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1623U -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1623U
CN219611623U CN202320603186.4U CN202320603186U CN219611623U CN 219611623 U CN219611623 U CN 219611623U CN 202320603186 U CN202320603186 U CN 202320603186U CN 219611623 U CN219611623 U CN 219611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ower supply
filtering
module body
wir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031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壅
金国华
叶唤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06031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1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1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1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控制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具有第一插接件和滤波模块本体,所述控制模块具有第二插接件和控制模块本体;所述滤波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电源的输出侧,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得到滤波电源;所述控制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输出侧与所述负载的供电侧之间,用于基于所述滤波电源,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该方案,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方便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取舍,提高了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具有该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电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电器设备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大,经常会影响到相应电器设备本身功能的使用。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滤波器的作用是双方向性的,既能有效阻止外界的电磁干扰经电源线进入电器设备,又能阻挡该电器设备自身工作中产生的电磁骚扰经电源线进入电网进而传送到其他敏感的电器设备;所以,EMI滤波器是抗干扰和干扰抑制中都能用得到的一种器件。相关方案中,通过一个滤波电路(如EMI滤波器)提高电器设备(如基于电机控制的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但是这种电器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滤波电路为一体结构,结构固化,不易后期调整(如根据对滤波电路的需求调整滤波电路的接入等),适用性低。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以解决相关方案中,电器设备通过一个滤波模块进行抗干扰,但该电器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滤波模块为一体结构,结构固化而不易后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存在适用性低的问题,达到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进行灵活取舍,大大提高了电源与电机之间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的适用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设置于电源与负载之间,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后,再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所述抗干扰供电装置,包括: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控制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具有第一插接件和滤波模块本体,所述控制模块具有第二插接件和控制模块本体;其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电源的输出侧,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得到滤波电源;所述控制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输出侧与所述负载的供电侧之间,用于基于所述滤波电源,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对应一个所述负载,用于控制该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入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零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输出;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火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输出;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五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七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包括:差模滤波模块、共模滤波模块和电感滤波模块;所述差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差模电容模块;所述共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共模电容模块;所述电感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模块和第二电感模块;其中,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二差模电容模块后,接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还经所述第二电感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二共模电容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还经所述第一电感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还包括: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所述过压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模块、所述第二电感模块、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二差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一共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二共模电容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和所述过压保护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元器件,均能够设置为插接件的形式,以实现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参数的元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本体,包括:继电器模块、电容模块和开关管模块;其中,所述开关管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主控芯片发出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是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开启或关断的信号;直流电源经所述电容模块后,接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连接端;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连接端,还连接至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直流电源,还连接至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继电器模块的触点,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之间;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本体,还包括:二极管模块和电阻模块;其中,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阳极;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阴极;所述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开关管模块的控制端。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电机控制电路,该电机控制电路包括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均为模块化设置以便于拆卸和更换,如更换不同参数的滤波模块和/或开关控制模块,其中,滤波模块用于对电源进行滤波,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机的供电侧的接通或关断,从而,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进行灵活取舍,大大提高了电源与电机之间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抗干扰供电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滤波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继电器控制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相关方案中,电器设备(如基于电机控制的设备)通过一个滤波电路进行抗干扰,但该电器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滤波电路为一体结构,结构固化而不易后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如根据对滤波电路的需求调整滤波电路的接入等),存在适用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提出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具体是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如继电器控制模块),可以提高电机所在电器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并将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设置成模块化的形式,便于后期根据实际需求对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开关控制模块进行灵活取舍,从而可以提高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适用性,可以扩大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适用范围,也可以方便用户对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抗干扰供电装置,设置于电源与负载之间,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后,再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以实现对所述电源与所述负载的抗干扰处理、以及对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供电控制。所述抗干扰供电装置,包括: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控制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具有第一插接件和滤波模块本体,所述控制模块具有第二插接件和控制模块本体。
其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电源的输出侧,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得到滤波电源,以实现对所述电源与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抗干扰处理。
所述控制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输出侧与所述负载的供电侧之间,用于基于所述滤波电源,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以实现对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供电控制。
具体地,图2为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包括:模块化设置在电源(POWER)与电机(MOTOR)之间的第一模块(MODULE1)和第二模块(MODULE2)。第一模块如滤波模块,第二模块如控制模块(即开关控制模块)。电源的零线连接端POWER_N连接至滤波模块的零线输入端,电源的火线连接端(POWER_L)连接至滤波模块的火线输入端。滤波模块的零线输出端MOTOR_N1连接至电机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滤波模块的火线输出端MOTOR_L1连接至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MOTOR_L连接至电机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主控芯片(如MCU)连接至开关控制模块的控制端MOTOR_CTRL。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的提出的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如继电器控制模块),提高了电机所在电器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将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设置成模块化的形式,如将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拆分为模块化,便于后期根据实际需求对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开关控制模块进行灵活取舍。这样,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使用了模块化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如继电器控制模块),简化了电源与电机之间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固化结构,提高了电机所在电器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电源与电机之间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使用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对应一个所述负载,用于控制该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电机作为负载,电源作为供电电源。一个供电电源可以给n个负载供电,n为正整数。每个负载对应一个开关控制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第一接线端子如接线端子X1、第二接线端子如接线端子X2、第三接线端子如接线端子X3和第四接线端子如接线端子X4。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入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零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输出。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火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输出。
具体地,图3为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滤波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接线端子X1与电源的零线连接端POWER_N相连,接线端子X2与电源的火线连接端(POWER_L)相连,接线端子X3与电机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相连,接线端子X4与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线端子X1、接线端子X2、接线端子X3、接线端子X4均可以使用铜插片接口。
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第五接线端子如接线端子X5、第六接线端子如接线端子X6、第七接线端子如接线端子X7和第八接线端子如接线端子X8。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五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七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
具体地,图4为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继电器控制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接线端子X5与接线端子X3相连,接线端子X7与电机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相连。接线端子X6与接线端子X4相连,接线端子X8与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MOTOR_L相连,接线端子X8还与电机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相连。接线端子X5、接线端子X6、接线端子X7、接线端子X8可以均使用铜插片接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包括:差模滤波模块、共模滤波模块和电感滤波模块。所述差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差模电容模块,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如电容C1,第二差模电容模块如电容C2。所述共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共模电容模块,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如电容C3,第二共模电容模块如电容C4。所述电感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模块和第二电感模块,第一电感模块如电感L1,第二电感模块如电感L2。
其中,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二差模电容模块后,接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还经所述第二电感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二共模电容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还经所述第一电感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图2所示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滤波模块,还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以及,电感L1、电感L2。电感L1、电感L2均起滤波作用。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均起滤波作用,且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可以互为冗余设置,在任一电容失效的情况下不影响整体的滤波效果,保证了滤波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还包括:过流保护模块,如保险管FU1。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之间。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图2所示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滤波模块,还包括:保险管FU1;保险管FU1可以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在保险管FU1的保护电流的大小,可以根据所述滤波模块本体所在电路的允许最大电流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如压敏电阻RV1。所述过压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图2所示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滤波模块,还包括:压敏电阻RV1。其中,电源的零线连接端POWER_N,经电容C1和电容C2后连接至电源的火线连接端(POWER_L)。电源的零线连接端POWER_N,还经电感L2后连接至电机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电机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还经电容C3和电容C4后连接至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保险管FU1与电感L1串联在电源的火线连接端(POWER_L)与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压敏电阻RV1,连接在电容C1与电感L2的公共端、以及保险管FU1与电感L1的公共端之间。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压敏电阻RV1,是一种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电阻器件,主要用于在电路承受过压时进行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敏感器件,实现限压保护。
参见图3所示的例子,滤波模块为可拆卸部件,可以根据实际电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增减。其中,电容C1和电容C2均为差模电容,电容C3和电容C4均为共模电容。使用铜插片接口的接线端子X1、接线端子X2、接线端子X3、接线端子X4,电容C1、电容C2串联,电容C3、电容C4串联,并分别并联在了电感L1、电感L2两边,电源零线POWER_N从接线端子X1输入,电源火线POWER_L从接线端子X2输入,经过电容C1、电容C2滤除差模干扰,经过保险管FU1,再经过电感L1以及电容C3、电容C4滤除共模干扰,电阻RV1为压敏电阻,经过滤波后的电源零线MOTOR_N1由接线端子X3输出,电源火线MOTOR_L1由接线端子X4输出。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模块、所述第二电感模块、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二差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一共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二共模电容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和所述过压保护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元器件,均能够设置为插接件的形式,以实现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参数的元器件。例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保险管FU1以实现过流保护,更换压敏电阻RV1以实现过压保护。
参见图2所示的例子,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提出的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将整个电机的模块化电源供电分为滤波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机驱动部分,其中,滤波模块的作用是降低220V交流市电输入时经过电机电源线传入整机中的干扰,大大提高整机EMC(电磁兼容)的可靠性。控制模块的作用是为了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整机可根据实际情况,智能控制电机的开关,降低待机功耗。同时,模块化的电源供电电路便于后期整改调试,如可随时拆卸滤波模块(如滤波板),更换不同值电感,以满足抗干扰能力要求。另外,在干扰小的场合可以将滤波模块整体拆除,在干扰大的场合可以将滤波模块加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本体,包括:继电器模块、电容模块和开关管模块,继电器模块如继电器K1,电容模块如电容C5,开关管模块如三极管Q6。
其中,所述开关管模块的控制端(如三极管Q6的基极),用于接收主控芯片发出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是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开启或关断的信号。直流电源经所述电容模块后,接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如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如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如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连接至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如继电器K1的线圈的接线端子1)。所述直流电源,还连接至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如继电器K1的线圈的接线端子2)。所述继电器模块的触点的第一连接端(如继电器K1的触点的接线端子4)与所述继电器模块的触点的第二连接端(如继电器K1的触点的接线端子3),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如接线端子X6)与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如接线端子X8)之间。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如接线端子X4),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如接线端子X6)。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如接线端子X8),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如接线端子X3),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如接线端子X7),具体可以是接线端子X3经接线端子X5后连接至接线端子X7。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图2所示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继电器控制模块,还包括:继电器K1,电容C5,以及三极管Q6。其中,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连接在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MOTOR_L之间。+12V直流电源连接至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经电容C5后连接至+12V直流电源。主控芯片(如MCU)发出的控制信号,经开关控制模块的控制端MOTOR_CTRL输入至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12V直流电源经电容C5后还连接至三极管Q6的集电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本体,还包括:二极管模块和电阻模块,二极管模块如二极管D1,电阻模块如电阻R3。其中,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阳极。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阴极。所述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开关管模块的控制端。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图2所示的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继电器控制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1,电阻R3。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至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至继电器K1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
参见图4所示的例子,接线端子X5与接线端子X3由板间连线相接,即电源网络MOTOR_N1接入,接线端子X5及接线端子X7为同一条电源网络MOTOR_N(连接后电源网络MOTOR_N1与电源网络MOTOR_N为同一网络),接线端子X7连接的电源网络MOTOR_N连接电机电源零线。接线端子X6与接线端子X4由板间连线相接,即电源网络MOTOR_L1接入,连接后电源网络MOTOR_L1与接线端子X6连接的网络MOTOR_L2为同一网络,接线端子X6及接线端子X8之间串联一个继电器控制模块,接线端子X8连接的电源网络MOTOR_L连接电机电源火线。主芯片根据场景需要,自动调节信号线MOTOR_CTRL的电平输出来控制继电器K1吸合,吸合后,三个电源火线网络MOTOR_L1、MOTOR_L2、MOTOR_L连接到一起,此时电机供电电源形成回路,电机上电启动。例如:可以实现对后端负载(如电机)是否在线、是否停歇等控制。
参见图2至图4所示的例子,220V的交流电源的电源零火线POWER_N、POWER_L,分别接入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经过滤波模块的滤波后输出干扰较小的电源网络MOTOR_N1、MOTOR_L1,电源网络MOTOR_N1、MOTOR_L1经过开关控制模块后,接入电机。其中,开关控制模块由主芯片发送的控制信号MOTOR_CTRL来控制开关控制模块中继电器K1的吸合,从而控制电机的电源供电。开关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K1,是滤波模块与电机之间的开关设备,用来控制电机的开关。
实际应用中,开关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K1闭合后,滤波模块输出端的电源MOTOR_N1与开关控制模块输出端的电源MOTOR_N为同一网络,滤波模块的输出端电源MOTOR_L1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源MOTOR_L2、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源MOTOR_L为同一网络。这里,处于同一网络的电源是连通的,在处于同一网络的电源连通的情况下,滤波模块对该网一网络的设备起到滤波和保护作用。
相关方案中,电源与电机之间的滤波模块固定在电路板上,不方便更改。而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将电源与电机之间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设置为模块化的形式,方便根据电源的负载对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进行调节。例如: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模块(如继电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机的开启,可以在开关控制模块(如继电器控制模块)所控制的这一路负载不需要工作时主动切开该一路的负载(即该一路的电机),进一步保护了电机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这样,通过电机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模块(如继电器控制模块),可以主动切开电机以改变电源的负载,使电源的功耗降低,有利于节约能源。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电机控制电路,该电机控制电路包括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均为模块化设置以便于拆卸和更换,如更换不同参数的滤波模块和/或开关控制模块,其中,滤波模块用于对电源进行滤波,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机的供电侧的接通或关断,从而,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进行灵活取舍,大大提高了电源与电机之间的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的适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抗干扰供电装置的一种电机控制装置。该电机控制装置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电机控制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电机控制电路,该电机控制电路包括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均为模块化设置以便于拆卸和更换,如更换不同参数的滤波模块和/或开关控制模块,其中,滤波模块用于对电源进行滤波,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机的供电侧的接通或关断,提高了电机所在电器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电源与电机之间的模块化电源供电电路的使用灵活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电机的一种电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电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30。
在步骤S110处,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设置在电源的输出侧、且所述控制模块本体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输出侧与所述负载的供电侧之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负载是否需要通电以启动并工作。
在步骤S120处,若所述负载需要通电以启动并工作,则控制所述控制模块本体接通,以接通所述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的供电通路。
在步骤S130处,若所述负载不需要通电以启动并工作,则控制所述控制模块本体断开,以断开所述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的供电通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提供了一个抗干扰能力强的电源供电电路(即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与开关控制模块分离的滤波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拆卸滤波模块(如滤波板),且便于更换滤波模块的元器件参数。电源经过滤波模块后接电机的开关控制模块,电机的开关控制模块为继电器控制模块。主芯片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控制电机电源的接入及断开,可以主动切开电机以改变电源的负载,使电源的功耗降低,有利于节约能源。
由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电机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源与电机之间设置模块化的电机控制电路,该电机控制电路包括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滤波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均为模块化设置以便于拆卸和更换,如更换不同参数的滤波模块和/或开关控制模块,其中,滤波模块用于对电源进行滤波,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机的供电侧的接通或关断,便于后期根据实际需求对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开关控制模块进行灵活取舍。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电源与负载之间,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后,再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所述抗干扰供电装置,包括:模块化设置的滤波模块、以及模块化设置的控制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具有第一插接件和滤波模块本体,所述控制模块具有第二插接件和控制模块本体;其中,
所述滤波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电源的输出侧,用于对所述电源的输出侧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得到滤波电源;
所述控制模块本体,通过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输出侧与所述负载的供电侧之间,用于基于所述滤波电源,控制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控制模块,对应一个所述负载,用于控制该负载的供电侧的开启或关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入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零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输出;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相连,以使所述电源的火线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输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经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进行抗干扰处理后,自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输出;
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五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六接线端子,能够通过板间连线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七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所述第八接线端子,能够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包括:差模滤波模块、共模滤波模块和电感滤波模块;所述差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差模电容模块;所述共模滤波模块,包括: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和第二共模电容模块;
所述电感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模块和第二电感模块;其中,
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二差模电容模块后,接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还经所述第二电感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经串联的所述第一共模电容模块和所述第二共模电容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所述电源的零线输入端,还经所述第一电感模块后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还包括: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源的火线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波模块中,所述滤波模块本体,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所述过压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模块、所述第二电感模块、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二差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一共模电容模块、所述第二共模电容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和所述过压保护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元器件,均能够设置为插接件的形式,以实现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参数的元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本体,包括:继电器模块、电容模块和开关管模块;其中,
所述开关管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主控芯片发出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是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开启或关断的信号;直流电源经所述电容模块后,接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连接端;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二连接端,接地;
所述开关管模块的第一连接端,还连接至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直流电源,还连接至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继电器模块的触点,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之间;
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火线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本体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火线输入端;所述滤波模块本体的零线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侧的零线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本体,还包括:二极管模块和电阻模块;其中,
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阳极;所述继电器模块的线圈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阴极;所述电阻模块,设置在所述开关管模块的控制端。
9.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干扰供电装置。
CN202320603186.4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 Active CN219611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3186.4U CN219611623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3186.4U CN219611623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1623U true CN219611623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3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03186.4U Active CN219611623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1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9037859B4 (de) Eingangsschaltung für ein elektrisches Gerät, Verwendung einer Eingangsschaltung und elektrisches Gerät
KR20040008610A (ko) 중성선 전류 제거를 위한 저감된 정격의 능동 전력 필터장치
CN103683999B (zh) 并网逆变器及其输出滤波方法
JP7174097B2 (ja) スイッチ回路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スマートスイッチ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CN104184341B (zh) 电源供应装置
CN214755572U (zh) 放电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9611623U (zh)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
CN204809852U (zh) 三相大功率开关电源中的缺相保护电路
CN201097176Y (zh) 一种电源控制器
CN116317717A (zh) 一种抗干扰供电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86790A (zh) 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16031857A (zh) 一种应用于逆变焊接电源的市电防误接保护电路和方法
CN205753371U (zh) 一种断路器控制及线圈保护装置
JP2022548546A (ja) 電力調整装置
CN105656079A (zh) 切换旁路电路、变流器及直流组网变流系统
CN110098604A (zh) 一种放电电路、电源滤波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及家用电器
CN220822915U (zh) 双向dc/dc控制电路系统及装置
CN216069619U (zh) 一种基于混合动力控制器的电源系统
CN212660105U (zh) 开关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910959B (zh) 无电压互感器的充电枪保护电路
CN206759356U (zh) 一种磁悬浮制冷机组的配电电路
CN117977978B (zh) 一种商用冷却机组电源管理模块
CN215180468U (zh) 过零检测电路及装置
CN210536294U (zh) 一种内置两路电源的断路器装置
CN216411978U (zh) 一种可控硅输出控制烤箱温度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