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5424U - 过载自卸锚具 - Google Patents

过载自卸锚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5424U
CN219635424U CN202320685018.4U CN202320685018U CN219635424U CN 219635424 U CN219635424 U CN 219635424U CN 202320685018 U CN202320685018 U CN 202320685018U CN 219635424 U CN219635424 U CN 219635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rod
pull rod
fluke
over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50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晓明
习倩倩
胡应国
赵健
滕辉
幸航
张友德
来雨祥
刘诗雨
张飞
江学伟
马巧萍
管静
骆海风
杨增理
牟文豪
徐兴明
牟斌
陶畅
谭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Chongqing Navigation Aids Equipment Maintenan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Chongqing Navigation Aids Equipment Maintenan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Chongqing Navigation Aids Equipment Maintenan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Chongqing Navigation Aids Equipment Maintenanc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206850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5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5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5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载自卸锚具,包括:锚杆,设有支座;拉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拉杆的第一端和其第二端显露于所述锚杆外;阻力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用于连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锚杆;若干锚爪,铰接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并通过各变位连杆与所述支座铰接;其中,所述拉杆相对所述锚杆沿其第一端运动,以联动所述锚爪绕铰接点向逐渐远离所述锚杆的方向转动,并依次形成锚泊状态和起锚状态,在所述锚泊状态下,所述锚杆与所述锚爪之间形成夹角β1,β1≤π/2,在所述起锚状态下,所述锚杆与所述锚爪之间形成夹角β2,β2>π/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锚具因挤压而产生的起锚阻力荷载导致起锚困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过载自卸锚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载自卸锚具。
背景技术
锚具主要用于船舶或水上浮体的锚泊及定位,需抛置于河床,以其自重产生的摩擦阻力及切入河床质内产生的抓力抵抗船舶或浮体漂移趋势引起的拉力。当船舶欲改变或取消锚泊状态时,往往需要拉起锚具。而对于深陷淤泥(沙)中的锚具(如公告号为CN209904991U、名称为一种防损害搁浅船舶的双爪有杆锚的实用新型专利),其锚爪不能随受力增大而改变其角度;因泥沙挤压锚爪所致,阻力会随起锚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往往因此而过载拉断锚缆(链)后丢失锚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载自卸锚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锚具因挤压而产生的起锚阻力荷载导致起锚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载自卸锚具,包括:
锚杆,设有支座;
拉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连接其间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活动穿设于所述锚杆内,以使所述拉杆的第一端和其第二端显露于所述锚杆外;
阻力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用于连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锚杆;
若干锚爪,铰接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并通过各变位连杆与所述支座铰接;
其中,所述拉杆相对所述锚杆沿其第一端运动,以联动所述锚爪绕铰接点向逐渐远离所述锚杆的方向转动,并依次形成锚泊状态和起锚状态,在所述锚泊状态下,所述锚杆与所述锚爪之间形成夹角β1,β1≤π/2,在所述起锚状态下,所述锚杆与所述锚爪之间形成夹角β2,β2>π/2。
进一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设有挂孔,所述阻力弹簧的一端挂设于所述挂孔。
进一步,所述锚杆具有安装口,以及盖合于所述安装口的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安装口之间限定出容置位,用于固定所述阻力弹簧的另一端。
进一步,所述阻力弹簧具有相对设置的大直径端和小直径端,所述阻力弹簧的大直径端朝向所述锚杆设置,且其小直径端朝向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设置。
进一步,所述变位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支座和对应的所述锚爪。
进一步,所述支座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在所述起锚状态下,部分所述锚爪伸入至所述容置槽内。
进一步,所述锚具还包括活动连接盘,所述活动连接盘设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且各所述锚爪铰接于所述活动连接盘。
进一步,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具有螺纹结构,以供锁紧螺母旋入后与所述活动连接盘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锚爪设有倾斜的接触面。
进一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设有拉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前,锚爪与锚杆之间能够形成预设夹角β,拉动拉杆使其整体向其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以带动锚爪向背离该拉力的方向转动,此时上述夹角为β1,β1≤π/2,用于使锚爪切入河床内,起到正常锚泊的作用;当本锚具受力超过设计许用的拉力时,锚爪会继续转动,从而使锚杆与锚爪之间的夹角增大至β2,继而改变锚爪的角度后使其抓力变小,以达到自动卸除载荷的目的,防止拉断锚缆,利于安全起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过载自卸锚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锚爪处于起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锚爪处于锚泊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锚爪由锚泊状态切换至起锚状态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受力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锚杆;101、安装口;2、支座;201、容置槽;3、拉杆;301、挂孔;302、拉环;4、阻力弹簧;5、锚爪;501、接触面;6、压盖;7、活动连接盘;8、锁紧螺母;
其中,箭头指代受力方向。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载自卸锚具,包括锚杆1、拉杆3、阻力弹簧4和若干锚爪5;锚杆1设有支座2;拉杆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连接其间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活动穿设于所述锚杆1内,以使所述拉杆3的第一端和其第二端显露于所述锚杆1外;阻力弹簧4套设于所述拉杆3,用于连接所述拉杆3的第一端和所述锚杆1;若干锚爪5铰接于所述拉杆3的第二端,并通过各变位连杆与所述支座2铰接;其中,所述拉杆3相对所述锚杆1沿其第一端运动,以联动所述锚爪5绕铰接点向逐渐远离所述锚杆1的方向转动,并依次形成锚泊状态和起锚状态,在所述锚泊状态下,所述锚杆1与所述锚爪5之间形成夹角β1,β1≤π/2,在所述起锚状态下,所述锚杆1与所述锚爪5之间形成夹角β2,β2>π/2。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河床泥沙等挤压锚具所致阻力随起锚拉力的增大而增大,造成过载而拉断锚缆(链)的情况,拉杆3活动穿设于锚杆1内,且拉杆3的第一端和其第二端分别显露于锚杆1的两端,拉杆3的第一端由阻力弹簧4与锚杆1的端部相连接,其第二端与锚爪5的端部相铰接,该锚爪5的中部通过变位连杆与设于锚杆1上的支座2铰接;使用前,锚爪5与锚杆1之间能够形成预设夹角β,用于使锚爪5切入河床内,以其自身产生的摩擦阻力及切入河床内产生的抓力来抵抗船舶或浮体漂移趋势引起的拉力,沿拉杆3的第一端的方向拉动拉杆3时,能够使其第二端逐渐向锚杆1的方向靠近,在此过程中以使锚爪5绕各铰接点向背离上述拉力的方向转动,从而使上述预设角β逐渐增大,其取值范围为β≤π/2,从而处于正常的锚泊状态(当然,若干锚爪5呈圆周阵列的设于拉杆3的第二端处,比如设置四个锚爪5,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如图2所示,由于设置有阻力弹簧4,当继续拉动拉杆3时(即:锚具受力超过设计工作拉力时),锚爪5会继续转动,此时锚杆1与锚爪5之间的夹角β会再次逐渐增大,当β>π/2,使得锚爪5的抓力会逐渐变小,在β逐渐增大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卸除载荷的目的,从而防止拉断锚缆,利于安全起锚。
如图5所示,当β≤π/2时,拉力与阻力平衡,即:F=F,亦等于相应的阻力弹簧4伸长弹力,即F=kΔL,式中k为阻力弹簧4的刚度系数,ΔL为伸长量;淤泥中锚所承受的阻力为F=nF'sinβ=nqSsinβ,式中F阻′'为单个锚爪5所受阻力,即:F'=qS,n为入土锚爪5数、q为单位土压力(N/㎡)、S为单个锚爪5受力面积(㎡);使用前,锚爪5预设切入角β可通过螺母调节活动连接盘7的轴向位移以予调整;由上述阻力公式可计算,锚在使用中受力时,锚爪5切入角β会随拉力F增大而变大,阻力F亦相应增大,当β=π/2时,阻力F有最大值,亦为设计工作拉力;当Δ>π/2时,阻力F随之变小,随着拉力F增大,阻力弹簧4继续伸长,F=F>F,便于安全起锚。
如图3、图4所示,由于阻力弹簧4套设于拉杆3外,且其两端分别固定于拉杆3的第一端和锚杆1的一端,能够使其在一定拉力范围内使锚爪5处于锚泊状态,而突破该拉力范围后仍然能够使锚爪5转动,但该锚爪5由于角度的变化其抓力会逐渐减小,以从锚泊状态转换至起锚状态,该过程依赖于作用于拉杆3的第一端的拉力大小,防止因过载而拉断锚链和/或锚具丢失的情况。
所述拉杆3的第一端设有挂孔301,所述阻力弹簧4的一端挂设于所述挂孔301。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为了将阻力弹簧4的一端固定于拉杆3的第一端上,在拉杆3的第一端设有挂孔301,以供阻力弹簧4的端部挂设其内,从而在拉动拉杆3的同时张拉阻力弹簧4;进一步,所述锚杆1具有安装口101,以及盖合于所述安装口101的压盖6,所述压盖6与所述安装口101之间限定出容置位,用于固定所述阻力弹簧4的另一端;当拉杆3不受拉力时,在阻力弹簧4的作用下能够使拉杆3快速复位,以使锚爪5从起锚状态转换至初始预设状态,以供下次使用。当然,为了与阻力弹簧4的形状相适配,安装口101的截面为半圆形,压盖6与该安装口101的形状相适配,用于覆盖、压紧阻力弹簧4。可优选地,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阻力弹簧4具有相对设置的大直径端和小直径端,所述阻力弹簧4的大直径端朝向所述锚杆1设置,且其小直径端朝向所述拉杆3的第一端设置,以供拉杆3穿设其内;当然,为了使阻力弹簧4的小直径端挂设于拉杆3的挂孔301处,在其小直径端上设有与挂孔301相适配的挂钩。
所述变位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支座2和对应的所述锚爪5。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为了能够使锚爪5顺利的在锚泊状态和起锚状态之间转换,支座2与各锚爪5之间通过变位连杆相连接,即:变位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支座2和锚爪5相铰接,以使锚爪5和变位连杆绕铰接点转动。
所述支座2设有容置槽201,所述容置槽201的开口朝向所述拉杆3的第二端,在所述起锚状态下,部分所述锚爪5伸入至所述容置槽201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为了增大锚爪5的转动幅度,在支座2上设置一容置槽201,该容置槽201的开口朝向拉杆3的第二端,以防止锚爪5在转动过程中与支座2发生撞击的情况,使得在起锚状态下能够使锚爪5的一端伸入至该容置槽201内。
所述锚具还包括活动连接盘7,所述活动连接盘7设于所述拉杆3的第二端,且各所述锚爪5铰接于所述活动连接盘7。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为了实现拉动拉杆3以带动锚爪5转动的目的,在拉杆3的第二端穿套有活动连接盘7,该活动连接盘7用于与各锚爪5的一端相铰接,在锚泊状态转换至起锚状态的过程中,使得锚爪5能够绕着与活动连接盘7的铰接点转动,便于各锚爪5的协调动作。进一步,为了便于将活动连接盘7固定于拉杆3的第二端,所述拉杆3的第二端具有螺纹结构,以供锁紧螺母8旋入后与所述活动连接盘7相抵接;当然,在活动连接盘7的两端均设有锁紧螺母8,以将其锁紧于拉杆3的第二端处,避免两者发生相对移动。
所述锚爪5设有倾斜的接触面501。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能够嵌入河床内,以使锚爪5处于锚泊状态,锚爪5背离活动连接盘7的一端设有倾斜的接触面501。
所述拉杆3的第一端设有拉环302。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拉杆3上的拉环302用于供锚缆穿过并固定,以拉动拉杆3沿其第一端方向移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杆,设有支座;
拉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连接其间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活动穿设于所述锚杆内,以使所述拉杆的第一端和其第二端显露于所述锚杆外;
阻力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用于连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和所述锚杆;
若干锚爪,铰接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并通过各变位连杆与所述支座铰接;
其中,所述拉杆相对所述锚杆沿其第一端运动,以联动所述锚爪绕铰接点向逐渐远离所述锚杆的方向转动,并依次形成锚泊状态和起锚状态,在所述锚泊状态下,所述锚杆与所述锚爪之间形成夹角β1,β1≤π/2,在所述起锚状态下,所述锚杆与所述锚爪之间形成夹角β2,β2>π/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设有挂孔,所述阻力弹簧的一端挂设于所述挂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具有安装口,以及盖合于所述安装口的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安装口之间限定出容置位,用于固定所述阻力弹簧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弹簧具有相对设置的大直径端和小直径端,所述阻力弹簧的大直径端朝向所述锚杆设置,且其小直径端朝向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支座和对应的所述锚爪。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在所述起锚状态下,部分所述锚爪伸入至所述容置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还包括活动连接盘,所述活动连接盘设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且各所述锚爪铰接于所述活动连接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具有螺纹结构,以供锁紧螺母旋入后与所述活动连接盘相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爪设有倾斜的接触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自卸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设有拉环。
CN202320685018.4U 2023-03-29 2023-03-29 过载自卸锚具 Active CN219635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5018.4U CN219635424U (zh) 2023-03-29 2023-03-29 过载自卸锚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5018.4U CN219635424U (zh) 2023-03-29 2023-03-29 过载自卸锚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5424U true CN219635424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7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5018.4U Active CN219635424U (zh) 2023-03-29 2023-03-29 过载自卸锚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54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66396B1 (en) Underwater self-aligning fairlead latch device for mooring a structure at sea
US10486774B1 (en) Constant tension anchoring system
US9126659B2 (en) Fairlead latch device
US7886681B2 (en) Anchor retrieva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NO176395B (no) Neddykket, svivelopplagret föringstrinseinnretning
US4864956A (en) Yieldable mooring line for a boat
US8485117B2 (en) Anchor retrieva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219635424U (zh) 过载自卸锚具
AU568622B2 (en) Turnbuckle
CA2730961A1 (en) A mooring arrangement
CN109131745B (zh) 一种应急释放装置
JP5745905B2 (ja) 浮体係留装置
CN116812073A (zh) 一种过载自卸锚具
US4303037A (en) Single point mooring system
WO2016178584A1 (en) Mooring arrangement and a chain stopper assembly
US20100326344A1 (en) Anchor retrieval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US4080923A (en) Anchor with pivotal secondary flukes
CN221068375U (zh) 一种抓地性能好的船锚
WO2001089919A1 (en) A locking mechanism, especially for the locking of a buoy
CN210857116U (zh) 一种新型船舶缆绳柱
US20130247810A1 (en) Methods for the synthesis of alkyne-containing dicarba bridges in peptides
GB2250006A (en) Vessel anchor system with extendible load limit device
WO2023247216A1 (fr) Systeme de blocage et de deblocage d'element longiligne avec enveloppe et deux elements de fixation, un a chaque extremite de l'enveloppe
GB2339228A (en) Offshore plat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