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4117U - 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4117U
CN219574117U CN202320092364.1U CN202320092364U CN219574117U CN 219574117 U CN219574117 U CN 219574117U CN 202320092364 U CN202320092364 U CN 202320092364U CN 219574117 U CN219574117 U CN 219574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hell
test strip
cavity
detec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923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苗
刘嘉
崔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Di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Di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Di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Di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923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4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4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4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包括壳体、集成电路板、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及与其电连接的控制器,壳体内布置有独立分割的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第一检测腔自一端沿壳体长度方向布置,第二检测腔对应壳体中部沿垂直其长度方向布置;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安装在第一检测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安装在第二检测腔的侧壁上;对应第一检测腔的壳体的端部开设有连通第一检测腔的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对应第二检测腔的壳体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属于检测技术领域,能够通同时检测多项身体指数,体积小,方便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属于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也更关注,希望随时随地能够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监测,尤其是对多项身体指标进行周期性的监测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为就医提供指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CN108125685A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血糖采集检测笔,将笔帽旋转取下,将针座固定在笔杆的底部,拔下针套,按动拉头,使采血笔处于击发状态,将血糖检测试纸条放入试纸槽,将针头对准采血部位后按下采血按键,针头再次伸出一截后立即复位,缩回笔帽中,将血滴入滴入试纸条后,读取血糖数据,一种检测笔只能就一种指标进行检测。
目前现有的检测装置检测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同时需要检测多种指标的病人的需求,一旦用户需要检测多个项目时,就需要携带多个检测装置,即使单个检测装置的体积较小,但仍然不易携带,操作也更加困难、繁琐。
另一方面,部分一次性使用的检测装置在使用后会被丢弃,这样一来在用户需要同时检测多个项目时,被丢弃的检测装置会成倍地增加,造成大量不必要的物料浪费。因此,现急需一种集多个检测项目于一体且具有便携性的电子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能够通同时检测多项身体指数,体积小,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包括柱型的壳体、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布置的集成电路板、集成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及与其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壳体内布置有独立分割的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所述第一检测腔自一端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检测腔对应所述壳体中部沿垂直其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干化学检测组件和多个所述免疫检测组件分别依次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置且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一检测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多个所述电化学检测组件沿垂直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检测腔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检测腔的壳体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检测腔的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对应所述第二检测腔的壳体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人体组织或体液采集到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上,将第一检测试条插入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进行对应检测,将第二检测试条插入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进行对应检测,不同的检测组件布置在不同的检测腔内,进行分开检测互不干扰,能够同时进行电化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和免疫检测等多个项目的检测,能够满足对人体多项指数的检测,且将多项检测集合到一个检测笔上,缩小体积,方便携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免疫检测组件包括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和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
进一步,还包括遮光罩,所述遮光罩设置在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和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的周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和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进行检测时,遮光罩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影响对检测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
进一步,所述干化学检测组件和所述免疫检测组件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图像采集单元对位于第一检测腔内的待检测目标进行图像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进行检测。
进一步,还包括集成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的时间门控组件,对应所述第一检测腔内部的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时间门控组件和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时间门控组件能够在第一检测试条进入第一检测腔之后,限定零时检测时段和自零时检测时段结束后开始的至少一个延时检测时段。在零时检测时段中,光源打开,此时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启动,在光照条件下,对第一检测试条进行胶体金免疫检测,并且在光源的照射作用下,第一检测试条中的长余辉材料被激发;在零时检测时段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开始的延时检测时段中,光源关闭,此时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启动,在无光照条件下,对第一检测试条进行长余辉免疫检测。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输入待检测项目类型的第一按键和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输入单次检测的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的第二按键,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检测腔和所述第二检测腔内部设置有用于自动识别待检测项目的扫码式识别组件或感应式识别组件,所述扫码式识别组件和所述感应式识别组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相比于手动输入,增加了识别效率,减少了用户的操作难度。
进一步,还包括无线传输组件,所述无线传输组件设置于所述集成电路板上且与所述控制器和移动设备无线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控制器对电化学检测组件、干化学检测组件和免疫检测组件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检测结果,并通过无线传输组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用户的移动设备。
进一步,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一种单开口电子检测笔,包括柱型的壳体、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布置的集成电路板,集成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及与其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壳体内布置有隔板分割的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所述第一检测腔和所述第二检测腔自一端依次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布置;
多个所述干化学检测组件和多个所述免疫检测组件分别依次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布置且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一检测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多个所述电化学检测组件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检测腔的侧壁上;
对应所述第一检测腔的所述壳体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检测腔的试纸条插入孔,所述试纸条插入孔包括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和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所述隔板上设有供第二检测腔的待测定试纸条通过的检测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人体组织或体液采集到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上,第一检测试纸从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孔进入第一检测腔,第二检测试条依次穿过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孔和检测入孔插入第二检测腔内,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从壳体的同一端插入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能够同时进行电化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和免疫检测等多个项目的检测,能够满足对人体多项指数的检测,将多项检测集合到一个检测笔上,缩小体积,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的检测口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开口电子检测笔的检测口分布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集成电路板、21-控制器、22a-干化学检测组件、22b-免疫检测组件、22c-电化学检测组件、310-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320-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4-遮光罩、51-第一按键、52-第二按键、61-电池组件、62-充电口、7-无线传输组件、8-显示面板、81-指示灯、81a-红色指示灯、81b-黄色指示灯、81c-白色指示灯、82-绿色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通同时检测多项身体指数,体积小,方便携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包括柱型的壳体1、沿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集成电路板2、集成在集成电路板2上的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22c、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22b及与其电连接的控制器21,壳体1内布置有独立分割的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第一检测腔自一端沿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第二检测腔对应壳体1中部沿垂直其长度方向布置;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22b分别依次沿壳体1长度方向置且平行安装在第一检测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22c沿垂直壳体1长度方向安装在第二检测腔的侧壁上;对应第一检测腔的壳体1的端部开设有连通第一检测腔的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310,对应第二检测腔的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32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将人体组织或体液采集到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上,将第一检测试条插入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310进行对应检测,将第二检测试条插入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320进行对应检测,不同的检测组件布置在不同的检测腔内,进行分开检测互不干扰,能够同时进行电化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和免疫检测等多个项目的检测,能够满足对人体多项指数的检测,且将多项检测集合到一个检测笔上,缩小体积,方便携带。
优选的,为了使双开口电子检测笔便于携带,减小了整体的体积,而对于单个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免疫检测组件22b,更是将其在集成电路板2上的占用面积控制在10~100mm2范围内;还可以在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内部增设多个检测组件;对于较大的干化学检测组件22a或免疫检测组件22b,也能够控制其在集成电路板2上的占用面积在1cm2以内。
优选的,第一检测试条插入第一检测腔的部分的长度为3~5cm,宽度为1~2cm,厚度0.3~1cm;第一检测腔的长为3~5.5cm,宽为1~2.5cm,高为0.3~1.5cm。
优选的,为了避免用户在采样过程中操作不便,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310和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320分开布置,使用时能够对其有明显的区分,同时防止交叉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试条对尿液(或其它检测样本)进行采样,用于检测HCG等生化免疫项目,第二检测试条对血液进行采样,用于检测血糖、血脂、尿酸等项目。使用时,尿液采集到第一检测试条上并插入第一检测腔进行检测,血液采集到第一检测试条插入第一检测腔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双开口电子检测笔的内部还具有电池组件61,电池组件61与集成电路板2相连并且为电路部分供电,壳体1上还开设有充电口62,充电口62能够容纳连接线的充电端,并且电池组件61能够通过充电口62和连接线连接至外部电源以实现充电。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免疫检测组件22b包括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22b和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22b。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遮光罩4,遮光罩4设置在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22b和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22b的周围。
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22b和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22b进行检测时,遮光罩4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影响对检测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
本实施例中的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具有两个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22b和一个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22b,两者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在第一检测腔内部且均位于第一检测腔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免疫检测组件22b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与控制器21电连接。
图像采集单元对位于第一检测腔内的待检测目标进行图像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21,进行检测。
优选的,图像采集单元为微型摄像头,为了满足图像采集和检测光照条件需求,在各个检测腔内部还增设有光源。其中,对于干化学检测组件22a而言,光源优先选用白光光源以满足光照条件;对于免疫检测组件22b而言,不仅需要考虑光照条件,还需要根据材料的发光特性匹配不同波长的光源。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集成在集成电路板2上的时间门控组件,对应第一检测腔内部的集成电路板2上设置有光源,时间门控组件和光源均与控制器21电连接。
时间门控组件能够在第一检测试条进入第一检测腔之后,限定零时检测时段和自零时检测时段结束后开始的至少一个延时检测时段。在零时检测时段中,光源打开,此时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22b启动,在光照条件下,对第一检测试条进行胶体金免疫检测,并且在光源的照射作用下,第一检测试条中的长余辉材料被激发;在零时检测时段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开始的延时检测时段中,光源关闭,此时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22b启动,在无光照条件下,对第一检测试条进行长余辉免疫检测。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向控制器21输入待检测项目类型的第一按键51和用于向控制器21输入单次检测的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的第二按键52,第一按键51和第二按键52均与控制器2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试条插入第一检测腔或第二检测试条插入第二检测腔后,可以通过第一按键51切换待检测项目的类型,通过预设在控制器21内的程序,实现每当用户单次按下第一按键51时,即可将待检测项目在干化学检测、免疫检测和电化学检测之间按照固定顺序依次轮流切换。在确定待检测项目的类型之后,通过第二按键52向控制器21输入单次检测的起始信号,即标志着检测开始,在检测结束后,也可以通过第二按键52向控制器21输入终止信号。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内部设置有用于自动识别待检测项目的扫码式识别组件或感应式识别组件,扫码式识别组件和感应式识别组件均与控制器21电连接。
相比于手动输入,增加了识别效率,减少了用户的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无线传输组件7,无线传输组件7设置于集成电路板2上且与控制器21和移动设备无线连接。
控制器21对电化学检测组件22c、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免疫检测组件22b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检测结果,并通过无线传输组件7将检测结果传输至用户的移动设备。
优选的,无线传输组件7可以替换为蓝牙传输组件。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面板8,显示面板8安装于壳体1的外表面并与控制器21电连接。
优选的,显示面板8上具有用于指示检测状态的红色指示灯81a、黄色指示灯81b和白色指示灯81c,以及分别与红色指示灯81a、黄色指示灯81b和白色指示灯81c一一对应的三个绿色指示灯82。当进行电化学检测时,显示面板8的红色指示灯81a亮起,电化学检测完成时,红色指示灯81a熄灭,绿色指示灯82亮起;当进行干化学检测时,显示面板8的黄色指示灯81b亮起,干化学检测完成时,黄色指示灯81b熄灭,绿色指示灯82亮起;当进行免疫检测时,显示面板8的白色指示灯81c亮起,免疫检测完成时,白色指示灯81c熄灭,绿色指示灯82亮起。
优选的,用户在使用第一按键51输入检测项目时,显示面板8上对应的指示灯81进入闪烁状态;待用户触发第二按键52开始进行检测时,对应的指示灯81保持常亮,直至检测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的移动设备内预安装有APP以读取电子检测笔的检测结果,利用用户的移动设备显示结果,一方面取消了电子检测笔上的显示面板8,显著减小了电子检测笔的整体体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的存储功能,记录近期一段时间的检测历史数据,从而对用户的健康状态做出更全面的分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开口电子检测笔,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包括柱型的壳体1、沿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集成电路板2,集成在集成电路板2上的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22c、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22b及与其电连接的控制器21,壳体1内布置有隔板分割的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自一端依次沿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
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22b分别依次沿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且平行安装在第一检测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22c沿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在第二检测腔的侧壁上;
对应第一检测腔的壳体1的端部开设有连通第一检测腔的试纸条插入孔,试纸条插入孔包括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310和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320,隔板上设有供第二检测腔的待测定试纸条通过的检测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人体组织或体液采集到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上,第一检测试纸从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孔进入第一检测腔,第二检测试条依次穿过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孔和检测入孔插入第二检测腔内,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从壳体1的同一端插入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能够同时进行电化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和免疫检测等多个项目的检测,能够满足对人体多项指数的检测,将多项检测集合到一个检测笔上,缩小体积,方便携带。
进一步的,试纸条插入孔的形状适配用于第一检测腔的第一检测试条和用于第二检测腔的第二检测试条。
将第一检测试条与第二检测试条固定组合,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组合之后一同插入壳体1内部进行检测,试纸条插入孔能够保证组合后的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同时插入第一检测腔内,通过一次插入能够对多种采样进行检测,更加便捷。
优选的,在第一检测试条的背面开设一条能够容纳第二检测试条的卡槽,从而使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组合之后一同插入壳体1内部进行检测,用户无需重复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检测信息录入,也不需要重复插拔检测试纸条,减少了操作步骤,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试条对尿液(或其他检测样本)进行采样,用于检测HCG等生化免疫项目,第二检测试条对血液进行采样,用于检测血糖、血脂、尿酸等项目。使用时,尿液采集到第一检测试条和第二检测试条组合固定,插入试纸条插入孔,第一检测试条对应第一检测腔进行检测,第二检测试条对应第二检测腔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型的壳体(1)、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集成电路板(2)、集成在所述集成电路板(2)上的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22c)、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22b)及与其电连接的控制器(21),所述壳体(1)内布置有独立分割的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所述第一检测腔自一端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检测腔对应所述壳体(1)中部沿垂直其长度方向布置;
多个所述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多个所述免疫检测组件(22b)分别依次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置且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一检测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多个所述电化学检测组件(22c)沿垂直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安装在所述第二检测腔的侧壁上;
对应所述第一检测腔的壳体(1)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检测腔的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310),对应所述第二检测腔的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检测组件(22b)包括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和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罩(4),所述遮光罩(4)设置在长余辉免疫检测组件和胶体金免疫检测组件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所述免疫检测组件(22b)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器(2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在所述集成电路板(2)上的时间门控组件,对应所述第一检测腔内部的所述集成电路板(2)上设置有光源,时间门控组件和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控制器(2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控制器(21)输入待检测项目类型的第一按键(51)和用于向所述控制器(21)输入单次检测的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的第二按键(52),所述第一按键(51)和所述第二按键(52)均与所述控制器(2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腔和所述第二检测腔内部设置有用于自动识别待检测项目的扫码式识别组件或感应式识别组件,所述扫码式识别组件和所述感应式识别组件均与控制器(21)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传输组件(7),所述无线传输组件(7)设置于所述集成电路板(2)上且与所述控制器(21)和移动设备无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面板(8),所述显示面板(8)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控制器(21)电连接。
10.一种单开口电子检测笔,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型的壳体(1)、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集成电路板(2),集成在所述集成电路板(2)上的多个电化学检测组件(22c)、多个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多个免疫检测组件(22b)及与其电连接的控制器(21),所述壳体(1)内布置有隔板分割的第一检测腔和第二检测腔,所述第一检测腔和所述第二检测腔自一端依次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
多个所述干化学检测组件(22a)和多个所述免疫检测组件(22b)分别依次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且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一检测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多个所述电化学检测组件(22c)沿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检测腔的侧壁上;
对应所述第一检测腔的所述壳体(1)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检测腔的试纸条插入孔,所述试纸条插入孔包括第一检测试条插入口(310)和第二检测试条插入口(320),所述隔板上设有供第二检测腔的待测定试纸条通过的检测入口。
CN202320092364.1U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 Active CN219574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2364.1U CN219574117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2364.1U CN219574117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4117U true CN219574117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6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92364.1U Active CN219574117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4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0937B2 (en) Integrated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biofluids at the point-of-care
EP3026874B1 (en) Body fluid testing component for analyte detection
CN203220371U (zh) 无线便携式无创血糖检测仪
EP2967456A1 (en) Meters with changeable modules
CN109470879A (zh) 一种便携式全自动微流控生化分析仪
CN104407127B (zh) 一种干式体液分析仪及其分析方法
CN108693146A (zh) 掌上型生化反应荧光分析仪
CN101430274A (zh) 血红蛋白比色检测装置
CN219574117U (zh) 一种开口电子检测笔
CN104013385B (zh) 皮肤油脂转印探头和皮肤油脂分泌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3116348A (zh) 一种连续动脉血液检测装置
CN209696977U (zh) 一种可标识采血时间的试管存放箱
CN109735446B (zh) 尿素酶法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
CN211426204U (zh) 一种血细胞分析仪
CN212964627U (zh) 一种手持式的atp生物荧光农药残留检测仪
TWI314648B (en) Biochemical reaction cassette and analytical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207976400U (zh) 一种尿碘分析仪
CN209727526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即时检测生化仪
CN209778880U (zh) 尿素酶法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
CN209107364U (zh) 一种血糖仪
CN209186730U (zh) 一种便携式心理压力检测仪
CN214750371U (zh) 一种手持式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
CN211553850U (zh) 多功能检测装置
CN219104738U (zh) 一种即时检验精浆生化分析仪的测试条
CN220885498U (zh) 一种用于尿检装置的试纸限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