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3538U - 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3538U
CN219613538U CN202321123072.6U CN202321123072U CN219613538U CN 219613538 U CN219613538 U CN 219613538U CN 202321123072 U CN202321123072 U CN 202321123072U CN 219613538 U CN219613538 U CN 219613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over
wood
teapot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30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朱钦钦
金立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30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3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3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3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壶的壶盖,包括木盖和安装在木盖上的提手,壶盖还包括与木盖连接的金属盖,金属盖包括盖体和与盖体连接的包边,盖体设有位于木盖下方的隔热腔,包边包覆木盖的外圈区域。本实用新型利用包边阻隔茶水反复蒸熏产生的水汽与木质部分接触,避免木质部分热胀冷缩与湿涨干缩而变形和开裂,同时也能起到隔热的作用,达到拿取时不易烫手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茶壶,包括壶盖、壶体、架设在壶体口部的茶漏,壶盖包括金属盖,金属盖具有与壶体口部和茶漏口部限位配合的台阶部,台阶部上设有防护圈,防护圈与壶体的顶面以及壶体围绕口部的内侧面贴合,以防止茶漏与壶体直接接触而出现划伤和碰碎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
【背景技术】
现有茶具如茶壶,一般包括壶体和壶盖,壶盖上设有提手,提手与壶盖一体成型,壶盖采用木质材料制成,即提手也是木质材料制成的,导致提手不够美观,木质材质本身还会因为茶水的反复熏蒸,造成本身含水量反复变化引起木质材质反复收缩并导致变形和开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利用包边阻隔茶水反复蒸熏产生的水汽与木质部分接触,避免木质部分热胀冷缩与湿涨干缩而变形和开裂,同时也能起到隔热的作用,达到拿取时不易烫手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壶的壶盖,包括木盖和安装在所述木盖上的提手,所述壶盖还包括与所述木盖连接的金属盖,所述金属盖包括盖体和与所述盖体连接的包边,所述盖体设有位于所述木盖下方的隔热腔,所述包边包覆所述木盖的外圈区域。
在上述茶壶的的壶盖中,所述盖体包括分体加工成型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配合形成所述隔热腔,所述木盖安装在所述上盖顶部,所述包边环绕设在所述盖体的外周侧。
在上述茶壶的的壶盖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包边过盈配合,所述下盖与所述包边过盈配合,所述下盖的顶部与所述上盖的底部抵接配合。
在上述茶壶的的壶盖中,所述盖体包括底板和围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与底板围成所述隔热腔,所述包边与所述侧板一体加工成型。
在上述茶壶的的壶盖中,所述包边与所述木盖的外圈区域之间设有0.1mm~1mm的配合间隙。
在上述茶壶的的壶盖中,所述隔热腔的底壁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
在上述茶壶的的壶盖中,所述壶盖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木盖与所述提手连接,所述金属盖遮挡所述紧固件。
在上述茶壶的的壶盖中,所述外圈区域的顶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包边包括包覆所述木盖外周侧的第一包覆段和由第一包覆段顶端向内折弯形成的第二包覆段,所述第二包覆段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第二包覆段的顶面与所述木盖的顶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茶壶,包括壶盖、壶体、架设在壶体口部的茶漏,所述壶盖采用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金属盖,所述金属盖具有与所述壶体口部和茶漏口部限位配合的台阶部。
在上述茶壶中,所述台阶部处设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包括位于台阶部底面的第一防护部和位于台阶部侧面的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一防护部的内沿与第二防护部的上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壶盖包括木盖和金属盖,木盖和金属盖分体设置并分别加工制成,即木盖和金属盖均可以单独生产加工,材质上也具有更多的选择;木盖其木质材料本身热传导能力较低,有效的避免金属盖的热量传导至木盖上;金属盖对木盖底部起到支撑作用,金属盖内设置隔热腔,隔热腔具有隔离热量传递的作用,进一步减少金属盖的热量传导至木盖上,避免手触碰到木盖后被烫到。木盖外圈区域包覆包边,当茶水反复蒸熏产生水汽时,包边可以阻隔水汽与木盖直接接触,从而避免水汽进入木盖,避免木盖因热胀冷缩与湿涨干缩导致其自身体积变化造成变形和开裂,同时也能起到隔热作用。
盖体包括分体加工成型的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配合形成隔热腔,木盖安装在上盖顶部,包边环绕设在盖体的外周侧。如此设计,避免了上盖与下盖一体成型,使得上盖和下盖均可以单独生产加工,材质上也具有更多的选择;上盖对木盖底部起到支撑作用,上盖与下盖形成隔热腔具有隔热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下盖的热量传导至上盖上,避免手触碰到金属盖后被烫到。
上盖与包边过盈配合,下盖与包边过盈配合,下盖的顶部与上盖的底部抵接配合。如此设计,将包边与上盖、下盖过盈配合,使得不需要借助工具即可完成金属盖的组装,由此降低了金属盖的组装难度。
盖体包括底板和围绕底板设置的侧板,侧板与底板围成隔热腔,包边与侧板一体加工成型。如此设计,侧板与底板围成中空的隔热腔,在隔热腔的作用下,减少了盖体与木盖的接触面积以及增加了热传导距离,进而减少了盖体向木盖的热量传递,从而避免手触碰到木盖后被烫到。
包边与木盖的外圈区域之间设有0.1mm~1mm的配合间隙。如此设计,以适应木盖的热胀冷缩与湿涨干缩,避免木盖变形和开裂,当包边与木盖的外圈区域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时,会因为间隙尺寸过小而无法补偿木盖受热胀冷缩或湿涨干缩影响造成的装配误差,当包边与木盖的外圈区域之间的间隙大于1mm时,组装可靠性差,木盖容易从包边内脱出。
隔热腔的底壁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侧壁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如此设计,使水汽凝结到隔热腔的底壁后可以顺着周围最低点滴落,避免盖体的底面积聚过多的水液而在开盖后滴落到台面上。
壶盖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贯穿木盖与提手连接,金属盖遮挡紧固件。如此设计,一方面通过紧固件连接提手,提高了提手与木盖的连接强度,且紧固件被金属盖遮挡,使得紧固件不会外露,可提升壶盖的外观;另一方面通过紧固件实现木盖与提手的连接,即提手和木盖做成两个部分,这样就避免了提手与木盖一体成型,造成提手与木盖材质一样导致提手不够美观,而且手感不好的问题,使得提手可以单独生产加工,材质上具有更多的选择,使提手本身可做的较为美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壶盖的美观度。
外圈区域的顶面设有第二凹槽,包边包括包覆木盖外周侧的第一包覆段和由第一包覆段顶端向内折弯形成的第二包覆段,第二包覆段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包覆段的顶面与木盖的顶面平齐。使木盖与金属盖配合后形成平面,包边不会突兀,表面平整光滑,壶盖外形美观。
台阶部处设有防护圈,防护圈包括位于台阶部底面的第一防护部和位于台阶部侧面的第二防护部,第一防护部的内沿与第二防护部的上沿连接。如此设计,以使防护圈的第一防护部与壶体的顶面贴合,以使防护圈的第二防护部与壶体围绕口部的内侧面贴合,可通过防护圈隔离金属盖与茶漏,防止金属盖直接与茶漏接触而出现划伤和碰碎的风险,同时防护圈还能密封壶盖与茶漏之间的缝隙,以防止蒸汽从壶盖下方溢出而烫伤用户,以及进一步降低了蒸汽接触木盖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壶盖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壶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金属盖;2、盖体;21、上盖;22、下盖;23、隔热腔;231、第一凹槽;3、包边;31、第一包覆段;32、第二包覆段;4、木盖;5、提手;6、紧固件;7、台阶部;8、壶体;9、茶漏;10、防护圈;101、第一防护部;102、第二防护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壶的壶盖,包括木盖和安装在所述木盖上的提手,所述壶盖还包括与所述木盖连接的金属盖,所述金属盖包括盖体和与所述盖体连接的包边,所述盖体设有位于所述木盖下方的隔热腔,所述包边包覆所述木盖的外圈区域。
本实用新型中壶盖包括木盖和金属盖,木盖和金属盖分体设置并分别加工制成,即木盖和金属盖均可以单独生产加工,材质上也具有更多的选择;木盖其木质材料本身热传导能力较低,有效的避免金属盖的热量传导至木盖上;金属盖对木盖底部起到支撑作用,金属盖内设置隔热腔,隔热腔具有隔离热量传递的作用,进一步减少金属盖的热量传导至木盖上,避免手触碰到木盖后被烫到。木盖外圈区域包覆包边,当茶水反复蒸熏产生水汽时,包边可以阻隔水汽与木盖直接接触,从而避免水汽进入木盖,避免木盖因热胀冷缩与湿涨干缩导致其自身体积变化造成变形和开裂,同时也能起到隔热作用。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茶壶的壶盖,壶盖包括木盖4和安装在木盖4上的提手5,提手5和木盖4可以一体设置,也可以分体设置,壶盖还包括与木盖4连接的金属盖1,金属盖1包括盖体2和与盖体2连接的包边3,盖体2设有位于木盖4下方的隔热腔23,包边3包覆木盖4的外圈区域。
本实用新型中壶盖包括木盖4和金属盖1,木盖4和金属盖1分体设置并分别加工制成,即木盖4和金属盖1均可以单独生产加工,材质上也具有更多的选择;木盖4其木质材料本身热传导能力较低,有效的避免金属盖1的热量传导至木盖4上;金属盖1对木盖4底部起到支撑作用,金属盖1内设置隔热腔23,隔热腔23具有隔离热量传递的作用,进一步减少金属盖1的热量传导至木盖4上,避免手触碰到木盖4后被烫到。木盖4外圈区域包覆包边3,当茶水反复蒸熏产生水汽时,包边3可以阻隔水汽与木盖4直接接触,从而避免水汽进入木盖4,避免木盖4因热胀冷缩与湿涨干缩导致其自身体积变化造成变形和开裂,同时也能起到隔热作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盖体2包括分体加工成型的上盖21和下盖22,上盖21和下盖22配合形成隔热腔23,木盖4安装在上盖21顶部,包边3环绕设在盖体2的外周侧。如此设计,避免了上盖21与下盖22一体成型,使得上盖21和下盖22均可以单独生产加工,材质上也具有更多的选择;上盖21对木盖4底部起到支撑作用,上盖21与下盖22形成隔热腔23具有隔热效果,在隔热腔23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避免下盖22的热量传导至上盖21上,进而减少了盖体2向木盖4的热量传递,从而避免手触碰到木盖4后被烫到。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上盖21、下盖22和包边3均为不锈钢材质,以避免长期使用后金属盖生锈,同时成本也较低。
本实施例中上盖21与包边3过盈配合,下盖22与包边3过盈配合,下盖22的顶部与上盖21的底部抵接配合。如此设计,将包边3与上盖21、下盖22过盈配合,使得装配时不需要借助工具即可完成金属盖1的组装,由此降低了金属盖1的组装难度;上盖21与下盖22抵接配合,实现上盖21与下盖22的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后期拆卸更换。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隔热腔23的底壁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231,第一凹槽231的侧壁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也就是,本实施例中下盖22的底壁向上拱起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231,第一凹槽231的底端与下盖22侧壁的底端连接,下盖22的顶端与上盖21的底端抵接,当泡茶产生水汽时,使水汽凝结到隔热腔23的底壁后可以顺着周围最低点向下滴落,避免下盖22的底面积聚过多的水液而在开盖后滴落到台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下盖的底壁还可以向上拱起形成多个第一凹槽。
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壶盖还包括紧固件6,紧固件6优选为螺钉,螺钉贯穿木盖4与提手5螺纹连接,金属盖1遮挡紧固件6。如此设计,一方面通过紧固件6连接提手5,提高了提手5与木盖4的连接强度,由于紧固件6被金属盖1遮挡,使得紧固件6不会外露,可提升壶盖的外观;另一方面通过紧固件6实现木盖4与提手5的连接,即提手5和木盖4做成两个部分,这样就避免了提手5与木盖4一体成型,造成提手5与木盖4材质一样导致提手5不够美观,而且手感不好的问题,使得提手5可以单独生产加工,材质上具有更多的选择,使提手5本身可做的较为美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壶盖的美观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木盖4中心设有通孔,装配时,首先将紧固件6从该孔下方向上穿入以将提手5固定于木盖4上;接着将装配好提手5的木盖4从包边3的下方装入包边3中,然后将上盖21和下盖22依次从包边3的下方装入包边3中并压紧,当然上盖21和下盖22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后再装入包边3;最后将防护圈10压紧并封堵包边3的底部。
此外,本实施例中木盖4设置在壶盖的顶面,由于木材其特有的材料特征,可以在木盖4表面雕刻各种精美的图案以提升木盖4表面的美观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还可以采用铆钉等其他配件,此处不再对其进行一一列举。
较佳的,本实施例中外圈区域的顶面设有第二凹槽,包边3包括包覆木盖4外周侧的第一包覆段31和由第一包覆段31顶端向内折弯形成的第二包覆段32,第二包覆段32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包覆段32的顶面与木盖4的顶面平齐。如此设计,使木盖4与金属盖1配合后形成平面,外观平整,包边3不会突兀,壶盖外形美观。
其次,本实施例中包边3与木盖4的外圈区域之间设有0.1mm~1mm的配合间隙,即第一包覆段31和第二包覆段32分别与木盖4的外圈区域之间均设有0.1mm~1mm的配合间隙。当包边3与木盖4的外圈区域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时,会因为间隙尺寸过小而无法补偿木盖4受热胀冷缩或湿涨干缩影响造成的装配误差,当包边3与木盖4的外圈区域之间的间隙大于1mm时,会因为间隙太大导致组装可靠性变差,且间隙中容易藏污纳垢,影响外形美观;为此本实施例中包边3与木盖4的外圈区域之间的间隙优选为0.5mm,如此设计,既可以兼顾木盖4因其自身材料问题导致含水量变化而产生体积以及热胀冷缩而产生体积的变化,以适应木盖4的热胀冷缩与湿涨干缩,提高壶盖装配效果。当然,可选的,包边3与木盖4的外圈区域之间的间隙还可为但不限于0.2mm、0.3mm、0.45mm、0.65mm、0.7mm、0.8mm等。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盖体包括底板和围绕底板设置的侧板,侧板与底板围成隔热腔,包边与侧板一体加工成型。如此设计,侧板与底板围成中空的隔热腔,在隔热腔的作用下,减少了盖体与木盖的接触面积以及增加了热传导距离,进而减少了盖体向木盖的热量传递,从而避免手触碰到木盖后被烫到。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包边还可以仅设置为包覆木盖外周侧的第一包覆段。第一包覆段的顶面与木盖顶面平齐。第一包覆段与木盖的外圈区域之间均设有0.1mm~1mm的配合间隙,以适应木盖的热胀冷缩与湿涨干缩,避免变形和开裂。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茶壶,包括壶盖、壶体8、架设在壶体8口部的茶漏9,壶体8和茶漏9均为玻璃材质,壶盖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壶盖,包括木盖4和安装在木盖4上的提手5,壶盖还包括与木盖4连接的金属盖1,金属盖1包括盖体2和与盖体2连接的包边3,盖体2设有位于木盖4下方的隔热腔23,包边3包覆木盖4的外圈区域,金属盖1具有与壶体口部和茶漏口部限位配合的台阶部7,优选的,台阶部7设于下盖22上,台阶部7处设有防护圈10,防护圈10为硅胶材质,防护圈10包括位于台阶部7底面的第一防护部101和位于台阶部7侧面的第二防护部102,第一防护部101的内沿与第二防护部102的上沿连接,以使防护圈10呈倒L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当将茶漏9架设在壶体8的口部时,设于台阶部7处的防护圈10与茶漏9口部限位配合,即第一防护部101与茶漏9的翻边贴合,第二防护部102与茶漏9的内侧面贴合,如此设计,可通过防护圈10隔离金属盖1与茶漏9,防止金属盖1直接与茶漏9接触而出现划伤和碰碎的风险,同时防护圈10还能密封壶盖与茶漏9之间的缝隙,以防止蒸汽从壶盖下方溢出而烫伤用户,以及进一步降低了蒸汽接触木盖4的风险。
此外,本实施例中茶漏9的翻边底面与茶漏9的侧壁外表面之间也设有防护圈10,防护圈10的形状与设于台阶部7处的防护圈10形状相同,茶漏9架设在壶体8的口部时,防护圈10与壶体8的顶面以及壶体8围绕口部的内侧面贴合,以防止茶漏9与壶体直接接触而出现划伤和碰碎的风险。
当拿掉茶漏9时,设于台阶部7处的防护圈10的第一防护部101与壶体8的顶面贴合,其防护圈10的第二防护部102与壶体8围绕口部的内侧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盖体还可包括底板和围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侧板与底板围成所述隔热腔,包边与所述侧板一体加工成型,侧板设有与壶体口部和茶漏口部限位配合的台阶部,台阶部设有防护圈。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茶壶的壶盖,包括木盖和安装在所述木盖上的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还包括与所述木盖连接的金属盖,所述金属盖包括盖体和与所述盖体连接的包边,所述盖体设有位于所述木盖下方的隔热腔,所述包边包覆所述木盖的外圈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分体加工成型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配合形成所述隔热腔,所述木盖安装在所述上盖顶部,所述包边环绕设在所述盖体的外周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壶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包边过盈配合,所述下盖与所述包边过盈配合,所述下盖的顶部与所述上盖的底部抵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底板和围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与底板围成所述隔热腔,所述包边与所述侧板一体加工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与所述木盖的外圈区域之间设有0.1mm~1mm的配合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的底壁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茶壶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木盖与所述提手连接,所述金属盖遮挡所述紧固件。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茶壶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区域的顶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包边包括包覆所述木盖外周侧的第一包覆段和由第一包覆段顶端向内折弯形成的第二包覆段,所述第二包覆段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第二包覆段的顶面与所述木盖的顶面平齐。
9.一种茶壶,包括壶盖、壶体、架设在壶体口部的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壶盖,所述金属盖具有与所述壶体口部和茶漏口部限位配合的台阶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处设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包括位于台阶部底面的第一防护部和位于台阶部侧面的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一防护部的内沿与第二防护部的上沿连接。
CN202321123072.6U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 Active CN219613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3072.6U CN219613538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3072.6U CN219613538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3538U true CN219613538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5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3072.6U Active CN219613538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3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463948S1 (en) Combined camp stove, grill, oven and smoker
FI845003L (fi) Foerdelningstillslutare foer kaerl med pip.
CN219613538U (zh) 一种茶壶的壶盖及茶壶
JPH0289887U (zh)
CN110786697A (zh) 保温杯盖及其保温杯
CN211833935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CN214510612U (zh) 一种硅胶圈安装在杯盖口部的杯子
CN216535033U (zh) 一种副柄及容器
CN210870996U (zh) 一种倒水汤锅
CN2904893Y (zh) 具有防溢功能的汤锅、火锅
JPH0278122U (zh)
CN208425936U (zh) 养生壶壶盖及养生壶
KR200260738Y1 (ko) 2중구조간이컵
JPS6155884U (zh)
JPS61190943U (zh)
KR200305087Y1 (ko) 조리용기
JPH036254Y2 (zh)
KR880001184Y1 (ko) 뚜껑에 찬통이 설치된 도시락
JPS6314740Y2 (zh)
JPH0225055Y2 (zh)
JPS5827710Y2 (ja) 電気ポツト
JPS5845617Y2 (ja) 蒸し鍋
JPS5817464Y2 (ja) クツキングテ−ブル
KR200178589Y1 (ko)
JPH0428823U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