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0190U - 一种喷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0190U
CN219560190U CN202320140018.6U CN202320140018U CN219560190U CN 219560190 U CN219560190 U CN 219560190U CN 202320140018 U CN202320140018 U CN 202320140018U CN 219560190 U CN219560190 U CN 219560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praying
body room
spr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00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Runpeng Technology Beij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riental Runp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riental Runp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riental Runp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00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0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0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0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praying Plant Or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喷涂系统,包括:相对独立设置且可整体转运的喷涂柜模块、除尘辅助模块及移动轨道模块;其中,喷涂柜模块包括喷涂柜主体房及设置在喷涂柜主体房内的喷涂设备组;喷涂柜主体房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工作门;用于为喷涂柜模块进行除尘作业的除尘辅助模块,除尘辅助模块与喷涂柜主体房通过通风管道连接;移动轨道模块与喷涂柜主体房连接并穿设于第一工作门,以使移动轨道模块的至少一部分铺设于喷涂柜主体房的外部,至少一部分铺设于喷涂柜主体房的内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创造性地将组成喷涂系统的多个子系统进行模块化,各子系统组合在一起可完成喷涂作业,分开可单独进行转运,减少固定厂房的限制,机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喷涂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喷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涂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喷涂加工行业所使用的设备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组合设备系统,设备数量较多,且受限于固定厂房内。在喷涂作业时,会受到厂房尺寸、工件尺寸等影响,导致具有局限性,严重影响喷涂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喷涂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喷涂系统,包括:相对独立设置且可整体转运的喷涂柜模块、除尘辅助模块及移动轨道模块;
其中,所述喷涂柜模块包括喷涂柜主体房及设置在所述喷涂柜主体房内的喷涂设备组;所述喷涂柜主体房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工作门;
用于为所述喷涂柜模块进行除尘作业的所述除尘辅助模块,所述除尘辅助模块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通过通风管道连接;
所述移动轨道模块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连接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工作门,以使所述移动轨道模块的至少一部分铺设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的外部,至少一部分铺设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涂柜主体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长侧面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宽侧面;两个所述第一长侧面及两个所述第一宽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围合成立方体结构;
两个所述第一宽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工作门;
两个所述第一长侧面中的一个上设置有进风口,另一个所述第一长侧面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除尘辅助模块通过所述通风管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所述进风口的所述第一长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工作门和/或观察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涂设备组包括用于承载待喷涂工件的机床、用于对所述待喷涂工件进行喷涂作业的喷涂机组以及用于降低作业噪声的第一消声设备;
所述第一消声设备配置于所述进风口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涂机组包括闪钨喷涂机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涂设备组还包括吸风罩,所述吸风罩包括进口及出口,所述进口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出口的进风面积;沿所述进口至出口方向,所述吸风罩的径向尺寸逐渐缩小;
所述进口朝向所述待喷涂工件所在方向,所述出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尘辅助模块包括除尘主体房及设置在所述除尘主体房内的除尘设备组;
所述除尘主体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面及第二底面、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长侧面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宽侧面;两个所述第二长侧面及两个所述第二宽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二顶面及所述第二底面围合成立方体结构;
两个所述第二宽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三工作门;
两个所述第二长侧面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抽风口,另一个所述第二长侧面上设有排风口,所述抽风口与所述喷涂柜模块通过所述通风管道连接;
所述除尘设备组分别与所述抽风口及所述排风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尘设备组包括除尘过滤器、抽吸单元及第二消声设备;
所述除尘过滤器的入口端与所述抽风口连接,所述除尘过滤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抽吸单元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第二消声设备的入口端与所述抽吸单元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消声设备的出口端与排风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尘过滤器包括滤筒除尘器、布袋除尘器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轨道模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梁及位于两个所述轨道梁之间的多个横梁;
多个所述横梁沿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轨道梁上;
所述移动轨道模块通过两个所述轨道梁或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横梁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连接。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上或所述横梁上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连接的位置处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内设有填充有柔性材料;
所述轨道梁或所述横梁通过所述柔性材料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创造性地将组成喷涂系统的多个子系统进行模块化,各子系统组合在一起即可完成喷涂作业,分开可单独进行转运,如各模块均可以用转运车进行整体转运,卸车组合即用,减少固定厂房的限制,机动性强,应用灵活,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喷涂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喷涂系统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喷涂柜主体房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喷涂柜主体房的侧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除尘主体房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除尘主体房的侧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喷涂柜主体房及移动轨道模块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喷涂柜模块;101:喷涂柜主体房;102:第一工作门;103:进风口;104:出风口;105:第二工作门;106:观察窗;107:第一消声设备;108:吸风罩;
20:除尘辅助模块;201:除尘主体房;202:第三工作门;203:排风口;204:抽风口;205:除尘过滤器;206:抽吸单元;207:第二消声设备;
30:移动轨道模块;301:轨道梁;302:横梁;303:柔性材料;
40:通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喷涂系统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喷涂系统,包括:相对独立设置且可整体转运的喷涂柜模块10、除尘辅助模块20及移动轨道模块30。
其中,喷涂柜模块10包括喷涂柜主体房101及设置在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喷涂设备组(喷涂设备组在图中未示出)。喷涂设备组可固定设置在喷涂柜主体房101内,从而可随着喷涂柜主体房101整体同步转运。喷涂柜主体房101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工作门102。根据不同的需求,喷涂柜主体房101可设置有一个第一工作门102,也可设置两个第一工作门102,设置两个第一工作门102时,两个第一工作门102可相对设置,方便待喷涂工件的进出及为尺寸过大的待喷涂工件提供避让空间。
除尘辅助模块20用于为喷涂柜模块10进行除尘作业,除尘辅助模块20与喷涂柜主体房101通过通风管道40连接。喷涂柜模块10在进行喷涂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尘粒,如果这些尘粒聚集于喷涂柜主体房101内,不仅会影响待喷涂工件的喷涂效果,还有可能造成喷涂设备组的损坏,因此,通过设置除尘辅助模块20,可将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尘粒清除,以确保喷涂设备组的正常喷涂作业。
移动轨道模块30与喷涂柜主体房101连接并穿设于第一工作门102,以使移动轨道模块30的至少一部分铺设于喷涂柜主体房101的外部,至少一部分铺设于喷涂柜主体房101的内部。通过移动轨道模块30不仅方便运载待喷涂工件的轨道车移进移出喷涂柜主体房101,还可以限定运载待喷涂工件的轨道车的移动路径,确保待喷涂工件的位置准确,还可避免轨道车移动过程中碰撞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喷涂设备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创造性地将组成喷涂系统的多个子系统进行模块化,各子系统组合在一起即可完成喷涂作业,分开可单独进行转运,如各模块均可以用转运车进行整体转运,卸车组合即用,减少固定厂房的限制,机动性强,应用灵活,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喷涂作业。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喷涂柜主体房101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喷涂柜主体房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长侧面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宽侧面。两个第一长侧面及两个第一宽侧面分别连接于第一顶面与第一底面之间,并与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围合成立方体结构。喷涂柜主体房101的大小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置,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喷涂柜主体房101的外形尺寸为:4700(长)*2350(宽)*2730mm(高),内净尺寸:4450(长)*2100(宽)*2430mm(高)。当然,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喷涂柜主体房101也可设置为其他结构体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喷涂柜主体房101的各个面的一种制成方式是,通过工字钢、C型钢、H型钢等型钢材料制成日字、目字、田字等形状的框架,例如,第一底面的外围采用175*175H型钢,第一底面的中间区域采用125*125H型钢,H型钢可使得喷涂柜主体房101距离地面一定高度,减少噪声传播。第一底面用于安装喷涂设备组的区域还可设置加强板,如安装喷涂机器人的区域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厚度不小于30mm。第一长侧面、第一宽侧面及第一顶面可采用125*125H型钢制成框架。为增强框架的结构强度,在框架的拐角处还设置有加强板、加强肋。为便于喷涂柜主体房101的移动,喷涂柜主体房101的底部还可设有可锁定位置的移动轮。
之后,在框架上安装墙板,墙板根据不同需求,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根据不同的需求,墙板的实现方式包括多种,为更好地实现隔声效果,墙板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从喷涂柜主体房101的外部至内部方向,墙板包括但不限于彩钢面板、软性阻尼防振层、高密度隔声板、高容重吸隔声材料、防水透声膜、多孔吸声板等结构,根据不同的需求,墙板也可设置为不同的厚度,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墙板的厚度不小于100mm。
结合图1,参见图2及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宽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工作门102。通过第一工作门102可实现各种设备及待喷涂工件进出喷涂柜主体房101,为减少第一工作门102的局限性,第一工作门102的高度可稍小于第一宽侧面的高度,第一工作门102的开合度可稍小于第一宽侧面的宽度,从而当第一工作门102打开时,相当于将喷涂柜主体房101的一个侧面全部打开,进而有效利用空间,便于各种设备及待喷涂工件进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门102的规格(净开)为:1580mm(宽)*1720mm(高),第一工作门102的实现方式可与墙板的实现方式相似,具有隔声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不同的需求,第一工作门102可设置为一个,也可设置为两个。设置两个第一工作门102时,两个第一工作门102可相对设置。喷涂柜主体房101使用两个第一工作门102时,可通过一个第一工作门102作为进门,同一个第一工作门102作为出门,完成喷涂作业的工件从出门移出喷涂柜主体房101,同时另一待喷涂的工件从对面工作门102进门进入喷涂柜主体房101,两者互不干扰,从而可循环进行喷涂作业,提高喷涂作业的效率。
继续参见图2及图3,为使得除尘辅助模块20更好地抽取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尘粒,两个第一长侧面中的一个上设置有进风口103,另一个第一长侧面上设有出风口104,出风口104与除尘辅助模块20通过通风管道40连接。在进行喷涂作业时,除尘辅助模块20工作时产生负压,从而相对喷涂柜主体房101形成抽吸力,以抽取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尘粒,通过进风口103为抽吸时提供需要的进风,通过出风口104将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尘粒抽走,从而达到为喷涂柜主体房101除尘的目的。进风口103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每个进风口103上可设置百叶窗,进风口103的尺寸可根据进风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出风口104也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出风口104的尺寸可根据出风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通风管道40为用于连通喷涂柜模块10和除尘辅助模块20的软管,通风管道40的规格适配于出风口104,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通风通道包括但不限于为硅胶软管,规格为:(直径)450mm,长度不小于2m。
进一步地,继续图3,为便于工作人员对喷涂作业的情况进行观察,从而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设置有进风口103的第一长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工作门105。第二工作门105的主要作用为工作人员进出喷涂柜主体房101,因此,第二工作门105的规格可小于第一工作门102。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二工作门105的规格(净开)为:675mm(宽)*2200mm(高),第二工作门105的实现方式可与墙板的实现方式相似,具有隔声效果,此处不再赘述。第二工作门105上可设置窗口,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情况。窗口上设置钢化玻璃,起到隔声作用。同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喷涂柜主体房101内还设有多个照明灯。
为进一步地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情况,设置有进风口103的第一长侧面上设有观察窗106。观察窗106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一个或多个,观察窗106包括三层厚钢化玻璃,每层厚钢化玻璃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mm,从而确保通透度的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进行隔声。为便于工作人员的观察,观察窗106的中心距地面1500mm,与眼睛平视,从而当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106观察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情况时,无需过度地调整姿势,减少工作人员的疲劳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喷涂设备组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喷涂设备组包括用于承载待喷涂工件的机床、用于对待喷涂工件进行喷涂作业的喷涂机组以及用于降低作业噪声的第一消声设备107。第一消声设备107配置于进风口103设置。在进行喷涂作业时,将待喷涂工件夹持于机床上,机床可带动待喷涂工件旋转,待喷涂工件旋转的同时,喷涂机组可对待喷涂工件进行喷涂作业,从而在待喷涂工件的表面形成涂层,以增加待喷涂工件的耐磨耐腐蚀性。
喷涂机组包括但不限于喷枪、喷涂机器人(机械手)、供料单元、供气单元及控制系统等。燃料罐及供气单元均与喷枪连接,喷枪装配在喷涂机器人上,控制系统可设定相应的喷涂程序,喷涂机器人根据设定的喷涂程序带动喷枪进行空间位移。喷枪配合供气单元能够产生高温、高速燃烧焰流,供料单元将喷涂粒子轴向送进喷枪,喷枪再将喷涂粒子加热至熔化或半熔化状态并加速,从而将熔化或半熔化喷射在待喷涂工件的表面,从而在待喷涂工件的表面形成结合强度高、致密的高质量涂层。喷涂机器人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在喷涂柜主体房101内的不同位置,如可设置在喷涂柜主体房10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的位置,为方便喷涂机器人进行喷涂作业,喷涂机器人的基座中心可离地净高1850mm。
进一步地,为增加喷涂机器人的安全性,用于安装喷涂机器人的区域还可设置加强板,加强板的厚度不小于30mm。同时配合喷涂机器人还可设置立柱及过渡方箱。加强板与立柱可集成于喷涂柜主体房101上,过渡方箱装配在底板上,过渡方箱厚度为270mm。
喷涂机组在进行喷涂作业时,需要从进风口103进风,进风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很大的噪声,为减少这一部分的噪声传播至喷涂柜主体房101的外部,在进风口103处配置有第一消声设备107,气流经进风口103进入第一消声设备107中,第一消声设备107内设有多个消声结构,从而可有效对气流进行缓冲,从而通过第一消声设备107可有效降低作业噪声。
本申请实施例中,喷涂机组包括但不限于为闪钨喷涂机组。根据不同的喷涂需求,喷涂机组可进行闪钨喷涂作业,也可进行其他喷涂作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以喷涂机组进行闪钨喷涂作业为例,通过喷涂机组对待喷涂工件表面进行闪钨喷涂,在待喷涂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层闪钨涂层,闪钨涂层具有很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相较于其他材料的涂层,闪钨涂层的厚度大幅减小,工艺中无需再进行尺寸磨削,大大降低了喷涂成本和涂层制备时间。闪钨喷涂具有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其选用的材料和参数喷涂生产出的涂层,其防腐能力、硬度、耐磨性等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工艺涂层,另外,闪钨涂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也符合环保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喷涂设备组还包括吸风罩108,吸风罩108包括进口及出口,进口的进风面积大于出口的进风面积。沿进口至出口方向,吸风罩108的径向尺寸逐渐缩小。进口朝向待喷涂工件所在方向,出口与出风口104连接。吸风罩108大致呈喇叭状结构,通过比较大的进口配合除尘辅助模块20产生的抽吸气流可有效地、快速地将分散于喷涂柜主体房101各处的尘粒收集在一起,并逐渐收集于出口处,再汇聚至除尘辅助模块20,从而提高除尘效率,避免尘粒滞留在喷涂柜主体房101内。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吸风罩108的规格为:2600(进口径向尺寸)*1000(长度尺寸)*280mm(出口径向尺寸)。
结合图1,参见图4及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除尘辅助模块20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除尘辅助模块20包括除尘主体房201及设置在除尘主体房201内的除尘设备组。
除尘主体房201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除尘主体房2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面及第二底面、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长侧面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宽侧面。两个第二长侧面及两个第二宽侧面分别连接于第二顶面与第二底面之间,并与第二顶面及第二底面围合成立方体结构。除尘主体房201的大小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置,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除尘主体房201的外形尺寸为:4700(长)*2350(宽)*2730mm(高),内净尺寸:4450(长)*2100(宽)*2430mm(高)。当然,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除尘主体房201也可设置为其他结构体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除尘主体房201的各个面的一种制成方式是,通过工字钢、C型钢、H型钢等型钢材料制成日字、目字、田字等形状的框架,例如,例如,第二底面的外围采用175*175H型钢,第二底面的中间区域采用125*125H型钢,H型钢可使得喷涂柜主体房101距离地面一定高度,减少噪声传播。第二底面用于安装除尘设备组的区域还可设置加强板,加强板的厚度不小于30mm。第二长侧面、第二宽侧面及第二顶面可采用125*125H型钢制成框架。为增强框架的结构强度,在框架的拐角处还设置有加强板、加强肋。为便于除尘主体房201的移动,喷涂柜主体房101的底部还可设有可锁定位置的移动轮。
之后,在框架上安装墙板,墙板根据不同需求,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根据不同的需求,墙板的实现方式包括多种,为更好地实现隔声效果,墙板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从除尘主体房201的外部至内部方向,墙板包括但不限于彩钢面板、软性阻尼防振层、高密度隔声板、高容重吸隔声材料、防水透声膜、多孔吸声板等结构,根据不同的需求,墙板也可设置为不同的厚度,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墙板的厚度不小于100mm。
参见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宽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三工作门202。通过第三工作门202可实现各种设备及清尘车等进出除尘主体房201,为减少第三工作门202的局限性,第三工作门202的高度可稍小于第二宽侧面的高度,第三工作门202的开合度可稍小于第二宽侧面的宽度,从而当第三工作门202打开时,相当于将除尘主体房201的一个侧面全部打开,进而有效利用空间,便于清尘车的进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工作门202的规格(净开)为:1580mm(宽)*2200mm(高),第三工作门202的实现方式可与墙板的实现方式相似,具有隔声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不同的需求,第三工作门202可设置为一个,也可设置为两个。设置两个第三工作门202时,两个第三工作门202可相对设置。其中一个第三工作门202,如图3右侧的第三工作门202可设置的较大一些,用于进出清尘车,规格(净开)可为:1580mm(宽)*2200mm(高)。另一个第三工作门202,如图3左侧的第三工作门202可设置的较小一些,可方便工作人员的进出,从而对除尘设备组进行检修等作业。规格(净开)可稍小一些,如可为:940mm(宽)*2100mm(高)。
继续参见图4及图5,为使得除尘辅助模块20更好地抽取除尘主体房201内的尘粒,两个第二长侧面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抽风口204,另一个第二长侧面上设有排风口203,抽风口204与喷涂柜模块10通过通风管道40连接。除尘设备组分别与抽风口204及排风口203连接。在进行喷涂作业时,除尘设备组工作时产生负压,从而相对除尘主体房201形成抽吸力,通过抽风口204抽取除尘主体房201内的尘粒,带有尘粒的气流在除尘设备组进行尘气分离,尘粒经过滤被收集在除尘设备组内,分离出来的气流通过排风口203排出除尘辅助模块20。
进一步地,为便于工作人员对除尘作业的情况进行观察,第三工作门202上可设置窗口,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观察除尘主体房201内的情况。窗口上设置钢化玻璃,起到隔声作用。或者,第二长侧面上设有观察窗106。观察窗106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一个或多个,观察窗106包括三层厚钢化玻璃,每层厚钢化玻璃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mm,从而确保通透度的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进行隔声。同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除尘主体房201内还设有多个照明灯。
结合图1,继续参见图4及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除尘设备组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除尘设备组包括除尘过滤器205、抽吸单元206及第二消声设备207。除尘过滤器205的入口端与抽风口204连接,除尘过滤器205的出口端与抽吸单元206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消声设备207的入口端与抽吸单元206的出口端连接,第二消声设备207的出口端与排风口203连接。
从喷涂柜主体房101流出的含尘粒气流,从抽风口204进入除尘过滤器205,经过除尘过滤器205实现尘气分离,使得尘粒被收集在除尘过滤器205内,气流流出除尘过滤器205。当除尘过滤器205内的尘粒较多时,可开启第三工作门202,通过清尘车将尘粒运出,以便后续的除尘作业。抽吸单元206的作用是工作产生负压,从而产生抽吸气流,为除尘作业提供气流动力。抽吸单元206包括但不限于为引风机,引风机在工作时通常会产生很大的噪声,为减少这一部分的噪声传播至除尘主体房201的外部,在排风口203处配置有第二消声设备207,气流经引风机的出口端进入第二消声设备207中,第二消声设备207内设有多个消声结构,从而可有效对气流进行缓冲,从而通过第二消声设备207可有效降低引风机作业时产生的噪声。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除尘过滤器205包括但不限于为滤筒除尘器、布袋除尘器中的一种。滤筒除尘器的一种除尘方式是,含尘气流经进口端进入除尘器的灰斗后,由于气流断面突然扩大及气流分布板作用,气流中一部分粗大颗粒在动和惯性力作用下沉降在灰斗,粒度细、密度小的尘粒进入滤尘室后,通过布朗扩散和筛滤等组合效应,使粉尘沉积在滤料表面上,净化后的气体进入净气室由排气管经风机排出。滤筒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等特点。
布袋除尘器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结合图1,参见图6及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移动轨道模块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梁301及位于两个轨道梁301之间的多个横梁302。多个横梁302沿轨道梁30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横梁30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轨道梁301上。移动轨道模块30通过两个轨道梁301或至少一部分的横梁302与喷涂柜主体房101连接。轨道梁301及横梁302包括但不限于为工字钢、T型钢、C型钢、H型钢等型钢结构,轨道梁301及横梁302可通过螺栓连接,或者铆钉连接,或者焊接,也通过螺栓连接,或者铆钉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与喷涂柜主体房101实现连接。
轨道梁301及横梁302的尺寸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轨道梁301的规格:125*125mm,横梁302的规格为50*50mm,移动轨道模块30的规格为4300*925*175(H)mm。
移动轨道模块30的实现方式可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沿长度方向分为多段结构,在使用时,将多段结构组装成一个整体的移动轨道模块30,在不用的时候,再拆分成多段结构,以便于收纳及运输。
继续参见图图7,为减少轨道车在移动轨道模块30移动时,产生的震动对喷涂柜主体房101的损坏,在本申请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轨道梁301上或横梁302上与喷涂柜主体房101连接的位置处设有轨道槽,轨道槽内设有填充有柔性材料303。轨道梁301或横梁302通过柔性材料303与喷涂柜主体房101接触。柔性材料303包括但不限于为橡胶垫、硅胶垫等,通过橡胶垫、硅胶垫吸收震动,减少共振,从而减少对喷涂柜主体房101的损坏。另外,通过柔性材料303还可对连接处进行密封,减少噪声从缝隙传播出去,以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创造性地将组成喷涂系统的多个子系统进行模块化,各子系统组合在一起即可完成喷涂作业,分开可单独进行转运,如各模块均可以用转运车进行整体转运,卸车组合即用,减少固定厂房的限制,机动性强,应用灵活,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喷涂作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独立设置且可整体转运的喷涂柜模块、除尘辅助模块及移动轨道模块;
其中,所述喷涂柜模块包括喷涂柜主体房及设置在所述喷涂柜主体房内的喷涂设备组;所述喷涂柜主体房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工作门;
用于为所述喷涂柜模块进行除尘作业的所述除尘辅助模块,所述除尘辅助模块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通过通风管道连接;
所述移动轨道模块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连接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工作门,以使所述移动轨道模块的至少一部分铺设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的外部,至少一部分铺设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长侧面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宽侧面;两个所述第一长侧面及两个所述第一宽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顶面及所述第一底面围合成立方体结构;
两个所述第一宽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工作门;
两个所述第一长侧面中的一个上设置有进风口,另一个所述第一长侧面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除尘辅助模块通过所述通风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进风口的所述第一长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工作门和/或观察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设备组包括用于承载待喷涂工件的机床、用于对所述待喷涂工件进行喷涂作业的喷涂机组以及用于降低作业噪声的第一消声设备;
所述第一消声设备配置于所述进风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机组包括闪钨喷涂机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设备组还包括吸风罩,所述吸风罩包括进口及出口,所述进口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出口的进风面积;沿所述进口至出口方向,所述吸风罩的径向尺寸逐渐缩小;
所述进口朝向所述待喷涂工件所在方向,所述出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辅助模块包括除尘主体房及设置在所述除尘主体房内的除尘设备组;
所述除尘主体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面及第二底面、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长侧面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宽侧面;两个所述第二长侧面及两个所述第二宽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二顶面及所述第二底面围合成立方体结构;
两个所述第二宽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三工作门;
两个所述第二长侧面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抽风口,另一个所述第二长侧面上设有排风口,所述抽风口与所述喷涂柜模块通过所述通风管道连接;
所述除尘设备组分别与所述抽风口及所述排风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设备组包括除尘过滤器、抽吸单元及第二消声设备;
所述除尘过滤器的入口端与所述抽风口连接,所述除尘过滤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抽吸单元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第二消声设备的入口端与所述抽吸单元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消声设备的出口端与排风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过滤器包括滤筒除尘器、布袋除尘器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道模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梁及位于两个所述轨道梁之间的多个横梁;
多个所述横梁沿所述轨道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轨道梁上;
所述移动轨道模块通过两个所述轨道梁或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横梁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上或所述横梁上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连接的位置处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内设有填充有柔性材料;
所述轨道梁或所述横梁通过所述柔性材料与所述喷涂柜主体房接触。
CN202320140018.6U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喷涂系统 Active CN219560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0018.6U CN219560190U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喷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0018.6U CN219560190U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喷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0190U true CN219560190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0018.6U Active CN219560190U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喷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0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3105B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移动式自清洗干式集尘通风设备
CN109733333B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立体全方位智能吹扫系统及方法
CN201384904Y (zh) 复合式除尘器
CN215610159U (zh) 一种分离过喷漆雾的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漆雾分离系统
CN203918791U (zh) 一种环保型气力喷砂房
CN109747594A (zh) 基于激光导引具有超声清洗功能的智能吹扫系统及方法
CN109733335A (zh) 基于电磁导引具有超声清洗功能的智能吹扫系统及方法
US5367841A (en) Containing structure for abrasive blast head rigging and tank side cleaning apparatus
CN219560190U (zh) 一种喷涂系统
KR102470578B1 (ko) 원전 해체용 콘크리트 구조물 절단공법
US20110017065A1 (en) Mobile airborne contaminant control chamber
CN104084889A (zh) 一种环保型气力喷砂房
CN218694836U (zh) 一种龙门式等离子切割机
CN206643786U (zh) 用于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的喷砂喷丸一体设备
CN202097065U (zh) 用于中小型机床零部件的移动式组合干式喷烘两用喷漆室
CN212731407U (zh) 安装在起重机上的车间除尘装置
CN214976570U (zh) 一种可自动追踪逸尘点的除尘装置
KR101656495B1 (ko) 비산먼지 저감형 친환경 샌딩부스
CN209650242U (zh) 一种基于电磁导引双侧轨道的相对式智能吹扫系统
CN221068017U (zh) 一种城市轨道列车智能吹扫除尘系统
CN111804072B (zh) 安装在起重机上的车间除尘装置
CN218487534U (zh) 风管总成、空气净化控制系统、循环风道系统和焊接工房
CN214019702U (zh) 一种模块化振打除尘器
CN210819149U (zh) 一种工件外壁喷砂机
CN213995449U (zh) 模块化脱硝除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2B, Building 4, Courtyard 2, Dajiaoting Middle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4

Patentee after: Dongfang Runpeng Technology (Beij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2B, Building 4, Yard 2, Dajiaoting Middle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4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Oriental Runpe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