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9734U -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 Google Patents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9734U
CN219579734U CN202223606933.4U CN202223606933U CN219579734U CN 219579734 U CN219579734 U CN 219579734U CN 202223606933 U CN202223606933 U CN 202223606933U CN 219579734 U CN219579734 U CN 219579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electrode
insulating
heat
cosm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69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亮瑜
王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69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9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9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9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美容仪,美容仪包括手柄以及与手柄连接的美容头,美容头包括壳体、绝缘件、导热件、电极组件以及换热件:壳体与手柄连接;绝缘件与壳体连接并裸露于壳体,且与壳体共同构设出安装腔,安装腔具有开口,绝缘件对应设置于开口;导热件设置于安装腔内且与绝缘件的内侧面抵接;电极组件设置于绝缘件与导热件之间,且与绝缘件以及导热件均抵接;换热件设置于安装腔内和/或手柄内,且与导热件的背离电极组件的表面抵接。本申请在保证美容头具备射频美容功能以及贴肤温度控制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减小绝缘件、电极组件、导热件以及换热件所组成的整体在手柄径向上的径向尺寸,从而可以缩小美容头的尺寸。

Description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美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美容仪用于对皮肤进行美容。然而,用户皮肤并非平面,而是存在一些角部位,角部区域包括皮肤凹陷处例如眼窝处以及一些皮肤凸起处例如鼻子处等,当前美容仪的工作头由于需要兼具多种功能,导致美容头的尺寸太大,过大的美容头无法较好地对皮肤的角部位进行贴附美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美容仪及其美容头,能够缩小美容头的尺寸,以更好地对皮肤凹陷处等角部位进行美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美容仪,所述美容仪包括:
手柄;
美容头,所述美容头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美容头包括:
壳体,与所述手柄连接;
绝缘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裸露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壳体共同构设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开口,所述绝缘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开口;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绝缘件的内侧面抵接;
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导热件之间,且与所述绝缘件以及所述导热件均抵接;
换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和/或所述手柄内,且与所述导热件的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件为透光绝缘件,所述美容头还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环设于所述换热件和/或所述导热件周侧,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能够穿过所述透光绝缘件而射出所述安装腔外。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与所述绝缘件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包括红光、绿光、蓝光以及黄光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美容头还包括:
导光件,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与所述绝缘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美容头还包括:
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换热件的背离所述导热件的一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换热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贴合的第二接触面;和/或
所述光源包括:
灯板,环设于换热件和/或所述导热件周侧,且所述灯板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与所述散热件抵接;
多个灯珠,多个所述灯珠间隔的设置于所述灯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换热件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换热件的另一个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和/或
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和/或
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绝缘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绝缘件择一地与所述壳体连接,多个所述绝缘件中的至少两个厚度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件为蓝宝石、透光玻璃或者透光塑料件;和/或
所述绝缘件的厚度大于等于0.4mm且小于等于3mm。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件在所述光源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和/或
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部,且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绝缘件的安装槽,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具有环设于所述开口的环形承载部,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环形承载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为弹性导热件,所述弹性导热件设于所述绝缘件和所述换热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绝缘件和所述换热件接触,所述换热件通过所述弹性导热件与所述绝缘件传热连接,且所述弹性导热件将所述电极组件压紧于所述绝缘件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为导热硅胶;和/或
所述换热件为半导体制冷片。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为片状,所述第二电极为环状,所述第二电极环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周侧;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弧形状。
进一步地,美容仪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绝缘件一侧,用于检测所述绝缘件的温度;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手柄内,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极组件以及所述换热件均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内壁面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以及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凸起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凸起,所述壳体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与所述弹性臂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槽中。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美容仪的美容头,所述美容头包括:
壳体,与所述手柄连接并裸露于所述壳体;
绝缘件,与所述壳体共同构设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开口,所述绝缘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开口;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绝缘件的内侧面抵接;
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导热件之间,且与所述绝缘件以及所述导热件均抵接;
换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和/或所述手柄内,且与所述导热件的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美容仪及其美容头,沿绝缘件有外而内的方向,依次设置绝缘件、电极组件、导热件以及换热件,如此,绝缘件、电极组件、导热件以及换热件相当于在绝缘件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布,而非处于不同轴线上而形成错位设置,在保证美容头具备射频美容功能以及贴肤温度控制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减小绝缘件、电极组件、导热件以及换热件所组成的整体在手柄径向上的径向尺寸(或者说横向尺寸),从而可以缩小美容头的尺寸,更有利于对皮肤凹陷处等角部区域进行护肤美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美容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美容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美容仪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电极组件与弹性导热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换热件与部分散热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绝缘件与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美容仪;10-美容头;11-壳体;11a-安装腔;11b-第二定位槽;11c-安装槽;111-弹性臂;111a-第一卡槽;112a-第二卡槽;113-环形承载部;12-绝缘件;12a-开口;13-电极组件;131-第一电极;132-第二电极;133-第二导线;14-电路板;151-开槽面;15a-固定槽;16-换热件;161-第二接触面;162-第一定位部;17-导热件;18-散热件;181-第一接触面;182-第二定位部;贴合的19-光源;191-灯板;192-灯珠;20-手柄;21-第一卡扣;22-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美容仪1,该美容仪1可以为射频美容仪。美容仪1至少包括手柄20以及与手柄20连接的美容头10。
手柄20适于被人手握持,以方便用户使用美容仪1。手柄20也可以作为其他部件例如美容头10的支撑构件,此外,手柄20内部还可以安装美容仪1的其他部件,从而手柄20可以对内部的部件进行保护。
美容头10是美容仪1中起到美容、护理、理疗作用的组件,美容头10与手柄20连接,以便于用户在握持手柄20后方便地移动美容头10到各个部位进行美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美容头10为射频美容头10。
请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美容头10至少包括壳体11、绝缘件12以及电极组件13。
壳体11与手柄20连接,用于支撑绝缘件12,绝缘件12通过壳体11间接地安装于手柄20上。壳体11可与手柄20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设置,在壳体11与手柄20分体设置时,壳体11可与手柄20卡接、螺接或者粘接。
请参阅图3,示例性的,手柄20的内壁面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21以及第二凸起22,第一凸起21的凸起高度高于第二凸起22的凸起高度,壳体11包括弹性臂111,弹性臂111具有第一卡槽111a,壳体11与弹性臂111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卡槽112a,第一凸起21卡入第一卡槽111a中,第二凸起22卡入第二卡槽112a中,通过第一凸起21与第一卡槽111a卡扣配合,第二凸起22与第二卡槽112a卡扣配合,且第一凸起21与第一卡槽111a的配合结构与第二凸起22与第二卡槽112a的配合结构相对地位于设置壳体1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可以提高壳体11安装到手柄20后的稳定性。且第一凸起21的凸起高度高于第二凸起22的凸起高度,第一卡槽111a开设于弹性臂111,弹性臂111上具有弹性,在将壳体11装配至手柄20的过程中,先将第二凸起22卡入第二卡槽112a中,再通过第一凸起21挤压弹性臂111,使得弹性臂111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第一凸起21能够卡入第一卡槽111a中,从而可以将壳体11简便地装配至手柄20。
请参阅图1-3,绝缘件12具有绝缘特性,也即不导电,绝缘件12与手柄20连接,绝缘件12与壳体11共同构设出安装腔11a,安装腔11a具有开口12a,绝缘件12对应设置于开口12a,美容头10的其他部件例如电极组件13可安装于安装腔11a内。进一步地,绝缘件12裸露于壳体11,以适于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绝缘件12的形状和材质可以不做具体限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绝缘件12可以设置为片状,片状的绝缘件12厚度更薄,可以缩小安装腔11a内的美容头10的其他部件例如电极组件13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美容效果。
请参阅图3-图4,电极组件13为产生射频美容效果的主要构件,电极组件13至少包括相互间隔且绝缘的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电极组件13安装于安装腔11a内,也即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安装于安装腔11a内。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电阻器模型实现射频美容,也即,射频美容仪的两个射频电极同时与用户皮肤接触,向两个射频电极提供高频交流电时,电流从其中一个射频电极通过皮肤流向另一个射频电极,通过建模,皮肤可以等效成电阻器或者电阻器与电容器的结合体,具有特定的阻抗,持续不断的电流通过皮肤以及射频波直接穿透皮肤表层,以达到加热胶原蛋白组织和细胞组织的目的,从而达到美容效果。
不同于电阻器模型,本申请实施例的美容仪1采用电容器模型实现射频美容,也即,通过绝缘件12与皮肤直接接触,而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设置于安装腔11a内,绝缘件12将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与皮肤间隔开。在向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提供高频交流电时,与第一电极131正对的部分皮肤感应出与第一电极131极性相反的第三电极,第一电极131与第三电极被绝缘件12间隔,整体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容;同理。与第二电极132正对的部分皮肤感应出与第二电极132极性相反的第四电极,第二电极132与第四电极被绝缘件12间隔,整体可以等效为另一个电容。由于向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提供交流电时,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的极性相反,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那么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的极限也相反,电流会从作为正极的第三电极流向作为负极的第四电极,或者从作为正极的第四正极流向作为负极的第三电极,从而在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之间感应出感应电流。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皮肤由里到外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以及角质层,而通常所说的皮肤屏障主要是指表皮的角质层,角质层是减少水分从皮肤中被动扩散的屏障,同时起到阻止其他分子(包括刺激物)进入皮肤的屏障作用。皮肤屏障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间脂质及其他结构连接形成“砖墙”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间脂质的紧密连接对于维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敏感肌的主要成因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即“砖墙”结构的不牢固或缺陷。一方面,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加速水分经皮失散作用以及皮肤营养物质的流失,其中会导致神经酰胺含量显著减少,同时与皮肤屏障稳定性降低有关的鞘脂水平上调;另一方面脆弱的皮肤屏障会使得刺激物或过敏原的渗透作用增强,且神经末梢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更深层的肌肤暴露在微生物及外界刺激下,从而诱发皮肤局部炎症状态,出现泛红发痒、灼热刺痛等症状。并且有研究表明:皮肤屏障完整性受损会增加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几率,敏感皮肤的个体发生过敏的风险也要高出5倍。
本申请实施例的感应电流在皮肤内流动时能够产生热量,从而可以加速衰老细胞凋亡,诱导颗粒层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后形成具有“砖墙”结构的角质层,角质层变厚和变得致密,可以起到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改善敏感肌,同时促进真皮层胶原蛋白再生,有效锁住水分,使皮肤变得紧致,并改善皱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皮肤上更好地产生感应电流,绝缘件12的厚度D大于等于0.4mm,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也至少大于等于0.4mm,从而使得与第一电极131正对的部分皮肤感应出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132正对的部分皮肤感应出第四电极,进而在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不与皮肤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于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烫伤用户。在绝缘件12的厚度D小于0.4mm时,由于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与皮肤之间无法构设出电容器模型,导致电容器模型失效,无法实现美容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只需保证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朝向绝缘件12的一面到绝缘件12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一面的距离大于等于0.4mm,即可使得电极组件13能够与人体皮肤之间构设出电容器模型。此时,绝缘件12的厚度D与电容器模型的建立无直接关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绝缘件12来直接限定出电极组件13与人体皮肤之间的间距,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实现。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1的朝向绝缘件12的侧面与绝缘件12的朝向安装腔11a的内侧面贴合,第二电极132的朝向绝缘件12的侧面与绝缘件12的朝向安装腔11a的内侧面贴合,如此,在绝缘件12的厚度D能够保证电极组件13的电容器模型有效的基础上,将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的朝向绝缘件12的侧面与绝缘件12的朝向安装腔11a的内侧面贴合,可以缩小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使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尽可能地贴近皮肤,在相同的皮肤深度情况下,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之间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大,可以在高频交流电的短波频率和工作电压较低的情况下,提高皮肤修复效果,提高能量利用率。反之,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不与绝缘件12贴合时,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变大,要达到相同的修复效果,就需要提高提供给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的高频交流电的频率和/或电压,能量利用率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12的厚度D小于等于3mm,如此,可以使得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较近,在相同的皮肤深度情况下,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之间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大,可以在高频交流电的短波频率和工作电压较低的情况下,提高皮肤修复效果,提高能量利用率。反之,绝缘件12的厚度D大于3mm,时,要达到相同的皮肤修复效果,就需要提高提供给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的高频交流电的波频率和工作电压,能量利用率较低。
示例性的,绝缘件12的厚度D可以为0.4mm、1mm、2mm、3mm等。绝缘件12的厚度D优选为等于0.4mm,绝缘件12的厚度D较薄,可以使得电极组件13较为靠近人体皮肤,进而使得电极组件13所辐射的能量更多地进入到人体皮肤,可以提高射频能量的利用率。在绝缘件12的厚度D等于1mm或者2mm时,绝缘件12的厚度D较为适中,既能够保证电极组件13能够与人体皮肤构设出电容器模型,且电极组件13与人体皮肤也较近,能够提高电极组件13的射频能量的利用率。在绝缘件12的厚度D等于3mm,电极组件13与人体皮肤之间的距离足够大,能够保证电极组件13与人体皮肤建立器电容器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12与壳体11可拆卸地连接,绝缘件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绝缘件12择一地与壳体11连接,多个绝缘件12中的至少两个厚度不同,也即,通过将绝缘件12与壳体11可拆卸连接,可以将不同厚度的绝缘件12装配于壳体11上,对应于不同厚度的绝缘件12,电极组件13与皮肤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使得电极组件13可以作用于不同深度的皮肤,例如,在绝缘件12厚度较薄时,电极组件13与皮肤的距离较小,电极组件13可以作用于较深的颗粒层,在绝缘件12厚度较厚时,电极组件13与皮肤的距离较大,电极组件13可以作用于较浅的角质层,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对不同深度的皮肤位置进行改善。可以理解的是。绝缘件12与壳体11的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者磁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沿第一方向A延伸,该第一方向与手柄20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从手柄20指向美容头10,绝缘件12设于壳体11的沿第一方向A的一侧,从而使得绝缘件12能够裸露于壳体11,便于与皮肤直接接触。
进一步地,绝缘件12与壳体11密封连接,不仅可以防尘防水,且在美容仪1配合凝胶进行美容时,可以防止凝胶通过绝缘件12与壳体1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安装腔11a内,进而避免凝胶将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短路,避免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因短路而失效。
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绝缘件12设置于壳体11中部,使得绝缘件12与壳体11的边缘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在美容仪1不慎掉落时,若美容头10朝下,则与地面碰撞的是壳体11,从而可以降低因美容仪1掉落导致绝缘件12摔坏的概率。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美容仪1还包括电路板14,电路板14设置于手柄20内,电路板14用于控制美容仪1的各个电子器件工作,以实现美容功能。电路板14可以是印刷电路板,也可以是柔性电路板,还可以是软硬结合板。
为了实现电极组件13的射频功能,电路板14包括短波射频发生器(图中未示出),短波射频发生器与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均电性连接,通过短波射频发生器可以向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提供高频交流电,并激发出射频信号,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可将射频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作用于人体组织,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也即实现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的射频美容功能。具体地,由于绝缘件12将电极组件13与人体皮肤绝缘间隔,因此,电极组件13在短波射频发生器工作也即向电极组件12提供射频信号时,电极组件13能够与人体皮肤之间构设出电容器模型。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短波射频发生器向电极组件13提供的高频交流电的工作电压大于等于90V,且短波射频发生器向电极组件13提供的高频交流电的短波频率为6.78MHz、13.56MHz、27.12MHz、40.68MHz或者54.24MHz,如此,电极组件13的工作电压较高,且电极组件13辐射能量的短波频率较高,可以在更深的皮肤位置感应出更大的感应电流,提供更大的修复能量,进而提高修复效果。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电极组件13进行射频工作时,提供给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的高频交流电的短波频率非常高,例如在高频交流电的短波频率为27.12MHz,高频交流电在1秒内的电流方向变化了2712万次,如此高频变化的交流电极易使得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之间发生击穿,导致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短路,从而导致美容仪1会失效,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皮肤烫伤、美容仪1损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可能被高频交流电击穿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之间具有第一间距D1,第一间距D1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5mm,申请人在研发中发现,通过将第一间距D1设置为大于等于1.5mm,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之间不易发生击穿,从而使得美容仪1工作更稳定、更安全。在第一间距D1小于1.5mm时,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之间发生击穿的概率将极大增加。
进一步地,第一间距D1大于等于2mm。虽然理论上要求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之间的第一间距D1大于等于1.5mm,即可极大降低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被击穿的风险,但是将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进行实际安装后,可能由于安装不够精准,也即存在组装误差,导致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1.5mm,因此,还是会容易发生击穿现象,因此,通过将第一间距D1限定为更大的2mm,即使存在安装误差,将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安装后,也能够保证第一间距D1大于等于1.5mm,进而保证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之间不会发生击穿现象。在第一间距D1小于等于5mm时,可以减小电极组件13的整体尺寸,从而有利于减小美容头10的整体尺寸,在实际美容时,用户皮肤并非平面,而是存在一些角部区域,角部区域包括皮肤凹陷处例如眼窝处以及一些皮肤凸起处例如鼻子处,更小的美容头10可以与皮肤的凹陷处更紧密地贴合,从而实现更好的美容效果,而且更小的美容头10可以使得绝缘件12的绝大部分与皮肤贴设,从而使得射频能量更多地作用于皮肤,提高能量利用率。第一间距D1大于5mm时,会导致美容头10较大,美容头10的部分区域无法与皮肤接触,能量向空气中辐射,造成能量利用率降低,且在需要对皮肤凹陷处进行美容时,也无法方便地将美容头10贴到该皮肤凹陷处或靠近皮肤凹陷处,导致对皮肤凹陷处的美容效果降低。
示例性的,第一间距D1可以为1.5mm、2mm、3mm、5mm等。第一间距D等于1.5mm时,在能够降低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发生击穿的概率的基础上,由于第一间距D1较小,能够减小美容头10的整体尺寸。第一间距D1优选等于2mm或者3mm,能够避免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因为装配误差,导致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部位位置的间距小于1.5mm并发生击穿的情况。在第一间距D1等于5mm,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之间的间距足够大,可以保证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之间必然不会发生击穿现象。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1为片状,第二电极132为环状,第二电极132环设于第一电极131周侧,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的装配紧凑程度,在相同的装配区域内可以增大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所占据的面积,进而提高射频效果;而且通过将第二电极132设置为环形,在对皮肤凹陷处进行贴肤美容时,即使只有第二电极132的部分与皮肤相对,也可以在皮肤上感应出第四电极,构建出电容器模型,进而起到改善敏感肌等美容效果。
如图4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1为圆片状,第二电极132为圆环状,第二电极132环设于第一电极131周侧且与第一电极131同心设置,如此,第一电极131的各个位置在径向上与第二电极132的第一间距D1相等,不存在部分位置第一间距D1过大,其他位置第一间距D1过小,导致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之间发生击穿的情况。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1为三角片状,第二电极132为三角环状,第二电极132环设于第一电极131周侧且与第一电极131同心设置,如此,第一电极131的各个位置在径向上与第二电极132的第一间距D1大致相等,不存在不同位置所对应的第一间距D1相差太大,导致第一间距D1小于1.5mm的情况,可以避免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发生击穿的情况。
在又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1为方片状,第二电极132为方环状,第二电极132环设于第一电极131周侧且与第一电极131同心设置,如此,第一电极131的各个位置在径向上与第二电极132的第一间距D1大致相等,不存在不同位置所对应的第一间距D1相差太大,导致第一间距D1小于1.5mm的情况,可以避免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发生击穿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31也可以为其他片状结构,第二电极132也可以为其他环状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均为弧形状,弧形状的第一电极131内凹的侧边与弧形状的第二电极132的内凹的内侧边相对设置,弧形状的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圆上,也可以设置于不同圆上,弧形状的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设置于同一个圆时,可以实现类似于上述的环状设置的第二电极132的效果,也即,在对皮肤凹陷处进行贴肤美容时,即使只有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的部分与皮肤相对,也可以在皮肤上分别感应出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构建出电容器模型,进而起到改善敏感肌的作用等美容效果。
进一步地,美容仪1至少还包括第一导线(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导线133,其中第一导线连接短波射频发生器以及第一电极131,第二导线133连接短波射频发生器与第二电极132,在第二电极132设置为环状且环设于第一电极131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线需要跨过环状的第二电极132与第一电极131电性连接,而在将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设置为弧形状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线无需跨过第二电极132即可实现与第一电极131连接,接线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中的至少一个的面积小于等于6cm2,如此,可以减小电极组件13的整体尺寸,从而有利于减小美容头10的整体尺寸,在实际美容时,更小的美容头10可以与皮肤的凹陷处更紧密地贴合,从而实现更好的美容效果,而且更小的美容头10可以使得绝缘件12的绝大部分与皮肤贴设,从而使得射频能量更多地作用于皮肤,进而提高能量利用率。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的面积均大于6cm2时,会导致美容头10较大,美容头10的部分区域无法与皮肤接触,导致能量利用率降低,且需要对皮肤凹陷处进行美容时,也无法方便地将美容头10贴到该皮肤凹陷处或靠近皮肤凹陷处,导致对该皮肤凹陷处的美容效果变差。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D2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8mm,既便于将电极组件13安装到安装腔11a内,也不会使得美容头10太大而导致对皮肤凹陷处的美容效果降低。在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D2小于2mm时,电极组件13可能与安装腔11a的腔壁干涉,不便于安装电极组件13。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D2大于8mm,电极组件13与壳体11之间的较大区域并不能起到美容作用,但却会导致美容头10更大,导致对皮肤凹陷处的美容效果降低。
示例性地,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D2可以等于2mm、3mm、5mm、6mm、8mm等。在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D2等于2mm时,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D2较近,可以缩小美容头10的尺寸,有利于对皮肤角部位进行美容。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D2优选等于3mm、5mm或者6mm,不仅能够使得美容头10具有较小尺寸,且可将电极组件10较为便利地装入壳体11内,也即装配更为简单。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D2等于8mm,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D2足够大,不仅便于将电极组件10较为便利地装入壳体11内,且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可以安装美容头10的其他部件(例如下文中描述的光源19),使得美容头10结构更加紧凑,且也不会使得美容头10尺寸过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美容仪1还具有绝缘件12的贴肤温度控制功能,美容仪1可以对用户皮肤进行冷敷或者热敷,且在冷敷或者热敷时,能够维持需要的特定温度。示例性的,在绝缘件12的冷敷温度低于24度时,可以对皮肤起到镇痛和缓解红肿的作用,在绝缘件12的热敷温度高于30度时,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再生。具体地,请参阅图2-3,美容头10包括设置于安装腔11a内的换热件16。可以理解的是,换热件16也可以设置于手柄20内,或者换热件16的其中一部分设置于安装腔11a内,其余部分设置于手柄20内,可以根据换热件16的实际安装需求调整换热件16在美容仪1内的安装位置。换热件16与电路板14电性连接,用于在电路板14的控制下对绝缘件12进行制冷或者制热。需要说明的是,换热件16可以仅有制冷或者制热功能,也可以兼具上述两种功能。示例性地,换热件16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上述两种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件16可以直接与绝缘件12的内侧面抵接,以将热量或者冷量直接传递给绝缘件12,从而对绝缘件12的贴肤温度进行调节,换热件16也可以通过其他导热介质将热量或者冷量间接传递至绝缘件1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换热件16还包括导热件17,导热件17设置于安装腔11a内且与绝缘件12的内侧面抵接,换热件16与导热件17的背离电极组件13的表面抵接,导热件17可以将换热件16的热量或者冷量通过导热件17传递给绝缘件12,进而实现对绝缘件12的温度调节。
由于电极组件13贴设于绝缘件12的内侧面,相比于将换热件16与绝缘件12的内侧面直接抵接,通过导热件17作为中间介质将换热件16的热量或者冷量传递给绝缘件1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节换热件16以及导热件17的位置,例如,沿绝缘件12有外而内的方向,可以依次设置绝缘件12、电极组件13、导热件17以及换热件16,如此,绝缘件12、电极组件13、导热件17以及换热件16相当于在绝缘件12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布,而非处于不同轴线上而形成错位设置,在保证美容头10具备射频美容功能以及贴肤温度控制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减小绝缘件12、电极组件13、导热件17以及换热件16所组成的整体在手柄20径向上的径向尺寸(或者说横向尺寸),从而可以缩小美容头10的尺寸,更有利于对皮肤凹陷处进行护肤美容。
进一步地,导热件17具有形变能力,导热件17为弹性导热件17。弹性导热件17设于绝缘件12和换热件16之间并分别与绝缘件12和换热件16接触,换热件16通过弹性导热件17与绝缘件12传热连接,从而将换热件16产生的热量或者冷量通过弹性导热件17传送给绝缘件12,进而对绝缘件12的贴肤温度进行控制。示例性的,弹性导热件17可以为导热硅胶。
请参阅图2-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3设置于弹性导热件17和绝缘件12之间,弹性导热件17挤压电极组件13,以将电极组件13贴合于绝缘件12的内侧面,以使电极组件13在通过绝缘件12与皮肤相对时,与皮肤之间具有更小的距离,从而可以使得更多的射频能量进入到皮肤中,进而提高美容效果。且在绝缘件12受到皮肤挤压而发生微小形变时,弹性导热件17可以缓冲绝缘件12对电极组件13的挤压力,并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力将电极组件13紧压在绝缘件12的内侧面。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弹性导热件17具有朝向绝缘件12设置的开槽面151,开槽面151开设有固定槽15a,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b安装于固定槽15a内,且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部分凸出于开槽面151,如此,在将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安装于固定槽15a后,再将绝缘件12安装于壳体11,则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被压紧于固定槽15a内,由于弹性导热件17具有弹性恢复力,可以使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紧贴于绝缘件12的内侧面,使得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与绝缘件12的内侧面零间隙配合,以使电极组件13在通过绝缘件12与皮肤相对时,与皮肤之间具有更小的距离,从而可以使得更多的射频能量进入到皮肤中,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美容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可以安装于同一固定槽15a中,也可以一一对应安装于不同的固定槽15a中。
反之,在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不与绝缘件12的内侧面贴设时,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距离绝缘件12的内侧面较远,相当于电极组件13距离皮肤的距离变远,电容模型中的第一电极131与第三电极之间的间距增大,第二电极132与第四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增大,在相同的皮肤深度下,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小,导致皮肤修复效果降低,或者要达到相同的皮肤修复效果需要更大的短波频率和工作电压,导致能量利用率较低。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的对绝缘件12的贴肤温度进行控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安装腔11a内且位于绝缘件12一侧,用于检测绝缘件12的温度,且与电路板14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绝缘件12的温度信号发送给电路板14,电路板14根据该温度信号控制换热件16工作,从而控制换热件16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工作,或者在绝缘件12的温度达到需要维持的预设温度时,控制换热件16停止工作,既可以避免绝缘件12的温度过高而烫伤皮肤,还可以避免绝缘件12的温度过低而造成皮肤损伤以及影响电极组件13的射频美容效果。以下对绝缘件12的温度过低时,如何造成皮肤损伤以及影响电极组件13的射频美容效果进行说明:
研究表明,当皮肤温度为15℃时,皮肤血管收缩达到最大值,组织温度长时间保持在15℃可引起组织损伤,低于15℃可引起神经损伤。根据范特霍夫定律,冷冻疗法也即冷敷在时间单位内会减少生化反应,从而减慢细胞代谢。血管系统的第一个修饰包括表面血管收缩,然后是反射性全身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在15℃时最大。当皮肤温度下降15℃时,由于血管平滑肌麻痹或血管收缩神经纤维的神经传导阻滞,出现矛盾的血管舒张。这种血管扩张是在低温下保持血液流动的一种防御机制。低温会减缓周围神经传导。已经证明,温度每降低1℃,周围神经传导就会降低2.4m/s,在10℃至15℃时,神经传导完全消失。冷冻疗法对肌肉的效果与应用时间有关。当冷冻疗法局部温度低于约14℃时,动作电位沿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播受损(寒冷引起的神经失用),导致矛盾的血管舒张和感觉异常。本申请实施例中,冷敷的目标温度从安全性考虑,应在15-25℃区间内,冷敷时长约为30min,且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保证安全;如选在0-10℃范围内,则应考虑相对应的美容时长,从而避免冷冻疗法带来的神经损伤和不适感。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换热件16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将相应的热量散发出去,请参阅图2-3,美容头10还包括散热件18,散热件18与换热件16的背离导热件17的一侧抵接,也即,换热件16位于导热件17与散热件18之间,且换热件16同时与导热件17以及散热件18抵接或者贴合,以实现传热连接,在换热件16进行制冷工作时,可以通过导热件17将冷量更好地传递给绝缘件12,实现绝缘件12的冷敷功能,同时,换热件16通过散热件18将换热件16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手柄20或者手柄20的内部空气中,并通过手柄20将热量传递到外部空气中,避免热量对换热件16的制冷工作造成过大影响,保证换热件16能够高效工作,而且可以避免热量传递至绝缘件12所在一侧,避免热量对此绝缘件12的冷敷效果造成影响。
同理,在换热件16进行制热工作时,可以通过导热件17将热量更好地传递给绝缘件12,实现绝缘件12的热敷功能,同时通过散热件18将换热件16产生的冷量快速传递至手柄20或者手柄20的内部空气中,并通过手柄20将冷量传递到外部空气中,避免冷量对换热件16的制热工作造成过大影响,保证换热件16能够高效工作,而且可以避免冷量传递至绝缘件12所在一侧,进而可以避免冷量对绝缘件12的热敷效果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18具有第一接触面181,换热件16具有与第一接触面181贴合的第二接触面161,也即散热件18与换热件16面面接触,从而可以增大散热件18与换热件16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件18对换热件16的散热效率。示例性地,散热件18可以为主动式散热件18例如风扇等,也可以为被动式散热件18例如铝块等金属。本实施例对散热件18的具体类型可以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18与换热件16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定位部162,散热件18与换热件16的另一个具有与第一定位部162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槽18a,通过第一定位部162与第一定位槽18a的插接配合,可以实现散热件18与换热件16之间的定位安装,避免散热件18与换热件16之间松动而导致散热效果降低。
请参阅图6-7,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18与壳体11中的一个具有第二定位部182,散热件18与壳体11中的另一个具有与第二定位部182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11b,通过第二定位部182与第二定位槽11b的插接配合,可以实现散热件18与壳体11之间的定位安装,避免壳体11以及壳体11上的绝缘件12相对于手柄20松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美容仪1还具有光疗功能,光疗通过激活细胞,使细胞因子重新生长,从而达到修复皮肤衰老的作用,能有效的去除皱纹,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有光泽,显得皮肤更加年轻化。具体的,请参阅图2-3,为了实现光疗功能,绝缘件12为透光绝缘件12,美容头10还包括光源19,光源19环设于换热件16或导热件17周侧,或者在光源19尺寸较大时,可以同时环设于换热件16以及导热件17周侧周侧,光源19发出的光能够穿过透光绝缘件12而射出安装腔11a外,进而使得光源19发出的光能够作用于用户皮肤,实现光疗功能。
基于前述的沿绝缘件12有外而内的方向,依次设置绝缘件12、电极组件13、导热件17以及换热件16的实施例,通过将光源19环设于换热件16或导热件17周侧,或者将光源19环设于换热件16以及导热件17周侧,在保证美容头10具备射频美容功能、贴肤温度控制功能以及光疗的基础上,可以使得美容头10的结构紧凑,节省材料,整体美观,且能够缩小美容头10的尺寸,更有利于对皮肤凹陷处进行护肤美容。此外,将绝缘件12直接设置为透光绝缘件12,无需设置其他的透光部件,使得美容头10的结构更加简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9也可以环设于所述第一电极131以及所述第二电极132所组成的整体的周侧,如此,光源19发出的光必然不会被电极组件13遮挡,或者,光源19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之间的间隔中,如此,光源19不占用电极组件13、导热件17或者换热件16周侧的空间,相比于将光源19环设于电极组件13、导热件17或者换热件16周侧,可以进一步缩小美容头10在手柄20径向上的径向尺寸,更利于将美容头10小型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3到壳体11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mm,在光源19环设于电极组件13周侧时,可以便于安装光源19安装于电极组件13与壳体11之间,在光源19环设于换热件16或者导热件17时,也可便于光源19从电极组件13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出光,避免光源19发出的光过多地被电极组件13遮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绝缘件12为蓝宝石、透光玻璃或者透光塑料件。透光玻璃以及透光塑料件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蓝宝石质地坚硬,不易破碎,且表面光滑,贴肤舒适,蓝宝石本身便于传热,具有较好的导热性,从而提高热量从蓝宝石到皮肤的传热效率,且蓝宝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提升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还利于人体内毒素的排出,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发展。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绝缘件12在光源19上的正投影覆盖光源19,减少壳体11对光源19发出的光线的遮挡,以使得光源19发出的光绝大部分能够通过透光绝缘件12射出安装腔11a外,进而提高光疗效果。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9与透光绝缘件12间隔设置,在透光绝缘件12贴肤时,透光绝缘件12可能发生微小形变,通过将光源19与透光绝缘件12间隔设置,可以避免透光绝缘件12形变时挤压到光源19,且光源19发光时会产生热量,如果将光源19与透光绝缘件12抵接或者贴设,热量会直接传递到透光绝缘件12,影响透光绝缘件12的冷敷或者热敷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9发出的光包括红光、绿光、蓝光以及黄光中的至少一种。红光可以促进皮肤细胞再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痘印疤痕,对过敏性皮炎也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绿光可以治疗色素性或过敏性皮肤病,可以较好地安抚、稳定皮肤,同时进行绿光照射也可以改善由精神压力引起的皮肤浅表皱纹、黑头、粉刺等。蓝光具有快速抑制炎症的作用,可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浅表真菌等,对于痤疮丙酸杆菌、浅表真菌等导致的毛囊炎等,蓝光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黄光能有效预防皮肤红印、红斑,缓解红肿。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9包括灯板191以及多个灯珠192,灯板191可以设置成环形,并环设于换热件16或导热件17周侧。或者灯板191同时环设于换热件16以及导热件17周侧,或者灯板191设置于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所组成的整体的周侧,或者设置于第一电极131以及第二电极132的间隔中并环设于第一电极131周侧,且灯板191背离开口12a的一侧与散热件18抵接(见图3),以通过散热件18将灯板191以及灯珠19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多个灯珠192间隔的设置于灯板191朝向开口12a的一侧,以使灯珠192发出的光绝大部分通过透光绝缘件12出射。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具有用于安装透光绝缘件12的安装槽11c,开口12a开设于安装槽11c的槽底,安装槽11c的槽底具有环设于开口12a的环形承载部113,透光绝缘件12与环形承载部113连接,通过所环形承载部113承载透光绝缘件12,可以避免透光绝缘件12落入安装腔11a内,透光绝缘件12可以与环形承载部113以及安装槽11c的槽壁通过胶水粘接,从而提高透光绝缘件12与壳体11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透光绝缘件12安装于安装槽11c后,透光绝缘件12的背离安装腔11a的表面可以凸出安装槽11c,以使透光绝缘件12与皮肤贴合的更加紧密。
在一些实施例中,美容头10还包括导光件(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光源19的出光侧与透光绝缘件12之间,通过导光件将光源19发出的光引导至透光绝缘件12,从而降低光源19发出的光照射到其他区域而不从透光绝缘件12射出的概率,提高光利用率,且导光件可以将光源19发出的光均匀地引导至透光绝缘件12的各个位置,提高提高光线从透光绝缘件12出射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光疗效果,且用户直视透光绝缘件12时不刺眼。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件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美容仪包括:
手柄;
美容头,所述美容头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美容头包括:
壳体,与所述手柄连接;
绝缘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裸露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壳体共同构设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开口,所述绝缘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开口;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绝缘件的内侧面抵接;
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导热件之间,且与所述绝缘件以及所述导热件均抵接;
换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和/或所述手柄内,且与所述导热件的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为透光绝缘件,所述美容头还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环设于所述换热件和/或所述导热件周侧,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能够穿过所述透光绝缘件而射出所述安装腔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与所述绝缘件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包括红光、绿光、蓝光以及黄光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美容头还包括:
导光件,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与所述绝缘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美容头还包括:
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换热件的背离所述导热件的一侧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件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换热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贴合的第二接触面;和/或
所述光源包括:
灯板,环设于换热件和/或所述导热件周侧,且所述灯板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与所述散热件抵接;
多个灯珠,多个所述灯珠间隔的设置于所述灯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换热件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换热件的另一个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和/或
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和/或
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绝缘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绝缘件择一地与所述壳体连接,多个所述绝缘件中的至少两个厚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为蓝宝石、透光玻璃或者透光塑料件;和/或
所述绝缘件的厚度大于等于0.4mm且小于等于3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在所述光源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和/或
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部,且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绝缘件的安装槽,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具有环设于所述开口的环形承载部,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环形承载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弹性导热件,所述弹性导热件设于所述绝缘件和所述换热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绝缘件和所述换热件接触,所述换热件通过所述弹性导热件与所述绝缘件传热连接,且所述弹性导热件将所述电极组件压紧于所述绝缘件的内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件为导热硅胶;和/或
所述换热件为半导体制冷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片状,所述第二电极为环状,所述第二电极环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周侧;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弧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绝缘件一侧,用于检测所述绝缘件的温度;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手柄内,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极组件以及所述换热件均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内壁面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以及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凸起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凸起,所述壳体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与所述弹性臂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槽中。
17.一种美容仪的美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美容头包括:
壳体,与手柄连接;
绝缘件,与所述壳体共同构设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开口,所述绝缘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开口;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绝缘件的内侧面抵接;
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导热件之间,且与所述绝缘件以及所述导热件均抵接;
换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和/或所述手柄内,且与所述导热件的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抵接。
CN202223606933.4U 2022-12-30 2022-12-30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Active CN219579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6933.4U CN21957973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6933.4U CN21957973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9734U true CN219579734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66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6933.4U Active CN219579734U (zh) 2022-12-30 2022-12-30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9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3907B (zh) 用于匹配型复合刺激的皮肤功能的立体负压复合刺激器模块
US1067548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hototherapy
US20210393992A1 (en) Beauty medical device
US20070038275A1 (en) High-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apparatus
JP7045488B2 (ja) 皮膚美容装置
CN219614746U (zh) 皮肤保养组件和接触式皮肤保养设备
KR101290606B1 (ko) 피부 조직의 치료를 위한 자극 장치
CN219579734U (zh)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CN219332954U (zh) 美容仪
CN219023023U (zh) 美容仪
CN211481768U (zh) 一种射频头冷却结构及射频头
CN220142442U (zh) 柔性电极片和治疗仪
CN117599349A (zh) 美容仪及其美容头
WO2013059804A1 (en)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device with adhesive applicator
KR20190011113A (ko) 레이저 조사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레이저 시술 장치
CN117180625A (zh) 柔性电极片和治疗仪
KR100649935B1 (ko) 고주파 전기 발모기
CN111529935A (zh) 眼部护理设备
CN220385631U (zh) 皮肤护理装置
CN114796855A (zh) 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CN113288415A (zh) 多功能智能美容仪及美容设备
CN117599344A (zh) 皮肤护理装置
CN215839436U (zh) 一种冰冻移动射频仪手柄
CN219579195U (zh) 一种皮肤处理设备
WO2023045659A1 (zh) 美容仪、接触式美容仪和接触式皮肤保养设备的操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