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8061U - 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8061U
CN219638061U CN202320206584.2U CN202320206584U CN219638061U CN 219638061 U CN219638061 U CN 219638061U CN 202320206584 U CN202320206584 U CN 202320206584U CN 219638061 U CN219638061 U CN 219638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ell
water
concav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65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讴
阳栋
王贤萍
张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65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8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8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8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包括雨水立管、下凹式绿地和断接装置,雨水立管用于布设在建筑的室内,雨水立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建筑的楼顶,以使雨水立管收集位于楼顶的雨水,雨水立管第二端用于穿过建筑的地梁伸入地底;下凹式绿地用于布设在建筑外;断接装置设置在下凹式绿地的凹面底部,断接装置包括进水井和溢出井,进水井通过预埋在地底的连接管与雨水立管的第二端连接,进水井用于收集由雨水立管排出的雨水并利用雨水保存的势能将雨水排入下凹式绿地,溢出井用于收集下凹式绿地溢流至溢出井的雨水并将雨水排入市政管道。通过设置断接装置与雨水立管进行连接,便可实现雨水立管的断接,从而控制楼顶雨水径流量和面源污染。

Description

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雨水管断接只是针对建筑外墙上的雨水管进行断接,而对于室内铺设的雨水管,由于管道预设在室内,且管道底部穿过地下底板,伸入建筑的地底,从而导致室内的雨水管很难自然断接,为控制建筑楼顶的雨水径流量和面源污染,同时减轻雨水自上而下流动时因为重力产生的能量损坏管道,所以急需一种雨水处理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以解决室内雨水管断接困难,建筑楼顶的雨水径流量和面源污染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包括雨水立管、下凹式绿地,进水、断接装置,所述雨水立管用于布设在建筑的室内,所述雨水立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建筑的楼顶,以使所述雨水立管收集位于楼顶的雨水,所述雨水立管第二端用于穿过所述建筑的地梁伸入地底;所述下凹式绿地用于布设在所述建筑外;所述断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凹式绿地的凹面底部,所述断接装置包括进水井和溢出井,所述进水井通过预埋在地底的连接管与所述雨水立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进水井用于收集由所述雨水立管排出的雨水并利用雨水保存的势能将雨水排入所述下凹式绿地,所述溢出井用于收集所述下凹式绿地溢流至所述溢出井的雨水并将雨水排入市政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井布设在下凹式绿地内且所述进水井的井口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的凹面底部,所述溢出井布设在下凹式绿地内且所述溢出井的井口高于所述进水井的井口。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雨水立管的连接处通过转折管连接,所述转折管的弯折处圆滑过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水井的侧壁连通,且所述连接管的与所述雨水立管连接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连接管的与所述进水井连接的一端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井的井底开设有若干间隔布设的渗透孔,所述渗透孔用于将雨水渗入地底。
进一步地,所述溢出井包括蓄水部和与集水部,所述集水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凹式绿地的凹面底部的上部,所述蓄水部预埋在所述凹式绿地的凹面底部的下部且与所述集水部固定连接用于储存收集所述下凹式绿地的雨水,所述蓄水部还用于与市政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部的进水一端的内壁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集水部的与蓄水部连接一端的内壁的径向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部进水一端的端面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的凹面底部15cm~20cm。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部还设置有用于布设在与市政管道连接处以阻隔泥沙的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井的井口连接可拆卸的第一井盖,所述第一井盖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溢出井的井口连接可拆卸的第二井盖,所述第二井盖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立管的第一端的管口设置有过滤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中,雨水立管垂直布设在建筑的室内,雨水立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建筑的楼顶,用于收集楼顶屋面的雨水,屋面的雨水淹过雨水立管的第一端的端面时,雨水进入雨水立管,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随雨水立管流至预埋在地底的连接管,然后通过连接管流动至进水井中,进水井对连接管排入的雨水进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装满进水井后,利用雨水保存的势能将雨水排入至下凹式绿地中,实现控制建筑楼顶雨水径流量和面源污染,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同时下凹式绿地中雨水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雨水漫过溢出井的井口,使得雨水溢流至溢出井中,此时溢出井中收集的雨水通过市政管道排出。具体的,中小雨时,雨水进入进水井消能后,利用雨水保存的势能从顶端排入至下凹式绿地中;在大雨或暴雨的后期,下凹式绿地中难以渗透的雨水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雨水漫过溢出井的井口,使得雨水溢流至溢出井中,此时溢出井中收集的雨水通过市政管道排出。通过该装置可以对已经建成的建筑室内雨水立管直接断接改动,只需在下凹式绿地处设置断接装置与雨水立管进行连接,便可通过进水井实现雨水立管的断接,从而实现控制建筑楼顶雨水径流量和面源污染。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断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0、雨水立管;101、连接管;
200、下凹式绿地;
300、进水井;301、渗透孔;302、第一井盖;303、出水孔;304、溢出井;305、集水部;306、蓄水部;307、第二井盖;308、进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包括雨水立管100、下凹式绿地200,断接装置,所述雨水立管100用于布设在建筑的室内,所述雨水立管10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建筑的楼顶,以使所述雨水立管100收集位于楼顶的雨水,所述雨水立管100第二端用于穿过所述建筑的地梁伸入地底;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用于布设在所述建筑外;所述断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凹面底部,所述断接装置包括进水井300和溢出井304,所述进水井300通过预埋在地底的连接管101与所述雨水立管10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进水井300用于收集由所述雨水立管100排出的雨水并利用雨水保存的势能将雨水排入所述下凹式绿地200,所述溢出井304用于收集所述下凹式绿地200溢流至所述溢出井304的雨水并将雨水排入市政管道。
在本实施中,雨水立管100垂直布设在建筑的室内,雨水立管10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建筑的楼顶,用于收集楼顶屋面的雨水,屋面的雨水淹过雨水立管100的第一端的端面时,雨水进入雨水立管100,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随雨水立管100流至预埋在地底的连接管101,然后通过连接管101流动至进水井300中,进水井300对连接管101排入的雨水进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装满进水井300后,利用雨水保存的势能从顶端将雨水排入至下凹式绿地200中,雨停后,进水井300中的积水可以从下面的渗透孔301缓慢渗透到进水井下方的土壤中,以使建筑楼顶的雨水能够即时的排出,从而控制建筑楼顶雨水径流量和面源污染,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同时下凹式绿地200中雨水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雨水漫过溢出井304的井口,使得雨水溢流至溢出井304中,此时溢出井304中收集的雨水通过市政管道排出。具体的,中小雨时,雨水进入进水井300消能后,利用雨水保存的势能从进水井300的井口排入至下凹式绿地200中,雨停后,进水井300中的积水可以从下面的渗透孔301缓慢渗透到进水井下方的土壤中;在大雨或暴雨的后期,下凹式绿地200中难以渗透的雨水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雨水漫过溢出井304的井口,使得雨水溢流至溢出井304中,此时溢出井304中收集的雨水通过市政管道排出。通过该装置可以对已经建成的建筑室内雨水立管100直接断接改动,只需在下凹式绿地200处设置进水井与雨水立管100进行连接,便可通过断接装置实现雨水立管100的断接,从而控制屋面雨水径流量和面源污染,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井300布设在下凹式绿地200内且所述进水井300的井口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凹面底部,所述溢出井304布设在下凹式绿地200内且所述溢出井304的井口高于所述进水井300的井口。
具体的,所述进水井300布设在下凹式绿地200内且所述进水井300的井口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凹面底部5cm,所述溢出井304布设在下凹式绿地200内且所述溢出井304的井口高于进水井300的井口10cm。在本实施中,进水井300和溢出井304的设置实现了雨水的储存、渗透、消能以及溢流排放;同时利用进水井300通过连接管101与雨水立管100进行连接,实现雨水立管100的断接。具体实施时,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随雨水立管100流至预埋在地底的连接管101,然后通过连接管101流动至进水井300中,雨水将进水井300填满后,雨水溢出至下凹式绿地200,溢流出的雨水流至下凹式绿地200直到下凹式绿地的水面高度达到溢出井304的井口,此时雨水再流入至溢出井304中,溢出井304再将收集的雨水通过市政管道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101与所述雨水立管100的连接处通过转折管连接,所述转折管的弯折处圆滑过渡,所述连接管101与所述进水井300的侧壁连通,且所述连接管101与所述雨水立管100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连接管101与所述进水井300连接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01与雨水立管100连接的一端高于接管与所述进水井300连接的一端,此时连接管101呈倾斜设置,为雨水的流动提供动力。同时转折管的弯折处圆滑过渡,以提高连接管101与雨水力管连接处的防雨水冲刷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井300的井底开设有若干间隔布设的渗透孔301,所述渗透孔301用于将雨水渗入地底。在本实施例中,将进水井300的井底开设渗透孔301,能够将使得进水井300中的雨水渗透至进水井300下方的土壤中,实现地下土壤补水。进水井300中的积水,在雨停后,能够通过渗透孔301排出到进水井300下方的土壤中。
进一步地,所述溢出井304包括蓄水部306和与集水部305,所述集水部305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凹面底部的上部,所述蓄水部306预埋在所述凹式绿地的凹面底部的下方且与所述集水部305固定连接用于储存收集的雨水,所述蓄水部306用于与市政管道连接。
在本实施中,集水部305用于将下凹式绿地200内漫过的雨水集水部305的雨水进行收集,使得雨水排放至蓄水部306中。蓄水部306用于收集雨水并将雨水通过市政管道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部305进水一端的内壁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集水部305与蓄水部306连接一端的内壁的径向尺寸。在本实施例中,集水部305进水的一端内壁的径向尺寸大于集水部305与蓄水部306连接一端的内壁的径向尺寸,这样设置时,扩大进水的面积,提高进水速率,使下凹式绿地200中的雨水的深度不会过大,使雨水溢出下凹式绿地200。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部305进水一端的端面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凹面底部的距离为15cm~20cm。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部306与市政管道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阻隔泥沙的过滤网。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由下凹式绿地200中随雨水进入蓄水部306的泥沙进入市政管道,从而对市政管道造成阻塞,从而影响雨水的排出。
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井300的井口连接有可拆卸的第一井盖302,所述第一井盖302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303;所述溢出井304的井口连接有可拆卸的第二井盖307,所述第二井盖307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孔308。在本实施中,第一井盖302和第二井盖307的设置一方面为了提升安全性,防止有人因疏忽跌入进水井300或者溢出井304中,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下凹式绿底中的植被的枝叶落入进水井300或溢出井304中,形成杂质的沉积,影响进水井300或者溢出井304的正常工作。出水孔303的目的是为了进水井300内注满雨水后能够及时的将雨水排出,进水孔308的目的是为了漫过第二井盖307的雨水能够顺利流入溢水井304中。
进一步的,进水井300和溢出井304内均可以设置爬梯,以方便人员进行进水井300和溢出井304内壁垃圾的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立管100的第一端的管口设置有过滤件。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件可以为开有若干穿孔的盖体,以防止有垃圾顺着雨水流至雨水立管100中,避免雨水立管100因垃圾阻塞,从而影响楼顶屋面的雨水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雨水立管(100),所述雨水立管(100)用于布设在室内,所述雨水立管(10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建筑的楼顶,以使所述雨水立管(100)收集位于楼顶的雨水,所述雨水立管(100)第二端用于穿过所述建筑的地梁伸入地底;
下凹式绿地(200),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用于布设在所述建筑外;
断接装置,所述断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凹面底部,所述断接装置包括进水井(300)和溢出井(304),所述进水井(300)通过预埋在地底的连接管(101)与所述雨水立管(10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进水井(300)用于收集由所述雨水立管(100)排出的雨水并利用雨水保存的势能将雨水排入所述下凹式绿地(200),所述溢出井(304)用于收集所述下凹式绿地(200)溢流至所述溢出井(304)的雨水并将雨水排入市政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井(300)布设在下凹式绿地(200)内且所述进水井(300)的井口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凹面底部,所述溢出井(304)布设在下凹式绿地(200)内且所述溢出井(304)的井口高于所述进水井(300)的井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1)与所述雨水立管(100)的连接处通过转折管连接,所述转折管的弯折处圆滑过渡,所述连接管(101)与所述进水井(300)的侧壁连通,且所述连接管(101)的与所述雨水立管(100)连接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连接管(101)的与所述进水井(300)连接的一端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井(300)的井底开设有若干间隔布设的渗透孔(301),所述渗透孔(301)用于将雨水渗入地底。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出井(304)包括蓄水部(306)和集水部(305),所述集水部(305)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凹面底部的上部,所述蓄水部(306)预埋在所述凹式绿地的凹面底部的下部且与所述集水部(305)固定连接用于储存收集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雨水,所述蓄水部(306)还用于与市政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305)的进水一端的内壁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集水部(305)的与蓄水部(306)连接一端的内壁的径向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305)进水一端的端面高于所述下凹式绿地(200)的凹面底部15cm~20c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部(306)还设置有用于布设在与市政管道连接处以阻隔泥沙的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井(300)的井口连接有可拆卸的第一井盖(302),所述第一井盖(302)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303);所述溢出井(304)的井口连接有可拆卸的第二井盖(307),所述第二井盖(307)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孔(30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立管(100)的第一端的管口设置有过滤件。
CN202320206584.2U 2023-02-14 2023-02-14 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Active CN219638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6584.2U CN219638061U (zh) 2023-02-14 2023-02-14 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6584.2U CN219638061U (zh) 2023-02-14 2023-02-14 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8061U true CN219638061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6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6584.2U Active CN219638061U (zh) 2023-02-14 2023-02-14 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80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6325B1 (en) Apparatus for stormwater retention and releas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14319401A (zh) 基坑边坡排水系统
CN106759646A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及安装方法
US7614192B2 (en) Building drainage system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112982072B (zh)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CN211690687U (zh) 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
CN211646549U (zh) 一种小区用多功能雨水收集装置
CN219638061U (zh) 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CN210202763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带
CN111608194A (zh) 一种基坑排水系统
CN106869236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用卧式调蓄罐及其施工方法
CN116335233A (zh) 室内雨水管断接系统
CN210031499U (zh) 一种桥梁排水系统
CN218346359U (zh) 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
CN213709584U (zh) 一种用于生态建设的边坡结构
CN217174234U (zh) 一种道路排水滤水结构
CN217053646U (zh) 一种地下建筑排水装置
CN213507905U (zh) 一种市政排水结构
CN112575845B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地的节水系统
CN217630323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开发渗排一体化雨水排水系统
CN221030534U (zh) 一种车库底板零堵塞排水系统
CN217407160U (zh) 一种海绵城市排水及灌溉一体化结构
CN219100254U (zh) 一种高速公路土质边坡浅层排水系统
CN216739928U (zh) 一种自防护抗压式地库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