力的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装有两个侧立柱,两个所述侧立柱的顶部连接有横梁,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横梁上;所述底座上还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面滑动地装有滑块,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滑块的上端,所述支撑板可跟随滑块在底座上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是伸缩式气缸,所述压板固定在气缸活塞杆的自由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下端的端面上装有若干个压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自由端装有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中装有导套,所述导杆穿装在导套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是直线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端部固定有起到阻挡作用的挡环,以防止操作不慎导致支撑板连同其上面承载的零部件脱离滑轨。
CN202321213785.1U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Active CN219649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3785.1U CN219649148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3785.1U CN219649148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9148U true CN219649148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2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3785.1U Active CN219649148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9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1559B1 (ko) 곡면패널 부착장치
CN102303232A (zh) 一种缓冲压合机构
CN219649148U (zh) 一种内、外面板压合装置
CN204585879U (zh) 薄件平整度整形机
CN109570311B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用冲压模具
CN107860976B (zh) 导通电阻测试装置
CN104742387A (zh) 一种薄件平整度整形机
CN110469567B (zh) 热水器玻璃面罩组件粘接工装
CN214108528U (zh) 一种气接头垫片的冲压装置
KR20170001556A (ko) 브레이크 장치 및 브레이크 방법
CN211466763U (zh) 一种木板冲孔机
CN212285549U (zh)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顶料机构
CN113984493A (zh) 一种液晶屏幕抗压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0719609U (zh) 一种垂直振动扩展台面的辅助支撑机构
CN203791527U (zh) 冲压模具托料装置
CN107449556B (zh) 气压测试工装及方法
CN108838289B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内饰板固定装置
KR102020436B1 (ko) 시편 가공 장치
CN217451580U (zh) 一种用于显示器铝制框架加工的滚压成型装置
CN211729935U (zh) 一种电缸压机支撑装置
CN103949560A (zh) 冲压模具托料装置
CN211638103U (zh) 电极爪压装置
CN213379092U (zh) 一种可避免锻件表面损伤的锻件加工用取件装置
CN116618996B (zh) 一种外壳散热片组装装置
CN213688128U (zh)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钢丝外型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