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6781U - 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6781U
CN219646781U CN202320344792.9U CN202320344792U CN219646781U CN 219646781 U CN219646781 U CN 219646781U CN 202320344792 U CN202320344792 U CN 202320344792U CN 219646781 U CN219646781 U CN 219646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setting
plate
sediment
slag block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47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近
蔡志敏
马耀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47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6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6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6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包括进水口(1),排水口(2),沉砂池(3),所述沉砂池(3)装设在进水口(1)与排水口(2)之间,所述沉砂池(3)的底部装设有截面呈倒V字形的沉沙槽(31),所述沉砂槽(31)的两侧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抽沙口(311),所述沉砂池(3)内沿进水口(1)至排水口(2)方向依次间隔装设有拦渣网(32)、阻流板(33),所述拦渣网(32)、阻流板(33)与进水口(1)中的水流方向相垂直设置,所述溢流板(4)装设在排水口(2)与沉砂池(3)连接处。本实用新型设置在防洪涵洞前端,可以拦截洪水中的大部分浮渣,便于洪水中的砂石沉积。

Description

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机场建设过程中,由于机场占地面积大,在修建机场时常需要跨越现有河渠或形成封闭区域,因此常常修建了跨越整个机场飞行区的防洪涵洞,该类防洪涵洞大都属于特长涵洞,且大都承担了较大的泄洪功能,因此保持防洪涵洞的畅通和一定的过水断面是十分必要的。
机场防洪涵洞前端一般为排洪沟,含有垃圾、枯枝等浮渣杂物较多,若直接进入防洪涵洞则易导致防洪涵洞淤积、堵塞状况,因此在进入防洪涵洞对水流进行有效的沉砂拦渣处理,有益于保证防洪涵洞的有效运行。
现阶段机场防洪涵洞的疏浚需要人工进入防洪涵洞内部,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效率较低,若将大部分杂质有效隔绝在防洪涵洞外部,对疏浚工作也具有较大的裨益。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21399176.0)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其采用在收集槽内设置可转动的滤沙板的方式,随着不同水流流速控制沉沙,防止水土流失。但是该装置在水流流速较大时,滤沙板趋近于垂直,虽然能够对水流进行缓冲,但是一旦水流超过缓冲阈值,上述装置的滤沙板会趋近于垂直,导致水流通过量大大降低,并且随着过滤的进行,滤沙板的通孔会有堵塞,进一步使滤沙板的水流通量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水流会直接浸泡流过该装置,该装置沉沙过滤功能就会失效。而对于机场防洪涵洞这种水流集中、水量大的位置,该装置如果设置在防洪涵洞的前端,显然该装置在面对较大水流时明显会丧失过滤功能,不能够适用。假如将该设置在防洪涵洞内部,对于沉沙、残渣的清理,只能采用人工方式进入到涵洞内部进行,风险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设置在防洪涵洞前端,可以拦截洪水中的大部分浮渣,便于洪水中的砂石沉积。
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包括:
进水口,用于连通上游排洪沟;
排水口,用于连通机场防洪涵洞;
沉砂池,所述沉砂池装设在进水口与排水口之间,用于沉沙拦渣,所述沉砂池的底部装设有截面呈倒V字形的沉沙槽,便于沉沙向沉砂池的两侧集中沉淀,所述沉砂槽的两侧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抽沙口,便于连通泥浆泵及时将沉积的泥沙抽走,所述沉砂池内沿进水口至排水口方向依次间隔装设有拦渣网、阻流板,所述拦渣网、阻流板与进水口中的水流方向相垂直设置;
溢流板,用于控制沉砂池内的水流溢出至排水口的流量,所述溢流板装设在排水口与沉砂池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拦渣网的底端与沉沙槽的顶端之间设置间隙,所述拦渣网的截面呈勾状。
进一步地,所述阻流板的顶端与沉砂池的顶端之间以及阻流板的底端与沉砂池的底端之间均设置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阻流板为V形板,所述阻流板的开口方向朝向进水口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阻流板的截面为波浪形。
进一步地,所述沉砂槽的横截面成V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板为可升降板。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板包括基板、升降板、齿轮、连杆、浮球,所述基板上开设有截面呈凸字形的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口的两侧开设有插孔,所述升降板插接在插槽内,所述连杆插接在插孔内,所述齿轮装设在插槽内且位于升降板、连杆之间,所述升降板、连杆上分别开设有与齿轮的轮齿啮合的锯齿带,所述连杆的顶端装设有浮球。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的槽口处、插孔内均装设有海绵套。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插孔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两条相对的竖向的滑槽,所述升降板、连杆上分别装设有两条相对的竖向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滑槽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沉砂拦渣结构,可设置在机场防洪涵洞的前端,通过拦渣网,阻流板的设置,可以达到自动拦截洪水中浮渣、降低洪水水流流速便于沉砂的目的,同时,浮渣拦截在沉砂池的前端,便于清理,通过沉砂槽与沉砂池侧壁之间的W结构设计,可以沉砂往沉砂池的两侧集中,避免遭受水流的二次冲击,便于后续的泥泵抽吸处理。
同时在改进设计中,通过将溢流板设置成可升降模式,根据沉砂池内水位的高低自动调节升降板的高度,适用水流大的情况,避免在极端水流情况下本装置的作用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溢流板DE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排水口;100、排洪沟;200、防洪涵洞;3、沉砂池;31、沉沙槽;311、抽沙口;32、拦渣网;33、阻流板;4、溢流板;41、基板;42、升降板;43、齿轮;44、连杆;45、浮球;46、锯齿带;47、海绵套;411、插槽;412、插孔;413、滑槽;41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参见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包括:进水口1,用于连通上游排洪沟100,
排水口2,用于连通机场防洪涵洞200,
沉砂池3,装设在进水口1与排水口2之间,用于沉沙拦渣,沉砂池3的底部装设有截面呈倒V字形的沉沙槽31,便于沉沙向沉砂池3的两侧集中沉淀,避免沉砂遭受水流的冲击而延长沉积时间,沉砂槽31的两侧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抽沙口311,便于连通泥浆泵及时将沉积的泥沙抽走,沉砂池3内沿进水口1至排水口2方向依次间隔装设有拦渣网32、阻流板33,拦渣网32、阻流板33与进水口1中水流的方向相垂直设置。
溢流板4,用于控制沉砂池3内的水流溢出至排水口2的流量,溢流板4装设在排水口2与沉砂池3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沉砂拦渣结构,能够通过拦渣网32将洪水中的树枝、漂浮渣等拦截在进水口处,避免漂浮进入排洪涵洞内,降低后期清理漂浮渣的难度,同时采用在沉砂池3的底部设置倒V字形的沉沙槽31,使沉沙槽31与沉砂池3的侧壁之间形成W形沉沙结构,便于沉砂沉积在沉砂池3水流方向的两侧,避免水流对沉砂的二次冲击,有利于沉砂的后续抽吸。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拦渣网32的过水量,防止水流过大同时水流中浮渣过多造成拦渣网32通水量急剧降低,形成拦水墙,导致本装置的结构不能沉砂,可以将拦渣网32的底端与沉沙槽31的顶端之间设置间隙,提升通水量。同时,为了防止在水流过大时,部分浮渣会随水流进入到湍流的洪水中,通过间隙进入到沉砂池3的下游空间内,可将拦渣网32设置成截面呈勾状的拦渣网,拦渣网32的勾底比进水口1的位置更低,如此在洪水水流从进水口1流向沉砂池3时,由于水流惯性会将携带的浮渣冲向拦渣网32,如果浮渣过多,浮渣会堆积下沉,此时,拦渣网32的勾底可以托住浮渣,避免浮渣下沉通过间隙流入到沉砂池3的下游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机场防洪涵洞200需要为整个机场的集水面的水量排泄服务,防洪涵洞200前端的洪水水量一般较大,阻流板33装设在沉砂池3中,既要考虑阻流的功能,又要考虑排水的通量,则阻流板33装设在沉砂池3中时,阻流板33的顶端与沉砂池3的顶端之间、阻流板33的底端与沉砂池3的底端之间均设置间隙,这样阻流板33在降低水流流速的同时,又能保证水流的通过量不被阻流板33阻断。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缓冲水流流速,使洪水中的砂石尽快沉积,阻流板33装设在拦渣网32、溢流板4之间,阻流板33设置成V形板,阻流板33的开口方向朝向进水口1的方向,这样洪水水流冲入沉砂池3,遇到阻流板33后,在阻流板33中部折返,与水流初始方向相反,进一步阻止后续洪水水流的流速,使水流在沉砂池3中流速降低,有利于沉砂。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水流在阻流板33上的湍流,可以将阻流板33朝向进水口1一侧的侧面设置成截面为波浪形的板,这样在水流遇到阻流板33后,可以沿阻流板33的侧壁向沉砂池3的两端运行,减少水流直接折返与后续水流之间碰撞形成的湍流。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收集沉砂,沉砂槽31呈倒V字形设计,与沉砂池3的侧边形成W形,可以使沉砂向沉砂池3的两侧集中,远离洪水的主水流方向,避免沉砂被水流二次冲击,另外,为了便于收集抽取沉砂,沉砂槽31的底部横截面(图1中B-B向)成V字形,即沉砂槽31的中部分别向排水口2、进水口1方向倾斜设置,这样水流中的沉砂可以向沉砂槽31的中部集中,便于后续的泥泵抽吸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5,溢流板4为可升降板,可以根据水流的大小自动调节升降,控制水流的溢出量,避免因为水量太大,二本装置沉砂拦渣导致水流溢出量过小,使洪水淹没整个装置,倒置整个装置沉砂拦渣失效,具体的,溢流板4包括基板41、升降板42、齿轮43、连杆44、浮球45,基板41上开设有截面呈凸字形的插槽411,插槽411的槽口的两侧开设有插孔412,升降板42插接在插槽411内,连杆44插接在插孔412内,齿轮43装设在插槽411内且位于升降板42、连杆44之间,升降板42、连杆44上分别开设有与齿轮43的轮齿啮合的锯齿带46,连杆44的顶端装设有浮球45。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41装设在在排水口2与沉砂池3连接处,其顶端的位置低于进水口1底端的位置,这样可以在水流最大时,水流进口处与水流溢出处形成水位差,提升水流的溢出量。升降板42插接在基板41的插槽411内,连杆44插接在插孔412内,在水流溢出时,水中砂石有可能进入插槽411、插孔412内,堵塞插槽411、插孔412,使升降板42不能升降,所以插槽411的槽口处和插孔412内均装设有海绵套47,海绵套47柔软,不会增加升降板42、连杆44升降的摩擦力,同时能够避免砂石进入插槽411内。同时为了使升降板42、连杆44在升降过程中能够不倾斜、挪位,插槽411、插孔412的侧壁上均装设有两条位置相对的竖向的滑槽413,升降板42、连杆44上分别装设有两条位置相对的竖向的凸起414,凸起414与滑槽413相适配。齿轮43装设在插槽411内部空间,一般通过设置轴承作为齿轮43的旋转轴,齿轮43穿设在轴承上对齿轮43进行限位,齿轮43可以在锯齿带46的带动下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板使用原理为:当沉砂池内水位上升,说明入水口水流较大,此时,浮球被淹没的部分会增加,浮球为连杆提供的浮力也相应的增加,浮力带动连杆往上运行,连杆上的锯齿带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带动升降板往下运行,降低升降板拦截水流的高度,有利于水流快速溢出至防洪涵洞中,如果水流量降低,沉砂池内水位降低,浮球所提供的浮力相应的降低,此时在连杆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运行,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带动升降上升,提升升降板拦截水流的高度,因此,溢流板可以根据水位的情况自动调节升降板的高度,便于排水泄洪的同时能够沉砂,减少进入防洪涵洞内的砂量和浮渣。
在在一实施例中,排水口2成喇叭口状,喇叭口水位大口朝向沉砂池3方向,主要是为了增加沉砂池3的水流溢出面积,避免在水流极大的极端情况下,水流溢出不畅,导致本装置淹没失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口(1),用于连通上游排洪沟(100);
排水口(2),用于连通机场防洪涵洞(200);
沉砂池(3),所述沉砂池(3)装设在进水口(1)与排水口(2)之间,用于沉沙拦渣,所述沉砂池(3)的底部装设有截面呈倒V字形的沉砂槽(31),便于沉沙向沉砂池(3)的两侧集中沉淀,所述沉砂槽(31)的两侧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抽沙口(311),便于连通泥浆泵及时将沉积的泥沙抽走,所述沉砂池(3)内沿进水口(1)至排水口(2)方向依次间隔装设有拦渣网(32)、阻流板(33),所述拦渣网(32)、阻流板(33)与进水口(1)中的水流方向相垂直设置;
溢流板(4),用于控制沉砂池(3)内的水流溢出至排水口(2)的流量,所述溢流板(4)装设在排水口(2)与沉砂池(3)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渣网(32)的底端与沉砂槽(31)的顶端之间设置间隙,所述拦渣网(32)的截面呈勾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33)的顶端与沉砂池(3)的顶端之间以及阻流板(33)的底端与沉砂池(3)的底端之间均设置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33)为V形板,所述阻流板(33)的开口方向朝向进水口(1)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33)朝向进水口(1)的一侧的截面为波浪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槽(31)的横截面成V字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4)为可升降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4)包括基板(41)、升降板(42)、齿轮(43)、连杆(44)、浮球(45),所述基板(41)上开设有截面呈凸字形的插槽(411),所述插槽(411)的槽口的两侧开设有插孔(412),所述升降板(42)插接在插槽(411)内,所述连杆(44)插接在插孔(412)内,所述齿轮(43)装设在插槽(411)内且位于升降板(42)、连杆(44)之间,所述升降板(42)、连杆(44)上分别开设有与齿轮(43)的轮齿啮合的锯齿带(46),所述连杆(44)的顶端装设有浮球(4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411)的槽口处、插孔(412)内均装设有海绵套(47)。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411)、插孔(41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两条相对的竖向的滑槽(413),所述升降板(42)、连杆(44)上分别装设有两条相对的竖向的凸起(414),所述凸起(414)与滑槽(413)相适配。
CN202320344792.9U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 Active CN219646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4792.9U CN219646781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4792.9U CN219646781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6781U true CN219646781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5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4792.9U Active CN219646781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6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95717B (zh) 一种市政道路节能排水施工方法
CN219646781U (zh) 一种w型自动沉砂拦渣结构
CN112049082B (zh) 一种自动清理漂浮物的拦水坝
EP1951964B1 (en) Swirl chamber with movable non-return valve and air injector for prevention of sedimentation in storm water and waste water drains
CN217378804U (zh) 一种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
DE2506126A1 (de) Regenabschlagsbecken mit wehrklappe und schieber
CN1952269A (zh) 一种引水渠排砂构造系统
CN112064596B (zh) 一种电动启闭式水利工程闸门
CN21139558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
EP2283188B1 (de) Verfahren zum spülen eines unterhalb eines hindernisses verlegten abwasserkanals und hierbei verwendete spülanlage
CN211735284U (zh) 一种水利工程闸门结构
CN210947063U (zh) 一种市政排水用防污染除菌排水管
RU2322547C1 (ru) Расширяющийся отстойник
CN207567931U (zh) 一种双层捞渣装置及一种分流井或弃流井
CN116180683B (zh) 一种闸门运行装置
CN220767950U (zh) 一种双向排水的一体化泵闸
CN214423213U (zh) 一种可防堵塞的涵洞输水装置
CN219568768U (zh) 一种小型水利闸门
CN217352341U (zh) 一种水渠控制闸门
CN2361672Y (zh) 电站水渠排污装置
CN215715061U (zh) 一种水利渠道用过滤式闸门
CN220538543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防洪堤的加固结构
CN218148811U (zh) 市政雨污分流装置
CN220433802U (zh) 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取水结构
CN214460987U (zh) 适用于河道的可调溢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