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2783U - 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 - Google Patents

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2783U
CN219552783U CN202320781318.2U CN202320781318U CN219552783U CN 219552783 U CN219552783 U CN 219552783U CN 202320781318 U CN202320781318 U CN 202320781318U CN 219552783 U CN219552783 U CN 219552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element
island
refractive
islands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813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鹏飞
冯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gi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g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gi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gi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813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278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8364 priority patent/WO202320248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2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2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透镜元件包括基区,所述基区包括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处方区域;和多个岛形区,所述岛形区包括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区域;其中,至少一些岛形区彼此相邻且具有共用的边缘;对于透镜元件上全部岛形区的边缘,其中,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1,非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为0.3以上。

Description

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存在具有抑制人眼睛中近视和远视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功能的镜片。
例如,已知专利文献CN104678572A中描述的镜片。该专利中描述了一副眼镜片,其包括:第一屈光区域,其具有基于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用的处方的第一屈光力;和第二屈光区域,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屈光力不同的屈光力,并且具有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上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功能,其中,在镜片的中心部附近,所述第二屈光区域被形成为多个彼此分离独立的岛形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屈光区域被形成为除了形成为所述第二屈光区域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例如,专利文献CN109716212B中描述的一副眼镜,包括安装在眼镜框架中的眼科镜片,眼科镜片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光散射中心,光散射中心具有在0.1mm至0.5mm的范围内的尺寸并且间隔开0.8mm或更小,并且对于由每个眼科镜片透射的入射光,所述眼科镜片使入射在所述光散射中心上的光散射。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发现,申请日前的具有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上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功能的眼镜尽管能够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但是该透镜元件的表面结构特征使得视觉清晰度受到不必要的下降。
具体来讲,相关技术(如CN104678572A)的透镜元件截面图如图1和图2的所示:眼镜片10是具有在矫正近视的同时抑制近视的发展的作用的镜片。该眼镜片10具有基区1和多个彼此分离独立的岛形区2,其中基区1具有基于矫正近视用的处方的第一屈光力,岛形区具有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上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功能。在镜片的中心附近以彼此分开的距离r几乎等于半径d/2的值的方式大致均匀地配置多个岛形的岛形区2。多个岛形的岛形区2以被包括在镜片的以光学中心O为中心的具有半径R(20mm以下)的圆形区域中的方式形成,并且例如以形成内接在具有半径R的圆中的六边形的方式配置。
发明人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尽管相关技术的镜片可以用于抑制近视的发展,但是,这种镜片会降低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不能获得让人满意的佩戴感。
同理,发明人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相关技术CN109716212B也具有同样类似的问题,其镜片会降低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不能获得让人满意的佩戴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创新的透镜元件,该透镜元件既能够抑制近视的发展,还能够给予佩戴者良好的视觉清晰度,提供让人满意的佩戴感。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镜元件,包括:
基区,所述基区包括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处方区域;和
多个岛形区,所述岛形区包括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区域;
其中,至少一些岛形区彼此相邻且具有共用的边缘;
对于透镜元件上全部岛形区的边缘,其中,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1,非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为0.3以上。
发明人经大量研究和实践发现,相关技术中镜片会降低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岛形区与基区的交界,即岛形区的边缘。由于基区和岛形区具有不同的屈光力,岛形区的边缘是两种屈光力的交界,该交界处是屈光力的过渡区,不具有有利的光学性质,会降低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当镜片上的岛形区彼此分离独立时,镜片上每个岛形区都存在各自的边缘,导致镜片上存在过多的屈光力过渡区,这会降低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
图3示出一个相关技术的眼镜片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镜片上存在5个彼此分离独立的岛形区(70a、70b、70c、70d、70e),每个岛形区与基区的边缘具有周长L,则5个岛形区的边缘总周长为5L。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透镜元件解决了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元件中,至少一些岛形区彼此相邻且具有共用的边缘。这样在不降低岛形区数量的条件下,显著地减少了岛形区的边缘,改善了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
图5示出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岛形区的俯视抽象示意图。如图5所示,光学透镜上存在5个共用边缘的岛形区(50a、50b、50c、50d、50e),岛形区50a与岛形区50b具有共用的边缘ab,岛形区50a与岛形区50e具有共用的边缘ae,岛形区50b与岛形区50e具有共用的边缘be,岛形区50c与岛形区50e具有共用的边缘ce,岛形区50c与岛形区50d具有共用的边缘cd,岛形区50d与岛形区50e具有共用的边缘de。以上5个岛形区(50a、50b、50c、50d、50e)通过共用边缘的方式显著地降低了边缘总周长。对于共用边缘的岛形区(50a、50b、50c、50d、50e),共用的边缘部分的长度即为(ab+ae+be+ce+cd+de)的长度,共用的边缘之外的边缘为非共用的边缘部分。对于透镜元件上全部岛形区的边缘,其中,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1,非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2。需要强调的是,L1与L2的比值为0.3以上对于实质性改善视觉清晰度是特别关键的。这里的实质性改善视觉清晰度是佩戴者能够明显感知到的视觉清晰度改善。实验发现,当L1与L2的比值小于阈值0.3时,不能对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岛形区包括以下第一岛形区和/或第二岛形区:
第一岛形区,所述第一岛形区被配置为散射入射光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
第二岛形区,所述第二岛形区被配置为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处方区域具有第一屈光力,所述第一屈光力是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处方屈光力;
所述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区域具有第二屈光力,所述第二屈光力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
所述第二屈光力与所述第一屈光力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岛形区的边缘包括:(1)共用的边缘;(2)非共用的边缘。共用的边缘可以是指该岛形区的与相邻其它岛形区的交界。非共用的边缘可以是指该岛形区与基区的交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岛形区的部分或全部边缘为共用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岛形区的部分或全部边缘为非共用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岛形区的共用的边缘是该岛形区与相邻岛形区之间的交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岛形区的非共用的边缘是该岛形区与基区的交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具有共用边缘的岛形区在共用边缘处彼此融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相邻的具有共用边缘的岛形区之间没有基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各个岛形区分别具有独立的光学中心。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部分地或完全地被另外一个或多个岛形区包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为微透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包括岛形区阵列,所述岛形区阵列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岛形区,相邻的岛形区具有共用的边缘;在一个第一方向上,所述岛形区阵列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岛形区,相邻的岛形区具有共用的边缘;在一个第二方向上,所述岛形区阵列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岛形区,相邻的岛形区具有共用的边缘;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夹角是指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任一角度,例如10-170°,例如30-150°,例如60-120°,例如9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岛形区阵列被多个岛形区完全铺满。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透镜元件上设置有多个岛形区阵列,多个岛形区阵列彼此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岛形区阵列具有带状形状,多个岛形区阵列彼此平行地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岛形区阵列具有直带状形状,多个岛形区阵列彼此平行地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区和岛形区分别具有屈光面,通过使所述岛形区的屈光面形状与所述基区的屈光面形状不相同来使所述岛形区的屈光力与所述基区的屈光力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区和岛形区分别具有屈光面,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屈光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区的表面形状朝向物体侧的凸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区和岛形区分别具有屈光面,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屈光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区的表面形状朝向物体侧的凹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使所述岛形区由与所述基区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使得所述岛形区具有与所述基区的屈光力不同的屈光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具有第一侧表面和与第一侧表面相对的第二侧表面,所述透镜元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1)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一侧表面;
(2)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二侧表面;
(3)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被形成于透镜元件的中心附近。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是具有抑制近视的发展的功能的透镜元件,并且所述岛形区具有通过向所述基屈光力增加正的屈光力而获得的屈光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是具有抑制远视的发展的功能的透镜元件,并且所述岛形区具有通过向所述基屈光力增加负的屈光力而获得的屈光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岛形区各自独立地具有以下任一种屈光面:球面屈光面、非球面屈光面、常曲面屈光面、复曲面屈光面、凹屈光面或凸屈光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区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屈光面:球面屈光面、非球面屈光面、常曲面屈光面、复曲面屈光面、凹屈光面或凸屈光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在透镜元件的一侧表面的投影形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圆形、类圆形、多边形、类多边形、带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岛形区在各个方向上均匀地分散透射的光。结果是视网膜图像中的对比度的降低。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岛形区具有与光的波长相当的尺寸,光散射可以被认为是瑞利(Raleigh)或米氏(Mie)散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岛形区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使得第一岛形区散射入射光以降低通过对比度降低的区域观察的物体的对比度。第一岛形区可以是基本上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岛形区具有足够大以散射可见光的尺寸,但是足够小以便在正常使用期间不被佩戴者分辨。例如,第一岛形区可以具有此尺寸(在xy平面中测量),其在约0.001mm或更大(例如,约0.005mm或更大,约0.01mm或更大,约0.015mm或更大,约0.02mm或更大,约0.025mm或更大,约0.03mm或更大,约0.035mm或更大,约0.04mm或更大,约0.045mm或更大,约0.05mm或更大,约0.055mm或更大,约0.06mm或更大,约0.07mm或更大,约0.08mm或更大,约0.09mm或更大)至约0.1mm或更小(例如,约0.09mm或更小,约0.08mm或更小,约0.07mm或更小,约0.06mm或更小,约0.05mm或更小,约0.04mm或更小,约0.03mm或更小,约0.02mm或更小,约0.01mm)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透镜元件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的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岛形区,且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的所述第一区域没有第一岛形区;对于由每个透镜元件透射的入射光,所述透镜元件使入射在所述第一岛形区上的光散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岛形区是光散射中心。光散射中心的定义可以参考专利文献CN109716212B。将该专利文献的全文引用至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岛形区可以具有<0.1mm的最大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岛形区可以具有≥0.1mm的最小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在透镜元件的一侧表面的投影形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1)投影形状为圆形、类圆形、多边形或类多边形;
(2)投影形状的外径为0.001mm至2.0mm;
(3)投影形状的面积分别为0.001mm2至3.14mm2
(4)投影形状符合L2与S的比值为4π至20,L为横截面的周长,S为横截面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在透镜元件的一侧表面的投影形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1)投影形状为圆形、类圆形、多边形或类多边形;
(2)投影形状的外径为0.1mm至2.0mm;
(3)投影形状的面积分别为0.005mm2至3.14mm2
(4)投影形状符合L2与S的比值为4π至20,L为横截面的周长,S为横截面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分布在所述透镜元件的光学中心附近。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的等效直径为40mm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的最薄处厚度为0.5mm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分布在所述透镜元件的光学中心附近。例如距离中心10mm的区域内分布有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例如距离中心20mm的区域内分布由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例如距离中心30mm的区域内分布由一个或多个岛形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1与L2的比值为0.3以上、0.4以上、0.5以上、0.6以上、0.7以上、0.8以上、0.9以上、1以上、1.1以上、1.2以上、1.3以上、1.4以上、1.5以上、1.6以上、1.7以上、1.8以上、1.9以上、或2以上、3以上、4以上、或5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1与L2的比值为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1-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2-3、3-4或4-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1与L2的比值为0.5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1与L2的比值为1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是眼镜片。眼镜片面积例如为300mm2以上、600mm2以上、900mm2以上、1000mm2以上、1500mm2以上、2000mm2以上。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具,所述模具具有模腔,所述模腔的形状被被配置为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元件的形状相对应。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副眼镜,包括眼镜框和安装在眼镜框上的透镜元件,所述透镜元件是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元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括安装在眼镜框上的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所述眼镜具有以下(1)-(2)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
(1)所述第一透镜元件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直带状岛形区阵列,所述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彼此平行地排列,所述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平行于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中心的连线;
(2)所述第二透镜元件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直带状岛形区阵列,所述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彼此平行地排列,所述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平行于第一透镜元件的中心和第二透镜元件的中心的连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中心可以是第一透镜元件或第二透镜元件的光学中心、几何中心或重心。
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光学透镜组及眼镜有以下一项或多项有益效果:
(1)透镜元件具有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功能;
(2)透镜元件在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同时,还为佩戴者提供良好的视觉清晰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眼镜片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相关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眼镜片的岛形区的俯视抽象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的岛形区的俯视抽象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的岛形区纵截面抽象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的岛形区的俯视抽象示意图(A)和纵截面示意图(B)。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一副眼镜的抽象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一副眼镜的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眼镜的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对比例2的眼镜的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眼镜的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对比例3的眼镜的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模具的抽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在此处(本文)所使用的,“周围”、“约”或“近似”通常表示给定的值或范围的20%的偏差以内,优选地10%的偏差以内,更优选地5%的偏差以内。在此给出的数量是近似值,其隐含着术语“左右”、“大约”或“近似”(如未明确表述此类术语的话)。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部分”是指大于0%且小于100%,例如1%-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或90%-99%。
同样的,使用“一个”或“一种”描述本公开的要素和组成。这仅是为了简便起见和给出本公开的普通含义。除非通过其它方式清楚表现其含义,否则这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而且单数同时还包括复数。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点”、“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附图中,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楚地识别部分结构特征,附图对部分结构特征进行了有意地放大显示,这使得一些附图的比例尺与实际产品的比例尺有所差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比例尺的缩放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体现特定的结构特征。
图4示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如图所示,透镜元件10包括基区55和多个岛形区50。基区55是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处方区域。岛形区50是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区域。透镜元件10上一个或多个相邻的岛形区50具有共用的边缘。
如上文阐述的,发明人经大量研究和实践发现,相关技术中镜片会降低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岛形区与基区的交界,即岛形区的边缘。由于基区和岛形区具有不同的屈光力,岛形区的边缘是两种屈光力的交界,该交界处是屈光力的过渡区,不具有有利的光学性质,会降低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当镜片上的岛形区彼此分离独立时,镜片上每个岛形区都存在各自的边缘,导致镜片上存在过多的屈光力过渡区,这会降低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透镜元件解决了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元件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与与其相邻的另外一个或多个岛形区具有共用的边缘。这样在不降低岛形区数量的条件下,显著地减少了岛形区的边缘,改善了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
图5示出图4的局部放大图,体现了透镜元件上岛形区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光学透镜的局部区域包括5个共用边缘的岛形区(50a、50b、50c、50d、50e),岛形区50a与岛形区50b具有共用的边缘ab,岛形区50a与岛形区50e具有共用的边缘ae,岛形区50b与岛形区50e具有共用的边缘be,岛形区50c与岛形区50e具有共用的边缘ce,岛形区50c与岛形区50d具有共用的边缘cd,岛形区50d与岛形区50e具有共用的边缘de。以上5个岛形区(50a、50b、50c、50d、50e)通过共用边缘的方式显著地降低了边缘总周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相邻的共用边缘的第一岛形区和第二岛形区,通过共用边缘的方式显著地降低了边缘总周长。所谓共用的边缘既是第一岛形区的边缘也是第二岛形区的边缘。假设第一岛形区中长度为3mm的边缘为共用边缘,长度7mm的边缘为非共用边缘,第二岛形区中长度为3mm的边缘为共用边缘,长度为7mm的边缘为非共用边缘。则第一岛形区和第二岛形区的边缘总计长度为7mm+7mm+3mm=17mm。在总计长度中,由于长度3mm的边缘为第一岛形区和第二岛形区所共用,故仅计算一次。与第一岛形区和第二岛形区间隔设置的情况相比,相邻的共用边缘的第一岛形区和第二岛形区边缘总周长被降低。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相邻的具有共用边缘的岛形区之间没有基区。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的纵截面(图5的AA’纵截面)的抽象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透镜元件10具有基区55和相邻的岛形区(50a,50b),相邻的岛形区(50a,50b)具有共用的边缘(ab)。具有共用边缘的岛形区(50a,50b)在共用边缘(ab)处彼此融合。岛形区50a的一部分与岛形区50b的一部分彼此融合,形成融合区505。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如3D打印、模具铸造、机械加工等)制备获得具有共用边缘的岛形区(50a,50b)。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各个岛形区(50a,50b)分别具有独立的光学中心(40a,40b)。各自独立的光学中心(40a,40b)是指光学中心彼此间隔,彼此间距大于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中心可以定义为光轴与屈光面的交点。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复曲面透镜,光学中心可以定义为复曲面的顶点。例如对于凸曲面,光学中心为凸曲面的最高点。例如对于凹曲面,光学中心为凹曲面的最低点。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包括岛形区阵列500,所述岛形区阵列500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岛形区(50a、50b、50c、50d、50e),相邻的岛形区(50a,50b)具有共用的边缘(ab)。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岛形区阵列500被多个岛形区(50a、50b、50c、50d、50e)完全铺满。基于此方案,岛形区阵列内相邻的岛形区充分地共用边缘,显著降低了边缘的总周长,改善了透镜元件的光学品质。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透镜元件上设置有多个岛形区阵列500,多个岛形区阵列500彼此间隔分布。基于此方案,通过合理地配置多个多个岛形区阵列500与基区55的位置,能够获得光学品质改善的透镜元件,在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同时,还为佩戴者提供良好的视觉清晰度。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岛形区阵列500具有带状形状,多个岛形区阵列500彼此平行地间隔分布。基于此方案,多个岛形区阵列500能够在透镜元件上形成平行分布的条纹,这样的图案有利于为佩戴者提供良好的视觉清晰度。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岛形区阵列500具有直带状形状,多个岛形区500阵列彼此平行地间隔分布。基于此方案,多个岛形区阵列500能够在透镜元件上形成平行分布的直条纹,这样的图案有利于为佩戴者提供良好的视觉清晰度。
图7的(A)和(B)分别示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透镜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和纵截面(AA’截面)图。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岛形区50在透镜元件表面的投影形状为带状。带状的岛形区50的宽度例如为0.5-2mm,例如1-1.5mm。多个带状的岛形区50平行地排列,并且相邻的岛形区50具有共用的边缘,共用的边缘为带状的岛形区的长边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带状的岛形区50可以是柱面透镜或者柱面复透镜。
图8示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如图8的(a)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具有第一侧表面11和与第一侧表面11相对的第二侧表面12,一个或多个岛形区50a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一侧表面11,岛形区50a的屈光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区的表面形状朝向物体侧的凸形状。
如图8的(b)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具有第一侧表面11和与第一侧表面11相对的第二侧表面12,一个或多个岛形区50b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一侧表面11,岛形区50a的屈光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区的表面形状朝向物体侧的凹形状。
如图8的(c)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具有第一侧表面11和与第一侧表面11相对的第二侧表面12,一个或多个岛形区50c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一侧表面11和第二侧表面12之间。岛形区50c由与所述基区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使得所述岛形区50c具有与所述基区的屈光力不同的屈光力。
如图8的(d)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具有第一侧表面11和与第一侧表面11相对的第二侧表面12,一个或多个岛形区50d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二侧表面12,岛形区50d的屈光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区的表面形状朝向物体侧的凸形状。
如图8的(e)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具有第一侧表面11和与第一侧表面11相对的第二侧表面12,一个或多个岛形区50e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一侧表面11,岛形区50e的屈光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区的表面形状朝向物体侧的凹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区和岛形区分别具有屈光面,通过使所述岛形区的屈光面形状与所述基区的屈光面形状不相同来使所述岛形区的屈光力与所述基区的屈光力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区和岛形区分别具有屈光面,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屈光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区的表面形状朝向物体侧的凸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区和岛形区分别具有屈光面,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屈光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区的表面形状朝向物体侧的凹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使所述岛形区由与所述基区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使得所述岛形区具有与所述基区的屈光力不同的屈光力。例如,基区采用具有第一折射率的材料,岛形区采用具有第二折射率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岛形区的一部分由与构成基区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也就是,具有大屈光率的高屈光率材料部以沿厚度方向从岛形区的表面向内的大致平凸的形状设置于岛形区。同样以这种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岛形区的功能相同的功能。在该情况中,例如,可以使用作为CR39材料的塑料材料作为构成基区用的材料,该CR39材料由屈光率为1.5的热固化性烯丙基树脂(allyl resin)制成;例如,可以使用由屈光率为1.67的热固化性聚硫氨酯树脂(polythiourethane resin)制成的塑料材料作为高屈光材料制备岛形区。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被形成于透镜元件的中心附近。所述透镜元件的中心例如是透镜元件的光学中心。所述透镜元件的中心例如是透镜元件的几何中心。所述透镜元件的中心例如是透镜元件的重心。术语“附近”可以理解为距离中心20mm范围内的区域,可选为距离中心15mm范围内的区域,进一步可选为可选为距离中心10mm范围内的区域,进一步可选为距离中心5mm范围内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是具有抑制近视的发展的屈光力的透镜元件,并且所述岛形区具有通过向所述第一屈光力增加正的屈光力而获得的屈光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是具有抑制远视的发展的屈光力的透镜元件,并且所述岛形区具有通过向所述第一屈光力增加负的屈光力而获得的屈光力。
如图5-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在透镜元件的一侧表面的投影形状为圆形、类圆形、多边形或类多边形、带状。
图15示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透镜元件上设置有不同投影形状的岛形区。比如透镜元件上设置有多边形岛形区506。再比如透镜元件上设置有带状岛形区(507a,507b)。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5所示,透镜元件上设置有岛形区阵列500。一个岛形区阵列500上密铺有多个多边形岛形区506以及两个带状岛形区(507a,507b)。两个带状岛形区(507a,507b)分别位于岛形区阵列500相对的两侧,多个多边形岛形区506位于两个带状岛形区(507a,507b)之间。相邻的多边形岛形区506之间具有共用的边缘。两个带状岛形区(507a,507b)分别与多个多边形岛形区506具有共用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5所示,岛形区阵列500的形状为直线带状。在一副眼镜中,直线带状的岛形区阵列500可以被配置为平行于眼镜两个镜片中心的连线。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提供改善的阅读视觉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圆形、类圆形、多边形或类多边形是指长宽比范围在[1,2]区间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带状是指长宽比范围在(2,+∞)区间的形状,例如长宽比范围在(2,100]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为2mm以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为0.001-2m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为0.01-2m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为0.1-2m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为0.5-2m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的外径为0.8mm至2.0m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的面积下限为0.001mm2,例如为0.01mm2,例如为0.1mm2,例如为1m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的面积上限为1mm2,例如为3mm2,例如为10mm2,例如为100m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的面积分别为0.001mm2至3.14m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的面积分别为0.005mm2至3.14m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的面积分别为0.05mm2至3.14m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的面积分别为0.50mm2至3.14m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形状符合L2与S的比值为4π至20,L为横截面的周长,S为横截面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横截面是指沿平行于透镜元件一侧表面的方向进行截取的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的等效直径为40mm以上,例如60mm以上,例如40-80mm。等效直径是指等面积圆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的最薄处厚度为0.5mm以上,例如1mm以上,例如为5mm以上,例如为0.5mm-10m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于透镜元件上全部岛形区的边缘,其中,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1,非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为0.1以上,例如0.5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L1与L2的比值为1以上,例如2以上,例如3以上,例如5以上,例如7以上,例如10以上,例如15以上,例如20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镜元件是层状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镜元件是多层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镜元件是透明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镜元件的材质是塑料或玻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镜元件含有染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镜元件为多层体,多层体中的至少一层含有染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一个透镜元件上,岛形区与基区相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一个透镜元件上,岛形区与基区彼此不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区形成为除了被形成为岛形区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透镜元件是眼镜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镜元件是非接触式眼镜片,即佩戴时不与佩戴者角膜接触的眼镜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屈光力为-10.00D至10.00D之间,例如-10.00D至0D,例如0D~10.00D。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屈光力为-10.00D至-9.00D、-9.00D至-8.00D、-8.00D至-7.00D、-7.00D至-6.00D、-6.00D至-5.00D、-5.00D至-4.00D、-4.00D至-3.00D、-3.00D至-2.00D、-2.00D至-1.00D、-1.00D至0.00D、0.00D至1.00D、1.00D至2.00D、2.00D至3.00D、3.00D至4.00D、4.00D至5.00D、5.00D至6.00D、6.00D至7.00D、7.00D至8.00D、8.00D至9.00D、9.00D至10.00D。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屈光力为-10.00D至-9.00D、-9.00D至-8.00D、-8.00D至-7.00D、-7.00D至-6.00D、-6.00D至-5.00D、-5.00D至-4.00D、-4.00D至-3.00D、-3.00D至-2.00D、-2.00D至-1.00D、-1.00D至0.00D、0.00D至1.00D、1.00D至2.00D、2.00D至3.00D、3.00D至4.00D、4.00D至5.00D、5.00D至6.00D、6.00D至7.00D、7.00D至8.00D、8.00D至9.00D、9.00D至10.00D。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屈光力与第一的屈光力的差值为-10.00D至-9.00D、-9.00D至-8.00D、-8.00D至-7.00D、-7.00D至-6.00D、-6.00D至-5.00D、-5.00D至-4.00D、-4.00D至-3.00D、-3.00D至-2.00D、-2.00D至-1.00D、-1.00D至0.00D、0.00D至1.00D、1.00D至2.00D、2.00D至3.00D、3.00D至4.00D、4.00D至5.00D、5.00D至6.00D、6.00D至7.00D、7.00D至8.00D、8.00D至9.00D、9.00D至10.00D。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区具有基本一致的屈光力,即屈光力基本不随基区表面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区具有随基区表面的位置变化而平缓变化的屈光力,平缓变化是指屈光力沿透镜元件表面任一方向的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0.00D/mm且小于5.00D/mm,例如为0.5D/mm至1.00D/mm、1.00D/mm至2.00D/mm、2.00D/mm至3.00D/mm、3.00D/mm至4.00D/mm、4.00D至4.50D/m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沿由透镜元件中心到边缘的方向,基区有连续变化的屈光力(逐渐加正的屈光力或逐渐减负的屈光力)。
图16示出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方式的透镜元件。如图所示,透镜元件包括基区55和多个岛形区50。基区55包括处方区域551和非处方区域552。处方区域551具有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处方屈光力。离焦区域552具有比处方屈光力更正或更负的屈光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透镜元件的中央区域可被用来形成处方区域551。处方区域具有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透镜元件的外周区域可被用来形成非处方区域,非处方区域可以包括具有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屈光力以外的屈光力,例如更正的屈光力或更负的屈光力。非处方屈光力例如是减薄区域,减薄区域使镜片边缘更薄,提升镜片美观度。非处方区域也可以包括是离焦区域,离焦区域具有抑制屈光不正发展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岛形区50位于处方区域551和离焦区域552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岛形区被定义为还具有以下特征的区域: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为3mm以下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具有以下特征的区域不是岛形区:在至少一组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尺寸为3mm×3mm以上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于岛形区与相邻区域的分界(边缘)测量岛形区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屈光力突变构成岛形区与相邻的基区或岛形区的分界(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岛形区被配置为与相邻的基区或岛形区之间存在屈光力突变。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屈光力突变是指屈光力沿透镜元件表面任一方向的变化率绝对值达到5.00D/mm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屈光力突变例如是5.00D/mm至6.00D/mm、6.00D/mm至7.00D/mm、7.00D/mm至8.00D/mm、8.00D/mm至9.00D/mm或9.00D/mm至10.00D/mm。例如,在0.2mm的距离屈光力的变化达到1.00D以上。再例如,在0.5mm的距离屈光力的变化达到2.50D以上。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一副眼镜的抽象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副眼镜,包括眼镜框30和安装在眼镜框30上的透镜元件90,所述透镜元件90是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元件。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眼镜包括眼镜框30和安装在眼镜框30上的第一透镜元件100和第二透镜元件200;第一透镜元件100包括基区55和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501,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501彼此平行地间隔排列;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501平行于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光学中心的连线AB;第二透镜元件200包括基区55和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502,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502彼此平行地间隔排列,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502平行于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光学中心的连线AB。基于上述方案的光学透镜,能够给佩戴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在日常生活的景象中,水平的线条最为常见,与佩戴者的视觉感受最为协调。尤其是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文字排列的方向也通常是水平的。
图17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模具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模具21具有模腔22,模腔22的形状被被配置为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元件的形状相对应。此处的相对应是指通过使用上述模具铸造透镜元件,能够获得上述任一项的透镜元件。
实验数据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进一步阐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附图均为抽象化的示意图,它们仅仅是对岛形区的图案进行概念化的示意,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图纸。为了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示意图中对透镜元件的部分结构进行了放大、缩小、局部突出、局部简化等操作。因此,透镜元件的岛形区的具体尺寸和分布参数仍然以的文字描述和表1的具体定义为准。
实施例1
图9示出一副眼镜的抽象示意图,图10示出眼镜上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抽象示意图。
如图9、图10所示,眼镜包括眼镜框30和安装在眼镜框30上的第一透镜元件100和第二透镜元件200。第一透镜元件100与第二透镜元件200相同。第一透镜元件100和第二透镜元件200的形状为圆形,直径为35mm。第一透镜元件100和第二透镜元件200分别包括基区55和多个岛形区阵列500。
图11示出实施例11的透镜元件上岛形区的分布图案的抽象示意图。如图11所示意的,每个岛形区阵列500的形状为直线带状。每个岛形区阵列50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透镜元件100的两个边缘处。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500彼此平行地间隔排列。每个岛形区阵列500的宽度为3.25mm,相邻的岛形区阵列500的间隔距离为4mm。每个岛形区阵列500平行于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光学中心的连线AB。岛形区阵列500以外的区域为基区55。
岛形区阵列500的结构如图5所示,岛形区阵列500上密铺有的多个岛形区(50a、50b、50c、50d、50e)。相邻的岛形区具有共用的边缘。
基区55具有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处方屈光力(第一屈光力),第一屈光力为0.00D。岛形区(50a、50b、50c、50d、50e)分别具有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屈光力(第二屈光力),第二屈光力为7.5D,第二屈光力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上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
透镜元件(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一致)的参数参见表1。这些参数例如包括:岛形区个数、镜片上岛形区总面积占比、镜片上基区面积mm2、岛形区共用边缘长度L1/mm、岛形区非共用边缘长度L2/mm、岛形区边缘总长度(L1+L2)mm、以及L1和L2比值等。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一副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的眼镜。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于透镜元件上岛形区的分布图案。特别是岛形区阵列上岛形区的分布更分散,岛形区之间具有更少的共用边缘。透镜元件的参数参见表1。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一副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的眼镜。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于透镜元件上岛形区的形状和分布图案。
图13示出透镜元件上岛形区分布的抽象示意图。如图所示,实施例3的岛形区(505a,505b)的形状为直线带状。直线带状的岛形区(505a,505b)从透镜元件1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直线带状的岛形区(505a,505b)的宽度为1mm。直线带状的岛形区(505a,505b)的屈光面被形成为相对于基区55的表面形状朝向物体侧的柱面凸形状,柱面的母线方向即为岛形区(505a,505b)的长度方向。基区55具有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处方屈光力(第一屈光力),第一屈光力为0.00D。岛形区(505a,505b)分别具有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屈光力(第二屈光力),第二屈光力为+7.5D,第二屈光力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上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
如图13所示,一对相邻的岛形区(505a,505b)形成一个岛形区阵列500。相邻的岛形区(505a,505b)具有共用的长边边缘。
尽管图13仅示出了一个岛形区阵列500,但实际上实施例3的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上分布有多个岛形区阵列500。这些岛形区阵列500彼此平行地等间距排布。每个岛形区阵列500平行于第眼镜上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光学中心的连线。透镜元件的参数参见表1。
对比例1
对比例1提供一副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的眼镜。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岛形区阵列的结构,特别是岛形区阵列上岛形区的分布图案。
对比例1的岛形区阵列的结构上间隔地分布有多个岛形区,相邻的岛形区不具有共用的边缘。岛形区直径1.3mm,相邻的岛形区的间隔距离为0.53mm。岛形区的分布密度(岛形区面积占总面积)为42.2%。岛形区平均分布在镜片全部表面。岛形区以外的区域为基区。
对比例2
对比例2提供一副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的眼镜。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于岛形区阵列的结构,特别是岛形区阵列上岛形区的的分布图案。
如图11所示,对比例2的岛形区分布分布更分散,虽然一些相邻的岛形区(50a,50b)之间有共用边缘,但是共用边缘的占比显著低于非共用边缘的占比。换句话说,岛形区共用边缘长度L1的占比更低、岛形区非共用边缘长度L2的占比更高。透镜元件的参数如表1所示。
对比例3
对比例3提供一副与实施例3结构相似的眼镜。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在于岛形区阵列的结构,特别是岛形区阵列上岛形区的的分布图案。
图14示出透镜元件上岛形区分布的抽象示意图。如图所示,对比例3的透镜元件上间隔地分布有多个岛形区(505a,505b)。尽管图14仅示出了一对岛形区(505a,505b),但实际上对比例3的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上分布有多个类似的岛形区(505a,505b)。
基区55具有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处方的屈光力(第一屈光力),第一屈光力为0.00D。岛形区(505a,505b)分别具有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处方的屈光力(第二屈光力),第二屈光力为7.5D,第二屈光力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上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
各岛形区(505a,505b)的形状为直线带状。相邻的岛形区(505a,505b)不具有共用的边缘。多个直线带状的岛形区(505a,505b)彼此平行地间隔排列。直线带状的岛形区(505a,505b)的宽度为1mm。相邻的直线带状岛形区的间隔距离为1mm。透镜元件的参数如表1所示。
空白例
提供一副眼镜,眼镜配置有光学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第一透镜元件仅有基区,基区具有0屈光力。第二透镜元件仅有基区,基区具有0屈光力。
视觉清晰度测试:
佩戴者分别佩戴实施例1-3、对比例1-2的眼镜,按照GB/T 11533-2011标准在距离视力表5米处进行视力测试,指示佩戴者观察视力表。结果如下表1所示。佩戴者的裸眼视力为5.3。
表1
*L1为岛形区共用边缘总长度;L2为岛形区非共用边缘总长度
由上表可知:
(1)空白例的眼镜不具有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上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岛形区,佩戴者视力不受岛形区影响,因此佩戴空白例眼镜的佩戴者表现出视力值5.3。
(2)对比例1和3眼镜具有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上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岛形区,岛形区彼此分隔独立地设置,每个岛形区都有一周边缘,非共用边缘占比较高(0≤L1/L2<0.3),影响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佩戴者佩戴对比例1和3眼镜后,的视力仅为5.0,视力值不高。
(3)实施例1-3的眼镜也具有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上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岛形区。由于一些岛形区具有共用的边缘,在岛形区数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实施例1-2的透镜元件上非共用边缘的占比显著低于对比例1,实施例3的透镜元件上非共用边缘的占比显著低于对比例3。实施例1-3的岛形区共用边缘占比较高(L1/L2≥0.3),佩戴者的视觉清晰度有所提高,佩戴者佩戴实施例1-2的眼镜后的视力为5.2-5.3,与对比例1、3(视力值5.0)相比表现出实质性地视觉改善。
(4)对比例2虽然具有共用的岛形区边缘,但是岛形区共用边缘长度和非共用边缘长度的比值L1:L2过低,仅为0.24,没有达到阈值0.3,此时,佩戴者无法实质上感受到视觉清晰度有所提升,佩戴者佩戴对比例2的眼镜后的视力为5.0,与对比例1(视力值5.0)相比未表现出实质性地视觉改善。
以上结果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元件能够在在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同时,还为佩戴者提供良好的视力值和视觉功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28)

1.一种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区,所述基区包括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处方区域;和
多个岛形区,所述岛形区包括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区域;
其中,至少一些岛形区彼此相邻且具有共用的边缘;
对于透镜元件上全部岛形区的边缘,其中,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1,非共用的边缘部分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为0.3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岛形区包括以下第一岛形区和/或第二岛形区:
第一岛形区,所述第一岛形区被配置为散射入射光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
第二岛形区,所述第二岛形区被配置为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以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处方区域具有第一屈光力,所述第一屈光力是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处方屈光力;
所述抑制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发展的区域具有第二屈光力,所述第二屈光力将像聚焦在除了眼睛的视网膜以外的位置;
所述第二屈光力与所述第一屈光力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共用边缘的岛形区在共用边缘处彼此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具有共用边缘的岛形区之间没有基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岛形区部分地或完全地被另外一个或多个岛形区包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各个岛形区分别具有独立的光学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为微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包括岛形区阵列,所述岛形区阵列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岛形区,相邻的岛形区具有共用的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第一方向上,所述岛形区阵列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岛形区,相邻的岛形区具有共用的边缘;
在一个第二方向上,所述岛形区阵列包括连续排列的多个岛形区,相邻的岛形区具有共用的边缘;
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岛形区阵列被多个岛形区完全铺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包括多个岛形区阵列,所述多个岛形区阵列彼此间隔地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包括多个带状岛形区阵列,所述多个带状岛形区阵列彼此平行地间隔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包括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所述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彼此平行地间隔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具有第一侧表面和与第一侧表面相对的第二侧表面,所述透镜元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1)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一侧表面;
(2)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二侧表面;
(3)一个或多个岛形区位于透镜元件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是具有抑制近视的发展的功能的透镜元件,并且所述岛形区具有通过向基屈光力增加正的屈光力而获得的屈光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是具有抑制远视的发展的功能的透镜元件,并且所述岛形区具有通过向基屈光力增加负的屈光力而获得的屈光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1)所述多个岛形区各自独立地具有以下任一种屈光面:球面屈光面、非球面屈光面、常曲面屈光面、复曲面屈光面、凹屈光面或凸屈光面;
(2)所述基区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屈光面:球面屈光面、非球面屈光面、常曲面屈光面、复曲面屈光面、凹屈光面或凸屈光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在透镜元件的一侧表面的投影形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圆形、类圆形、多边形、类多边形、带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岛形区被定义为还具有以下特征的区域: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为3mm以下的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岛形区的在透镜元件的一侧表面的投影形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1)投影形状为圆形、类圆形、多边形或类多边形;
(2)投影形状的外径为0.001mm至2.0mm;
(3)投影形状的面积为0.001mm2至3.14mm2
(4)投影形状符合L2与S的比值为4π至20,L为横截面的周长,S为横截面的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1)所述透镜元件的等效直径为40mm以上;
(2)所述透镜元件的最薄处厚度为0.5mm以上;
(3)至少一些岛形区分布在所述透镜元件的光学中心附近。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L1与L2的比值为0.5以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L1与L2的比值为1以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是眼镜片。
26.一种眼镜,包括眼镜框和安装在眼镜框上的透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元件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眼镜框上的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所述眼镜具有以下(1)-(2)中的一项或多项特征:
(1)所述第一透镜元件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直带状岛形区阵列,所述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彼此平行地排列,所述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平行于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中心的连线;
(2)所述第二透镜元件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直带状岛形区阵列,所述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彼此平行地排列,所述多个直带状岛形区阵列平行于第一透镜元件的中心和第二透镜元件的中心的连线。
28.一种模具,所述模具具有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的形状被配置为与权利要求1-25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元件的形状相对应。
CN202320781318.2U 2022-04-21 2023-04-07 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 Active CN219552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1318.2U CN219552783U (zh) 2023-04-07 2023-04-07 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
PCT/CN2023/088364 WO2023202481A1 (zh) 2022-04-21 2023-04-14 透镜元件、光学透镜组、模具及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1318.2U CN219552783U (zh) 2023-04-07 2023-04-07 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2783U true CN219552783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3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81318.2U Active CN219552783U (zh) 2022-04-21 2023-04-07 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27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8572B (zh) 眼镜片
RU2231996C2 (ru) Линза, линза очков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линзы
KR100940699B1 (ko) 누진 굴절력 렌즈
EP2404212B1 (en) Spectacle eyeglass for myopic child
CA2976086C (en) Quasi progressive lenses for eyewear
US8075132B2 (en) Multiple layer multifocal composite lens
CN114815309B (zh) 一种离焦眼镜片及模具
CA3152087A1 (en) Ophthalmic lenses for reducing, minimizing, and/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on in-focus images by out-of-focus light
KR20070100902A (ko) 프리즘 베이스를 가지는 다초점 안과용 렌즈
CN113376866B (zh) 一种带微结构的成人渐进眼镜片
CN103792681A (zh) 具有改善的贴合特性的接触镜片
AU2013228002B2 (en) Multiple layer multifocal composite lens
CN114740637A (zh) 光学透镜组及眼镜
CN219552783U (zh) 透镜元件、模具及眼镜
CN115280226A (zh) 具有辅助光学元件的眼镜镜片
CN217404661U (zh) 光学透镜组及眼镜
CN217718323U (zh)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WO2023202481A1 (zh) 透镜元件、光学透镜组、模具及眼镜
CN115185105A (zh) 一种近视防控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TWM595773U (zh) 一種核心變焦遠近視一體鏡
CN218383521U (zh) 一种眼镜片和眼镜
CN217060664U (zh) 平底式渐进离焦镜片
CN219039508U (zh) 一种离焦镜片
CN220455623U (zh) 一种多点离焦镜片和具有其的框架眼镜
CN218240583U (zh) 一种复合环带离焦眼镜片及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