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5485U - 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5485U
CN219605485U CN202320566540.0U CN202320566540U CN219605485U CN 219605485 U CN219605485 U CN 219605485U CN 202320566540 U CN202320566540 U CN 202320566540U CN 219605485 U CN219605485 U CN 219605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piston
cylinder
compression
compress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65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5665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5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5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5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压缩缸、蓄能罐、储液箱、电力驱动源。其中,压缩缸具有缸体、以及与所述缸体适配的活塞。蓄能罐与所述缸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箱用于存储液体介质,与所述缸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电力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压缩缸的活塞往复运动,以从所述储液箱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将所述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内,从而不断压缩蓄能罐内的气体实现储能。当蓄能罐需要释能时,蓄能罐内的压缩气体通过液体介质驱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连杆驱动曲轴转动,曲轴驱动电力驱动源发电。本申请提供了一套利用液体和气体相结合的加压方案,更容易实现超高压储能,提高了储能密度。

Description

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空气储能是主要的储能发电系统之一,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在用电低谷时,采用空气压缩机将电能以压缩空气的形式储存在封闭的岩洞内(或高压容器内),而在用电高峰时,再将压缩空气释放出来后,通过膨胀机做功后驱动发电机发电。现压缩空气储能方法,一般都是利用空气压缩机来实现对空气进行压缩,因单个空气压缩机的压缩比不能太大,如果需要获得高压的压缩空气,就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多级压缩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一种储能系统,包括:
压缩缸,具有缸体、以及与所述缸体适配的活塞;
蓄能罐,与所述缸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储液箱,用于存储液体介质,与所述缸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电力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压缩缸的活塞往复运动,以从所述储液箱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将所述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内,从而不断压缩蓄能罐内的气体实现储能。
在一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储能系统还包括:受所述电力驱动源驱动的曲轴、连接在所述曲轴的连杆轴颈与活塞之间的活塞连杆;随着所述曲轴的转动,所述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
在一改进的技术方案中,缸体内的无杆腔与所述蓄能罐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阀门;所述缸体内的无杆腔与所述储液箱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二阀门;当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所述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缸体内的无杆腔体积扩张,通过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当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缸体内的无杆腔体积压缩,通过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其中,当活塞连杆向退出缸体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记为第一方向;当活塞连杆向进入缸体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记为第二方向。
在一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压缩缸的数量为多个,各个压缩缸的活塞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连接在曲轴的连杆轴颈上,随着所述曲轴的转动,所有的压缩缸的活塞往复运动,从所述储液箱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将所述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内。
在一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压缩缸成对布置,且均布置在曲轴的同一侧;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的活塞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连接在曲轴上两个不同的连杆轴颈上,且所述两个不同的连杆轴颈相位相反;
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具体为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随着曲轴的转动,两压缩缸的活塞反向运动;当第一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时,第一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同时,第二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当第一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时,第一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同时,第二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
在一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压缩缸成对布置;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的活塞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连接在曲轴上同一个连杆轴颈上,且两压缩缸分别布置在曲轴的两侧;
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具体为第三压缩缸和第四压缩缸,随着曲轴的转动,两压缩缸的活塞反向运动;当第三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时,第三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三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同时,第四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四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四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当第三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时,第三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三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同时,第四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四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四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
在一改进的技术方案中,蓄能罐的数量设置成多个。
在一改进的技术方案中,电力驱动源为可发电和驱动两用的发电电机;蓄能罐释放能量时,蓄能罐内的压缩气体通过液体介质驱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连杆驱动曲轴转动,曲轴驱动发电电机发电;在蓄能罐内的压缩气体驱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当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蓄能罐内的液体介质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缸体驱动活塞往第一方向运动;当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活塞往第二方向运动,将缸体内的液体介质通过第二管路推入储液箱内。
在一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发电电机与所述曲轴之间还设置有变速器。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发电系统,包括:
发电机组,用于将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
上述部分所提供的储能系统。
本申请利用压缩空气储能,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储能气弹簧,能量损失小,效率高。此外,本申请提供了一套利用液体和气体相结合的加压方案,更容易实现超高压储能,提高了储能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电系统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储能系统100、发电机组200、压缩缸110、第一压缩缸110a、第二压缩缸110b、第三压缩缸110c、第四压缩缸110d、缸体111、活塞112、蓄能罐120、储液箱130、电力驱动源140、曲轴150、连杆轴颈151、活塞连杆160、第一管路170、第一阀门171、第二管路180、第二阀门181、变速器19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一种储能系统100,可用于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将压缩的高压空气转化为电能。本申请利用压缩空气储能,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储能气弹簧,能量损失小,效率高。下面结合附图对该储能系统100进行具体说明。
参考图1,该储能系统100包括压缩缸110、蓄能罐120、储液箱130、电力驱动源140。其中,压缩缸110具有缸体111、以及与所述缸体111适配的活塞112。蓄能罐120与所述缸体11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箱130用于存储液体介质,与所述缸体11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电力驱动源140用于驱动所述压缩缸110的活塞112往复运动,以从所述储液箱130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将所述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内,从而不断压缩蓄能罐120内的气体实现储能。
具体地,电力驱动源140为电力执行元件,用于驱动压缩缸110动作。蓄能罐120用于密封存储高压气体和液体介质。储液箱130用于缓存液体介质。此处,液体介质可以为水、油等。当电力驱动源140驱动所述压缩缸110的活塞112往复运动时,压缩缸110从储液箱130中吸取液体介质,并且将吸取的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内,从而不断压缩蓄能罐120内的气体实现储能。此处,通过压缩缸110压缩气体,从而将电能转化为高压气体。蓄能罐120内的高压气体可在需要的时候重新转化电能补充给电网。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使用高压气体作为储能气弹簧,能量损失小,效率高。另外,液体作为加压和发电介质,容易实现超高压储能,提高储能密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储能系统100还包括:受所述电力驱动源140驱动的曲轴150、连接在所述曲轴150的连杆轴颈151与活塞112之间的活塞连杆160;随着所述曲轴150的转动,所述活塞112在缸体111内往复运动。
具体地,电力驱动源140与曲轴150之间动力连接,输出扭矩给曲轴150。在曲轴150的转动过程中,活塞连杆160带动活塞112在缸体111内往复运动。随着活塞112的往复运动,压缩缸110不断从储液箱130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将所述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内,从而不断压缩蓄能罐120内的气体实现储能。
在一具体实例中,电力驱动源140为电机,电机与曲轴150之间还设置有变速器190。电机从电网吸收电能做功,输出转速和扭矩,通过变速箱后电机的转速降低,带动曲轴150转动,活塞连杆160的一端与曲轴150上的连杆轴颈15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压缩缸110的活塞112活动连接,曲轴150转动一周,带动活塞112在缸体111内进行一次伸出和一次缩回。
参考图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缸体111内的无杆腔与所述蓄能罐120通过第一管路170连接;所述第一管路170上设置有能够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阀门171。所述缸体111内的无杆腔与所述储液箱130之间通过第二管路180连接;所述第二管路180上设置有能够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二阀门181。缸体111被活塞112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缸体111内具有活塞连杆160穿过一侧的空腔为有杆腔,不具有活塞连杆160穿过一侧的空腔为无杆腔,如图2所示,对于第一压缩缸110a,缸体111内腔中活塞112上方的部分有活塞连杆160穿过,为有杆腔S1;缸体111内腔中活塞112下方的部分没有活塞连杆160穿过,为无杆腔S2。缸体111的有杆腔为空腔,并在上部配有进气阀和排气阀。缸体111的无杆腔中充满液体介质。
参考图2,当活塞连杆160向退出缸体111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记为第一方向;当活塞连杆160向进入缸体111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记为第二方向。在图2中,第一方向为上移,第二方向为下移。进一步地,第一管路170用于连通缸体111内的无杆腔与所述蓄能罐120,第二管路180用于连通缸体111内的无杆腔与储液箱130。当第一阀门171开启,且第二阀门181关闭时,第一管路170导通,第二管路180截断,可通过驱动活塞112下压将无杆腔内的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当第一阀门171关闭,且第二阀门181开启时,第一管路170截断,第二管路180导通,可通过驱动活塞112上移吸取储液箱130内的液体介质。
参考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所述第一阀门17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缸体111内的无杆腔体积扩张,通过第二管路180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当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一阀门171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阀门18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缸体111内的无杆腔体积压缩,通过第一管路170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如此,随着电力驱动源140驱动曲轴150转动,压缩缸110的活塞112不断往复运动,从而不断将储液箱130内的液体介质逐步压入蓄能罐120中,使得蓄能罐120内的气体压强逐步增高,实现能量的高密度存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缩缸110的数量为多个,各个压缩缸110的活塞112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160连接在曲轴150的连杆轴颈151上,随着所述曲轴150的转动,所有的压缩缸110的活塞112往复运动,从所述储液箱130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将所述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内。各个压缩缸110可独立工作,同一根曲轴150可以同时驱动多个压缩缸110进行工作,从而提高能量转换速度,提高效率。
参考图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压缩缸成对布置,且均布置在曲轴150的同一侧;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的活塞112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160连接在曲轴150上两个不同的连杆轴颈151上,且所述两个不同的连杆轴颈151相位相反,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具体为第一压缩缸110a和第二压缩缸110b,随着曲轴150的转动,两压缩缸的活塞112反向运动。如图2所示,第一压缩缸110a和第二压缩缸110b构成一对压缩缸,当第一压缩缸110a的活塞112朝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压缩缸110b的活塞112朝第二方向运动。反之,当第一压缩缸110a的活塞112朝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压缩缸110b的活塞112朝第一方向运动。
当第一压缩缸110a的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时,第一压缩缸110a对应的第一阀门171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压缩缸110a对应的第二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压缩缸110a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180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同时,第二压缩缸110b的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压缩缸110b对应的第一阀门171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压缩缸110b对应的第二阀门181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压缩缸110b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170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
当第一压缩缸110a的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时,第一压缩缸110a对应的第一阀门171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压缩缸110a对应的第二阀门181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压缩缸110a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170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同时,第二压缩缸110b的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压缩缸110b对应的第一阀门171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压缩缸110b对应的第二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压缩缸110b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180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
因此,随着电力驱动源140驱动曲轴150转动,第一压缩缸110a和第二压缩缸110b的活塞112在各自的缸体111内反向运动,当第一压缩缸110a从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时,第二压缩缸110b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反之,当第一压缩缸110a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第二压缩缸110b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如此,第一压缩缸110a和第二压缩缸110b交替地从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和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连续不间断,有效地提高了储能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缩缸成对布置,如图2所示,储能系统100包含由第一压缩缸110a和第二压缩缸110b构成一对压缩缸。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具体示例中,储能系统100具有由第一压缩缸110a和第二压缩缸110b构成两对压缩缸,且构成任一对的两压缩缸的活塞112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160连接在曲轴150上两个不同的连杆轴颈151上,且所述两个不同的连杆轴颈151相位相反。类似地,储能系统100可包含1、2、3、4、5、6、7、……,n对压缩缸。
进一步参考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缩缸成对布置;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的活塞112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160连接在曲轴150上同一个连杆轴颈151上,且两压缩缸分别布置在曲轴150的两侧,在相位上相反。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具体为第三压缩缸110c和第四压缩缸110d,随着曲轴150的转动,两压缩缸的活塞112反向运动。
当第三压缩缸110c的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时,第三压缩缸110c对应的第一阀门171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压缩缸110c对应的第二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第三压缩缸110c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180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同时,第四压缩缸110d的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四压缩缸110d对应的第一阀门171处于开启状态,第四压缩缸110d对应的第二阀门181处于关闭状态,第四压缩缸110d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170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
当第三压缩缸110c的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时,第三压缩缸110c对应的第一阀门171处于开启状态,第三压缩缸110c对应的第二阀门181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压缩缸110c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170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同时,第四压缩缸110d的活塞112在缸体111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四压缩缸110d对应的第一阀门171处于关闭状态,第四压缩缸110d对应的第二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第四压缩缸110d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180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
因此,随着电力驱动源140驱动曲轴150转动,第三压缩缸110c和第四压缩缸110d的活塞112在各自的缸体111内反向运动,当第三压缩缸110c从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时,第四压缩缸110d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反之,当第三压缩缸110c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第四压缩缸110d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如此,第三压缩缸110c和第四压缩缸110d交替地从吸取储液箱130中的液体介质和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120,连续不间断,有效地提高了储能效率。以上过程类似于图2和图3所对应的第一压缩缸110a和第二压缩缸110b的动作过程,区别在于,第三压缩缸110c和第四压缩缸110d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160连接在曲轴150上同一个连杆轴颈151上,且两压缩缸分别布置在曲轴150的两侧。
进一步地,蓄能罐1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图2至图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仅示出了蓄能罐120数量为一的情况。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蓄能罐120的数量设置成多个,具体可设置成每一对压缩缸对应一个蓄能罐120。
进一步地,电力驱动源140为可发电和驱动两用的发电电机;蓄能罐120释放能量时,蓄能罐120内的压缩气体通过液体介质驱动活塞112在缸体111内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活塞112通过活塞连杆160驱动曲轴150转动,曲轴150驱动发电电机发电。在蓄能罐120内的压缩气体驱动活塞112在缸体111内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当第一阀门171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阀门181处于关闭状态,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蓄能罐120内的液体介质通过第一管路170进入缸体111驱动活塞112往第一方向运动;当第一阀门17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阀门181处于开启状态,活塞112往第二方向运动,将缸体111内的液体介质通过第二管路180推入储液箱130内。以上通过第一阀门171和第二阀门181之间的动作配合,释放了蓄能罐120内压缩气体的能量,驱动活塞112在缸体111内往复运动,并通过活塞连杆160驱动曲轴150转动,曲轴150驱动发电电机发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电电机与所述曲轴150之间还设置有变速器190。变速器190用于调节电机与曲轴150之间的速比。
参考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组200和储能系统100,其中,发电机组200用于将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发电机组200可以为各种类型的发电机组,例如,用于火力发电的发电机组、用于水利发电的发电机组。用电的低谷期,储能系统100使用发电机组200的电能压缩空气储能,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储能系统100将压缩的高压空气转化为电能。相关的内容参加前一部分关于储能系统100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精神作举例说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缸,具有缸体、以及与所述缸体适配的活塞;
蓄能罐,与所述缸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储液箱,用于存储液体介质,与所述缸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电力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压缩缸的活塞往复运动,以从所述储液箱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将所述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内,从而不断压缩蓄能罐内的气体实现储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受所述电力驱动源驱动的曲轴、连接在所述曲轴的连杆轴颈与活塞之间的活塞连杆;随着所述曲轴的转动,所述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的无杆腔与所述蓄能罐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阀门;所述缸体内的无杆腔与所述储液箱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二阀门;当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所述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缸体内的无杆腔体积扩张,通过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当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缸体内的无杆腔体积压缩,通过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其中,当活塞连杆向退出缸体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记为第一方向;当活塞连杆向进入缸体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记为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缸的数量为多个,各个压缩缸的活塞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连接在曲轴的连杆轴颈上,随着所述曲轴的转动,所有的压缩缸的活塞往复运动,从所述储液箱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将所述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缸成对布置,且均布置在曲轴的同一侧;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的活塞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连接在曲轴上两个不同的连杆轴颈上,且所述两个不同的连杆轴颈相位相反;
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具体为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随着曲轴的转动,两压缩缸的活塞反向运动;当第一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时,第一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同时,第二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当第一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时,第一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同时,第二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缸成对布置;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的活塞通过对应的活塞连杆连接在曲轴上同一个连杆轴颈上,且两压缩缸分别布置在曲轴的两侧;
构成一对的两压缩缸具体为第三压缩缸和第四压缩缸,随着曲轴的转动,两压缩缸的活塞反向运动;当第三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时,第三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三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同时,第四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四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四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当第三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时,第三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三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一管路将液体介质压入蓄能罐;同时,第四压缩缸的活塞在缸体内的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四压缩缸对应的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四压缩缸对应的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四压缩缸通过对应的第二管路吸取储液箱中的液体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罐的数量设置成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驱动源为可发电和驱动两用的发电电机;蓄能罐释放能量时,蓄能罐内的压缩气体通过液体介质驱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连杆驱动曲轴转动,曲轴驱动发电电机发电;在蓄能罐内的压缩气体驱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当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蓄能罐内的液体介质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缸体驱动活塞往第一方向运动;当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活塞往第二方向运动,将缸体内的液体介质通过第二管路推入储液箱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电机与所述曲轴之间还设置有变速器。
10.一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电机组,用于将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
CN202320566540.0U 2023-03-21 2023-03-21 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Active CN219605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6540.0U CN219605485U (zh) 2023-03-21 2023-03-21 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6540.0U CN219605485U (zh) 2023-03-21 2023-03-21 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5485U true CN219605485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4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6540.0U Active CN219605485U (zh) 2023-03-21 2023-03-21 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5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1343B (zh) 基于液体温度控制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US9243558B2 (en)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US7000389B2 (en) Engine for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to stored energy
Li et al.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s
US804699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drivetrain efficiency for compressed gas energy storage and recovery systems
US20170067454A1 (en)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6870265A (zh) 气压式波浪能采集及发电装置
WO2024008141A1 (zh)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CN102954050A (zh) 一种液压-气压结合的活塞式储能系统
CN103343737A (zh) 直线电机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CN219605485U (zh) 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CN106050758B (zh) 能量储存系统及发电厂
CN117345573A (zh) 储能系统及发电系统
CN102071973A (zh) 用于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涡旋式压缩-膨胀复合机
CN109989871B (zh) 基于多腔液压缸连续相位控制的阵列波浪能发电液压回路
CN215214172U (zh) 二氧化碳液气相转换致动器
CN105822486B (zh) 能量储存系统及发电厂
CN202228448U (zh) 一种液压-气压结合的活塞式储能系统
CN218563710U (zh) 一种气体压力能驱动发电机发电的装置
CN104728051A (zh) 风车高能压缩物理储能发电系统
CN214887468U (zh) 储能式发电系统
CN215633395U (zh) 共腔体对置的分置式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
CN219827292U (zh) 一种活塞杆排油活塞增压的活塞油缸式储能器
CN105952697B (zh) 能量转换系统及发电厂
JP7246110B2 (ja) 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