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6855A - 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6855A
CN114796855A CN202210565214.8A CN202210565214A CN114796855A CN 114796855 A CN114796855 A CN 114796855A CN 202210565214 A CN202210565214 A CN 202210565214A CN 114796855 A CN114796855 A CN 114796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adio frequency
controller
temperature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52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昊
李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Wei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Wei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Wei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Wei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52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68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96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68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76Array electrodes (including any electrode arrangement with more than one electrode for at least one of the polar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8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monitoring, protecting, controlling or indic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40Applying electric fields by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coupling ; Applying radio-frequency signals
    • A61N1/403Applying electric fields by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coupling ; Applying radio-frequency signals for thermotherapy, e.g. hyperthermia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系统,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两电极片;控制器,控制器与各电极片一一电性连接;以及电源,电源为电极片射频波提供电能;其中,电极片呈阵列布置并且相邻的电极片间近似于紧靠设置,以使得多个电极片射频波所形成的小辐射范围组成大辐射范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通过多个电极片独立工作,在保证辐射范围的前提下,缓解了电场的边缘效应,使得辐射范围下组织上的温度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美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理疗美容领域中,射频对人体组织有较好的加热效果。射频医美装置通过射频波穿透皮肤并利用热效应使皮肤结构变化,从而达到改善皱纹、紧致肌肤等效果。具体地,射频电流作用于人体时,人体作为电流的导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对电磁波有阻抗性,电磁波经过皮肤和皮下组织时,细胞内的水分子高速振动产生热量,由于细胞温度升高致使细胞遭到破坏,一方面引发胶原收缩、融合重塑,使真皮增厚、皮肤紧致有弹性;另一方面组织的热损伤会触发愈合应答反应,刺激胶原蛋白再生,从而增加容积使皮肤皱纹变浅、表面光滑。
但是,发明人在使用现有的射频医美装置时发现如下问题:由于“电场的边缘效应”使得射频治疗头的能量集中在电极边缘处(电场的边缘效应是指在电极板中部的电场比较均匀,电场线几乎是平行直线分布,而到了边缘处受电极形状的限制,电场线从极板间区域扩展到外部空间,电场线由平行线变为呈开口状分布,电场分布集中在极板边缘,这种现象总称为边缘效应)。尤其是会集中在边缘的角落处,这导致了在治疗时容易使皮肤组织受热不均匀,在电极边缘处的容易过高,而电极中心处对应的皮肤组织治疗程度不足,电极上单次可达到治疗效果的面积较小。
皮肤组织成为体表的一个保护性感觉器官,皮肤组织分布了较多的感觉神经,因而皮肤组织对温度敏感,射频波经过的皮肤组织温度达到40~60摄氏度后皮肤表面会产生较强痛感。而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在皮肤表面会产生较强痛感时,现有美容装置通过暂停,对皮肤表面进行降温,在降温后再继续进行治疗。而“电场的边缘效应”使得接触电极边缘处的皮肤组织将很快达到皮肤表面会产生较强痛感的温度,因而需要频繁的暂停现有美容装置进行降温,导致整个治疗过程漫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受热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射频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系统,包括:
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两电极片;
控制器,控制器与各电极片一一电性连接;以及
电源,电源为电极片提供产生射频波的电能;
其中,电极片呈阵列布置并且相邻的电极片间临近设置,以使得多个电极片的射频波所形成的小辐射范围组成大辐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多个电极片间紧靠设置相当于将大辐射范围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辐射范围,将单个电极片的面积调整变小,电极片边缘处的高能部分和中心位置处的低能部分相距更近,这使得人体组织(以下简称为组织)接收高能部分和低能部分的位置近,而由于距离短,热传导相对快,单个电极片对组织上的温度更为均匀。而由单个电极片对组织温度更均匀的小辐射范围组成的大辐射范围对组织整体温度也更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包括与电极片数量相一致的电源子集,各电源子集与电极片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电极片的形状、额定功率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片的表面形状呈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片的表面形状呈多边形并且电极片的任一内角的角度不小于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片的表面形状为矩形,在电极片的直角内角上设置倒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冷却组件,冷却组件用以降低电极片上的温度,冷却组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冷却组件至少包括喷嘴口及冷源,冷源将冷媒经由冷却通道传导至喷嘴口处,冷媒从喷嘴口朝向电极片喷洒,进而使得冷媒对电极片降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喷嘴口的数量对应电极片的数量,使得各喷嘴口与各电极片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靠近设置在电极片周向,传感器用以感应电极片是否接触组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射频方法,适用于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射频系统,电极组件包括传感器,射频方法包括:
根据传感器感应各电极片是否接触到组织,并向控制器发出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未接触到组织的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
控制器选择性地控制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电极片中的部分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器独立控制各电极片,控制器便于独立控制部分处于射频工作状态下的电极片工作状态,使得射频系统上的多个电极片可分时工作,将电磁波发出的总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以下,使组织产生的热量更为均匀,防止因温度过热而导致烫伤和减少不适感,同时,多个电极片分时工作可使与不同电极片接触的皮肤可独立进行加热或降温,方便整个射频系统可持续地进行工作,从而缩短治疗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选择性地控制部分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包括:
控制器逐一控制电极片切换工作状态,使得电极片间交替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部分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包括;
控制器控制部分处于射频工作状态下的电极片切换至停止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部分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包括:
控制器控制处于部分处于高频工作状态下的电极片切换至低频工作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美容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射频系统;以及
手持壳体,射频系统收容在手持壳体内;
其中,手持壳体包括与皮肤组织相接触的接触面,电极片从接触面向外凸出,使得电极片先与皮肤组织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多个电极片置于手持壳体上作为治疗端的接触面上,使得多个电极片降低电场边缘效应对治疗带来的劣势,并且,多个电极片形成的辐射范围面积更大,增大美容装置的治疗面积,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长,医师和治疗对象的体验感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基板,基板上点阵布置有定位导柱,电极片与定位导柱可拆卸连接设置,定位导柱的数量不少于电极片的数量;
控制器与定位导柱电性连接,电源为连接在定位导柱上的电极片提供电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面与各电极片间设有弹性单元,当电极片与皮肤组织接触时,弹性单元受力弹性变形;
电极组件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用以感应弹性单元的变形力;当传感器感应到弹性单元的变形力时,传感器发出信号以引导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美容装置内射频系统的原理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中美容装置的具体实施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美容装置的具体实施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美容装置的具体实施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电极片的分布图;
图7为本发明中射频系统的具体实施四内各电极片的工作脉冲图;
图8为本发明中射频系统的具体实施五内各电极片的工作脉冲图。
附图标记:
100、射频系统;
11、电极组件;12、冷却组件;13、控制器;14、电源;
111、电极片;112、基板;113、传感器;114、定位导柱;115、弹性单元;121、喷嘴口;122、控制阀;123、冷源;124、冷却通道;141、电源子集;
200、手持壳体;
21、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医学研究发现300-500kHz甚至更高(7MHz)的射频(RF)源对人体组织有较好的加热效果,因此采用射频场对病症体进行消融治疗。射频消融(RFA)是射频能量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提给病灶体,病灶组织接受能量后,产生凝固性坏死或凋亡或者灭活,坏死或凋亡的组织在原位被机化或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RFA降低消融能量可以应用于医疗美容,美容装置利用射频波穿透皮肤并利用热效应使皮肤结构变化,从而达到改善皱纹、紧致肌肤等效果。射频电流作用于人体时,人体作为电流的导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对电磁波有阻抗性,电磁波经过皮肤和皮下组织时,细胞内的水分子每秒几百万次的高速振动生热,温度瞬间升高,通过破坏细胞,使得一方面引发胶原收缩、融合重塑,使真皮增厚、皮肤紧致有弹性;另一方面组织的热损伤会触发愈合应答反应,刺激胶原蛋白再生,从而增加容积使皮肤皱纹变浅、表面光滑。
但是,现有的美容装置,其上用以生成电磁波的电极往往采用单电极。但,采用单电极射频技术将受限于“电场的边缘效应”,使得射频的能量集中在电极边缘处,尤其是会集中在边缘的角落处。能量集中在电极边缘处,在治疗时将容易导致皮肤组织受热不均匀,尤其是使用较大面积的电极头时,电极边缘处温度容易过高,而电极中心处对应的皮肤组织治疗程度不足。
参考图2,图2为根据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的射频系统100的原理分布图。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系统100,包括:电极组件11,电极组件11包括至少两电极片111、控制器13以及电源14。控制器13与各电极片111一一电性连接。电源14为电极片111射频波提供电能。其中,电极片111呈阵列布置并且相邻的电极片111间近临近设置,以使得多个电极片111射频波所形成的小辐射范围组成大辐射范围。
电源14作为电极片111的能量源,在控制器13的控制下,电源14对电极片111供能。电极片111呈阵列布置并且相邻的电极片111临近设置,两相邻的电极片111近似于紧靠设置。两电极片111近似于紧靠设置为实际上两电极片111间隙设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相邻的两电极片111临近设置时,两电极片111的电场边缘交界处形成重叠。在两电极片111间保持绝缘的前提下两电极片111间的间隙足够小,将阵列布置的电极片111近似可拼接形成一整体的形状,以增大电极片111的辐射范围。电极片111的阵列布置不仅限于矩阵阵列或环形阵列等有序阵列排布方式,也包括无序的阵列排布,能够使得电极片111间紧靠设置的排布方式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较于一整个大接触面的电极片111,容易因“电场的边缘效应”,造成接触电极片111中心位置与边缘位置的组织温度存在较大偏差,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申请中单个电极片111的面积较小,通过多个独立的电极片111形成多个独立的面积较小的小辐射范围,而小辐射范围拼接形成大面积的大辐射范围。而由于多个电极片111工作,因此单个电极片111上将形成“电场的边缘效应”。但是,因为单个电极片111的面积较小,因此,电极片111的中心位置与边缘位置相距较近,电极片边缘处的高能部分和中心位置处的低能部分相距更近,热传导相对快,高能部分的热量将有一部分传递到低能部分,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与单个电极片111接触的组织温度更为均匀。而将这种温度更为均匀的电极片111拼接形成的大辐射范围将不存在大面积电极片所出现的“电场的边缘效应”,使得射频系统100对组织整体温度更均匀。
控制器13可以是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 Unit,MPU)、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PLD/FPGA)、芯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PLC)。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不限制控制器的具体类型。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源14包括与电极片111数量相一致的电源子集141,各电源子集141与电极片111一一对应连接。
在本方案中,控制器13包括若干分控元件,各分控元件对应控制电源子集141向相应的电极片111供能,以实现各电极片111间相互独立工作。
通过电源子集141对应电极片111进行供能,以便于单独电极片111上的功率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单个电极片治疗分系统产生故障将不影响该射频系统100内的其它电极片治疗分系统,使得该射频系统100使用更加可靠。其中,电极片治疗分系统包括单个电极片111、单个电源子集141以及单个分控元件,电极片111、电源子集141以及分控元件构成了独立工作的电极片治疗分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各电极片111的形状、额定功率相同。
各电极片111的规格完全一致,使得各电极片111的形状、额定功率相同,当电源子集141输入相同功率的电能时,各电极片111形成相同强度的电磁波。
通过各电极片111形成相同强度的电磁波,使得各电极片111面积下的组织所生产的热量相同,以保证射频系统100接触的整体组织上的温度均匀。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各电极片111上生产的电磁波强度不相同时,也应当视为本方案中的具体实施方案。由于各电极片111产生的电磁波差异对组织上的温度变化相较于电场的边缘效应所产生的温度偏差小。在各电极片111产生不同电磁波导致组织上温度的差异并不影响该射频系统100的使用。相较于大面积电极片所形成的温度偏差,不同功率的电极片111在整体组织上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因此,也应当视为本方案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极片111的表面形状呈圆形。
电极片111与组织相接触的面为表面,电极片111贴合在组织上的面的形状呈圆形。电场线到边缘处,由于电极形状的限制,电场线从极板间区域扩展到外部空间,电场线由平行线变为呈开口状分布,电场分布集中在极板边缘,而在角落位置处时将存在有相邻的两平行的电场线相互叠加,使得角落位置处积聚更多的能量,导致与角落位置接触的组织温度上升得更高。为了避免出现为了降低电场边缘效应对治疗带来的劣势,尽量避免出现锐度高的角。
在本方案中,电极片111的表面形状呈圆形,避免了在电极片111的表面上形成容能量聚聚的角落位置,从而使得与电极片111接触的组织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电极片111的表面形状呈多边形并且电极片的任一内角的角度不小于90°。
为了保证电极片的任一内角的角度都不小于90°,多边形可以选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边数不少于四条的多边形。若电极片111表面多边形的内角包含有锐角时,形成构成锐角的两边比较接近,使得扩散到两边处的能量更容易在锐角出重叠,导致单位面积下积聚更多的能量,从而使得导致电场边缘效应更严重。
而当形成电极片111表面多边形的内角的两边相距越远,则扩散到两边处能量越难产生重叠。通过增大内角的角度以扩大内角处的面积可以有效的降低能量积聚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降低组织局部的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参考图6,图6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1电极片111的分布图。更进一步地,电极片111的表面形状为矩形,在电极片111的直角内角上设置倒角。
为了保证电极片的任一内角的角度都不小于90°,多边形的电极片的表面形状至少为四边形并且该四边形还应该为矩形。同时,对直角内角做倒角处理,以避免出现锐度高的内角,从而降低电场边缘效应对治疗带来的劣势。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射频系统100还包括冷却组件12,冷却组件12用以降低电极片111上的温度,冷却组件12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冷却组件12至少包括喷嘴口121及冷源123,冷源123将冷媒经由冷却通道124传导至喷嘴口121处,冷媒从喷嘴口121朝向电极片111喷洒,进而使得冷媒对电极片111降温。
喷嘴口121朝向电极片111设置,用低沸点的冷媒喷射到电极片111表面,电极片111表面温度瞬间降低,和电极片111接触的皮肤表面间接温度降低。冷源123用以收容冷媒或生产冷媒。皮肤分布了较多的感觉神经,其中末端变细的游离神经末梢分布在皮肤浅层和毛囊周围,对温度敏感,使皮肤成为体表的一个保护性感觉器官,而皮肤底层即真皮层的温感神经较少,治疗过程若不采取降温措施,射频波经过的皮肤组织温度可达到40~60摄氏度,皮肤表面会产生较强痛感,所以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且避免损伤皮肤,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要持续对皮肤表层进行降温,这样就实现了在真皮层蛋白质加热状态下皮肤感觉不刺痛。电极表面温度瞬间降低,和电极接触的皮肤表面间接温度降低。通过冷却组件12对电极片111降温,进而降低与电极片111接触组织的温度,防止因温度过热而导致烫伤和减少不适感。
在本方案中,冷却组件12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使得控制器13独立控制冷却组件12进行工作,以便于控制器13控制冷却组件12对处于射频状态下的电极片111实施降温,以提高响应速度,实现了在对人体组织加热下人体组织感觉不到刺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喷嘴口121的数量对应电极片111的数量,使得各喷嘴口121与各电极片111一一对应设置。
由于电场边缘效应,单一喷头和单一电极发出射频后,电极边缘处能量更高,导致治疗面积内皮肤表面边缘处温度高于治疗面积中心部位,即治疗面积内表皮温度分布不均。当单一冷媒喷头对电极降温时,冷媒呈锥形喷射,中间冷媒流量大,边缘流量小,导致中间部分温度低,边缘温度高,温度不均匀导致治疗效果差,即使是使用改进过的单一喷头多通道降温,也只能使冷媒相对分布均匀,但是原电极本身温度分布不均,在温差一样的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均匀电极的温度。
冷却组件12内包括多个冷却喷射系统,在多个电极片111的情况下,设置多个冷却喷射系统对应电极片111,冷却喷射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精确地对相应的工作电极降温,每个喷射头负责的面积更小更精准,甚至可以通过控制系统的程序调整每个喷射头的点喷流量和时间,实现治疗面积温度精准控制,均匀度大大提高,避免烫伤和减少不适感,同时保证治疗强度。
在本方案中,具体地,冷却组件12包括多个喷嘴口121,喷嘴口121垂直面向对应电极片111的内侧,每个喷嘴口121通过冷却通道124与冷源123连接。冷却组件12还包括控制阀122,控制器13通过控制控制阀122以实现对冷却组件12内喷嘴口121开合的控制,控制阀122的数量与喷嘴口121数量一致,控制阀122处在冷却通道124和喷嘴口121的接口处,由控制器13给出信号来控制控制阀122开合,可以精确控制冷媒的喷射时间。其中,冷媒通过蒸发吸热冷却电极片111,冷媒可以为气体或液体。优选的,冷媒为四氟乙烷、异戊烷等有机低沸点烷烃气体。冷源123内收容有压缩的气体冷媒。通过冷源123内部的高压作用,控制阀122开启时,气体被从喷嘴口121压出喷射电极片111。同时,各喷嘴口121一一对应电极片111,便于独立控制单个电极片111上的温度。由于电极片111面积较小,每个喷嘴口121负责的面积更小更精准。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13调整每个喷嘴口121的点喷流量和喷射时间,实现治疗面积温度内的精准控制。
进一步地,喷嘴口121上冷媒流体通孔可以选择为单一孔,也可以为多孔。由于电极边缘热量堆积,多孔朝向电极边缘位置。为了达到降低电极表面温度的同时可以均衡热量分布的目的,喷嘴口121通孔可以为圆形孔、方形孔、环形孔,方环形孔等常见的形状,以便于喷嘴口121通孔朝向电极片111边缘喷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极组件11还包括传感器113,传感器113靠近设置在电极片111周向,传感器113用以感应电极片111是否接触组织。
传感器113可以选择为温度传感器或阻抗传感器。具体地,传感器113为阻抗传感器,每个阻抗传感器可以探测电极片111接触部位的阻抗大小,根据阻抗大小自动识别是否接触组织,控制器13做出反馈,使得接触组织的电极片111工作,不接触组织的电极片111不工作。
传感器113并不仅限于检测电极片111是否接触组织,还可以用以检测不同电极片111的工作状态,传感器113还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电极片111的周向上,每个温度传感器可以探测不同电极片111的温度,控制器13可以通过温度高低自动判别各个电极片111工作是否正常,并作出反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美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美容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射频系统100;以及
手持壳体200,射频系统100收容在手持壳体200内;
具体实施例一
参考图3,图3为具体实施例一中美容仪的结构示意图。手持壳体200包括与皮肤组织相接触的接触面21,电极片111从接触面21向外凸出,使得电极片111先与皮肤组织接触。具体地,美容装置包括手持壳体200以及射频系统100,射频系统100包括电极组件11、冷却组件12、控制器13以及电源14。
具体地,电极组件11包括多个电极片111,电极片111从手持壳体200的同一端面伸出,并且相互绝缘。该美容装置包括手持壳体200以及射频系统100,射频系统100包括电极组件11、冷却组件12、控制器13以及电源14。具体地,电极组件11包括多个电极片111,电极片111从手持壳体200的同一端面伸出,并且相互绝缘。该端面为接触面21。电极片111通过电路一一独立连接的电源子集141,电源子集141通过电路连接控制器13,控制器13精确控制电源子集141的开关以及电源子集141的功率大小,向电极片111发射电信号后,电极片111发出脉冲电磁波,皮肤组织接收电磁波产生热量。皮肤组织表面接触电极片111,电极片111由冷却组件12进行降温,防止皮肤表面温度过高导致体感疼痛。
电极片111一一对应冷却组件12上的喷嘴口121,每个喷嘴口121通过同一冷却通道124连接冷源123。控制阀122位于喷嘴口121与冷却通道124的接口处,通过电路由控制器13给出信号来控制控制阀122的开合,可以精确控制气体喷射时间。
温度传感器在电极片111发射脉冲时可以探测附近的温度,即每个独立电极片111的温度都可以由温度传感器传回控制器13进行记录和数据处理,温度数据的作用可以为监控温度是否正常,也可以用来调整加热脉冲的功率。
电极片111通过电路一一独立连接的电源子集141,电源子集141通过电路连接控制器13,控制器13精确控制电源子集141的开关以及电源子集141的功率大小,向电极片111发射电信号后,电极片111发出脉冲电磁波,皮肤组织接收电磁波产生热量。皮肤组织表面接触电极片111,电极片111由冷却组件12进行降温,防止皮肤表面温度过高导致体感疼痛。
电极片111一一对应冷却组件12上的喷嘴口121,每个喷嘴口121通过同一冷却通道124连接冷源123。控制阀122位于喷嘴口121与冷却通道124的接口处,通过电路由控制器13给出信号来控制控制阀122的开合,可以精确控制气体喷射时间。
温度传感器在电极片111发射脉冲时可以探测附近的温度,即每个独立电极片111的温度都可以由温度传感器传回控制器13进行记录和数据处理,温度数据的作用可以为监控温度是否正常,也可以用来调整加热脉冲的功率。
电极组件11还包括基板112,电极片111固定在基板112外侧,准备工作时,电极片111贴紧皮肤组织,控制器13通过电源子集141给微弱电信号,各电极片111根据是否通电得到是否接触皮肤,在正式治疗过程中,接触皮肤的电极片111工作,不接触皮肤的电极片111不工作。
为了增加组织产生热量的均匀性,美容装置的电极组件11中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片111,可以为三个、四、五、六、七和八个,电极组件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带圆角的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边形,每个电极片111在基板112以中心轴线对称分布,相对紧密排列。电极片111产生脉冲电磁波后,电极片111同时或分时工作,在整个基板112上电荷相对均匀分布,配合冷却组件12降温,真皮组织产热和皮肤表面热量更加均匀。
具体实施例二
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4,图4为具体实施例二中美容仪的结构示意图。基板112上点阵布置有定位导柱114,电极片111与定位导柱114可拆卸连接设置,定位导柱114的数量不少于电极片111的数量;控制器13与定位导柱114电性连接,电源14为连接在定位导柱114上的电极片111提供电能。
具体地,定位导柱114伸出至接触面21的外侧,电极片111可套设在定位导柱114上,当电极片111连接在定位导柱114,电极片111接入射频电路内,电极片111由电源子集141供能。其中,定位导柱114的数量不少于电极片111的数量,根据治疗面积和治疗位置,医师可以凭借经验手动拆卸部分电极片111。
现有的射频美容仪由于无法提高电极电场均匀性,所以单次治疗面积较小,即治疗头面积小,治疗过程漫长,光是脸部治疗时长就高达两个多小时,对医师和患者都是一种考验。在兼顾治疗面积的同时,根据拆装美容装置上的电极片111,使得美容装置上的电极片111适用于人体不同部位上的皮肤。
具体实施例三
参考图5,图5为具体实施例三中美容仪的结构示意图。接触面21与各电极片111间设有弹性单元115,当电极片111与皮肤组织接触时,弹性单元115受力弹性变形;电极组件还包括传感器113,传感器113用以感应弹性单元115的变形力;当传感器113感应到弹性单元115的变形力时,传感器113发出信号以引导控制器13控制相应的电极片111替换工作状态。
在准备治疗时,可以根据与人体通电后各电极片111自动识别阻抗大小确定是否与皮肤接触,接触皮肤的电极片111工作,不接触皮肤的电极片111不工作,电极片111由弹性装置连接,电极片111可进行小范围上下浮动的,与皮肤的贴合性更好,提高了与皮肤接触的可能性,治疗时与电极片111固定在治疗头上一样具有自动识别是否与皮肤接触的功能,根据自动识别结果选择工作电极片111。
更进一步地,传感器113感应弹性单元115变形所产生的作用力,根据传感器113控制电极片111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射频方法,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射频系统,电极组件11包括传感器113,其工作步骤包括:
在电极片111工作时,控制器13选择性地控制部分电极片111替换工作状态;
同时,当传感器感113应到电极片111未接触到组织时,传感器113向控制器13发出检测信号,控制器13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相应的电极片111替换工作状态。
在本方案提供的射频方法中,电极片111工作为受到控制器13控制,使得各电极片111均处于射频状态下,在此期间,控制器13选择性地控制部分电极片111切换工作状态,将部分电极片111从射频的工作状态下切换。
通过控制器13控制部分射频的电极片111切换工作状态,在同一时刻下,多个电极片111实现分时工作。在同一段时间内降低整个射频系统100所发出的能量,将电磁波发出的总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以下。防止因温度过热而导致组织烫伤和减少不适感,同时将使组织维持在合理治疗温度内,以提高治疗对象的体验。
具体实施四
控制器13选择性地控制部分电极片111替换工作状态包括:控制器13逐一控制电极片111切换工作状态,使得电极片111间交替工作。
控制器13逐一控制电极片111进行射频,使得单个电极片111周期性地循环发射脉冲电磁波,精确控制总输出能量。电极片111交替工作时,发射脉冲时温度升高,停止脉冲时温度降低,降低一部分后又发射一个脉冲时温度升高,多个电极片111循环温度升降,交替工作时电极片111交界处处不至于温度太高,精准控制了治疗面积内的温度升降。
避免电极片111交界处皮肤组织温度过高,电极片111边缘处电场强于中心处,皮肤组织边缘处温度高于中心处,多电极片111交界处电场叠加皮肤组织温度更高。通过电极片111循环温度升降可有效避免电极片111交界处温度过高的问题。
根据上述具体实施例三,进一步地,控制器13控制电极片111至少可处于停止和射频的工作状态;在电极片111工作时,控制器13选择性地控制部分电极片111控制部分电极片111从射频工作状态切换至停止工作状态。
参考图7,图7为具体实施四内各电极片的工作脉冲图。电极片111的数量为四个,其中电极片111循环工作一个周期的时间为T,而T被平均分为T1、T2、T3和T4。而当电极片111处于射频状态下时,其逻辑控制为1,当电极片111停止工作时,其逻辑控制为0。可以看出,在T1时间段内时,电极片①处于射频状态下,而进入在T2时间段内后,电极片①切换为停止状态,电极片②处于射频状态下,以此类推,在T3或T4时间内,另两个电极片进行射频工作。
具体实施五
在具体实施四的基础上,电极片111处于射频工作状态下时,控制器13控制电源14输出的功率使得电极片111可处于高频或低频工作状态;在电极片111工作时,控制器13选择性地控制部分电极片111从高频工作状态切换至低频工作状态。
将电极片111处于射频状态分为高频、低频工作状态。参考图8,图7为具体实施五内各电极片的工作脉冲图。射频系统工作时,四个电极片111分时发射强弱脉冲电磁波,在电极片111停止工作时,逻辑控制仍为0,而当电极片111工作时,电极片111分别输出H的高频信号以及L的低频信号。
电极片①发射强脉冲电磁波后,电极片②发射强脉冲电磁波同时电极片①持续发射弱电磁波,电极片③紧接着发射强脉冲电磁波同时电极②持续发射弱电磁波,电极片④继续紧接着强发射脉冲电磁波同时电极片③持续发射弱电磁波,四组电极循环发射脉冲强电磁波,中间持续发射弱电磁波,精确控制总输出能量,发射强脉冲时温度升高,停止强脉冲温度降低,为了避免温度降低过快,电极还会保持输出弱电磁波,交替循环后又发射一个强脉冲温度升高,多个电极循环温度升降,交替工作时电极交接线处不至于温度太高,保持弱电磁波输出也避免了温度降低过快,精准控制了治疗面积内的温度升降。治疗面积内的皮肤表面温度更加稳定。适用于对温度特别敏感的治疗位置,如眼部,腋窝等。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要保护的是高低频切换的方案,不应将脉冲数量和电极数量限定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两电极片;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各所述电极片一一电性连接;以及
电源,所述电源为所述电极片提供产生射频波的电能;
其中,所述电极片呈阵列布置并且相邻的电极片间临近设置,以使得多个所述电极片的射频波所形成的小辐射范围组成大辐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与所述电极片数量相一致的电源子集,各电源子集与所述电极片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极片的形状、额定功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表面形状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表面形状呈多边形并且所述电极片的任一内角的角度不小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表面形状为矩形,在所述电极片的直角内角上设置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用以降低所述电极片上的温度,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冷却组件至少包括喷嘴口及冷源,所述冷源将冷媒经由冷却通道传导至所述喷嘴口处,冷媒从所述喷嘴口朝向所述电极片喷洒,进而使得冷媒对所述电极片降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口的数量对应所述电极片的数量,使得各喷嘴口与各电极片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靠近设置在所述电极片周向,所述传感器用以感应所述电极片是否接触组织。
10.一种射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系统,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传感器,所述射频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传感器感应各所述电极片是否接触到组织,并向控制器发出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未接触到组织的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
控制器选择性地控制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电极片中的部分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选择性地控制部分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控制器逐一控制电极片切换工作状态,使得电极片间交替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射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部分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控制器控制部分处于射频工作状态下的电极片切换至停止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射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部分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控制器控制处于部分处于高频工作状态下的电极片切换至低频工作状态。
14.一种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系统;以及
手持壳体,所述射频系统收容在所述手持壳体内;
其中,所述手持壳体包括与皮肤组织相接触的接触面,所述电极片从所述接触面向外凸出,使得所述电极片先与皮肤组织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点阵布置有定位导柱,所述电极片与所述定位导柱可拆卸连接设置,所述定位导柱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电极片的数量;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定位导柱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为连接在所述定位导柱上的电极片提供电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与各电极片间设有弹性单元,当所述电极片与皮肤组织接触时,所述弹性单元受力弹性变形;
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以感应所述弹性单元的变形力;当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弹性单元的变形力时,所述传感器发出信号以引导所述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电极片替换工作状态。
CN202210565214.8A 2022-05-23 2022-05-23 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Pending CN1147968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5214.8A CN114796855A (zh) 2022-05-23 2022-05-23 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5214.8A CN114796855A (zh) 2022-05-23 2022-05-23 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6855A true CN114796855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16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5214.8A Pending CN114796855A (zh) 2022-05-23 2022-05-23 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968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1485A (zh) * 2022-09-20 2022-12-23 威脉清通医疗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和射频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1485A (zh) * 2022-09-20 2022-12-23 威脉清通医疗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和射频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71802B1 (en) Treatment device using r.f. electrical current for heating a first inner region and a second inner region of skin
CN107530544B (zh) 具有处理设定限定器的使用rf电流的非侵入性皮肤处理装置
AU202126918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US10639229B2 (en) Three-dimensional negative pressure stimulator module capable of performing customized composite stimulation for improvement of skin functions
CN111529056A (zh) 射频微针阵列控制装置、方法及射频微针治疗仪
KR101622143B1 (ko) 피부 조직의 치료 또는 피하 지방 제거를 위한 고주파 자극 장치
US20070282318A1 (en) Subcutaneous thermolipolysis using radiofrequency energy
US20220054189A1 (en) Uniform diffusion of radiofrequency heating by electrode array
US20160228178A1 (en) Radio frequency treatment apparatus
US2022009614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ractional rf treatment of the skin
KR101290606B1 (ko) 피부 조직의 치료를 위한 자극 장치
EP3151909B1 (en) Radio frequency skin treatment device
CN114796855A (zh) 射频系统、射频方法及美容装置
JP7226865B2 (ja) 美容器
CN212490128U (zh) 射频微针阵列控制装置及射频微针治疗仪
KR20110002648U (ko) 고주파 치료기
CN217567137U (zh) 射频系统及美容装置
WO2020223542A1 (en) Uniform diffusion of radiofrequency heating by electrode array
AU2023100045A4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AU2022100167A4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attended treatment of a patient
US20220296911A1 (en) Skin treatment device using radio frequency
CN219208739U (zh) 用于对患者进行无人照管的治疗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