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0075U - 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 - Google Patents

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0075U
CN219550075U CN202321062785.6U CN202321062785U CN219550075U CN 219550075 U CN219550075 U CN 219550075U CN 202321062785 U CN202321062785 U CN 202321062785U CN 219550075 U CN219550075 U CN 219550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support
lifting
sub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627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培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627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0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0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0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包括:教学设备,包括主屏和设置于主屏两端的第一副板以及第二副板;升降机构安装于待装面,升降机构与教学设备朝向待装面的一侧面连接;滚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设置于第一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相对设置,第一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滚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于第二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安装于待装面,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相对设置,第二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滚动。本申请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的教学设备能稳定的升降。

Description

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
背景技术
教学设备一般壁挂安装于待装面上,由于不同的教师身高不同,部分教师在教学设备上的书写可能会存在不便。现有教学设备通过设置由电机和与教学设备连接的支架组成升降机构,并由电机驱动支架升降进而带动教学设备升降来实现高度调整。但由于教学设备宽度较大,在升降过程中教学设备两端往往会存在摇晃摆动等不稳定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以解决教学设备因宽度较大,在升降过程中两端往往会存在摇晃摆动等不稳定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包括:教学设备,包括主屏、第一副板以及第二副板,第一副板设置于主屏的一端,第二副板设置于主屏的另一端;升降机构,安装于待装面,升降机构与教学设备朝向待装面的一侧面连接,用于驱动教学设备沿第一方向升降;滚动组件,包括第一滚动组件以及第二滚动组件,第一滚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设置于第一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第一支架安装于待装面,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相对设置,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滚动,第一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第二滚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于第二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第二支架安装于待装面,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相对设置,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滚动,第二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
其中,第一滚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滚动件,第三滚动件安装于第一支架,第三滚动件的滚轮面凸设于第一支架靠近第一副板的一侧面,第三滚动件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滚动、并与第一副板滚动连接;第二滚动组件还包括第四滚动件,第四滚动件安装于第二支架,第四滚动件的滚轮面凸设于第二支架靠近第二副板的一侧面,第四滚动件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滚动、并与第二副板滚动连接。
其中,第一副板朝向待装面的一侧面凸起设置有第一导向凸台,第一导向凸台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第一导向凸台与第三滚动件的滚轮面滚动连接;第二副板朝向待装面的一侧面凸起设置有第二导向凸台,第二导向凸台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第二导向凸台与第四滚动件的滚轮面滚动连接。
其中,第一副板远离主屏的一端垂直设置有第一侧板,第一导向凸台设置于第一侧板朝向主屏的一侧面;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子支架和与第一子支架垂直的第二子支架,第一子支架安装于待装面,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安装于第二子支架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面,第三滚动件设置于第二子支架背离第一侧板的一侧面,第三滚动件的滚轮面凸设于第二子支架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面;第二副板远离主屏的一端垂直设置有第二侧板,第二导向凸台设置于第二侧板朝向主屏的一侧面;第二支架包括第三子支架和与第三子支架垂直的第四子支架,第三子支架安装于待装面,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安装于第四子支架朝向第二侧板的一侧面,第四滚动件设置于第四子支架背离第二侧板的一侧面,第四滚动件的滚轮面凸设于第四子支架朝向第二侧板的一侧面。
其中,第一滚动件为第一滚轮,第二滚动件为第二滚轮,第三滚动件为第三滚轮,第四滚动件为第四滚轮。
其中,还包括两个固定支架,两个固定支架间隔设置且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两个固定支架一侧面分别与教学设备连接;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支架,第一升降支架卡接于两个固定支架另一侧面内。
其中,第一升降支架包括升降框架以及设置于升降框架的升降部,升降部远离升降框架的端部背离教学设备弯折设置;固定支架背离教学设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槽的形状与升降部远离升降框架的形状匹配,升降部卡接于第一卡接槽内。
其中,升降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升降部设置于第一端外,第二端形成有第二卡接槽,第二端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翻边,翻边为第二卡接槽一侧壁;固定支架背离教学设备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和固定支架之间形成有第三卡接槽,翻边卡接于第三卡接槽,卡接部位于第二卡接槽内。
其中,固定支架沿第一方向贯通有若干个固定孔,教学设备通过固定孔可拆卸于固定支架。
其中,升降机构还包括:滑移组件,包括两个滑轨以及两个滑块,两个滑轨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滑轨固定于待装面,滑块滑移于滑轨,滑块与第一升降支架连接;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螺纹杆、固定座以及螺母座,螺纹杆一端与驱动件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连接,螺母座螺纹套设于螺纹杆,螺母座与第一升降支架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包括教学设备、升降机构和滚动组件。教学设备包括主屏、第一副板以及第二副板。第一副板设置于主屏的一端。第二副板设置于主屏的另一端。升降机构安装于待装面。升降机构与教学设备朝向待装面的一侧面连接,用于驱动教学设备沿第一方向升降。滚动组件包括第一滚动组件以及第二滚动组件。第一滚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设置于第一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第一支架安装于待装面。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相对设置。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滚动。第一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第二滚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于第二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第二支架安装于待装面。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相对设置。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滚动。第二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通过设置升降机构驱动教学设备升降,再设置第一副板、第二副板和滚动组件并相互配合,一副板和第二副板在教学设备升降过程中会持续的受到滚轮面的限位,使其被导向沿第一方向滚动,带动整个教学设备准确的沿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教学设备实现稳定的升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滚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B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A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C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D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1、教学设备;11、主屏;12、第一副板;121、第一导向凸台;122、第一侧板;13、第二副板;131、第二导向凸台;132、第二侧板;2、升降机构;21、第一升降支架;211、升降框架;21a、第一端;21b、第二端;2111、升降部;2112、第二卡接槽;2112a、翻边;22、滑移组件;221、滑轨;222、滑块;23、驱动组件;231、驱动件;232、螺纹杆;233、固定座;234、螺母座;3、滚动组件;31、第一滚动组件;311、第一支架;3111、第一子支架;3112、第二子支架;312、第一滚动件;3121、第一滚轮;313、第三滚动件;3131、第三滚轮;32、第二滚动组件;321、第二支架;3211、第三子支架;3212、第四子支架;322、第二滚动件;3221、第二滚轮;323、第四滚动件;3231、第四滚轮;4、固定支架;41、第一卡接槽;42、卡接部;43、第三卡接槽;44、固定孔;5、待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滚轮组件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10包括教学设备1、升降机构2和滚动组件3。教学设备1包括主屏11、第一副板12以及第二副板13。主屏11可以是显示屏等。第一副板12设置于主屏11的一端。第二副板13设置于主屏11的另一端。第一副板12和第二副板13可以用于书写等。升降机构2安装于待装面5。待装面5可以是墙壁、专用支架的一侧面等,此处不作限制。升降机构2与教学设备1朝向待装面5的一侧面连接。升降机构2用于驱动教学设备1沿第一方向X升降。当升降机构2上升时,教学设备1随之上升。当升降机构2下降时,教学设备1随之下降。通过升降机构2实现教学设备1升降来实现高度调整。
滚动组件3包括第一滚动组件31以及第二滚动组件32。第一滚动组件31包括第一支架311和设置于第一支架311的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312。第一滚动件312可以滚动。第一支架311安装于待装面5。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312相对设置。第一滚动件312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X滚动。第一副板12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312的滚轮面之间。
第二滚动组件32包括第二支架321和设置于第二支架321的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322。第二滚动件322可以滚动。第二支架321安装于待装面5。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322相对设置。第二滚动件322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X滚动。第二副板13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322的滚轮面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升降机构2可以驱动教学设备1沿第一方向X升降,当教学设备1在升降过程中因受到力的扰动而可能发生晃动时,由于第一副板12和第二副板13均分别设置于滚动组件3的至少两个滚轮面之间,第一副板12和第二副板13在升降过程中会持续的受到滚轮面的限位并受到反作用力而消除扰动,使其被导向沿第一方向X滚动,带动整个教学设备1准确的沿第一方向X运动,使得教学设备1左右实现稳定的升降。
另外,通过使滚动组件3和升降机构2均安装于待装面5,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10可以直接安装于在待装面5上并实现升降,而无需设置如底座等结构,减小了空间占用。
上述升降机构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能实现升降即可,此处不作限制。如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包括动力设备(图上未示意)和活动件(图上未示意)。活动件一侧连接至教学设备1,另一侧连接至动力设备。动力设备可以驱动活动件进行升降。如另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包括活动件。活动件连接至教学设备1。活动件可以由人工搬动进行升降。
上述第一滚动件312的数量和分布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能使第一副板12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312的滚轮面之间即可,此处不作限制。如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动件312数量为四个,两个第一滚动件312紧密相邻设置,另外两个第一滚动件312紧密相邻设置。第一副板12同时滚动于四个第一滚动件312的滚轮面。如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滚动件312数量为四个,一个第一滚动件312单独设置,另外三个第一滚动件312紧密依次相邻设置。第一副板12同时滚动于四个第一滚动件312的滚轮面。
上述第二滚动件322的数量和分布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能使第二副板13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322的滚轮面之间即可,此处不作限制。如本实施例中,第二滚动件322数量为四个,两个设置于第二副板13一侧,另外两个设置于第二副板13另一侧。第二副板13同时滚动于四个第二滚动件322的滚轮面。如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滚动件322数量为四个,一个设置于第二副板13一侧,另外三个设置于第二副板13另一侧。第二副板13同时滚动于四个第二滚动件322的滚轮面。
第一滚动件312和第二滚动件322可以是滚轮、滚珠等,能够滚动即可,此处不作限制。升降机构2、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21可以通过膨胀螺钉等固定于待装面5,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滚动组件31还包括第三滚动件313。第三滚动件313可以滚动。第三滚动件313安装于第一支架311。第三滚动件313的滚轮面凸设于第一支架311靠近第一副板12的一侧面。第三滚动件313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X滚动。第三滚动件313的滚轮面与第一副板12滚动连接。
第二滚动组件32还包括第四滚动件323。第四滚动件323可以滚动。第四滚动件323安装于第二支架321。第四滚动件323的滚轮面凸设于第二支架321靠近第二副板13的一侧面。第四滚动件323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X滚动。第四滚动件323的滚轮面与第二副板13滚动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当教学设备1沿第一方向X升降时,由于第三滚动件313的滚轮面凸设于第一支架311以及第四滚动件323的滚轮面凸设于第二支架321,第一副板12只会滚动于第三滚动件313而不会与第一支架311的面接触,第二副板13只会滚动于第四滚动件323而不会与第二支架321的面接触。即教学设备1与滚动组件3间只有滚动摩擦而避免了产生滑动摩擦,使得教学设备1在升降过程中摩擦力更小,进而使教学设备1的升降更加顺畅和稳定。
请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B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在实际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副板12和第二副板13在滚动组件3上沿第一方向X滚动的稳定性,还可以在第一副板12上设置第一导向凸台121和在第二副板13上设置第二导向凸台13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副板12朝向待装面5的一侧面凸起设置有第一导向凸台121。第一导向凸台121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312的滚轮面之间。第一导向凸台121与第三滚动件313的滚轮面滚动连接。
第二副板13朝向待装面5的一侧面凸起设置有第二导向凸台131。第二导向凸台131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322的滚轮面之间。第二导向凸台131与第四滚动件323的滚轮面滚动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教学设备1沿第一方向X升降时,第一导向凸台121限位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312和第三滚轮3131件之间,第二导向凸台131限位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322和第四滚轮3231件之间,即两者均受到来自三个方向的限位,使得第一副板12和第二副板13沿第一方向X滚动时更加稳定,进而使教学设备1的升降更加稳定。
上述第一导向凸台121和第二导向凸台131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凸台121沿第一方向X与第一副板12等长延伸设置。第二导向凸台131沿第一方向X与第二副板13等长延伸设置。如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凸台121沿第一方向X设置并且尺寸大于第一副板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第二导向凸台131沿第一方向X设置并且尺寸大于第二副板13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副板12远离主屏11的一端垂直设置有第一侧板122。第一导向凸台121设置于第一侧板122朝向主屏11的一侧面。第一支架311包括第一子支架3111和与第一子支架3111垂直的第二子支架3112。第一子支架3111安装于待装面5。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312安装于第二子支架3112朝向第一侧板122的一侧面。第三滚动件313设置于第二子支架3112背离第一侧板122的一侧面。第三滚动件313的滚轮面凸设于第二子支架3112朝向第一侧板122的一侧面。
第二副板13远离主屏11的一端垂直设置有第二侧板132。第二导向凸台131设置于第二侧板132朝向主屏11的一侧面。第二支架321包括第三子支架3211和与第三子支架3211垂直的第四子支架3212。第三子支架3211安装于待装面5。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322安装于第四子支架3212朝向第二侧板132的一侧面。第四滚动件323设置于第四子支架3212背离第二侧板132的一侧面。第四滚动件323的滚轮面凸设于第四子支架3212朝向第二侧板132的一侧面。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第一滚动件312设置于第二子支架3112朝向第一侧板122的一侧,以及第二滚动件322设置于第四子支架3212朝向第二侧板132的一侧,第一导向凸台121和第二导向凸台131持续受到垂直于待装面5的限位,使得教学设备1即使受到垂直于待装面5的力,也无法沿垂直于待装面5方向运动,提升了教学设备1安装和升降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由于第三滚动件313的滚轮面凸设于第二子支架3112朝向第一侧板122的一侧面,以及由于第四滚动件323的滚轮面凸设于第四子支架3212朝向第二侧板132的一侧面,第一导向凸台121还会受到由第一侧板122向主屏11方向的限位,第二导向凸台131还会受到由第二侧板132向主屏11方向的限位。由此,教学设备1在四个方向上均被限位,只能沿第一方向X进行滚动,使得教学设备1沿第一方向X的升降更加稳定。
另外,由于第一导向凸台121、第二导向凸台131和滚轮组件均位于第一侧板122和第二侧板132之间,可以很好的被教学设备1、第一侧板122和第二侧板132遮挡隐藏,提升了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10的整体美观性。
请回阅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滚动件312为第一滚轮3121。第二滚动件322为第二滚轮3221。第三滚动件313为第三滚轮3131。第四滚动件323为第四滚轮3231。由此,第一滚动件312、第二滚动件322、第三滚动件313和第四滚动件323可以稳定且连续的滚动,使得教学设备1可以流畅且稳定的在滚动组件3上滚动。
请参阅图5至图7,图5是图1所示A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在一实施例中,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10还包括两个固定支架4。两个固定支架4间隔设置且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两个固定支架4一侧面分别与教学设备1连接。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升降支架21。第一升降支架21卡接于两个固定支架4另一侧面内。
由此,教学设备1可以通过固定支架4便捷的安装或拆卸于第一升降支架21,进而与升降机构2完成连接或拆卸,使教学设备1的安装更加灵活,提升了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10的拆装效率。
上述固定支架4与教学设备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焊接连接、粘接等,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支架21包括升降框架211以及设置于升降框架211的升降部2111。升降部2111远离升降框架211的端部背离教学设备1弯折设置。固定支架4背离教学设备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槽41。第一卡接槽41的形状与升降部2111远离升降框架211的形状匹配。升降部2111卡接于第一卡接槽41内。
其中,当第一升降支架21上升时,升降部2111可以通过第一卡接槽41带动固定支架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教学设备1向上移动。当第一升降支架21下降时,由于教学设备1安装于固定支架4一侧,固定支架4会受到由教学设备1重量而产生的侧向拉力,使第一卡接槽41有可能发生倾斜,进而导致升降部2111从第一卡接槽41中脱出。
通过使升降部2111远离升降框架211的端部背离教学设备1弯折设置,再让第一卡接槽41的形状与之匹配,在第一升降支架21下降过程中,当固定支架4受到侧向拉力而导致第一卡接槽41倾斜时,升降部2111远离升降框架211的端部会与第一卡接槽41接触并施加反作用力,使升降部2111锁定于第一卡接槽41内。由此,固定支架4仅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而不会发生侧向倾倒,使教学设备1不会与升降机构2脱离,提升了教学设备1升降时的稳定性。
升降部211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能实现上述的锁定作用即可,此处不作限制。如本实施例中,升降部2111设置为背离教学设备1弯折设置的圆形凸起。如另一实施例中,升降部2111设置为背离教学设备1弯折设置的矩形倒扣。
请参阅图8至图10,图8是本申请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一实施例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C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7所示D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升降框架2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a和第二端21b。升降部2111设置于第一端21a外。第二端21b形成有第二卡接槽2112。第二端21b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翻边2112a。翻边2112a为第二卡接槽2112一侧壁。固定支架4背离教学设备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42。卡接部42和固定支架4之间形成有第三卡接槽43。翻边2112a卡接于第三卡接槽43。卡接部42位于第二卡接槽2112内。
由此,依靠翻边2112a与第三卡接槽43的卡接以及卡接部42与第二卡接槽2112的卡接,固定支架4可以固定于升降框架211。再结合升降部2111与第一卡接槽41的卡接,固定支架4同时固定于升降框架211的第一端21a和第二端21b,使得固定支架4可以更加稳固的固定于升降机构2,进而使教学设备1可以稳固的固定于升降机构2,增强了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1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支架4沿第一方向X贯通有若干个固定孔44。教学设备1通过固定孔44可拆卸于固定支架4,如图7所示。由此,教学设备1可以方便的安装于固定支架4或解除安装,提高了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10的安装灵活性。同时,通过将教学设备1安装至不同的固定孔44,教学设备1相对于固定支架4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10的安装灵活性。
在实际过程中,为了便于安装,教学设备1可通过在固定孔44中穿设固定件(图上未示意)来安装于固定支架4。由此,教学设备1可以快速拆装于固定支架4。上述固定孔4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多个等,此处不作限制。
请回阅图1、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还包括滑移组件22和驱动组件23。滑移组件22包括两个滑轨221以及两个滑块222。两个滑轨22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间隔设置。滑轨221固定于待装面5。滑块222滑移于滑轨221。滑块222与第一升降支架21连接。驱动组件23包括驱动件231、螺纹杆232、固定座233以及螺母座234。固定座233安装于待装面5。驱动件231可以是电机等,此处不作限制。螺纹杆232一端与驱动件23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233连接。螺母座234螺纹套设于螺纹杆232。螺母座234与第一升降支架21连接。
其中,当驱动件231驱动螺纹杆232旋转时,螺母座234因为与螺纹杆232螺纹连接,会沿螺纹杆232进行旋转升降运动。由于第一升降支架21与螺母座234连接,螺母座234会带动第一升降支架21进行旋转升降运动。又由于第一升降支架21与滑移组件22连接,而滑移组件22的滑轨221固定于待装面5无法转动仅能由滑块222在滑轨221滑动,第一升降支架21的旋转升降运动被转化为平行升降运动。即最终第一升降支架21会在驱动件231的驱动下沿螺纹杆232平行升降,从而带动教学设备1在驱动件231的驱动下实现稳定升降。同时,由于教学设备1的升降是由螺母座234在螺纹杆232上由螺纹关系作用而实现运动的,即升降运动是通过螺纹旋转运动转化而成的连续直线运动,教学设备1可以连续的进行升降。由此,通过上述设置,教学设备1可以连续且稳定的进行升降。
另外,由于教学设备1通过螺母座234和螺纹杆232进行升降,当驱动件231停止旋转时,螺母座234与螺纹管之间会因为螺纹而产生自锁效应,教学设备1静止于当前位置而不会因重力而下落,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包括教学设备、升降机构和滚动组件。教学设备包括主屏、第一副板以及第二副板。第一副板设置于主屏的一端。第二副板设置于主屏的另一端。升降机构安装于待装面。升降机构与教学设备朝向待装面的一侧面连接,用于驱动教学设备沿第一方向升降。滚动组件包括第一滚动组件以及第二滚动组件。第一滚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设置于第一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第一支架安装于待装面。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相对设置。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滚动。第一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第二滚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于第二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第二支架安装于待装面。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相对设置。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沿第一方向滚动。第二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通过设置升降机构驱动教学设备升降,再设置第一副板、第二副板和滚动组件并相互配合,一副板和第二副板在教学设备升降过程中会持续的受到滚轮面的限位,使其被导向沿第一方向滚动,带动整个教学设备准确的沿第一方向运动,使得教学设备实现稳定的升降。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教学设备,包括主屏、第一副板以及第二副板,所述第一副板设置于所述主屏的一端,所述第二副板设置于所述主屏的另一端;
升降机构,安装于待装面,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教学设备朝向所述待装面的一侧面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教学设备沿第一方向升降;
滚动组件,包括第一滚动组件以及第二滚动组件,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于所述待装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滚动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滚动,所述第一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所述第二滚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二支架安装于所述待装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滚动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滚动,所述第二副板滚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滚动件,所述第三滚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三滚动件的滚轮面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副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三滚动件的滚轮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滚动、并与所述第一副板滚动连接;
所述第二滚动组件还包括第四滚动件,所述第四滚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四滚动件的滚轮面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二副板的一侧面,所述第四滚动件的滚轮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滚动、并与所述第二副板滚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板朝向所述待装面的一侧面凸起设置有第一导向凸台,所述第一导向凸台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一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所述第一导向凸台与所述第三滚动件的滚轮面滚动连接;
所述第二副板朝向所述待装面的一侧面凸起设置有第二导向凸台,所述第二导向凸台滚动于至少两个第二滚动件的滚轮面之间,所述第二导向凸台与所述第四滚动件的滚轮面滚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板远离所述主屏的一端垂直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导向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主屏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子支架和与所述第一子支架垂直的第二子支架,所述第一子支架安装于所述待装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滚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子支架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三滚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支架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三滚动件的滚轮面凸设于所述第二子支架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面;
所述第二副板远离所述主屏的一端垂直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导向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主屏的一侧面;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三子支架和与所述第三子支架垂直的第四子支架,所述第三子支架安装于所述待装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滚动件安装于所述第四子支架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面,所述第四滚动件设置于所述第四子支架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面,所述第四滚动件的滚轮面凸设于所述第四子支架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件为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动件为第二滚轮,所述第三滚动件为第三滚轮,所述第四滚动件为第四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固定支架,两个所述固定支架间隔设置且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一侧面分别与所述教学设备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支架,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卡接于所述两个所述固定支架另一侧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包括升降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框架的升降部,所述升降部远离所述升降框架的端部背离所述教学设备弯折设置;
所述固定支架背离所述教学设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形状与所述升降部远离所述升降框架的形状匹配,所述升降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升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外,所述第二端形成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端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为所述第二卡接槽一侧壁;
所述固定支架背离所述教学设备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间形成有第三卡接槽,所述翻边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接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教学设备通过所述固定孔可拆卸于所述固定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
滑移组件,包括两个滑轨以及两个滑块,两个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待装面,所述滑块滑移于所述滑轨,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连接;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螺纹杆、固定座以及螺母座,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螺母座螺纹套设于所述螺纹杆,所述螺母座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连接。
CN202321062785.6U 2023-04-27 2023-04-27 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 Active CN219550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2785.6U CN219550075U (zh) 2023-04-27 2023-04-27 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2785.6U CN219550075U (zh) 2023-04-27 2023-04-27 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0075U true CN219550075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5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62785.6U Active CN219550075U (zh) 2023-04-27 2023-04-27 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0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4948B2 (en) Electric shelf
US11344117B2 (en) Electric shelf
CN219550075U (zh) 教学设备壁挂升降组件
CN217155285U (zh) 一种线扫相机测试平台
CN213060095U (zh) 一种移动式高精度服务器升降设备
CN219451401U (zh) 一种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定位装置
GB2237555A (en) Linear motor elevator system
CN212500491U (zh) 一种多功能升降推车
JP6214516B2 (ja) 表示ボード用プロジェクターの走行装置
JP6120517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スタンド
CN212620560U (zh) 模板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14947465U (zh) 一种可调支架
CN221105282U (zh) 一种工程预算图纸展示框
CN216791964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场景空气环境粉尘监测装置
CN111348080A (zh) 一种多功能升降推车
CN105782651A (zh) 一种显示器用升降支撑架
CN220101738U (zh) 屏体保压装置
CN211920596U (zh) 一种欧米伽支架
CN220431968U (zh) 一种电梯对重支架结构
CN221780360U (zh) 一种用于电子工程的稳定底座
CN113620144B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液压电梯
CN221150561U (zh) 一种配电箱的布线装置
CN219005997U (zh) 一种光学调整用精密桌面升降台
CN220137897U (zh) 一种超静音的led滑轨屏
CN217201895U (zh) 一种强电电缆桥架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