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4769U - 一种绝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绝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4769U
CN219584769U CN202320131498.XU CN202320131498U CN219584769U CN 219584769 U CN219584769 U CN 219584769U CN 202320131498 U CN202320131498 U CN 202320131498U CN 219584769 U CN219584769 U CN 219584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sitioning
connecting cylinder
piece
beve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14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4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4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绝热容器,包括绝热主体和定位结构,绝热主体内部设置有上端敞口的容纳腔体,所述绝热主体的上端环绕敞口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定位结构包括定位件和环绕布置在所述定位件下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可拆卸配合连接,述定位件的中间贯穿设置有与容纳腔体相贯通的定位通道,连接后所述定位件沿饮料器皿上部的圆周方向覆盖在敞口外围的上方区域,所述定位件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当所述饮料器皿上部的圆周尺寸大于定位通道的尺寸时,所述定位件沿受力方向弯曲并与饮料器皿上部的外壁抵接。该绝热容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保温饮料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倒出饮料器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绝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热容器。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奶茶店或咖啡店等饮品店铺一般使用塑料、金属、玻璃或纸质材料制成的一次性饮料器皿盛装奶茶、咖啡、饮料等热饮或冷饮,其隔温效果较差,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冷饮很快就在高温天气下升温,在寒冷的冬天,热饮很快就在冷空气环境中降温,大大降低了人们饮用时的口感。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件名称为一种保温饮料架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US20060138154A1),其包括设置为饮料架的内层结构和设置有抓握表面的外层结构,该外层结构包裹在内层结构的外部,饮料架设置为上端敞口的中空腔室,可以将盛装有热饮或冷饮的一次性饮料器皿放置在该饮料架内,对热饮或冷饮具有较长时间的保温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方案中的饮料架设置为上端敞口的中空腔室,因此在倾倒保温饮料架以倒出内部热饮或冷饮过程中,一次性饮料器皿容易从上端敞口内脱落出来,不方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绝热容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保温饮料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倒出饮料器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绝热容器,包括绝热主体和定位结构,其中,绝热主体内部设置有上端敞口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用于盛装饮料器皿,所述绝热主体的上端环绕敞口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定位结构包括定位件和环绕布置在所述定位件下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可拆卸配合连接,用于所述定位结构与绝热主体的轴向锁定,述定位件的中间贯穿设置有与容纳腔体相贯通的定位通道,连接后所述定位件沿饮料器皿上部的圆周方向覆盖在敞口外围的上方区域,所述定位件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当所述饮料器皿上部的圆周尺寸大于定位通道的尺寸时,所述定位件沿受力方向弯曲并与饮料器皿上部的外壁抵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部和连接部,定位部内端能够与所述饮料器皿上部的外壁相抵;连接部沿圆周方向连接在所述定位部的外端,所述连接部的底面沿圆周方向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件自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环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环装设在第一连接槽内并与第一连接槽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底面还环绕连接部的周缘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间隔布置在第二连接环的内侧并与第一连接环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部同轴的间隔布置有第一对接环和第二对接环,所述第一对接环与第二对接环之间形成第一连接槽,连接后所述第二对接环装设在第一容纳槽内并与第一容纳槽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底面还沿圆周方向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三连接环间隔布置在第一连接环的内侧并与第一连接环之间形成第二容纳槽,连接后所述第一对接环的上端装设在第二容纳槽内并与第二容纳槽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对接环外壁的下部向外凸出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对接环内壁的中部和/或下部向内凸出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连接后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底面与第一环形凸台的顶面相抵,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壁与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壁相齐平,所述第三连接环的底面与第二环形凸台的顶面相抵,所述第三连接环的内壁与第二环形凸台的内壁相齐平。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与连接部连接位置的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环形引导槽,所述第三连接环靠近环形引导槽布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由至少两个横向布置的定位片围合形成,相邻布置的所述定位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与定位通道相贯通,且所述间隙的长度方向沿靠近定位部的中心朝远离定位部中心的方向布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环绕敞口布置的第一连接筒和设置在第一连接筒上的第一螺旋凸起,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环绕布置在定位件下部的第二连接筒和设置在第二连接筒上的第二螺旋凸起,所述第二螺旋凸起与第一螺旋凸起丝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凸起环绕第一连接筒的外壁向外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螺旋凸起环绕第二连接筒的内壁向内凸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外径小于第一连接筒下端对应位置处绝热主体的外径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二连接筒的第一下沉槽,连接后所述第二螺旋凸起与第一螺旋凸起嵌合连接并布置在第二连接筒的内壁与第一连接筒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底面与第一下沉槽的底壁相抵,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外壁与绝热主体的外壁相齐平。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凸起环绕第一连接筒的内壁向内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螺旋凸起环绕第二连接筒的外壁向外凸出设置,第二连接筒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筒上端对应位置处定位结构的外径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一连接筒的第二下沉槽,连接后所述第二螺旋凸起与第一螺旋凸起嵌合连接并布置在第二连接筒的外壁与第一连接筒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筒的顶面与第二下沉槽的顶壁相抵,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外壁与定位结构的外壁相齐平。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绝热容器包括绝热主体和定位结构,绝热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上端敞口的容纳腔体,可将盛装有热饮或冷饮的饮料器皿盛装在该容纳腔体内与外界隔绝开,阻止外界空气与热饮或冷饮进行热交换,从而保持热饮或冷饮在较长时间里与外界环境存在温度差,保证热饮或冷饮的口感;该定位结构包括定位件,定位件的中间贯穿设置有与容纳腔体相贯通的定位通道,定位结构可拆卸配合连接在绝热主体上端的敞口上后定位件沿饮料器皿上部的圆周方向覆盖在敞口外围的上方区域,将饮料器皿上部的部分区域也与外界隔绝开,阻止外界空气与热饮或冷饮进行热交换,延长了保温效果,且减小了容纳腔体上端敞口的尺寸,有利于阻止饮料器皿从敞口脱落出来,在隔温的同时保证对饮料器皿内热饮或冷饮的正常享用;该定位件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当饮料器皿上部的圆周尺寸大于定位通道的尺寸时,定位件沿饮料器皿挤压定位件的受力方向弯曲并与饮料器皿上部的外壁抵接,从而将饮料器皿的上部夹持在定位通道内,进一步防止饮料器皿从容纳腔体上端的敞口脱落出来,且该定位件能够随饮料器皿的挤压变化定位通道的形状和尺寸,适用于圆柱形、方形、锥形等各种形状或尺寸的饮料器皿的夹持,应用范围广泛,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此外,绝热主体的上端环绕敞口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定位件的下部环绕布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可拆卸配合连接,用于定位结构与绝热主体的轴向锁定,可以有效防止饮料器皿和定位结构与绝热主体脱离连接,且使得定位结构与绝热主体可拆卸配合连接,使用时可以先将饮料器皿放入容纳腔体内再通过第二连接件将定位结构配合连接在绝热主体上,也可以直接将饮料器皿从定位通道放入容纳腔体内,多种使用方式,使用更加灵活、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绝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绝热容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定位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定位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绝热容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绝热容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定位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定位结构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绝热容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绝热容器盛装饮料器皿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绝热容器盛装饮料器皿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绝热容器盛装饮料器皿的使用状态图三。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绝热容器盛装饮料器皿的使用状态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绝热容器100,可用于盛装市面上的各种饮料器皿200,该绝热容器100包括绝热主体1和定位结构2,绝热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端敞口111的容纳腔体11,可将盛装有热饮或冷饮的饮料器皿盛装在该容纳腔体11内与外界隔绝开,阻止外界空气与热饮或冷饮进行热交换,从而保持热饮或冷饮在较长时间里与外界环境存在温度差,保证热饮或冷饮的口感。该定位结构2包括定位件21,定位件21的中间贯穿设置有与容纳腔体11相贯通的定位通道2111,如图2所示,定位结构2可拆卸配合连接在绝热主体1上端的敞口111上后定位件21沿饮料器皿200上部的圆周方向覆盖在敞口111外围的上方区域,将饮料器皿200上部的部分区域也与外界隔绝开,阻止外界空气与热饮或冷饮进行热交换,延长了保温效果,且减小了容纳腔体11上端敞口111的尺寸,有利于阻止饮料器皿从敞口111脱落出来,在隔温的同时保证对饮料器皿内热饮或冷饮的正常享用。如图14-17所示,该定位件21采用硅胶、橡胶等软性材料制成,当饮料器皿200上部的圆周尺寸大于定位通道2111的尺寸时,定位件21沿饮料器皿200挤压定位件21的受力方向弯曲并与饮料器皿200上部的外壁抵接,从而将饮料器皿200的上部夹持在定位通道2111内,进一步防止饮料器皿200从容纳腔体11上端的敞口111脱落出来,且该定位件21能够随饮料器皿200的挤压变化定位通道2111的形状和尺寸,适用于圆柱形、方形、锥形等各种形状或尺寸的饮料器皿200的夹持,应用范围广泛,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此外,绝热主体1的上端环绕敞口111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2,一体成型设置的结构稳固结实,定位件21的下部环绕布置有第二连接件22,第二连接件22与第一连接件12可拆卸配合连接,用于定位结构2与绝热主体1的轴向锁定,可以有效防止饮料器皿200和定位结构2与绝热主体1脱离连接,且使得定位结构2与绝热主体1可拆卸配合连接,使用时可以先将饮料器皿200放入容纳腔体11内再通过第二连接件22将定位结构2配合连接在绝热主体1上,也可以直接将饮料器皿200从定位通道2111放入容纳腔体11内,多种使用方式,使用更加灵活、便利。第二连接件22采用塑料、金属等硬性材料制成,保证第二连接件22结构稳定不易发生形变,便于与第一连接件12稳定连接。
如图14-17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定位件21包括定位部211和连接部212,定位通道2111设置在定位部211中间,定位部211的内端能够与饮料器皿200上部的外壁相抵,定位通道2111的大小随饮料器皿200对定位部211内端的挤压进行变化。如图6或12所示,连接部212沿圆周方向连接在定位部211的外端,并与定位部211一体成型,结构简单。连接部212的底面沿圆周方向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一连接环2121,第二连接件22设置为环形结构,自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环2121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槽221,第一连接环2121装设在第一连接槽221内并与第一连接槽221相连接,第一连接环212与第一连接槽221之间采用超声焊接,连接稳固,不易脱落或相对转动,第一连接环2121和第一连接槽221的设置,增大了定位件21与第二连接件22之间的连接面积,便于超声焊接处理,且提升了连接的稳固性,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第一连接环2121也可以直接伸入第一连接槽221内与第一连接槽221卡槽连接,方便装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环2121与第一连接槽221也可以采用粘接、卡扣连接等其他方式相连接。
如图6或12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212的底面还环绕连接部212的周缘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二连接环2122,第一连接环2121间隔布置在第二连接环2122的内侧并与第一连接环212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2124,第二连接件22的上部同轴的间隔布置有第一对接环222和第二对接环223,第二对接环223的半径大于第一对接环222的半径,即第二对接环223间隔布置在第一对接环222的外侧,第一对接环222与第二对接环223之间形成第一连接槽221,连接后第二对接环223装设在第一容纳槽2124内并与第一容纳槽2124相连接。连接部212的底面还沿圆周方向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三连接环2123,第三连接环2123间隔布置在第一连接环2121的内侧并与第一连接环212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槽2125,第一对接环222、第二连接环2122和第三连接环2123同轴的间隔布置,第二连接环2122的半径大于第一对接环222的半径,第三连接环2123的半径小于第一对接环222的半径,连接后第一对接环222的上端装设在第二容纳槽2125内并与第二容纳槽2125相连接。第二对接环223与第一容纳槽2124之间采用超声焊接,第一对接环222与第二容纳槽2125之间采用超声焊接,连接稳固,不易脱落或相对转动,第二对接环223、第一容纳槽2124、第一对接环222和第二容纳槽2125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定位件21与第二连接件22之间的连接面积,更加便于超声焊接处理,进一步提升了连接的稳固性,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第二对接环223也可以直接伸入第一容纳槽2124内与第一容纳槽2124卡槽连接,该第一对接环222也可以直接伸入第二容纳槽2125内与第二容纳槽2125卡槽连接,方便装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对接环223与第一容纳槽2124之间或者该第一对接环222与第二容纳槽2125之间也可以采用粘接、卡扣连接等其他方式相连接。第二连接环2122和第三连接环2123的纵向高度小于第一连接环2121的纵向高度,便于超声焊接处理。第二连接环2122的纵向高度与第一连接环2121的纵向高度基本相同,且与第二连接件22纵向高度的一半基本相同,便于握持第二连接环2122的外壁,同时可以防止第二连接环2122在外界碰撞、摩擦等情况下与第二连接件22脱离连接,从而增强连接的稳定性。第三连接环2123的纵向高度小于第二连接环2122的纵向高度,从而减小第三连接环2123内壁与饮料器皿200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便于在绝热容器100内放入或取出饮料器皿20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对接环223外壁的下部向外凸出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224,第一对接环222内壁的中部和下部向内凸出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225,连接后第二连接环2122的底面与第一环形凸台224的顶面相抵,第三连接环2123的底面与第二环形凸台225的顶面相抵,第二连接环2122的外壁与第一环形凸台224的外壁相齐平,第三连接环2123的内壁与第二环形凸台225的内壁相齐平,保证定位结构2内壁和外壁的平整性。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环2122的底面与第一环形凸台224的顶面超声焊接,第三连接环2123的底面与第二环形凸台225的顶面超声焊接,进一步增大了定位件21与第二连接件22之间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升了连接的稳固性,且对第二连接环2122的底面与第一环形凸台224的顶面之间或者第三连接环2123的底面与第二环形凸台225的顶面之间的缝隙具有密封作用,防止杂质进入缝隙,便于清洁,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第二连接环2122的底面与第一环形凸台224的顶面之间、或者该第三连接环2123的底面与第二环形凸台225的顶面之间也可以直接抵接,也能保证定位结构2内壁和外壁的平整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环形凸台225也可以对应第三连接环2123的纵向高度仅设置在第一对接环222内壁的中部或下部。
如图4或9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定位部211与连接部212连接位置的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环形引导槽213,形成定位部211相对连接部212弯曲时的折痕,便于定位部211的内端向上或向下弯曲,从而在饮料器皿200放入绝热主体1内后再将定位结构2配合连接到绝热主体1上时,定位件21内端在饮料器皿200向上的摩擦力作用下更容易随之向上弯曲发生形变,从而增大定位件21底面与饮料器皿200上部外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在直接将饮料器皿200从定位通道2111放入绝热主体1内时,定位件21内端在饮料器皿200向下的摩擦力作用下更容易随之向下弯曲发生形变,从而增大定位件21顶面与饮料器皿200上部外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用起来更加轻松省力,且对饮料器皿200夹持的稳定性更好,更不易从敞口111脱落出来,方便倾倒饮料器皿200内的热饮或冷饮。环形引导槽213设置在定位部211与连接部212连接位置的顶面,向上弯曲时环形引导槽213很容易对折从而带动定位部211相对连接部212快速弯曲,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环形引导槽213也可以设置在定位部211与连接部212连接位置的底面,使得向下弯曲时环形引导槽213很容易对折从而带动定位部211相对连接部212快速弯曲。定位部211的顶面与连接部212的顶面相齐平设置,定位部211的底面与连接部212的底面相齐平设置,定位部211内外径之间的宽度是连接部212内外径之间宽度的1-2倍,保证定位部211具有弯曲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弹性复位效果,能够在饮料器皿200从绝热容器100内取出后快速恢复到形变前的初始状态,方便下次使用。该环形引导槽213的槽壁设置为内凹弧面结构,不易断裂。第三连接环2123靠近环形引导槽213布置,使得定位部211外端结构相对固定,从而进一步保证定位部211具有较好的弹性复位效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定位部211由六个横向布置的定位片2112围合形成,相邻布置的定位片2112之间具有间隙2113,间隙2113与定位通道2111相贯通,通过各定位片2112的内端向上或向下弯曲以增大间隙2113的宽度,从而改变定位通道2111的形状和尺寸,便于适配现在市面上的圆柱形、方形、锥形等各种形状或尺寸的饮料器皿200的夹持。间隙2113的长度方向沿靠近定位部211的中心朝远离定位部211中心的方向布置,方便定位片2112弯曲时沿定位通道2111的径向运动,从而扩大或缩小定位通道2111的尺寸。间隙2113的宽度从远离定位部211中心的一端至靠近定位部211中心的一端逐渐增大,使得定位片2112内端的宽度逐渐减小,即定位片2112内端需要的弯曲形变施力越来越小,便于稳定夹持各种尺寸的饮料器皿200。本实施例中,各定位片2112的内端面分别设置为内凹弧面结构,各定位片2112的内端面共同围合形成圆形的定位通道21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片2112的内端面也可以设置为平面、V形面、异形面等其他形状,也能用于饮料器皿200的夹持。间隙2113的内端与定位通道2111贯通,间隙2113纵向贯穿环形引导槽213布置,间隙2113的外端面位于环形引导槽213与第三连接环2123之间,即环形引导槽213的外端纵向贯穿连接部212的内端,从而最大限度的设置环形引导槽213的长度,保证定位通道2111的尺寸变化范围更大,适用更多更大尺寸的饮料器皿200。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部211也可以由两个、三个或者其他数量个横向布置的定位片2112围合形成。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包括环绕敞口111布置的第一连接筒121和设置在第一连接筒121上的第一螺旋凸起122,第二连接件22包括环绕布置在定位件21下部的第二连接筒226和设置在第二连接筒226上的第二螺旋凸起227,第二螺旋凸起227与第一螺旋凸起122丝扣连接,从而将定位结构2与绝热主体1轴向锁定,结构简单,装卸便利。
如图1-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螺旋凸起122环绕第一连接筒121的外壁向外凸出设置,第二螺旋凸起227环绕第二连接筒226的内壁向内凸出设置,第一连接筒121的外径小于第一连接筒121下端对应位置处绝热主体1的外径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二连接筒226的第一下沉槽13,连接后第二螺旋凸起226与第一螺旋凸起122嵌合连接并布置在第二连接筒226的内壁与第一连接筒122的外壁之间,第二连接筒226的底面与第一下沉槽13的底壁相抵,第二连接筒226的外壁与绝热主体1的外壁相齐平,保证绝热主体1外壁的平整性。第一连接筒122的内壁与绝热主体1的内壁相齐平,便于清洗绝热主体1的内部。第一环形凸台224的外壁与第二连接筒226的外壁相齐平,保证定位结构2外壁的平整性,方便握持。第二连接筒226的内径大于第二环形凸台225的内径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一连接筒121的第二下沉槽228,连接后第一连接筒121的顶面与第二下沉槽228的顶壁相抵或相靠近,连接的紧密性好。
如图8-1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螺旋凸起122环绕第一连接筒121的内壁向内凸出设置,第二螺旋凸起277环绕第二连接筒226的外壁向外凸出设置,第二连接筒226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筒226上端对应位置处定位结构2的外径,即小于第一环形凸台224的外径,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一连接筒121的第二下沉槽228,连接后第二螺旋凸起227与第一螺旋凸起122嵌合连接并布置在第二连接筒226的外壁与第一连接筒121的内壁之间,第一连接筒121的顶面与第二下沉槽228的顶壁相抵,第一连接筒121的外壁与第一环形凸台224的外壁相齐平,保证绝热容器100外壁的平整性。第一连接筒121的内径大于第一连接筒121下端对应位置处绝热主体1的内径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二连接筒226的第一下沉槽13,连接后第二连接筒226的底面与第一连接筒121下端对应位置处绝热主体1的顶面相抵或相靠近。
如图1、7和14-17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绝热主体1包括内层的内胆和外层的外壳,内胆和外壳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内胆与外壳间隔布置形成真空层,具有较好的绝热效果,握持盛装有带有热饮或冷饮的饮料容器200的绝热容器100外壳时不容易烫手或冻手,且对热饮的保热时间和冷饮的保冷时间更长。绝热主体1包括位于上部的区段一、位于下部的区段二以及用于连接区段一与区段二的过渡段,区段一的内径大于区段二的内径,区段一的外径大于区段二的外径,过渡段的上端与区段一的下端相连,过渡段的下端与区段二的上端相连,过渡段的内径和外径从下端至上端逐渐增大,可以通过区段二将绝热容器100定位放置在汽车杯座上,防止倾倒。如图14-17所示,饮料容器200的底面可以与区段二上内胆的底面接触,也可以不与区段二上内胆的底面接触,适用于盛装不同高度的饮料容器200,饮料容器200的侧面可以与区段一上内胆的侧面接触,也可以不与区段一上内胆的侧面接触,进一步防止烫手或冻手,且适用于盛装不同宽度的饮料容200。第一筒体121的外壁由外壳一体成型,第一筒体121的内壁由内胆一体成型,第一筒体121的顶壁由内胆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便于结构生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热主体,内部设置有上端敞口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用于盛装饮料器皿,所述绝热主体的上端环绕敞口一体成型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定位结构,包括定位件和环绕布置在所述定位件下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可拆卸配合连接,用于所述定位结构与绝热主体的轴向锁定,述定位件的中间贯穿设置有与容纳腔体相贯通的定位通道,连接后所述定位件沿饮料器皿上部的圆周方向覆盖在敞口外围的上方区域,所述定位件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当所述饮料器皿上部的圆周尺寸大于定位通道的尺寸时,所述定位件沿受力方向弯曲并与饮料器皿上部的外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
定位部,内端能够与所述饮料器皿上部的外壁相抵;
连接部,沿圆周方向连接在所述定位部的外端,所述连接部的底面沿圆周方向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件自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环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环装设在第一连接槽内并与第一连接槽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面还环绕连接部的周缘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间隔布置在第二连接环的内侧并与第一连接环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部同轴的间隔布置有第一对接环和第二对接环,所述第一对接环与第二对接环之间形成第一连接槽,连接后所述第二对接环装设在第一容纳槽内并与第一容纳槽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面还沿圆周方向向下凸出设置有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三连接环间隔布置在第一连接环的内侧并与第一连接环之间形成第二容纳槽,连接后所述第一对接环的上端装设在第二容纳槽内并与第二容纳槽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环外壁的下部向外凸出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对接环内壁的中部和/或下部向内凸出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连接后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底面与第一环形凸台的顶面相抵,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壁与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壁相齐平,所述第三连接环的底面与第二环形凸台的顶面相抵,所述第三连接环的内壁与第二环形凸台的内壁相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与连接部连接位置的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环形引导槽,所述第三连接环靠近环形引导槽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由至少两个横向布置的定位片围合形成,相邻布置的所述定位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与定位通道相贯通,且所述间隙的长度方向沿靠近定位部的中心朝远离定位部中心的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环绕敞口布置的第一连接筒和设置在第一连接筒上的第一螺旋凸起,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环绕布置在定位件下部的第二连接筒和设置在第二连接筒上的第二螺旋凸起,所述第二螺旋凸起与第一螺旋凸起丝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凸起环绕第一连接筒的外壁向外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螺旋凸起环绕第二连接筒的内壁向内凸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外径小于第一连接筒下端对应位置处绝热主体的外径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二连接筒的第一下沉槽,连接后所述第二螺旋凸起与第一螺旋凸起嵌合连接并布置在第二连接筒的内壁与第一连接筒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底面与第一下沉槽的底壁相抵,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外壁与绝热主体的外壁相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凸起环绕第一连接筒的内壁向内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螺旋凸起环绕第二连接筒的外壁向外凸出设置,第二连接筒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筒上端对应位置处定位结构的外径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一连接筒的第二下沉槽,连接后所述第二螺旋凸起与第一螺旋凸起嵌合连接并布置在第二连接筒的外壁与第一连接筒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筒的顶面与第二下沉槽的顶壁相抵,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外壁与定位结构的外壁相齐平。
CN202320131498.XU 2022-01-13 2023-01-13 一种绝热容器 Active CN2195847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73194 2022-01-13
CN202220077319 2022-0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4769U true CN219584769U (zh) 2023-08-25

Family

ID=8695191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25928.XU Active CN219289184U (zh) 2022-01-13 2022-07-14 一种保温容器及组合饮品容器
CN202320121496.2U Active CN219858237U (zh) 2022-01-13 2023-01-13 一种保温容器
CN202320131498.XU Active CN219584769U (zh) 2022-01-13 2023-01-13 一种绝热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25928.XU Active CN219289184U (zh) 2022-01-13 2022-07-14 一种保温容器及组合饮品容器
CN202320121496.2U Active CN219858237U (zh) 2022-01-13 2023-01-13 一种保温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928918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9184U (zh) 2023-07-04
CN219858237U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9793B1 (en) Insulated beverage apparatus and cooling device
US11375835B2 (en) Insulated beverage container
US6655543B2 (en) Highly adaptable thermal insulator for adapting to an unprecedented range of sizes and shapes of beverage containers
US7118005B2 (en) Individual bottle coolers
US6308846B1 (en) Double-walled bottle
US7475792B2 (en) Hot beverage container
US6588621B2 (en) Beverage bottle coo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assembly for holding ice and water
US20080237242A1 (en) Insulated holder with fluid container opener
US9423173B1 (en) Single beverage freezable container
JPH10218291A (ja) 氷冷サーバー
WO2007041426A2 (en) Container for heating or cooling a drinking fluid
CN219584769U (zh) 一种绝热容器
US20160022074A1 (en) Stay-cold drinking can
MX2008009314A (es) Enfriador para objetos cilindricos.
CN215708687U (zh) 一种盖体可快速拆装的多用途饮品保冷容器
CN216547309U (zh) 一种多用途的饮品保温容器
WO2022094017A2 (en) Insulated beverage container
CN216393718U (zh) 一种保温杯
CN216932640U (zh) 具有隔热作用的饮料杯
JP2774245B2 (ja) 携帯用断熱容器
CN219742382U (zh) 一种新型防烫易拿捏的杯架
CN220800383U (zh) 一种便携式饮水容器
CN218807626U (zh) 隔热奶茶杯
CN216509709U (zh) 一种阶梯型的保温聚丙烯杯
AU2017259027B2 (en) Double-walled vessel for storing a potable liqu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