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8931U - 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8931U
CN219568931U CN202320502323.5U CN202320502323U CN219568931U CN 219568931 U CN219568931 U CN 219568931U CN 202320502323 U CN202320502323 U CN 202320502323U CN 219568931 U CN219568931 U CN 219568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ipe
section
well
emergency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023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旭
任亮
杜双
段成亮
李相伟
耿泰
张景月
张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023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8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8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8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包括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和排水泵,应急井设置于深基坑内,排水泵放置于应急井内,排水管路系统包括第一水泵软管、第一钢管和第二水泵软管;第一水泵软管一端与排水泵连接,第一水泵软管另一端开口延伸出应急井与钢管一端开口连通,第一钢管在应急井内水平延伸出应急井沿垫层下面敷设于基坑护坡桩处,在应急井外往上延伸2米,第一钢管另一端开口与第二水泵软管一端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软管另一端开口与排水主管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深基坑内应急井排水问题,满足基坑内降水过程中,地下结构能同时施工,以及减小筏板渗漏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机电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在小区住宅项目建设中,会遇到地下水位总体呈上涨的趋势的情况。施工过程中监测到地下水位已经超过基槽底0.3~1m。为保证工程能按节点工期进入筏板结构施工,在坑外降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情况下,启用坑内降水,以保证土方开挖至基槽底部位置时水位下降。为了能够坑内降水,基坑内实施了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能够解决基坑内地下水外排,基坑内水位下降的同时,地下结构能同时施工的问题。
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包括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和排水泵,其中,所述应急井设置于深基坑内,排水泵放置于应急井内,所述排水管路系统包括第一水泵软管、第一钢管和第二水泵软管;所述第一水泵软管一端与排水泵连接,第一水泵软管另一端开口延伸出应急井与第一钢管一端开口连通,第一钢管在应急井内水平延伸出应急井沿垫层下面敷设于基坑护坡桩处,在应急井外往上延伸,第一钢管另一端开口与第二水泵软管一端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软管另一端开口与排水主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应急井包括井管,所述井管为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直径为325mm,第二钢管的壁厚为5mm,第二钢管管身从上往下每隔0.6m,一周圈设置5道汇水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钢管包括第一节竖直钢管、第一节水平钢管、第二节竖直钢管、第二节水平钢管和第三节竖直钢管,所述第一水泵软管另一端开口与第一节竖直钢管一端开口第一抱箍连接,所述第一节竖直钢管另一端与第一节水平钢管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节水平钢管平行于应急井口上面,第一节水平钢管另一端与第二节竖直钢管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节竖直钢管部分延伸入应急井内,第二节竖直钢管另一端与第二节水平钢管一端焊接连接,第二节水平钢管穿过应急井的汇水孔延伸出应急井外,沿垫层底敷设于基坑护坡桩处,第二节水平钢管另一端在基坑护坡桩处,与第三节竖直钢管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三节竖直钢管在应急井外,竖直往上延伸2米,第三节竖直钢管另一端开口与第二水泵软管一端开口第二抱箍连接,第二节水泵尼龙排水管另一端开口延伸出基坑,与排水主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泵软管与第二水泵软管都是尼龙管。
进一步,所述排水泵为175QJ32-52型潜水泵。
进一步,所述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还包括电源、电缆、电闸和电闸箱,所述电闸设置于电闸箱内,电缆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连接电闸,所述电闸与电源电连接,电缆沿钢管布置敷设同步设置。
进一步,所述电源为单控电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深基坑内应急井排水问题,满足基坑内降水过程中,地下结构能同时施工,以及减小筏板渗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布置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排水泵2、垫层3、第一水泵软管4、第二钢管 5、筏板
6、第一抱箍7、第一钢管8、第一节竖直钢管 9、第一节水平钢管放10、第二节竖直钢管
11、第二节水平钢管 12、第三节竖直钢管、13、第二抱箍14、第二水泵软管
15、基坑护坡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和排水泵1,其中,所述应急井设置于深基坑内,排水泵1放置于应急井井底,所述排水管路系统包括第一水泵软管3、第一钢管7和第二水泵软管14;所述第一水泵软管3一端与排水泵1连接,第一水泵软管3另一端开口延伸出应急井与第一钢管7一端开口连通,第一钢管7在应急井内水平延伸出应急井沿垫层2下面敷设于基坑护坡桩15处,在应急井外往上延伸2米,钢管另一端开口与第二水泵软管一端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软管另一端开口与排水主管连通。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是深基坑内应急井的排水问题。通过基坑内的垫层下面敷设了排水管道系统,通过启动设置于应急井底的排水泵,深基坑内应急井内的地下水浆通过排水泵和排水管道系统排出应急井,降低深基坑内地下水水位而实现。具有满足基坑内降水过程中,地下结构能同时施工,以及减小筏板渗漏的风险优势。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应急井包括井管,所述井管为第二钢管4,所述第二钢管4直径为325mm,第二钢管4的壁厚为5mm,第二钢管4管身从上往下每隔0.6m,一周圈设置5道汇水孔。第二钢管4管身从上往下每隔0.6m,一周圈设置5道汇水孔,是为了使深基坑内地下水通过汇水孔,汇集到第二钢管4内,以使设置于第二钢管4底部的排水泵1抽出地下水到排水管路系统,通过排水管路系统排放到深基坑外的主排管内,降低深基坑的水位,以便深基坑内施工。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钢管7包括第一节竖直钢管8、第一节水平钢管9、第二节竖直钢管10、第二节水平钢管11和第三节竖直钢管12,所述第一水泵软管3另一端开口与第一节竖直钢管8一端开口第一抱箍6连接,所述第一节竖直钢管8另一端与第一节水平钢管9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节水平钢管9平行于应急井口上面,第一节水平钢管9另一端与第二节竖直钢管10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节竖直钢管10部分延伸入应急井内,第二节竖直钢管10另一端与第二节水平钢管11一端连通,第二节水平钢管11穿过第二钢管4上的汇水孔延伸出第二钢管4外,沿垫层2底敷设于基坑护坡桩15处,第二节水平钢管11另一端在基坑护坡桩处,与第三节竖直钢管12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三节竖直钢管12在应急井外,竖直往上延伸2米,第三节竖直钢管12另一端开口与第二水泵软管一端开口第二抱箍13焊接连接,第二节水泵软管14另一端开口延伸出基坑,与排水主管连通。此项权利要求具体限定了排水管路系统中主排水管,第一钢管在深基坑内布置设置。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水泵软管3与第二水泵软管14都是尼龙管。尼龙管材质强度和柔软性,已经承受的压力的性质,事宜作为第一水泵软管和第二水泵软管的材质。所以第一水泵软管和第二水泵软管选用尼龙管。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泵1为175QJ32-52型潜水泵。排水泵需要设置于应急井的井底,所以排水泵为潜水泵。根据排水量的计算,选着175QJ32-52型潜水泵。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还包括电源、电缆、电闸和电闸箱,所述电闸设置于电闸箱内,电缆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连接电闸,所述电闸与电源电连接,电缆沿钢管布置敷设同步设置。这是为了启动排水泵正常的设置。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电源为单控电源。电源为单控电源,是因为只需要电源为排水泵提供能源,所以选着单控电源。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Claims (7)

1.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和排水泵,其中,所述应急井设置于深基坑内,排水泵放置于应急井内,所述排水管路系统包括第一水泵软管、第一钢管和第二水泵软管;所述第一水泵软管一端与排水泵连接,第一水泵软管另一端开口延伸出应急井与第一钢管一端开口连通,第一钢管在应急井内水平延伸出应急井沿垫层下面敷设于基坑护坡桩处,在应急井外往上延伸,第一钢管另一端开口与第二水泵软管一端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软管另一端开口与排水主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井包括井管,所述井管为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直径为325mm,第二钢管的壁厚为5mm,第二钢管管身从上往下每隔0.6m,一周圈设置5道汇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包括第一节竖直钢管、第一节水平钢管、第二节竖直钢管、第二节水平钢管和第三节竖直钢管,所述第一水泵软管另一端开口与第一节竖直钢管一端开口第一抱箍连接,所述第一节竖直钢管另一端与第一节水平钢管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节水平钢管平行于应急井口上面,第一节水平钢管另一端与第二节竖直钢管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节竖直钢管部分延伸入应急井内,第二节竖直钢管另一端与第二节水平钢管一端焊接连接,第二节水平钢管穿过应急井的汇水孔延伸出应急井外,沿垫层底敷设于基坑护坡桩处,第二节水平钢管另一端在基坑护坡桩处,与第三节竖直钢管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三节竖直钢管在应急井外,竖直往上延伸,第三节竖直钢管另一端开口与第二水泵软管一端开口第二抱箍连接,第二节水泵尼龙排水管另一端开口延伸出基坑,与排水主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软管与第二水泵软管都是尼龙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泵为175QJ32-52型潜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还包括电源、电缆、电闸和电闸箱,所述电闸设置于电闸箱内,电缆一端与排水泵连接,另一端连接电闸,所述电闸与电源电连接,电缆沿钢管布置敷设同步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单控电源。
CN202320502323.5U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Active CN219568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2323.5U CN219568931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2323.5U CN219568931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8931U true CN219568931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6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02323.5U Active CN219568931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8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4167B (zh) 大型超深沉井的施工方法
CN110219313B (zh) 一种地下施工盲井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1650362U (zh) 可维护式隧道排水系统
CN216475132U (zh) 一种基坑快速降水系统
CN111139852A (zh) 一种富水砂卵石地层高渗透超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CN110029680A (zh) 一种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CN212641468U (zh) 坑中坑快速施工结构
CN219568931U (zh) 一种基坑内应急井排水管路系统
CN211948590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抗浮泄压装置
CN211228566U (zh) 一种可回收真空轻型井点降水系统
CN210002453U (zh) 一种富水暗河区域地下室泄压装置
CN214143998U (zh) 一种沿河住户污水收集管网布置结构
CN213204183U (zh) 一种基坑内、外承压井结构
CN114293578A (zh) 一种地下室降排水及水位监测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1498875U (zh) 一种基坑支护体系
CN204435321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取水明渠
CN112814735A (zh) 一种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洞室防排水施工方法
CN212956621U (zh) 一种严寒、高地下水位区的自来水管道一体检查井
CN217207017U (zh) 一种施工现场基坑用定型集排水装置
CN111608171A (zh) 一种沙洲地下软基管、井降水抗浮管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1047092Y (zh) 串连组合井
CN219011287U (zh) 一种泵站的基础结构
CN218090900U (zh) 一种基坑地下钢板桩支护
CN211143103U (zh) 一种内设降水井的地下连续墙
CN217379018U (zh) 一种自动化地下室抗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