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8299U -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8299U
CN219588299U CN202320473536.XU CN202320473536U CN219588299U CN 219588299 U CN219588299 U CN 219588299U CN 202320473536 U CN202320473536 U CN 202320473536U CN 219588299 U CN219588299 U CN 219588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liner
pipeline
wall
pipeline body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35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子健
胡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east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east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east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east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35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8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8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8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包括:管道本体、第一内衬层、第二内衬层,第一内衬层设于管道本体的内壁,第二内衬层设于第一内衬层的内壁,第二内衬层包括固定区和分离区,固定区和第一内衬层的内壁固定连接,分离区可活动地设于第一内衬层的内壁,且分离区的内壁靠近或者远离管道本体的中心。第一内衬层能保护管道本体,通过向分离区内注压或者泄压,能够使得分离区的内壁靠近或者远离管道本体的中心,当向分离区内注压,分离区的内壁靠近管道本体的中心时,污水流过管道的横截面积减小,这样在同等流量的情况下,污水的流速更大,能够提高污水的冲刷效果,带走淤泥,实现管道内污水自清洁。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清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
背景技术
近些年城市污水管道建设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污水管道运行前期的流量往往达不到设计流量,因此污水管道在运行时就会产生淤积,并且逐渐生成生物膜,逐渐产生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性的有害气体。由于污水管道内堆积淤泥,并且在厌氧环境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这样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降低污水管道的使用寿命,不利于污水管道的长期运行。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控制有害气体和管道清淤技术耗时费力,并且消耗水资源以及化学资源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便于清理淤泥和控制有害气体的管道,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该管道便于清理淤泥和控制有害气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包括:管道本体、第一内衬层、第二内衬层,所述第一内衬层设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所述第二内衬层设于所述第一内衬层的内壁,所述第二内衬层包括固定区和分离区,所述固定区和所述第一内衬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离区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内衬层的内壁,且分离区的内壁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管道本体的中心。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所述第二内衬层内设有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内衬层承受力的网状结构。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所述第二内衬层的内表面设有防水防腐层。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所述分离区的外壁和所述第一内衬层的内壁之间涂有隔离油。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所述管道本体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向所述分离区注压或者泄压的阀门,当所述阀门向所述分离区注压时,所述分离区靠近所述管道本体的中心,当所述阀门向所述分离区泄压时,所述分离区远离所述管道本体的中心。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所述阀门管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分离区压力的压力表。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所述阀门固定在固定环上,所述固定环设于所述管道本体的两端。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所述第二内衬层的材料设为橡胶。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包括:管道本体、第一内衬层、第二内衬层,第一内衬层设于管道本体的内壁,第二内衬层设于第一内衬层的内壁,第二内衬层包括固定区和分离区,固定区和第一内衬层的内壁固定连接,分离区可活动地设于第一内衬层的内壁,且分离区的内壁靠近或者远离管道本体的中心。
第一内衬层设于第二内衬层和管道本体之间,当第二内衬层结构破坏时,第一内衬层能保护管道本体。第二内衬层设有固定区和分离区,通过向分离区内注压或者泄压,能够使得分离区的内壁靠近或者远离管道本体的中心,当向分离区内注压,分离区的内壁靠近管道本体的中心时,污水流过管道的横截面积减小,这样在同等流量的情况下,污水的流速更大,能够提高污水的冲刷效果,进行管道自清洁。当管道清理完毕,向分离区内泄压,分离区的内壁远离管道本体的中心,和第一内衬层内壁贴合,此时,污水流过管道的横截面积增大,污水的流速减缓。采用上述结构的管道,清理管道方便,降低清理费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内未注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内注压后分离区位于管道本体底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内注压后分离区位于管道本体顶部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内注压后分离区位于管道本体左侧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内注压后分离区位于管道本体右侧的结构图。
其中:
1-管道本体、2-第一内衬层、
3-第二内衬层、31-固定区、32-分离区、33-网状结构、34-防水防腐层、4-阀门、5-压力表、6-固定环、7-污水、8-淤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可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6,包括:管道本体1、第一内衬层2、第二内衬层3,第一内衬层2设于管道本体1的内壁,第二内衬层3设于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第二内衬层3包括固定区31和分离区32,固定区31和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固定连接,分离区32可活动地设于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且分离区32的内壁靠近或者远离管道本体1的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管道本体1包括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管道基材,可采用混凝土管道、钢制管道、玻璃钢管道、或PVC等柔性管道。第一内衬层2作为过渡层设置在管道本体1和第二内衬层3之间,用以连接管道本体1与第二内衬层3,第一内衬层2还具有保护功能,具体为在第二内衬层3损坏或者向第二内衬层3注压时保护管道本体1。第二内衬层3包括固定区31和分离区32,固定区31可以通过如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第一内衬层2可以采用为树脂基层,在树脂固化前进行固定区31的铺贴,使其固化在一起,能够紧密连接。分离区32相对于第一内衬层2内壁可活动设置,能够改变污水7流经管道的横截面积。
污水7在第二内衬层3内壁流动,通过向分离区32内注压或者泄压,能够使得分离区32的内壁靠近或者远离管道本体1的中心,当向分离区32内注压,分离区32的内壁靠近管道本体1的中心时,污水7流过管道的横截面积减小,这样在同等流量的情况下,污水7的流速更大,进而实现污水7冲刷管道,带走淤泥8进行管道自清洁。当管道清理完毕,对分离区32泄压,分离区32的内壁远离管道本体1的中心,和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贴合,此时,污水7流过管道的横截面积增大,污水7的流速减缓。
第二内衬层3内设有用于增加第二内衬层3承受力的网状结构33。网状结构33可以根据计算第二内衬层3与管道本体1所承受的压力添加,网状结构33可以采用如钢丝网等结构,这样网状结构33能够加固第二内衬层3承受力的能力,在对分离区32注压后能够向外侧隆起,支撑起污水7。
第二内衬层3的内表面设有防水防腐层34。由于第二内衬层3的内壁和污水7直接接触,因此为了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在第二内衬层3的内表面设置防水防腐层34,防水防腐层34的材料可以采用聚乙烯。聚乙烯的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并且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能够有效隔离污水7和第二内衬层3。
分离区32的外壁和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之间涂有隔离油。为了防止分离区32的外壁和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之间融合粘结,分离区32与第一内衬层2之间涂刷矿物油或石油抽出油等润滑油。
如说明书附图3至附图6所示,管道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向分离区32注压或者泄压的阀门4,当阀门4向分离区32注压时,分离区32靠近管道本体1的中心,当阀门4向分离区32泄压时,分离区32远离管道本体1的中心。
阀门4和分离区32连通,用于控制分离区32内的注压情况。其中,根据实际情况分离区32可以设置在管道的左侧或者右侧,也可以设置在管道的顶部或者底部,其注压方式可以采用如空气注压、水利注压等方式,当采用水利注压时在管道附近有清洁水源,阀门4和清洁水源管道连接,当采用空气注压时阀门4和空气压缩机连接。分离区32注压后,向管道中心隆起,在减少管道横截面积的同时,破坏淤泥8或者生物膜结构,在增加污水7的流速后,便于冲刷淤泥8或者生物膜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分离区32设置在管道的底部时,为了防止上游壅水,需要在第二内衬层3内外接水源,水利清淤。分离区32设置在管道的顶部时,适用于下游管道与上游管道坡度相近且坡度较小,分离区32设置在管道底部或者两侧管内水流可能会产生壅水以及回水的情况下使用。
阀门4管路连接用于检测分离区32压力的压力表5。压力表5和阀门4连通,阀门4和分离区32连通,因此,压力表5能够显示分离区32内的压力值,便于使用者根据压力表5读数判断是否停止注压。
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阀门4固定在固定环6上,固定环6设于管道本体1的两端。阀门4通过固定环6固定在管道上,在检修时便于拆装阀门4,并且使阀门4固定的更加牢固。
第二内衬层3的材料设为橡胶。橡胶具有优良的回弹性,可以满足分离区32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形变。根据实验结果橡胶具体可选择为如丁腈橡胶(NBR)、聚氨酯橡胶等,但在寒冷地区建议使用耐寒硅橡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1)、第一内衬层(2)、第二内衬层(3),所述第一内衬层(2)设于所述管道本体(1)的内壁,所述第二内衬层(3)设于所述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所述第二内衬层(3)包括固定区(31)和分离区(32),所述固定区(31)和所述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离区(32)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且分离区(32)的内壁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管道本体(1)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衬层(3)内设有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内衬层(3)承受力的网状结构(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衬层(3)的内表面设有防水防腐层(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区(32)的外壁和所述第一内衬层(2)的内壁之间涂有隔离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向所述分离区(32)注压或者泄压的阀门(4),当所述阀门(4)向所述分离区(32)注压时,所述分离区(32)靠近所述管道本体(1)的中心,当所述阀门(4)向所述分离区(32)泄压时,所述分离区(32)远离所述管道本体(1)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4)管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分离区(32)压力的压力表(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4)固定在固定环(6)上,所述固定环(6)设于所述管道本体(1)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衬层(3)的材料设为橡胶。
CN202320473536.XU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 Active CN219588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3536.XU CN219588299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3536.XU CN219588299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8299U true CN219588299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0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3536.XU Active CN219588299U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8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62491U (zh) 一种排水管道连接结构
CN219588299U (zh) 一种带有复合内衬层的管道
CN102575789B (zh) 自动吸排气阀装置
JP4535902B2 (ja) コンクリ−ト構造物用耐震継手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05938223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玻璃钢加强复合管
CN210318946U (zh) 一种用于板式止回阀的异型法兰
CN210739593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再生混凝土管
CN217030268U (zh) 一种内衬高密度聚乙烯板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管
CN219692353U (zh) 一种可过滤的多口径止回阀
CN218914072U (zh) 一种污水管连接结构
CN206409756U (zh) 一种城市规划市政排水管道
CN210739729U (zh) 一种地下给排水管接口光固化防腐加强内衬
CN201003023Y (zh) 砼化粪池
CN2591371Y (zh) 钢丝骨架增强超高分子聚乙烯管
JP4938407B2 (ja) 既設管補修工法
CN220706635U (zh) 一种塑料混凝土复合管
CN211145337U (zh) 一种新型的压浆橡胶圈
CN212615650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且具备过滤的水泵体
CN204403631U (zh) 一种加强型橡胶法兰垫
CN201416692Y (zh) 一种复合防腐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CN215596426U (zh) 一种快开式蝶阀阀板
CN217328914U (zh) 一种可快速连接的管道结构
CN214579496U (zh) 双偏心气动阀门阀体密封装置
CN216643336U (zh) 一种转换连接用的复合管节
CN214743972U (zh) 一种快速对接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