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4234U -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4234U
CN219614234U CN202223083850.1U CN202223083850U CN219614234U CN 219614234 U CN219614234 U CN 219614234U CN 202223083850 U CN202223083850 U CN 202223083850U CN 219614234 U CN219614234 U CN 219614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oose
hinge
support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38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
陈雪妹
许方蕾
孙晓敏
杨秀霞
施海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30838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4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4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4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包括:第一活页板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中部铰接,第一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第一活页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可卡设于支撑板上以实现第一活页板的抬起支撑;第二活页板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中部铰接,第二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第二活页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可卡设于支撑板上以实现第二活页板的抬起支撑;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若干第一凹槽沿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若干第二凹槽沿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该平卧板结构使用非常方便,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调整患者平卧角度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一项基本操作内容,可以治疗疾病、减轻症状,进行各种检查、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和增进舒适感。
《外科学》提示对于休克患者需要休克体位,胃肠引流患者需要头高卧位。《临床使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休克卧位(中凹卧位)需要患者仰卧,两臂放于体侧,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提示45°卧位可降低中心静脉压,斜坡卧位15°~30°交替进行,每次2小时,呼吸困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上升。《神经外科护理手册》提示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抬高床头15°~30°;对于某些颅内肿瘤全麻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术后1天后以半卧位为主。《临床护理教程》提示静脉曲张手术后卧床时抬高下肢30°。《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护理工作指南》提示腹部术后患者清醒后可抬高床头15°~30°,易于膈肌下降,同时降低腹壁张力,减轻疼痛。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医用床为连续角度调整,如果需要调节到特定角度时,对角度的定量需要人工使用量角器测量,为了达到疾病治疗和护理所需要的角度,则需要进行测量并调整,这样操作非常耗时、耗力,而且变换平卧后,再达到上述角度,仍需要重新测量调整,工作重复费事费力。
综上,需要一种可迅速达到临床治疗和护理常用卧位角度的卧位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主要包括:支撑板、第一活页板和第二活页板;
所述第一活页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所述第一活页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可卡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实现所述第一活页板的抬起支撑;
所述第二活页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所述第二活页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可卡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实现所述第二活页板的抬起支撑;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卡合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凹槽,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卡合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二凹槽,若干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
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活页板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活页板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相平行。
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页板通过铰接轴一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可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页板通过铰接轴二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可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铰接轴一、所述铰接轴二、所述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均相互平行。
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方形板。
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支撑架为“[”字形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活页板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为“[”字形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活页板铰接。
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凸板,所述第一活页板和所述第二活页板分设于所述凸板的相对两侧。
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活页板和所述第二活页板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板相平行。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位置,使其满足特定的角度,只需要将第一支撑架放入相应的第一凹槽内,第二支撑架放入相应的第二凹槽内即可,不需要测量,非常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的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的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板背面与支撑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支撑板;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凸板;21、第一活页板;22、第二活页板;31、第一支撑架;32、第二支撑架;41、第一铰接轴;42、第二铰接轴;51、铰接轴一;52、铰接轴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的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的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板背面与支撑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包括:支撑板1、第一活页板21和第二活页板22;
第一活页板21的一端与支撑板1的中部铰接,第一活页板21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第一活页板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31,第一支撑架31可卡设于支撑板1上以实现第一活页板21的抬起支撑;
第二活页板22的一端与支撑板1的中部铰接,第二活页板22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第二活页板2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32,第二支撑架32可卡设于支撑板1上以实现第二活页板22的抬起支撑;
支撑板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卡合第一支撑架31的第一凹槽11,若干第一凹槽11从支撑板1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支撑板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卡合第二支撑架32的第二凹槽12,若干第二凹槽12沿支撑板1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页板21和第二活页板22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中部的两端,并可向相反的方向翻转,一个对应人体的头部区域,一个对应人体的腿部区域,具体地说,在一种情况下,第一活页板21对应人体的头部区域,第二活页板22对应人体的腿部区域,在一种情况下,第一活页板21对应人体的腿部区域,第二活页板22对应人体的头部区域,此处仅为列举,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可选地,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对应头部区域,第二凹槽12对应腿部区域,第一凹槽11设置有4个,从靠近支撑板1中部的第一个第一凹槽11设置在第一活页板21抬起45°的位置,第二个第一凹槽11设置在第一活页板21抬起30°的位置,第三个第一凹槽11设置在第一活页板21抬起20°的位置,第四个第一凹槽11设置在第一活页板21抬起15°的位置,第二凹槽12设置有3个,从靠近支撑板1中部的第一个第二凹槽12设置在第二活页板22抬起30°的位置,第二个第二凹槽12设置在第二活页板22抬起20°的位置,第三个第二凹槽12设置在第二活页板22抬起10°的位置。具体的角度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只是列举,并不限制关于第一凹槽11的个数、位置以及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1之间的间距的具体设计,第二凹槽12的个数、位置以及相邻两个第二凹槽12之间的间距的具体设计,并不限制第一活页板21抬起角度以及第二活页板22抬起角度的设计。
具体而言,第一活页板21通过第一铰接轴41与支撑板1铰接,第二活页板22通过第二铰接轴42与支撑板铰接,第一铰接轴41与第二铰接轴42的轴线相平行。其中,第一铰接轴41、第二铰接轴42的轴线方向与支撑板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具体而言,第一支撑架31的一端与第一活页板21通过铰接轴一51铰接,第一支撑架31的另一端可卡设于第一凹槽11内,第二支撑架32的一端与第二活页板22通过铰接轴二52铰接,第二支撑架32的另一端可卡设于第二凹槽12内,铰接轴一51、铰接轴二52、第一铰接轴41、第二铰接轴42、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的轴线均相互平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均为方形板。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31为“[”字形框架,第一支撑架31的开口端与第一活页板21铰接,第二支撑架32为“[”字形框架,第二支撑架32的开口端与第二活页板22铰接。
支撑板1的中部设置有凸板13,第一活页板21和第二活页板22分设于凸板13的相对两侧。优选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活页板21、第二活页板22、第一铰接轴41与第二铰接轴42、凸板13的高度,同时设置第一支撑架31和第二支撑架32能够分别凹进收缩在第一活页板21和第二活页板22内(只需要在第一活页板21和第二活页板22设置相应的凹槽即可),可以实现第一活页板21和第二活页板22可翻转至与支撑板1相平行。此时,可以满足人体平躺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轴41和第二铰接轴42可以埋设于支撑板1内也可以凸出设置在支撑板1上方,第一铰接轴41和第二铰接轴42还可以设置在凸板13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第一活页板和第二活页板;
所述第一活页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所述第一活页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可卡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实现所述第一活页板的抬起支撑;
所述第二活页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所述第二活页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可卡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实现所述第二活页板的抬起支撑;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卡合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凹槽,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卡合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二凹槽,若干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页板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活页板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页板通过铰接轴一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可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页板通过铰接轴二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可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铰接轴一、所述铰接轴二、所述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均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方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为“[”字形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活页板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为“[”字形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活页板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凸板,所述第一活页板和所述第二活页板分设于所述凸板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页板和所述第二活页板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板相平行。
CN202223083850.1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Active CN219614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3850.1U CN219614234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3850.1U CN219614234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4234U true CN219614234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68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3850.1U Active CN219614234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4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8772A (zh) 一种妇产科体检床
CN209490195U (zh) 一种俯卧位体位垫
CN219614234U (zh)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CN210903765U (zh) 一种具有腰部支撑结构的病床
CN208464549U (zh) 一种肛肠科指检检查床
CN212879892U (zh) 一种自动控制医用多功能床
CN212118467U (zh) 一种多功能病床
CN213851759U (zh) 一种用于介入科的可升降翻转式手术床
CN211214002U (zh) 一种用于icu病人翻身装置
CN201030002Y (zh) 多功能病床
CN204932057U (zh) 一种护理床
CN112274347A (zh) 一种医用床
CN214285718U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肢体支撑装置
CN219941120U (zh) 一种全自动手术翻转床
CN205410640U (zh) 一种翻身护腰一体枕
CN112515878B (zh) 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防褥疮的医疗护理床
CN216754886U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医用检查床
KR102437399B1 (ko) 욕창 방지용 베드
CN216570605U (zh) 一种仰卧式体位垫
CN215779563U (zh) 一种危重症患者俯卧位专用垫
CN216962922U (zh) 一种体位调节床
CN218391512U (zh) 一种术后护理用护理床
CN220070089U (zh) 一种可调式胸外科体位固定器
CN220676290U (zh) 甲状腺术后护理用颈托
CN219646100U (zh) 一种压疮病人用的可移动式镂空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