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4553U - 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4553U
CN219614553U CN202320530895.4U CN202320530895U CN219614553U CN 219614553 U CN219614553 U CN 219614553U CN 202320530895 U CN202320530895 U CN 202320530895U CN 219614553 U CN219614553 U CN 219614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flow
ecmo
iabp
flow catheter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08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段维勋
刘金成
翟蒙恩
杨剑
薛武超
罗建超
朱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3205308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4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4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4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其包括血流导管和气流导管,所述气流导管的中间及前端均与所述血流导管平行并固定,所述气流导管的后端与所述血流导管分开并设有用于与IABP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血流导管上套设有气囊,所述气流导管的前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血流导管的后端设有用于与ECMO连接的第二接头。优点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中血流导管和气流导管固定在一起,插管时仅需一个血管入路,即仅在一侧股动脉处穿刺进入,通过一根插管即可实现ECMO和IABP双重功能,避免对双侧股动脉分别穿刺,简化操作,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Description

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
背景技术
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重症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救治的重要技术。其技术原理是通过血管内插管将人体静脉血引出体外,通过ECMO的人工氧合器进行氧合后成为动脉血,再泵回患者体内的体外人工心肺辅助系统。IABP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其已广泛应用于心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治疗。ECMO和IABP虽均有循环辅助治疗作用,但其作用各有缺陷:ECMO辅助时动脉血经股动脉灌注氧合血很难到达主动脉弓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而IABP辅助的功能不足。因此,在循环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往往需要ECMO和IABP联合应用。
然而,当前在ECMO和IABP联合应用时,需要在患者两侧股动脉分别置管,操作复杂,创伤相对大,出血风险高,管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旨在克服当前ECMO和IABP联合应用时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其包括血流导管和气流导管,所述气流导管的中间及前端均与所述血流导管平行并固定,所述气流导管的后端与所述血流导管分开并设有用于与IABP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血流导管上套设有气囊,所述气流导管的前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血流导管的后端设有用于与ECMO连接的第二接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气流导管的中间及前端通过生物相容医用胶水粘接固定于所述血流导管外壁。
进一步,所述气流导管和血流导管彼此固定的管段为一根一体成型的双腔管,所述双腔管的一个腔道为血流腔,另一个腔道为气流腔。
进一步,所述气流导管除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的管段外的其余管段为开设于所述血流导管管壁内的气流通道。
进一步,所述气囊位于所述血流导管靠近前端血流出口的管段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气囊充气膨胀后为椭球形且其长轴与所述血流导管相应管段的中心轴线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中血流导管和气流导管固定在一起,插管时仅需一个血管入路,即仅在一侧股动脉处穿刺进入,通过一根插管即可实现ECMO和IABP双重功能,有效避免对双侧股动脉入路的损伤,简化操作,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体化动脉插管沿剖切箭头所示方向剖开后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一体化动脉插管完成插管后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血流导管;2、气流导管;3、第一接头;4、气囊;5、第二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其包括血流导管1和气流导管2,所述气流导管2的中间及前端均与所述血流导管1平行并固定,所述气流导管2的后端与所述血流导管1分开并设有用于与IABP连接的第一接头3,所述血流导管1上套设有气囊4,所述气流导管2的前端与所述气囊4连通,所述血流导管1的后端设有用于与ECMO连接的第二接头5。
需要说明的是,插管时,气囊为未充气紧贴血流导管外壁的状态,在患者一侧穿刺后向股动脉送入血流导管前端,与血流导管连接的球囊及气流导管也随之进入股动脉,即仅一个穿刺孔即可完成ECMO和IABP的置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气流导管2的中间及前端通过生物相容医用胶水粘接固定于所述血流导管1外壁。
需要说明的是,生物相容医用胶可以为医用UV胶,在本实施例中,生产时气流导管和血流导管分别单独生产,然后再用医生UV胶粘接成目标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导管2和血流导管1彼此固定的管段为一根一体成型的双腔管,所述双腔管的一个腔道为血流腔,另一个腔道为气流腔。
在本实施例中,生产时两导管彼此固定的部分实际为一根管,其具有双腔,然后在后端分叉成两个相互独立分别连接第一和第二接头的管段。其可一体成型,生产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导管2除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的管段外的其余管段为开设于所述血流导管1管壁内的气流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气流导管前中部实质上为嵌于血流导管管壁中的通道,仅在后端通过一管段引出后与第一接头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4位于所述血流导管1靠近前端血流出口的管段外壁上。
可以理解的是,气囊并不局限于靠近血流导管的端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位置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4充气膨胀后为椭球形且其长轴与所述血流导管1相应管段的中心轴线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气囊的形状不限于椭球形,还可以是充气后呈长条柱的形状。
由上述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动脉插管,采用双腔设计,气囊位于插管头端,连接插管外腔侧路气流通道,至插管尾端,与IABP连接;插管双腔的主路为血流灌注通路,头端设计侧孔,插管尾端与ECMO连接。患者救治采用ECMO联合IABP辅助时,采用一侧股动脉穿刺,将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经股动脉穿刺点置入降主动脉胸段,主血路连接ECMO管路流出端,侧路气囊连接IABP设备,即可实现一个穿刺入路完成ECMO和IABP同时辅助,减小手术创伤,减少出血、感染等风险,简化操作,提高救治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血流导管(1)和气流导管(2),所述气流导管(2)的中间及前端均与所述血流导管(1)平行并固定,所述气流导管(2)的后端与所述血流导管(1)分开并设有用于与IABP连接的第一接头(3),所述血流导管(1)上套设有气囊(4),所述气流导管(2)的前端与所述气囊(4)连通,所述血流导管(1)的后端设有用于与ECMO连接的第二接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管(2)的中间及前端通过生物相容医用胶水粘接固定于所述血流导管(1)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管(2)和血流导管(1)彼此固定的管段为一根一体成型的双腔管,所述双腔管的一个腔道为血流腔,另一个腔道为气流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管(2)除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的管段外的其余管段为开设于所述血流导管(1)管壁内的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位于所述血流导管(1)靠近前端血流出口的管段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充气膨胀后为椭球形且其长轴与所述血流导管(1)相应管段的中心轴线重合。
CN202320530895.4U 2023-03-18 2023-03-18 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 Active CN219614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0895.4U CN219614553U (zh) 2023-03-18 2023-03-18 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0895.4U CN219614553U (zh) 2023-03-18 2023-03-18 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4553U true CN219614553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1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0895.4U Active CN219614553U (zh) 2023-03-18 2023-03-18 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45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6129B2 (en) Multichannel catheter
US8419671B2 (en) Appliance for cannulation of a blood vessel
US7678098B2 (en) Venous cannula an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ystem
US6666814B2 (en) Enhanced intra-aortic balloon assist device
JP3499510B2 (ja) 大動脈内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および熱希釈心臓出力の測定
US7879003B2 (en) Multichannel catheter with obturator
US20120215202A1 (en) Multichannel catheter
US20020016566A1 (en) Multichannel catheter
CN210020563U (zh) 一种经皮左心辅助循环系统
JP2001523529A (ja) カニューレポンプを備えた心臓補助システム
CN112915294B (zh) 一种提供下肢血液灌注的va-ecmo股动脉插管及置管方法
CN219614553U (zh) 一种ecmo-iabp一体化动脉插管
CN116271298A (zh) 一种房间隔穿刺双腔va-ecmo插管
CN110124133A (zh) 一种难治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辅助装置
CN216571189U (zh) 一种心脏血泵
CN106267398B (zh) 一种辅助循环用双向动脉导管、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5938702U (zh) 一种用于血液导流的导管组件、能有效减少再循环的引流导管装置及体外生命支持系统
CN211132392U (zh) 经皮左心引流管
CN211157681U (zh) 一次性使用灌注端带侧孔动脉插管
CN116271418A (zh) 一种ecmo-iabp复合双腔动脉插管
CN206404093U (zh) 一种辅助循环用双向动脉导管、控制系统
CN207614166U (zh) 一种防贴壁血透导管
CN218980241U (zh) 血液循环辅助系统、心室血液辅助设备
CN214911437U (zh) 一种提供下肢血液灌注的va-ecmo股动脉插管
CN200966797Y (zh) 一次性脉搏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