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2637U - 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2637U
CN219552637U CN202223560844.0U CN202223560844U CN219552637U CN 219552637 U CN219552637 U CN 219552637U CN 202223560844 U CN202223560844 U CN 202223560844U CN 219552637 U CN219552637 U CN 219552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unit
standard
tested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608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克强
朱家添
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st Instruments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st Instrument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st Instruments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st Instrument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2235608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2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2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2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

本申请给出了一种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标准控制单元、标准检测单元、待测连接单元、待测通讯单元和待测控制单元;标准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标准接口和检测接口,标准检测单元电连接于至少一个标准接口,检测接口电连接于检测线路;待测连接单元电连接于检测线路,且设置有待测信号连接位,待测控制单元控制连接于待测连接单元;待测通讯单元连接于待测仪表以及待测控制单元;主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于标准检测单元、标准控制单元以及待测控制单元;本申请可以根据需要排除非必要标准检测单元以及待测仪表参与检测连接,对标准检测单元以及待测仪表进行可控管理。

Description

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仪表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一些工业、特别是现场应用的仪表,会通过电压、电流、电阻等模拟电信号来进行信息的表达或者传递,为了保证仪表能够具有足够的精确度,需要对仪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测。
现有技术对仪表电信号检测的方案如下,确定待测仪表,根据待测仪表的电信号量程确定标准检测设备,标准检测设备可以覆盖待测仪表的量程,将待测仪表和标准检测设备电连接,后续的,根据待测仪表的类型不同,若待测仪表产生待测电信号,则记录待测仪表自身的测量结果(作为待测示值),由标准检测设备对待测电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作为标准示值),对比待测示值和标准示值,并据此对待测仪表进行评定(合格、不合格)、评价(在什么样的范围或者条件下可以提供足够可信的测量结果)、调校(例如标准示值对待测示值进行补偿或者修正)等等检测操作,若待测仪表具有对电信号的测量能力,则标准检测设备产生标准电信号,并记录标准检测设备的测量结果(作为标准示值),由待测仪表对标准电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作为待测示值),根据待测示值和标准示值对待测仪表进行检测操作。
现有技术期望于对前述现有技术的检测方案进行改进,从而对待测仪表进行批量检测,示例的,确定多台待测仪表,根据待测仪表的电信号量程确定标准检测设备,标准检测设备可以覆盖待测仪表的量程,将待测仪表和标准检测设备电连接,后续的,根据待测仪表的类型不同,若待测仪表产生待测电信号,则逐个控制的,使各个待测仪表依次产生待测电信号,再由标准检测设备依次进行测量,若待测仪表具有对电信号的测量能力,则标准检测设备产生标准电信号,由待测仪表分别对标准电信号进行测量,根据标准示值和待测示值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的批量检测方案存在问题:
其一、对标准检测设备的管理依赖于标准检测设备本身,如果标准检测设备的测量操作对其本身来说是持续进行的,或者,标准检测设备产生标准电信号的操作对其本身来说是持续进行的,则这种持续进行的操作将持续参与到检测线路中来;
其二、对待测仪表的管理同样依赖于待测仪表本身,如果待测仪表的测量操作或者产生电信号的操作对其本身来说是持续进行的,则这种持续进行的操作也将持续参与到检测线路中来;
以上两种情况将导致,各标准检测设备和各待测仪表之间可能相互干扰,从而导致检测线路的信号分布存在偏差,影响检测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缺乏对标准检测设备以及待测仪表的管理,不能保证检测线路的信号可靠分布,从而使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下降,检测精确度降低。
针对于前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具体如下:
一种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标准控制单元、标准检测单元、待测连接单元、待测通讯单元和待测控制单元;
所述标准检测单元,用于产生标准电信号,和/或,对电信号进行测量,产生标准测量结果;
所述标准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标准检测单元和检测线路的连接进行控制,包括至少两个标准接口和检测接口,所述标准检测单元电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标准接口,所述检测接口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线路;
所述待测连接单元,用于对待测仪表和所述检测线路的连接进行通断控制,所述待测连接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线路,且设置有待测信号连接位,所述待测信号连接位用于和待测仪表的待测接口电连接,所述待测控制单元控制连接于所述待测连接单元;
所述待测通讯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待测仪表和所述待测控制单元的通讯连接,所述待测通讯单元连接于所述待测仪表以及所述待测控制单元;
所述主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标准检测单元、所述标准控制单元以及所述待测控制单元。
优选的,接线模块,设置有上行信号接口、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以及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以及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上行信号接口;
所述检测线路包括第一接线模块,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所述标准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待测连接单元,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用于和其它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线路还包括第二接线模块,所述第二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和所述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分别电连接于不同的所述待测连接单元,所述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用于和其它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线路还包括第三接线模块,所述第三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或者所述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所述第三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待测连接单元。
优选的,同一所述第一接线模块对应于两个或者更多所述第三接线模块,且各所述第三接线模块相互串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所述第三接线模块具有两个或者更多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且电连接于两个或者更多所述待测连接单元。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线模块、所述第二接线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接线模块电连接于同一所述检测线路中。
优选的,所述接线模块和所述标准控制单元之间至少部分检测线路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该接线模块和所述待测连接单元之间至少部分检测线路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优选的,配置至少一个仪表检测装置,所述仪表检测装置包括所述待测连接单元、所述待测通讯单元、所述待测控制单元以及所述接线模块。
优选的,所述标准控制单元有至少两个所述标准接口电连接于所述标准检测单元,其中,只有一个所述标准接口处于连通状态,使所述标准检测单元和所述检测线路电连接;和/或,所述待测连接单元有至少两个且分别电连接于不同的所述待测仪表,其中,只有一个所述待测连接单元处于连通状态,使所述待测仪表和所述检测线路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电源单元、第二电源单元以及隔离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电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和所述待测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电连接于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标准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用于为连接的用电器件供电。
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标准控制单元对标准检测单元进行连接和/或控制,通过待测控制单元、待测连接单元以及待测通讯单元对待测仪表进行连接和/或控制,再通过主控制单元对前述两种连接/控制进行总体的控制,从而达到在检测系统中可以根据需要对标准检测单元以及待测仪表进行可控管理的目的;
其二、基于前述控制,可以根据需要排除非必要标准检测单元以及待测仪表参与检测连接,进而达到排除干扰源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另一示例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示例的接线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4为另一示例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另一示例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另一示例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另一示例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控制单元,110、显示屏,120、控制主机,130、输入装置;
200、标准控制单元,211、第一标准接口,212、第二标准接口,213、第三标准接口,214、第四标准接口,221、第一检测接口,222、第二检测接口;
300、标准检测单元,310、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1、(第一标准检测单元的)第一电信号接口,312、(第一标准检测单元的)第二电信号接口,320、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30、第三标准检测单元;
400、待测连接单元,410、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20、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30、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40、第四待测连接单元,450、第五待测连接单元;
500、待测通讯单元,510、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20、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30、第三待测通讯单元,540、第四待测通讯单元,550、第五待测通讯单元,560、第六待测通讯单元;
600、待测控制单元,61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20、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30、第三待测控制单元,640、第四待测控制单元;
700、待测仪表,710、第一待测仪表,720、第二待测仪表,730、第三待测仪表,740、第四待测仪表,750、第五待测仪表;
800、接线模块,801、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02、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03、上行信号接口,810、第一接线模块,811、(第一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812、(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13、(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20、第二接线模块,821、(第二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822、(第二接线模块的一)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23、(第二接线模块的另一)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24、(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30、第三接线模块,831、(第三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832、(第三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33、(第三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40、第四接线模块,841、(第四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842、(第四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43、(第四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50、第五接线模块,851、(第五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852、(第五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53、(第五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60、第六接线模块,861、(第六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862、(第六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63、(第六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70、第七接线模块,871、(第七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872、(第七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73、(第七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80、第八接线模块,881、(第八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882、(第八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83、(第八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
911、第一电源装置,912、第二电源装置,921、第三电源装置,922、隔离单元,930、第四电源装置。
说明书附图中,部分表示单元轮廓或者范围的线框采用虚线进行表示,这是为了和连接线进行区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没有详细叙述。另外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对于现场作业来说,可能需要随时对仪表的电信号进行测量,因此,现场作业所需仪表包括具有对电信号测量功能的仪表,同样的,对于此类仪表也需要进行检测,因此,仪表电信号检测可能还包括,利用较高精确度的标准器产生标准电信号,由较低精确度的待测仪表对该标准电信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对待测仪表进行检测校准,检测过程中,标准器产生标准电信号,同时确定该标准电信号的标准示值,标准电信号可能是电压、电流或者电阻信号中的一种,通过信号线路将标准电信号传递至待测仪表,待测仪表对标准电信号进行测量,由于待测仪表的测量精确度相对较低,因此,待测仪表测量得到的是测量示值,根据标准示值和待测示值进行比对处理,即可对待测仪表进行检测。
基于前述情况,待测仪表可能仅具有电信号发生能力,也可能仅具有电信号测量能力,还可能兼具电信号发生能力以及测量能力,此外,待测仪表可能还具有通讯等其它接口,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的情况,将待测仪表需要进行检测的、输入或者输出电信号的接口称之为待测接口,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果没有明确说明的,和检测线路电连接的接口即为待测仪表的待测接口,和通讯线路建立电连接的则是待测仪表的其它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用于对仪表电信号进行批量检测,包括主控制单元100、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检测单元(310,320)、待测连接单元(410,420)、待测通讯单元(510,520)和待测控制单元(610,620)。
主控制单元100可以是上位机、平板、智能移动设备、布置于服务器或者云端的处理平台等等,主控制单元100具有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一般来说,主控制单元100上搭载有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其中操作系统为现有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用于支持主控制单元100的正常运行,应用程序中包括检测校验程序,该检测校验程序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检定、校准、校验、检测或者测试程序,一般来说,此类程序包括以下能力,根据用户输入/从待测仪表读取/参考历史数据/相关的规程规范等确定具体的检测过程和步骤,根据检测过程和步骤确定需要参与检测的标准控制单元200以及待测仪表。
主控制单元100,分别连接于标准检测单元(310,320)、标准控制单元200以及待测控制单元(610,620);具体来说,根据对象的情况不同,主控制单元100和标准检测单元(310,320)、标准控制单元200以及待测控制单元之间的通讯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如上描述的,主控制单元100描述的不限定于是特定设备,也包括具有主控制能力的、由不确定对象组成的单元,一些非典型的主控制单元100的使用方式,也应当视为具有主控制单元100,从而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检测装置或者设备表面上不具有主控制单元100,而可以人工手动控制标准控制单元200以及待测控制单元,但如果其提供了可供主控制单元100接入的接口并搭载了相关通讯协议,则应当视为该检测装置或者设备服务于具有主控制单元100的系统;又例如,检测系统中,没有单独的主控制单元100,而是将相应能力分别分配到其它单元当中,其它单元再通过相互之间的通讯和协调实现了主控制单元100的能力,则同样应当视为该检测系统具有主控制单元100。
标准检测单元标准检测单元(310,320),用于产生标准电信号,和/或,对电信号进行测量,产生标准测量结果。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标准检测单元是指可用于对待测仪表提供标准检测支持的仪器、仪表、设备或者装置;根据待测仪表的需求不同,标准检测单元可以产生标准电信号的标准器,此时,理论上标准电信号所对应的标准示值即为真实值,标准检测单元也可以是标准测量仪表,此时,理论上标准检测单元对电信号的测量结果即为其真实值;标准检测单元具有一定的量程和精确度,其中,量程表示标准检测单元可以产生何种范围的标准电信号和.或对何种范围的电信号进行测量,一般的,标准检测单元的量程需要覆盖或者至少覆盖待测仪表的部分量程,才有可能参与到检测作业当中,精确度表示标准检测单元的测量结果在何种范围内是准确的,一般的,标准检测单元的精确度需要高于待测仪表的精确度(即标准检测单元比待测仪表更精确),具体相差幅度可以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确定,才有可能参与到检测作业当中;标准检测单元可能只有一个电信号接口,也可能有多个电信号接口,一般来说,对于同一台标准检测单元来说,其不同电信号接口所对应的电信号能力至少在类型、量程、精确度、分度值等方面存在一处不同,从而使得不同电信号接口对应于不同的电信号能力;根据标准检测单元的功能能力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标准检测单元是标准器,且不可控(只能产生一种标准电信号),则从对标准检测单元的通讯中能进行工作状态(开关)查看和控制,其二,标准检测单元是标准器,且在量程范围内可调,则从对标准检测单元的通讯中,既可以向标准检测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使其产生某个标准示值的标准电信号,也可以根据标准检测单元反馈确定其是否执行了控制指令(相当于获从标准检测单元获取标准示值的测量结果),其三,标准检测单元是标准测量仪表,且不可控,则从对标准检测单元的通讯中能周期性(该周期可能是之前在标准检测单元已经设置好的)地获取测量结果,其四,标准检测单元是标准测量仪表,且在量程范围内可控(可控的内容可能包括采数频率、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分度值、量程范围、单位、精确度等等),则可以根据检测需要向标准检测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对标准检测单元进行控制,使之按照特定要求进行标准测量,也可以从标准检测单元的通讯中周期性地获取测量结果。
标准控制单元200,用于对所述标准检测单元和检测线路的连接进行控制,包括至少两个标准接口和检测接口,至少一个所述标准检测单元电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标准接口,所述检测接口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线路;具体来说,标准接口可以有两个或者更多,从而允许标准控制单元200对两个或者更多个标准电信号能力进行控制,标准检测单元可以有一个或者两个或者更多,每个标准检测单元可以有一个或者两个或者更多电信号接口并对应不同的电信号能力从而提供一个或者两个或者更多个标准电信号能力而被标准控制单元200控制。
示例的,如图1所示的,标准控制单元200包括第一标准接口211、第二标准接口212以及第一检测接口221,第一检测接口221电连接于检测线路,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具有第一电信号接口311和第二电信号接口312,分别对应不同的电信号能力,第一电信号接口311电连接于第一标准接口211,第二电信号接口312电连接于第二标准接口212,主控制单元100和第一标准检测单元连接,用于传递信息。
基于前述描述,主控制单元100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控制单元200可执行控制的,一种情况下,第一标准接口211和第一检测接口221连通,第二标准接口212和第一检测接口221断开,从而将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的一种电信号能力独立地接入到检测线路中,另一种情况,第一标准接口211和第一检测接口221断开,第二标准接口212和第一检测接口221连通,从而将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的另外一种电信号能力独立地接入到检测线路中。
图中未示出的,给出一种标准控制单元200内部布置构架,标准控制单元200内置有和第一标准接口211电连接的第一开关,第一开关还电连接于第一检测接口221,和第二标准接口212电连接的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同样电连接于第一检测接口221,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微控制器,工作状态下,当主控制单元100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标准控制单元200时,微控制器对该控制指令进行解析,并产生对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电控信号,该电控信号可以使第一开关/第二开关进行连通/断开,进而达到对不同标准接口(211,212)之间的连接切换目的。
又示例的,如图2所示的,标准控制单元200包括第一标准接口211、第二标准接口212、第三标准接口213、第四标准接口214、第一检测接口221以及第二检测接口222,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为强电标准设备,其电连接于第一标准接口211,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和第三标准检测单元330为不同的弱电标准设备,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电连接于第二标准接口212,第三标准检测单元330电连接于第三标准接口213,第四标准接口214空置,第一检测接口221电连接于弱电检测线路,第二检测接口222电连接于强电检测线路,主控制单元100通过通讯总线连接于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和第三标准检测单元330。
基于前述描述,主控制单元100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控制单元200可执行控制的,一种情况下,第一标准接口211和第二检测接口222连通,第二标准接口212、第三标准接口213以及第四标准接口214均和第一检测接口221断开,检测线路为待测仪表提供强电检测,另一种情况下,第一标准接口211和第二检测接口222断开,第二标准接口212/第三标准接口213中的一个和第一检测接口221连通,第二标准接口212/第三标准接口213中的另一个以及第四标准接口214均和第一检测接口221断开,检测线路为待测仪表提供一种特定的弱电检测。
图中未示出的,给出一种标准控制单元200内部布置构架,标准控制单元200内置有和第一标准接口211电连接的第一开关,第一开关还电连接于第二检测接口222,标准控制单元200还内置有分别电连接于第二标准接口212、第三标准接口213、第四标准接口214的第二开关,第二开关还电连接于第一检测接口221,第二开关为单刀多掷开关或者实现类似效果的半导体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微控制器,工作状态下,当主控制单元100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标准控制单元200时,微控制器对该控制指令进行解析,并产生对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电控信号,该电控信号可以使第一开关进行连通/断开,使第二开关切换至相应的连接线路/断开,进而达到对不同标准接口(211,212,213,214)以及不同检测接口(221,222)之间的连接切换目的。
实现标准控制单元200类似技术效果的布置装置还有多种,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结合前述描述可知,对于检测系统来说,标准检测单元是可以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进行全部或者部分替换的,因此,如果某个设备或者设备组合具有标准控制单元200以及至少两个标准接口和检测接口,而不具有标准检测单元,应当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标准检测单元的缺少是否在完整实施的角度是可行的,如果至少需要一个标准检测单元的连接和参与,相应系统才能执行检测任务,即使在展示、销售或者许诺销售时,标准检测单元并不参与到设备或者设备组合中,也应当视为该设备或者设备组合服务于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标准检测单元连接和参与的检测系统,从而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待测连接单元(410,420),用于对待测仪表和所述检测线路的连接进行通断控制,所述待测连接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线路,且设置有待测信号连接位,所述待测信号连接位用于和待测仪表的待测接口电连接,所述待测控制单元控制连接于所述待测连接单元;具体的,待测连接单元对于待测仪表和检测线路的通断控制有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或者组合,其一,待测连接单元的一端电连接于检测线路,另一端设有一个或者一组待测信号连接位,所述的一个或者一组待测信号连接位服务于一个电信号传递,基于此,根据来自于待测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待测连接单元具有开关功能并执行线路的断开或者连通,其二,待测连接单元的一端电连接于检测线路,另一端设有两个或者更多个或者两组或者更多组待测信号连接位,每个或者每组待测信号连接位服务于一个电信号传递,从而使得一个待测连接单元涉及两个或者更多个电信号的传递,基于此,根据来自于待测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待测连接单元使其中一个电信号的传递线路连通,使其它电信号的传递线路断开,或者,待测连接单元使所有电信号的传递线路断开。
所述待测通讯单元(510,520),用于建立所述待测仪表和所述待测控制单元的通讯连接,所述待测通讯单元连接于所述待测仪表以及所述待测控制单元,一些情况下,待测通讯单元可以全部或者至少部分集成于待测控制单元(610,620),从而使待测通讯单元和待测控制单元全部或者至少部分一体的。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待测仪表的通讯连接情况不同,待测通讯单元的具体实现形式可能也不同,一些情况下,如果待测仪表采用的是蓝牙等无线连接通讯方式,则待测通讯单元可以是相对应的无线通信模块,如果待测仪表采用的是I/O口、USB等有线连接通讯方式,则待测通讯单元可以是相对应的有线连接模块或者连接端头等。
待测控制单元(610,620),和主控制单元100类似的,待测控制单元同样描述的不限定于特定设备,也包括具有主控制能力的、由不确定对象组成的一种单元,因此,待测控制单元也可以由主控制单元100全部或者至少部分集成的,较优方案当中,当待测控制单元和主控制单元分开时,待测控制单元一般是有嵌入式硬件及其系统等组成的,包括但不限于单片机等。
一般来说,待测控制单元(610,620)具有以下能力中的可行的一项或者多项的组合:
其一、从主控制单元100获取控制指令,向主控制单元100反馈执行情况和/或测量结果;
其二、根据控制指令,产生对待测连接单元(410,420)的指令,使待测连接单元(410,420)的连接线路连接或者断开;
其三、根据控制指令,产生对待测仪表(710,720)的指令,并将之发送至待测通讯单元(510,520),使待测仪表(710,720)产生特定量的电信号和/或对电信号进行测量;
其四、从待测通讯单元(510,520)获取待测仪表(710,720)的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待测仪表(710,720)对控制指令的执行情况,待测仪表(710,720)的测量结果等等。
示例的,如图1所示的,检测系统中设置有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和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的一端电连接于检测线路,从而可以和检测线路之间进行信号传递,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包括两个待测信号连接位,并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待测仪表710以及第二待测仪表720,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的一端电连接于检测线路,从而可以和检测线路之间进行信号传递,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设有一个待测信号连接位,并电连接于第三待测仪表730,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和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分别连接于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由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进行控制,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和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通讯连接,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分别通讯连接于第一待测仪表710、第二待测仪表720以及第三待测仪表730,从而实现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和各待测仪表(710,720,730)之间的通讯,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还通过通讯线路和主控制单元100通讯连接,从而从主控制单元100获取控制指令并响应和反馈。
工作状态下,主控制单元100根据预置的检测程序确定要检测的待测仪表,例如为第一待测仪表710,再根据第一待测仪表710确定需要提供标准检测支持的标准检测单元,例如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的第一量程(对应于第一电信号接口311),主控制单元100分别向标准控制单元20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以及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发送控制指令;
基于主控制单元100的控制指令,标准控制单元200建立第一标准接口211和第一检测接口221的电连接,断开第二标准接口212和第一检测接口221电连接;
基于主控制单元100的控制指令,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分别向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以及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发送控制指令,建立第一待测仪表710和检测线路的电连接,断开第二待测仪表720以及第三待测仪表730和检测线路的电连接;
基于主控制单元100的控制指令,根据第一待测仪表710的类型不同:若第一待测仪表710为测量仪表,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产生标准电信号,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向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发送测量信息读取指令,第一待测仪表710对检测线路中传递的标准电信号进行测量,并向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上传测量结果,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从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获取到第一待测仪表710的测量结果,并将之发送至主控制单元100;若第一待测仪表710为现场校验仪(产生用于现场校验的电信号),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向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发送产生电信号的控制指令,第一待测仪表710根据该控制指令产生特定量的待测电信号,并将执行结果反馈至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根据反馈结果将情况上报于主控制单元100,同时进行的,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对检测线路中传递的待测电信号进行测量,产生标准测量结果(标准示值),向主控制单元100反馈标准测量结果。
另示例的,如图2所示的,检测系统中设置有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和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的强电一端电连接于强电检测线路,弱电一端电连接于弱电检测线路,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具有两组相互隔离的待测信号连接位,并分别和第一待测仪表710的强电待测接口以及弱电待测接口电连接,和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相对应的,检测系统中还设置了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以及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控制连接于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通讯连接于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通讯连接于第一待测仪表710;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的一端电连接于弱电检测线路,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具有两组待测信号连接位,并分别电连接于第二待测仪表720以及第三待测仪表730,和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相对应的,检测系统中还设置了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以及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控制连接于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通讯连接于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分别通讯连接于第二待测仪表720以及第三待测仪表73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和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通讯连接于主控制单元100。
工作时,主控制单元100根据预置的检测程序确定要检测的待测仪表,例如为第一待测仪表710,再根据第一待测仪表710确定需要提供标准检测支持的标准检测单元,例如为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的,主控制单元100分别向标准控制单元20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以及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发送控制指令;
基于主控制单元100的控制指令,标准控制单元200建立第二标准接口212和第一检测接口221的电连接,断开第三标准接口213以及第四标准接口214和第一检测接口221的电连接(对于主控制单元100来说,为了避免标准控制单元200上存在误解,即使第四标准接口214上没有设备接入,也会断开其连接,一些情况下,如果第四标准接口214在无设备接入的情况处于断路状态,主控制单元200也可以不对没有设备接入的第四标准接口214进行控制),断开第一标准接口211和第二检测接口222的电连接(强电检测线路和弱电检测线路在标准控制单元200是分开且相互隔离的);
基于主控制单元100的控制指令,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向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发送控制指令,断开强电检测线路的连接,建立第一待测仪表710和弱电检测线路的电连接,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向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发送控制指令,断开第二待测仪表720以及第三待测仪表730和检测线路的电连接;
基于主控制单元100的控制指令,根据第一待测仪表710的类型不同:若第一待测仪表710为测量仪表,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产生标准电信号,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向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发送测量信息读取指令,第一待测仪表710对弱电检测线路中传递的标准电信号进行测量,并向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上传测量结果,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从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获取到第一待测仪表710的测量结果,并将之发送至主控制单元100;若第一待测仪表710为低精确度信号源,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向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发送产生电信号的控制指令,第一待测仪表710根据该控制指令产生特定量的待测电信号,并将执行结果反馈至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根据反馈结果将情况上报于主控制单元100,同时进行的,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对检测线路中传递的待测电信号进行测量,产生标准测量结果(标准示值),向主控制单元100反馈标准测量结果。
如上述的,待测控制单元、待测通讯单元、待测连接单元和待测仪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如下:
其一、具体的待测连接单元和待测仪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具体的待测连接单元基于其待测信号连接位的情况,只能连接待测信号连接位数量允许范围内的待测仪表(例如待测信号连接位数量有N个,可连接的待测仪表的数量小于等于N),一般来说,如果待测信号连接位和待测仪表存在结构上的适配关系的话,也只能连接相适配的待测仪表,如果需要连接不同或者额外的待测仪表,需要配置相应的待测连接单元;
其二、一个待测控制单元可以对应不定数量的一个或者多个待测通讯单元,一个待测通讯单元可以对应不定数量的一个或者多个待测仪表,一个待测控制单元还可以对应不定数量的一个或者多个待测连接单元;
其三、较优方案当中,待测控制单元、待测通讯单元以及待测连接单元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其一,一个待测控制单元、一个待测通讯单元以及一个待测连接单元被集成在一个装置之上,待测控制单元、待测通讯单元以及待测连接单元一一对应,其二,一个待测控制单元、一个待测通讯单元以及有限数量(例如三到五个)待测连接单元被集成在一个装置之上,其三,一个待测控制单元、有限数量待测通讯单元以及有限数量待测连接单元被集成在一个装置之上,待测通讯单元以及待测连接单元一一对应。
具体实施例二
本具体实施例不是独立的实施内容,而是对前述具体实施例一进行的改进,应当结合具体实施例一和本具体实施例的内容对本具体实施例进行理解;为了突出本具体实施例旨在采用的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对于具体实施例一中已进行描述的内容,本具体实施例省略描述或者简要描述,与之对应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全部或者部分技术特征、技术组合、技术方案可以对本具体实施例的部分技术特征、技术组合、技术方案进行结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新的技术方案是无需创造性劳动,仅通过逻辑判断和组合就可以得到的,也应当视为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本具体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技术组合、技术方案,如果可以用于理解具体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结合本具体实施例去对具体实施例一进行理解(视为对具体实施例一的补充描述)。
基于具体实施例的设计,得到可适用于多种类型待测仪表批量进行检测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在根据该检测系统方案设计具体产品时,发明人发现了新的设计需求:由于是批量检测,故待测仪表的数量可能是个位数、十位数,也可能是百位数甚至更多,这些待测仪表的类型、形状、待测接口数量等等都不能确定,基于这种情况,在搭建检测系统时,待测连接单元暂不能布置在检测系统当中,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待测仪表具体进行配置;为了确保待测连接单元在需要时可以方便地接入到检测线路当中,现有技术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检测线路中预留足够数量的接线头,然而,这一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可配置的待测连接单元的数量受限于接线头的数量,如果设置的接线头的数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布线复杂,如果设置的接线头的数量过少,又很难满足大批量检测时的需要。
更进一步来说,可以理解在设计检测系统时,可能确定当前有多少待测仪表进行检测,进而给出需要的待测连接单元和检测线路分布,但不能确定未来这种待测连接单元和分布满足是否有增加或者减少,可能确定当前特定的某个检测装置或者设备有多少待测工位可以分布,进而给出需要的待测连接单元和检测线路分布,但不能确定需要多少这样的检测装置或者设备。
为此,引入接线模块,接线模块,设置有上行信号接口、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以及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以及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上行信号接口;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的,接线模块80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01、N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02、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03,N≥1(图中示出的是N=1的情况),N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02以及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03分别连接于上行信号接口801;其中,上行信号接口801用于连接标准控制单元、或者上级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或者同级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02用于连接待测连接单元、或者下级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03用于连接同级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在同一检测线路中,接线模块800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从而实现检测线路的可随意扩展。
图中的虚线框用于表示接线模块800示例的一种结构轮廓,如图所示的,相关连接线路一般被封装在接线模块800的封装结构之内,各信号接口(801,802,803)一般被设置在接线模块的表面(可以适当配置保护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各下行信号接口在检测线路中的接入位点和上行信号接口是串联连接,这种串联连接一方面使得电信号可以在任一下行信号接口和上行信号接口之间正常传递,另一方面,在某一下行信号接口空置或者所连接装置处于断路状态时,该下行信号接口处于断路状态,对整个检测线路没有影响。
基于前述接线模块,本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构思在于,将仪表检测区域按照具体组成的检测单位形态进行了分区,所谓的分区是指,根据仪表检测区的添加顺序、添加设备集成情况等条件中的一个或者组合进行划分,将满足同一条件的划分为一个区域,例如,集成某一设备上的待测可以视为一个区域,集成于另一设备上的待测可以视为另一个区域,又例如,对于一个可扩展的检测系统,其初始检测区域视为一个区域,第一次扩展新增的区域视为第二个区域,以此类推;将和标准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区域视为第一个区域,该第一个区域需要有一个总的接线模块,总的接线模块用于向该第一区域的所有待测引入检测线路,该总的接线模块可称之为初级接线模块,对于后续的其它区域来说,亦需要有一个初级接线模块。
基于此,对于一个实施了本具体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系统来说,必然存在一个初级接线模块,同时该初级接线模块留有串接其它初级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接口,其它的初级接线模块可以没有、可以有一个、还可以串接多个,当存在多个初级接线模块时,各初级接线模块依次串接。
仪表检测区域如果没有分级,初级接线模块将通过其第一下行接口直接电连接于待测连接单元;仪表检测区域如果具有分级,初级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接口将通过下级接线模块电连接于待测连接单元。
例如,改进方案一,检测线路包括第一接线模块(初级接线模块),第一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至少一个待测连接单元,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用于和其它接线模块(初级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
又例如,对改进方案一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有如下改进方案二,检测线路包括第一接线模块(初级接线模块)和第二接线模块(初级接线模块),第一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至少一个待测连接单元,第二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也连接有待测连接单元,且和第一接线模块连接的对象不同,作为初级接线模块,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同样用于和其它接线模块(初级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
又例如,对改进方案一和/或改进方案二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有如下改进方案三,检测线路还包括第三接线模块(次级接线模块),第三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或者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第三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至少一个待测连接单元;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或者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是指,同一个第三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只能和一个初级接线模块电连接。
又例如,对改进方案三进一步改进的,有如下改进方案四,特征一、同一第一接线模块对应于两个或者更多第三接线模块(次级接线模块),且各第三接线模块相互串联地连接于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特征二、第三接线模块具有两个或者更多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且电连接于两个或者更多待测连接单元;本段中的特征一和特征二是可以相互分开使用的,可以仅使用其中的一个起到单独的改进效果,也可以使用二者的结合起到结合的改进效果。
又例如,对改进方案三和/或改进方案四进一步改进的,有如下改进方案五,第一接线模块(初级接线模块)、第二接线模块(初级接线模块)以及第三接线模块(次级接线模块)电连接于同一检测线路中;改进方案五给出的是一种检测系统的可扩展性被充分发挥的情况,即在一条检测线路当中,存在多个检测区(对应至少两个初级接线模块),从而实现检测系统的横向同级扩展,在单一检测区内,还存在纵向次级扩展,基于横向扩展,用户可以根据检测需求快速且方便地实现检测区域的复制,基于纵向扩展,用户可以根据每一个检测区的情况以及待测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从而使得检测区在尽可能满足检测需求的同时,又不存在资源的浪费,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的结合,可以实现对整个检测系统的待测资源进行既高效又方便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接线模块电连接于待测连接单元,包括以下三种理解,其一、接线模块通过连接线路电连接于待测连接单元,其二、接线模块电连接于另一接线模块,另一接线模块再电连接于待测连接单元,从而使接线模块和待测连接单元具有电连接关系,其三、工作状态下,待测连接单元必然要通过前述两种理解之一的形式和接线模块电连接,才能使检测得以正常进行,即连接关系在工作状态下是毫无异议而存在的。
下面,通过具体的三个示例对前述方案内容进行进一步描述。
示例一的,如图4所示,检测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100、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检测单元300、待测连接单元400、待测控制单元600以及第一接线模块810,待测控制单元600包括待测通讯单元500;标准检测单元300电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控制单元200电连接于检测线路,待测仪表700的待测接口电连接于待测连接单元400,待测连接单元400电连接于检测线路,主控制单元100通过通讯线路通讯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检测单元300以及待测控制单元600,待测控制单元600通过待测通讯单元500通讯连接于待测仪表700。
第一接线模块81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11、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12、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12和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分别电连接于上行信号接口811,第一接线模块810的上行信号接口811电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200,第一接线模块810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12电连接于待测连接单元400,第一接线模块81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空置。
本示例中,空置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并非用于电连接其它待测连接单元,而是用于电连接其它接线模块,因此,在需要增加待测连接单元,只需要将待测连接单元电连接至其它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再将其它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至第一接线模块81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由于各接线模块中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以及第二下行信号接口,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检测线路的扩展,在不需要检测多个待测仪表时,直接将其它接线模块从检测线路的连接中拆下,也不会影响其它仍处于连接状态的检测线路的连接情况,最终实现检测线路的可自由扩展的技术效果。
示例二的,如图5所示,给出一种比上述示例一更复杂的连接方案,检测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100、标准控制单元200以及标准检测单元300,还包括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以及第一接线模块810,标准检测单元300电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控制单元200电连接于检测线路,第一待测仪表710的待测接口电连接于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电连接于检测线路,主控制单元100通过通讯总线通讯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检测单元300以及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通过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通讯连接于第一待测仪表710。
第一接线模块81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11、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12、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12和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分别电连接于上行信号接口811,第一接线模块810的上行信号接口811电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200,第一接线模块810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12电连接于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第一接线模块81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在初始状态下空置。
和示例一不同的是,示例二中,新增用户需求,需要同时检测的待测仪表新增了第二待测仪表720以及第三待测仪表730,基于这一新增需求,配置了第二接线模块820、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第三待测通讯单元530以及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
具体的,第二接线模块82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21、两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22,823)以及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24,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22,823)和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24分别电连接于上行信号接口821,第二接线模块820的上行信号接口821电连接于第一接线模块81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其中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22电连接于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电连接于第二待测仪表720的待测接口,另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23电连接于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电连接于第三待测仪表730的待测接口,第二接线模块82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24空置;
用于对新增各待测连接单元(420,430)以及待测仪表(720,730)进行通讯和/或控制的,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还通过通讯总线通讯连接于主控制单元100,从而实现主控制单元100和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之间的信息交互,该信息交互包括但不限于控制指令的传递、测量信息的传递等等,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通讯连接于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通讯连接于第二待测仪表720,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还通讯连接于第三待测通讯单元530,第三待测通讯单元530通讯连接于第三待测仪表730,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分别连接于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以及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
工作状态下,主控制单元100根据检测程序制订对第一待测仪表710、第二待测仪表720以及第三待测仪表730的依序检测过程,为了便于描述,假设第一待测仪表710为信号源,第二待测仪表720和第三待测仪表730为测量仪表:
S1,主控制单元100分别向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检测单元30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以及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发送控制指令,基于该指令,标准控制单元200将标准检测单元30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切换至标准测量一路,标准检测单元300执行测量和周期性地测量反馈,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控制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建立第一待测仪表71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控制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和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将第二待测仪表720、第三待测仪表73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还通过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向第一待测仪表710发送控制指令,使第一待测仪表710产生待测电信号,根据第一待测仪表710的测量示值(即第一待测仪表710所反馈其产生的电信号的示值)以及标准检测单元300反馈的标准测量示值,完成对第一待测仪表710的该轮次检测,进入S2;
S2,主控制单元100分别向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检测单元30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以及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发送控制指令,基于该指令,标准控制单元200将标准检测单元30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切换至标准信号源一路,标准检测单元300产生标准电信号,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控制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将第一待测仪表71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控制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建立第二待测仪表72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控制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将第三待测仪表73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还通过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周期性地从第二待测仪表720读取其对标准电信号的测量结果,根据第二待测仪表720的测量示值以及标准检测单元300的标准示值,完成对第二待测仪表720的该轮次检测,进入S3;
S3,主控制单元100分别向标准控制单元200、标准检测单元300、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以及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发送控制指令,基于该指令,标准控制单元200将标准检测单元30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切换至标准信号源一路,标准检测单元300产生标准电信号,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控制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将第一待测仪表71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控制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将第二待测仪表72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断开,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控制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建立第三待测仪表730和检测线路之间的连接,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还通过第三待测通讯单元530周期性地从第三待测仪表730读取其对标准电信号的测量结果,根据第三待测仪表730的测量示值以及标准检测单元300的标准示值,完成对第二待测仪表730的该轮次检测,进入S4;
S4,所有待测仪表(710,720,730)均已完成检测,本轮次检测完成,进入下一轮次检测,进入S1。
本示例可以体现的,预先的,用户可以根据可能的待测仪表的类型和情况订制一批待测连接单元和待测通讯单元,并将这些待测连接单元妥善存储,这种存储由于不参与检测线路连接,因此可以随意进行,之后,当新产生待测仪表检测需求时,提取与这些待测仪表相对应的待测连接单元和待测通讯单元,搭配待测控制单元,组建一个新的补充检测连接线路,再后,通过第二接线模块将补充检测连接线路接入到原检测线路当中,从而实现检测线路的适应性扩展,最后,如果又有新的待测仪表,可以重复前述过程,如果之前新增的待测仪表检测需求完成,可以将第二接线模块从检测线路中卸下,从而实现补充检测连接线路的脱离,可以将相应的待测连接单元和待测通讯单元恢复存储,可见的,以上过程中,无论是新增还是删除都不影响其它检测线路,从而实现了检测系统的可自由扩展。
示例三,如图6所示的,给出一种比上述示例一和示例二更复杂的连接方案,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包括第一仪表检测柜010、第二仪表检测柜020、第三仪表检测台030以及标准柜040,图中分别用虚线框对第一仪表检测柜010、第二仪表检测柜020、第三仪表检测台030以及标准柜040的范围进行划分。
标准柜040内置有主控制单元100、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标准控制单元200;主控制单元100包括显示屏110、控制主机120以及输入装置130,输入装置130和显示屏110分别连接于控制主机120,从而实现对检测相关信息的输入、显示以及控制;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为标准信号源,具有第一量程,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通过有线的方式通讯连接于控制主机120;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为标准测量仪表,具有第二量程,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通过有线的方式通讯连接于控制主机120;标准控制单元200通讯连接于控制主机120,标准控制单元200通过第一标准接口211电连接于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从而实现标准电信号在第一标准检测单元310和标准控制单元200之间的传递,标准控制单元200通过第二标准接口212电连接于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从而实现待测电信号在标准控制单元200和第二标准检测单元320之间的传递,标准控制单元200还具有第一检测接口221,用于输出标准电信号或者输入待测电信号;从标准柜040引出两条线路,分别为检测线路和通讯线路,检测线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检测接口221,通讯线路通讯连接于控制主机120,优选的,采用总线通讯。
第一仪表检测柜010具有两层不同的检测区,如图示的,第一仪表检测柜010具有一个总的第一接线模块810,第一接线模块81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11、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12和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第一接线模块810的上行信号接口811电连接于第一检测接口221引出的检测线路。
在第一层检测区布置有第六接线模块860,第六接线模块86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61、六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62以及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63,由于目前尚未有需要第一层检测区进行检测支持的待测仪表,故第六接线模块860的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62处于空置状态(由于没有需要区分的连接关系,故图示中将六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用一个标识代表),第六接线模块860的上行信号接口861电连接于第一接线模块810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12。
在第二层检测区布置有第四接线模块840,第四接线模块84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41、六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42以及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43;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四接线模块840和第六接线模块860属于同级的接线模块,第四接线模块840可以采用和第六接线模块860相同的设置,也可以不同,由于第四接线模块840不再需要承担引出下一个接线模块的任务,因此,第四接线模块840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和第二下行信号接口可以不区分,均用于连接待测连接单元;其中,第四接线模块840的上行信号接口841电连接于第六接线模块86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63,第四接线模块84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43电连接于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六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42处于空置状态(故在图中用一个标识代表),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电连接于第一待测仪表710。
第一仪表检测柜010中还布置有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和第六待测通讯单元560,其中,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用于对第一仪表检测柜010中的所有待测进行控制,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用于对布置于第二层检测区的待测仪表进行通讯,第六待测通讯单元560用于对布置于第一层检测区的待测仪表进行通讯,故如图示中的,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分别通讯连接于控制主机120、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第六待测通讯单元560以及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通讯连接于第一待测仪表710。
第二仪表检测柜020具有两层不同的检测区,第二仪表检测柜020亦具有一个总的第二接线模块820,第二接线模块82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21、两个分别对应两层检测区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22,823)以及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24,第二接线模块820的上行信号接口821电连接于第一接线模块81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13。
在第三层检测区(该第三层检测区实际上是第二仪表检测柜020的第一层检测区,采用如此表示是为了和第一仪表检测柜010中的第一层检测区进行区分)布置有第五接线模块850,第五接线模块85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51、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52以及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53;由于第五接线模块850不需要承担引出下一个接线模块的任务,故和第四接线模块840类似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52以及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53可以在功能以及设置上混同。
如图示的,第三层检测区中,待测控制单元、待测连接单元以及待测通讯单元一一对应,具体的,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连接于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以及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还通讯连接于控制主机120,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还通讯连接于第二待测仪表720,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分别电连接于第五接线模块850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52以及第二待测仪表720;第三待测控制单元630连接于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以及第三待测通讯单元530,第三待测控制单元630还通讯连接于控制主机120,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电连接于第五接线模块85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53,本示例中,第三待测控制单元630、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以及第三待测通讯单530所对应的工位处于空置状态。
第四层检测区(该第四层检测区实际上是第二仪表检测柜020的第二层检测区,采用如此表示是为了和第一仪表检测柜010中的第二层检测区进行区分)由于暂没有待测仪表需要放置和检测,故暂空置,对应的,第二接线模块820的另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23处于空置状态。
第三仪表检测台030具有一个整的检测区,第三仪表检测台030亦具有一个总的第三接线模块830,第三接线模块830包括一个上行信号接口831、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32以及一个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33,第三接线模块830的上行信号接口831电连接于第二接线模块82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24。
第三仪表检测台030配置有第四待测控制单元640作为一个总的待测控制单元,第四待测控制单元640通讯连接于控制主机120,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和待测仪表相对应的接线模块、待测连接单元以及待测通讯单元,例如,需要检测的待测仪表包括第四待测仪表740和第五待测仪表750;
对应于第四待测仪表740,配置有第四待测连接单元440、第四待测通讯单元540以及第七接线模块870,其中,第七接线模块870的上行信号接口871电连接于第三接线模块830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32,第七接线模块870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72电连接于第四待测连接单元440,第四待测连接单元440电连接于第四待测仪表740的待测接口;第四待测通讯单元540通讯连接于第四待测仪表740以及第四待测控制单元640,第四待测控制单元640控制连接于第四待测连接单元440;
对应于第五待测仪表750,配置有第五待测连接单元450、第五待测通讯单元550以及第八接线模块880,其中,第八接线模块880的上行信号接口881电连接于第七接线模块87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73,第八接线模块880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882电连接于第五待测连接单元450,第五待测连接单元450电连接于第五待测仪表750的待测接口;第五待测通讯单元550通讯连接于第五待测仪表750以及第四待测控制单元640,第四待测控制单元640控制连接于第五待测连接单元450;第八接线模块880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883空置。
示例三的具体检测过程可以参考具体实施例一以及本具体实施例的示例一和示例二,此处不再赘述。
对本具体实施例前述方案以及示例一、示例二和示例三等内容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接线模块和标准控制单元之间至少部分检测线路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该接线模块和待测连接单元之间至少部分检测线路具有较高的电阻率;这里的接线模块可以理解为前述各示例中的任意接线模块。
示例四,结合示例二进行说明,设标准控制单元200和第一接线模块81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1,设第一接线模块810和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2,设第一接线模块810和第二接线模块82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3,设第二接线模块820和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4,设第二接线模块820和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5
可选其一或者组合的,ρ1<ρ2,ρ3<ρ4,ρ3<ρ5,ρ1<ρ3,在可选或者组合基础上优选的(非必要的),
较优情况下,第一接线模块810和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之间的检测线路采用导电性能相对较好的材质,第一接线模块810和第二接线模块820之间的检测线路采用与之相同或者类似的材质;第一接线模块810和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之间的检测线路采用导电性能相对较差的材质,第二接线模块820和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之间的检测线路采用与之相同或者类似的材质,第二接线模块820和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之间的检测线路亦采用与之相同或者类似的材质,从而使得,有各段检测线路的电阻率有
示例五,结合示例三进行说明,设标准控制单元200和第一接线模块81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1,设第一接线模块810和第二接线模块82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2,设第二接线模块820和第三接线模块83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3
设第一接线模块810和第六接线模块86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11,设第六接线模块860和第四接线模块84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12,设第二接线模块820和第五接线模块85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21,设第三接线模块830和第七接线模块87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31,设第七接线模块870和第八接线模块88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32
设第四接线模块和第一待测连接单元41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121,设第五接线模块850和第二待测连接单元42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211,设第五接线模块850和第三待测连接单元43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212,设第七接线模块870和第四待测连接单元44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311,设第八接线模块880和第五待测连接单元450之间的检测线路的电阻率为ρ321
可选其一或者组合的,ρ1<ρ11,ρ1<ρ12,ρ1<ρ121,ρ11<ρ121,ρ12<ρ121,ρ2<ρ21,ρ21<ρ211,ρ21<ρ212,ρ2<ρ211,ρ2<ρ212,ρ3<ρ31,ρ3<ρ32,ρ31<ρ311,ρ32<ρ321,ρ3<ρ311,ρ3<ρ321
较优情况下,将检测线路分成主线路、次级线路和终端线路三级,主线路具有相对最低的电阻率,主线路之间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材质,次级线路具有相对中等的电阻率,次级线路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材质,终端线路具有最大的电阻率,终端线路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材质,从而使得各段检测线路有
这样设计是基于本具体实施例前述各示例而实现的,具体来说,以某个接线模块为例,基于本具体实施例的设计,该接线模块和标准控制单元之间的全部或者至少部分检测线路处于一种复用的状态,接线模块和标准控制单元越接近,检测线路的复用比例和复用程度也就越高,与之相对的,该接线模块和待测连接单元之间的检测线路处于较少复用或者不复用的情况;所谓的复用是指,针对于不同的待测仪表,标准电信号/待测电信号需要通过相同检测线路,如果越多的待测仪表检测需要使用到某段检测线路,则认为该段检测线路的复用程度越高,如果某段检测线路的较多部分被复用,则认为该段检测线路的复用比例越高。
前述优选情况的设计实际上采用了这样一种技术手段,将复用比例较大、复用程度较高的检测线路采用更低的电阻率,对应的线路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将复用比例较小、复用程度较低的检测线路采用更高的电阻率,对应的线路单位成本相对较低,从而使得,在批量检测过程中,每个过程所使用到的检测线路都具有相对较低的电阻率,对应的检测线路的总体成本也相对较低。
对本具体实施例前述方案以及示例一、示例二和示例三等内容进行进一步改进的,示例六,配置至少一个仪表检测装置,仪表检测装置包括待测连接单元、待测通讯单元、待测控制单元以及接线模块。
结合示例三及其相关附图进行说明,从具体设备形态(囊括范围)可以看出具有仪表检测柜(010,020)和仪表检测台030,每个仪表检测柜(010,020)或者仪表检测台030都可以独立或者相互组合地和标准柜040组合,形成一个完整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示例三中的仪表检测柜(010,020)和仪表检测台030即属于前述的仪表检测装置中的一种,补充说明的是,本改进中的仪表检测装置不包括标准检测单元,也不包括标准控制单元。
本改进的优势在于,借助于前述的接线模块的设计和线路布置,实现了一种可以随时组合的、且具有具体形态的仪表检测装置,和现有技术中一般的仪表检测系统或者装置不同的是,一方面,本改进中的仪表检测装置具有充分的组合性能,各仪表检测装置、标准柜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配置组合,另一方面,本改进中的仪表检测装置又可以预先完成基本的线路配置,从而成为一个基本完成状态的产品,用户仅需根据待测仪表的情况进行微小调整即可使用,不需要重新布线。
对具体实施例一和/或本具体实施例前述方案以及示例一、示例二和示例三等内容进行进一步改进的,示例七,标准控制单元有至少两个标准接口电连接于标准检测单元,其中,只有一个标准接口处于连通状态,使标准检测单元和检测线路电连接;和/或,待测连接单元有至少两个且分别电连接于不同的待测仪表,其中,只有一个待测连接单元处于连通状态,使待测仪表和检测线路电连接。
具体的,标准控制单元有至少两个标准接口电连接于标准检测单元,包括如下两种情况之一或者组合:其一,有两台或者更多标准检测单元,这两台或者更多标准检测单元是服务于同一检测线路的(会通过同一检测线路进行信号传递),这两台或者更多标准检测单元分别电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的不同标准接口,其二,标准检测单元具有两个或者更多电信号能力,且这两个或者更多电信号能力服务于同一检测线路,这两个或者更多电信号能力分别电连接于标准控制单元的不同标准接口。
具体的,只有一个标准接口处于连通状态,使标准检测单元和检测线路电连接,包括如下情况:其一,对应于同一检测线路的,有两个或者更多的电信号能力,这些电信号能力可以是一台标准检测单元提供的,也可以是多台标准检测单元提供的,在标准控制单元的线路控制切换下,工作是,只会有一个标准接口和检测线路处于连通,从而使得,只有该标准接口连接的电信号能力才能接入到检测线路中,其它标准接口和检测线路均处于断开,从而使得,其它标准接口连接的电信号能力不能接入到检测线路中;可以选择执行的,如果检测系统中存在两条或者更多检测线路(例如一条弱电信号检测线路和一条强电信号检测线路),则对应于两条或者更多检测线路的两个或者更多的电信号能力,工作状态下,有且仅有一个电信号参与到某一条检测线路,其它电信号所对应的标准接口被标准控制单元切断。
具体的,待测连接单元有至少两个且分别电连接于不同的待测仪表,是指,对于同一检测线路来说,有两个或者更多待测连接单元参与,从而使的该检测线路是处于批量检测的工作状态,同时,这些待测连接单元也是处于批量工作状态,即分别电连接于不同的待测仪表,需要说明的是,本改进也包括这样一种情况,检测线路中有三个或者更多待测连接单元,其中有两个或者更多待测连接单元电连接于待测仪表,有一个或者更多待测连接单元空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改进(示例七)可以适用于具体实施例一,也可以适用于具体实施例二的各示例,在理解本改进时,可以结合前述内容及其附图进行进一步理解,本示例不再另行结合附图以及标号等内容进行说明。
对具体实施例一和/或本具体实施例前述方案以及示例一、示例二和示例三等内容进行进一步改进的,示例八,还包括第一电源单元、第二电源单元以及隔离单元,第一电源单元电连接于主控制单元和待测控制单元,第二电源单元电连接于隔离单元的输入端,隔离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标准检测单元,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用于为连接的用电器件供电。
结合示例二进行具体描述,相关连接关系、标号对应等内容和示例二基本相同,故对相同内容采用省略描述或者简要描述,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还配置有第一电源装置911、第二电源装置912、第三电源装置921、第四电源装置930以及隔离单元922。
第一电源装置911和第二电源装置912属于前述的第一电源单元,具体的,可以是连接于外部电源的配电装置,也可以是配置于本地的电能存储装置(例如应急电源等等),第一电源装置911配置在检测系统的标准一侧,如图示的,第一电源装置911电连接于主控制单元100,为主控制单元100供电,第二电源装置912配置在检测系统的待测一侧,第二电源装置912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待测控制单元610、第二待测控制单元620、第二待测通讯单元520以及第三待测通讯单元530,从而为上述用电器件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待测通讯单元并非必要存在专门的供电装置供电的,而是要根据待测仪表的通讯情况来判断,一些情况下,待测通讯单元可以直接由待测控制单元为其供电,或者不需要供电,因此,本示例中的第一待测通讯单元510没有配置专门的供电装置。
第三电源装置921属于前述的第二电源单元,通常配置在检测系统的标准一侧,第三电源装置921电连接于隔离单元922,隔离单元922电连接于标准检测单元300,从而为标准检测单元300供电,所谓的隔离单元922可以是隔离器,隔离器内部配置有隔离电路或者其它类似的硬件配置,从而在传递电能的同时,将电能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隔离,达到排除输入端和输出端相互干扰的目的。
本示例中,为标准控制单元200供电的是第四电源装置930,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的内部配置情况不同,如果标准控制单元200的工作电流对其切换的检测电路没有干扰,则第四电源装置930属于前述的第一电源单元,与之相反的,如果如果标准控制单元200的工作电流对其切换的检测电路可能造成干扰,则第四电源装置930可以是集成了隔离器的前述第二电源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例一和具体实施例二的描述中省略了一些周知的公知常识或者现有技术,因此,在理解各具体实施例时,应当立足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知识水平,包括但不限于,采用一些现有技术中的软件或者材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不同的需要将上述模块功能划分为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同的功能结构,或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几个功能模块合并和分解成不同的功能结构。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Claims (10)

1.一种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单元、标准控制单元、标准检测单元、待测连接单元、待测通讯单元和待测控制单元;
所述标准检测单元,用于产生标准电信号,和/或,对电信号进行测量,产生标准测量结果;
所述标准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标准检测单元和检测线路的连接进行控制,包括至少两个标准接口和检测接口,所述标准检测单元电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标准接口,所述检测接口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线路;
所述待测连接单元,用于对待测仪表和所述检测线路的连接进行通断控制,所述待测连接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检测线路,且设置有待测信号连接位,所述待测信号连接位用于和待测仪表的待测接口电连接,所述待测控制单元控制连接于所述待测连接单元;
所述待测通讯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待测仪表和所述待测控制单元的通讯连接,所述待测通讯单元连接于所述待测仪表以及所述待测控制单元;
所述主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标准检测单元、所述标准控制单元以及所述待测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接线模块,设置有上行信号接口、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以及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以及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上行信号接口;
所述检测线路包括第一接线模块,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所述标准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待测连接单元,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用于和其它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路还包括第二接线模块,所述第二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和所述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分别电连接于不同的所述待测连接单元,所述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二下行信号接口用于和其它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路还包括第三接线模块,所述第三接线模块的上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或者所述第二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所述第三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电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待测连接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接线模块对应于两个或者更多所述第三接线模块,且各所述第三接线模块相互串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的第一下行信号接口,所述第三接线模块具有两个或者更多第一下行信号接口,且电连接于两个或者更多所述待测连接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模块、所述第二接线模块以及所述第三接线模块电连接于同一所述检测线路中。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模块和所述标准控制单元之间至少部分检测线路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该接线模块和所述待测连接单元之间至少部分检测线路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配置至少一个仪表检测装置,所述仪表检测装置包括所述待测连接单元、所述待测通讯单元、所述待测控制单元以及所述接线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控制单元有至少两个所述标准接口电连接于所述标准检测单元,其中,只有一个所述标准接口处于连通状态,使所述标准检测单元和所述检测线路电连接;和/或,所述待测连接单元有至少两个且分别电连接于不同的所述待测仪表,其中,只有一个所述待测连接单元处于连通状态,使所述待测仪表和所述检测线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源单元、第二电源单元以及隔离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电连接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和所述待测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电连接于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标准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用于为连接的用电器件供电。
CN202223560844.0U 2022-12-30 2022-12-30 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 Active CN219552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0844.0U CN219552637U (zh) 2022-12-30 2022-12-30 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0844.0U CN219552637U (zh) 2022-12-30 2022-12-30 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2637U true CN219552637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7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60844.0U Active CN219552637U (zh) 2022-12-30 2022-12-30 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2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1014U (zh) 便携式线缆测试装置
AU201228673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WO2018205500A1 (zh) 板级测试系统
JP6446136B2 (ja) バッテリ制御装置又はバッテリを検査する試験装置、及び、バッテリ制御装置又はバッテリを試験する方法
CN103036742B (zh) 通信设备批量检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TWI589128B (zh) 同時測試多重數據包信號收發器之方法
CN108267653B (zh) 一种低频接口自动测试开关电路
CN106603338A (zh) 智能终端响应时间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19552637U (zh) 仪表电信号检测系统
CN105045697A (zh) 一种pcie信号完整性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0850128A (zh) 船用仪表现场自动测试系统总线
CN103995207A (zh) 一种用于配电终端三遥自动测试设备
CN110865633A (zh) 一种变电站集成测控主机用检测系统以及检测方法
KR100961909B1 (ko) 피오이 스위치 테스트 장치
CN112834966B (zh) 卫星电接口自动化测试系统
CN207232753U (zh) 一种航空电子设备通风计算机的自动测试系统
CN113595835B (zh) 一种地面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CN113567796B (zh) 一种兼容性性能测试方法
CN211603344U (zh) 一种直流电阻及开短路测试装置
CN111693754B (zh) 通信模组pin脚电压检测装置、设备及方法
CN103605034A (zh) 一种检测机柜配线的装置
CN209606534U (zh) 配网终端自动化测试系统
JP2023539422A (ja) 電気信号を生成及び測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08971523U (zh) 光通信器件自动调测装置及设备
CN113933566B (zh) 程控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