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6742U -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6742U
CN215896742U CN202121954593.7U CN202121954593U CN215896742U CN 215896742 U CN215896742 U CN 215896742U CN 202121954593 U CN202121954593 U CN 202121954593U CN 215896742 U CN215896742 U CN 215896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w
release
hoop
tip
rea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45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1219545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6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6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6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属于接地设备技术领域。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包括接地极,所述接地极包括动力尖头、管体、缓释降阻管,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连接,所述缓释降阻管安装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接地极上设置编织层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所述动力尖头上侧的尖头抱箍、所述接地极尾部的尾端抱箍。在原有接地极的基础上,通过加深地网深度来构成立体地网,优化动力尖头、管体及降阻剂模块的结构设计,使用缓释剂、抱箍、支撑结构和模块化连接原理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具备开挖不受限制,适用于高腐蚀环境、狭小区域、地下水位浅,接地电阻阻值较低的快装式接地极。

Description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灵敏元器件对接地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接地电阻阻值要求越来越低。
为使接地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在设计地网接地电阻值时,必须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然后再取可行的方案进行施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工程误差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常规防雷地网改造中,目前采用的降阻措施主要有外延接地、增大接地网面积、使用降阻剂、增加垂直接地极数量等。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和地价昂贵,通过增加接地网面积来达到降阻是不可取的;在低电阻的情况下,即使使用降阻剂,降阻效果也不明显,且造价很高。
如专利CN 112490699 A、未对第一接地棒的尖头进行结构优化,不利于深层土质进深,通孔间使用糯米纸密封,容易在安装过程中提前开裂,导致降阻剂流出及泥土倒灌影响使用。专利CN 212696253 U、占地面积大、埋地较浅、接地电阻较大、针对高灵敏度设备不具备很好的适应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装式接地极,采用动力尖头与多节管体相结合适用于不同的地埋深度要求的接地极设计,具备开挖不受限制,适用于高腐蚀环境、狭小区域、地下水位浅,接地电阻阻值较低的特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包括接地极,所述接地极包括动力尖头、管体、缓释降阻管,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连接,所述缓释降阻管安装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接地极上设置编织层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所述动力尖头上侧的尖头抱箍、所述接地极尾部的尾端抱箍。
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部分设置垂直交叉的贯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尖头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A、同样位置设置在所述管体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B,在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部分对应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上安装开口销固定。
所述动力尖头包括四槽尖头,所述动力尖头包括锥形入地尖、与所述锥形入地尖连接的圆柱、所述圆柱上设置的所述尖头抱箍、与所述圆柱连接的嵌合内凹式螺孔,所述锥形入地尖上包括相互连接的凹槽和凸槽,所述凹槽为矩形键槽。
所述尖头抱箍上方设置缓释孔。
所述尾端抱箍单独固定一截30cm长的石墨带连接头。
所述尾端抱箍固定一截打击头,所述打击头上设置柱销孔的位置与所述动力尖头、所述管体上设置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方向一致。
所述管体包括外侧套管。
所述编织层的两端内外倒角。
所述缓释降阻管包括缓释管、缓释剂、缓释连接封头,所述缓释降阻管上设置缓释单孔,所述缓释剂填充在所述缓释管内,所述缓释连接封头与所述缓释管的底部连接,所述缓释连接封头包括与所述管体相互配合锥台形连接塞、位于所述连接塞下侧表面设置滚花纹路的柱头、位于所述连接塞上侧的连接柱、套入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塞相连接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接地极采用动力尖头、管体、缓释降阻管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结构优势,采用分功能块化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的埋地深度选择相应的组合安装结构。
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部分设置垂直交叉的贯穿孔,提高动力尖头与管体、管体间的连接固定效果。
优化动力尖头的结构设计,使其具备降阻剂灌入和更好的钻地性能。
尾端抱箍石墨带连接头、打击头,在降低摩擦的同时,针对打桩机的作用机制设置专用的承载平台,避免直接接触造成不可控因素。
所述管体包括外侧套管,采用双重壳体结构,提高管体的安全性和耐腐蚀性,避免管体突然破损造成设备损坏及污染。
优化缓释降阻管的结构设计,采用管道、降阻剂、塞子相结合的设计方针,对缓释剂的灌入原理进行优化,依靠缓释单孔、缓释连接封头相结合,避免缓释剂流出过快及缓释剂分布不均匀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缓释型快装垂直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组合式快装深垂直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动力尖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四槽尖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尾端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抱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缓释降阻管的三维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缓释管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缓释连接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缓释降阻管组合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多组降阻缓释管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多组管体与降阻缓释管组合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动力尖头-1、管体-2、缓释降阻管-3、打击头-4、石墨带连接头-5、四槽尖头-6、尾端抱箍-7、尖头抱箍-8、缓释管-9、缓释连接封头-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本实施例进一步清楚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包括接地极,所述接地极包括动力尖头1、管体2、缓释降阻管3,所述动力尖头1与所述管体2嵌合连接,所述缓释降阻管3 安装在所述管体2内,所述接地极上设置编织层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所述动力尖头1上侧的尖头抱箍8、所述接地极尾部的尾端抱箍7。
所述动力尖头1与所述管体2嵌合部分设置垂直交叉的贯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尖头1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A、同样位置设置在所述管体2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B,在所述动力尖头1与所述管体2部分对应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上安装开口销固定。
所述动力尖头1包括四槽尖头6,所述动力尖头1包括锥形入地尖、与所述锥形入地尖连接的圆柱、所述圆柱上设置的所述尖头抱箍8、与所述圆柱连接的嵌合内凹式螺孔,所述锥形入地尖上包括相互连接的凹槽和凸槽,所述凹槽为矩形键槽。
所述尖头抱箍8上方设置缓释孔。
所述尾端抱箍7单独固定一截30cm长的石墨带连接头5。
所述尾端抱箍7固定一截打击头4,所述打击头4上设置柱销孔的位置与所述动力尖头1、所述管体2上设置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方向一致。
所述管体2包括外侧套管。
所述编织层的两端内外倒角。
所述缓释降阻管3包括缓释管9、缓释剂、缓释连接封头10,所述缓释降阻管3上设置缓释单孔,所述缓释剂填充在所述缓释管9内,所述缓释连接封头10与所述缓释管9 的底部连接,所述缓释连接封头10包括与所述管体2相互配合锥台形连接塞、位于所述连接塞下侧表面设置滚花纹路的柱头、位于所述连接塞上侧的连接柱、套入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塞相连接的弹簧。
所述凹槽宽度为5.8mm,共6组凹槽;所述凸起部分为5.8mm,高度为3mm,共6组凸起;一处所述凹槽挨着一处所述凸起。
所述动力尖头1与所述管体2间使用螺纹嵌合连接,所述动力尖头1上设置内凹式螺孔,所述管体2上设置外凸式螺栓。
所述套管采用压接方式作用在管体2外侧,所述管体2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柱头包括铜覆钢。
编织层抱箍内外倒角,外倒角2mm45度,内倒角3mm30度。
使用时,先确定好需要安装接地极的地点,根据预先计算好连接方式对接地极的动力尖头1、管体2、打击头4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将接地极插入土层,实现对接地装置的竖直固定,使用打桩机锤击打击头4,通过管体2的冲击势能传递和动力尖头1的破土掘进实现接地极的深埋,当达到预定深度时,安装石墨带连接头5、缓释降阻管3的同时连接接地导线实现接地极的接地保护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所述管体2内包括实心石墨接地棒;所述实心石墨接地棒包括金属管、石墨编织层、内支撑棒、不锈钢丝金属层。
所述管体2相互间连接形成延长杆。
所述动力尖头1包括尖头缓释棒。
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1.选4g石墨线制作直径Φ16的石墨编织层使石墨编织层与内支撑棒的紧密接触,防止垂直向下施工时编织层聚拢,以便减小入地阻力。
2.石墨接地极外编织层,增加不锈钢丝金属层,减少摩擦阻力,增加外编织层拉力。
3.为了减少入地时的阻力,石墨编织直径选择Φ16,中间选用Φ16实心钢材(45号中碳钢)。
4.尖头缓释棒,选用Φ16mm空心钢管,壁厚不小于2mm,内填缓释剂
5.将缓释膏装入,尖头缓释棒。
该接地极由①尖头缓释棒(500mm);②实心石墨接地棒(1000);两部分构成所有结构工厂加工成品,现场按①+②+②+②+②形成深垂直接地极。
该型号接地极接地预计深度通常在4-6米之间,接地阻值较小,接地极对地放电作用点下移,降低跨步电压,提高安全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极,所述接地极包括动力尖头、管体、缓释降阻管,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连接,所述缓释降阻管安装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接地极上设置编织层抱箍,所述抱箍包括所述动力尖头上侧的尖头抱箍、所述接地极尾部的尾端抱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嵌合部分设置垂直交叉的贯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尖头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A、同样位置设置在所述管体上垂直交叉的贯穿孔B,在所述动力尖头与所述管体部分对应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上安装开口销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尖头包括四槽尖头,所述动力尖头包括锥形入地尖、与所述锥形入地尖连接的圆柱、所述圆柱上设置的所述尖头抱箍、与所述圆柱连接的嵌合内凹式螺孔,所述锥形入地尖上包括相互连接的凹槽和凸槽,所述凹槽为矩形键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头抱箍上方设置缓释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抱箍单独固定一截30cm长的石墨带连接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抱箍固定一截打击头,所述打击头上设置柱销孔的位置与所述动力尖头、所述管体上设置的所述贯穿孔A、所述贯穿孔B的位置方向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外侧套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的两端内外倒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装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降阻管包括缓释管、缓释剂、缓释连接封头,所述缓释降阻管上设置缓释单孔,所述缓释剂填充在所述缓释管内,所述缓释连接封头与所述缓释管的底部连接,所述缓释连接封头包括与所述管体相互配合锥台形连接塞、位于所述连接塞下侧表面设置滚花纹路的柱头、位于所述连接塞上侧的连接柱、套入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塞相连接的弹簧。
CN202121954593.7U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Active CN215896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4593.7U CN215896742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4593.7U CN215896742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6742U true CN215896742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2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4593.7U Active CN215896742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6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9597B (zh) 接地线装置
CN210806032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稳定性良好的电力接地桩
KR100681450B1 (ko) 복합식 접지 시스템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16289023U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接地装置
CN111555051A (zh) 一种低压配电用石墨基接地极、接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5896742U (zh) 一种快装式接地极
CN201478471U (zh) 一种岩石区防雷接地网的结构
CN211182560U (zh) 新型杆塔防雷接地装置
CN203277665U (zh) 接地线装置
CN206864662U (zh) 一种钢管脚手架专用接地装置
CN214328854U (zh) 一种可回收锚杆
CN104810626A (zh) 一种孔中双频探地雷达天线
CN201478470U (zh) 一种喀斯特地区防雷接地网的结构
CN211503935U (zh) 一种大地测绘用土层厚度测量装置
CN216850359U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快速接地极
KR20230090670A (ko) 전주용 접지봉과 그 시공장치 및 시공방법
KR200422395Y1 (ko) 탄소 접지봉
CN210396717U (zh) 一种水平井测井公头总成
CN211571688U (zh) 一种应力分散套叠钢管桩
CN209418790U (zh) 石墨基泄流接地极
CN101640385B (zh) 一种喀斯特地区防雷接地网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KR100558334B1 (ko) 원통형 심타 접지봉
CN220138715U (zh) 耐腐蚀接地体
CN104332934A (zh) 柔性接地材料垂直接地的施工方法
CN219246954U (zh) 一种户外临时用电接地保护地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