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0746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0746U
CN219640746U CN202320421291.6U CN202320421291U CN219640746U CN 219640746 U CN219640746 U CN 219640746U CN 202320421291 U CN202320421291 U CN 202320421291U CN 219640746 U CN219640746 U CN 219640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fin
units
connec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12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冠军
朴勇
吴振鑫
朱丽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212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0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0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0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组件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设置在两个换热组件之间,换热组件包括若干换热管单元和至少两个翅片单元,两个翅片单元相互间隔且并列设置,换热管单元的轴向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翅片单元上,若干换热管单元沿翅片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相邻两换热管单元间首尾连通;本申请的换热器,通过将换热管单元固定在并列设置的两个翅片单元上,使换热管单元可呈横向水平状态,以使翅片单元与换热管单元间的凝结水在流到换热管单元上后,可沿着换热管单元光滑的管壁流走,使换热器不易因凝结水的堆积而发生结霜的问题,此外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两个换热组件间的倾斜连接,更便于凝结水从换热管单元上流走。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因为其换热性能良好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系统。
换热器的主要零部件是翅片和换热管,换热管插固在翅片上。为了减少占地面积,换热管多从中间进行折弯,使换热器可呈A型结构。
然而,A型结构的换热器在作为热泵换热器使用时,翅片和换热管间易堆积凝结水,堆积的凝结水易凝结成霜,进而使换热器发生结霜问题,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翅片和换热管间易因积水导致结霜的问题,提供一种换热器。
一种换热器,包括: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若干换热管单元和至少两个翅片单元,两个所述翅片单元相互间隔且并列设置,所述换热管单元的轴向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翅片单元上,若干所述换热管单元沿所述翅片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相邻两所述换热管单元间首尾连通;
连接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换热组件相对倾斜,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换热组件之间,以对两个所述换热组件连接。
上述换热器,通过将换热管单元固定在并列设置的两个翅片单元上,使换热管单元可呈横向水平状态,以使翅片单元与换热管单元间的凝结水在流到换热管单元上后,可沿着换热管单元光滑的管壁流走,提高换热器的排水能力,使换热器不易因凝结水的堆积而发生结霜的问题,此外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两个换热组件间的倾斜连接,使换热器在置于承载面上后,翅片单元与换热管单元可相对承载面呈倾斜状态,更便于凝结水从换热管单元上流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两个所述换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间的角度可按需进行变化,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间的角度也可按需进行变化,进而使两个换热组件间的夹角角度可发生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二调节件和第三调节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三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两个所述换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液器和集流器,所述分液器上设有至少两个进液管件,两个所述进液管件分别与两个所述换热组件连通,所述集流器上设有至少两个出液管件,两个所述出液管件分别与两个所述换热组件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分液器和集流器实现介质的分配及汇集,使介质可经分液器分配到换热组件内,并在换热后汇集到集流器中,使集流器可将换热后的介质输出到下一处理机构处,且相较于分液管,分液器可对介质内的气液进行混合,具有更好的分液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加固件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换热组件抵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固件可辅助连接组件对两个换热组件进行连接,并增强连接组件与换热组件间的连接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件上设有加固槽,所述翅片单元止抵在所述加固槽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加固槽对翅片单元进行限位,使加固件既可实现对换热组件进行固定的作用,又可防止换热组件的翅片单元发生倒片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弯管,所述换热管单元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翅片单元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管穿设在所述第一翅片上,所述第二换热管穿设在所述第二翅片上,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通过所述弯管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弯管实现相邻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间的连通,并通过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分别对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进行换热,可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单元的内部设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沿换热管单元的轴向延伸,以在所述换热管单元的内部形成若干与所述换热管单元同轴的介质流道。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分隔结构将换热管单元的内部通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若干介质流道,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热管单元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对介质的换热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单元的内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沿换热管单元的轴向延伸。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凸起结构提高换热管单元的耐压能力,可有效降低换热管单元的形变,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热管单元的导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单元上设有若干换热结构,若干所述换热结构沿所述翅片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换热结构的设置提高翅片单元的换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单元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所述换热管单元的插槽,所述插槽位于相邻两所述换热结构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使换热管单元在经插槽进行固定后,换热结构可辅助翅片单元对换热管单元进行均匀换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换热管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翅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换热组件;
11、换热管单元;
111、第一换热管;112、第二换热管;
12、翅片单元;
121、第一翅片;122、第二翅片;
123、第一槽体;
124、第二槽体;
125、换热结构;
1251、换热片;
1252、换热口;
126、插槽;
13、弯管;
14、分隔结构;
15、凸起结构;
2、连接组件;
21、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3、第三连接件;24、第一调节件;25、第二调节件;26、第三调节件;
3、分液器;
31、进液管件;
311、毛细管;
4、集流器;
41、出口接管;42、集流管;
43、出液管件;
431、直接头;
5、加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具有A型结构的换热器在生产时,大部分是将换热管从中间直接折弯,折弯后的若干换热管并列设置,并通过水平设置在翅片进行固定。然而,换热管在进行折弯加工时的难度较高,若操作不当则会导致产品出现划痕破损造成泄露问题,且弯折也会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A型结构的换热器在作为热泵换热器使用时,翅片和换热管间易堆积凝结水,翅片表面的光滑性有限,翅片单元与换热管单元间的凝结水在流到翅片上后,不易从翅片上流走,而易堆积在翅片和换热管之间的凝结水易凝结成霜,使换热器发生结霜问题,影响使用。
本申请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两个换热组件间的倾斜连接,使换热器无需进行折弯操作即可呈A型结构,降低生产加工难度。同时通过将翅片单元并列设置,将换热管单元水平设置,使翅片单元与换热管单元间的凝结水在聚集到一定体积后,会从翅片单元流到换热管单元上,并沿着换热管单元光滑的管壁流走,使换热器不易因凝结水的堆积而发生结霜的问题。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组件1和连接组件2。其中,换热组件1用于对介质进行换热操作。连接组件2用于对相邻两个换热组件1进行连接,以使换热器可呈A型结构。
具体设置时,两个换热组件1相对倾斜设置,两个换热组件1间的夹角为20°-120°。连接组件2设置在两个换热组件1之间,以对两个换热组件1进行固定。
换热组件1包括若干换热管单元11和至少两个翅片单元12,两个翅片单元12相互间隔且并列设置,换热管单元的轴向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翅片单元12上,若干换热管单元11沿翅片单元1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相邻两换热管单元11间首尾连通。
具体地,翅片单元12上设有若干插槽126,换热管单元11通过插槽126与翅片单元12卡配连接。连接组件2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个翅片单元12的顶部连接。翅片单元12的两端位置比较脆弱,通过使翅片单元12的顶部与连接组件2的底部连接,使连接组件2可起到对翅片单元12进行保护的作用。
上述换热器,通过将换热管单元11固定在并列设置的两个翅片单元12上,使换热管单元11可呈横向水平状态,以使翅片单元12与换热管单元11间的凝结水在流到换热管单元11上后,可沿着换热管单元11光滑的管壁流走,提高换热器的排水能力,使换热器不易因凝结水的堆积而发生结霜的问题,此外通过连接组件2实现两个换热组件1间的倾斜连接,使换热器在置于承载面(例如地面、台面、或者其他支撑主体的表面)上后,翅片单元12与换热管单元11可相对承载面呈倾斜状态,更便于凝结水从换热管单元11上流走。
参阅图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分别倾斜设置在第三连接件23的两侧,并与第三连接件23固定连接。
参阅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23和第一调节件24,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分别与第三连接件23的两侧转动连接,第一调节件24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之间,两个换热组件1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连接。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使第一连接件21与第三连接件23间的角度可按需进行变化,第二连接件22与第三连接件23间的角度也可按需进行变化,进而使两个换热组件1间的夹角角度可发生变化。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均选用板型结构。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分别与第三连接件23的两侧轴连接,以使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均可按需调节与第三连接件23间的角度,进而使两个换热组件1间的夹角角度可按需调整。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第一调节件24可选用不同长度的连接杆或连接绳,也可选用伸缩杆等可以调节长度的结构。第一调节件24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使第一调节件24可对调整角度后的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进行连接固定。
参阅图5,在又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23、第二调节件25和第三调节件26,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分别与第三连接件23的两侧转动连接,第二调节件25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之间,第三调节件26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之间,两个换热组件1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均选用板型结构。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分别与第三连接件23的两侧轴连接,以使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均可按需调节与第三连接件23间的角度,进而使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间的角度可按需调节。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第二调节件25可选用不同长度的连接杆或连接绳,也可选用伸缩杆等可以调节长度的结构。第二调节件25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使第二调节件25可对调整角度后的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3进行连接固定。
第三调节件26可选用不同长度的连接杆或连接绳,也可选用伸缩杆等可以调节长度的结构。第三调节件26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使第三调节件26可对调整角度后的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进行连接固定。参阅图2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分液器3和集流器4,分液器3上设有至少两个进液管件31,两个进液管件31分别与两个换热组件1连通,集流器4上设有至少两个出液管件43,两个出液管件43分别与两个换热组件1连通。通过分液器3和集流器4实现介质的分配及汇集,使介质可经分液器3分配到换热组件1内,并在换热后汇集到集流器4中,使集流器4可将换热后的介质输出到下一处理机构处,两个换热组件1共用一个分液器3和集流器4,可节约换热器的成本。且相较于分液管,分液器3可利用自身结构对介质内的气液进行混合,具有更好的分液效果。
具体地,进液管件31包括多个毛细管311,多个毛细管311沿翅片单元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换热组件1上。介质在通过分液器3进行气液混合后,经多个毛细管311均匀进入到换热组件1内。利用分液器3代替传统的分液管,能够简化工艺,若需要改变流程,只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液器3及删减毛细管的数量即可。
出液管件43包括多个直接头431,多个直接头431沿翅片单元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换热组件1上。介质在经换热组件1换热后,可经多个直接头431汇集到集流器4中,使集流器4可将换热后的介质输出到下一处理机构处。
在本实施例中,沿翅片单元12的长度方向,换热组件1可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进液管件31包括三个毛细管,三个毛细管分别与换热组件1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连通。集流器4包括三个直接头431,三个直接头431分别与换热组件1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连通。
更具体地,集流器4包括出口接管41和两个集流管42,出口接管41的两个进液口分别与两个集流管42的出液口连通。换热组件1内的介质在经出液管件43汇集到集流管42内后,可经出口接管41输出到下一处理机构处。
参阅图1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加固件5,加固件5设置在连接组件2上,加固件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换热组件1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加固件5至少设有两个。通过加固件5辅助连接组件2对两个换热组件1进行连接,并增强连接组件2与换热组件1间的连接稳固性。
具体地,加固件5呈梯形结构,加固件5的顶面与连接组件2的底面连接,加固件5的两个倾斜的侧面分别与两个换热组件1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加固件5的两个倾斜的侧面分别与两个换热组件1的翅片单元12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加固件5上设有加固槽,翅片单元12止抵在加固槽内(图中未示出)。具体地,加固件5的两个倾斜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加固槽,部分翅片单元12位于加固槽内并与加固槽抵接。通过加固槽对翅片单元12进行限位,使加固件5既可实现对换热组件1进行固定的作用,又可防止换热组件1的翅片单元12发生倒片情况。
参阅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组件1还包括弯管13,换热管单元11包括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通过弯管13连通。弯管13可实现相邻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间的连通,使换热组件1在流程方面可更加灵活设计。翅片单元12包括第一翅片121和第二翅片122,第一换热管111穿设在第一翅片121上,第二换热管112穿设在第二翅片122上,通过第一翅片121和第二翅片122分别对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进行换热,以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具体地,沿着第一翅片121的长度方向,第一翅片121上设有若干第一槽体123,第一换热管111通过第一槽体123与第一翅片121卡配连接。沿着第二翅片122的长度方向,第二翅片122上设有若干第二槽体124,第二换热管112通过第二槽体124与第二翅片122卡配连接。其中,第一槽体123与第二槽体124间的连线与承载面(例如地面、台面、或者其他支撑主体的表面)倾斜,以使换热管单元11在与翅片单元12安装后倾斜于承载面,更便于冷凝水在换热管单元11上的排水效果。
弯管13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之间。弯管13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弯管13的进水口与第一换热管111的出水口连通,弯管13的进水口与第二换热管112的进水口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弯管13的材质通常与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的材质相同。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弯管13的材质也可与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的材质均不相同。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可以为圆管、扁管、矩形管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均为扁管。扁管不但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还在保证具有较高的换热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小的体积,故将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均设置为扁管,可使换热器在具有较小体积、较高的强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翅片122与第一翅片121连接,以增强翅片单元12及换热器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在具体对换热管单元11和翅片单元12进行安装时,可先将第一翅片121与连接组件2进行固定,之后将第一换热管111安装在第一翅片121上。安装好后将第二翅片122与连接组件2进行固定,并将第二翅片122与第一翅片121连接,之后将第二换热管112安装在第二翅片122上,完成换热管单元11和翅片单元12的安装。
参阅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单元11的内部设有分隔结构14,分隔结构14沿换热管单元11的轴向延伸,以在换热管单元11的内部形成若干与换热管单元11同轴的介质流道。通过分隔结构14将换热管单元11的内部通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若干介质流道,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热管单元11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对介质的换热性能。
具体地,分隔结构14包括若干沿换热管单元11的轴向延伸的分隔片,每个分隔片的两端分别与换热管单元11的相对两个内壁固定连接。更具体地,第一换热管111内设有若干沿第一换热管111的轴向延伸的分隔片,每个分隔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管111的相对两个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换热管112内若干沿第二换热管112的轴向延伸的分隔片,每个分隔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换热管112的相对两个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分隔片可提高换热管单元11的强度,进而提高换热管单元11的耐压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单元11的内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结构15直接头,凸起结构15直接头沿换热管单元11的轴向延伸。通过凸起结构15直接头提高换热管单元11的耐压能力,可有效降低换热管单元11的形变,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热管单元11的导热效率。
具体地,第一换热管111内设有若干沿第一换热管111的轴向延伸的凸起结构15直接头,且相邻两个分隔片之间至少具有两个凸起结构15直接头。第二换热管112内若干沿第二换热管112的轴向延伸的凸起结构15直接头,且相邻两个分隔片之间至少具有两个凸起结构15直接头。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5直接头呈条状外型。
参阅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翅片单元12上设有若干换热结构125,若干换热结构125沿翅片单元1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通过换热结构125的设置提高翅片单元12的换热效果。
具体地,换热结构125包括多个换热片1251。翅片单元12上设有多个换热口1252,多个换热片1251分别设置在多个换热口1252上。翅片单元12上的热量可同时经换热片1251和换热口1252散出。
更具体地,换热片1251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分别倾斜设置在第二连接片的两侧,且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分别与换热口1252的相对两侧连接。第二连接片与换热口1252间具有间隙,气流可顺势经间隙进行流通,形成过风通道,提高换热效果。且气流可通过该间隙和换热口1252流通至相邻的翅片上,加强紊流,进而加强换热效果。
进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翅片单元12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换热管单元11的插槽126,插槽126位于相邻两个换热结构125之间。换热管单元11在经插槽126进行固定后,换热结构125可辅助翅片单元12对换热管单元11进行均匀换热。
具体地,插槽126开设在翅片单元12的第一侧面上并向着翅片单元12的内部延伸一定的距离。其中,第一侧面为换热器的迎风面。在安装时,从第一侧面将换热管单元11装入插槽126内。
换热结构125设置在翅片单元12的第二侧面上,且翅片单元12的第二侧面与翅片单元12的第一侧面垂直。便于位于迎风面处的气流可顺势经间隙进行流通,以提高换热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组件(1),所述换热组件(1)包括若干换热管单元(11)和至少两个翅片单元(12),两个所述翅片单元(12)相互间隔且并列设置,所述换热管单元(11)的轴向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翅片单元(12)上,若干所述换热管单元(11)沿所述翅片单元(1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相邻两所述换热管单元(11)间首尾连通;
连接组件(2),所述换热组件(1)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换热组件(1)相对倾斜,所述连接组件(2)设置在两个所述换热组件(1)之间,以对两个所述换热组件(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23)和第一调节件(24),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2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之间,两个所述换热组件(1)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23)、第二调节件(25)和第三调节件(26),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25)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三连接件(23)之间,所述第三调节件(26)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22)和所述第三连接件(23)之间,两个所述换热组件(1)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液器(3)和集流器(4),所述分液器(3)上设有至少两个进液管件(31),两个所述进液管件(31)分别与两个所述换热组件(1)连通,所述集流器(4)上设有至少两个出液管件(43),两个所述出液管件(43)分别与两个所述换热组件(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加固件(5),所述加固件(5)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2)上,所述加固件(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换热组件(1)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5)上设有加固槽,所述翅片单元(12)止抵在所述加固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1)还包括弯管(13),所述换热管单元(11)包括第一换热管(111)和第二换热管(112),所述翅片单元(12)包括第一翅片(121)和第二翅片(122),所述第一换热管(111)穿设在所述第一翅片(121)上,所述第二换热管(112)穿设在所述第二翅片(122)上,所述第一换热管(111)和所述第二换热管(112)通过所述弯管(1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单元(11)的内部设有分隔结构(14),所述分隔结构(14)沿换热管单元(11)的轴向延伸,以在所述换热管单元(11)的内部形成若干与所述换热管单元(11)同轴的介质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单元(11)的内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结构(15),所述凸起结构(15)沿换热管单元(11)的轴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单元(12)上设有若干换热结构(125),若干所述换热结构(125)沿所述翅片单元(1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CN202320421291.6U 2023-03-02 2023-03-02 换热器 Active CN219640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1291.6U CN219640746U (zh) 2023-03-02 2023-03-02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1291.6U CN219640746U (zh) 2023-03-02 2023-03-02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0746U true CN219640746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9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21291.6U Active CN219640746U (zh) 2023-03-02 2023-03-02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0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0494A (zh) 螺旋扁平管式换热器
CN217383880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19640746U (zh) 换热器
CN210321335U (zh) 换热器
CN101975491A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0051186U (zh) 三介质换热器
CN216159690U (zh) 换热器
CN212457512U (zh) 换热组件和换热系统
CN201844616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08507236B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721036B (zh) 换热器
CN108361814B (zh) 一种导流碗、具有其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15637599U (zh) 一种飞翼式换热器连接组件及其形成的换热器结构
CN214010063U (zh) 一种基于高效率新型表面亲水空调热交换器
CN111366027B (zh) 翅片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N219607358U (zh) 一种用于除湿机的热交换器
CN218410850U (zh) 蒸发式冷凝器、换热器及可多系统高效平板型换热板体
CN218329427U (zh)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组合装置
CN210119144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7275757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其涡旋形换热板体
CN210119146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4426530U (zh) 高效收水器及冷却塔
CN218936728U (zh) 蒸发器排水组件及空调
CN210861402U (zh) 一种天花机
CN211204965U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换热系统及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