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1858U - 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1858U
CN219571858U CN202320450288.7U CN202320450288U CN219571858U CN 219571858 U CN219571858 U CN 219571858U CN 202320450288 U CN202320450288 U CN 202320450288U CN 219571858 U CN219571858 U CN 219571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flashlight
plug
groove
chargin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02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栋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umilite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umilite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umilite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umilite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02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1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1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1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属于手电筒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手电筒,所述手电筒设置有充电凹槽,所述充电凹槽设置有铁片;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电源线和USB插头,所述充电插头与充电凹槽配合连接,所述电源线一端与充电插头连接,电源线另一端与USB插头连接,所述USB插头用于与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吸式充电较为安全,也方便手电筒和充电装置分离,而且在手电筒和充电装置上都设置有弹簧,使得手电筒在充电时较稳定,同时充电底座使得手电筒在充电时较为稳定,不易掉落,而且充电底座还可以安装在墙上或车上或其他地方,方便手电筒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电筒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的充电手电筒是利用自身的插头直接插在电源上充电,危险系数较大,这样的充电方式也使得手电筒与电源的分离不太方便,而且限制了手电筒的充电场地。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充电手电筒都设置有弹簧,让弹簧与手电筒充电触头连接,而充电装置里面并没有设置弹簧来与充电装置的正负极连接。如此一来,时间一长,手电筒里的弹簧会逐渐丧失弹性,从而导致弹簧与手电筒充电触头接触不良,进而影响手电筒的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充电手电筒充电不安全、充电不稳定、充电受场地限制较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包括手电筒和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连接有充电底座。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吸式充电较为安全,也方便手电筒和充电装置分离,而且在手电筒和充电装置上都设置有弹簧,使得手电筒在充电时较稳定,同时充电底座使得手电筒在充电时较为稳定,不易掉落,而且充电底座还可以安装在墙上或车上或其他地方,方便手电筒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所述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包括手电筒和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电源线和USB插头。所述手电筒设置有充电凹槽,所述充电凹槽设置有铁片;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电源线和USB插头,所述充电插头与充电凹槽配合连接,所述电源线一端与充电插头连接,电源线另一端与USB插头连接,所述USB插头用于与电源连接;其中,所述充电凹槽设置有手电筒充电触头,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手电筒充电触头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凹槽设置有两个手电筒充电触头,两个手电筒充电触头为手电筒充电的正负极,两个手电筒充电触头均设计成内凹(具体为两个手电筒充电触头均位于充电凹槽的槽底),这样设置可以使手电筒充电触头不容易被其他东西碰到而短路,稳定性较好。
所述手电筒设置有第一弹簧、电路板、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电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充电触头与电路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为嵌件,将电路板设计为嵌件可以增加手电筒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一端与第三弹簧连接,电路板另一端与第四弹簧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手电筒的电池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电筒的电池仓设置有两个第三弹簧,所述两个第三弹簧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靠近电路板的第三弹簧又与电路板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保持接触良好、电路稳定。
所述第四弹簧位于电路板与光源之间,即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电路板连接,第四弹簧另一端与光源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电路板接触连接,第四弹簧另一端与光源接触连接,这样设置可以在光源出现问题时只需更换光源而不用更换其他零件,不仅方便更换,还减少了成本。
所述手电筒设置有第一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电筒设置有两个第一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一弹簧分别与两个手电筒充电触头连接。
所述手电筒设置有充电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凹槽设置在手电筒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凹槽设置在手电筒开关的对面,这样设置方便充电时充电装置不影响手电筒开关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凹槽沿着手电筒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充电凹槽设置有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凹槽设置有两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设置在充电凹槽的底部。
所述通孔与手电筒充电触头连接。
所述手电筒充电触头一端与第一弹簧连接,手电筒充电触头另一端与通孔连接。
所述充电凹槽设置有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铁片设置在充电凹槽槽底。
所述充电凹槽设置有三个限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沿着手电筒的宽度方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件设置在充电凹槽的一侧,一个所述限位件设置在充电凹槽的另一侧。
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头、电源线和USB插头。
所述充电插头与充电凹槽配合连接。
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第一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均位于充电插头靠近手电筒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两个第一凸块,分别为充电插头的正负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的正负极与手电筒充电触头一一对应。
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磁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铁设置在两个第一凸块之间,即所述磁铁设置在充电插头的正负极之间。
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第二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两个第二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簧与充电插头的正负极连接。
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三个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槽位于充电插头的一侧,一个所述限位槽位于充电插头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与限位件一一对应且配合连接,所述限位槽和限位件可以帮助使用者区别充电时充电插头插入充电凹槽的方向。
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两个第二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凸块设置在充电插头的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二凸块位于远离充电插头电极的一侧,第二凸块能够方便手电筒充电完毕后充电插头与手电筒分离。
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第三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设置有一个第三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块位于充电插头的底部,且第三凸块位于充电插头靠近电源线一端。
所述电源线一端与充电插头连接,电源线另一端与USB插头连接。所述USB插头用于与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构思在于提供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该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包括充电底座。
所述充电底座与充电插头连接。
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充电插头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插头凹槽的尺寸大于充电插头的尺寸,具体是指当充电插头插入充电插头凹槽时,充电插头凹槽的远离电源线的一端留有部分空间未被充电插头充满,这样方便操作者从未被充电插头充满的部分充电插头凹槽中将充电插头取出,从而达到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头凹槽分离的目的。
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孔和一个第二限位孔。
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均位于充电插头凹槽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均位于充电插头凹槽的底部,且所述两个第一限位孔分别位于充电插头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孔位于充电插头凹槽靠近电源线一端。
所述第一限位孔与第二凸块相配合,所述第二限位孔与第三凸块相配合。
所述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头凹槽配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头凹槽配合连接时,两个第二凸块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孔配合连接,第三凸块与第二限位孔配合连接,这里的配合连接指的是第二凸块穿过第一限位孔并卡接在第一限位孔、第三凸块穿过第二限位孔并卡接在第二限位孔,这样充电插头会与充电插头凹槽连接得更牢固,充电插头更不容易脱落;当操作者将充电插头从充电插头凹槽取出时,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头凹槽分开,此时第二凸块与第一限位孔分开、第三凸块与第二限位孔分开,这样操作者在拔出手电筒时不影响充电底座,这里的不影响指的是操作者拔出手电筒时不会带动充电底座而使充电底座松动。
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第一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连接着电源线的充电插头与充电底座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凹槽位于远离电源线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位于充电插头凹槽的两侧,这样设计方便通过第一凹槽将充电插头与充电底座分离。
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电源线槽。
所述电源线槽与电源线配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槽与充电插头凹槽连通。
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第二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电源线槽的中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形状为圆形,且第二凹槽的直径大于电源线槽的宽度,这样设计方便电源线与充电底座分离,具体点说就是:这样设计,那么当电源线放入电源线槽时,第二凹槽未被电源线充满,部分第二凹槽位于电源线两侧,操作者可以从电源线左右两侧的部分第二凹槽将电源线拉出来,从而达到电源线与充电底座分离的目的。
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安装孔,使用人员可以通过安装孔将充电底座安装在墙壁上或车上或其他地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底座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安装孔位于充电插头凹槽的槽底,另一个所述安装孔位于第二凹槽的槽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手电筒的充电槽设计成内凹,且手电筒充电触头位于充电凹槽的底部,也是内凹的设计,这样就可以使手电筒充电触头不容易被其他东西碰到而发生短路,稳定性也较好;手电筒充电时充电插头与充电凹槽连接(具体为充电插头插进充电凹槽内部进行充电),这样设置密封性较好。
2、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吸式充电较为安全,磁吸式充电也方便手电筒和充电装置分离,而且在手电筒和充电装置上都设置有弹簧,使得手电筒在充电时较稳定。
3、本实用新型在充电凹槽上设置有限位件,在充电插头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和限位件可以帮助使用者区别充电时充电插头插入充电凹槽的方向。
4、本实用新型包括充电底座,充电底座使得手电筒在充电时较为稳定,不易掉落,而且充电底座还可以通过安装孔安装在墙上或车上或其他地方,方便手电筒在更多地方充电,相对减少充电场地对充电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手电筒的充电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手电筒的充电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手电筒的充电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手电筒的充电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手电筒的充电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手电筒的充电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手电筒的充电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手电筒的充电结构的分开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手电筒的充电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中:
1、手电筒;11、第一弹簧;12、手电筒充电触头;13、充电凹槽;14、限位件;15、电路板;16、第三弹簧;17、第四弹簧;
2、充电装置;
3、充电底座;31、充电插头凹槽;32、第一凹槽;33、电源线槽;34、第二凹槽;35、安装孔;36、第一限位孔;37、第二限位孔;
4、充电插头;41、第二弹簧;42、限位槽;43、第一凸块;44、第二凸块;45、第三凸块;
5、电源线;
6、USB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11(本实施例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包括手电筒1和充电装置2,手电筒1设置有两个第一弹簧11、电路板15、两个第三弹簧16和第四弹簧17,两个第一弹簧11位于电路板15的右侧,两个第一弹簧11位于靠近手电筒灯头一端,且两个第一弹簧11靠近手电筒筒体的右侧,两个第一弹簧11呈上下相邻排列,电路板15为嵌件(将电路板设计为嵌件可以增加手电筒的密封性),手电筒1设置有充电凹槽13,充电凹槽13位于手电筒1筒体的侧面,且充电凹槽13位于手电筒开关的对面(这样设置方便充电时充电装置2不影响手电筒开关的使用),充电凹槽13沿着手电筒1的长度方向设置,充电凹槽13从右往左看为椭圆形,充电凹槽13的槽口向右,充电凹槽13的槽底在槽口的左边,充电凹槽设置有两个手电筒充电触头12,两个手电筒充电触头12为手电筒充电的正负极,两个手电筒充电触头12均设计成内凹(具体为两个手电筒充电触头均位于充电凹槽的槽底,这样设置可以使手电筒充电触头不容易被其他东西碰到而短路,稳定性较好),两个第一弹簧11一端与手电筒充电触头12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15连接(具体为两个第一弹簧11的右端分别与手电筒充电触头12的左端连接,两个第一弹簧11的左端均与电路板的右侧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两个第一弹簧11都位于手电筒充电触头12与电路板15之间,这样设置充电状态时第一弹簧11可以利用自身弹力使电路连接更稳定),充电凹槽13的槽底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成上下分布,通孔的形状是圆形的,手电筒充电触头12的右端穿过通孔,且手电筒充电触头12的右端位于充电凹槽13内,充电凹槽13设置有铁片,铁片位于充电凹槽13的底部,且铁片位于两个通孔之间,充电凹槽13设置有三个限位件14,一个限位件14位于充电凹槽13的前侧的中间,两个限位件14位于充电凹槽13的后侧,且位于后侧的两个限位件14关于前侧的限位件14对称,限位件14为长方体形状,限位件14的长度小于充电凹槽13的侧边的宽度,限位件14与手电筒充电触头12平行;第三弹簧16设置在手电筒的电池仓内,电池仓位于手电筒的下端,手电筒的电池仓设置有两个第三弹簧16,两个第三弹簧16分别位于电池仓的上、下两端,两个第三弹簧16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电池仓上端的第三弹簧16又与电路板15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保持接触良好、电路稳定),电路板15的下端与第三弹簧16连接,电路板15的上端与第四弹簧17连接,第四弹簧17位于电路板15与光源之间,即第四弹簧17的下端与电路板15连接,第四弹簧17的上端与光源连接(具体为第四弹簧17的下端与电路板15接触连接,第四弹簧17的上端与光源接触连接,这样设置可以在光源出现问题时只需更换光源而不用更换其他零件,不仅方便更换,还减少了成本);充电装置2包括充电插头4、电源线5和USB插头6,充电插头4设置有两个第一凸块43,分别为充电插头的正负极,两个第一凸块43位于充电插头4的左侧,两个第一凸块43呈上下分布,充电插头的正负极与手电筒充电触头12对应,充电插头4设置有磁铁,磁铁设置在两个第一凸块43之间(即所述磁铁设置在充电插头的正负极之间),充电插头4设置有两个第二弹簧41,两个第二弹簧41呈上下分布,两个第二弹簧41与充电插头的正负极连接(具体为两个第一凸块43的右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弹簧41的左端连接),两个第二弹簧4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中间设置有螺孔,螺孔位于两个第二弹簧41的中间,螺孔用于安装螺丝,第一底板右端连接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设置有两个第二凸块44,一个第二凸块44位于第二底板的前侧的中间,另一个第二凸块44位于第二底板的后侧的中间(两个第二凸块44这样设计能够方便手电筒1充电完毕后充电插头4与手电筒1进行分离,简单说就是为了方便把充电插头4从手电筒1的充电凹槽13中拔出来),第二底板设置有一个第三凸块45,第三凸块45位于第二底板的下端的中间,第二弹簧41外部套设有外壳,第一底板的螺孔与螺丝的连接之后再与外壳连接(从而实现外壳与第一底板的连接),外壳右端与部分第二底板连接,外壳左端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二通孔呈上下排列,两个通孔与充电插头的正负极一一对应(充电插头的正负极的左端可以分别通过第二通孔),充电插头4设置有三个限位槽42,一个限位槽42位于充电插头4的前侧的中间,两个限位槽42位于充电插头4的后侧,且位于后侧的两个限位槽42关于前侧的限位槽42对称,三个限位槽42与三个限位件14一一对应且配合连接(限位槽42和限位件14可以帮助使用者区别充电时充电插头4插入充电凹槽13的方向);充电插头4的下端与电源线5的上端连接,电源线5的下端与USB插头6连接,USB插头6用于与电源连接(USB可以与手机的充电头连接,也可以与电脑的USB插孔连接,只要能与USB插头6尺寸符合且能提供电源即可);充电装置2连接有充电底座3,充电底座3设置有充电插头凹槽31,充电插头凹槽31沿着充电底座3的宽度方向设置,充电插头凹槽31位于充电底座3的中间的上端,充电插头凹槽31的尺寸大于充电插头4的尺寸(具体是指当充电插头4插入充电插头凹槽31时,充电插头凹槽31的上端留有部分空间未被充电插头4充满),充电插头凹槽31与充电插头4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充电底座3与充电插头4连接),充电底座3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孔36和一个第二限位孔37,第一限位孔36和第二限位孔37均位于充电插头凹槽31的底部,且两个第一限位孔36分别位于充电插头凹槽31的前、后两侧,第二限位孔37位于充电插头凹槽31的下端;充电插头4与充电插头凹槽31配合连接(当充电插头4与充电插头凹槽31配合连接时,两个第二凸块44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孔36配合连接,第三凸块45与第二限位孔37配合连接,这里的配合连接指的是第二凸块44穿过第一限位孔36并卡接在第一限位孔36、第三凸块45穿过第二限位孔37并卡接在第二限位孔37,这样充电插头4会与充电插头凹槽31连接得更牢固,充电插头4更不容易脱落;当操作者将充电插头4从充电插头凹槽31取出时,充电插头4与充电插头凹槽31分开,此时第二凸块44与第一限位孔36分开、第三凸块45与第二限位孔37分开,这样操作者在拔出手电筒1时不影响充电底座3,这里的不影响指的是操作者拔出手电筒1时不会带动充电底座3而使充电底座3松动);充电底座3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32,两个第一凹槽32都位于充电底座3的上端,两个第一凹槽32分别位于充电插头凹槽31的前侧和后侧(两个凹槽这样设计方便通过第一凹槽32将充电插头4与充电底座3分离,简单来说就是方便从第一凹槽32把充电插头4抠出来,从而实现充电插头4与充电底座3的分离);充电底座3设置有电源线槽33,电源线槽33沿着充电底座3的宽度方向设置,电源线槽33位于充电底座3的中间的下端,电源线槽33与电源线5配合连接,电源线槽33与充电插头凹槽31连通(即电源线槽33的上端与充电插头凹槽31的下端相连通),充电底座3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34,第二凹槽34位于充电底座3的下端,两个第二凹槽34分别位于电源线槽33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第二凹槽34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电源线5与充电底座3分离,又因为电源线5连接着充电插头4,所以也是为了方便充电插头4与充电底座3的分离),充电底座3设置有两个安装孔35,两个安装孔35位于充电底座3的右端,两个安装孔35呈上下排列(使用人员可以通过安装孔35将充电底座3安装在墙壁上或车上或其他地方)。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插头4设置有磁铁,磁铁设置在两个第一凸块43之间(即所述磁铁设置在充电插头4的正负极之间),当充电插头4插入充电凹槽13时,充电插头4的磁铁与充电凹槽13的铁片相互吸引,从而使充电插头4与充电凹槽13结合得更紧密,充电更平稳,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底座3设置有磁铁,这样充电底座3可以通过磁铁吸附在其他地方,比如车上,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10)

1.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电筒(1),所述手电筒(1)设置有充电凹槽(13),所述充电凹槽(13)设置有铁片;
充电装置(2),所述充电装置(2)包括充电插头(4)、电源线(5)和USB插头(6),所述充电插头(4)与充电凹槽(13)配合连接,所述电源线(5)一端与充电插头(4)连接,电源线(5)另一端与USB插头(6)连接,所述USB插头(6)用于与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充电凹槽(13)设置有手电筒充电触头(12),所述充电插头(4)设置有第一凸块(43),所述第一凸块(43)与手电筒充电触头(12)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2)设置有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1)设置有第一弹簧(11)、电路板(15)、第三弹簧(16)和第四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1)位于电路板(15)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弹簧(11)位于充电触头(12)与电路板(15)之间,所述电路板(15)一端与第三弹簧(16)连接,电路板(15)另一端与第四弹簧(1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凹槽(13)沿着手电筒(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充电凹槽(13)设置有三个限位件(14),所述限位件(14)沿着手电筒(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所述限位件(14)设置在充电凹槽(13)的一侧,一个所述限位件(14)设置在充电凹槽(13)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4)设置有第二弹簧(41)、第二凸块(44)和第三凸块(4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4)设置有三个限位槽(42),所述限位槽(42)与限位件(14)一一对应且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2)连接有充电底座(3),所述充电底座(3)与充电插头(4)连接,所述充电底座(3)设置有充电插头凹槽(31)和第一凹槽(32),所述充电插头凹槽(31)与充电插头(4)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凹槽(32)位于充电插头凹槽(3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3)设置有第一限位孔(36)和第二限位孔(37),所述第一限位孔(36)和第二限位孔(37)均位于充电插头凹槽(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3)还设置有电源线槽(33)和第二凹槽(34),所述电源线槽(33)与电源线(5)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凹槽(34)位于电源线槽(33)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3)设置有安装孔(35)。
CN202320450288.7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 Active CN219571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0288.7U CN219571858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0288.7U CN219571858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1858U true CN219571858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8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0288.7U Active CN219571858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1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80031A1 (en) Handle battery, handle battery kit and hand-held gimbal
CN212366135U (zh) 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
CN111816819A (zh) 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
JP3108520U (ja) 充電器
US10432000B2 (en) Portable charger having switch for adjusting voltage thereof
CN219571858U (zh) 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结构
CN104037882B (zh) 一种充电器
CN113419355A (zh) 方便更换电池的眼镜
CN201100573Y (zh) 应急灯
CN205178559U (zh) 一种磁吸式充电器
CN217904629U (zh) 颈挂式蓝牙耳机
CN216850642U (zh) 一种连接器
CN105356556A (zh) 一种组合式移动电源
CN215580486U (zh) 无线充电器
CN220934542U (zh) 一种手电筒的充电组件
CN209344838U (zh) 接触式电动牙刷充电装置及电动牙刷
CN112234297A (zh) 一种稳定型动力锂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CN104682495A (zh) 一种螺丝批的充电回路
CN214228453U (zh) 蓝牙耳机充电座
CN218920025U (zh) 一种纽扣电池充电工装
CN217945062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8243047U (zh) 充电座及伞柄
CN214900952U (zh) 一种手机充电支座架
CN215870804U (zh)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主座体和电池座
CN220710665U (zh) 一种智慧眼镜的电连接装置及其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