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2045U - 一种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2045U
CN219642045U CN202223472919.XU CN202223472919U CN219642045U CN 219642045 U CN219642045 U CN 219642045U CN 202223472919 U CN202223472919 U CN 202223472919U CN 219642045 U CN219642045 U CN 219642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light guide
screen
light source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29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nuo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nuo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nuo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nuo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29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2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2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2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壳体、屏幕、显示模组、背光模组;壳体由相互固定的前壳和后壳围合形成;前壳包括前框和安装片,前框与后壳固定,屏幕安装于前壳;安装片固定于前框底部的内侧,并与屏幕抵接;显示模组安装于屏幕的内侧;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片和反射片;导光片安装于显示模组背离屏幕的一面,反射片位于导光片背离显示模组的一面;光源设置于导光片的侧边,并位于导光片的底部,其位于导光片和反射片之间;反射片贯穿开设有防褶皱孔,防褶皱孔的位置与光源以及安装片的位置相对应。在反射片上开设抗褶皱孔,控制反射片受光源影响而发生热膨胀的区域与安装片的位置相对应,避免了在屏幕底部发生显示不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市场上部分移动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灯选择使用液晶显示模组作为显示器,在液晶显示模组的背面设置有为液晶显示模组打光的LCD背光模组,LCD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LCD液晶显示模组视觉效果。LCD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灯以及依序层叠设置的增光膜、导光板、反射片,增光膜贴附于LCD液晶显示模组的背面;背光灯位于导光板的侧边,用于提供光源。背光灯将光线入射至导光板,由导光板将背光灯的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从而将光线均匀入射至增光片,由增光膜增亮后入射至LCD液晶显示模组,而导光板的导光作用具有朝向和背离LCD液晶显示模组两个方向,因此反射片的主要作用是把从导光板中沿背离LCD液晶显示模组的方向导出的光线重新反射回导光板,以提高光线利用率。
在现有设计中,背光灯位于导光板的底部,并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该设计适用于手机等发光面积较小的情况,可节省背光灯的数量,有利于减小产品的厚度。但反射片底部与背光灯相邻,导致反射片的底部受热膨胀,在反射片底部形成褶皱,导致LCD液晶显示模组的底部位置显示不均匀,降低使用寿命,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在反射片上开设抗褶皱孔,控制反射片受光源影响而发生热膨胀的区域与安装片的位置相对应,避免了在屏幕底部发生显示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壳体、屏幕、显示模组、背光模组;所述壳体由相互固定的前壳和后壳围合形成;所述前壳包括前框和安装片,所述前框与所述后壳固定,所述屏幕安装于所述前壳;所述安装片固定于所述前框底部的内侧,并与所述屏幕抵接;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屏幕的内侧;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片和反射片;所述导光片安装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屏幕的一面,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片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片的侧边,并位于所述导光片的底部;所述反射片贯穿开设有防褶皱孔,所述防褶皱孔的位置与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安装片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设备中,光源设置于导光片的侧边,作为点光源将光线发射至导光片,由导光片将点光源反射为均匀的面光源,有利于使显示模组发光均匀;导光片朝向显示模组的方向反射光线,同时朝向背离显示模组的方向反射光线,反射片将背离显示模组的光线重新反射回导光片,以提高光线利用率,由于光源位于导光片底部,导光片与反射片层叠设置,因此反射片的底部在光源散发的热量作用下发生受热膨胀,由于反射片的四周存在限位,通过防褶皱孔的开设,能够形成空间余量用于膨胀,且由于反射片开设的防褶皱孔与光源的位置相对应,反射片膨胀产生的应力被防褶皱孔阻断,无法传递至反射片中其余未受热的部分,保证了反射片其余部分的平整,因此仅有反射片与光源对应的位置发生膨胀,使得反射片变形量最大的位置位于防褶皱孔与反射片的底部之间,同时防褶皱孔与安装片的位置相对应,即反射片变形量最大的位置与安装片相对应,从而将反射片变形的区域控制在与不透光的安装片相对应的位置处,避免了反射片发生变形的位置影响屏幕以及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设备中,控制反射片受光源影响而发生热膨胀的区域与安装片的位置相对应,避免了在屏幕底部发生显示不均匀。
进一步,所述防褶皱孔呈直线状,所述防褶皱孔沿所述前壳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防褶皱孔呈直线状,起到避免整张反射片变形、控制反射片的变形区域位置同时避免防褶皱孔的面积过大影响反射片的功能。
进一步,所述防褶皱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光源沿所述前壳宽度方向的长度。设置所述防褶皱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光源的长度,以保证反射片的受热位置处可被分割,使反射片的所有受热位置均可被限定防褶皱孔与反射片的底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反射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导光片的面积。此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反射片的面积不小于导光片的面积,有利于将导光片发射的光线尽量反射回导光片,提高光线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铁框,所述胶铁框包括粘结胶框、金属框和金属片,所述金属框凸起设置于所述金属片的四周,所述粘结胶框粘结于所述金属框内侧,所述反射片的边缘、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片的边缘均粘结于所述粘结胶框内。所述金属框用于承载胶框,同时用于固定反射片、光源和导光片,所述胶框用于粘结反射片、光源和导光片进一步使其固定,所述金属片用于辅助反射来自导光片的光线,提高光线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依序层叠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所述上增光膜安装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屏幕的一面;所述扩散膜安装于所述导光片;所述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的边缘均固定于所述粘结胶框内。所述上增光膜可横向增强亮度,所述下增光膜可纵向增强亮度,所述扩散膜用于漫反射使光线柔化,从而起到增强背光模组的亮度以及光线柔和的作用,提升屏幕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胶框;所述遮光胶框的一面粘贴于所述上增光膜的边缘,另一面粘贴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屏幕的一面。所述遮光胶框用于将上增光膜和所述背光模组粘结牢固,从而使所述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粘结,使背光模组的光线可发射至显示模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移动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反射片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此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相同技术特征的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不一定描述次序或时间顺序。在合适的情况下术语是可以互换的。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类似地,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同样使用术语“固定”、“连接”,不应理解为限于直接的连接。因此,表达“装置A与装置B连接”不应该限于装置或系统中装置A直接连接到装置B,其意思是装置A与装置B之间具有路径,这可以是包括其他装置或工具的路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图1是移动设备的主视图,图2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背光模组的爆炸图,图4是反射片的主视图,如图1-图4所示,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壳体1、屏幕2、显示模组(图未示)、背光模组3;
壳体1由相互固定的前壳11和后壳围合形成;前壳11包括前框111和安装片112,前框111与后壳固定,屏幕2安装于前框111;安装片112固定于前框111底部的内侧,并与屏幕2抵接;
显示模组安装于屏幕2的内侧;
背光模组3包括光源31、导光片32和反射片33;导光片32安装于显示模组背离屏幕2的一面,反射片33位于导光片32背离显示模组的一面;光源31设置于导光片32的侧边,并位于导光片32的底部;反射片33贯穿开设有防褶皱孔333,防褶皱孔333的位置与光源31以及安装片112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光源31设置于导光片32的侧边,其作为点光源31将光线发射至导光片32,并由导光片32将发出的光线均匀扩散,以使点光源31变为均匀的面光源31,有利于使显示模组发光均匀;导光片32朝向显示模组的方向反射光线,同时朝向背离显示模组的方向反射光线,反射片33将背离显示模组的光线重新反射回导光片32,以提高光线利用率,由于光源31位于导光片32底部,导光片32与反射片33层叠设置,因此反射片33的底部在光源31散发的热量作用下发生受热膨胀,由于反射片33的四周存在限位,通过防褶皱孔333的开设,能够形成空间余量用于膨胀,且由于反射片33开设的防褶皱孔333与光源31的位置相对应,反射片33膨胀产生的应力被防褶皱孔333阻断,无法传递至反射片33中其余未受热的部分,保证了反射片33其余部分的平整,因此仅有反射片33与光源31对应的位置发生膨胀,使得反射片33变形量最大的位置位于防褶皱孔333与反射片33的底部之间,同时防褶皱孔333与安装片112的位置相对应,即反射片33变形量最大的位置与安装片112相对应,从而将反射片33变形的区域控制在与不透光的安装片112相对应的位置处,避免了反射片33发生变形的位置影响屏幕2以及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应当提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光片32的底部,指的是当移动设备竖直放置时位于下端的位置作为导光片32的底部。
优选地,如图4所示,防褶皱孔333呈直线状,防褶皱孔333沿前壳11的宽度方向延伸。防褶皱孔333呈直线状,起到避免整张反射片33变形、控制反射片33的变形区域位置同时避免防褶皱孔333的面积过大影响反射片33的功能。
更优地,防褶皱孔333的长度大于光源31沿前壳11宽度方向的长度。设置防褶皱孔333的长度大于光源31的长度,以保证反射片33的受热位置处可被分割,使反射片33的所有受热位置均可被限定防褶皱孔333与反射片33的底部之间。
更优地,反射片33的面积不小于导光片32的面积。此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反射片33的面积不小于导光片32的面积,有利于将导光片32发射的光线尽量反射回导光片32,提高光线利用率。
更优地,如图2和图3所示,背光模组3还包括胶铁框34,胶铁框34包括粘结胶框、金属框和金属片,金属框凸起设置于金属片的四周,粘结胶框粘结于铁框内侧,反射片33的边缘、光源31和导光片32的边缘均粘结于粘结胶框内。金属框用于承载胶框,同时用于固定反射片33、光源31和导光片32,胶框用于粘结反射片33、光源31和导光片32进一步使其固定,金属片用于辅助反射来自导光片32的光线,提高光线利用率。具体地,金属框为铁矿框,金属片为铁片。
更优地,如图2和图3所示,背光模组3还包括依序层叠设置的上增光膜35、下增光膜36、扩散膜37;上增光膜35安装于显示模组背离屏幕2的一面;扩散膜37安装于导光片32;上增光膜35、下增光膜36、扩散膜37的边缘均固定于粘结胶框内。上增光膜35可横向增强亮度,下增光膜36可纵向增强亮度,扩散膜37用于漫反射使光线柔化,从而起到增强背光模组3的亮度以及光线柔和的作用,提升屏幕2的显示效果。
更优地,如图2和图3所示,背光模组3还包括遮光胶框38;遮光胶框38的一面粘贴于上增光膜35的边缘,另一面粘贴于显示模组背离屏幕2的一面。遮光胶框38用于将上增光膜35和背光模组3粘结牢固,从而使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3粘结,使背光模组3的光线可发射至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7)

1.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屏幕、显示模组、背光模组;
所述壳体由相互固定的前壳和后壳围合形成;所述前壳包括前框和安装片,所述前框与所述后壳固定,所述屏幕安装于所述前壳;所述安装片固定于所述前框底部的内侧,并与所述屏幕抵接;
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屏幕的内侧;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片和反射片;所述导光片安装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屏幕的一面,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片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片的侧边,并位于所述导光片的底部;所述反射片贯穿开设有防褶皱孔,所述防褶皱孔的位置与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安装片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褶皱孔呈直线状,所述防褶皱孔沿所述前壳的宽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褶皱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光源沿所述前壳宽度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导光片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铁框,所述胶铁框包括粘结胶框、金属框和金属片,所述铁框凸起设置于所述金属片的四周,所述粘结胶框粘结于所述铁框内侧,所述反射片的边缘、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片的边缘均粘结于所述粘结胶框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依序层叠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所述上增光膜安装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屏幕的一面;所述扩散膜安装于所述导光片;所述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的边缘均固定于所述粘结胶框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胶框;所述遮光胶框的一面粘贴于所述上增光膜的边缘,另一面粘贴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屏幕的一面。
CN202223472919.X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移动设备 Active CN219642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2919.XU CN219642045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2919.XU CN219642045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2045U true CN219642045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0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2919.XU Active CN219642045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2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4552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112356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4015541A1 (zh) 背光模组
JP5373180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22018752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panel
US9494722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1685222A (zh) 一种超薄液晶显示模块
CN1069704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GB2533510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backlight module
CN10830238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TWM416108U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 shielding function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TWI300869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219642045U (zh) 一种移动设备
JP3238441U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CN212781605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57692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262677Y (zh) 一种超薄液晶显示模块
US20130208505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10090875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模组
CN112051689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H1172624A (ja) バックライト
JP200520193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9149217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080045471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US2015011662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