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9940U - 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 Google Patents

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9940U
CN219569940U CN202320423409.9U CN202320423409U CN219569940U CN 219569940 U CN219569940 U CN 219569940U CN 202320423409 U CN202320423409 U CN 202320423409U CN 219569940 U CN219569940 U CN 219569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plate
window
handle
inne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34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飞
李松
史振京
廖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234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9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9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9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门体、烤箱和烤箱灶。其中,门体包括外门、内门和视窗板,外门包括支撑板和与支撑板连接的把手,支撑板与把手之间形成插槽,内门与外门连接,包括内门板和围绕内门板的围框,内门板设有通孔和围绕通孔的凸台,凸台朝向外门凸设,视窗板抵接于凸台,且视窗板的底部插设于插槽,视窗板的侧部的边沿和顶部的边沿抵接于围框。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外门的支撑板和把手的配合,从而形成对视窗板的底部的限制,通过在外门和内门的配合,从而形成对视窗板的顶部和侧部的限制,如此形成对视窗板的有效固定,充分利用了内门和外门的结构,降低结构复杂度,不需要单独针对视窗板进行打螺钉的操作,提高了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烤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背景技术
诸如烤箱、洗碗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具有门体,为了方便观察家用电器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内部情况,门体上会设置视窗板,视窗板是一种透明的部件,相关技术中,视窗板需要通过多个螺钉位进行打螺钉的方式实现固定,效率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门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门体,所述门体包括:
外门,包括支撑板和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把手,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把手之间形成插槽;
内门,与所述外门连接,包括内门板和围绕所述内门板的围框,所述内门板设有通孔和围绕所述通孔的凸台,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外门凸设;以及
视窗板,所述视窗板抵接于所述凸台,且所述视窗板的底部插设于所述插槽,所述视窗板的侧部的边沿和顶部的边沿抵接于所述围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把手嵌设于所述凹槽以和所述支撑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和所述把手中的一者设有插销,另一者设有供所述插销插入的插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和所述把手分别设有螺孔,所述螺孔适于供螺纹紧固件螺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框和所述内门板一体成型并弯折而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设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视窗板抵接以形成面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框包括顶部框条,所述顶部框条和所述视窗板的顶部的边沿抵接;
所述门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顶部框条连接,所述盖板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下延伸以越过所述顶部框条和所述视窗板之间的缝隙且和所述视窗板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设有卡勾和插柱,所述顶部框条设有供所述卡勾勾设的卡孔和供所述插柱插设的限位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门还包括覆盖板,所述覆盖板覆盖所述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把手遮挡所述覆盖板的顶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门板和所述支撑板连接以固定所述外门和所述内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框形成朝向所述外门敞开的敞口,所述视窗板和所述外门适于结合后通过所述敞口嵌入所述内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烤箱,所述烤箱包括上述门体。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烤箱灶,所述烤箱灶包括上述烤箱。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外门的支撑板和把手的配合,从而形成对视窗板的底部的限制,通过在外门和内门的配合,从而形成对视窗板的顶部和侧部的限制,如此形成对视窗板的有效固定,充分利用了内门和外门的结构,降低结构复杂度,不需要单独针对视窗板进行打螺钉的操作,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申请的其它优点将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设计。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烤箱灶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烤箱灶示意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门体分解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门体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标记为A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标记为B的放大图;
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门体剖视图;
图8为一些实施例中门体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把手示意图;
图10为一些实施例支撑板示意图;
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内门示意图;
图12为一些实施例盖板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门体1000;
外门1100,支撑板1110,凹槽1111,插孔1112,螺孔1113,覆盖板1120,顶沿1121,把手1130,插销1131,螺孔1132,插槽1140;
内门1200,内门板1210,通孔1211,凸台1212,折边1213,围框1220,顶部框条1221,侧部框条1222,底部框条1223,卡孔1224、限位孔1225,敞口1226;
视窗板1300,边沿1310,边沿1320;
盖板1400,延伸部1410,卡勾1420,插柱1430;
烤箱2000;
灶具3000;
烤箱灶4000。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门体1000,该门体1000可以应用到家用电器中,下文中将结合烤箱2000对门体1000进行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门体1000除了可以应用到独立的烤箱2000外,还可以应用到组合式的厨房电器中,该组合式的厨房电器包含了烤箱2000,如烤箱灶4000。
烤箱2000包括有容置腔和门体1000,容置腔具有敞开的进出口,通过该进出口可以实现食材的取放,如食材可以通过该进出口进入到容置腔中以被烘烤烹饪,以及在烘烤烹饪完成后通过该进出口而离开容置腔,也就是说,该进出口是一个连通烤箱2000内外的通口。
门体1000被配置为可以关闭和开启进出口,当需要使用烤箱2000进行烘烤时,用户可以控制门体1000关闭进出口,此时食材不能通过进出口而离开容置腔,当烤箱2000烘烤完毕后,用户可以控制门体1000开启进出口,此时食材可以通过进出口而离开容置腔。
可以理解的是,门体1000关闭和开启进出口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门体1000可以相对于进出口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开关和关闭进出口,具体地,门体1000相对于进出口直线运动且远离进出口,此时门体1000开启进出口,门体1000相对于进出口直线运动且朝向进出口,此时门体1000关闭进出口。还可以是,门体1000被配置为相对于进出口可转动连接,可以是门体1000和进出口的周边部位实现可转动连接,门体1000的底部通过铰链和进出口的周边部位可转动连接,以门体1000的底部为转动中心,门体1000的顶部可自上而下转动以开启进出口,以及可自下而上转动以关闭进出口。
一般而言,门体1000具有多个部件,为了提高各部件的安装效率,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1000包括外门1100、内门1200和视窗板1300,外门1100包括有把手1130和支撑板1110,通过外门1100的把手1130和支撑板1110的配合,从而形成对视窗板1300的底部的限制,通过外门1100和内门1200的配合,从而形成对视窗板1300的顶部和侧部的限制,如此形成对视窗板1300的有效固定,充分利用了内门1200和外门1100的结构,降低结构复杂度,不需要单独针对视窗板1300进行打螺钉的操作,提高了安装效率。
具体地,外门1100为远离进出口的部件,这里的远离是相对于内门1200而言,在门体1000关闭进出口时,内门1200靠近于进出口而外门1100远离进出口,也就是说,在门体1000关闭进出口时,外门1100出现在用户的视野范围内,而内门1200几乎不可见。外门1100包括有两个部件,分别为把手1130和支撑板1110,把手1130和支撑板1110分别制造,构成两个独立的部件,如此把手1130的造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特定的设计,如此可以避免把手1130和支撑板1110一体制造时对把手1130的造型的约束,可以实现更具个性化、更具美感的设计。把手1130和支撑板1110之间需要通过连接手段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两者之间形成插槽1140,结合图6和图8所示,插槽1140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一定的长度,插槽1140可以供视窗板1300的底部插入于其中。
所谓的视窗板1300,是一种透明的部件,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透过视窗板1300观察到容置腔的情况。视窗板1300的材质可以选用多种,例如可以是玻璃材质,也可以是高分子材质,只需要满足视窗板1300能供光线透过即可。在安装视窗板1300时,视窗板1300的底部插入到插槽1140中,视窗板1300沿横向(左右方向)插入到插槽1140中,在视窗板1300插入的过程中,由于插槽1140在横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随着视窗板1300的移动,视窗板1300和插槽1140能实现更好的匹配,避免存在较大的安装间隙,当视窗板1300插入插槽1140后,即组装成一个部件,然后再与内门1200进行连接即可实对视窗板1300的有效紧固,实现门体1000的组装。
内门1200为靠近于进出口的部件,内门1200一般为钣金件,门体1000在关闭进出口时,内门1200会抵接在进出口的周边从而密封进出口,防止容置腔的热气外溢。内门1200包括有内门板1210和围框1220,内门板1210设置有通孔1211,可以是在内门板1210上冲切出通孔1211,通孔1211的设置为实现用户透过视窗板1300而观察容置腔提供基础。
围绕着通孔1211,内门板1210设置有凸台1212,所谓的凸台1212即朝向外门1100所在的方位凸设一定的程度,当外门1100和内门1200连接时,凸台1212抵接在视窗板1300的内侧(靠近于进出口的为内侧,背离进出口的为外侧,下同)。例如,在内门板1210加工出通孔1211时,同步冲压出凸台1212,凸台1212抵接在视窗板1300的内侧,从而可以实现对视窗板1300的有效支承,通过在内门板1210设置凸台1212,从而可以增加支撑板1110和内门板1210之间的距离,保证门体1000具有一定的厚度。
内门1200还设有围框1220,围框1220围绕着内门板1210的周边,围框1220适合和视窗板1300的边沿相抵接。具体地,外门1100和内门1200的连接可以通过内门板1210和支撑板1110之间连接来实现,例如,支撑板1110设置有朝向内门板1210的支撑柱,而内门板1210设置有螺孔,通过螺钉穿过螺孔而和支撑柱螺接实现内门板1210和支撑板1110之间的固定,从而实现内门1200和外门1100之间的固定。当视窗板1300的底部插入到插槽1140后,视窗板1300和外门1100作为一个整体而和内门1200之间进行固定,当外门1100和内门1200固定后,视窗板1300的顶部的边沿1310和视窗板1300的侧部的边沿1320均抵接在围框1220,从而实现对视窗板1300的约束,由于插槽1140的设置和凸台1212的设置,从而使得视窗板1300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得到有效的约束,在安装内门1200和外门1100的同时便能实现对视窗板1300的固定。
由于视窗板1300的顶部的边沿1310和侧部的边缘1320均抵接在围框1220,又由于围框1220是围绕着内门板1210,构成了内门板1210的边沿,如此使得视窗板1300在门体1000上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提升了门体1000的美观。
可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中,把手1130需要单独进行连接,视窗板1300需要单独固定在内门1200和外门1100,然后外门1100和内门1200也需要单独进行连接,需要针对每个部件设置独立的连接结构,结构复杂繁琐,并且视窗板1300一般采用多个螺钉位实现打螺孔的方式实现固定,工人在安装时需要针对多个螺钉位进行操作,大大降低效率。本申请中,视窗板1300的连接能充分利用外门1100和内门1200的结构,特别是,门体1000需要设计成一定的厚度,那么就需要设计围框1220,门体1000的周边被围框1220所围绕,围框1220结构是必须存在的,视窗板1300的安装能充分利用围框1220,再加上与把手1130的配合,在不需要打螺钉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结合图4、图6、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110的外侧设置有凹槽1111,如同前文所述的,所谓的外侧即为背离进出口的一侧,而内侧则为靠近进出口的一侧,凹槽1111设置在支撑板1110的外侧,即凹槽1111朝向外侧敞开,当安装把手1130时,把手1130自支撑板1110的外侧嵌入到凹槽1111中,通过凹槽1111的设置,使得把手1130更准确地对准安装的位置,提高安装效率,在安装把手1130时,凹槽1111能实现把手1130的初定位,为后续的进一步紧固打下基础。
可选地,结合图6、图9和图10所示,为了实现把手1130和支撑板1110的紧固,把手1130和凹槽1111中的其中一者设置有插孔1112,而把手1130和凹槽1111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插销1131,通过插孔1112和插销1131的配合实现把手1130和支撑板1110之间的紧固。
具体地,以把手1130设置插销1131而凹槽1111设置插孔1112为例进行说明,把手1130设置插孔1112而凹槽1111设置插销1131具有类似的技术效果,不再重复。在安装把手1130时,把手1130朝向凹槽1111嵌入,能快速对位,与此同时,将插销1131对准插孔1112而插入,当把手1130嵌入到凹槽1111的底部时,插销1131插入到插孔1112的预定位置,插销1131和插孔1112可以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对把手1130的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插销1131和插孔1112可以不过盈配合,但是需要配合螺接实现进一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将插孔1112设置在凹槽1111,当把手1130安装到位后即可遮挡插孔1112,避免外露。
可选地,继续结合图6、图9和图10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把手1130和支撑板1110的固定,除了通过插孔1112和插销1131的配合外,还可以通过螺孔和螺钉的配合来实现。把手1130设置有螺孔1132,而凹槽1111也设置有螺孔1113,把手1130的螺孔1132朝向支撑板1110敞开,由于凹槽1111的设置,当把手1130嵌入到凹槽1111后,凹槽1111形成对把手1130的一定约束,如此可以方便从支撑板1110的内侧使用螺纹紧固件穿过凹槽1111的螺孔1113和把手1130的螺孔1132,从而固定支撑板1110和把手1130。
结合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内门板1210的制造难度,将内门板1210和围框1220设计成一体成型的,并且围框1220是通过弯折工艺制备而成,避免通过分别制造出内门板1210和围框1220而需要再将内门板1210和围框1220通过一些连接手段连接在一起。例如,内门板1210为钣金件,钣金件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将该钣金件的周边进行弯折,如此便可以形成围框1220和内门板1210,结构强度高,制造方便。
当视窗板1300安装后,凸台1212需要抵接视窗板1300的内侧,为了避免凸台1212对视窗板1300产生较大的压力,结合图5、图6、图7和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1212设置有折边1213,具体将凸台1212靠近通孔1211的那一部分进行弯折而形成折边1213,凸台1212通过折边1213和视窗板1300的抵接,折边1213可以和视窗板1300之间形成面接触,从而降低了凸台1212对视窗板1300所形成压力,避免视窗板1300发生损坏。
继续结合图5、图6、图7和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般而言,门体1000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因此,通过将围框1220设计成包括有顶部框条1221、底部框条1223、侧部框条1222,顶部框条1221、部框条1223和侧部框条1222是相互分开的,如此更加便于围框1220的弯折,可以理解的是,侧部框条1222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当视窗板1300安装到位后,除视窗板1300的底部外,视窗板1300的侧部的边沿1320抵接于侧部框条1222,而视窗板1300的顶部的边沿1310则抵接于顶部框条1221。
由于视窗板1300的顶部边沿1310抵接顶部框条1221,那么视窗板1300和顶部框条1221之间形成缝隙,为了避免缝隙的外露,结合图3、图5、图11和图12所示,门体1000还包括有盖板1400,盖板1400相当于门体1000的附属配件,可以改善门体1000的外观,为此,盖板1400为一个独立制造的部件,可以进行一些美感的设计。将盖板1400连接到顶部框条1221上,如此盖板1400可以覆盖所述顶部框条1221,并且盖板1400还具有延伸部1410,延伸部1410朝向下方延伸一定的距离,直至延伸部1410越过视窗板1300和顶部框条1221之间的缝隙,如此延伸部1410起到遮挡缝隙的作用,提升了产品的美观度。此外,还可将延伸部1410设置为和视窗板1300抵接,具体为和视窗板1300的顶部抵接,如此进一步压紧视窗板1300的顶部,配合把手1130和凸台1212,使得视窗板1300在前后方向上更加牢固。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顶部框条1221设置有限位孔1225和卡孔1224,而盖板1400设置有插柱1430和卡勾1420,插柱1430和卡勾1420朝向顶部框条1221延伸,当安装盖板1400时,将盖板1400的插柱1430对准顶部框条1221的限位孔1225而插入,插柱1430和限位孔1225的配合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约束,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活动量,与此同时,盖板1400的卡勾1420需要插入到卡孔1224而勾设,防止盖板1400和顶部框条1221的分离。由于在安装盖板1400后,盖板1400会覆盖顶部框条1221,将限位孔1225和卡孔1224设置在顶部框条1221不容易外露,提升美观。
结合图3、图4、图6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外门1100处于用户的视野范围内,为了提升外门1100的美观度,外门1100还包括有覆盖板1120,起到改善门体1000外观的作用。覆盖板1120与支撑板1110之间的连接可以为熔接、粘接等,当设置覆盖板1120后,将把手1130还设计成遮挡覆盖板1120的顶沿1121,避免把手1130和覆盖板1120之间产生割裂感,提升美观度。
结合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围框1220朝向外门1100所在的方位形成敞开的敞口1226,在安装外门1100和视窗板1300时,外门1100和视窗板1300可以方便地通过敞口1226而嵌入到内门1200,从而和内门1200连接,提升安装效率,降低安装难度,在外门1100和视窗板1300安装到位后,视窗板1300的顶部的边沿1310和侧部的边沿1320即被围框1220所抵接。
具体地,门体1000的安装过程如下:将覆盖板1120和支撑板1110连接在一起,后将把手1130连接到支撑板1110上从和支撑板1110配合形成插槽1140,将视窗板1300沿着横向插入到插槽1140中,然后将把手1130、支撑板1110、覆盖板1120和视窗板1300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敞口1226而嵌入到内门1200,连接内门板1210和支撑板1110,视窗板1300的顶部的边沿1310和侧部的边沿1320被围框1220所抵接,然后再安装盖板1400,如此完成对门体1000的组装。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烤箱2000,所述烤箱20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门体100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烤箱2000的门体10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烤箱灶4000,结合图1和图2所示,烤箱灶40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烤箱2000。所谓的烤箱灶4000,即将烤箱2000和灶具3000集成在一起的集成式厨房电器,例如灶具3000位于烤箱2000的上方,而烤箱2000位于灶具3000的下方,烤箱2000使用燃气实现加热时,相对应地灶具3000也使用燃气实现烹饪,烤箱2000使用电实现加热时,相对应地灶具3000也实现点实现烹饪(电磁炉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烤箱灶4000的烤箱20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门,包括支撑板和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把手,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把手之间形成插槽;
内门,与所述外门连接,包括内门板和围绕所述内门板的围框,所述内门板设有通孔和围绕所述通孔的凸台,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外门凸设;以及
视窗板,所述视窗板抵接于所述凸台,且所述视窗板的底部插设于所述插槽,所述视窗板的侧部的边沿和顶部的边沿抵接于所述围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把手嵌设于所述凹槽以和所述支撑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和所述把手中的一者设有插销,另一者设有供所述插销插入的插孔;
和/或,所述凹槽和所述把手分别设有螺孔,所述螺孔适于供螺纹紧固件螺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和所述内门板一体成型并弯折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设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视窗板抵接以形成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包括顶部框条,所述顶部框条和所述视窗板的顶部的边沿抵接;
所述门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顶部框条连接,所述盖板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下延伸以越过所述顶部框条和所述视窗板之间的缝隙且和所述视窗板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卡勾和插柱,所述顶部框条设有供所述卡勾勾设的卡孔和供所述插柱插设的限位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还包括覆盖板,所述覆盖板覆盖所述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把手遮挡所述覆盖板的顶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板和所述支撑板连接以固定所述外门和所述内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形成朝向所述外门敞开的敞口,所述视窗板和所述外门适于结合后通过所述敞口嵌入所述内门。
11.一种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门体。
12.一种烤箱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烤箱。
CN202320423409.9U 2023-03-03 2023-03-03 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Active CN219569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3409.9U CN219569940U (zh) 2023-03-03 2023-03-03 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3409.9U CN219569940U (zh) 2023-03-03 2023-03-03 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9940U true CN219569940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73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23409.9U Active CN219569940U (zh) 2023-03-03 2023-03-03 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9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69940U (zh) 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RU2559996C2 (ru) Бытовая кухонная плита
CN116044289A (zh) 门体、烤箱和烤箱灶
CN213850148U (zh) 电路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JP4040508B2 (ja) ビルトイン式コンロ
CN219283411U (zh) 组合灶
CN220069539U (zh) 烤箱和烤箱灶
JP2002089854A (ja) ビルトインコンロ
CN215777275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96262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777255U (zh) 壳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797312U (zh) 烹饪器具
KR200349531Y1 (ko) 전기오븐의 컨트롤플레이트 체결구조
CN219414878U (zh) 组合式家用电器
CN218864246U (zh) 一种集成灶的安装结构及集成灶
CN216439032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659314U (zh) 容纳组件和家电设备
CN214170355U (zh) 一种电控烤箱门及烤箱
CN220024744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94039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2353263B (zh) 一种家用电器
CN219895435U (zh) 一种锅体组件及应用有该组件的空气炸锅
CN219895343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113243756B (zh) 烹饪可视的蒸汽饭煲
CN216822787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