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7013U - 反硝化深床滤池 - Google Patents

反硝化深床滤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7013U
CN219637013U CN202321102061.XU CN202321102061U CN219637013U CN 219637013 U CN219637013 U CN 219637013U CN 202321102061 U CN202321102061 U CN 202321102061U CN 219637013 U CN219637013 U CN 219637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supply
air
tank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20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有锁
张磊
王冰
李彦君
赵丽娜
刘元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uzhou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uzhou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uzhou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uzhou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20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7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7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7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包括池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池体内的过滤层、承托层、反冲洗空腔,配合反冲洗空腔设置的反冲洗组件,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送气机构,其包括用于供气的送气机、与送气机连通且间隔设于反冲洗空腔内的多个送气管,其中,每个送气管上部设置两排出气呈倒八字形的送气口,相邻送气管间的相邻两排送气口间气流在反冲洗空腔内碰撞;送水机构,其包括用于供水的送水机、与送水机连通且与多个送气管一一交错间隔设置的多个送水管,其中,每个送水管上部设置两排出水呈倒八字形的送水口,相邻排送气口的气流、送水口的水流在反冲洗空腔内碰撞。本实用新型具有均匀分散气泡,滤料冲洗均匀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反硝化深床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工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
背景技术
反硝化深床滤池集脱氮、除磷、过滤悬浮物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当下污水厂升级改造、强化脱氮的升级利器。反硝化深床滤池起源于传统V型滤池,利用天然石英砂、砾石等作为滤料介质,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提升,通过重力流过滤床,悬浮物被阻挡分离出来拥塞在滤料空隙中,可保证极好的过滤效果,使出水悬浮物稳定低于5mg/L以下;同时滤料石英砂又作为生物膜载体,为微生物提供反硝化反应环境,大量的反硝化生物菌群附着在滤料层表面,在缺氧环境下,生物菌群通过反硝化反应,把NO3 -和/或NO2 -还原成N2,以气体形式从污水中释放出来,实现污水的反硝化脱氮过程,完成对TN(总氮)去除;滤池还可通过化学加药进行化学除磷,使完成对TP(总磷)的去除。当滤料层吸附饱和后,出水水质达不到要求,通过气水联合高压冲洗来恢复滤层的过滤性能。
现有的气水联合高压冲洗机构存在气水联合高压冲洗过程中,存在气泡分散不均匀,进而导致滤料冲洗不均匀的问题,申请号为2022227390754,名称为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装置的专利中公开了通过设置盒体,并在盒体上通过电机带动转动安装有气泡分散机构实现对气泡的分散,其存在分散机构大面积安装增加反硝化深床滤池体积的问题,提高构建成本,且气泡分散机构位于反硝化深床滤池底端,维修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能够均匀分散气泡,进而均匀冲洗滤料。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包括池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池体内的过滤层、承托层、反冲洗空腔,配合反冲洗空腔设置的反冲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
送气机构,其包括用于供气的送气机、与送气机连通且间隔设于反冲洗空腔内的多个送气管,其中,每个送气管上部设置两排出气呈倒八字形的送气口,相邻送气管间的相邻两排送气口间气流在反冲洗空腔内碰撞;
送水机构,其包括用于供水的送水机、与送水机连通且与多个送气管一一交错间隔设置的多个送水管,其中,每个送水管上部设置两排出水呈倒八字形的送水口,相邻排送气口的气流、送水口的水流在反冲洗空腔内碰撞。
优选的是,多个送气管、多个送水管均为2n个,送气管、送水管均定义为管道,送气机、送水机均定义为外援机;
2n个管道与对应的外援机通过树形管道连通,以使各管道与对应外援机间连通长度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池体包括共侧壁设置的进水池、过滤池,共用侧壁高度低于池体周向侧壁高度,过滤层、承托层、反冲洗空腔设于过滤池内,其中:
所述进水池包括上下设置沉淀池、容纳池,其中,所述容纳池提供容纳与送气管对应的树形管道的安装空间;
所述过滤池底端设置由上至下内缩型收纳底,所述收纳底的底部设置可控开关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穿出所述池体。
优选的是,所述沉淀池内设置隔板,以将通过沉淀池进入过滤层的入水通道隔成U字形。
优选的是,所述池体还包括:清水池,其与反冲洗空腔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清水池内设置密封的隔腔,所述隔腔提供与送气管对应的树形管道、所述送水机的安装空间,所述送水机的进水管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优选的是,多个送气管等间隔设置,任意相邻送气管和送水管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是,每排送气口的个数等于每排送水口的个数,且相邻排送水口、送气口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送气管与送水管交错设置,进一步通过送气口、送水口的设置,使单气流,或气流配合水流实现冲撞,提高布气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反硝化深床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反冲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具体为:进水池2;沉淀池20;隔板21;容纳池22;过滤池3;过滤层30;承托层31;反冲洗空腔32;清水池4;送气机5;送气管50;送气口51;送水机6;送水管60;送水口61;收纳底7;排污管8;树形管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包括池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池体内的过滤层30、承托层31、反冲洗空腔32,其中,配合反冲洗空腔32设置的反冲洗组件,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
送气机构,其包括用于供气的送气机5、与送气机5连通且间隔设于反冲洗空腔32内的多个送气管50,其中,每个送气管50上部设置两排出气呈倒八字形的送气口51,每排送气口51包括沿所述送气管5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优选为等间隔),相邻送气管50间的相邻两排送气口51间气流在反冲洗空腔32内碰撞,即对于相邻送气管50而言,相对设置的两排送气50管的出气交叉碰撞(定义为第一碰撞点),且碰撞点位于反冲洗空腔32内,优选的,相邻送气50管间的相邻两排送气口51一一对应,以使对应出气一一碰撞,优选的,每个送气管50上的每排送气口51包括的多个送气口51等间隔设置,多个送气管50的送气口51呈矩阵排列,其中,送气机5具体可为鼓风机,多个送气管50并排设置,且优选为等间隔设置,配合送气口51的位置设置和碰撞设置,提高气体进入反冲洗空腔32的均匀性;
送水机构,其包括用于供水的送水机6、与送水机6连通且与多个送气管50一一交错间隔设置的多个送水管60,即多个送水管60并排间隔设置,俯视图中,送水管60和送气管50按照一个送水管60、一个送气管50的方式间隔排列,每个送水管60上部设置两排出水呈倒八字形的送水口61,其中,相邻排送气口51的气流、送水口61的水流在反冲洗空腔32内碰撞,碰撞点低于第一碰撞点碰撞高度,送水机6具体可为水泵,用于与外部清水水源连通,向对应的送水管60提供清水,每个送水管60上贯穿具有两排送水口61,每排送水口61沿送水管6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的等间隔设置,送水口61位于送水管60的上部,相邻排送气口51、送水口61间的送气口51和送水口61一一对应,以使对应出气、出水一一碰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层30利用天然石英砂、砾石等作为滤料介质形成,具体组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污水通过重力作用流过过滤层30,实现①截留悬浮物;②作为生物膜载体,为微生物提供反硝化反应环境,大量的反硝化生物菌群附着在由砾石、石英砂等表面,在缺氧环境下,生物菌群通过反硝化反应,把NO3 -和/或NO2 -还原成N2,以气体形式从污水中释放出来,实现污水的反硝化脱氮过程;③通过化学加药完成对TP(总磷)的去除;所述承托层31的作用在于①支撑过滤层30;②分隔过滤层30和反冲洗空腔32;使用过程中,包括过滤程序、反冲洗程序,具体如下:
过滤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反冲洗组件不工作;
污水经过滤层30过滤后,经过承托层31到达反冲洗空腔32而后作为清水排放,其中,当污水流经过滤层30时,悬浮物被阻挡分离出来拥塞在滤料空隙中,滤料上部分的空隙最先充满变得狭窄,上下的压差提供了更大的驱动力,使流速提升而截流更多的悬浮固体颗粒,随着过滤的进行,填充在介质中的固体物质会迫使聚集靠紧,当压紧到一定程度时,这些颗粒可以通过相互吸引和粘附,从而过到更高的去除效果,具体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在投产运行一段时间后,即可达到其最高过滤效率。
当过滤层30吸附饱和,出水水质达不到要求时,需要对滤池进行有效的反冲洗,反冲洗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反冲洗组件的送气机5向送气管50提供高压气体,开始气体反冲洗,持续5min左右;
通过送水机6向送水管60提供高压水,气水联合冲洗大约15min左右;
关闭送气机5,继续单水冲洗5min左右,恢复滤层的过滤性能,关闭送水机6;其中,高压气体在单独提供过程中,交叉冲撞,实现对气流的二次均匀化;在与高压水配合冲洗过程中,交错、交叉冲击,同样实现对气流的二次均匀化;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送气管50与送水管60交错设置,且通过送气口51、送水口61的设置,使单气流,或气流配合水流实现冲撞,提高布气均匀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2-3所示,多个送气管50、多个送水管60均为2n个,n不小于1,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送气管50、送水管60均定义为管道,送气机5、送水机6均定义为外援机;
2n个管道与对应的外援机通过树形管道9连通,以使各管道与对应外援机间连通长度相等,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具体为:
S1、2n个管道按照两两相邻分组,每组送气管50端部分别通过i级的弧形管连通,判断i级的弧形管个数是否等于1,若是,i级的弧形管中部与送气机5连通;
S2、若否,i级的弧形管连通按照两两相邻分组,每组i级的弧形管端部分别通过i+1级的弧形管连通,判断i+1级的弧形管个数是否等于1,若是,i+1级的弧形管中部与送气机5连通;
S3、若否,i增加1,重复步骤S2,其中,树形管道9由全部弧形管配合形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1)对于送气机构而言,以n等于3为例,送气管50的个数为8,具体为:
8个送气管50按照两两相邻分组,分成4组,每组送气管50端部分别通过Ⅰ级送气弧形管连通;
Ⅰ级送气弧形管按照两两相邻分组,分成2组,两组Ⅰ级送气弧形管端部分别通过Ⅱ级送气弧形管连通;
Ⅱ级送气弧形管端部通过Ⅲ级送气弧形管连通,Ⅲ级送气弧形管中部与送气机连通,其中,全部Ⅰ级送气弧形管、Ⅱ级送气弧形管连通、Ⅲ级送气弧形管构成送气管与送气机5间的树形管道9;
(2)对于送水机6构而言,以n等于3为例,送水管60的个数为8,具体为:
8个送水管50按照两两相邻分组,分成4组,每组送水管60端部分别通过Ⅰ级送水弧形管连通;
Ⅰ级送水弧形管按照两两相邻分组,分成2组,两组Ⅰ级送水弧形管端部分别通过Ⅱ级送水弧形管连通;
Ⅱ级送水弧形管端部通过Ⅲ级送水弧形管连通,Ⅲ级送水弧形管中部与送水机6连通,其中,全部Ⅰ级送水弧形管、Ⅱ级送水弧形管连通、Ⅲ级送水弧形管构成送水管60与送水机6间的树形管道9;采用这种方案,提高进气、进水均匀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池体包括共侧壁设置的进水池2、过滤池3,共用侧壁高度低于池体周向侧壁高度,即所述池体中设置抵挡的板部,以将所述池体分隔为进水池2和过滤池3,抵挡的板部的高度低于池体的顶端高度,过滤层30、承托层31、反冲洗空腔32设于过滤池3内,其中:
所述进水池2包括上下设置沉淀池20、容纳池22,所述沉淀池20位于所述容纳池22上方,其中,所述容纳池22提供容纳与送气管50对应的树形管道9的安装空间,所述送气机5设于池体外部,所述送气管50设于反冲洗空腔32,用于连接送气管50、送气机5的与送气管50对应的树形管道9则设于容纳池22内,不影响送气管50送气均匀性,同时保证送气至各送气管50的均匀性;进一步,所述送水机6设于池体外部,所述送水管60设于反冲洗空腔32,用于连接送水管60、送水机6的弧形管9则设于容纳池22内,不影响送水管60送水均匀性,同时保证送水至各送水管60的均匀性;
所述过滤池3底端设置由上至下内缩型的收纳底7,所述收纳底7的底部设置可控开关的排污管8,所述排污管8穿出所述池体,具体的配合所述排污管8设置排污泵,通过启动/关闭排污泵,控制排污管8的开启关闭,通过排污管8适时排出积累的沉淀。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容纳池22的设置,提供容纳与送气管50对应的树形管道9的空间,且不影响送气、送水均匀性的问题,进一步,为提高空间利用率,配合设置沉淀池20,在进入过滤层30前,再次对进入过滤层30的水体进行沉淀,降低污水对过滤层30的影响,提高过滤层3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沉淀池20内设置隔板21,以将通过沉淀池20进入过滤层30的入水通道隔成U字形。采用这种方案,有效延长沉淀路径,提高沉淀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池体还包括:清水池4,其与反冲洗空腔32连通。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清水池4提供处理水的暂存空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清水池4内设置密封的隔腔,所述隔腔提供与送气管对应的树形管道9、所述送水机的安装空间,所述送水机的进水管与所述清水池连通。采用这种方案,便于利用清水池4内的清水进行反冲洗。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多个送气管50等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送气管50和送水管60间的距离相等。采用这种方案,均匀分布送气管50、送水管60,提高入水、入气均匀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每排送气口51的个数等于每排送水口61的个数,且相邻两排送水口61、送气口51一一对应。采用这种方案,相邻两排送水口61和送气口51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提高冲击效果,进一步增强分散效果。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反硝化深床滤池,包括池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池体内的过滤层、承托层、反冲洗空腔,配合反冲洗空腔设置的反冲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
送气机构,其包括用于供气的送气机、与送气机连通且间隔设于反冲洗空腔内的多个送气管,其中,每个送气管上部设置两排出气呈倒八字形的送气口,相邻送气管间的相邻两排送气口间气流在反冲洗空腔内碰撞;
送水机构,其包括用于供水的送水机、与送水机连通且与多个送气管一一交错间隔设置的多个送水管,其中,每个送水管上部设置两排出水呈倒八字形的送水口,相邻排送气口的气流、送水口的水流在反冲洗空腔内碰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其特征在于,多个送气管、多个送水管均为2n个,送气管、送水管均定义为管道,送气机、送水机均定义为外援机;
2n个管道与对应的外援机通过树形管道连通,以使各管道与对应外援机间连通长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包括共侧壁设置的进水池、过滤池,共用侧壁高度低于池体周向侧壁高度,过滤层、承托层、反冲洗空腔设于过滤池内,其中:
所述进水池包括上下设置沉淀池、容纳池,其中,所述容纳池提供容纳与送气管对应的树形管道的安装空间;
所述过滤池底端设置由上至下内缩型收纳底,所述收纳底的底部设置可控开关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穿出所述池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置隔板,以将通过沉淀池进入过滤层的入水通道隔成U字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还包括:清水池,其与反冲洗空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内设置密封的隔腔,所述隔腔提供与送气管对应的树形管道、所述送水机的安装空间,所述送水机的进水管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其特征在于,多个送气管等间隔设置,任意相邻送气管和送水管间的距离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其特征在于,每排送气口的个数等于每排送水口的个数,且相邻排送水口、送气口一一对应。
CN202321102061.XU 2023-05-10 2023-05-10 反硝化深床滤池 Active CN219637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2061.XU CN219637013U (zh) 2023-05-10 2023-05-10 反硝化深床滤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2061.XU CN219637013U (zh) 2023-05-10 2023-05-10 反硝化深床滤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7013U true CN219637013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4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2061.XU Active CN219637013U (zh) 2023-05-10 2023-05-10 反硝化深床滤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7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9425B (zh) 一种污水处理深度除磷脱氮的设备
CN105668950B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水处理方法及该设备的反洗方法
CN101434444B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7986436B (zh) 一种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
CN107473378A (zh) 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膜组件处理方法
CN113754210A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129974A (zh) 一种往复旋转式膜生物反应器
KR100872863B1 (ko) 악취 제거와 여과 효율이 향상된 하수 및 오수 처리장치
CN102491500A (zh) 一种分层供氧曝气生物滤池
CN219637013U (zh) 反硝化深床滤池
CN113149217A (zh) 涡流式污水处理集成装备
CN112479368A (zh) 一种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2381809B (zh) 煤矿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CN109836016B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CN206940544U (zh) A30+mbr处理装置
CN110540343A (zh) 地埋式sbr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5975459U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14244101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213171671U (zh) 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
CN201400627Y (zh) 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211170340U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高悬浮废水处理装置
CN210885479U (zh) 一种基于mbr膜的脱氮除磷反洗系统
CN103922550B (zh) 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9906443U (zh) 嵌套式反应和沉淀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114014492A (zh)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