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8552U - 一种折叠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8552U
CN219638552U CN202321379295.9U CN202321379295U CN219638552U CN 219638552 U CN219638552 U CN 219638552U CN 202321379295 U CN202321379295 U CN 202321379295U CN 219638552 U CN219638552 U CN 219638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ies
cross beam
ridge
hing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92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lun Industrial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lun Industrial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lun Industrial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lun Industrial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92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8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8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8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叠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横梁、人字梁以及两根立柱,横梁包括两根横梁体,两根横梁体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一固定套;至少两根连接梁,设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连接梁包括两根连接梁体和第二铰接件,两根连接梁体相对的端部铰接于第二铰接件的两端,两根连接梁体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二固定套;以及至少一根脊梁,一一对应设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脊梁包括两根脊梁体,两根脊梁体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三固定套,脊梁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两个连接块的外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的折叠收纳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展开使用结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折叠帐篷别名广告帐篷、遮阳蓬。可用于举行户外展览和产品推广宣传、庆典晚会、展览展销、旅游休闲、野外作业、大排档、歌舞晚会等临时活动,也可以作为公园旅游度假区风景区长期的休闲设施。
由CN201155228Y得知一种折叠帐篷架,由多根支柱、一与该支柱连接的支撑篷架构成,所述支撑篷架由多根撑持杆及多根横杆组成,每两根撑持杆的各一端以转轴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于一连接件上,该两根撑持杆的各另外一端分别以转轴连接的方式连接于两根支柱的顶部,该两根撑持杆形成一倒V字形结构;所述横杆以转轴连接的方式连接于两根所述支柱或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或所述横杆以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于两根所述支柱或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结合附图以及上述公开内容可知,现有的折叠支架虽然能够折叠收纳,但是折叠收纳后结构不能相互紧凑贴靠,使得占用空间大,并且相邻支柱之间缺少连接结构,并且铰接结构采用单轴连接的方式,使得展开使用后结构稳定性不高。因此亟需本申请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支架,折叠收纳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展开使用结构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支架,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横梁、人字梁以及两根立柱,所述横梁包括两根横梁体,两根所述横梁体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一固定套,以将两根所述横梁体可拆卸连接,两根所述横梁体相背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一所述立柱的顶部外周,所述人字梁包括连接块和两根人字梁体,所述连接块的相背两侧分别铰接于一所述人字梁体的一端部,所述人字梁体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一第一铰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铰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一所述立柱的顶端,以将所述人字梁连接于所述横梁的上方;
至少两根连接梁,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之间均设有两根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包括两根连接梁体和第二铰接件,两根所述连接梁体相对的端部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件的两端,且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二固定套,两根所述连接梁体相背的端部一一对应与相对的两根所述立柱的顶部外周铰接;以及
至少一根脊梁,一一对应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之间,所述脊梁包括两根脊梁体,两根所述脊梁体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三固定套,以将两根所述脊梁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脊梁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外周;
其中,上述各相互铰接的两个部件均通过铰接结构连接,所述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轴及分别设于相互铰接的两个部件上的第一铰接部及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插板,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插槽,各所述插板对应插置于各所述插槽内,所述铰接轴横穿各所述插板及各所述插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件的所述插板两端对应的所述人字梁体的所述插槽内及所述立柱的所述插槽内分别横穿有定位销,所述插板两端与各所述定位销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槽,各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一铰接件两端对应的所述铰接轴平行,所述插板两端通过所述铰接轴在相应的所述插槽内转动过程中,所述定位销与所述插板的所述定位槽抵接,以限定所述人字梁与所述立柱之间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梁上柱,所述梁上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可拆卸搭接于所述横梁的中部上方。
优选的,所述梁上柱外侧设有气压杆和飘篷杆,所述气压杆底端安装在梁上柱内部侧壁,所述气压杆的末端与所述飘篷杆中部连接,所述梁上柱上部侧壁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梁上柱固定连接,所述飘篷杆上端安装于所述铰接座内,所述气压杆驱动所述飘篷杆向外撑出呈向下倾斜,或向内收回贴靠于梁上柱侧壁。
优选的,各所述脊梁体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脊梁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梁上柱连接。
优选的,各相邻的所述横梁及所述连接梁之间均设有一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梁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梁体上。
优选的,各相邻的所述立柱及所述横梁之间、以及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梁之间均设有一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梁体上或者连接于所述连接梁体上。
优选的,所述立柱为伸缩杆,包括相互滑动套设的外套管、内套管,且所述内套管的底端与所述外套管顶端连接有锁紧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与安装场地连接的底板。
优选的,所述横梁、所述人字梁、所述立柱、所述脊梁及所述连接梁均为方管结构;所述立柱的长度均大于所述横梁体及所述连接梁体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设置的横梁体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一固定套,以将两横梁体可拆卸连接,横梁体相背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一立柱的顶端外周,将第一固定套移动出横梁体相对的端部,即可使得横梁体绕立柱顶端外周的铰接结构折叠,同理,人字梁体及连接梁体也能绕立柱顶部外周的铰接结构折叠,脊梁体绕连接块的外周的铰接结构折叠,上述部件之间铰接结构包括分别设于相互铰接的两个部件上的第一铰接部及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包括至少两个呈间隔设置的插板,第二铰接部包括至少两个呈间隔设置的插槽,各插板一一对应插置于各插槽内,插板及插槽内横穿安装有铰接轴,上述两个部件之间通过铰接结构转动折叠,此时插板在插槽内通过铰接轴转动,使得两部件能够平行贴靠在一起,相较于现有的支架折叠后不能贴靠在一起,折叠后占用空间大,本申请的折叠支架各部件通过铰接结构转动折叠后能够平行贴靠在一起,从而保证收纳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并且在展开使用后,两部件之间通过铰接结构的多个插板和插槽的配合使得转动过程更加平稳,从而保证折叠支架展开使用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第一铰接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梁上柱安装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第二固定套移出两根连接梁体相对的端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第一固定套移出两根横梁体相对的端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折叠状态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折叠状态二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折叠状态三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折叠状态四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折叠状态五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折叠状态六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折叠状态七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单元;11、横梁;111、横梁体;112、第一固定套;12、人字梁;121、连接块;122、人字梁体;123、第一铰接件;13、立柱;131、外套管;132、内套管;133、底板;14、连接梁;141、连接梁体;142、第二铰接件;143、第二固定套;15、脊梁;151、脊梁体;16、插板;161、定位槽;17、插槽;18、梁上柱;181、气压杆;182、飘篷杆;183、铰接座;19、第一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1、第三连接杆;22、铰接轴;23、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即,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一个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支架,包括:
两个支撑单元1,支撑单元1包括横梁11、人字梁12以及两根立柱13,横梁11包括两根横梁体111,两根横梁体111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一固定套112,以将两根横梁体111可拆卸连接,两根横梁体111相背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一立柱13的顶部外周,人字梁12包括连接块121和两根人字梁体122,连接块121的相背两侧分别铰接于一人字梁体122的一端部,人字梁体122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件123的一端,第一铰接件1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一立柱13的顶端,以将人字梁12连接于横梁11的上方;
两根连接梁14,设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之间,连接梁14包括两根连接梁体141和第二铰接件142,两根连接梁体141相对的端部分别铰接于第二铰接件142的两端,且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二固定套143,两根连接梁体141相背的端部一一对应设于相对的两根立柱13之间,两根连接梁体141相背的端部一一对应与相对的两根立柱13的顶部外周铰接;以及
一根脊梁15,设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之间,脊梁15包括两根脊梁体151,两根脊梁体151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三固定套152,以将两根脊梁体151可拆卸连接,脊梁15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两个连接块121的外周;
其中,上述各相互铰接的两个部件均通过铰接结构连接,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轴22及分别设于相互铰接的两个部件上的第一铰接部及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插板16,第二铰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插槽17,各插板16对应插置于各插槽17内,铰接轴22横穿插板16及插槽17。
基于以上的设置,横梁体111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一固定套112,以将两横梁体111可拆卸连接,横梁体111相背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一立柱13的顶端外周,将第一固定套112移动出横梁体111相对的端部,即可使得横梁体111绕立柱13顶端外周铰接结构折叠,同理,人字梁体122及连接梁体141也能绕立柱13顶部外周铰接结构折叠,脊梁体151绕连接块121的外周铰接结构折叠,上述部件之间铰接结构包括分别设于相互铰接的两个部件上的第一铰接部及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包括至少两个呈间隔设置的插板16,第二铰接部包括至少两个呈间隔设置的插槽17,各插板16一一对应插置于各插槽17内,插板16及插槽17内横穿安装有铰接轴22,插板17在插槽16内通过铰接轴22转动;上述两个部件之间通过铰接结构转动折叠,此时插板17在插槽16内通过铰接轴22转动,使得两部件能够平行贴靠在一起,相较于现有的支架折叠后不能贴靠在一起,折叠后占用空间大,本申请的折叠支架各部件通过铰接结构转动折叠后能够平行贴靠在一起,从而保证收纳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并且在展开使用后,两部件之间通过铰接结构的多个插板和插槽的配合使得转动过程更加平稳,从而保证折叠支架展开使用结构稳定。
如图2和2a所示,第一铰接件123的插板16两端对应的人字梁体122的插槽17内及立柱13的插槽17内分别横穿有定位销23,插板16两端与各定位销23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槽161,各定位销23与第一铰接件123两端对应的铰接轴22平行,插板16两端通过铰接轴22在相应的插槽17内转动过程中,定位销23与插板16的定位槽161抵接,以限定人字梁12与立柱13之间的倾斜角度。
如图1和4所示,支撑单元1还包括梁上柱18,梁上柱的一端与连接块12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可拆卸搭接于横梁11的中部上方。梁上柱18外侧设有气压杆181和飘篷杆182,气压杆181底端安装在梁上柱18内部侧壁,气压杆181的末端与飘篷杆182中部连接,梁上柱18上部侧壁设置有铰接座183,铰接座183与梁上柱18固定连接,飘篷杆182上端安装于铰接座183内,气压杆181驱动飘篷杆182向外撑出呈向下倾斜,或向内收回贴靠于梁上柱18侧壁。当折叠支架作为帐篷支架使用时,飘篷杆182能够提升折叠支架顶部的展开面积,从而获取更大的使用面积。
具体的,各脊梁体151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杆19,第一连接杆19的一端与脊梁体151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杆19的另一端与梁上柱18连接,第一连接杆19安装后使得脊梁体151与梁上柱18垂直,第一连接杆19能够提升脊梁体151与梁上柱18之间的结构稳定性,第一连接杆19具体通过螺栓或者固定销的方式进行安装。
具体的,各相邻的横梁11及连接梁14之间均设有一第二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0的一端连接于横梁体111上,第二连接杆20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梁体141上。第二连接杆20能够提升横梁11与连接梁14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其具体安装方式参照第一连接杆19。
具体的,各相邻的立柱13及横梁11之间、以及立柱13与连接梁14之间均设有一第三连接杆21,第三连接杆2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立柱13上,第三连接杆13的另一端连接于横梁体111上或者连接于连接梁体141上。第三连接杆21用于提升立柱13与横梁11及连接梁14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其具体安装方式参照上述第一连接杆19的安装方式。
如图1所示,立柱13为伸缩杆,立柱13包括相互滑动套设的外套管131、内套管132及与安装场地连接的底板133,底板133安装于外套管131底部,内套管132顶端外周分别与横梁11的端部、连接梁14端部及第一铰接件123端部铰接。立柱13可以升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内套管132的底端与外套管131的顶端连接有锁紧结构,具体通过弹簧弹珠的方式进行限位,只有按下弹簧弹珠时,内套管132才能相对于外套管131进行滑动。
如图1和2所示,第一铰接件123包括多个呈间隔分布的插板16,各插板16的一端一一对应插置于立柱13顶部的插槽17内,各插板16的另一端一一对应插置于人字梁体122端部的插槽17内,铰接轴22一一对应处于插板16两端及插槽17内,使得插板16两端均能在对应的插槽17内转动。在需要折叠时,使得人字梁体122通过第一铰接件123能够稳定的在立柱13顶部进行折叠转动。
如图1和5所示,第二铰接件142包括多个呈间隔分布的插板16,各插板16的两端一一对应插置于两根连接梁体141相对的端部上的插槽17内,铰接轴22一一对应处于插板16两端及插槽17内,使得两根连接梁体141能够绕第二铰接142件转动。在需要折叠时,将第二固定套143移出两根连接梁体141相对的端部,即可实现两根连接梁体141绕第二铰接件142进行稳定的转动折叠。
具体的,横梁11、人字梁12、立柱13、脊梁15及连接梁14均为方管结构,采用方管的结构设置使得在折叠后各结构表面容易贴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降低折叠后的折叠支架空间的占用;立柱13的长度均大于横梁体111及连接梁体141的长度,有利于确认立柱13的位置。
折叠支架按以下顺序进行折叠:
如图7所示,折叠状态一:折叠支架的立柱13收缩,横梁11与连接梁14之间的第二连接杆20一端拆卸固定在横梁11上,连接梁14上的第二固定套143横移出两根连接梁体141相对的端部位置,使得二铰接件142露出,同理,脊梁15上的第三固定套152横移出两根脊梁体151相对的端部位置,使得两根所述脊梁体151之间的空隙露出。
如图8所示,折叠状态二:脊梁15与梁上柱18之间的第一连接杆19一端拆卸,脊梁体151绕梁上柱18上的连接块121向下折叠贴靠在梁上柱18侧面,连接梁体141绕第二铰接件142互转动折叠呈V形。
如图9所示,折叠状态三:梁上柱18从人字梁12的连接块121下方拆卸下来,连接梁体141绕第二铰接件142互转动折叠贴靠在一起,且连接梁体141也转动折叠贴靠在立柱1侧面,横梁11与立柱13之间的第三连接杆21一端拆卸固定在横梁11上。
如图10所示,折叠状态四:横梁11中部的第一固定套112移出两根横梁体111相对的端部位置,使得横梁体111转动折叠贴靠在立柱13的侧面。
如图11所示,折叠状态五:两根人字梁体122绕连接块121两侧折叠转动相互贴靠在一起,人字梁体122与立柱13垂直。
如图12-13所示,折叠状态六及折叠状态七:立柱13与人字梁12之间通过第一铰接件123相互转动折叠贴靠在一起,梁上柱18放置在立柱13侧面贴靠的横梁11之间的凹陷处,整个折叠支架结构外部采用专用紧固件进行加固,使得折叠支架在折叠后结构稳定、紧凑。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另一个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是将两组一个实施例中的折叠支架组合在一起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两组一个实施例中的折叠支架组合时连接处共用同一人字梁12、梁上柱18、两根立柱13及横梁11,且该人字梁12上不需要安装气压杆181、飘篷杆182及铰接座183,而连接块121上安装铰接座183的位置替换成铰接结构实现与脊梁15的安装。根据以上描述,还可以实现两个以上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支架之间的组合拼装,以满足实际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横梁、人字梁以及两根立柱,所述横梁包括两根横梁体,两根所述横梁体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一固定套,以将两根所述横梁体可拆卸连接,两根所述横梁体相背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一所述立柱的顶部外周,所述人字梁包括连接块和两根人字梁体,所述连接块的相背两侧分别铰接于一所述人字梁体的一端部,所述人字梁体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一第一铰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铰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一所述立柱的顶端,以将所述人字梁连接于所述横梁的上方;
至少两根连接梁,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之间均设有两根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包括两根连接梁体和第二铰接件,两根所述连接梁体相对的端部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件的两端,且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二固定套,两根所述连接梁体相背的端部一一对应与相对的两根所述立柱的顶部外周铰接;以及
至少一根脊梁,一一对应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单元之间,所述脊梁包括两根脊梁体,两根所述脊梁体相对的端部外周滑动套设有第三固定套,以将两根所述脊梁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脊梁两端分别铰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外周;
其中,上述各相互铰接的两个部件均通过铰接结构连接,所述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轴及分别设于相互铰接的两个部件上的第一铰接部及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插板,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插槽,各所述插板对应插置于各所述插槽内,所述铰接轴横穿各所述插板及各所述插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件的所述插板两端对应的所述人字梁体的所述插槽内及所述立柱的所述插槽内分别横穿有定位销,所述插板两端与各所述定位销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槽,各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一铰接件两端对应的所述铰接轴平行,所述插板两端通过所述铰接轴在相应的所述插槽内转动过程中,所述定位销与所述插板的所述定位槽抵接,以限定所述人字梁与所述立柱之间的倾斜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梁上柱,所述梁上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可拆卸搭接于所述横梁的中部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上柱外侧设有气压杆和飘篷杆,所述气压杆底端安装在梁上柱内部侧壁,所述气压杆的末端与所述飘篷杆中部连接,所述梁上柱上部侧壁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梁上柱固定连接,所述飘篷杆上端安装于所述铰接座内,所述气压杆驱动所述飘篷杆向外撑出呈向下倾斜,或向内收回贴靠于梁上柱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脊梁体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脊梁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梁上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各相邻的所述横梁及所述连接梁之间均设有一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梁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梁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各相邻的所述立柱及所述横梁之间、以及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梁之间均设有一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梁体上或者连接于所述连接梁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伸缩杆,包括相互滑动套设的外套管、内套管,且所述内套管的底端与所述外套管顶端连接有锁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有与安装场地连接的底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所述人字梁、所述立柱、所述脊梁及所述连接梁均为方管结构;所述立柱的长度均大于所述横梁体及所述连接梁体的长度。
CN202321379295.9U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折叠支架 Active CN219638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9295.9U CN219638552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折叠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9295.9U CN219638552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折叠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8552U true CN219638552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7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9295.9U Active CN219638552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折叠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8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03041B2 (en) Canopy Frame
CN101463671B (zh) 通用型整体折叠框架式帐篷架
US6725873B2 (en) Foldable tent frame
US20210301551A1 (en) Improved pole frame structure of foldable tent
CN219638552U (zh) 一种折叠支架
CN108813920B (zh)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CN201649787U (zh) 可组合的折叠式帐篷
CN215291643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架结构
CN214220830U (zh) 一种可折叠帐篷支架
CN102691353B (zh) 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CN110318573B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帐篷
CN112695890A (zh) 一种折叠式箱式房及其使用方法
CN111119568A (zh) 一种可无限扩展的伸缩帐篷
KR101153274B1 (ko) 접철식 천막
CN213205892U (zh) 横置塔筒内部施工用组合支架
CN217975557U (zh) 一种房建模板支撑用辅助支架
CN213837988U (zh) 一种多功能高档帐篷
CN218912453U (zh) 一种基于折叠帐篷的锁扣装置及折叠式帐篷
CN212389119U (zh) 一种可无限扩展的伸缩帐篷
CN220909312U (zh) 折叠帐篷
CN213573307U (zh) 一种便于搭设的帐篷库房
CN218715663U (zh) 一种折叠帐篷
CN22033640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爬架
JP3244443U (ja) 折り畳みブラケット
CN215055946U (zh) 一种带有分体式折叠支架的帐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