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9187U - 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9187U
CN219589187U CN202320276163.7U CN202320276163U CN219589187U CN 219589187 U CN219589187 U CN 219589187U CN 202320276163 U CN202320276163 U CN 202320276163U CN 219589187 U CN219589187 U CN 219589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utlet end
pipe
inlet end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761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凯旋
曹维兵
曹会龙
欧阳超波
柳学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761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9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9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9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该系统中储液罐出口端的第一路经第一单向阀与节流装置的入口端相连,第二路经制冷剂泵与节流装置的入口端相连;节流装置的出口端经蒸发器与气液分离弯管的入口端相连,三通管的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沿气液分离弯管的出口端方向设置,气液分离弯管的出口端经三通管的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的入口端相连;三通管的第二出口端位于气液分离弯管的内侧,且与存液管的入口端相连;存液管的出口端经液体阻力管与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冷凝器入口端的第一路与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相连,第二路与压缩机的出口端相连;冷凝器的出口端与储液罐的入口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泵模式下压缩机带液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氟泵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变频氟泵空调是为了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践行绿色数据中心发展使命,解决广大客户对高能效产品的诉求而专门开发的新一代变频产品。该产品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时,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启动泵模式,利用制冷剂泵使室内和室外冷媒循环,达到冷量输送的目的,在夏季室外温度较高时启动压缩机模式,由于制冷剂泵消耗的功率较压缩机消耗的功率要低很多,所以该产品可以起到很好的节能的目的。但是此产品在运行泵模式的过程中,压缩机容易带液,这样泵模式切换压缩机模式的时候,就可能造成压缩机带液启动,造成压缩机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相关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缺陷:在运行泵模式的过程中,压缩机容易带液,这样泵模式切换压缩机模式的时候,就可能造成压缩机带液启动,造成压缩机的损坏,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储液罐、第一单向阀、制冷剂泵、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第二单向阀、冷凝器以及防回液管路;
所述防回液管路包括利用离心力分离气液冷媒的气液分离弯管、三通管、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存液管以及用于防止液态冷媒流动至所述压缩机的液体阻力管;
所述储液罐出口端的第一路经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二路经所述制冷剂泵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端相连接;
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端经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气液分离弯管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三通管的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沿所述气液分离弯管的出口端方向设置,所述气液分离弯管的出口端经所述三通管的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端相连接;
所述三通管的第二出口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弯管的内侧,且与所述存液管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存液管的出口端经所述液体阻力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接;
所述冷凝器入口端的第一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相连接,第二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储液罐的入口端相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气液分离弯管为L形管。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存液管为弯管。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存液管为U形管。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液体阻力管为沿重力方向设置的直管。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出口端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前或后的回风侧电加热系统,用于对风进行加热。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压缩机底部的辅助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制冷剂泵、所述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冷凝器电连接。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泵模式下压缩机带液的问题,防止泵模式切换压缩机的过程中造成压缩机的带液启动损坏压缩机,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的防回液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化学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储液罐1、第一单向阀2、制冷剂泵3、节流装置4、蒸发器5、压缩机6、第二单向阀7、冷凝器8以及防回液管路9。例如,节流装置4为电子膨胀阀。
其中,防回液管路9包括利用离心力分离气液冷媒的气液分离弯管ab、三通管bfc、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存液管cde以及用于防止液态冷媒流动至压缩机6的液体阻力管de。
具体地,储液罐1出口端的第一路经第一单向阀2与节流装置4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二路经制冷剂泵3与节流装置4的入口端相连接;
节流装置4的出口端经蒸发器5与气液分离弯管ab的入口端相连接,三通管bfc的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沿气液分离弯管ab的出口端方向设置,气液分离弯管ab的出口端经三通管bfc的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7的入口端相连接;
三通管bfc的第二出口端位于气液分离弯管ab的内侧,且与存液管cde的入口端相连接;存液管cde的出口端经液体阻力管de与压缩机6的入口端相连接;
冷凝器8入口端的第一路与第二单向阀7的出口端相连接,第二路与压缩机6的出口端相连接;冷凝器8的出口端与储液罐1的入口端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弯管ab为L形管。存液管cde为弯管,且优选为U形管。液体阻力管de为沿重力方向设置的直管。
具体地,如图1所示,防回液管路9的设计在物理通道上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6,如果管路a点的冷媒是带液体的,那么冷媒经过ab的弯时,由于液体冷媒的密度大,过弯到管路b点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冷媒会靠近管路外壁面向f端流动,这样b点三通处c出口基本就没有液态冷媒了,基本为气态冷媒,且在泵模式下,压缩机6没有工作,bcde段管路是不通的。
cde段是一个U型向上的弯管,可以暂时存少量的液态冷媒,预防万一的情况。在de段由于液态冷媒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上流动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所以液态冷媒如果要达到压缩机6基本都会汽化,因此de段可以进一步防止液态冷媒回到压缩机6里面。
另外,可从控制逻辑上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6,因此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蒸发器5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10和压力传感器11。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蒸发器5前或后的回风侧电加热系统(未图示),用于对风进行加热。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压缩机6底部的辅助加热器(未图示)。
相应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的防回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通过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蒸发器5出口端的过热度<X时,判断节流装置4是否为最小开度Y,若否,则将节流装置4的开度调小直到满足设置要求的出口过热度X为止;若是,则开启电加热系统和辅助加热器进行热补偿,以实现无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6;
当通过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蒸发器5出口端的过热度≥X时,若电加热系统和辅助加热器开启,则先关闭电加热系统,再判断节流装置4的开度是否大于最小开度Y,若是,则再关闭辅助加热器;若否,则不处理;
当通过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蒸发器5出口段的过热度≥X时,若电加热系统和辅助加热器未开启,则将节流装置4的开度调大直到满足设置要求的出口过热度X为止。
优选地,为避免电加热系统和辅助加热器频繁启停,所述当通过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蒸发器5出口段的过热度≥X时,包括:当通过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蒸发器5出口的过热度≥X+a时,其中a为过热度回差,用于让过热度有个稳定的范围。
所述判断节流装置4的开度是否大于最小开度Y,包括:判断节流装置4的开度是否大于最小开度Y+b,其中b为开度回差,用于让开度有个稳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制冷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在此不再赘述制冷系统。其中,控制系统与第一单向阀2、制冷剂泵3、节流装置4、蒸发器5、压缩机6、第二单向阀7、冷凝器8、电加热系统和辅助加热器电连接。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泵模式下压缩机带液的问题,防止泵模式切换压缩机的过程中造成压缩机的带液启动损坏压缩机,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或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在一些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与上下任一实施例进行自由组合;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1)、第一单向阀(2)、制冷剂泵(3)、节流装置(4)、蒸发器(5)、压缩机(6)、第二单向阀(7)、冷凝器(8)以及防回液管路(9);
所述防回液管路(9)包括利用离心力分离气液冷媒的气液分离弯管、三通管、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存液管以及用于防止液态冷媒流动至所述压缩机(6)的液体阻力管;
所述储液罐(1)出口端的第一路经所述第一单向阀(2)与所述节流装置(4)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二路经所述制冷剂泵(3)与所述节流装置(4)的入口端相连接;
所述节流装置(4)的出口端经所述蒸发器(5)与所述气液分离弯管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三通管的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沿所述气液分离弯管的出口端方向设置,所述气液分离弯管的出口端经所述三通管的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7)的入口端相连接;
所述三通管的第二出口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弯管的内侧,且与所述存液管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存液管的出口端经所述液体阻力管与所述压缩机(6)的入口端相连接;
所述冷凝器(8)入口端的第一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7)的出口端相连接,第二路与所述压缩机(6)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冷凝器(8)的出口端与所述储液罐(1)的入口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弯管为L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液管为弯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液管为U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阻力管为沿重力方向设置的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5)出口端的压力传感器(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5)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5)前或后的回风侧电加热系统,用于对风进行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压缩机(6)底部的辅助加热器。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一单向阀(2)、所述制冷剂泵(3)、所述节流装置(4)、所述蒸发器(5)、所述压缩机(6)、所述第二单向阀(7)和所述冷凝器(8)电连接。
CN202320276163.7U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219589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6163.7U CN219589187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6163.7U CN219589187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9187U true CN219589187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8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76163.7U Active CN219589187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9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9723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216908B (zh) 变频多联式空调机组制冷时室外风机的控制方法
US2008020992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US8549870B2 (en)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nt cycle
CN104048366A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制热补气方法和制冷补气方法
US11879673B2 (en) Refrigerant charge control system for heat pump systems
EP3001123A1 (en) Heat reclaim for a multifunction heat pump and a muntifunc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7477930B (zh) 空调系统、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3007830A (zh) 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34301B (zh) 空调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145251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5627472A (zh) 立体式冷暖浴冰柜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
AU2010253372B2 (en) Heating dedicated air conditioner
CN108931069B (zh) 空调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47141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9589187U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设备
CN110207273B (zh) 室外换热器、制冷系统、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3215876U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
CN116294257A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防回液控制方法
CN114935223A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06918167B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所述换热装置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215597513U (zh) 蓄热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18955215U (zh) 一种低温制冷机装置
CN218936542U (zh) 一种低温热泵空调器
CN217357043U (zh) 一种热风防结霜及热风化霜的采暖空气源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