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2833U - 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2833U
CN219592833U CN202321203706.9U CN202321203706U CN219592833U CN 219592833 U CN219592833 U CN 219592833U CN 202321203706 U CN202321203706 U CN 202321203706U CN 219592833 U CN219592833 U CN 219592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ductive
accommodating cavity
baffle
a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37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37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2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2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2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端子挡板构造有至少一侧敞开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壁所在的部位为底部,底部位于容纳腔内的面为背面,位于容纳腔外的面为正面;容纳腔的侧壁所在的部位为侧部;侧部与导电部连接,导电部位于侧部背离容纳腔的一侧;其中,底部的背面和导电部背离侧部的侧面均具有导电性能,并且背面和导电部具有导电性能的侧面相导通,底部的背面用于与端子相抵靠并电连接,导电部背离容纳腔的侧面用于与外壳相抵靠并电连接。通过如上结构实现接地,从而释放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上的电荷,以提高电子设备使用的可靠性。无需在端子挡板与端子之间设置导电层来实现端子挡板与端子的电连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中的端子挡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商用大屏、电视机等电子设备中,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插芯与端子电连接,以实现与硬件的电连接,进而使得硬件的正常运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常常会产生一定的电荷,产生的电荷由于容易堆积在电路主板中,当电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会产生放电现象造成电子器件的损坏,因此需要对印刷电路板接地处理。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将设置端子挡板,端子与端子挡板电连接,端子挡板与电子设备的壳体电连接,来实现接地的效果。而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端子和端子挡板之间的电连接,通常在端子挡板与端子之间设置导电部件。这就使得整个端子挡板的生产工艺更加复杂,导致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端子挡板生产工艺复杂导致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一种端子挡板,所述端子挡板
构造有至少一侧敞开的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所在的部位为底部,所述底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面为背面,位于容纳腔外的面为正面;
所述容纳腔的侧壁所在的部位为侧部;
所述侧部与导电部连接,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侧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其中,所述背面和所述导电部背离所述侧部的侧面均具有导电性能,并且所述背面和所述导电部部具有导电性能的侧面相导通,所述底部的背面用于与端子相抵靠并电连接,所述导电部背离所述侧部的侧面用于与外壳相抵靠并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部远离所述底部的一端被配置为向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弯折后构造出所述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侧部彼此相对的侧面相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挡板被配置为由板材通过冲压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材包括板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板本体的一侧的装饰层,所述板本体设置有所述装饰层的一侧对应于所述底部的正面;
其中,所述板本体具有导电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为油漆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被配置为辊涂于所述板材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侧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侧面与所述外壳的侧面相贴合,所述侧部上均构造有安装孔,以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部之间设置有一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上构造有多个端子口,所述端子口用于供端子穿过。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端子挡板;
所述端子设备还包括:
端子,固定连接于所述端子挡板,与所述背面相抵靠并电连接;
外壳,与所述端子挡板固定连接,所述侧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侧面与所述外壳相抵靠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挡板,在端子挡板上构造容纳腔以容纳端子。其中,通过将底部的背面设置为具有导电性能,以使得端子能够与底部的背面相抵靠以实现端子与底部的电连接;而将导电部背离侧部的侧面设置为具有导电性能,以使得导电部能够与外壳相抵靠并电连接,而通过将背面设置成与导电部具有导电性能的侧面相导通,以实现端子与外壳的电连接。如此设置,以通过端子与端子挡板的电连接,端子挡板与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电连接来实现接地的效果,从而释放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上的电荷,以提高电子设备使用的可靠性。通过如上的结构形式,无需在端子挡板与端子之间设置专门的导电层来实现端子挡板与端子的电连接,从而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挡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挡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构成端子挡板的板材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端子挡板100;底部110;端子口111;正面112;背面113;侧部120;安装孔121;缺口122;导电部130;板材140;板本体141;装饰层142;
电子设备200,外壳210;后盖211;背板212;端子2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端子和端子挡板之间的电连接,通常在端子挡板与端子之间设置导电层。例如,在端子挡板与端子之间设置导电泡棉或者导电布,以实现端子挡板与端子之间能够电连接。这就使得整个端子挡板的生产工艺更加复杂,导致成本过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挡板,通过将端子挡板与端子接触的面设置为具有导电性,这样当端子与端子挡板相抵靠时,端子挡板即可与端子电连接。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挡板100,端子挡板100构造有至少一侧敞开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壁所在的部位为底部110,底部110位于容纳腔内的面为背面113,位于容纳腔外的面为正面112;容纳腔的侧壁所在的部位为侧部120;侧部120与导电部130连接,导电部130位于侧部120背离容纳腔的一侧。其中,底部110的背面113和导电部130背离侧部120的侧面均具有导电性能,并且背面113和导电部130具有导电性能的侧面相导通,底部110的背面113用于与端子213相抵靠并电连接,导电部130背离侧部120的侧面用于与外壳210相抵靠并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端子挡板100,在端子挡板上构造容纳腔,以容纳端子213。其中,通过将底部110的背面113设置为具有导电性能,以使得端子213能够与底部110的背面113相抵靠以实现端子213与底部110的电连接;而将两个导电部130背离侧部120的侧面设置为具有导电性能,以使得导电部130能够与外壳210相抵靠并电连接,而通过将背面113设置成与导电部130具有导电性能的侧面相导通,以实现端子213与外壳210的电连接。如此设置,以通过端子213与端子挡板100的电连接,端子挡板100与电子设备200的外壳210的电连接来实现接地的效果,从而释放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上的电荷,以提高电子设备200使用的可靠性。通过如上的结构形式,无需在端子挡板100与端子213之间设置专门的导电层来实现端子挡板100与端子213的电连接,从而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底部110和导电部130的导电性能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通过在底部110的背面113和导电部130的侧面电镀一层能够导电的导电层;当然,也可以是构成底部110和导电部130的材质本身就是具有导电性能。采用后者的方式,使得端子挡板100的生产工艺更加简单。
结合图1至图3予以理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挡板100被配置为由板材140通过冲压成型。将端子挡板100配置成由板材140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成型,材料利用率高,从而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另外,冲压成型,工艺操作简单,便于大批量生产,而且生产成本低。而且冲压成型相当于近终成型,成型后几乎不需要另外的机械加工,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
具体地,如图3所示,板材140包括板本体141以及固定于板本体141的一侧的装饰层142,板本体141设置有装饰层142的一侧对应于底部110的正面112;其中,板本体141具有导电性能。通过在板本体141上固定连接装饰层142,使得通过冲压成型后形成端子挡板100的正面112具有装饰层142,使得成型后的端子挡板100的外观更加美观好看。而将板本体141采用本身具有导电性能的材质,使得冲压成型后的端子挡板100的正面112更加美观好看,除装饰层142外的其他部位能够导电,可简化端子挡板100的生产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装饰层142可以是粘贴于板本体141侧面上的绝缘材料层;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喷涂或者辊刷的方式设置于板本体141表面的能够起装饰作用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的,装饰层142为油漆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饰层142被配置为辊涂于板本体141上。将装饰层142也就是油漆通过辊涂的方式设置于板本体141上,相对于喷涂工艺而言,不需要另外的防护措施,另外还能减少油漆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对板本体141进行冲压成型之前,在板本体141的一侧滚涂油漆,然后将单面辊涂有油漆的板材进行冲压成型即可形成端子挡板。如此,简化了工艺流程,缩短了工艺流程,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结合图2予以理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部120远离底部110的一端被配置为向远离容纳腔的方向弯折后构造出导电部130,导电部130与侧部120彼此相对的侧面相贴合。如此设置使得在冲压成型后使得未设置装饰层142的一侧,被弯折至背离容纳腔的一侧,也就是导电部130外露的表面未设置装饰层132。这样当端子挡板100与外壳210装配以后,导电部130外露的一侧具有导电性能,刚好导电部130外露的一侧与外壳210相结合,进而使得导电部130能够与外壳210电连接。如此设置,在冲压后无需其他的处理工艺就能实现如上的效果,进而可简化端子挡板100的生产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端子挡板100沿着高度方向的上下两侧的侧部120的一端向远离容纳腔的方向弯折,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未设置导电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设置导电部。
结合图1予以理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部120上均构造有安装孔121,以通过连接件与外壳210相连接。通过在侧部120上设置安装孔121,以实现端子挡板100与外壳210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孔121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螺纹孔。相应地,在外壳210上与端子挡板100上的安装孔121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连接孔,以实现连接件的穿过。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可以为螺栓、螺钉,也可以为铆钉等。
结合图1予以理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部120之间设置有一缺口122。在相邻的侧部120之间设置缺口122,以便于冲压成型时,各侧部120之间能够相互避让,从而有利于侧部120的成型。
结合图1予以理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部110上构造有多个端子口111,端子口111用于供端子213穿过。在底部110上设置端子口111,以用于安装端子213,进而使得端子213的一端穿过端子口111,端子213的台阶面与底部110的背面113相抵靠,进而实现端子213与底部110的电连接。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包括如上的端子挡板100。在电子设备200中使用如上的端子挡板100,通过端子213与端子挡板100的电连接,端子挡板100与电子设备200的外壳210的电连接来实现接地的效果,从而释放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上的电荷,以提高电子设备200使用的可靠性。无需在端子挡板100与端子之间设置专门的导电层来实现端子挡板100与端子213的电连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外壳210包括相对设置的后盖211和背板212,端子挡板100的两个侧部120分别与外壳210的后盖211和背板212相贴合,以实现侧部120与后盖211、以及侧部120与背板212之间的电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端子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挡板构造有至少一侧敞开的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所在的部位为底部,所述底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面为背面,位于容纳腔外的面为正面;
所述容纳腔的侧壁所在的部位为侧部;
所述侧部与导电部连接,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侧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其中,所述背面和所述导电部背离所述侧部的侧面均具有导电性能,并且所述背面和所述导电部具有导电性能的侧面相导通,所述背面用于与端子相抵靠并电连接,所述导电部背离所述侧部的侧面用于与外壳相抵靠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远离所述底部的一端被配置为向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弯折后构造出所述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侧部彼此相对的侧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端子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挡板被配置为由板材通过冲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包括板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板本体的一侧的装饰层,所述板本体设置有所述装饰层的一侧对应于所述底部的正面;
其中,所述板本体具有导电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为油漆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被配置为辊涂于所述板本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端子挡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侧面与所述外壳的侧面相贴合,所述侧部上构造有安装孔,以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挡板,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部之间设置有一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端子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上构造有多个端子口,所述端子口用于供端子穿过。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挡板,所述端子设备还包括:
端子,固定连接于所述端子挡板,与所述背面相抵靠并电连接;
外壳,与所述端子挡板固定连接,所述侧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侧面与所述外壳相抵靠并电连接。
CN202321203706.9U 2023-05-17 2023-05-17 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592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3706.9U CN219592833U (zh) 2023-05-17 2023-05-17 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3706.9U CN219592833U (zh) 2023-05-17 2023-05-17 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2833U true CN219592833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5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3706.9U Active CN219592833U (zh) 2023-05-17 2023-05-17 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2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27381A (en) Insert molded compression connector
US10153596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wo grounding members each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cting arms
CN200941495Y (zh) 电连接器
US20220231465A1 (en) Male Connector, Female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5695362A (en) Hybrid grounded and stacke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udio jacks
US2007014905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052322B2 (en)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2011536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s
US75598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separated shields
US200800325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vers
US200602345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metal housing
US20050042923A1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910900B2 (en) Groun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908432B1 (ja) 携帯電話機の内臓アンテナ
US9270058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shield shell with a metal shrapnel
CN219592833U (zh) 端子挡板及电子设备
US675567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ground structure
US5742003A (en) Computer terminal box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structure
US7559775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6116924A (en)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8199467B2 (en) Battery ej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1975613U (zh) 层叠式电连接器
CN100377434C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7281308U (zh) 一种可折叠式插头
CN212908363U (zh) 一种电连接器接头的接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