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5956U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75956U CN219575956U CN202320347546.9U CN202320347546U CN219575956U CN 219575956 U CN219575956 U CN 219575956U CN 202320347546 U CN202320347546 U CN 202320347546U CN 219575956 U CN219575956 U CN 219575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nding
- rod
- limiting
- ground
- existing bui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电位接地设施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包括与建筑物本体连接的接地引线,与接地引线连接的接地体,所述接地体包括用于插入底面的穿插部,在穿插部插入地下后用于限制接地体位置的固定部,以及用于连接接地体与接地引线的装配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与穿插部连接的中空固定杆,套接在中空固定杆的中空腔内的牵拉杆,牵拉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接地体在地下位置的限位体,牵拉杆的上端延伸至中空固定杆外侧,拉动牵拉杆,限位体以牵拉杆为中心向中空固定杆的四周散开,通过设置固定部,在穿插部带动接地体进入底面之后,增大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电位接地设施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极与自然接地极。接地极作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接地是防雷工程的最重要环节,不论是直击雷防护还是雷电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雷电波入侵的防护技术,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因此没有良好的接地技术,就不可能有合格的防雷过程。
埋入地中专门用作接地金属导体称为人工接地体,它包括铜包钢接地棒、铜包钢接地极、铜包扁钢、电解离子接地极、柔性接地极、接地模块、“高导模块”。一般将符合接地要求截面的金属物体埋入适合深度的地下,电阻符合规定要求,则做为接地极。水平接地极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垂直接地极一般采用角钢或钢管。接地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小于12毫米,扁钢不小于50×5毫米;接地极圆钢直径不小于10毫米,扁钢不小于48×4毫米。
由于老旧小区自身的特殊性,既有建筑物原有接闪器、引下线等防雷接地设施大都无法利旧使用,老旧小区又无法通过常规新建项目中采用的预埋方式对引下线及接地网格进行预埋用来提高接地效果,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接闪器、引下线等防雷接地设施的接地极的安装,成为衡量防雷工程的重要指标。
在现有的既有建筑物接地体的安装中,采用沿外墙明敷设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接地体采用人工垂直接地体做法,增加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面积,保证老旧楼院接地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常通过直接将扁钢或圆钢砸入地面的形式完成接地体安装,长时间使用时,容易出现接地效果不佳,接地体松动等现象。因此,在接地体安装过程中,如何达到安装标准,并且提高接地体的牢固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既有建筑物原有防雷接地设施无法利用,无有效接地,接地体安装不能长久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体安装方便,且安装后接地体在地下稳定性好,不易发生接地体松动或拔出等现象的接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包括与建筑物本体连接的接地引线,与接地引线连接的接地体,所述接地体包括用于插入底面的穿插部,在穿插部插入地下后用于限制接地体位置的固定部,以及用于连接接地体与接地引线的装配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与穿插部连接的中空固定杆,套接在中空固定杆的中空腔内的牵拉杆,牵拉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接地体在地下位置的限位体,牵拉杆的上端延伸至中空固定杆外侧,拉动牵拉杆,限位体以牵拉杆为中心向中空固定杆的四周散开。
上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所述限位体包括与牵拉杆前端连接的安装环,以及连接在安装环上的限位爪,所述中空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爪伸出中空固定杆的限位孔,所述限位爪转动连接在安装环的侧面。
上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所述中空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牵拉杆为螺纹杆,所述牵拉杆与限位体连接后从螺纹孔穿出中空固定杆。
上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所述穿插部呈锥形体,所述穿插部安装在中空固定杆的前端。
上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所述装配部安装在中空固定杆的后端,所述装配部包括与中空固定杆焊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接地引线连接的固定孔。
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所述限位体以牵拉杆为中心在中空固定杆的垂直方向上设置不少于2组。
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所述接地结构设置不少于两组,所述接地结构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安装在装配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固定部,在穿插部带动接地体进入底面之后,增大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面积,通过使用牵拉杆和限位体配合的结构,限位体以牵拉杆为中心向四周散开,从而增大限位体的抓地力,防止接地体向上被拉出,通过使用牵拉杆、限位孔、限位爪、安装环的结构,在牵拉杆带动安装环向上运动时,利用杠杆原理,使限位爪从与中空固定杆平行的初始状态向四周散开,从而形成一个抓钩状固定结构,在增大接地体接触面积的同时,增加接地体的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爪初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爪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空固定杆与牵拉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建筑物本体10,接地引线101,接地体20,穿插部30,固定部40,中空固定杆401,牵拉杆402,限位体403,安装环404,限位爪405,限位孔406,螺纹孔407,螺纹杆408,环挡板409,转动手柄410,装配部50,固定板501,固定孔5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包括与建筑物本体10连接的接地引线101,与接地引线连接的接地体20,建筑物通常为楼房结构,在安装接地体时,根据引下线沿外墙引下位置,确定接地体设置范围,老旧楼院改造地下管线众多,需提前勘察复杂环境,避开管线位置,无法设置接地体位置可做局部优化调整,在距离墙面1m以外的区域开挖设置接地体,需特别要注意严禁破坏原有构件、结构等设施。开挖时采用机械加人工开挖方式,个别楼座机械无法进入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深度为80cm左右,以满足接地体垂直打入60cm以下,并且为施工人员预留足够的焊接操作空间。
本技术方案的接地装置设置实施中,采用接地体垂直打入地下的方式,而非全开挖将接地体整体埋入地下的方式,主要是保证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紧密,降低接结构电阻。
接地体包括用于插入底面的穿插部30,在穿插部插入地下后用于限制接地体位置的固定部40,以及用于连接接地体与接地引线的装配部50。
固定部包括与穿插部连接的中空固定杆401,套接在中空固定杆的中空腔内的牵拉杆402,牵拉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接地体在地下位置的限位体403,牵拉杆的上端延伸至中空固定杆外侧,拉动牵拉杆,限位体以牵拉杆为中心向中空固定杆的四周散开。
限位体包括与牵拉杆前端连接的安装环404,以及连接在安装环上的限位爪405,中空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爪伸出中空固定杆的限位孔406,限位爪转动连接在安装环的侧面。
在安装初始状态,限位爪贴在中空固定杆的外侧,限位爪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与中空固定杆靠拢,三角形的顶角朝外,限位爪的截面积从下向上逐渐增大,具体的增大幅度以及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度根据施工现场的土壤密实度确定。
本技术方案中记载的限位爪向四周散开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牵拉杆底部为螺纹杆,安装环为与螺纹孔匹配的环装结构,在安装环的四周设置有销轴连接转动结构,中空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杆安装孔,牵拉杆转动连接在杆安装孔内,牵拉杆在杆安装孔的两侧设置有顶部挡板,用于限制牵拉杆与中空固定杆之间的位置关系,转动牵拉杆,安装环的螺纹结构所螺纹杆上下转动,从而带动限位爪靠近或远离中空固定杆,呈爪状结构。
第二种结构中,中空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孔407,牵拉杆的顶端为螺纹杆408,牵拉杆与限位体连接后从螺纹孔穿出中空固定杆,牵拉杆的底部与安装环转动连接,牵拉杆在安装环的两侧设置有环挡板409,环挡板用于限定牵拉杆与安装环的相对位置,转动牵拉杆,牵拉杆与螺纹孔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牵拉杆带动安装环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限位爪靠近或远离中空固定杆。
穿插部呈锥形体,穿插部安装在中空固定杆的前端,此处前端指接地结构砸入地下的方向,为防止穿插部在向泥土中砸入过程中泥土进入中空固定杆,穿插部呈圆锥结构盖在中空固定杆前端。为简化结构,穿插部也可以使用锥形板结构,两块锥形板垂直设置在中空固定杆的外侧,锥形尖向内焊接在一起。
装配部安装在中空固定杆的后端,此处后端指接地结构砸入地下的方向,装配部包括与中空固定杆焊接的固定板501,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接地引线连接的固定孔502。
在用铁锤进行打入接地结构时,为避免接地结构顶部打裂、打折,造成牵拉杆与中空固定杆之间连接不畅,可制作保护软垫套在中空固定杆顶部施工。
进一步,为增强接地结构的牢固性,限位体以牵拉杆为中心在中空固定杆的垂直方向上设置不少于2组。
进一步,为方便牵拉杆操作,在牵拉杆的顶端设置转动手柄410。
进一步,为增大接地结构的接地面积,接地结构设置不少于两组,接地结构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安装在装配部,具体可使用四组接地结构组成本技术方案的接地装置。
本技术方案中出转动连接部分之外,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平面使用三面焊接的方式,弧面使用双面焊接的方式,焊接位置按照规范要求焊接到位,所有接地引线与接地体连接到位后,经现场检查,验收通过后,对整个接地系统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其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当测量值满足规范要求后,随即进行回填埋设,分层夯实土壤,如果检测不合格,未达到检测电阻值,需要增加人工接地体,使其电阻值满足要求。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思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包括与建筑物本体连接的接地引线,与接地引线连接的接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体包括用于插入底面的穿插部,在穿插部插入地下后用于限制接地体位置的固定部,以及用于连接接地体与接地引线的装配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与穿插部连接的中空固定杆,套接在中空固定杆的中空腔内的牵拉杆,牵拉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接地体在地下位置的限位体,牵拉杆的上端延伸至中空固定杆外侧,拉动牵拉杆,限位体以牵拉杆为中心向中空固定杆的四周散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体包括与牵拉杆前端连接的安装环,以及连接在安装环上的限位爪,所述中空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爪伸出中空固定杆的限位孔,所述限位爪转动连接在安装环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空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牵拉杆为螺纹杆,所述牵拉杆与限位体连接后从螺纹孔穿出中空固定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穿插部呈锥形体,所述穿插部安装在中空固定杆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配部安装在中空固定杆的后端,所述装配部包括与中空固定杆焊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接地引线连接的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体以牵拉杆为中心在中空固定杆的垂直方向上设置不少于2组。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地体设置不少于两组,所述接地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安装在装配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47546.9U CN219575956U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47546.9U CN219575956U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75956U true CN219575956U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69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47546.9U Active CN219575956U (zh) | 2023-03-01 | 2023-03-01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75956U (zh) |
-
2023
- 2023-03-01 CN CN202320347546.9U patent/CN2195759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82560U (zh) | 新型杆塔防雷接地装置 | |
CN219575956U (zh)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外附接地装置 | |
JP5500374B2 (ja) | 貫入型パイプひずみ計 | |
CN111555051A (zh) | 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极、接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505327A (zh) | 一种镀铜圆钢接地棒快速垂直敷设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922745U (zh) | 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结构渗漏隐患检测的观测系统 | |
CN207335689U (zh) | 一种适合于有半刚性或刚性结构层的道路路基沉降监测传感器 | |
CN205664938U (zh) | 一种在深厚松散土层上固定爆破测振传感器的装置 | |
CN208476230U (zh) | 一种土质滑坡的浅层形变监测装置 | |
KR101663374B1 (ko) | 가로등기초 구조물 | |
CN207484536U (zh) | 测斜管保护结构 | |
CN201050071Y (zh) | 智能铁锨 | |
CN103311683A (zh) | 石油工程专用接地装置 | |
CN202474250U (zh) | 石油工程专用接地装置 | |
CN108963481A (zh) | 一种深基础坑式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 | |
CN108086086B (zh) | 一种钻孔修复结构及利用它修复勘测取芯沥青路面的方法 | |
CN206862304U (zh) | 弹簧式声发射传感器安装装置 | |
CN107255460A (zh) | 弹簧式声发射传感器安装装置 | |
CN208870044U (zh) | 带有地下水平支撑的支护体系 | |
CN217272900U (zh) | 一种植保器械固定基座 | |
CN206302045U (zh) | 一种镀铜圆钢接地棒快速垂直敷设装置 | |
CN219246954U (zh) | 一种户外临时用电接地保护地桩 | |
CN104776828A (zh) | 尾矿库闭库后滩面坡度倾向观测系统及使用方法 | |
CN206876148U (zh) | 配电网工程验收标杆 | |
CN215896742U (zh) |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