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3596U - 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3596U
CN219623596U CN202320198050.XU CN202320198050U CN219623596U CN 219623596 U CN219623596 U CN 219623596U CN 202320198050 U CN202320198050 U CN 202320198050U CN 219623596 U CN219623596 U CN 219623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lifting
groov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80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Minjian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Nanning Quangu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Nanning Quangu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Nanning Quangu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980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3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3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3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支撑装置,涉及建筑工程检测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底板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中部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下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板朝向固定装置的一端中部开有移动槽,且固定板朝向固定装置的一端两侧均开有导向槽,所述移动槽的下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装置,使得整个装置便于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而在固定装置的作用下,可使整个装置能够在移动至合适的工作位置处后与地面进行稳定的固定。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常需要使用一些检测设备来对施工现场的多项施工数据进行收集和检测,而检测设备在施工现场进行使用时,常会使用一种支撑装置来对其进行支撑,以便于检测设备更好的进行工作。
但是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这些装置不便进行升降,使得整个装置不便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降低了整个装置的灵活性;
其次,这些装置在移动到合适的工作位置处后不便与地面进行稳定的固定,降低了整个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支撑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整个装置不便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以及整个装置不便与地面进行稳定的固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支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且四个万向轮成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底板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底板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两个所述升降装置成镜像分布;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中部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下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板朝向固定装置的一端中部开有移动槽,且固定板朝向固定装置的一端两侧均开有导向槽,所述移动槽的下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移动槽内并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有滑槽,且两个导向槽内均套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端两侧分别与两个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高度与移动块的高度相同,且连接板的下端高度位置与升降杆的下端高度位置、移动块的下端高度位置相平齐;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安装槽,使用时,先通过底板下端的四个万向轮将整个装置移动到合适的工作位置处,然后将所需的检测设备放置在安装板上,再选取合适的安装槽并在紧固螺栓的作用下对检测设备进行固定,使得整个装置能够对检测设备进行支撑,当需要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时,可启动升降装置中的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带动固定板中移动槽内的第一螺纹杆进行旋转,使得移动块开始带动连接板进行上下移动,此时在连接板、导向槽和滑槽的作用下,升降杆就会随之进行稳定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使整个装置能够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板和固定箱的下端均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内开有驱动腔和两个活动腔,两个所述活动腔成平行设置,且驱动腔位于两个活动腔的正上方,所述驱动腔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固定箱的一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且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驱动腔内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穿插连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部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分别延伸至两个活动腔内,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固定插杆,且两个固定插杆的下端均贯穿固定箱和底板,所述活动腔的一侧内壁上开有滑动槽,且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固定插杆的一端上部与滑动块固定连接,当整个装置移动至合适的工作位置处后,可启动固定装置中的旋转电机,使旋转电机带动固定箱中驱动腔内的转动杆进行旋转,使得第一锥齿轮开始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旋转,在第二锥齿轮的作用下,两个第二螺纹杆就会分别在两个活动腔内进行旋转,这时在滑动槽和滑动块的配合作用下,固定插杆就会进行稳定的上下移动,使得固定插杆能够牢牢地插入到地面中,从而可对整个装置进行稳定的固定,使得整个装置在工作时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在其中的驱动电机、移动槽、第一螺纹杆、移动块、连接板、导向槽和滑槽的作用下,可使升降杆能够进行稳定的上下移动,使得整个装置便于进行升降,从而可使整个装置便于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在其中的旋转电机、转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螺纹杆、滑动槽和滑动块的作用下,可使固定插杆能够在整个装置移动至合适的工作位置处后牢牢地插入至地面中,使得整个装置能够与地面进行稳定的固定,提高了整个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剖面图。
图中:1、底板;2、升降装置;3、固定装置;4、万向轮;5、安装板;6、安装槽;21、固定板;22、导向槽;23、连接板;24、移动块;25、第一螺纹杆;26、移动槽;27、升降杆;28、凹槽;29、驱动电机;201、滑槽;31、固定箱;32、滑动槽;33、滑动块;34、固定插杆;35、活动腔;36、第二锥齿轮;37、转动杆;38、驱动腔;39、第一锥齿轮;301、旋转电机;302、第二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3,底板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包括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顶端中部开有凹槽28,凹槽28的下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9,固定板21朝向固定装置3的一端中部开有移动槽26,且固定板21朝向固定装置3的一端两侧均开有导向槽22,移动槽26的下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5,且驱动电机29的输出端延伸至移动槽26内并与第一螺纹杆25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25的外表面套接有移动块24,两个导向槽2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有滑槽201,且两个导向槽22内均套接有升降杆27,升降杆2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201滑动连接,移动块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3,且连接板23的一端两侧分别与两个升降杆27固定连接;升降杆2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当需要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时,可启动升降装置2中的驱动电机29,使驱动电机29带动固定板21中移动槽26内的第一螺纹杆25进行旋转,使得移动块24开始带动连接板23进行上下移动,此时在连接板23、导向槽22和滑槽201的作用下,升降杆27就会随之进行稳定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使整个装置能够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
连接板23的高度与移动块24的高度相同,且连接板23的下端高度位置与升降杆27的下端高度位置、移动块24的下端高度位置相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23的作用下,使得移动块24和升降杆27能够最大限度的共同移动。
两个升降装置2成镜像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更加合理。
底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4,且四个万向轮4成矩形阵列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四个万向轮4的作用下,使得整个装置便于进行移动。
安装板5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安装槽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安装槽6便于将不同尺寸的检测设备固定在安装板5上。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箱31,固定箱31内开有驱动腔38和两个活动腔35,两个活动腔35成平行设置,且驱动腔38位于两个活动腔35的正上方,驱动腔38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7,固定箱31的一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301,且旋转电机301的输出端延伸至驱动腔38内并与转动杆37固定连接,转动杆37的外表面穿插连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39,两个第一锥齿轮39的下部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6,两个第二锥齿轮36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02,两个第二螺纹杆302分别延伸至两个活动腔35内,两个第二螺纹杆302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固定插杆34,且两个固定插杆34的下端均贯穿固定箱31和底板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装置3的作用下,使得整个装置在移动至合适的工作位置处后便于与地面进行稳定的固定。
活动腔35的一侧内壁上开有滑动槽32,且滑动槽32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33,固定插杆34的一端上部与滑动块33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槽32和滑动块33的作用下,可使固定插杆34的移动更加稳定。
固定板21和固定箱31的下端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通过底板1下端的四个万向轮4将整个装置移动到合适的工作位置处,然后将所需的检测设备放置在安装板5上,再选取合适的安装槽6并在紧固螺栓的作用下对检测设备进行固定,使得整个装置能够对检测设备进行支撑,当需要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时,可启动升降装置2中的驱动电机29,使驱动电机29带动固定板21中移动槽26内的第一螺纹杆25进行旋转,使得移动块24开始带动连接板23进行上下移动,此时在连接板23、导向槽22和滑槽201的作用下,升降杆27就会随之进行稳定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使整个装置能够带动所支撑的检测设备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当整个装置移动至合适的工作位置处后,可启动固定装置3中的旋转电机301,使旋转电机301带动固定箱31中驱动腔38内的转动杆37进行旋转,使得第一锥齿轮39开始带动第二锥齿轮36进行旋转,在第二锥齿轮36的作用下,两个第二螺纹杆302就会分别在两个活动腔35内进行旋转,这时在滑动槽32和滑动块33的配合作用下,固定插杆34就会进行稳定的上下移动,使得固定插杆34能够牢牢地插入到地面中,从而可对整个装置进行稳定的固定,使得整个装置在工作时更加稳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3),所述底板(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2);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顶端中部开有凹槽(28),所述凹槽(28)的下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9),所述固定板(21)朝向固定装置(3)的一端中部开有移动槽(26),且固定板(21)朝向固定装置(3)的一端两侧均开有导向槽(22),所述移动槽(26)的下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5),且驱动电机(29)的输出端延伸至移动槽(26)内并与第一螺纹杆(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5)的外表面套接有移动块(24),两个所述导向槽(2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有滑槽(201),且两个导向槽(22)内均套接有升降杆(27),所述升降杆(2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201)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3),且连接板(23)的一端两侧分别与两个升降杆(27)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杆(2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3)的高度与移动块(24)的高度相同,且连接板(23)的下端高度位置与升降杆(27)的下端高度位置、移动块(24)的下端高度位置相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升降装置(2)成镜像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箱(31),所述固定箱(31)内开有驱动腔(38)和两个活动腔(35),两个所述活动腔(35)成平行设置,且驱动腔(38)位于两个活动腔(35)的正上方,所述驱动腔(38)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7),所述固定箱(31)的一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301),且旋转电机(301)的输出端延伸至驱动腔(38)内并与转动杆(37)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37)的外表面穿插连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39),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39)的下部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6),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36)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02),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02)分别延伸至两个活动腔(35)内,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302)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固定插杆(34),且两个固定插杆(34)的下端均贯穿固定箱(31)和底板(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35)的一侧内壁上开有滑动槽(32),且滑动槽(32)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33),所述固定插杆(34)的一端上部与滑动块(33)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4),且四个万向轮(4)成矩形阵列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安装槽(6)。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1)和固定箱(31)的下端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
CN202320198050.XU 2023-02-13 2023-02-13 支撑装置 Active CN219623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8050.XU CN219623596U (zh) 2023-02-13 2023-02-13 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8050.XU CN219623596U (zh) 2023-02-13 2023-02-13 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3596U true CN219623596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6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8050.XU Active CN219623596U (zh) 2023-02-13 2023-02-13 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3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23596U (zh) 支撑装置
CN213971251U (zh) 一种用于抓取刹车盘表面清洗装置的机械臂
CN114319879B (zh) 一种房建用的水泥地面赶平装置
CN213241701U (zh) 一种大型场所用立式广告机
CN218053324U (zh) 一种花岗岩生产用绳锯机可移动操作台
CN214784787U (zh) 一种野营房架高座
CN217578192U (zh)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提升支架
CN221093588U (zh) 一种折叠式升降平台
CN220177842U (zh) 一种钻杆式深层土壤污染修复装置
CN114888947B (zh) 一种混凝土桩材制作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38003B (zh) 一种电机振动试验台
CN211113634U (zh) 一种新型拔桩机
CN217102983U (zh) 一种可延伸的多工位升降机
CN219297072U (zh) 一种辅助升降器
CN218185807U (zh) 一种升降组合办公桌
CN214942140U (zh) 一种土建施工用承重挂架
CN215749013U (zh) 一种新型绝缘化便携现场检修工作台
CN220682415U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卸货装置
CN214086133U (zh) 一种线缆生产放置架
CN217975273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建筑支撑架
CN213202237U (zh) 一种顶升平台设备
CN219971417U (zh) 一种电缆盘放置托架
CN219856138U (zh) 一种打包装置
CN213508451U (zh) 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用稳定式打桩机
CN217480144U (zh) 一种地基处理的搅拌桩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5

Address after: The first floor of Building 1 #, No. 616 Guobin Avenue, Zhuqi Township, Minhou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100

Patentee after: Fuzhou Minjian Engineering Tes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30031 Floor 1, No. 16, Phase I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tandard Plant, No. 50, Tongle Avenue, Jiangnan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Patentee before: Guangxi Nanning Quangu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