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0742U - 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0742U
CN219610742U CN202321395413.5U CN202321395413U CN219610742U CN 219610742 U CN219610742 U CN 219610742U CN 202321395413 U CN202321395413 U CN 202321395413U CN 219610742 U CN219610742 U CN 219610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ranch
feed branch
earphone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54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洪浪
郑兴
龙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c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c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c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c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954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0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0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0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包括:触摸片、馈电枝节以及耦合馈电枝节,所述触摸片镭雕设置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顶部内壁中间位置;所述馈电枝节镭雕设置于所述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顶部内壁,并设置于所述触摸片靠近所述耳机上盖顶部内壁的边缘区域;所述耦合馈电枝节镭雕设置于所述耳机上盖的顶部内壁和侧面内壁。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波束赋形天线的小型化和高性能设计需求,合理且高效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进行天线导电走线的优化设计,并且保证了下半球的波束赋形天线性能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天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
背景技术
由于蓝牙耳机本身具有的便携性、便利性以及易于使用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电子产品。而天线作蓝牙耳机的电磁信号发射以及接收的部件,其性能的优劣与消费者使用体验密切相关。
消费者对于耳机轻便小巧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入耳式蓝牙耳机的应用环境中,由于留给其波束赋形天线的空间渐趋狭小,主板与波束赋形天线之间的距离变低,在此情况下,如果采用普通的单极子天线或PIFA天线设计,天线增益会较差。同时消费者在使用耳机时,由于手机和电脑等设备都位于耳机下方,故耳机的下半球增益对于实际体验尤为重要,但是现有技术未能对耳机的下半球进行波束赋形。
综合以上可知,目前市场上蓝牙耳机普遍采用的天线设计方式,在电磁环境恶劣复杂的环境下,可能会产生连接不稳定或传输数据丢包等现象,导致音乐等数据传输的断连,进而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基于以上问题,那么,在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设计中,对于具有小型化、高性能和下半球波束赋形的新型天线设计明显具有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小型化和高性能设计需求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旨在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实现对入耳式蓝牙耳机的下半球波束赋形走线设计。
对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包括:触摸片、馈电枝节以及耦合馈电枝节,所述触摸片镭雕设置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顶部内壁中间位置;所述馈电枝节镭雕设置于所述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顶部内壁,并设置于所述触摸片靠近所述耳机上盖顶部内壁的边缘区域;所述耦合馈电枝节镭雕设置于所述耳机上盖的顶部内壁和侧面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耦合馈电枝节位于所述耳机上盖顶部内壁的走线区域设置于所述触摸片和馈电枝节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馈电枝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平行馈电枝节和第一环形馈电枝节,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平行设置于所述耦合馈电枝节远离所述触摸片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馈电枝节环绕式设置于所述触摸片所述耳机上盖顶部内壁的下边缘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耦合馈电枝节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平行馈电枝节和第二环形馈电枝节,所述第二平行馈电枝节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靠近所述触摸片的一侧,所述第二环形馈电枝节环绕式设置于所述耳机上盖的侧面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触摸片和第二平行馈电枝节之间设置第一平行走线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平行走线区域的长度为8.2±0.08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和第二平行馈电枝节之间设置第二平行走线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平行走线区域的长度为5.39±0.08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耳机上盖的顶部内壁上,所述触摸片和馈电枝节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馈电枝节和耦合馈电枝节之间的间距,为0.4±0.08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耳机上盖镭雕设置有标识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触摸片镭雕设置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顶部内壁中间位置;所述馈电枝节镭雕设置于所述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顶部内壁,并设置于所述触摸片靠近所述耳机上盖顶部内壁的边缘区域;所述耦合馈电枝节镭雕设置于所述耳机上盖的顶部内壁和侧面内壁,进而能够满足波束赋形天线的小型化和高性能设计需求,合理且高效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进行天线导电走线的优化设计,并且保证了下半球的波束赋形天线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应用于左耳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应用于左耳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应用于左耳耳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应用于右耳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应用于右耳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1-触摸片;2-馈电枝节;201-第一平行馈电枝节;202-第一环形馈电枝节;3-耦合馈电枝节;301-第二平行馈电枝节;302-第二环形馈电枝节;4-耳机上盖;401-标识符。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果某一技术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技术特征,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技术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技术特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 “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等,应当理解为仅用于相同或是相似技术特征名称的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指明技术特征的相对重要性,不能理解为暗示/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也不能理解为暗示/指明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包括:触摸片1、馈电枝节2以及耦合馈电枝节3,所述触摸片1镭雕设置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4顶部内壁中间位置;所述馈电枝节2镭雕设置于所述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4顶部内壁,并设置于所述触摸片1靠近所述耳机上盖4顶部内壁的边缘区域;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镭雕设置于所述耳机上盖4的顶部内壁和侧面内壁。
本实施例所述触摸片1、馈电枝节2以及耦合馈电枝节3均优选为采用镭雕化镀工艺放置于耳机上盖4内壁的天线导电片,即均优选为LDS天线。本实施例针对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特殊结构,将所述触摸片1镭雕设置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4顶部内壁中间位置;所述馈电枝节2镭雕设置于所述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4顶部内壁,并设置于所述触摸片1靠近所述耳机上盖4顶部内壁的边缘区域;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镭雕设置于所述耳机上盖4的顶部内壁和侧面内壁,进而能够满足波束赋形天线的小型化和高性能设计需求,合理且高效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进行天线导电走线的优化设计,并且保证了下半球的波束赋形天线性能良好。
经测试,本实施例能获得更好的天线带宽和更高的天线增益,同时由于所述馈电枝节2的设计,进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朝下辐射方向图。在本实施例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LDS镭雕工艺将金属离子附着在所述耳机上盖4并进行固定,分别得到触摸片1、馈电枝节2以及耦合馈电枝节3这三个不同位置的天线导电片,整体性能优异稳定,同时也便于产线大规模生产及组装;本实施例具有性能优异、天线与整机组装简单、稳定性高以及不影响入耳式蓝牙耳机产品外观的特点。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位于所述耳机上盖4顶部内壁的走线区域设置于所述触摸片1和馈电枝节2之间;所述触摸片1指的是设置于中间的LDS天线主体,所述馈电枝节2指的是LDS天线的直接馈电枝节,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指的是用于实现LDS天线耦合激励的馈电枝节。优选的,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位于所述耳机上盖4内顶部的走线,与所述馈电枝节2的距离较近,在两者平行的部分通过电磁耦合激励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调整所述馈电枝节2与耦合馈电枝节3之间的间距、或调整两者平行的长度,可以改变两天线枝节之间的电磁耦合强度,从而改善天线整体的阻抗。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调整所述馈电枝节2的尺寸,可以改变其电尺寸,使天线工作在蓝牙工作频段。通过调整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的尺寸,可以改变其电尺寸,使其谐振频率接近蓝牙工作频段。所述馈电枝节2优选在馈点处连接到耳机主板蓝牙信号部分,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未与任何结构直接进行电气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所述馈电枝节2的长度优选为29.5mm±0.08,宽度优选为1.6±0.08mm;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的长度优选为33.8±0.08mm,宽度优选为1.35±0.08mm;当然,这些参数属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自定义调整。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馈电枝节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平行馈电枝节201和第一环形馈电枝节202,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201指的是所述馈电枝节2中与所述触摸片1平行设置并用于实现馈电的枝节,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201平行设置于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远离所述触摸片1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馈电枝节202环绕式设置于所述触摸片1所述耳机上盖4顶部内壁的下边缘区域,所述第一环形馈电枝节202指的是所述馈电枝节2的环形设计的馈电枝节,进而充分利用所述耳机上盖4顶部内壁的下边缘区域空间来实现馈电设计,以保证下半球的波束赋形天线性能良好。
相对应的,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平行馈电枝节301和第二环形馈电枝节302,所述第二平行馈电枝节301指的是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中与所述触摸片1平行设置并用于实现耦合馈电的枝节,所述第二平行馈电枝节301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201靠近所述触摸片1的一侧;所述第二环形馈电枝节302环绕式设置于所述耳机上盖4的侧面内壁,所述第二环形馈电枝节302指的是所述耦合馈电枝节3的环形设计的馈电枝节。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环形馈电枝节302和所述第一环形馈电枝节202的方向不同,进而能够更加合理且高效地尽可能利用上所述入耳式蓝牙耳机的内部空间,提高天线性能。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触摸片1和第二平行馈电枝节301之间设置第一平行走线区域;所述第一平行走线区域的长度L1优选为8.2±0.08mm。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201和第二平行馈电枝节301之间设置第二平行走线区域;所述第二平行走线区域的长度L2优选为5.39±0.08mm。本实施例所述耳机上盖4的顶部内壁上,所述触摸片1和馈电枝节2之间的D1以及所述馈电枝节2和耦合馈电枝节3之间的间距D2,均优选为0.4±0.08mm。经测试,采用以上参数,能够使得本实施例所获得的入耳式蓝牙天线性能更佳;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参数的调整。在得到如图1和图4所示的波束赋形天线之后,将耳机的天线上盖4扣到主板指定位置,即可完成并获得实现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的整体设计方案。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耳机上盖4镭雕设置有标识符401,所述标识符401为用于起到标识作用的标识部,如实现左耳、右耳、型号以及其他个性化标识作用等,便于提高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需求。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片、馈电枝节以及耦合馈电枝节,所述触摸片镭雕设置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顶部内壁中间位置;所述馈电枝节镭雕设置于所述入耳式蓝牙耳机的耳机上盖顶部内壁,并设置于所述触摸片靠近所述耳机上盖顶部内壁的边缘区域;所述耦合馈电枝节镭雕设置于所述耳机上盖的顶部内壁和侧面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馈电枝节位于所述耳机上盖顶部内壁的走线区域设置于所述触摸片和馈电枝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枝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平行馈电枝节和第一环形馈电枝节,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平行设置于所述耦合馈电枝节远离所述触摸片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馈电枝节环绕式设置于所述触摸片所述耳机上盖顶部内壁的下边缘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馈电枝节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平行馈电枝节和第二环形馈电枝节,所述第二平行馈电枝节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靠近所述触摸片的一侧,所述第二环形馈电枝节环绕式设置于所述耳机上盖的侧面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片和第二平行馈电枝节之间设置第一平行走线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行走线区域的长度为8.2±0.08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行馈电枝节和第二平行馈电枝节之间设置第二平行走线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行走线区域的长度为5.39±0.08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上盖的顶部内壁上,所述触摸片和馈电枝节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馈电枝节和耦合馈电枝节之间的间距,为0.4±0.0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上盖镭雕设置有标识符。
CN202321395413.5U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 Active CN219610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5413.5U CN219610742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5413.5U CN219610742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0742U true CN219610742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4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5413.5U Active CN219610742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0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9905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an antenna
US20100156728A1 (en) Radio device and slot antenna which facilitates operation of a user interface element
CN108281759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08092138A (ja)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ヘッドセット
JP2014007742A (ja) スロットアンテナを有する補聴器
EP3648478B1 (en) Hear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a primary antenna in conjunction with a chip antenna
CN103022647B (zh) 天线组合
CN112153508B (zh) 蓝牙耳机
CN105722000B (zh) 听力装置
CN210143101U (zh) 一种蓝牙耳机及其蓝牙天线
US20170180884A1 (en) Hearing aid with antenna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11108648A (zh) 环形天线和包括环形天线的耳模块
CN20780089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21168467A (ja) アンテナを備える聴覚装置
CN206471479U (zh) 一种m型蓝牙耳机天线
CN219610742U (zh) 一种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的波束赋形天线
CN208821022U (zh) 双耳无线耳机
CN110380219B (zh) 电子装置
CN216626024U (zh) 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系统
CN115377663B (zh) 无线耳机
CN216291383U (zh) 一种蓝牙耳机
JP2020048197A (ja) 支持構造にアンテナ機能を有する聴覚装置
EP3503589A1 (en) A hearing aid having combined antennas
CN206364978U (zh)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WO2020011698A1 (en) Headphone device with antenna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