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0865U -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0865U
CN219550865U CN202320261723.1U CN202320261723U CN219550865U CN 219550865 U CN219550865 U CN 219550865U CN 202320261723 U CN202320261723 U CN 202320261723U CN 219550865 U CN219550865 U CN 219550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iquid inlet
liquid outlet
liquid
thick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17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郁良
赵伟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er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er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er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er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17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0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0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0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导流管和厚膜结构,导流管容置于加热管的内腔,并与加热管的内壁间隔设置,以使导流管的外壁与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厚膜结构设于加热管的外壁,并用于对流经加热通道的液体加热,厚膜结构包括多条加热电路,通过控制各加热电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通电能够改变厚膜结构的加热功率,以使加热装置能够提供多种加热功率,将上述的加热装置应用于热饮设备,由于加热装置能够提供多种的加热功率,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来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加热需求。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背景技术
速热饮水机、速热咖啡机、速热热水器等加热电器是一种为当今快节奏生活而研发出来的一种即热式加热设备。该加热设备最大的特点是加热速度快,无需等待就可以饮用烧开的热水,该加热设备能够方便的与过滤饮用水或桶装水配合使用,加热设备能够避免传统加热设备反复沸腾或者水不能烧开的缺点,确保饮用或使用水的安全和健康,该类加热设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饮水、用水加热设备,在国内也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传统加热设备通常只有一个加热功率,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加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加热设备通常只有一个加热功率,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加热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导流管和厚膜结构,所述导流管容置于所述加热管的内腔,并与所述加热管的内壁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导流管的外壁与所述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
所述厚膜结构设于所述加热管的外壁,并用于对流经所述加热通道的液体加热,所述厚膜结构包括多条加热电路,通过控制各所述加热电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通电能够改变所述厚膜结构的加热功率。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厚膜结构包括两条加热电路,各所述加热电路的加热功率相同或不同。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两条所述加热电路分别为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呈蛇形布置,所述第二电路呈蛇形布置,并与所述第一电路交叉设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包括导管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导管本体两端的进液端盖和出液端盖,所述进液端盖和所述出液端盖均与所述加热管的内壁间隙配合;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外壳、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相卡合,以将所述加热管悬置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之间,所述外壳套装于所述加热管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相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加热管的外壁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进液密封圈和出液密封圈,所述进液接头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进液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进液密封圈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出液接头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出液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出液密封圈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弹性卡合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所述进液端盖、所述出液端盖和所述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加热通道,所述进液端盖的周向边沿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加热通道和所述进液接头的进液腔,所述出液端盖的周向边沿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加热通道和所述出液接头的出液腔;和/或
所述导管本体的内壁、所述进液端盖和所述出液端盖围合形成导流腔,所述进液端盖的中心处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连通所述进液接头的进液腔和所述导流腔。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感测器,所述温度感测器包括两个测温探头,两个所述测温探头中的一个插入所述进液接头的进液腔,并用于感测进液侧的温度值,另一个插入所述出液接头的出液腔,并用于感测出液侧的温度值;和/或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自动复位温控器和手动复位温控器,所述自动复位温控器和所述手动复位温控器均安装于所述外壳,并均与所述厚膜结构相接触,以能够感测所述厚膜结构的温度值;所述自动复位温控器和所述手动复位温控器还均与所述厚膜结构电连接,以能够控制所述厚膜结构的通断电。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加热管、所述进液接头以及所述出液接头同轴设置;和/或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对外安装的连接孔。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焊接于所述加热管,并与地线相连接;和/或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多个接线端子,各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厚膜结构相连接,并用于对外接线。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饮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由于厚膜结构包括多条加热电路,通过控制各加热电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通电能够改变厚膜结构的加热功率,以使加热装置能够提供多种加热功率,将上述的加热装置应用于热饮设备,由于加热装置能够提供多种的加热功率,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来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加热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的侧视图一。
图4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的侧视图二。
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中进液端盖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中出液端盖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中厚膜结构的电路布线图。
图11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的水道结构液体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加热管;101、加热通道;102、导流腔;200、导流管;210、导管本体;220、进液端盖;221、进液孔;222、导流孔;223、第一凸起部;230、出液端盖;231、出液孔;232、第二凸起部;300、厚膜结构;310、第一电路;320、第二电路;400、外壳;410、连接孔;420、连接柱;510、进液接头;511、第一安装槽;520、出液接头;521、第二安装槽;530、进液密封圈;531、第一密封槽;540、出液密封圈;541、第二密封槽;610、温度感测器;611、测温探头;620、自动复位温控器;630、手动复位温控器;710、接线柱;720、接线端子;73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主要用于对液体进行即热式加热。请参阅图1至图5、图11,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100、导流管200和厚膜结构300,导流管200容置于加热管100的内腔,并与加热管100的内壁间隔设置,以使导流管200的外壁与加热管100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101。
在本实施例中,厚膜结构300设于加热管100的外壁,并用于对流经加热通道101的液体加热,厚膜结构300包括多条加热电路,通过控制各加热电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通电能够改变厚膜结构300的加热功率,以使加热装置能够提供多种加热功率,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来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加热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流管200的外壁与加热管100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101,从而使得加热通道101的截面呈圆环状,在厚膜结构300占有面积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加热通道101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对加热通道101的待加热液体体积进行控制,厚膜结构300通电产生的热量可快速、高效的传递至加热通道101中,并对加热通道10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以将流经加热通道101的液体加热至预设温度,以减少液体的加热时间,从而能够保证加热通道101内液体的加热效率,实现即热式加热。
传统的电热管发热技术,电热管的发热效率较低,发热效率仅在60%,加热耗时长,电热管体积较大且重,造成发热不均匀。相比于传统的电热管发热技术,本实施例采用厚膜加热技术,第一方面,由于厚膜加热技术的发热效率更高,因而在同等发热功率条件下,厚膜加热技术的表面功率密度可以做到60W/cm2,厚膜加热技术对比传统的电热管加热方式,发热效率更高,厚膜加热技术的发热效率高达95%,热效率高,从而使得加热装置能耗低,节能环保,同时使用寿命较长,通常来说使用寿命在15000小时以上;第二方面,由于厚膜结构300在同等功率下体积尺寸可以做的更小,利于加热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加热装置的重量可小至155克左右。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0,厚膜结构300包括两条加热电路,各加热电路的加热功率相同或不同,从而能够通过两条加热电路提供二种或三种加热功率。
进一步的,两条加热电路分别为第一电路310和第二电路320,第一电路310呈蛇形布置,第二电路320呈蛇形布置,并与第一电路310交叉设置,从而能够保证加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当第一电路310的加热功率和第二电路320的加热功率不同时,第一电路310的加热功率可选为700W,第二电路320的加热功率可选为1400W,当第一电路310通电,第二电路320断电,加热装置能够采用700W的功率加热工作,当第一电路310断电,第二电路320通电,加热装置能够采用1400W的功率加热工作,当第一电路310通电,第二电路320通电,加热装置能够采用2100W的功率加热工作,从而提供三种加热功率,以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加热需求。
例如,当用户需要出液温度在45度时,可采用700W的功率加热工作,以满足出液温度,当用户需要出液温度在60度时,可采用1400W的功率加热工作,以满足出液温度,当用户需要出液温度在100度时,可采用2100W的功率加热工作,以满足出液温度。
当第一电路310的加热功率和第二电路320的加热功率相同时,第一电路310的加热功率可选为700W,第二电路320的加热功率可选为700W,当第一电路310通电,第二电路320断电,加热装置能够采用700W的功率加热工作,当第一电路310通电,第二电路320通电,加热装置能够采用1400W的功率加热工作,从而提供二种加热功率,以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加热需求。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310的加热功率还可为300W、500W或其他数值,第二电路320的加热功率也还可为300W、500W、900W或其他数值,第一电路310的加热功率和第二电路320的加热功率还能够根据具体的加热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厚膜结构300还可包括三条或更多的加热电路,以提供更多种类的加热功率,从而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加热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厚膜结构300为印制于加热管100外壁的膜层,通过高温烧结将厚膜结构300直接粘合在加热管100的外壁上,厚膜结构300包括绝缘层、电阻层和覆盖层,绝缘层、电阻层和覆盖层依次序包覆于加热管100的外壁。将绝缘层设置在电阻层和加热管100的外壁之间,以保证电阻层和加热管100外壁之间的绝缘,覆盖层包覆在电阻层的外侧,并用于保护电阻层。
进一步的,厚膜结构300还包括导体层,导体层设于绝缘层和覆盖层之间,并用于与电阻层电连接。通过导体层实现对电阻层的通电,以使得电阻层发热。厚膜结构300可通过多次印刷工序印制形成,加热电路形成于电阻层和导体层。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导流管200包括导管本体210,以及安装于导管本体210两端的进液端盖220和出液端盖230,进液端盖220和出液端盖230均与加热管100的内壁间隙配合,以将导流管200装配于加热管100的内腔中。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还包括外壳400、进液接头510和出液接头520,加热管100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接头510和出液接头520相卡合,以将加热管100悬置于进液接头510和出液接头520之间,外壳400套装于加热管100的外部,并分别与进液接头510和出液接头520相连接,外壳400的内壁与加热管100的外壁间隔设置,以将加热管100、导流管200、进液接头510和出液接头520集成装配在外壳400上,从而形成模块化的加热装置,便于加热装置的对外装配。
通过上述装配设置,能够方便的将导流管200精准的装配于加热管100内,再将外壳400套装于加热管100的外部,最终将进液接头510和出液接头520装配于加热管100的两端,组装方便,加热装置安装省时,省力,便于加热装置的大规模加工生产。
具体的,导流管200与加热管100、进液接头510以及出液接头520同轴设置,从而便于各相关部件的同轴装配。进一步的,外壳400上设置有对外安装的连接孔410,从而便于通过连接孔410将加热装置装配于外部构件上。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管100为不锈钢金属管,外壳400为塑胶壳体,外壳400上形成有多个连接柱420,连接孔410设有多个,并分别开设于各所述连接柱420上,各所述连接柱420在所述外壳400的周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5至图7,加热装置还包括进液密封圈530和出液密封圈540,进液接头510朝向加热管100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511,进液密封圈530设于第一安装槽511内,进液密封圈530朝向加热管100一侧开设有第一密封槽531,出液接头520朝向加热管100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521,出液密封圈540设于第二安装槽521内,出液密封圈540朝向加热管100一侧开设有第二密封槽541,加热管100的两端分别弹性卡合于第一密封槽531和第二密封槽541内,从而实现加热管100与进液接头510、出液接头520的密封装配。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导管本体210的外壁、进液端盖220、出液端盖230和加热管100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101,进液端盖220的周向边沿设有进液孔221,进液孔221连通加热通道101和进液接头510的进液腔,出液端盖230的周向边沿设有出液孔231,出液孔231连通加热通道101和出液接头520的出液腔,从而在进液接头510的进液腔进液后,液体能够通过进液孔221进入加热通道101内,并通过加热通道101后自出液孔231进入出液接头520的出液腔内,最终自出液腔输出,将液体加热至预设温度。
具体的,请参阅图5至图9,导管本体210的内壁、进液端盖220和出液端盖230围合形成导流腔102,进液端盖220的中心处设有导流孔222,导流孔222连通进液接头510的进液腔和导流腔102,进液接头510进液腔内的液体,一部分直接通过进液孔221进入加热通道101内,另一部分通过导流孔222先进入导流腔102,在导流腔102被充分液体后,液体还是会自导流腔102内循环流出,通过导流孔222、进液孔221进入加热通道101内,从而使得加热管100内的液体充分加热,从而保证加热通道101的出液温度。
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竖直放置,出液接头520高于进液接头510设置,进液端盖220呈圆盘状,进液孔221开设有多个,并在进液端盖220的周向边沿间隔分布,进液端盖220的中心处朝向导管本体210方向形变形成第一凸起部223,导流孔222开设于第一凸起部223,出液端盖230也呈圆盘状,出液孔231开设有多个,并在出液端盖230的周向边沿间隔分布,出液端盖230的中心处朝向导管本体210的方向形变形成第二凸起部232,进液端盖220和出液端盖23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结构区别仅在于,进液端盖220的中心处开设有导流孔22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端盖220和出液端盖230的结构还有较大不同,出液端盖230还可为扁平状圆盘。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还包括水泵,水泵与进液接头510相连接,并用于驱动液体流入进液接头510的进液腔内,当水泵短路或缺水,加热装置会出现干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感测器610,温度感测器610包括两个测温探头611,两个测温探头611中的一个插入进液接头510的进液腔,并用于感测进液侧的温度值,另一个插入出液接头520的出液腔,并用于感测出液侧的温度值,从而能够实现加热装置进液和出液的温度检测。具体的,温度感测器610可选为NTC热敏电阻。
进一步的,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板,控制板能够根据温度感测器610感测到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及液体流量,保证出液温度达到设定功能的要求。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加热装置还包括自动复位温控器620和手动复位温控器630,自动复位温控器620和手动复位温控器630均安装于外壳400,并均与厚膜结构300相接触,以能够感测厚膜结构300的温度值;自动复位温控器620和手动复位温控器630还均与厚膜结构300电连接,以能够控制厚膜结构300的通断电,从而通过自动复位温控器620和手动复位温控器630对加热装置干烧保护。
在自动复位温控器620正常工作时,当自动复位温控器620感测到厚膜结构300的温度超过第一预设温度值,则自动复位温控器620能够输出控制信号,并控制厚膜结构300断电,当自动复位温控器620感测到厚膜结构300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自动复位温控器620复位,并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厚膜结构300通电,从而通过自动复位温控器620保护加热装置。
在自动复位温控器620故障或损坏时,当手动复位温控器630感测到厚膜结构300的温度超过第二预设温度值,则手动复位温控器630能够输出控制信号,并控制厚膜结构300断电,当手动复位温控器630感测到厚膜结构300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手动复位温控器630不自动复位,需要用户手动按压手动复位温控器630的控制开关,才能够控制厚膜结构300通电。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动复位温控器相对于手动复位温控器630更靠近出液接头520设置,由于液体在流经加热通道101的过程中,越接近出液接头520,液体温度越高,因而加热管100内出现干烧时,自动动复位温控器处的温度要高于手动复位温控器630处的温度,因而会优先触发自动动复位温控器进行温控保护。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的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位置的温度值,正常工作时,厚膜结构300表面的温度在200度左右,第一预设温度可选为600度,第二预设温度可选为700度。在加热管100内出现干烧时,厚膜结构300的温度持续升高至600度,当自动复位温控器620正常工作,则会触发自动复位温控器620的温控保护,控制厚膜结构300断电,当自动复位温控器620故障或损坏,厚膜结构300的温度持续升高至700度,则会触发手动复位温控器630的温控保护,控制厚膜结构300断电。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位置还可选为550度、650度或其他数值,第二预设温度还可选为680度、720度或其他数值,同时,自动动复位温控器和手动复位温控器630还可相距出液接头520的间距尺寸相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加热装置还包括接线柱710,接线柱710焊接于加热管100,并与地线相连接,从而实现接地保护。进一步的,加热装置还包括多个接线端子720,各接线端子720分别与厚膜结构300相连接,并用于对外接线,从而便于厚膜结构300的接线连接。具体的,接线柱710可选为螺母柱。
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组装过程如下:先将接线柱710碰焊于加热管100的外壁,再将导流管200装配在加热管100的内腔中,并在加热管100的两端分别套装出液密封圈540和进液密封圈530,之后将加热管100、导流管200、出液密封圈540和进液密封圈530整体装入外壳400内,将进液接头510和出液接头520在加热管100的两端对位安装,采用螺丝将进液接头510和出液接头520分别安装于外壳400的两端,对安装后的接线柱710上锡。
再将温度感测器610的两个测温探头611分别安装在进液接头510的进液腔内以及出液接头520的出液腔内,从而分别对进液接头510进液腔内的常温液体进行温度感测,对出液接头520出液腔内的高温液体进行温度感测,再将自动复位温控器620和手动复位温控器630分别安装于外对应的孔位上,最终通过导线730连接自动复位温控器620、手动复位温控器630和各接线端子720中的一个,从而完成加热装置的快速组装。
请参阅图1至图11,一实施例的热饮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由于加热装置能够提供多种的加热功率,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来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加热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热饮设备可选为速热饮水机、速热咖啡机、速热热水器和速热温奶机等,液体可选为水、牛奶和咖啡等,本实用新型的热饮设备为一种即热式热饮机,通过该热饮设备能够实现液体的即热式加热,加热时间较短,从而能够使得用户尽快饮用到热的饮品,用户体验较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导流管和厚膜结构,所述导流管容置于所述加热管的内腔,并与所述加热管的内壁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导流管的外壁与所述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
所述厚膜结构设于所述加热管的外壁,并用于对流经所述加热通道的液体加热,所述厚膜结构包括多条加热电路,通过控制各所述加热电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通电能够改变所述厚膜结构的加热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结构包括两条加热电路,各所述加热电路的加热功率相同或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加热电路分别为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呈蛇形布置,所述第二电路呈蛇形布置,并与所述第一电路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包括导管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导管本体两端的进液端盖和出液端盖,所述进液端盖和所述出液端盖均与所述加热管的内壁间隙配合;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外壳、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相卡合,以将所述加热管悬置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之间,所述外壳套装于所述加热管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相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加热管的外壁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进液密封圈和出液密封圈,所述进液接头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进液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进液密封圈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出液接头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出液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出液密封圈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弹性卡合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所述进液端盖、所述出液端盖和所述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加热通道,所述进液端盖的周向边沿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加热通道和所述进液接头的进液腔,所述出液端盖的周向边沿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加热通道和所述出液接头的出液腔;和/或
所述导管本体的内壁、所述进液端盖和所述出液端盖围合形成导流腔,所述进液端盖的中心处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连通所述进液接头的进液腔和所述导流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感测器,所述温度感测器包括两个测温探头,两个所述测温探头中的一个插入所述进液接头的进液腔,并用于感测进液侧的温度值,另一个插入所述出液接头的出液腔,并用于感测出液侧的温度值;和/或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自动复位温控器和手动复位温控器,所述自动复位温控器和所述手动复位温控器均安装于所述外壳,并均与所述厚膜结构相接触,以能够感测所述厚膜结构的温度值;所述自动复位温控器和所述手动复位温控器还均与所述厚膜结构电连接,以能够控制所述厚膜结构的通断电。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加热管、所述进液接头以及所述出液接头同轴设置;和/或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对外安装的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焊接于所述加热管,并与地线相连接;和/或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多个接线端子,各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厚膜结构相连接,并用于对外接线。
10.一种热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CN202320261723.1U 2023-02-10 2023-02-10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Active CN219550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1723.1U CN219550865U (zh) 2023-02-10 2023-02-10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1723.1U CN219550865U (zh) 2023-02-10 2023-02-10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0865U true CN219550865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1723.1U Active CN219550865U (zh) 2023-02-10 2023-02-10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0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56372B2 (en) Fluid-heating apparatus, circuit for heating a fluid,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5872890A (en) Cartridge heater system
CN219550865U (zh)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CN101536872A (zh) 即热式电水壶
CN211833974U (zh) 咖啡机锅炉加热器及咖啡机
US4633066A (en)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dual mode electric water heating receptacle
CN209915735U (zh) 带缺水检测的电磁加热饮水机
CN210165575U (zh) 超传导电热水锅炉
CN210129966U (zh) 厚膜加热器
CN210784001U (zh) 一种饮水机的断水保护结构
CN218474463U (zh)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CN116725376A (zh) 加热装置和热饮设备
CN212972726U (zh) 一种开水机的加热器及开水机
CN213066287U (zh) 一种用风机盘管和半导体加热棒制作的暖气机
CN217959976U (zh) 蒸汽发生器和拖地机
CN210961495U (zh) 一种防溢出的电热水壶
CN220250330U (zh) 加热装置
CN220017748U (zh) 一种防烧丝的裸露式加热元件的热水器加热装置
CN216868648U (zh) 一种具有防干烧功能的电取暖加热器
CN220876554U (zh) 用于茶吧机的水壶以及茶吧机
CN211240110U (zh) 一种发热盘
CN217987297U (zh) 一种即热式上液装置
CN218269013U (zh) 蒸汽发生器和家用电器
CN219655417U (zh) 加热器、加热龙头和净水机
CN210276873U (zh) 防漏电智能温控电热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