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7797U -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7797U
CN219637797U CN202320962743.1U CN202320962743U CN219637797U CN 219637797 U CN219637797 U CN 219637797U CN 202320962743 U CN202320962743 U CN 202320962743U CN 219637797 U CN219637797 U CN 219637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verflow dam
gallery
dam
ove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27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义
罗志文
屈玉竹
刘东勇
鲁德标
龚毅
曹永雷
孙若尧
曾玉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27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7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7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7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溢流坝上游河道底部设置有上游防渗铺盖;溢流坝下游设置有下游海漫;溢流坝为拱坝结构设置;溢流坝顶部设置有取水廊道;取水廊道上间隔设置有钢栏栅;取水廊道另一端与排水渠链接;排水渠与取水廊道连接处设置有取水闸;溢流坝两侧的河道设置有河堤;钢栏栅通过转轴链接设置在取水廊道顶部;钢栏栅前端设置有固定钢栏栅,解决水流中推移质的沉积,悬移质的沉淀以及取水不方便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水利项目的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单一、稳定性差、引水困难,为提高引水效率,增强引水建筑物对地形的适应性,缓解现引水困难的窘迫现状,现有技术中,河坝缺水中,存在冲击侵蚀等问题,取水廊道还会存在泥沙较多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解决水流中推移质的沉积,悬移质的沉淀以及取水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包括溢流坝、上游防渗铺盖、下游海漫、取水廊道、钢栏栅、溢流坝齿墙、锚筋桩、冲砂管、冲沙闸、排水渠、取水闸、河堤;溢流坝上游河道底部设置有上游防渗铺盖;溢流坝下游设置有下游海漫;溢流坝为拱坝结构设置;溢流坝顶部设置有取水廊道;取水廊道上间隔设置有钢栏栅;取水廊道另一端与排水渠链接;排水渠与取水廊道连接处设置有取水闸;溢流坝两侧的河道设置有河堤;钢栏栅通过转轴链接设置在取水廊道顶部;钢栏栅前端设置有固定钢栏栅。
进一步,所述取水廊道内前部设置有缓冲壁;缓冲壁为弧形结构设置。
进一步,所述取水廊道底部设置有滤板支架;滤板支架上设置有滤板;滤板内设置有多层透水结构;取水廊道底部设置有弧形底槽。
进一步,所述溢流坝底部设置有溢流坝齿墙;溢流坝齿墙为倒梯形结构设置在溢流坝底部两侧。
进一步,所述溢流坝底部插入设置有锚筋桩;锚筋桩均匀分布设置在溢流坝底部。
进一步,所述溢流坝内部设置有冲砂管;冲砂管上设置有冲沙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溢流坝上游河道底部设置有上游防渗铺盖;溢流坝下游设置有下游海漫;溢流坝为拱坝结构设置;溢流坝顶部设置有取水廊道;取水廊道上间隔设置有钢栏栅;取水廊道另一端与排水渠链接;排水渠与取水廊道连接处设置有取水闸;溢流坝两侧的河道设置有河堤;钢栏栅通过转轴链接设置在取水廊道顶部;钢栏栅前端设置有固定钢栏栅,能够实现河道多为冲洪积层,渗漏量大,蓄水难,而本发明在溢流坝前设有防渗铺盖,可以延长渗径,降低渗漏量;2、通过设置溢流坝可以有效拦截大部分推移质,使推移质沉积在坝前;3、本发明的取水廊道上部设有带轴承的滚动钢栏栅,当部分推移质翻越溢流坝时,将不再发生卡住现象,顺利通过溢流坝进入下游河道;4、溢流坝与下游海漫无缝衔接,可以有效消能,避免冲刷河道;5、溢流坝左右两侧设有冲沙闸,当坝前泥沙淤积较多时,打开冲沙闸进行排沙输沙;6、溢流坝底部的上下游处设有齿墙,可以有效提高溢流坝的稳定性;7、为进一步加强溢流坝的稳定性,在齿墙处设置有3C25钢筋桩,采用间设置的钢栏栅保证取水量的同时,减小主河道的流量影响,采用翻转结构设置的钢栏栅方便开启钢栏栅,防止钢栏栅堵塞。
2.所述取水廊道内前部设置有缓冲壁;缓冲壁为弧形结构设置,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缓冲壁,减小取水取水廊道侧边的水流冲击,提高取水廊道的耐久性。
3.所述取水廊道底部设置有滤板支架;滤板支架上设置有滤板;滤板内设置有多层透水结构;取水廊道底部设置有弧形底槽,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滤板过滤水中的大部分杂质以及淤泥,提高取水质量;采用弧形底槽防止淤泥堆积。
4.所述溢流坝底部设置有溢流坝齿墙;溢流坝齿墙为倒梯形结构设置在溢流坝底部两侧,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溢流坝齿墙提高溢流坝的稳定性,提高蓄水能力。
5.所述溢流坝底部插入设置有锚筋桩;锚筋桩均匀分布设置在溢流坝底部,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锚筋桩提高了溢流坝的稳定性。
6.所述溢流坝内部设置有冲砂管;冲砂管上设置有冲沙闸,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冲砂管和冲沙闸能够定期对溢流坝内的淤泥进行排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水廊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包括溢流坝1、上游防渗铺盖2、下游海漫3、取水廊道4、钢栏栅5、溢流坝齿墙6、锚筋桩7、冲砂管8、冲沙闸9、排水渠10、取水闸11、河堤12;溢流坝1上游河道底部设置有上游防渗铺盖2;溢流坝1下游设置有下游海漫3;溢流坝1为拱坝结构设置;溢流坝1顶部设置有取水廊道4;取水廊道4上间隔设置有钢栏栅5;取水廊道4另一端与排水渠10链接;排水渠与取水廊道4连接处设置有取水闸11;溢流坝1两侧的河道设置有河堤12;钢栏栅5通过转轴13链接设置在取水廊道4顶部;钢栏栅5前端设置有固定钢栏栅14,能够实现河道多为冲洪积层,渗漏量大,蓄水难,而本发明在溢流坝前设有防渗铺盖,可以延长渗径,降低渗漏量;2、通过设置溢流坝可以有效拦截大部分推移质,使推移质沉积在坝前;3、本发明的取水廊道上部设有带轴承的滚动钢栏栅,当部分推移质翻越溢流坝时,将不再发生卡住现象,顺利通过溢流坝进入下游河道;4、溢流坝与下游海漫无缝衔接,可以有效消能,避免冲刷河道;5、溢流坝左右两侧设有冲沙闸,当坝前泥沙淤积较多时,打开冲沙闸进行排沙输沙;6、溢流坝底部的上下游处设有齿墙,可以有效提高溢流坝的稳定性;7、为进一步加强溢流坝的稳定性,在齿墙处设置有3C25钢筋桩,采用间设置的钢栏栅保证取水量的同时,减小主河道的流量影响,采用翻转结构设置的钢栏栅方便开启钢栏栅,防止钢栏栅堵塞。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取水廊道4内前部设置有缓冲壁15;缓冲壁15为弧形结构设置,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缓冲壁,减小取水取水廊道侧边的水流冲击,提高取水廊道的耐久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取水廊道4底部设置有滤板支架17;滤板支架17上设置有滤板16;滤板16内设置有多层透水结构;取水廊道4底部设置有弧形底槽18,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滤板过滤水中的大部分杂质以及淤泥,提高取水质量;采用弧形底槽防止淤泥堆积。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溢流坝1底部设置有溢流坝齿墙6;溢流坝齿墙6为倒梯形结构设置在溢流坝1底部两侧,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溢流坝齿墙提高溢流坝的稳定性,提高蓄水能力。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溢流坝1底部插入设置有锚筋桩7;锚筋桩7均匀分布设置在溢流坝1底部,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锚筋桩提高了溢流坝的稳定性。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溢流坝1内部设置有冲砂管8;冲砂管8上设置有冲沙闸9,能够实现通过设置的冲砂管和冲沙闸能够定期对溢流坝内的淤泥进行排空。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6)

1.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流坝(1)、上游防渗铺盖(2)、下游海漫(3)、取水廊道(4)、钢栏栅(5)、溢流坝齿墙(6)、锚筋桩(7)、冲砂管(8)、冲沙闸(9)、排水渠(10)、取水闸(11)、河堤(12);溢流坝(1)上游河道底部设置有上游防渗铺盖(2);溢流坝(1)下游设置有下游海漫(3);溢流坝(1)为拱坝结构设置;溢流坝(1)顶部设置有取水廊道(4);取水廊道(4)上间隔设置有钢栏栅(5);取水廊道(4)另一端与排水渠(10)链接;排水渠与取水廊道(4)连接处设置有取水闸(11);溢流坝(1)两侧的河道设置有河堤(12);钢栏栅(5)通过转轴(13)链接设置在取水廊道(4)顶部;钢栏栅(5)前端设置有固定钢栏栅(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廊道(4)内前部设置有缓冲壁(15);缓冲壁(15)为弧形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廊道(4)底部设置有滤板支架(17);滤板支架(17)上设置有滤板(16);滤板(16)内设置有多层透水结构;取水廊道(4)底部设置有弧形底槽(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坝(1)底部设置有溢流坝齿墙(6);溢流坝齿墙(6)为倒梯形结构设置在溢流坝(1)底部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坝(1)底部插入设置有锚筋桩(7);锚筋桩(7)均匀分布设置在溢流坝(1)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流坝(1)内部设置有冲砂管(8);冲砂管(8)上设置有冲沙闸(9)。
CN202320962743.1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 Active CN219637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2743.1U CN219637797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2743.1U CN219637797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7797U true CN219637797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5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2743.1U Active CN219637797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7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37797U (zh) 一种引水工程首部枢纽建筑物结构
CN211973732U (zh)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CN210917244U (zh) 一种水利施工砌石基础防水结构
CN111424620A (zh) 一种水工消能结构以及方法
CN216457087U (zh) 一种沉砂池结构
CN116464004A (zh) 一种泄洪渠与鱼道联合系统
CN210086181U (zh) 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
CN214460826U (zh) 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
CN206220172U (zh) 管式引水泵站
CN212405047U (zh) 一种航道设计用疏浚吹填区闸箱式排水口
CN211172113U (zh) 一种虹吸阻排法抗浮结构
CN112982274A (zh) 一种利用日常来水回复水库淤积库容的清淤方法
CN209277122U (zh) 泵闸结合排水结构
CN210459142U (zh) 一种采用透水底板的高拱坝防护消能系统
CN217710605U (zh) 一种水库小流域导流截流施工结构
CN207919643U (zh) 用于在河道中引水的取水头结构
CN215715071U (zh) 一种取水坝
CN219430640U (zh) 一种用于多泥沙城市景观河道的清洪分滞系统
CN217053251U (zh) 一种用于挖方渠道的排洪建筑物结构
CN218374183U (zh) 一种山区小流量河道地表水取水系统
CN215290011U (zh) 一种钢管穿导流洞永久堵头结构
CN219343561U (zh) 一种小型蓄水池防渗结构
CN215715055U (zh) 一种渠道水流倒虹吸管组结构
CN210529624U (zh) 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
CN217460473U (zh) 钢坝闸积水排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