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2111U - 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2111U
CN219612111U CN202223504802.5U CN202223504802U CN219612111U CN 219612111 U CN219612111 U CN 219612111U CN 202223504802 U CN202223504802 U CN 202223504802U CN 219612111 U CN219612111 U CN 219612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bending region
bending
flexible circuit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48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青松
蔡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uarui Intelligent Light Display Co ltd
Henan Huarui Photo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uarui Intelligent Light Display Co ltd
Henan Huarui Photo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uarui Intelligent Light Display Co ltd, Henan Huarui Photo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uarui Intelligent Light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48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2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2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2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结构和弯折结构;弯折结构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第一弯折区与主体结构连接,第一弯折区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弯折区与第一弯折区远离主体结构的部分连接,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之间具有转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弯折区的设计,解决了背光柔性电路板弯折结构回弹力大和易撕裂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背光柔性电路板的可靠性,降低了背光柔性电路板在使用过程的不良率。

Description

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电子设备,尤其是带液晶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屏主要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组成。其中,背光模组可以通过背光模组的柔性电路板和液晶面板连接。
目前,基于显示装置窄边框和全面屏的需求,可以将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实现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连接。其中,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的区域会产生反弹力,使背光模组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由于回弹力的作用导致柔性电路板脱落,从而造成背光模组的爆灯。另外,在显示装置的生产检测过程中,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的区域与未弯折的区域容易发生撕裂,从而导致柔性电路板断裂使显示装置无法显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背光柔性电路板弯折结构回弹力大和易撕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其包括主体结构和弯折结构;
所述弯折结构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
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弯折区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弯折区远离所述主体结构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具有转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的转角为锐角、钝角或者倒圆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倒圆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1.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区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可选地,所述弯折结构的任意一个表面设置有聚酰亚胺薄膜镂空区域,聚酰亚胺薄膜镂空区域覆盖有绝缘油墨层。
可选地,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焊盘结构;
所述焊盘结构与所述第二弯折区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的部分连接,所述焊盘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焊盘结构与所述第二弯折区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部分的连接为圆角连接;
所述焊盘结构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倒圆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1.0mm。
可选地,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呈阵列式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柔性电路板。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弯折区,使第一弯折区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夹角为90°,进而使弯折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处不易撕裂。通过设置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之间具有转角,使第二弯折区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弯折区不在同一直线,进而使第二弯折区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的延伸方向不呈直角,即第二弯折区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夹角大于90°或小于90°,由此在第二弯折区发生弯折时作用在主体结构上的回弹力较小,从而减小了主体结构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分离的风险,也就是减小了背光模组的爆灯风险。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弯折区的设计,解决了背光柔性电路板弯折结构回弹力大和易撕裂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背光柔性电路板的可靠性,降低了背光柔性电路板在使用过程的不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基于显示装置窄边框和全面屏的需求,可以将背光模组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实现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连接。目前用于连接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的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结构、弯折结构和焊盘结构。主体结构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弯折结构的一端与主体结构连接,弯折结构的另一端与焊盘结构连接,焊盘结构与液晶面板连接。其中,主体结构和弯折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下面对此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性地,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柔性电路板的弯折结构120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垂直,弯折结构120呈直线型。该设计方式的优点为:弯折结构120与主体结构110之间的连接夹角为直角,使得弯折结构120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处不易撕裂。该设计的缺点为整个弯折区120为直线型,弯折结构120发生弯折时产生的应力作用于主体结构110的回弹力较大,从而增加了主体结构110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分离的风险,也就是增加了背光模组的爆灯风险。
示例性地,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柔性电路板的弯折结构120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呈45°锐角,弯折结构120呈斜线型。该设计方式的优点为:弯折结构120与主体结构110之间的连接夹角为锐角,弯折结构120发生弯折的时候产生的应力作用于主体结构110的回弹力较小,从而减小了主体结构110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分离的风险,也就是减小了背光模组的爆灯风险。该设计的缺点为:弯折结构120与主体结构110之间的连接夹角为锐角,使得弯折结构120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处容易撕裂,从而导致柔性电路板发生断路,使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之间断连。
针对上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结构弯折时产生的回弹力大和弯折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处容易撕裂等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以解决背光柔性电路板回弹力大和易撕裂的问题。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背光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结构110和弯折结构120;弯折结构120包括第一弯折区121和第二弯折区122;第一弯折区121与主体结构110连接,第一弯折区121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弯折区122与第一弯折区121远离主体结构110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具有转角。
其中,主体结构110可以实现背光柔性电路板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弯折结构120是需要进行弯折的区域,可以实现背光柔性电路板与液晶面板的连接。
具体地,弯折结构120包括具有抗撕裂作用的第一弯折区121和减小回弹力作用的第二弯折区122。第一弯折区121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垂直,也就是第一弯折区121为直线型,并且第一弯折区121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夹角为90°,使得弯折结构120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处不易撕裂。第一弯折区121和第二弯折区122之间具有转角,也就是第二弯折区1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弯折区121不在同一直线,进而可知第二弯折区122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不呈直角,即第二弯折区122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夹角大于90°或小于90°。由此可知,在第二弯折区122发生弯折时,第二弯折区122产生的应力作用在主体结构110上的回弹力较小,从而减小了主体结构110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分离的风险,也就是减小了背光模组的爆灯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弯折区121,使第一弯折区121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夹角为90°,进而使弯折结构120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处不易撕裂。通过设置第一弯折区121和第二弯折区122之间具有转角,使第二弯折区1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弯折区121不在同一直线,进而使第二弯折区122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不呈直角,即第二弯折区122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夹角大于90°或小于90°,由此在第二弯折区122发生弯折时作用在主体结构110上的回弹力减小,从而减小了主体结构110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分离的风险,也就是减小了背光模组的爆灯风险。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弯折区的设计,解决了背光柔性电路板弯折结构120回弹力大和易撕裂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背光柔性电路板的可靠性,减小了背光柔性电路板在使用过程的不良率。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第一弯折区121与第二弯折区122之间的转角为锐角、钝角或者倒圆角。
具体地,设置第一弯折区121与第二弯折区122之间的转角为锐角、钝角或者倒圆角,也就是设置第二弯折区1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弯折区121不在同一直线,进而使第二弯折区122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不呈直角,即第二弯折区122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90°或小于90°。由此可知,在第二弯折区122发生弯折时,第二弯折区122产生的应力作用在主体结构110上的回弹力较小,从而减小了主体结构110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分离的风险,也就是减小了背光模组的爆灯风险。
另外,设置第一弯折区121与第二弯折区122之间的转角为倒圆角可以改善背光柔性电路板的应力集中情况,并可以对背光柔性电路板折叠产生的应力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此外,设置第一弯折区121与第二弯折区122之间的转角为倒圆角,还可以有效去除第二弯折区122与第一弯折区121连接处的加工残留毛刺,避免锐角或钝角划伤工作人员或其他器件,从而可以保证对背光柔性电路板加工的精度和美观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继续参考图4,第一弯折区121与第二弯折区122之间倒圆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1.0mm。具体地,设置第一弯折区121与第二弯折区122之间倒圆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1.0mm,可以有效改善背光柔性电路板的应力集中情况,并对背光柔性电路板折叠产生的应力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图7,第二弯折区122的形状为菱形或半圆环形。
具体地,图4和图5中第二弯折区122的形状为菱形,其中第二弯折区122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夹角大于90°或小于90°,此时第二弯折区122发生弯折时产生的应力作用在主体结构110上的回弹力较小,从而减小了主体结构110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分离的风险,也就是减小了背光模组的爆灯风险。图6和图7中第二弯折区122的形状为半圆环形,其中第二弯折区122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夹角大于90°或小于90°,也就是第二弯折区122的大部分切线与主体结构110的连接夹角大于90°或小于90°,此时第二弯折区122发生弯折时产生的应力作用在主体结构110上的回弹力较小,从而减小了主体结构110与背光模组胶框区域连接分离的风险,也就是减小了背光模组的爆灯风险。
可选地,第一弯折区12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其中,第一弯折区121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垂直,且第二弯折区122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呈锐角或钝角,显然第一弯折区121远离主体结构110部分与第二弯折区122的连接处需要呈一定的角度,为了防止第一弯折区121与第二弯折区122连接角容易发生撕裂且改善连接角应力,需要对第一弯折区121与第二弯折区122连接角进行倒角,使第二弯折区122与第一弯折区121远离主体结构110部分的连接为圆角连接。其中,为使第一弯折区121与第二弯折区122之间倒圆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1.0mm,设置第一弯折区12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可选地,弯折结构120的任意一个表面设置有聚酰亚胺薄膜镂空区域,聚酰亚胺薄膜镂空区域覆盖有绝缘油墨层123。
具体地,柔性印刷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FPC),一般是将基材层与铜箔压合在一起制成的板材结构,包括正、反两面,背光柔性电路板的表面覆盖有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湿性、耐热性、良好的抗辐射能力以及良好的介电性能。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在弯折结构120的正、反面的任意一个表面设置有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薄膜镂空区域,也即弯折结构120去除一层PI膜层,使得柔性电路板在弯折产生拉扯时,弯折结构120可以均匀受力,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同时在去除了PI膜层的弯折结构120表面覆盖绝缘油墨层123,通过绝缘油墨层123来替代传统的PI覆盖膜,绝缘油墨层123较为柔软,使得弯折结构120更柔软,更容易被弯折,从而使弯折结构120产生的应力更小,进而使弯折结构120弯折时作用于主体结构110的回弹力更小。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背光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焊盘结构130;焊盘结构130与第二弯折区122远离第一弯折区121的部分连接,焊盘结构130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垂直。
具体地,焊盘结构130与第二弯折区122远离第一弯折区121的部分连接,焊盘结构130远离第二弯折区122的部分与液晶面板连接。其中,焊盘结构130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结构110的延伸方向垂直,主体结构110与液晶面板平行设置,也就是干盘结的延伸方向与液晶面板垂直,便于将焊盘结构130与液晶面板连接。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焊盘结构130与第二弯折区122远离第一弯折区121部分的连接为圆角连接;焊盘结构130与第二弯折区122之间倒圆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1.0mm。
具体地,设置盘结构与第二弯折区122远离第一弯折区121部分的连接为圆角连接,可以改善背光柔性电路板的应力集中情况,对背光柔性电路板折叠产生的应力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另外,设置盘结构与第二弯折区122远离第一弯折区121部分的连接为圆角连接,还可以有效去除第二弯折区122与第一弯折区121连接处的加工残留毛刺,避免锐角或钝角对工作人员和其他器件的划伤,保证加工精度和美观性。焊盘结构130与第二弯折区122之间倒圆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1.0mm,可以有效改善背光柔性电路板的应力集中情况,并且对背光柔性电路板折叠产生的应力还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主体结构110包括发光单元111;发光单元111呈阵列式设置于主体结构110上。
其中,主体结构110是发光单元111的设置区域,发光单元111可以呈阵列式设置于主体结构110上,可以变相增加背光源的发光单元111设置数量,从而可以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亮度。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背光模组200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柔性电路板100,因此具有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柔性电路板100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显示装置400包括显示面板300和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200,背光模组200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400具有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柔性电路板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和弯折结构;
所述弯折结构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
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弯折区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弯折区远离所述主体结构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具有转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的转角为锐角、钝角或者倒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倒圆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结构的任意一个表面设置有聚酰亚胺薄膜镂空区域,所述聚酰亚胺薄膜镂空区域覆盖有绝缘油墨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焊盘结构;
所述焊盘结构与所述第二弯折区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的部分连接,所述焊盘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结构与所述第二弯折区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部分的连接为圆角连接;
所述焊盘结构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倒圆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呈阵列式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柔性电路板。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223504802.5U 2022-12-27 2022-12-27 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612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4802.5U CN219612111U (zh) 2022-12-27 2022-12-27 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4802.5U CN219612111U (zh) 2022-12-27 2022-12-27 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2111U true CN219612111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39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4802.5U Active CN219612111U (zh) 2022-12-27 2022-12-27 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2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262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518765B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160162070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60352031A1 (en) Connection device
US10739886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4780703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15418A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曲面显示装置
CN113433731A (zh)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18758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9734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19612111U (zh) 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5193399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
CN105516412B (zh) 具有双排金手指的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CN202009534U (zh) 柔性线路板防折损加强结构
CN205787464U (zh) 一种显示屏和fpc结构
CN201550352U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和采用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液晶显示模组
CN10906196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05124116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和终端设备
CN205196083U (zh) 柔性电路板
CN103188869A (zh) 柔性印刷线路板
US7556525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N205219994U (zh) Fpc容置装置
CN201557322U (zh) 柔性电路板
CN111552403B (zh) 一种弧形触控装置、触控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装置
CN203801144U (zh) 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排布结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