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4326U -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94326U CN219594326U CN202321121259.2U CN202321121259U CN219594326U CN 219594326 U CN219594326 U CN 219594326U CN 202321121259 U CN202321121259 U CN 202321121259U CN 219594326 U CN219594326 U CN 2195943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shell
- side wall
- liquid heating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外壳、隔热罩和内衬支架,外壳包括侧壁,隔热罩设置在外壳内,并与外壳连接,内衬支架包括支架底部和围绕支架底部设置的支架侧部,支架底部与隔热罩连接,支架侧部的至少部分位于隔热罩和侧壁之间,并与侧壁抵接,从而能够为外壳的侧壁提供支撑,提高装配后外壳的侧壁的外表面的平整度,降低其在生产时产生的内凹影响,且能够避免液体加热容器在周转和贮存的过程中外壳的侧壁产生内凹形变,提高外壳的侧壁的结构稳定性,满足产品的外观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且外壳内部无加强筋,能够避免外壳在成型过程中出现因加强筋而导致的缩水印痕,能够提高侧壁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降低外壳的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液体加热容器产品具有加热块、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中,且逐渐成为家庭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家用电器,极大的方便并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目前,市面上的液体加热容器一般包括外壳,且会将外壳制作成一定的形状以满足外观造型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现有的一些形状的外壳在生产、周转及贮存的时候,容易产生形变的现象,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售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外壳容易产生形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外壳、隔热罩和内衬支架,所述外壳包括侧壁,所述隔热罩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内衬支架包括支架底部和围绕所述支架底部设置的支架侧部,所述支架底部与所述隔热罩连接,所述支架侧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隔热罩和所述侧壁之间,并与所述侧壁抵接。
本方案中,外壳能够为设置在其内部的各种部件提供保护,且具有一定的形状能够满足外观造型需要,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隔热罩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隔热和保温效果。内衬支架的支架底部与隔热罩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能够防止内衬支架在组装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位移,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稳定性,且便于外壳的组装,还能够提高隔热罩底部的支撑能力,并且内衬支架的支架侧部的至少部分能够深入到隔热罩和外壳的侧壁之间,能够为外壳的侧壁提供支撑,提高装配后外壳的侧壁的外表面的平整度,降低其在生产时产生的内凹影响,且能够避免液体加热容器在周转和贮存的过程中外壳的侧壁产生内凹形变,提高外壳的侧壁的结构稳定性,满足产品的外观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内衬支架的设置使外壳内部无需通过形成加强筋的方式降低其在生产时产生的内凹影响,能够避免外壳在成型过程中出现因加强筋而导致的缩水印痕,从而能够提高外壳的侧壁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还能够降低外壳的成型工艺时间,以及降低外壳的厚度,提高制造效率,节约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侧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筋,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设置在所述支架侧部的外侧,用于与所述侧壁抵接。
本方案中,内衬支架的支架侧部上的多个第一支撑筋能够为外壳的侧壁提供均匀的支撑,防止侧壁产生内凹形变,且能够降低支架侧部与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滑动摩擦,以便于外壳的组装,降低组装难度,第一支撑筋的设置还能够减少内衬支架的制造材料,节约成本,降低内衬支架的质量,有利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轻量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侧部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筋,多个所述第二支撑筋设置在所述支架侧部的内侧,用于与所述隔热罩抵接。
本方案中,第二支撑筋能够支撑于隔热罩的外表面,能够使内衬支架的内侧更加贴合隔热罩,提高隔热罩的固定效果,避免隔热罩产生晃动,从而避免影响安装在隔热罩支架底部的下电源耦合器、主机阀体的位置,提高内胆组件安装在隔热罩内部时与下电源耦合器和主机阀体的配合效果,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内衬支架的制造材料,节约成本,降低内衬支架的质量,有利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轻量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侧壁包括侧壁上部和侧壁下部,所述隔热罩包括罩体和设置在所述罩体外侧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侧壁上部抵接,所述罩体与所述侧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支架侧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间隔内,并与所述侧壁下部抵接。
本方案中,隔热罩的支撑部支撑在外壳的侧壁上部,能够避免侧壁上部向内收缩变形,内衬支架的支架侧部支撑在外壳的侧壁下部上,能够避免侧壁下部向内收缩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壳的整体侧壁产生内凹形变,提高侧壁的整体平整度,且该结构能够减小内衬支架的体积,进一步降低了液体加热容器的整体质量,有利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轻量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包括连接端和支撑端,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罩体和所述支撑端之间,所述外壳还包括顶壁,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支撑端与所述侧壁上部抵接。
本方案中,连接端与外壳的顶壁连接,能够提高隔热罩与外壳的连接稳定性,且连接端的设置能够使支撑端的形状设计的与外壳的形状相配合,提高支撑端对侧壁的支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壳包括沿所述顶壁向内部延伸设置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围设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罩体和所述支撑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本方案中,外壳与隔热罩装配时,隔热罩的罩体和支撑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空间内,能够限制隔热罩相对于外壳的相对位移,从而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外壳与隔热罩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罩体内侧凸设有凸台,所述连接壁与所述凸台抵接。
本方案中,外壳与隔热罩装配到位时,连接壁与隔热罩内侧的凸台抵接,从而能够外壳提供支撑,降低外壳顶壁与隔热罩的支撑部连接端的接触压力,从而防止支撑部变形或损坏,延长隔热罩的使用寿命,提高支撑部的支撑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凸台上凹陷设置有插槽,所述连接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插槽配合连接。
本方案中,凸起与插槽配合连接,从而能够在外壳与隔热罩装配后,使连接壁与隔热罩的罩体内表面更加贴合,降低连接壁与罩体内侧凸台抵接处的凹凸感,提高连接壁与罩体内侧形成的内侧表面的平整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壳体和支撑架,所述底座壳体与所述内衬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壳体与所述内衬支架之间,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内衬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壳体抵接。
本方案中,支撑架支撑在底座壳体与内衬支架之间,能够避免底座壳体向内产内凹形变,还能够支撑隔热罩和内衬支架的底部,防止内胆组件因自身重力作用在隔热罩和内衬支架的底部,造成的隔热罩和内衬支架的底部外凸,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稳定性,延长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壳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为矩形。
本方案中,外壳的侧壁的表面为垂直的平面,而非弧面,更能够便于液体加热容器的摆放和收纳,提高摆放或收纳空间内的空间利用率,使摆放会收纳空间更加整洁,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液体加热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液体加热容器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外壳的正视图;
图5为图1中液体加热容器的正视图;
图6为图1中液体加热容器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液体加热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外壳的剖视图;
图10为图3中外壳的仰视图;
图11为图3中外壳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3中外壳的俯视图;
图14为1中液体加热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液体加热容器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外壳;
11-侧壁;
111-侧壁上部;
112-侧壁下部;
12-顶壁;
121-连接柱;
122-第一凹槽;
13-连接壁;
131-凸起;
14-安装空间;
15-安装槽;
2-隔热罩;
21-罩体;
211-凸台;
212-插槽;
22-支撑部;
221-连接端;
222-支撑端;
223第三支撑筋;
23-第二凹槽;
3-内衬支架;
31-支架底部;
32-支架侧部;
321-第一支撑筋;
322-第二支撑筋;
323-凹陷部;
4-间隔;
5-底座壳体;
51-排水孔;
6-支撑架;
61-本体;
62-支脚;
7-内胆组件;
71-内胆;
711-出液口;
72-内胆罩;
73-上电源耦合器;
74-发热盘;
75-内胆阀体;
81-下电源耦合器;
82-主机阀体;
83-电泵;
84-水管
85-装饰面板;
851-液位展示窗;
86-接液盒
9-容器盖;
91-开盖按钮;
92-蒸汽孔;
10-控制面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如图1~图3所示,包括外壳1、隔热罩2和内衬支架3。外壳1包括侧壁11,隔热罩2设置在外壳1内,并与外壳1连接,内衬支架3包括支架底部31和围绕支架底部31设置的支架侧部32,支架底部31与隔热罩2连接,支架侧部32的至少部分位于隔热罩2和侧壁11之间,并与侧壁11抵接。
由于外壳1在生产、周转、贮存的时候表面出现的内凹的变形现象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售卖,尤其是对于外壳1的侧壁11为垂直边、无倾斜角度的结构,例如外壳1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等多边体的情况时,其侧壁11的表面平整度需求更高,也更易在生产成型、周转以及贮存的时候出现向内部凹陷的变形现象。另外,如图3~图5所示,外壳1的侧壁11的表面需要开设安装槽15、安装孔等槽孔结构,以用于液体加热容器的水管84、装饰面板85、控制面板10等部件的固定和安装,安装槽15、安装孔等槽孔结构的设置也会增加外壳1侧壁11的表面产生形变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外壳1能够为设置在其内部的各种部件提供保护,且具有一定的形状能够满足外观造型需要,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隔热罩2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隔热和保温效果。内衬支架3的支架底部31与隔热罩2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能够防止内衬支架3在组装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位移,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稳定性,且便于外壳1的组装,还能够提高隔热罩2底部的支撑能力,并且内衬支架3的支架侧部32的至少部分能够深入到隔热罩2和外壳1的侧壁11之间,能够为外壳1的侧壁11提供支撑,提高装配后外壳1的侧壁11的外表面的平整度,降低其在生产时产生的内凹影响,且能够避免液体加热容器在周转和贮存的过程中外壳1的侧壁11产生内凹形变,提高外壳1的侧壁11的结构稳定性,满足产品的外观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内衬支架3的设置使外壳1内部无需通过形成加强筋的方式降低其在生产时产生的内凹影响,能够避免外壳1在成型过程中出现因加强筋而导致的缩水印痕,从而能够提高外壳1的侧壁11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还能够降低外壳1的成型工艺时间,以及降低外壳1的厚度,提高制造效率,节约成本。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外壳1的厚度可以为1.5mm~4mm,例如外壳1的厚度可以为1.5mm、2mm、2.5mm、3mm、3.5mm、4mm等,在此不做限制。优选地,外壳1的厚度为2mm~2.5mm,从而使外壳1的厚度适中,能够提高外壳1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外壳1的保护效果和抗变形能力,还能够降低外壳1的重量,有利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轻量化设计,便于用户的移动摆放。
其中,外壳1可以制作成例如长方体、圆柱体、椭圆柱体的等多种形状,以满足外观造型的需求,内衬支架3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成与外壳1相配合的长方体、圆柱体、椭圆柱体等形状,以配合支撑于外壳1的侧壁11,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当外壳1为长方体时,其水平方向上的截面为矩形,外壳1的侧壁11的表面为垂直的平面,而非弧面,更能够便于液体加热容器的摆放和收纳,提高摆放或收纳空间内的空间利用率,使摆放会收纳空间更加整洁,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外壳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塑料等材质,在此不做限制。具体地,外壳1可以采用塑料材质,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以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内胆组件7,内胆组件7安装在隔热罩2内,内胆组件7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内胆71,内胆组件7还包括发热盘74,发热盘74设置在内胆71的底部,用于加热内胆71内的液体。内胆组件7还包括上电源耦合器73和内胆阀体75,上电源耦合器73和内胆阀体75设置在内胆71的底部,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下电源耦合器81和主机阀体82,下电源耦合器81和主机阀体82安装在隔热罩2的底部,内胆组件7安装在隔热罩2内时,上电源耦合器73能够与下电源耦合器81配合电连接,内胆阀体75和主机阀体82配合连通,其中,内胆阀体75通过内胆71的出液口711与内胆71内部连通,主机阀体82与水管84连通,当内胆阀体75与主机阀体82配合连通通时,内胆71内的液体可以经水管84流出,供用户接取。水管84与主机阀体82之间可设置有电泵83,能够为用户取液提供动力,便于控制液体的流出。内胆组件7还包括内胆罩72,内胆71、上电源耦合器73、发热盘74、内胆阀体75均设置在内胆罩72内,并为其内部的部件提供保护。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水管84安装在外壳1的安装槽15内,设置在装饰面板85和外壳1的侧壁11之间,以提水管84的固定效果,在装饰面板85对应水管84的位置可以设置有液位展示窗851,以便于用户观察液体加热容器内的水量。水管84的出液口可以从控制面板10的下端伸出,便于用户操作控制面板10取水。如图6所示,在控制面板10的下端可以设置有接液盒86,能够承接自水管84的出液口滴落的液体,从而避免液体滴落至台面上,提高了台面的整洁度。
具体地,如图6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安装在外壳1上的容器盖9,容器盖9能够相对于外壳1转动,以盖合或开启内胆71的开口,容器盖9上可以设置有开盖按钮91,以便于用户开启容器盖9。容器盖9上还可以设置有蒸汽孔92,以便于加热内胆71内的液体时产生的蒸汽从蒸汽孔92排出,保证使用安全。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支架侧部32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筋321,多个第一支撑筋321设置在支架侧部32的外侧,用于与侧壁11抵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内衬支架3的支架侧部32上的多个第一支撑筋321能够为外壳1的侧壁11提供均匀的支撑,防止侧壁11产生内凹形变,且能够降低支架侧部32与侧壁11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滑动摩擦,以便于外壳1的组装,降低组装难度,第一支撑筋321的设置还能够减少内衬支架3的制造材料,节约成本,降低内衬支架3的质量,有利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轻量化设计。
其中,第一支撑筋321的个数和间隔可根据内衬支架3的支架侧部32的表面积大小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支架侧部32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筋322,多个第二支撑筋322设置在支架侧部32的内侧,用于与隔热罩2抵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第二支撑筋322能够支撑于隔热罩2的外表面,能够使内衬支架3的内侧更加贴合隔热罩2,提高隔热罩2的固定效果,避免隔热罩2产生晃动,从而避免影响安装在隔热罩2底部的下电源耦合器81、主机阀体82的位置,提高内胆组件7安装在隔热罩2内部时与下电源耦合器81和主机阀体82的配合效果,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内衬支架3的制造材料,节约成本,降低内衬支架3的质量,有利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轻量化设计。
其中,第二支撑筋322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可根据隔热罩2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以使内衬支架3的内侧与隔热罩2的表面更加贴合,从而使隔热罩2能够设计的与外壳1的形状不同,在此不做限制。另外,第二支撑筋322的个数和间隔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隔热罩2的形状可以与内胆组件7的形状相配合,以进一步提高隔热罩2对内胆组件7的保温和隔热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支架侧部32还设置有多个向内侧凹陷设置的凹陷部323,凹陷部323与外壳1的侧壁11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以便于液体加热容器中其他部件的穿设安装,节约安装空间,提高了外壳1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8和图9所示,侧壁11包括侧壁上部111和侧壁下部112,隔热罩2包括罩体21和设置在罩体21外侧的支撑部22,支撑部22与侧壁上部111抵接,罩体21与侧壁11之间具有间隔4,支架侧部32的至少部分位于间隔4内,并与侧壁下部112抵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8和图9所示,隔热罩2的支撑部22支撑在外壳1的侧壁上部111,能够避免侧壁上部111向内收缩变形,内衬支架3的支架侧部32支撑在外壳1的侧壁下部112上,能够避免侧壁下部112向内收缩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壳1的整体侧壁11产生内凹形变,提高侧壁11的整体平整度,且该结构能够减小内衬支架3的体积,进一步降低了液体加热容器的整体质量,有利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轻量化。
其中,隔热罩2的支撑部22的形状与外壳1的形状相配合,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8、图10和图11所示,支撑部22包括连接端221和支撑端222,连接端221连接于罩体21和支撑端222之间,外壳1还包括顶壁12,连接端221与顶壁12连接,支撑端222与侧壁上部111抵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8、图10和图11所示,连接端221与外壳1的顶壁12连接,能够提高隔热罩2与外壳1的连接稳定性,且连接端221的设置能够使支撑端222的形状设计的与外壳1的形状相配合,提高支撑端222对侧壁11的支撑效果。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支撑端222可以沿连接端221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使支撑端222与罩体21之间具有空隙,以降低隔热罩2的质量和制造材料,节约成本,有利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轻量化设计。
其中,隔热罩2的连接端221与外壳1的顶壁12连接,内衬支架3的支架底部31与隔热罩2的罩体21的底部连接,使外壳1、隔热罩2和内衬支架3形成固定连接的整体,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稳定性。
另外,如图8所示,隔热罩2的支撑端222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支撑筋223,第三支撑筋223与外壳1的侧壁上部111抵接,能够提高侧壁上部111的平整度,还能够降低与侧壁上部111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与侧壁上部111的摩擦阻力,便于外壳1的组装,还能够降低支撑部22的制造材料,节约成本,减少隔热罩2的重量,有利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轻量化设计。
具体地,如图8、图10、图11所示,隔热罩2的连接端221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外壳1的顶壁12设置有连接柱121,该连接柱121与安装孔相配合具有定位作用,降低了提高了隔热罩2与外壳1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该连接柱121和安装孔还可以配合螺钉固定,以提高隔热罩2与外壳1的连接强度,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稳定性。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部22也可为沿隔热罩2的罩体21的口部环绕设置的实心块状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支撑部22的支撑强度,提高支撑部22的支撑效果。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外壳1包括沿顶壁12向内部延伸设置的连接壁13,连接壁13、顶壁12和侧壁11围设形成安装空间14,罩体21和支撑部22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空间14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外壳1与隔热罩2装配时,隔热罩2的罩体21和支撑部22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空间14内,能够限制隔热罩2相对于外壳1的相对位移,从而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外壳1与隔热罩2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如图8、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连接壁13与隔热罩2的罩体21的形状相配合,以使连接壁13、顶壁12和侧壁11围设形成的安装空间14与隔热罩2的支撑部22的形状更加配合,进一步提高对隔热罩2的限位效果,以便于液体加热容器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罩体21内侧凸设有凸台211,连接壁13与凸台211抵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外壳1与隔热罩2装配到位时,连接壁13与隔热罩2内侧的凸台211抵接,从而能够外壳1提供支撑,降低外壳1顶壁12与隔热罩2的支撑部22连接端221的接触压力,从而防止支撑部22变形或损坏,延长隔热罩2的使用寿命,提高支撑部22的支撑可靠性。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凸台211上凹陷设置有插槽212,连接壁13设置有凸起131,凸起131与插槽212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凸起131与插槽212配合连接,从而能够在外壳1与隔热罩2装配后,使连接壁13与隔热罩2的罩体21内表面更加贴合,降低连接壁13与罩体21内侧凸台211抵接处的凹凸感,提高连接壁13与罩体21内侧形成的内侧表面的平整度。
如图3、图8和图13所示,外壳1的顶壁12向下凹设形成第一凹槽122,隔热罩2的连接端221向下凹设形成第二凹槽23,外壳1与隔热罩2装配后,第二凹槽23能够容纳第一凹槽122,该结构可在装配过程中防止隔热罩2相对于外壳1转动,具有定位作用。
其中,内胆组件7可设置有提手,内胆组件7安装于隔热罩2内后,提手可以配合卡接在第一凹槽122内,为内胆组件7提供一定的支撑,降低内胆组件7对于隔热罩2底部以及安装在隔热罩2底部的下电源耦合器81和主机阀体82等部件的压力,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14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壳体5和支撑架6,底座壳体5与内衬支架3固定连接,支撑架6设置在底座壳体5与内衬支架3之间,支撑架6的一端与内衬支架3连接,另一端与底座壳体5抵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支撑架6支撑在底座壳体5与内衬支架3之间,能够避免底座壳体5向内产内凹形变,还能够支撑隔热罩2和内衬支架3的底部,防止内胆组件7因自身重力作用在隔热罩2和内衬支架3的底部,造成的隔热罩2和内衬支架3的底部外凸,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稳定性,延长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1、图2、图3和图14所示,支撑架6包括本体61和支脚62,本体61与内衬支架3的支架底部31固定连接,并为电泵83提供支撑,以提高电泵83的安装的稳定性,支脚62形成于本体61的底部,并与底座壳体5接触抵接,以提高支撑架6的支撑稳定性。其中,支脚62可避开电泵83设置,以提高底座壳体5内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15所示,底座壳体5还设有与隔热罩2内侧相连通的排水孔51,从而便于隔热罩2内的积水排出,便于用户清洁液体加热容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包括侧壁(11);
隔热罩(2),所述隔热罩(2)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并与所述外壳(1)连接;
内衬支架(3),所述内衬支架(3)包括支架底部(31)和围绕所述支架底部(31)设置的支架侧部(32),所述支架底部(31)与所述隔热罩(2)连接,所述支架侧部(3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隔热罩(2)和所述侧壁(11)之间,并与所述侧壁(11)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侧部(32)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筋(321);
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321)设置在所述支架侧部(32)的外侧,用于与所述侧壁(1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侧部(32)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筋(322);
多个所述第二支撑筋(322)设置在所述支架侧部(32)的内侧,用于与所述隔热罩(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1)包括侧壁上部(111)和侧壁下部(112),所述隔热罩(2)包括罩体(21)和设置在所述罩体(21)外侧的支撑部(22);
所述支撑部(22)与所述侧壁上部(111)抵接;
所述罩体(21)与所述侧壁(11)之间具有间隔(4);
所述支架侧部(3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间隔(4)内,并与所述侧壁下部(11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2)包括连接端(221)和支撑端(222),所述连接端(221)连接于所述罩体(21)和所述支撑端(222)之间,所述外壳(1)还包括顶壁(12);
所述连接端(221)与所述顶壁(12)连接;
所述支撑端(222)与所述侧壁上部(111)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沿所述顶壁(12)向内部延伸设置的连接壁(13),所述连接壁(13)、所述顶壁(12)和所述侧壁(11)围设形成安装空间(14),所述罩体(21)和所述支撑部(2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4)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1)内侧凸设有凸台(211),所述连接壁(13)与所述凸台(21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1)上凹陷设置有插槽(212),所述连接壁(13)设置有凸起(131),所述凸起(131)与所述插槽(212)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壳体(5)和支撑架(6);
所述底座壳体(5)与所述内衬支架(3)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架(6)设置在所述底座壳体(5)与所述内衬支架(3)之间,所述支撑架(6)的一端与所述内衬支架(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壳体(5)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21259.2U CN219594326U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21259.2U CN219594326U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94326U true CN219594326U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7755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21259.2U Active CN219594326U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94326U (zh) |
-
2023
- 2023-05-10 CN CN202321121259.2U patent/CN2195943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711636B1 (en) | Electric kettle | |
US11445848B2 (en) | Electric kettle | |
CN219594326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 |
CN202166131U (zh) | 空调装置 | |
US11490758B2 (en) | Electric kettle | |
JP6608044B2 (ja) |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 |
CN107348849B (zh) | 壳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105819106B (zh) | 包装结构 | |
CN211985087U (zh) | 外壳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986329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391668U (zh) |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煲体 | |
CN216754267U (zh) | 空气炸锅 | |
CN221450482U (zh) | 一种双锅空气炸锅内胆结构 | |
CN213551274U (zh) |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1411050U (zh) | 电烤炉 | |
CN215077531U (zh) | 一种电水杯的内胆组件及电水杯 | |
CN215777436U (zh) | 加热器具 | |
CN210569254U (zh) | 一种电热水器的筒身结构 | |
CN214964428U (zh) |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底座和烹饪器具 | |
CN219396935U (zh) |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 |
CN214548939U (zh) | 一种壳体及烹饪装置 | |
CN220529520U (zh) | 一种电竞桌及其快装水杯架 | |
CN213696008U (zh) | 一种电热饭盒 | |
CN209966071U (zh) |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8769595U (zh) | 食物料理机及其杯体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