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5410U - 无菌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菌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5410U
CN219595410U CN202222695987.6U CN202222695987U CN219595410U CN 219595410 U CN219595410 U CN 219595410U CN 202222695987 U CN202222695987 U CN 202222695987U CN 219595410 U CN219595410 U CN 219595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rile
connection
hose
aseptic
conn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959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焕伟
吴懿苗
何惠仪
梁铭炬
雷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ingwo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Guangdong Shunde Industrial Design Institut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ingwo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Guangdong Shunde Industrial Design Institut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ingwo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Guangdong Shunde Industrial Design Institut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ingwo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959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5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5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5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连接装置。所述无菌连接装置包括:无菌软管,所述无菌软管用于装设在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处,所述无菌软管从所述无菌接头处朝远离所述无菌接头处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无菌软管额能够从所述膜式氧合器所处的无菌区域伸出;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的一端用于与保温水管连接配合,所述连接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无菌软管连接配合。相较于传统的连接方式,上述无菌连接装置避免了保温水管(非一次性耗材,重复使用会携带细菌)在无菌区域与膜式氧合器连接配合,从而避免了无菌区域被保温水管的细菌破坏。

Description

无菌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菌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医用变温水箱、膜式氧合器是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重要配置部件,传统的将二者连接的方式为把医用变温水箱通过保温水管(因为保温水管重复使用,保温水管会携带细菌)与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直接连接。同时,膜式氧合器需要放置在无菌区,此时,带有细菌的保温水管会引入到无菌区域与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连接,导致无菌区域存在被细菌(指保温水管上的细菌)破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菌区域存在被细菌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无菌连接装置。
一种无菌连接装置,所述无菌连接装置包括:无菌软管,所述无菌软管用于装设在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处,所述无菌软管从所述无菌接头处朝远离所述无菌接头处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无菌软管额能够从所述膜式氧合器所处的无菌区域伸出;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的一端用于与保温水管连接配合,所述连接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无菌软管连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接头的其中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接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且所述连接接头上还设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无菌软管连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保温水管连接配合,且所述抵触部的其中一面与所述保温水管相抵触,所述抵触部的另一面与所述无菌软管相抵触,所述抵触部用于间隔所述保温水管与所述无菌软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无菌软管套接配合的倒锥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还设有用于与所述无菌软管套接配合的套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水管连接有适配接头,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适配接头连接,所述适配接头与所述抵触部的其中一面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密封凸台,所述适配接头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凸台与所述密封圈抵压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还设有安装凹槽,所述适配接头上设有凸起件,所述凸起件卡接在所述安装凹槽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抵触部为一体结构,且内设有用于液体流通的贯通式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菌软管长度可调,用于保证所述无菌软管能够从所述膜式氧合器所处的无菌区域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菌软管由两段或以上医用软管组装而成,且每段所述医用软管之间设有连接关节,所述连接关节用于连接或拆卸每段所述医用软管。
上述无菌连接装置在使用时,保温水管属于非一次性耗材,所以保温水管随着使用次数或使用时间的增多,保温水管容易滋生细菌。在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处加设无菌软管,无菌软管可以从无菌接头处朝远离无菌接头处的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可以实现膜式氧合器位于无菌区域,无菌软管从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处向外延伸直至无菌软管伸出无菌区域。此时,将无菌软管利用连接接头与保温水管连接配合。因此,上述无菌连接装置避免了保温水管在无菌区域与膜式氧合器连接配合,从而避免了无菌区域被保温水管的细菌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所述连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所述无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无菌连接装置;100、无菌软管;200、连接接头;210、第一连接部;211、倒锥结构;212、套接部;220、第二连接部;221、安装凹槽;222、密封凸台;230、抵触部;20、保温水管;30、适配接头;31、密封圈;32、凸起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菌连接装置10包括:无菌软管100,所述无菌软管100用于装设在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处,所述无菌软管100从所述无菌接头处朝远离所述无菌接头处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无菌软管100额能够从所述膜式氧合器所处的无菌区域伸出;连接接头200,所述连接接头200的一端用于与保温水管20连接配合,所述连接接头200的另一端与所述无菌软管100连接配合。
上述无菌连接装置10在使用时,保温水管20属于非一次性耗材,所以保温水管20随着使用次数或使用时间的增多,保温水管20容易滋生细菌。在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处加设无菌软管100,无菌软管100可以从无菌接头处朝远离无菌接头处的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可以实现膜式氧合器位于无菌区域,无菌软管100从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处向外延伸直至无菌软管100伸出无菌区域。此时,将无菌软管100利用连接接头200与保温水管20连接配合。因此,上述无菌连接装置10避免了保温水管20在无菌区域与膜式氧合器连接配合,从而避免了无菌区域被保温水管20的细菌破坏。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接头200的其中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接头20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220,且所述连接接头200上还设有抵触部230,所述抵触部230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0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210与所述无菌软管100连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220与所述保温水管20连接配合,且所述抵触部230的其中一面与所述保温水管20相抵触,所述抵触部230的另一面与所述无菌软管100相抵触,所述抵触部230用于间隔所述保温水管20与所述无菌软管100。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0与无菌软管100为套接连接,且无菌软管100为PVC、硅胶等弹性材料,可利用无菌软管100弹性收缩的性质,使无菌软管100与第一连接部210紧密贴合套接,进一步地,可在套接连接处添加锁紧机构,例如锁紧环、锁紧夹等,有利于提高无菌软管100与第一连接部210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0设有用于与所述无菌软管100套接配合的倒锥结构211。具体地,倒锥结构211的周向尺径沿远离抵触部230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置有利于于无菌软管100端口与第一连接部210套接,进一步地,倒锥结构211靠近无菌软管100一端的尺径小于无菌软管100的开口尺径,倒锥结构211远离无菌软管100一端的尺径大于无菌软管100的尺径大小,利用无菌软管100的弹性可使无菌软管100贴合在倒锥结构211上。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0还设有用于与所述无菌软管100套接配合的套接部212。具体地,套接部212的外径小于倒锥结构211远离无菌软管100一端的尺径,且大于倒锥结构211靠近无菌软管100一端的尺径,无菌软管100贴合在套接在套接部212上,由于套接部212外径大于无菌软管100的直径,有利于利用无菌软管100的弹性张力,使无菌软管100贴合在套接部212上,进一步地,倒锥结构211与套接部212的形成直径差,即倒锥结构211与套接部212形成阶梯结构,位于阶梯结构外侧的无菌软管100部分利用其张力向中间收缩,有利于卡住无菌软管100,防止无菌软管100脱落,更进一步地,可在套接部212处加装固定机构,加强套接稳定性,例如:加装夹紧装置、对套接处粘接等。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水管20连接有适配接头30,所述第二连接部220用于与所述适配接头30连接,所述适配接头30与所述抵触部230的其中一面抵触配合。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20为弹性材料,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220外壁可进行防滑处理,例如:外壁设置防滑纹路、外壁包裹防滑件或外壁磨砂处理等,有利于加强第二连接部220与适配接头30连接稳定性;适配接头30的端面与抵触部230的其中一面抵触配合,抵触部230把适配接头30分隔在第二连接部220上,避免适配接头30过度套接到第一连接部210上,避免了适配接头30与无菌软管100重合装配,更进一步地,抵触部230为凸台,凸台轮廓形状可根据实际装配需求进行适应设计,设置抵触部230有利于安装时施力,操作人员可推动抵触部230一侧向另外一侧方向安装,保证了连接接头的安装便捷性,有利于操作人员实现快速插拔的功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20设有密封凸台222,所述适配接头30内装设有密封圈31,所述密封凸台222与所述密封圈31抵压配合。具体地,密封圈31外径大于密封凸台222外径,保证了密封效果。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20还设有安装凹槽221,所述适配接头30上设有凸起件32,所述凸起件32卡接在所述安装凹槽221上。具体地,凸起件32为滚球、弹簧凸块、环形凸台等,安装凹槽221外轮廓与凸起件32外轮廓相适应,二者安装锁紧配合,防止第二连接部220从适配接头30内壁滑落,同时通过设置凸起件31进行卡接的形式,相对于过盈配合、固定连接等连接方式,卡接的形式更加易于拆卸,兼顾了第二连接部220不易从适配接头30上滑落与易于拆卸的效果,有利于操作人员实现快速转换插拔功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0、所述第二连接部220及所述抵触部230为一体结构,且内设有用于液体流通的贯通式空腔。具体地,空腔直径大小与保温水管20开口直径大小相当,有利于液体流通的流畅性。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菌软管100长度可调,用于保证所述无菌软管100能够从所述膜式氧合器所处的无菌区域伸出。具体地,无菌软管100为硅胶或者PVC等软性材料的医用软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连接无菌软管100时,可选择不同规格长度的无菌软管100,有利于保证无菌软管100有足够的长度将保温水管20隔离出无菌区域,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时装置活动的灵活性。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菌软管100由两段或以上医用软管组装而成,且每段所述医用软管之间设有连接关节(例如:连接卡扣或套接环等),所述连接关节用于连接或拆卸每段所述医用软管。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一段式的无菌软管100,或选择多段式的无菌软管100,其中,多段式的无菌软管100由多段医用软管组装而成,每两段医用软管组装时通过医用软管端部设有连接关节来进行组装,有利于实现实时调整无菌软管100的长度,以改变膜式氧合器与医用变温水箱连接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工作灵活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连接装置包括:
无菌软管,所述无菌软管用于装设在膜式氧合器的无菌接头处,所述无菌软管从所述无菌接头处朝远离所述无菌接头处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无菌软管能够从所述膜式氧合器所处的无菌区域伸出;
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的一端用于与保温水管连接配合,所述连接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无菌软管连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的其中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接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且所述连接接头上还设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无菌软管连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保温水管连接配合,且所述抵触部的其中一面与所述保温水管相抵触,所述抵触部的另一面与所述无菌软管相抵触,所述抵触部用于间隔所述保温水管与所述无菌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无菌软管套接配合的倒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设有用于与所述无菌软管套接配合的套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水管连接有适配接头,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适配接头连接,所述适配接头与所述抵触部的其中一面抵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密封凸台,所述适配接头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凸台与所述密封圈抵压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还设有安装凹槽,所述适配接头上设有凸起件,所述凸起件卡接在所述安装凹槽上。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抵触部为一体结构,且内设有用于液体流通的贯通式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软管长度可调,用于保证所述无菌软管能够从所述膜式氧合器所处的无菌区域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菌软管由两段或以上医用软管组装而成,且每段所述医用软管之间设有连接关节,所述连接关节用于连接或拆卸每段所述医用软管。
CN202222695987.6U 2022-10-13 2022-10-13 无菌连接装置 Active CN219595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5987.6U CN219595410U (zh) 2022-10-13 2022-10-13 无菌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5987.6U CN219595410U (zh) 2022-10-13 2022-10-13 无菌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5410U true CN219595410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95987.6U Active CN219595410U (zh) 2022-10-13 2022-10-13 无菌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5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2891B2 (en) Male bayonet connector
WO2004042264A3 (en) Plastic-lined metal-encased tubing segment connector system
CA2404215A1 (en) Quick connect/disconnect water faucet conduit assembly
US10711930B2 (en) Releasable connection assembly
EP0450832A1 (en) A thyristor stack
CN206214569U (zh) 用于血液处理机的软管支座以及血液处理机
EP0953815A3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heat exchanger
AU2007216937A1 (en) Safety connector assembly
KR20120104391A (ko) 수형 베이어닛 커넥터
US12011205B2 (en) Universal adaptor for gas scavenging systems
CN219595410U (zh) 无菌连接装置
CN209800919U (zh) 一种新型智能阀门快速连接组件
BRPI0709641A2 (pt) sistema de acoplamento para fluido, e, método para evitar a rotação da porção de luva externa de um acoplamento para fluido de conexão e desconexão rápidas
WO2018200914A1 (en) Releasable connection assembly
CN214662856U (zh) 柔性接头
CN111878653B (zh) 流动管道联接系统
WO2008142672A1 (en) Disposable connector for use with endoscopic apparatus
CN216198938U (zh) 一种快速固定泵管的装置
PL196415B1 (pl) Złącze rur ochronnych
CN217246246U (zh) 一种小口径连接器
CN219413846U (zh) 管道接头、基座和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CN214912108U (zh) 一种鼻氧管接头
CN219035908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三通管组件
CN218564685U (zh) 一种5g基站cpu冷却系统连接管
CN220647088U (zh) 转接结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