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9524U - 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29524U CN219629524U CN202320213847.2U CN202320213847U CN219629524U CN 219629524 U CN219629524 U CN 219629524U CN 202320213847 U CN202320213847 U CN 202320213847U CN 219629524 U CN219629524 U CN 2196295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eaning
- driving
- cleaning cloth
- section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5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6 high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驱动组件和可拆卸安装于地刷上的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主动辊和与主动辊平行设置的从动辊、支撑架以及套设在支撑架上的清洁布,支撑架包括沿主动辊轴向布置的第一支撑部,主动辊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段和传动段,第一支撑部设于驱动段和传动段之间,沿清洁布转动方向上,第一支撑部对应位置至少部分为从动辊。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支撑架与清洁布之间的摩擦力对清洁组件转动的影响,减小清洁布发生扭转的可能性,提升清洁组件运行的稳定性保证清洁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表面清洁装置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日常清洁工作带来便利,提升了人们的居住体验。现有的表面清洁装置通常具备带有清洁组件的地刷,地刷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利用清洁组件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擦拭以实现清洁目的。相互平行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以及套设在刷辊上的履带式清洁布组成的清洁组件具有清洁面积大、清扫效率高的特点,刷辊旋转带动清洁布转动并擦拭待清洁表面,将脏污吸附到履带式清洁布上或表面清洁装置的污水桶内从而实现清洁目的。地刷上还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提供带动主动辊旋转的扭转力。主动辊通过安装部安装地刷上,主动辊所在轴线上既有部分区域为主动辊与清洁布接触,又有部分区域为安装部与清洁布接触。主动辊转动并带动清洁布旋转,其接触面上产生阻碍清洁布运动的滚动摩擦。安装部为固定支架,清洁布旋转时其与清洁布的接触面存在阻碍清洁布转动的滑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滑动摩擦大于滚动摩擦。安装部与清洁布对应位置阻力过大,提供拉力不足,造成清洁布在轴向上受力不均匀易发生扭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驱动组件和可拆卸安装于地刷上的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主动辊和与主动辊平行设置的从动辊、支撑架以及套设在支撑架上的清洁布,支撑架包括沿主动辊轴向布置的第一支撑部,主动辊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段和传动段,第一支撑部设于驱动段和传动段之间,沿清洁布转动方向上,第一支撑部对应位置至少部分为与清洁布形成滚动摩擦的从动辊。
优选的,驱动段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连接,且驱动段长度小于传动段长度。
优选的,第一支撑部直径小于主动辊直径。
优选的,支撑架包括沿驱动段轴向布置的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从动辊一端与第三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支撑部连接。
优选的,第三支撑部沿清洁布转动方向上,至少部分为主动辊。
优选的,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的直径小于从动辊直径。
优选的,清洁组件还包括侧板,主动辊和从动辊与侧板转动安装,支撑架上还设有收张结构以及通过收张结构组装在一起的主架体和副架体,主动辊通过主架体与侧板固定安装,从动辊通过副架体与侧板活动安装。
优选的,驱动段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连接,且驱动段长度和传动段长度的比值为1:1-1:8。
优选的,第一支撑部为中心设有通孔的圆环,圆环内套设有轴承,轴承内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一端与驱动段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段连接。
优选的,地刷上设有与清洁布过盈的刮条,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与刮条对应位置设有筋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表面清洁装置运行时,主动辊与清洁布抵接并带动清洁布旋转,旋转的清洁布带动从动辊转动。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行走时,主动辊轴向受力不均易发生形变。将主动辊分为包括位于同一轴线的驱动段和传动段,使驱动段的一端与驱动组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利用第一支撑部对驱动段进行固定。使驱动段的轴向长度小于主动辊长度,减小驱动段弯矩,提升驱动段强度,提升清洁组件的运行稳定性。
清洁布完全覆盖主动辊和从动辊,且至少覆盖支撑架的一部分,以扩大清洁布的宽度,提升清洁组件的清洁面积。主动辊旋转带动清洁布旋转的过程中,设于驱动段和传动段之间的第一支撑部完全被清洁布覆盖。清洁布与第一支撑部对应的位置,不受主动辊转动力的作用。若清洁布与第一支撑部抵接,此处的清洁布还受到第一支撑部阻止清洁布转动的摩擦力的作用。因此,清洁布在主动辊所在轴线方向上受力不均匀。主动辊对第一支撑部与清洁布对应位置的拉力小于轴向上清洁布的其他位置所受的拉力。旋转的清洁布通过旋转带动从动辊转动,清洁布与从动辊之间存在滚动摩擦,与支撑架之间形成滑动摩擦。在相同条件,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从动辊与主动辊平行设置,且安装在支撑架上因此从动辊所在轴线上至少存在部分支撑架。因此,从动辊所在轴线上支撑架与清洁布对应位置需要更大的拉力才能使清洁布在轴向上受力均匀,否则清洁布与支撑架对应位置摩擦阻力大,主动辊对清洁布提供的拉力不足将导致清洁布与支撑架对应位置无法克服摩擦阻力,导致清洁布在轴向上的线速度不同导致清洁布发生扭转,降低清洁效率。因此,使第一支撑部对应位置至少部分为与清洁布形成滚动摩擦的从动辊,减少第一支撑部沿清洁布转动方向对应位置所需的拉力,即使第一支撑部和清洁布之间处,提供的拉力较小,依旧能够带动清洁布旋转,并使从动辊在清洁布的带动下旋转,避免清洁布发生扭转,保证表面清洁装置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的整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地刷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清洁组件部分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地刷部分拆分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清洁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清洁组件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7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清洁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第一支撑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第一支撑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驱动段和传动段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中地刷的示意图。
图中,100-地刷,200-清洁组件,300-供液箱,400-污水箱,410-吸污通道,210-主动辊,211-容纳腔,212-侧板,2121-抵接部,2122-限位部,2123-定位部,2131-传动头,214-驱动段,215-传动段,216-连接部,217-凹腔,220-从动辊,230-支撑架,231-主支架,232-副支架,233-第一支撑部,234-第二支撑部,235-第三支撑部,236-第四支撑部,240-清洁布,2331-筋条,2332-轴承,2162-六角斜面,2336-半封闭端,2337-开放端,237-第二筋条,260-刮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该表面清洁装置可以为带有履带式清洁组件的手持式表面清洁装置,也可以为带有履带式清洁组件的自移动式表面清洁装置。手持式表面清洁装置,示例性的可以为洗地机、清洁拖把、洗地机等。自移动式表面清洁装置,示例性的可以为清洁机器人等。
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清洁组件,清洁组件200包括支撑架230、架设在支撑架230上与支撑架230转动连接的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上套设有清洁布240,具体的,清洁布240为履带式清洁布。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执行清洁作业时,清洁布240至少部分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抵接,处于张紧状态,主动辊210和/或从动辊220旋转以带动清洁布240转动擦拭待清洁表面。清洁布240完全覆盖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且覆盖支撑架230的至少一部分以扩大清洁布240的横向宽度,提升清洁组件200的清洁面积。
实施例一
如图1-图9所示,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供液组件,供液组件包括用于储存清洁液的供液箱300、以及一端与供液箱300连通,另一端与清洁组件200连通的供液流道。执行清洁操作时,供液箱300通过供液流道为清洁组件200提供清洁液,润湿清洁组件200,清洁组件200旋转擦拭待清洁表面。
进一步的,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吸污组件,吸污组件还包括吸污风机、吸污通道410和污水箱400。吸污通道410一端与清洁组件200连通,另一端通过污水箱与吸污风机连通,表面清洁装置工作时,吸污风机工作产生抽吸力,吸附待清洁表面和/或清洁组件200上的污物,污物通过吸污通道410410进入表面清洁装置中并最终储存在污水箱400内。
支撑架230包括主支架231和副支架232,主支架231包括沿主动辊210轴向布置的第一安装架和和沿从动辊220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33和第二支撑部234,第二安装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支撑部235和第四支撑部236。支撑架230还包括侧板212,侧板212与主支架231和/或副支架23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清洁布240套设在支撑架230上并且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以扩大清洁布240的横向宽度提升清洁组件200的清洁面积。
进一步的,支撑架230上还设有收张结构。收张结构收缩,主支架231和副支架232相互靠近或副支架232向靠近主支架231方向移动或者主支架231向靠近副支架232方向移动。主动辊210、从动辊220与清洁布240之间出现间隙,清洁布240处于松弛状态,用户可将清洁布240从支撑架230上取下来进行更换或清洗。收张结构处于张紧状态,主支架231和副支架232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并被固定在对应位置,清洁布240套设在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上至少部分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抵接,保持张紧状态。清洁布240在主动辊210和/或从动辊220的带动下旋转清洁待清洁表面。
地刷100上还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还包括设于地刷100上的传动头2131,清洁组件200安装在地刷100上时主动辊210和/或从动辊220与传动头2131连通。表面清洁装置执行清洁操作时传动头2131驱动主动辊210和/或从动辊220旋转。主动辊210转动并带动清洁布240旋转,旋转的清洁布240带动从动辊220旋转。
进一步的,清洁布240套设在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上,清洁布240在轴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轴向上的长度。可选的,清洁布240在轴向上的长度大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轴向上的长度。清洁布240将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完全遮蔽,清洁布240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的抵接面积大,能够充分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摩擦,并在主动辊210的带动下旋转。同时与清洁布240抵接的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为清洁布240擦拭待清洁表面提供下压力,使清洁布240与待清洁表面充分接触提升清洁效率。清洁布240至少覆盖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至少一部分,以提升清洁布240的横向宽度,扩大清洁面积提升清洁效率。
进一步的,清洁布240套设在支撑架230上并且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以扩大清洁布240的横向宽度提升清洁组件200的清洁面积。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在清洁布240转动时若与清洁布240相接处则产生阻碍清洁布转动的摩擦阻力。可选的,主动辊210的转动长度L主大于从动辊220的转动长度L从。此处的转动长度指能在驱动组件或清洁布或其他驱动源的带动下旋转的刷辊长度。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主动辊210的清洁组件200轴线l上的投影覆盖从动辊220在清洁组件轴线l上的投影。清洁组件200的轴线l是指清洁布240套设在支撑架230并保持张紧状态时,清洁布240旋转轴线所在直线。可选的,清洁组件轴线l还可以表达为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平行,且位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之间的使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相对称的对称线所在直线。使从动辊220在清洁布240转动方向上对应位置均存在转动的主动辊210。主动辊210为清洁布240转动提供充足的驱动力,保证清洁布240、从动辊220在主动辊210的带动下稳定旋转,避免从动辊220无法随主动辊210同步旋转,造成运行不稳定。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与主动辊210连接,主动辊210转动并带动清洁布240旋转,旋转的清洁布240带动从动辊220旋转。进一步的,驱动段214一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凹腔217,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容纳腔211内套设在驱动段214的凹腔217内的传动头2131,驱动段214与传动头2131传动配合以使驱动段214旋转,以使驱动段214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旋转。一方面提升传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污物黏附在传动头2131上造成传动头2131卡死,导致驱动组件报废。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可选的,驱动段214一端设有与驱动组件相配合的凸起部,驱动组件上设有与驱动段214相配合的凹腔,驱动段214上的凸起部伸入驱动组件的凹腔内被凹腔所包裹。使驱动段214能随驱动组件一起转动,同时避免污物进入驱动段214与驱动组件之间的缝隙中,保证传动稳定。
可选的,表面清洁装置执行清洁操作时驱动组件驱动主动辊和从动辊旋转,清洁布在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共同带动下旋转。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在清洁组件200轴向上至少部分错位设置。清洁组件200的轴向指平行于主动辊和/或从动辊的方向。执行清洁作业时,主动辊210、从动辊220和支撑架230共同支撑清洁布240,使清洁布240处于张紧状态并随着主动辊210的旋转而转动擦拭待清洁表面。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与清洁布240之间产生滚动摩擦,张紧状态的清洁布240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至少部分抵接发生摩擦。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可选的,主动辊210旋转带动清洁布240转动,并通过清洁布240转动带动从动辊220旋转的传动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主动辊210与清洁布240抵接并带动清洁布240旋转,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支撑部233和第二支撑部234设置于主动辊210的轴向上,与清洁布240形成滑动摩擦。主动辊210旋转带动清洁布240旋转的过程中,与第一支撑部233、第二支撑部234与清洁布240的对应位置,受到第一支撑部233、第二支撑部234与清洁布240之间的摩擦阻力的作用。因此,清洁布240在主动辊210转动轴线方向上受力不均匀。主动辊210对第一安装架与清洁布240对应位置的拉力小于轴向上清洁布240的其他位置所受的拉力。同样的,旋转的清洁布240通过旋转带动从动辊220转动。清洁布240与从动辊220之间发生摩擦,与第二安装架之间形成滑动摩擦。在相同条件,第二支撑架与清洁布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从动辊220与清洁布之间的摩擦力。因此第二安装架与清洁布240对应位置需要更大的拉力才能使清洁布240在轴向上受力均匀,否则清洁布240与第二安装架对应位置摩擦阻力大,主动辊210对清洁布240提供的拉力不足将导致清洁布240与第二安装架对应位置无法克服摩擦阻力,导致清洁布240在轴向上的线速度不同导致清洁布240发生扭转,降低清洁效率。因此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在清洁组件200轴向至少部分错位设置。即第二安装架与清洁布240之间发生摩擦力较大的滑动摩擦,第二安装架在平行于侧板212方向上的主动辊210处的对应位置为主动辊210。即主动辊210克服与清洁布240之间的滚动摩擦转动并带动清洁布240旋转,拉力损耗较小,因此,第二安装架对应处所获得的的拉力较大,足以使清洁布240克服与第二安装架件的摩擦力发生转动,缓解清洁布240在从动辊220轴向上受力不均的程度,降低清洁布240发生扭转的可能。同样的,第一安装架与清洁布240之间产生滑动摩擦,第一安装架清洁组件200对应位置产生的拉力小于主动辊210上产生的拉力。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在清洁组件200轴向至少部分错位设置,即至少部分第一安装架沿平行于侧板212方向的对应位置设置为与清洁布240滚动接触的从动辊220。从动辊220与清洁布240之间克服滚动摩擦力转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因此,清洁布240旋转并带动从动辊220旋转所克服的阻力较小,所需拉力较小。因此,即使第一安装架和清洁布240之间需要克服较大的滑动摩擦力,提供的拉力较小,依旧能够带动清洁布240旋转,并使从动辊220在清洁布240的带动下旋转。由此可见,对于提供较小拉力的第一安装架和清洁布240的对应位置至少部分为阻力较小的从动辊220和清洁布240。对于需要提供较大拉力使清洁布240克服与第二安装架之间的摩擦力转动时,第二安装架沿清洁布240转动方向的对应位置至少部分为主动辊210,主动辊210旋转为清洁布240转动提供拉力。主动辊210和清洁布240之间为滚动摩擦,清洁布240克服摩擦阻力旋转,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因此,能够为第二安装架对应位置提供较大的拉力,使清洁布240能够在与第二安装架对应处克服滑动摩擦力转动。缓解清洁布240清洁组件200轴向上受力不均解,清洁布240不同位置线速度不一致清洁布240发生扭转的问题。
与之相反的,若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在清洁组件200轴向完全对应设置,则导致清洁布240在轴向上受力严重不均,清洁布240在旋转过程中可能发生扭转,清洁组件200无法平稳运行,清洁布240无法与待清洁表面完全贴合,降低清洁效率。具体来说,主动辊210转动带动清洁布240旋转,主动辊210旋转与清洁布240之间产生阻碍清洁布240运动的滚动摩擦。清洁布240转动时,第一安装支架对应位置的拉力小于主动辊210与清洁布240对应位置的拉力。进一步的,清洁布240旋转带动从动辊220转动,主动辊210提供给清洁布240的拉力拉动清洁布240克服从动辊220和清洁布240之间的摩擦力驱动从动辊220旋转。从动辊220所在轴线上还存在第二支架,清洁布240转动与第二支架之间存在滑动摩擦。相同条件下,滑动摩擦大于滚动摩擦。因此,为使清洁布240在轴线上具有相同的线速度,第二支架与清洁布240对应处需要更大的拉力。否则清洁布240在轴向上受力不均将发生扭转。但是若第一安装架在清洁组件200轴向对应设置。则为清洁布240转动提供拉力的主动辊210所在轴线上第一安装架与清洁布240对应处提供拉力小于轴线其他位置,其需要拉动的清洁布240对应位置为需要较大拉力才能克服第二安装架与清洁布240之间的摩擦力旋转的第二安装支架。因此清洁布240在清洁组件200轴向上受力不均,易发生扭转,导致清洁组件200无法与待清洁表面贴合,运行不稳定,降低清洁效率。
因此,使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在沿清洁组件200轴向上至少部分错位设置。即与清洁布240产生滑动摩擦力的位置,在沿清洁组件200轴向上对应位置至少部分位置与清洁不产生滚动摩擦,以减小清洁布240在清洁组件200轴向上受力不均的情况,尽量避免清洁布240发生扭转。
可选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至少部分与清洁布240之间存在间隙,即第一安装架和/或第二安装架与清洁布240之间存在不与清洁布240相抵接的避空区域。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可选的,清洁组件200擦拭待清洁表面时,清洁组件200对地压力增大,部分避空区域消失,原与清洁布240之间存在间隙的第一安装架和/或第二安装架与清洁布240相抵接。可选的,清洁组件200擦拭待清洁表面时,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至少部分与清洁布240之间存在间隙,即第一安装架和/或第二安装架与清洁布240之间存在部分避空区域。使固定安装架与转动的清洁布240之间存在区域,减小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与清洁布240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清洁布240在转动过程中,轴向受力不均发生扭转。但是与清洁布240之间存在间隙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无法对清洁布240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使清洁布240保持张紧状态。清洁布240擦拭待清洁表面时,清洁部240在避空区域发生小范围浮动,影响清洁效果。若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相对设置,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在垂直于清洁组件200轴线的方向上支撑力不足,覆盖在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外表面的清洁布240均无法与待清洁表面完全贴合,影响擦拭效果。另一方面,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的间隙过大,则安装架和清洁布之间可能进入污物造成清洁组件清洁困难,或清洁组件卡死的问题。第三,即使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至少部分与清洁布240之间存在间隙,清洁组件200进行地面清洁的过程中,对地面产生下压力,运行过程中清洁布240可能依旧会与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相抵接,使清洁布240转动过程中与安装架之间产生摩擦阻力,阻碍清洁布240转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选的,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旋转共同带动清洁布240转动,并通过清洁布240转动带动主动辊210旋转的传动方式,其中,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在清洁组件200轴向至少部分错位设置,与上述方案远离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主动辊210包括位于同一轴线的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支撑架230上设有第一支撑部233,第一支撑部233设于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之间。将主动辊210分为两段轴向长度均小于主动辊210的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清洁布240旋转第一支撑部233不为清洁布240旋转提供驱动力,第一支撑部233两侧的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旋转带动其对应的清洁布240转动的同时,带动位于中间的第一支撑部233对应位置的清洁布240转动。相比支撑部设置在主动辊端部的情形,第一支撑部233设置在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之间,使清洁布240在主动辊轴向上的旋转线速度大致相同,降低清洁布240扭转的可能,使清洁组件平稳运行。第一支撑部233沿清洁布240转动方向对应位置至少部分设有从动辊220,使在清洁组件200轴向上,第一支撑部233与设置与从动辊220轴向的第三支撑部235或第四支撑部236不完全重合,进一步降低了第一支撑部233对应位置清洁布240的旋转阻力,避免清洁布240发生扭转,保证清洁组件200平稳运行。可选的,第三支撑部235和第四支撑部236分别位于从动辊220两端。主动辊210一端与第二支撑部23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地刷200可拆卸安装,第一支撑部233设于主动辊210的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之间。
进一步的,清洁组件200与地刷100可拆卸连接。驱动段214一端与地刷100上的驱动组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233连接。当用户将清洁组件200从地刷100上拆卸下来时,驱动段214一端与驱动组件分离。清洁布240在套设在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外部处于张紧状态以使张紧的清洁布240能够与待清洁表面充分摩擦,擦拭污物。因此,清洁组件200从地刷100上拆卸下来时,驱动段214一端处于悬空状态。张紧的清洁布240对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产生使其向支撑架230方向运动的力,一端悬空的驱动段214受到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形变。若驱动段214轴向长度较长,其形成了一个单悬臂抗弯能力较差,在清洁布240张紧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形变向靠近支撑架230方向发生弯曲。导致清洁组件200无法使主动辊210、从动辊220和支撑架230配合使清洁布240保持张紧状态,向支撑架230方向弯曲的主动辊210会和清洁布240之间产生一定间隙,一方面无法通过主动辊210的转动带动清洁布240转动使其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擦拭。另一方面,无法张紧的清洁布240至少部分处于松弛状态,即使由于主动辊210形变不大可以带动清洁布240进行一定程度的旋转,也由于清洁布240部分处于松弛状态而降低脏污吸附能力,降低清洁效率。同时,若主动辊210发生形变,可能会导致主动辊210与驱动组件配合处发生干涉,使主动辊210与驱动组件不能稳定配合,驱动组件带动主动辊210发生旋转的过程中与主动辊210发生干涉,可能影响传动稳定性,升值造成驱动组件卡死报废。因此,在驱动段214另一端设置与支撑架230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233,对一端悬空的驱动段214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提升其强度。另一方面,将主动辊210分为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在不改变清洁组件200轴向长度的前提下,降低一端悬空的驱动段214的长度,使其即使一端悬空也能在第一支撑部233的支撑下保持稳定,延长清洁组件2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驱动段214直径等于传动段215,在径向直径不变的情况下,轴向长度越小,在受到凹凸不平表面对其的抬升力时,其形变及其沿轴向方向的形变放大越小,抗弯能力更强。另一方面,主动辊210分为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且中间设有第一支撑部233。表面清洁装置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清洁时,若驱动段214在轴向上受力不均发生形变,第一支撑部233为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的端部提供支撑力,减小传动段215并不会随驱动段214发生形变的可能或减小传动段215随驱动段214的形变程度。若传动段215在轴向上受力不均发生形变时,同理,在第一支撑部233的作用下降低对驱动段214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清洁组件200受外力冲击时可能产生的形变,提升表面清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当清洁组件200安装在地刷100上时,主动辊210一端与侧板21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旋转。若主动辊210发生轴向形变,可能导致主动辊210与驱动组件配合位置发生干涉,影响传动稳定,甚至造成卡死导致驱动组件损坏。第一支撑部233在主动辊210轴向上为其提供支撑,主动辊210在轴向上由地刷100上的驱动组件、第一支撑部233和侧板212形成三点支撑。相比现有技术中主动辊仅有地刷上的驱动组件和侧板形成两点支撑的技术方案,由三点支撑的主动辊210,提升了主动辊210的强度,提升其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抗弯能力,抗弯能力更强、运行更平稳。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233的直径小于等于主动辊210的直径。清洁布240以张紧状态安装在支撑架230上时,至少部分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抵接。
可选的,第一支撑架233的直径小于主动辊210的直径。第一支撑部233为圆环形固定架,清洁布240转动过程中与第一支撑部233发生摩擦,其表面产生阻碍清洁布240转动的摩擦力。阻碍清洁布240运动,同时清洁布240在沿主动辊210轴向上受力不均易发生扭转,影响其擦地效果。使第一支撑部233的直径小于主动辊210的直径,清洁布240以张紧状态安装在支撑架230上时,清洁布240与第一支撑部233之间存在缝隙,减小或消除第一支撑部233与主动辊2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清洁布240旋转时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清洁布240在旋转时在主动辊210轴向上受力不均的情况。
进一步的,地刷100上设有与清洁布240过盈设置的刮条260。清洁组件200安装在地刷100上,表面清洁装置执行清洁操作时,清洁布240旋转擦拭待清洁表面,携裹着污物的清洁布240旋转的过程中被与清洁布240过盈设置的刮条260刮擦,将污物剥落下来并最终收集至吸污组件中。相应的。第一支撑部233上与刮条260对应位置设有筋条2331。处于张紧状态的清洁布240至少部分与筋条2331抵接,筋条2331对清洁布24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辅助支撑架230和主动辊210、从动辊220使清洁布240处于张紧状态。另一方面,为减小清洁布240转动时的阻力,使第一支撑部233的直径小于主动辊210直径,第一支撑部233与清洁布240之间存在缝隙,第一支撑部233对应位置的刮条260对清洁布240进行刮擦时,清洁布240受力逃逸,第一支撑部233与清洁布240之间的间隙为清洁布240运动保留了逃逸空间。则该处的清洁布240无法受刮条260刮擦清除粘附在其上的污物。为保证,刮条260对清洁布240的清洁效果,在第一支撑部233与刮条260对应位置设置筋条2331,使清洁布240保持张紧状态,刮条260刮擦清洁布240的过程中,由于筋条2331的支撑力,使清洁布240即使受到刮擦力也无法发生形变逃脱刮条260的刮擦。从而刮除清洁布240上黏附的污物,提高清洁布240的使用时长,提升清洁效率。
可选的,第一支撑架233的直径等于主动辊210的直径。清洁布240与主动辊210抵接以张紧状态安装在支撑架230上,第一支撑架233的直径等于主动辊210直径,第一支撑架233与清洁布240抵接。第一支撑架233表面与清洁布240发生滑动摩擦,无法带动清洁布240转动,第一支撑架233设于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之间,第一支撑架233对应的清洁布240在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的带动下旋转。由于第一支撑架233两端均设有带动清洁布240旋转的辊,使第一支撑架233对应位置的清洁布240随之转动,降低清洁布240发生扭转的可能。同时第一支撑架233使清洁布240保持张紧状态,提升清洁效率。
进一步的,清洁组件200安装在地刷100上,第一支撑部233靠近待清洁表面的底部设有支撑筋,使套设在支撑架230的清洁布240保持张紧状态。支撑筋与清洁布240抵接增加清洁布240擦拭待清洁表面时对地面的压力,保证清洁布240与地面稳定贴合,提升清洁效率。另一方面,在第一支撑部233底部设置支撑筋提升第一支撑部233的支撑强度,表面清洁装置在凹凸不平的待清洁表面上运行时,具有支撑筋的第一支撑部233不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支撑筋起到提升强度和缓冲外力的作用。
主动辊210一端与地刷100上的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侧板212连接,为保证清洁面积,主动辊210轴向长度较长。若主动辊210为仅由驱动组件和侧板212两端支撑的一根长条辊时,在清洁凹凸不平的待清洁表面,主动辊210在轴向上受力不均,待清洁表面上的凸起或异物对主动辊210局部产生向上的抬升力,使其发生形变。由于主动辊210轴向长度较长,受力点受抬升力发生形变后,其形变沿主动辊210轴向方向逐渐增大,导致主动辊210沿轴向方向上被抬升。清洁组件200对地面的压力减小,甚至清洁组件200底部部分区域无法与待清洁表面抵接,表面清洁装置无法实现清洁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实现方案,可选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第一传动头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和驱动第二传动头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驱动第一传动头和第二传动头使其同步旋转。
进一步的,驱动段214长度小于传动段215长度。驱动段214一端与地刷100驱动组件活动连接,清洁组件200从地刷100上取下后驱动段214一端悬空,在保证清洁组件200轴向宽度不变的前提下,使驱动段214长度尽量小,提升第一支撑部233对驱动段214的支撑强度。一方面,避免驱动段214受力变形。另一方面即使驱动段214受力变形由于驱动段214长度比较小,在轴向上的形变幅度相较于轴向长度更长的辊小,在最大程度上不影响清洁组件200的运行。进一步的,驱动段214长度为L驱传动段215长度为L传,驱动段214长度和传动段215长度的比值L驱:L传,为1:1—1:8之间。可选的,L驱和L传的比值为1:1,驱动段214长度为120mm,传动段215长度为120mm。可选的,L驱和L传的比值为1:3,驱动段214长度为60mm,传动段215长度为180mm。可选的,L驱和L传的比值为1:6,驱动段214的长度为40mm,传动段215的长度为240mm。可选的,L驱和L传的长度的比值为1:8,驱动段214的长度为30mm,传动段215的长度为240mm。
进一步的,驱动段214和从动段215直径相等。可选的,驱动段214和从动段215为断开的两条辊。可选的,驱动段214和从动段215还可以为一条辊上的两段。
可选的,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在轴向上的长度相等,为220mm-300mm之间,以保证清洁组件200的清洁面积。
支撑架230上还设有与侧板212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部234,传动段215一端通过第二支撑部234与侧板21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233连接。传动段215的两端分别被第一支撑部233和第二支撑部234固定连接,表面清洁装置在执行清洁操作时,即使受到外力冲击,由于传动段215两端均被固定连接,对其进行固定,不易发生形变。另一方面,由于两端均被支撑架230固定,即使局部受力部位发生形变,在第一支撑部的支撑作用下也减缓传动段215在轴向上将形变逐渐放大。第三,在不改变清洁组件200轴向宽度的前提下将主动辊210分为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传动段215长度小于主动辊210长度,降低传动段215轴向长度,提升其强度。第四,当清洁组件200从地刷100上拆卸下来时,传动段215依然被第一支撑部233和第二支撑部234从两端固定在支撑架230上,克服张紧的清洁布240对传动段215施加使其向支撑架230方向运动的张紧力,使传动段215稳定地安装在支撑架230上,不发生相对运动。综上,通过对传动段215进行两端固定,从而保证传动段215的稳定运行。延长清洁组件200的使用寿命,提升清洁组件200的运行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实现方案,可选的,支撑架230上还可以第六支撑部,第六支撑部和第一支撑部233位于同一轴线上,将主动辊210拆分成三段。在主动辊210轴向上驱动组件、第一支撑部233、第六支撑部、侧板212共同对主动辊210形成四点支撑。在不改变清洁组件200轴向面积的前提下,提升主动辊210的强度,避免从动辊220受力变形。可选的,支撑架230上还可以设有与第一支撑部233和第六支撑部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七支撑部,将主动辊210拆分成四段,在主动辊210轴向方向上形成五点支撑,提升主动辊210的强度,避免形变。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案,可选的,支撑架230上还设有分别设于从动辊220两端的第三支撑部235和第四支撑部236。支撑架230上还可以设有第五支撑部,从动辊220包括与地刷100连接的第三辊和与侧板212连接的第四辊,第五支撑部设于第三辊和第四辊之间。从动辊220在轴向上由第三支撑部235、第五安装部和第四支撑部236形成三点支撑,对从动辊220进行固定。在不改变清洁组件200轴向清洁面积的前提下,提升从动辊220的强度,减小或避免从动辊220受力变形。
进一步的,由于清洁布240在主动辊210的带动下旋转以擦拭待清洁表面,支撑架230上的支撑部与清洁布240之间发生滑动摩擦,主动辊210和/或从动辊220和清洁布240之间发生滚动摩擦。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前提下,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因此同一轴向上安装部设置越多,清洁布240越难随着主动辊210一起转动,或带动从动辊220一起转动。因此,优选的,在主动辊210上设置一个第一支撑部233,将主动辊210分为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对主动辊210在轴向上提供三点支撑。既能提升主动辊210的抗弯能力,保证清洁组件200的平稳运行,又能使主动辊210在轴向上与清洁布240之间的摩擦不过大,表面清洁布240运转室驱动组件输出功率过大缩短表面清洁装置的续航时间。或者,避免清洁布240旋转速度较慢,清洁效率不高的问题。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233内设有连接部216,连接部216一端与驱动段214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段215连接,使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驱动段214和从动段215直径相等。且驱动段214和从动段215在清洁布240张紧时至少部分与清洁布240抵接,并为清洁布240旋转提供动力。提升主动辊210与驱动清洁布240旋转的有效长度,使清洁布240宽度尽可能宽,提升清洁组件200的清洁面积。可选的,驱动段214和从动段215为断开的两条辊,通过连接部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同步转动。
可选的,驱动段214和从动段215为一条辊的两段,驱动段214和从动段215之间设有直径小于驱动段214和从动段215的连接部,第一支撑部233为可拆卸安装的上下结构,扣合在连接部上下表面对连接部进行轴向限位。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233为内设有贯穿通孔的圆环,连接部216套设于圆环内。连接部216直径小于主动辊210直径,且套设于第一支撑部233内,第一支撑部233对连接部216进行周向限位,主动辊210受力不均发生形变时,第一支撑部233对主动辊210提供支撑力,减小外力对主动辊210的影响使清洁组件200运行稳定。另一方面,主动辊210的驱动段214或传动段215受力发生形变,其形变沿主动辊210轴向发生放大,受到第一支撑部233周向限位的连接部216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或降低主动辊210的轴向形变放大。
进一步的,圆环内套设有轴承2332,连接部216套设在轴承2332内使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连接部216为套设在轴承2332内向两端延伸的转轴,转轴一端与驱动段214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段215连接。具体来说,驱动段214与连接部216配合一端为凹槽,连接部216穿过第一支撑部233插入凹槽中,并通过螺钉与驱动段214固定连接。传动段215与连接部216配合处与驱动段214与连接部216配合处相同。采用本方案,使连接部216套设于驱动段214、第一支撑部233和传动段215中,一方面,实现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的稳定传动,使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能够保持同步旋转。另一方面,避免污物进入驱动段214和连接部216、传动段215和连接部216之间的缝隙中,避免主动辊210在运行中出现卡死、报废等问题,影响清洁效果,减损表面清洁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可选的,连接部216为设于传动段215一端的凸出部,连接部216套设于轴承2332内并穿过第一支撑部233的贯通孔与驱动段214连接。驱动段214与连接部216配合一端设有凹槽,凸出部穿设于凹槽内并通过螺钉与凹槽固定连接。传动段215通过连接部216使得其至少一部分套设在驱动段214内,驱动段214旋转带动套设在驱动段214内的连接部216同步旋转,从而使传动段215与驱动段214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清洁布240在轴向上受力均匀,擦拭待清洁表面时平稳运行。连接部216设于传动段215上,与传动段215一体成型,连接部216与传动段215之间不存在安装缝隙,降低主动辊210旋转过程中缝隙中进入污物卡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随驱动段214一同转动的传动段215部分伸入驱动段214中,提升了传动段215与驱动段214转动的同步性。使连接部216套设在驱动段214内部,避免污物进入造成卡死影响表面清洁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可选的,连接部216为设于驱动段214一端的凸出部,连接部216套设于轴承2332内并穿过第一支撑部233的贯通孔与传动段215连接。传动段215与驱动段214配合一端设有凹槽,凸出部穿设于凹槽内并通过螺钉与凹槽固定连接。驱动段214通过连接部216使得其至少一部分套设在传动段215内,使套设在传动段215内的驱动段214旋转并带动传动段215同步旋转,从而使清洁布240在轴向上受力均匀,擦拭待清洁表面时平稳运行。连接部216设于驱动段214上,与驱动段214一体成型,连接部216与驱动段214之间不存在安装缝隙,降低主动辊210旋转过程中缝隙中进入污物卡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驱动段214部分伸入传动段215中,提升了传动段215与驱动段214转动的同步性。使驱动段214套设在传动段215的内部,避免污物进入造成卡死,影响表面清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设置于驱动段214上的连接部216的连接端为六角斜面2162,与连接部216配合的传动段215凹槽内设有与六角斜面2162配合的六角凹槽2335,连接部216与传动段215通过沉头螺钉固定连接。连接部216插入传动段215的凹槽内六角斜面2162的斜面与六角凹槽2335的内壁抵接。驱动段214旋转时,连接部216随驱动段214一通旋转,连接部216旋转时,六角斜面2162发生转动并带动与之抵接的六角凹槽2335发生扭转从而使传动段215随驱动段214同步转动。采用本技术方案,保证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之间传动稳定,避免清洁布240发生扭转变形,影响清洁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可选的,驱动段214、传动段215和连接部216一体成型的一条辊,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的直径相等,连接部216的直径小于驱动段214,第一支撑部233为上下卡合安装,扣合在连接部216的上下表面对其进行周向限位。或者,第一支撑部233上设有缺口使连接部216通过缺口卡合在第一支撑部233中。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233包括与驱动段214抵接的半封闭端2336和与传动段215抵接的开放端2337。半封闭端2336包括与驱动段214相对设置的侧壁和贯通的通孔。开放端2337包括向内凹陷的包裹部和环绕在包裹部外部的环形壁。
清洁组件200安装在地刷100上,驱动段214一端与驱动组件抵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233的侧壁抵接,实现对驱动段214两端的左右限位。避免表面清洁装置工作时,驱动段214转动发生左右位移,或者,表面清洁装置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行走时驱动段214在轴向上受力不均发生左右位移。导致驱动段214无法稳定支撑并带动清洁布240旋转,影响表面清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采用本技术方案利用安装板和第一支撑部233侧壁对驱动段214进行左右限位,防止驱动段214发生左右位移,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当清洁组件200从地刷100上拆卸下来时,驱动段214一端悬空。保持张紧状态的清洁布240对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有向内的挤压作用。一端悬空的驱动段214需在第一支撑部233的支撑力下克服清洁布240向内的挤压力保持稳定。第一支撑部233的侧壁与驱动段214抵接为驱动段214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另一方面,第一支撑部233与驱动段214抵接处设有侧壁,则设于侧壁内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支撑部233的外直径。穿过第一支撑部233通孔使驱动段214和传动段215能够同步旋转的连接部216的直径小于驱动段214直径,同样的连接部216的直径小于传动段215的直径。清洁组件200从地刷100上拆卸下时,一端悬空的驱动段214若在清洁布240的张紧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穿设于驱动段214内的或与驱动段214一体成型的连接部216可能随着驱动段214的形变而随之发生形变,并且其形变程度沿主动辊210轴向所在方向放大。采用本方案,使连接部216的直径小于驱动段214的直径,缩小连接部216的直径提升其抗弯强度一方面使连接部216不容易随驱动段214的形变而发生形变,从而抑制连接部216发生形变后,连接部216另一端与传动段215连接或一体成型而使传动段215随之发生形变,扩大驱动段214形变所带来的影响。延长了清洁组件200的使用寿命,降低形变影响。另一方面,使连接部216套设在第一支撑部233的侧壁内,通过第一支撑部233半封闭端2336的侧壁对连接部216进行周向限位。避免驱动段214受外力发生形变时连接部216随之形变,放大驱动段214的轴向形变,降低表面清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第三,具有半封闭端2336的第一支撑部233,侧壁与驱动段214抵接,可以阻挡污物由侧面进入传动段215内,造成传动段215传动卡顿,转动异常,使清洁布240发生扭转,影响运行稳定性和清洁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可选的,第一支撑部233可以为独立零件,与支撑架230可拆卸安装,允许用户进行拆洗和更换。
进一步的,地刷100上设有与侧板212相匹配的定位部2123,侧板212与定位部2123配合安装实现侧板212在地刷100上的配合限位保证清洁组件200的稳定安装。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通过支撑架230与侧板212固定安装,清洁组件200两端分别被地刷100和侧板212固定,使其在地刷100容纳腔211内旋转时在轴向方向上被稳定限位,不会从容纳腔211内脱出。
进一步的,侧板212包括限位部2122和抵接部2121。抵接部2121为与支撑架230配合的长条形连接板,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安装在侧板212上并与侧板212转动连接。限位部2122沿垂直于主动辊210和/或从动辊220轴线方向向后延伸,限位部2122与定位部2123配合实现清洁组件200和地刷100的配合安装。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案,可选的,清洁组件200通过限位部2122与地刷100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的,地刷100上设有与限位部2122相配合的定位部2123。进一步的,限位部2122为限位凸起,定位部2123为与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凹腔。或者,限位部2122为限位凹腔,定位部2123为与限位凹腔相配合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的,侧板212上的限位部2122为磁铁,地刷100的定位部为与限位部2122磁性相反的磁铁或能够与限位部2122磁铁相吸合的金属片。或者,限位部2122为能与磁铁相吸合的金属片,地刷100上的定位部为能够吸合限位部2122的磁铁。使侧板212能够通过限位部2122与地刷100配合。
进一步的,限位部2122为设有磁铁的限位凸起或限位凹槽,地刷100上与限位部2122配合的定位部为设有磁铁或金属片的限位凹槽或限位凸起。
清洁组件200的中心轴线低于限位部2122的轴线设置。清洁组件200的轴心轴线为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的中心连线的中点形成的直线L,直线L低于侧板212上限位部2122中心线直线M设置。使得清洁组件200的与地刷100的固定端高于清洁组件200中心。清洁组件200通过侧板212固定或可拆卸地安装在地刷100上,使得侧板212产生对于清洁组件200的下压力,提升清洁组件200擦拭待清洁表面时的对地压力。表面清洁装置在凹凸不平的待清洁表面上行走时,在轴向上受力不均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翘起,侧板212给予清洁组件200向下的下压力,一定程度上阻止清洁组件200向上翘起,提升清洁组件200的抗弯能力,使其不易发生局部形变,保证清洁效率。
清洁组件200上的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平行设置。进一步的,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的径向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保证清洁面积,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的轴向长度较长。可选的,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为径向直径相同的刷辊。进一步的,在保证清洁组件200对待清洁表面清洁力的基础上,减小地刷100的厚度方便用户操作,可选用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为径向直径相等,且径向直径为25mm-35mm的双小辊履带式清洁组件200。一方面,减小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径向直径的小辊与直径较大的辊相比,强度较好,受到外力冲击时产生的形变较小。另一方面,选用径向直径小的小辊减薄地刷100整体高度,使地刷100更易伸入床底、桌底等缝隙,实现对卫生死角的清洁的超薄表面清洁装置。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案,可选的,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为径向直径不同的刷辊。进一步的,主动辊210相对于从动辊220更靠近侧板212上的限位部2122,主动辊210径向直径大于从动辊220的径向直径。因此,主动辊210的轴心高于从动辊220的轴心。侧板212通过限位部2122将清洁组件200安装在地刷100上,侧板212对清洁组件200有下压力。靠近侧板212限位部2122的主动辊210受到的下压力小,相对远离限位部2122的从动辊220的下压力大,满足远离限位部2122的从动辊220的安装强度,在侧板212的抵压下不会发生翘起。使从动辊220与待清洁表面稳定抵接,增大其与待清洁表面的摩擦力,提升清洁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设于侧板上的第二支撑部234和第三支撑部235中的至少一个直径小于其同轴设置的刷辊直径。第二支撑部234和第三支撑部235至少部分对应设置,且分别位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的端部。支撑部与清洁布240抵接,无法为清洁布240提供旋转的拉力反而阻碍清洁布240旋转,且由于第二支撑部234和第三支撑部235均位于刷辊端部,因此仅刷辊对应位置的清洁布240带动清洁布240转动,提供的拉力有限。第二支撑部234和第三支撑部235均与清洁布240抵接,至少部分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34和第三支撑部235对应位置无法在清洁布240的转动方向上,无法提供拉力,清洁布240受力不均易发生扭转。因此使第二支撑部234和第三支撑部235中的至少一个直径小于其同轴设置的刷辊直径,减小支撑部对应位置的阻力,减缓清洁布240的扭转。
进一步的,第三支撑部235和第二支撑部234均设置与侧板212上,第二支撑部234沿清洁组件200轴向的宽度L2小于第三支撑部235沿清洁组件200轴向的宽度L3。使第三支撑部235沿清洁布240转动方向至少部分与主动辊210相对应。同时,主动辊210在清洁组件200轴线l上的投影覆盖从动辊220在清洁组件轴线l上的投影。清洁组件200的轴线l是指清洁布240套设在支撑架230并保持张紧状态时,清洁布240旋转轴线所在直线。可选的,清洁组件轴线l还可以表达为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平行,且位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之间的使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相对称的对称线所在直线。使从动辊220在清洁布240转动方向上对应位置均存在转动的主动辊210。主动辊210为清洁布240转动提供充足的驱动力,保证清洁布240、从动辊220在主动辊210的带动下稳定旋转,避免从动辊220无法随主动辊210同步旋转,造成运行不稳定。
主动辊210的转动长度L主大于从动辊的转动长度L从,此处的转动长度指能在驱动组件或清洁布或其他驱动源的带动下旋转的刷辊长度。从动辊220沿清洁布240转动方向的对应均设有主动辊210,为清洁布240和从动辊220随主动辊210的转动提供驱动力。
可选的,第三支撑部235和/或第四支撑部236的直径小于从动辊220直径。清洁布240以张紧状态安装在支撑架230上时,至少部分与主动辊210和从动辊220抵接,并在主动辊210和/或从动辊220的带动下旋转。第三支撑部235和第四支撑部236为固定支架,若清洁布240转动过程中与第三支撑部235和第四支撑部236相抵接,其表面产生阻碍清洁布240转动的摩擦力。阻碍清洁布240运动,同时清洁布240在沿从动辊220轴向上受力不均易发生扭转,影响其擦地效果。使第三支撑部235和/或第四支撑部236的直径小于从动辊220的直径,清洁布240以张紧状态安装在支撑架230上时,使清洁布240与第三支撑部235和/或第四支撑部236之间存在缝隙,减小或消除第三支撑部235和/或第四支撑部236与清洁布24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清洁布240旋转时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清洁布240在旋转时在从动辊220轴向上受力不均的情况。
进一步的,清洁组件200安装在地刷100上,第三支撑部235和/或第四支撑部236靠近待清洁表面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筋,使套设在支撑架230的清洁布240保持张紧状态。第二支撑筋与清洁布240抵接增加清洁布240擦拭待清洁表面时对地面的压力,保证清洁布240与地面稳定贴合,提升清洁效率。另一方面,在第三支撑部235和/或第四支撑部236底部设置第二支撑筋提升第三支撑部235和/或第四支撑部236的支撑强度,表面清洁装置在凹凸不平的待清洁表面上运行时,具有第二支撑筋的第三支撑部235和/或第四支撑部236不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支撑筋起到提升强度和缓冲外力的作用。
Claims (10)
1.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驱动组件和可拆卸安装于地刷上的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主动辊和与主动辊平行设置的从动辊、支撑架以及套设在支撑架上的清洁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沿主动辊轴向布置的第一支撑部,所述主动辊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段和传动段,所述第一支撑部设于驱动段和传动段之间,沿清洁布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位置至少部分为从动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连接,且驱动段长度小于传动段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直径小于主动辊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沿驱动段轴向布置的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所述从动辊一端与第三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支撑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沿清洁布转动方向上,至少部分为主动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的直径小于从动辊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侧板,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与侧板转动安装,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收张结构以及通过收张结构组装在一起的主架体和副架体,所述主动辊通过主架体与侧板固定安装,所述从动辊通过副架体与侧板活动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连接,且驱动段长度和传动段长度的比值为1:1-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中心设有通孔的圆环,所述圆环内套设有轴承,轴承内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驱动段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上设有与清洁布过盈的刮条,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与刮条对应位置设有筋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3847.2U CN219629524U (zh) | 2023-02-13 | 2023-02-13 | 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3847.2U CN219629524U (zh) | 2023-02-13 | 2023-02-13 | 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29524U true CN219629524U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7817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13847.2U Active CN219629524U (zh) | 2023-02-13 | 2023-02-13 | 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29524U (zh) |
-
2023
- 2023-02-13 CN CN202320213847.2U patent/CN2196295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629524U (zh) | 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 | |
CN211613671U (zh) | 一种全自动不锈钢管清洗机 | |
CN219629536U (zh) | 一种安装于表面清洁装置上的清洁组件 | |
CN219629526U (zh) | 一种传动稳定的表面清洁装置 | |
CN210931172U (zh) | 自移动清洁装置 | |
KR100907520B1 (ko) | 처짐량이 개선된 평판디스플레이 세정장비용 브러쉬샤프트구조체 | |
CN116407024A (zh) | 一种运行稳定的表面清洁装置 | |
CN115989978A (zh) | 一种履带式表面清洁装置 | |
CN112170350A (zh) | 一种金属表面水洗清洁装置及其清洁方法 | |
CN213855932U (zh) | 一种金属表面水洗清洁装置 | |
CN216675668U (zh) | 拖把 | |
CN112550232A (zh) | 一种机械式汽车自动清洗设备 | |
CN216535177U (zh) | 洗地机滚筒装置及滚刷式蒸汽洗地机 | |
CN205056664U (zh) | 一种刷洗机 | |
CN219629525U (zh) | 一种清洁力度大的表面清洁装置 | |
CN112474648A (zh) | 一种清洁系统 | |
CN218651675U (zh) | 滚刷机构、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 | |
CN220216011U (zh) | 一种零件清洗装置 | |
CN218606400U (zh) | 表面清洁装置的前刮条结构及洗地机 | |
CN115005728B (zh) | 一种浮动滚刷结构及洗地机 | |
CN112871915A (zh) | 一种用于腌菜坛的内壁污渍清除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6965469U (zh) | 一种液晶屏有机物消除机构 | |
CN214865909U (zh) |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污水处理池 | |
CN220423850U (zh) | 家用洗地机的滚刷结构及家用洗地机 | |
CN216602747U (zh) | 清洁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