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9755U - 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9755U
CN219579755U CN202320749495.2U CN202320749495U CN219579755U CN 219579755 U CN219579755 U CN 219579755U CN 202320749495 U CN202320749495 U CN 202320749495U CN 219579755 U CN219579755 U CN 219579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falling
switch
locking
she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94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旭明
谢丹
孙世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gh Angle Rescu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Qingdao Hailiy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gh Angle Rescu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Qingdao Hailiy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gh Angle Rescu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Qingdao Hailiy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gh Angle Rescu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94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9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9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9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包括壳本体、止坠装置和锁止装置,壳本体形成有供绳索穿经的过绳通道;止坠装置,所述止坠装置包括两悬臂板和绳轮,所述绳轮通过第二轴杆铰接于两悬臂板上,且所述绳轮外壁面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尖刺部,两所述悬臂板通过第二扭簧铰接于壳本体上且可打开或关闭过绳通道,当所述止坠装置打开过绳通道时,用于放入或移除绳索,当所述止坠装置关闭过绳通道时,用于在发生坠落时制动绳索绳轮;通道开关,所述通道开关可使止坠装置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切换;锁止装置,被设计为在过绳通道关闭时手动制动或放开绳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全性好、操作方便且用户适应体验感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救援、户外运动和高空作业等场景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背景技术
止坠器被设计为可沿着固定的保护绳索滑移的安全装置,通常止坠器通过势能吸收器或其他连接到人身上,并跟随人上升或下落,正常使用状态下止坠器不会被激发、不会对保护绳索产生较大的阻力,当人体突然坠落、绳索具有较大的速度或加速度时止坠器被激发,激发后的止坠器对保护绳索产生阻力并与保护绳索接合,从而阻止人坠落,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其中,从人开始坠落到止坠器被激发可被认为是止坠器的响应时间,人在止坠器被激发前极易产生恐慌情绪而导致误操作情况出现,进而引发易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实际使用中,人经常要在不同的高度停留以完成作业任务,而此时止坠器是未被激发的,高空作业的环境易使人产生不安定情绪,不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并具有结构合理、安全性好、操作方便且用户适应体验感好的技术优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包括:
壳本体,形成有供绳索穿经的过绳通道;
止坠装置,所述止坠装置包括两悬臂板和绳轮,所述绳轮通过第二轴杆铰接于两悬臂板上,且所述绳轮外壁面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尖刺部,两所述悬臂板通过第二扭簧铰接于壳本体上且可打开或关闭过绳通道,当所述止坠装置打开过绳通道时,用于放入或移除绳索,当所述止坠装置关闭过绳通道时,用于在发生坠落时制动绳索绳轮;
通道开关,所述通道开关可使止坠装置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切换;锁止装置,被设计为在过绳通道关闭时手动制动或放开绳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锁止装置包括锁止环、拨板和锁止开关,所述锁止环同轴地固设于绳轮上,且所述锁止环上周向设置有若干插槽,所述拨板铰接于悬臂板上,所述锁止开关可驱动拨板转动以使拨板的第一端卡入一插槽内,在过绳通道关闭时制动绳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拨板通过第三扭簧铰接于悬臂板上,所述锁止开关可转动地与悬臂板铰接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当所述锁止开关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开关与悬臂板卡接以定位锁止开关,且使所述拨板第一端远离插槽,当所述锁止开关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拨板第一端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绕拨板与悬臂板的铰接轴旋转,以使所述拨板第一端靠近锁止环并卡入至插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套筒和碰珠,所述套筒固设于悬臂板上,所述碰珠嵌设于套筒内且通过弹簧与套筒内底面连接,所述锁止开关上设有凹槽,当所述锁止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碰珠伸入至凹槽内以定位锁止开关,所述凹槽的一侧向外延伸并在锁止开关上形成弧形槽,且当旋转锁止开关使碰珠脱出凹槽并在弧形槽内位移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开关脱离拨板、拨板第一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卡入至插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拨板的第二端固接有导向柱,所述悬臂板上设有容置导向柱的弧形孔,所述锁止开关上固接有与导向柱位置对应的限位块,当所述锁止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块克服第三扭簧的偏转力将导向柱压紧在弧形孔第一端处,当所述锁止开关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脱离导向柱,使所述拨板第一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卡入至插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当所述锁止开关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位移至靠近弧形孔第二端、且所述限位块在弧形孔内位移行程大于导向柱在弧形孔内位移行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靠近过绳通道入口的壳本体上铰接有第一辊轴,靠近所述过绳通道出口的壳本体上铰接有第二辊轴,且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外周面径向凹陷并形成过绳通道的延长部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通道开关包括限位杆和拉柄,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杆铰接于止坠装置上,且所述限位杆与止坠装置铰接处套设有第一扭簧,当所述止坠装置关闭过绳通道时,所述通道开关设于壳本体内,且所述通道开关靠近壳本体的内壁面且可与壳本体内壁面抵接以限位止坠装置的旋转角度;所述拉柄固设于限位杆外侧以方便驱动限位杆绕第一轴杆旋转,且当所述限位杆旋出壳本体并驱动止坠装置打开过绳通道时,所述限位杆可与壳本体的外壁面抵接以将止坠装置限位于打开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限位杆远离拉柄的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当所述止坠装置关闭过绳通道时,所述第一区域面向止坠装置设置且与止坠装置贴合地抵接,当所述止坠装置打开过绳通道时,所述第二区域面向壳本体外壁面设置且与壳本体外壁面贴合地抵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绳轮和两悬臂板的转动连接处套设有O型圈,以提供绳轮旋转阻力,使止坠器在无外力作用下定位于穿经过绳通道的绳索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性好,当人在某一位置停留作业时,操纵锁止装置可手动地锁止绳轮,进而制动绳索,提高安全性,避免停留作业时人产生心理恐慌,特别是在高空作业的情形下。此外锁止开关在第一位置不锁止绳轮时,可通过碰珠和凹槽的配合定位,同时在锁止开关从第二位置回旋至第一位置时,碰珠进入凹槽发生提示音提示锁止开关回旋到位,设计合理巧妙;锁止开关在第二位置锁止绳轮时,拨板的第一端伸入至插槽内以锁止绳轮,此时如要解锁绳轮,还须通过绳索手动回旋绳轮,之后拨板第一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自动复位实现解锁,此时若发生坠落,可及时制动绳索,避免现有技术中在坠落之后达到设定条件后才制动绳索,安全性更好,当坠落发生时的反应时间更短,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过绳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处设有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方便绳索穿入和穿出过绳通道,同时避免磨损进口和出口处的壳本体;此外,通道开关位于壳本体内且在第一扭簧作用下抵靠在止坠装置上,此时通道开关靠近壳本体的内壁面设置且可与壳本体内壁面抵接,限位止坠装置的同时可允许止坠装置在一定角度内摆动,如此可适用较大直径的绳索,且当人在上升下降过程中使绳索摆动时,止坠装置可适应绳索摆动而不会与绳索接合导致误激发锁止的情况出现。在过绳通道关闭或打开时,限位杆与止坠装置或壳本体始终贴合地抵接,即限位杆与止坠装置或壳本体面接触,稳定性好;此外通道开关还包括拉柄,方便用户握持和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人体携带止坠器正常上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人体携带止坠器正常下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锁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本实用新型中锁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本实用新型中止坠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6:本实用新型中止坠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7:通道开关打开过绳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锁止开关在第一位置时拨板和锁止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锁止开关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锁止开关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如图1~10所示的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包括壳本体1、止坠装置3、通道开关4和锁止装置5:
壳本体1,壳本体1采用金属材质,形成有供绳索穿经的过绳通道2,其中围合形成过绳通道2的壳本体1为与绳索配合的弧形面,以减小与绳索的摩擦作用;如图2所示,靠近过绳通道2入口的壳本体1上铰接有第一辊轴6,靠近所述过绳通道6出口的壳本体1上铰接有第二辊轴7,且所述第一辊轴6和第二辊轴7的外周面径向凹陷并形成过绳通道2的延长部分,如此引导绳索穿入穿出过绳通道2,避免在过绳通道2的如何出口处对壳本体1有磨损,同时减小止坠器在绳索上滑动的阻力。
止坠装置3,所述止坠装置3通过第二扭簧铰接于壳本体1上且可打开或关闭过绳通道2,如图7所示,当所述止坠装置3打开过绳通道2时,用于放入或移除绳索,当所述止坠装置3关闭过绳通道2时,用于在发生坠落时制动绳索;
如图5和6所示,所述止坠装置3包括两悬臂板31和绳轮32,两所述悬臂板31通过第二轴杆32铰接于壳本体1上且分设于绳轮32两侧,第二轴杆33外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绳轮32铰接于两悬臂板31上,且所述绳轮32外壁面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尖刺部,所述绳轮32和两悬臂板31的转动连接处套设有O型圈,以提供绳轮32旋转阻力,下落过程中绳轮32与绳索接触,使止坠器在无外力作用下定位于穿经过绳通道的绳索上。其中,绳轮32内设有离心式联接器10,如图5所示,该联接器设计为,当发生坠落绳轮32的旋转速度或加速度较大时,离心式联接器10被激发使绳轮32锁止在悬臂板31上,绳轮32进而阻止绳索通过,起到防坠效果;当在正常上升或下落过绳中,离心式联轴器10不被激发,止坠器跟随人上升或下落,其中离心式联接器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还包括U形摇臂8,所述U形摇臂的两自由端分设于壳本体1两外侧且与壳本体1铰接,本实施例中,U形摇臂8两自由端与壳本体1的上端部铰接且靠近止坠装置3与壳本体1的铰接位置。如图6所示,所述悬臂板31底部的的部分侧缘水平延伸形成弧形盖板9,所述弧形盖板9远离过绳通道2设置并覆盖尖刺部,且所述弧形盖板9上设有若干通孔,一方面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另一方面方便清洁绳轮。此外壳本体1的顶部盖设有顶板,且顶板远离过绳通道2设置,顶板一方面提高壳本体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起到安全防护作用避免尖刺部划伤人手。
通道开关4,如图5和6所示,所述通道开关4可使止坠装置3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切换,所述通道开关4包括限位杆42和拉柄43,所述限位杆4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杆41铰接于止坠装置3上,且所述限位杆42与止坠装置3铰接处套设有第一扭簧,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杆42远离拉柄43的侧面包括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当所述止坠装置3关闭过绳通道2时,所述通道开关2设于壳本体1内,如图2所示,所述通道开关2靠近壳本体1的内壁面且可与壳本体1内壁面抵接以限位止坠装置的旋转角度,具体为,第一区域421面向悬臂板31设置,且在第一扭簧作用下与悬臂板31侧面贴合地抵接,即此时限位杆42与悬臂面接触,稳定性好;所述拉柄43固设于限位杆42外侧以方便驱动限位杆42绕第一轴杆41旋转,第一轴杆41外套设有第一扭簧,当所述限位杆42旋出壳本体1并驱动止坠装置3打开过绳通道2时,所述限位杆42可与壳本体1的外壁面抵接以将止坠装置3限位于打开位置,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区域422面向壳本体1外壁面设置且与壳本体1外壁面贴合地抵接,即此时限位杆42与壳本体1面接触,稳定性好。其中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分区且错落的设置,可使通道开关4无论是在打开或关闭过绳通道2时都贴合地与壳本体1或悬臂板31抵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此外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拉柄43相对的两侧面向内凹陷,以方便握持,同时限位杆42的截面呈“工”自行,结构强度好且质轻。
还包括锁止装置5,如图3~6所示,所述锁止装置5包括锁止环51、拨板52和锁止开关53,如图5所示,所述锁止环51同轴地固设于绳轮32上,与绳轮32随动,且所述锁止环51上周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插槽511,
如图6所示,拨板32整体呈三角板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拨板52的中段位置处通过第三轴杆54铰接于悬臂板31上,具体为,第三轴杆54垂直固接于悬臂板31上,第三轴杆54外套设有第三扭簧,拨板52的中段位置处铰接于第三轴杆54的第一端,其中拨板52的第一端包括钩头部521,所述拨板52的第二端垂直固接有导向柱522。
如图3和4所示,所述锁止开关53铰接于第三轴杆54的第二端,即锁止开关53可转动地与悬臂板31铰接,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如图10所示,具体为,锁止开关53通过第三轴杆54与悬臂板31铰接,且锁止开关53的外壁面设有若干防滑凸起,以方便握持。当所述锁止开关53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开关53与悬臂板31卡接以定位锁止开关53,且使所述拨板52第一端的钩头部521远离插槽511,当所述锁止开关53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拨板52第一端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绕拨板52与悬臂板31的铰接轴旋转,以使所述拨板52第一端的钩头部521靠近锁止环51并卡入至插槽511内,在过绳通道2关闭时制动绳轮32,进而制动绳索。如此当人在某一位置停留作业时,操纵锁止装置5可手动地锁止绳轮32,进而制动绳索,提高安全性,避免停留作业时人产生心理恐慌,特别是在高空作业的情形下;锁止后如要解锁绳轮,如图8所示,还须向下拉动绳索、绳索驱动绳轮32逆时针回旋,之后拨板52第一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自动复位实现解锁,此时若发生坠落,可及时制动绳索,避免现有技术中在坠落之后达到设定条件后才制动绳索,安全性更好,应对坠落的反应时间更短,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如图5和6所示,还包括套筒和碰珠56,所述套筒固设于悬臂板31上,所述碰珠56嵌设于套筒内且通过弹簧与套筒内底面连接,所述锁止开关53上设有凹槽531,当所述锁止开关53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碰珠56伸入至凹槽531内以定位锁止开关53,如图9所示,所述凹槽531的一侧向外延伸并在锁止开关53上形成弧形槽,且当旋转锁止开关53使碰珠56脱出凹槽531并在弧形槽内位移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开关53脱离拨板52、拨板52第一端的钩头部521在第三扭簧作用下卡入至插槽511内。
所述悬臂板31上设有容置导向柱的弧形孔55,所述锁止开关53上固接有与导向柱522位置对应的限位块532,当所述锁止开关53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块532克服第三扭簧的偏转力将导向柱522压紧在弧形孔55第一端处,当所述锁止开关53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532脱离导向柱522,使所述拨板52第一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卡入至插槽511内,如此可准确定位拨板52第二端的旋转轨迹,稳定性好,此外当所述锁止开关53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532位移至靠近弧形孔55第二端、且所述限位块532在弧形孔55内位移行程大于导向柱522在弧形孔55内位移行程,如此可避免因限位块532的止挡作用导致导向柱522的位移受阻。
工作过程
打开过绳通道2
人手握持拉柄,向下且向外拉动拉柄43,使拉柄43和限位杆42移出至壳本体1外,之后松开拉柄43,如图7所示,在第一扭簧作用下限位杆42与壳本体1的外壁面抵接,如此打开过绳通道2,之后放入绳索;
关闭过绳通道2
人手握持拉柄,向下且向外拉动拉柄43后向上推动拉柄43,使限位杆42绕过壳本体1的壁面进入至壳本体1内,之后松开拉柄43,如图1和2所示,在第一扭簧作用下限位杆42与悬臂板31的外壁面抵接,同时止坠装置3在第二扭簧作用下向过绳通道2靠近,如此关闭过绳通道2。
人体带着止坠器在保护绳索上上升
如图2所示,此时U形摇臂8斜向上,使穿经过绳通道2的绳索抵靠在第一辊轴6和第二辊轴7上,此时因O形圈的作用,绳索不足以克服绳轮32与悬臂板31间的转动阻力;
人体带着止坠器在保护绳索上下落
如图1所示,正常下落时,U形摇臂8斜向下,穿经过绳通道2的绳索分别与第一辊轴6和绳轮32抵触;
若发生坠落,人体携带止坠器快速下落,当达到设定速度或加速度时,离心式联接器10被激发,使绳轮32与悬臂板31锁止,借助绳轮32上的尖刺部使绳轮32与安全保护绳索接合,从而达到止坠的目的。
停留作业锁止绳轮
需要停留作业时,如图8和9所示,用户旋拧锁止开关53,使其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如图10所示,如此拨板52第一端的钩头部521伸入至锁止环51的插槽511内,使绳轮32与悬臂板31锁止,且本实施例中锁止环51和拨板52的锁和方式,使其在无人手操作下无法解锁,安全性好,当需要解锁时,应避免止坠器受力,同时拉动绳索、绳索驱动绳轮32回旋,之后拨板52第一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自动复位实现解锁,避免停留作业时因误触碰导致锁止失效的情况出现。之后人手旋拧锁止开关53,使其复位至第一位置。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本体(1),形成有供绳索穿经的过绳通道(2);
止坠装置(3),所述止坠装置(3)包括两悬臂板(31)和绳轮(32),所述绳轮(32)通过第二轴杆(33)铰接于两悬臂板(31)上,且所述绳轮(32)外壁面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尖刺部,两所述悬臂板(31)通过第二扭簧铰接于壳本体上且可打开或关闭过绳通道(2),当所述止坠装置(3)打开过绳通道(2)时,用于放入或移除绳索,当所述止坠装置(3)关闭过绳通道(2)时,用于在发生坠落时制动绳索绳轮;
通道开关(4),所述通道开关(4)可使止坠装置(3)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切换;
锁止装置,被设计为在过绳通道关闭时手动制动或放开绳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5)包括锁止环(51)、拨板(52)和锁止开关(53),所述锁止环(51)同轴地固设于绳轮(32)上,且所述锁止环(51)上周向设置有若干插槽(511),所述拨板(52)铰接于悬臂板(31)上,所述锁止开关(53)可驱动拨板(52)转动以使拨板(52)的第一端卡入一插槽(511)内,在过绳通道(2)关闭时制动绳轮(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板(52)通过第三扭簧铰接于悬臂板(31)上,所述锁止开关(53)可转动地与悬臂板(31)铰接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当所述锁止开关(53)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开关(53)与悬臂板(31)卡接以定位锁止开关(53),且使所述拨板(52)第一端远离插槽(511),当所述锁止开关(53)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拨板(52)第一端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绕拨板(52)与悬臂板(31)的铰接轴旋转,以使所述拨板(52)第一端靠近锁止环(51)并卡入至插槽(5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和碰珠(56),所述套筒固设于悬臂板(31)上,所述碰珠(56)嵌设于套筒内且通过弹簧与套筒内底面连接,所述锁止开关(53)上设有凹槽(531),当所述锁止开关(53)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碰珠(56)伸入至凹槽(531)内以定位锁止开关(53),所述凹槽(531)的一侧向外延伸并在锁止开关(53)上形成弧形槽,且当旋转锁止开关(53)使碰珠(56)脱出凹槽(531)并在弧形槽内位移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开关(53)脱离拨板(52)、拨板(52)第一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卡入至插槽(5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板(52)的第二端固接有导向柱(522),所述悬臂板(31)上设有容置导向柱(522)的弧形孔(55),所述锁止开关(53)上固接有与导向柱(522)位置对应的限位块(532),当所述锁止开关(53)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块(532)克服第三扭簧的偏转力将导向柱(522)压紧在弧形孔(55)第一端处,当所述锁止开关(53)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532)脱离导向柱(522),使所述拨板(52)第一端在第三扭簧作用下卡入至插槽(5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止开关(53)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532)位移至靠近弧形孔(55)第二端、且所述限位块(532)在弧形孔内位移行程大于导向柱(522)在弧形孔(55)内位移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靠近过绳通道(2)入口的壳本体(1)上铰接有第一辊轴(6),靠近所述过绳通道(2)出口的壳本体(1)上铰接有第二辊轴(7),且所述第一辊轴(6)和第二辊轴(7)的外周面径向凹陷并形成过绳通道(2)的延长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开关(4)包括限位杆(42)和拉柄(43),所述限位杆(4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杆(41)铰接于止坠装置(3)上,且所述限位杆(42)与止坠装置(3)铰接处套设有第一扭簧,当所述止坠装置(3)关闭过绳通道(2)时,所述通道开关(4)设于壳本体(1)内,且所述通道开关(4)靠近壳本体(1)的内壁面且可与壳本体(1)内壁面抵接以限位止坠装置(3)的旋转角度;所述拉柄(43)固设于限位杆(42)外侧以方便驱动限位杆(42)绕第一轴杆(41)旋转,且当所述限位杆(42)旋出壳本体(1)并驱动止坠装置(3)打开过绳通道(2)时,所述限位杆(42)可与壳本体(1)的外壁面抵接以将止坠装置(3)限位于打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42)远离拉柄(43)的侧面包括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当所述止坠装置(3)关闭过绳通道(2)时,所述第一区域(421)面向止坠装置(3)设置且与止坠装置(3)贴合地抵接,当所述止坠装置(3)打开过绳通道(2)时,所述第二区域(422)面向壳本体(1)外壁面设置且与壳本体(1)外壁面贴合地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32)和两悬臂板(31)的转动连接处套设有O型圈,以提供绳轮(32)旋转阻力,使止坠器在无外力作用下定位于穿经过绳通道(2)的绳索上。
CN202320749495.2U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Active CN219579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495.2U CN219579755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495.2U CN219579755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9755U true CN219579755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2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9495.2U Active CN219579755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9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59139A (en) Lifesaving apparatus for roping down persons
JP2004144292A (ja) 固定ザイル用落下防止装置
CN219579755U (zh) 一种新型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US3980161A (en) Safety lock for a hoisting mechanism that ascends and descends a cable
CN219579756U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自动止坠器
CN105888491B (zh) 一种排烟窗
CN220967927U (zh) 一种坠落距离短的自锁防坠落装置
CN116370858A (zh) 一种带有锁定装置的自动止坠器
US4373278A (en) Single line deep-sea bucket and release
JP2012030955A (ja) エレベータ乗場の戸手動開閉装置。
JP6507463B1 (ja) ロープ牽引装置
CN109173108A (zh) 一种多功能消防高层逃生器
CN212439744U (zh) 多功能速降器
US3991979A (en) Safety lock for a hoisting mechanism that ascends and descends a cable
CN106362325B (zh) 一种防慌乱下降保护器
CN209008530U (zh) 一种逃生锤
CN111634774B (zh) 一种电梯层门小门锁安全系统
CN209048928U (zh) 一种多功能消防高层逃生器
CN216272615U (zh) 一种电梯厅门门锁结构
CN213774900U (zh) 一种异步集成轿门锁结构
CN220036444U (zh) 一种用于作业车的作业门锁机构
JPH0223329Y2 (zh)
CN217322990U (zh) 一种立井提升机罐笼自锁滑动罐笼安全门
CN109939372A (zh) 多功能速降器
US20240091568A1 (en) Rope descend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