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7819U - 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7819U
CN219547819U CN202320639532.4U CN202320639532U CN219547819U CN 219547819 U CN219547819 U CN 219547819U CN 202320639532 U CN202320639532 U CN 202320639532U CN 219547819 U CN219547819 U CN 219547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valve
foundation pit
foundation
existing building
prot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95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超
夏峰
孟晓东
王宁平
董益波
王涛
杨文�
柏宇
崔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TCE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TCE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TCE Group filed Critical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Priority to CN2023206395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7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7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7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土体基坑侧的基坑围护、设置在基坑围护与既有建筑物之间的土体中的上袖阀管、设置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土体中的多个下袖阀管,所述基坑围护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钻孔灌注桩、设置在所述钻孔灌注桩上方的冠梁,相邻两个所述钻孔灌注桩之间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布的所述下袖阀管,所述下袖阀管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结构旨在减小基坑的开挖及施工对紧临的既有浅基础建筑物产生的扰动,避免浅基础建筑物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产生过大的位移或变形、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便于基坑施工并保证该区域的施工安全及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及基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发展,地下交通道路愈发发达,新建地铁线路走向越来越难以绕避既有建筑物,新建地铁车站也大多位于城市中心的老旧城区。老旧城区建筑物一般为多层浅基础,通长采用线路避让、拆迁改移等方式,若无法避开,需要在建筑物周围开挖基坑,而地下交通所需的基坑较深,开挖会对浅基础建筑物造成很大的扰动,为了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现有的施工方法采用基坑围护和地下连续墙结合等方式。但是当周围环境条件受限,既有浅基础建筑物安全要求高变形要求严格,地下连续墙方式施工复杂,工期长,成本高,对空间要求高,对于城市浅基础建筑来说,施工效果并不好。
在实际施工时,基坑围护结构本身也会产生较大位移和变形,而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采取加固措施作为补救措施,对于浅基础建筑物风险较大,对于不利地质情况,紧临的浅基础建筑物容易发生过大的位移或变形,从而影响既有建筑物正常使用,甚至发生倒塌等安全事故。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至少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减小基坑的开挖及施工对紧临的既有浅基础建筑物产生的扰动,减小基坑围护的变形,避免既有浅基础建筑物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产生过大的位移或变形、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便于基坑施工并保证该区域的施工安全及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土体基坑侧的基坑围护、设置在基坑围护与既有建筑物之间的土体中的上袖阀管、设置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土体中的多个下袖阀管,所述基坑围护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钻孔灌注桩、设置在所述钻孔灌注桩上方的冠梁,相邻两个所述钻孔灌注桩之间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布的所述下袖阀管,所述下袖阀管水平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坑围护最外侧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布的所述下袖阀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袖阀管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下袖阀管的水平间距为1.2~1.5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下袖阀管的竖直间距为50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袖阀管倾斜角度为10°~1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袖阀管按梅花形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上袖阀管的水平间距为300mm,相邻两个所述上袖阀管的竖直间距为300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袖阀管沿所述既有建筑物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最外侧的所述上袖阀管超出所述既有建筑物的外侧面至少2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袖阀管和下袖阀管的直径为42mm,壁厚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上袖阀管注浆加固基坑与紧临的浅基础建筑物之间的土体,提高建筑物基础土体的承载能力,通过下袖阀管注浆提高建筑物基础土体的承载能力,弥补的浅基础承载力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加固了整个建筑物基础的土体,减小水土压力及建筑物传递给基坑围护结构的荷载,减小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以减小对紧临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自稳能力,降低基坑开挖对紧临浅基础建筑物的影响。
2)优选的,在基坑围护最外侧设置下袖阀管进行注浆,进一步加固基坑围护周边土体,提升基坑围护的牢固度。
3)优选的,倾斜设置提升整体的注浆区域,并向建筑物延伸,相比于竖直设置的袖阀管,能够提升加固效果同时减少上袖阀管的数量。
4)优选的,下袖阀管的水平间距根据基坑围护中钻孔灌注桩的直径确定,在实际施工中,1.2~1.5m为最合理的范围。
5)优选的,下袖阀管的竖直间距为500mm,具有很好的加固效果。
6)优选的,上袖阀管倾斜角度为10°~15°,此范围内加固效果较好。
7)优选的,按梅花形设置能够提升注浆后的加固效果,300mm间距加固效果最好。
8)优选的,上袖阀管超出所述既有建筑物的外侧面至少2m,对建筑物的最外侧土体进行加固,防止建筑物最外侧因沉降而开裂。
9)优选的,上袖阀管和下袖阀管的直径为42mm,壁厚为3.5mm,尺寸最为合理,注浆效果最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纵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在图1-图3中,1、建筑物;2、基坑围护;201、钻孔灌注桩;202、冠梁;3、上袖阀管;4、下袖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顶”、“底”、“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1保护结构,设置在既有建筑物1下方的土体基坑侧的基坑围护2、设置在基坑围护2与既有建筑物1之间的土体中的上袖阀管3、设置在既有建筑物1下方的土体中的多个下袖阀管4,基坑围护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钻孔灌注桩201、设置在钻孔灌注桩201上方的冠梁202,相邻两个钻孔灌注桩201之间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布的下袖阀管,下袖阀管4水平设置。
对上袖阀管3进行注浆,固结建筑物1与基坑之间的土体,解决浅基础承载力差的问题,减少基坑开挖对建筑物1的扰动,这样建筑物1不易向基坑倾斜沉降,对下袖阀管4进行注浆,固结建筑下方的土体,减少地下水的流失,并且下袖阀管4水平设置,大幅提升建筑物1基础的牢固度,减小水土压力及建筑物1传递给基坑围护2结构的荷载,下袖阀管4与基坑围护2配合能减小基坑围护2结构的变形,提高建筑物1的自稳能力,减小建筑物1的沉降和变形,降低基坑开挖对紧临浅基础建筑物1的影响。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坑围护2最外侧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布的下袖阀管4,这样下袖阀管4能加固基坑围护2最外侧的土体,减少基坑围护2的变形。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袖阀管3倾斜设置,相比于竖直设置,在相同的数量下,能够有更大的水平固结区域,进一步的,上袖阀管3倾斜角度为10°~15°,在此范围内,上袖阀管3注浆后固结效果好,若角度大于15°会影响固结深度,若角度小于10°,则水平固结区域会减小。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相邻两个下袖阀管4的水平间距为1.2~1.5m,根据钻孔灌注桩201的间距和直径确定,减少基坑围护2的变形。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相邻两个下袖阀管4的竖直间距为500mm,固结效果最佳。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袖阀管3按梅花形设置,形成的固结区域面积大,加固效果好,进一步的,相邻两个上袖阀管3的水平间距为300mm,相邻两个上袖阀管3的竖直间距为300mm,分布均匀,固结后均匀性更好。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袖阀管3沿既有建筑物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最外侧的上袖阀管3超出既有建筑物1的外侧面至少2m,对建筑物1的最外侧土体进行加固,防止建筑物1最外侧因沉降而开裂。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袖阀管3和下袖阀管4的直径为42mm,壁厚为3.5mm,易于注浆,注浆后固结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结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基坑施工前在基坑与建筑物1之间采用Φ42,t=3.5mm上袖阀管3斜向打孔注浆,注浆间距宜为300×300mm,按梅花形布置,打孔注浆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一般应以穿过卵石层为宜且不小于10m,基坑开挖前以填充注浆为主,控制注浆压力不得对既有浅基础建筑物1产生挤压而产生变形,开挖过程中根据监测及变形情况进行跟踪注浆。
进一步的,上袖阀管3布置宜为3排,具体可根据现场条件决定;打孔应向建筑物1底部倾斜,倾斜角度可根据建筑物1与基坑的实际距离决定,一般宜为10°~15°,倾斜角度是上袖阀管与竖直面的夹角,注浆压力应根据地质情况试验确定,应控制注浆压力不得使建筑物1产生变形。
进一步的,上袖阀管3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1、钻机成孔,合理选用钻机类型,调整钻进的角度,钻进深度满足要求后对孔位、孔径及孔深等参数进行检查。
步骤1.2、安装上袖阀管3,根据上袖阀管3设计深度,确定上袖阀管3的管节配置,在上袖阀管3上每隔2m设置一道定位装置,保证上袖阀管3位于孔道中心,先安装封底盖然后逐节下放至安装完成。
步骤1.3、孔口定位及空隙填充,在孔口位置采用楔形块进行临时固定,采用碎石或粗砂对上袖阀管3与孔间空隙进行填充,接近地表时采用黏土封堵,黏土厚度不小于1.5m。
步骤1.4、填充注浆,注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注浆后清洗上袖阀管3并将管口封盖,待凝12h后进行第二次注浆,注浆自上而下分段注浆,分段长度宜为3m,注浆顺序应由基坑侧向建筑物1侧进行、间隔跳灌为原则,注浆材料及注浆压力根据地质情况试验确定,一般采用单液浆。
步骤1.5、注浆完成后,用高压水冲洗上袖阀管3内浆液,戴好保护盖,根据基坑工过程中的监测及变形情况考虑是否进行跟踪注浆。
步骤2、上袖阀管3注浆加固完成后,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在基坑内部水平向紧临的浅基础建筑物1下方土体进行打孔注浆加固,采用Φ42,t=3.5mm下袖阀管4打孔注浆,水平向注浆间距结合基坑围护2结构的间距而定,一般为1.2m~1.5m,垂直向注浆间距宜为500mm,打孔深度以及范围根据浅基础建筑物1的投影面积而定,应在投影面全部范围内布置且每个方向各超出2m为宜。
进一步的,根据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开始钻孔注浆的地层及结束注浆的地层,一般应包括整个砂层及卵石层。
进一步的,结合土方开挖分层厚度,每开挖一层在基坑内部水平向浅基础建筑物1底部钻孔,钻孔应自上而下依次进行,同时应在基坑围护2中钻孔灌注桩201的间隙中钻孔,避开基坑围护2结构,垂直方向钻孔间距宜为500mm,可根据地质情况进行调整,钻孔深度应超出建筑物1投影外2m。
进一步的,检查钻孔合格后,根据设计及管节配置水平安置下袖阀管4,在下袖阀管4上每隔1.5m设置一道定位装置,保证下袖阀管4位于孔道中心,先安装封底盖然后逐节下放至安装完成。
进一步的,孔口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塞封堵,填塞封堵厚度应能够抵抗注浆压力并不小于500mm。
进一步的,待封堵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压力注浆,注浆应按每一开挖分层由下而上进行,间隔跳灌为原则,注浆一般为单液浆,注浆压力经试验确定,需保证一定的注浆量,但不得造成建筑物1产生变形或隆起。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土体基坑侧的基坑围护、设置在基坑围护与既有建筑物之间的土体中的上袖阀管、设置在所述既有建筑物下方的土体中的多个下袖阀管,所述基坑围护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钻孔灌注桩、设置在所述钻孔灌注桩上方的冠梁,相邻两个所述钻孔灌注桩之间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布的所述下袖阀管,所述下袖阀管水平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围护最外侧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布的所述下袖阀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袖阀管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下袖阀管的水平间距为1.2~1.5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下袖阀管的竖直间距为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袖阀管倾斜角度为10°~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袖阀管按梅花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上袖阀管的水平间距为300mm,相邻两个所述上袖阀管的竖直间距为300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袖阀管沿所述既有建筑物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最外侧的所述上袖阀管超出所述既有建筑物的外侧面至少2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袖阀管和下袖阀管的直径为42mm,壁厚为3.5mm。
CN202320639532.4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 Active CN219547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9532.4U CN219547819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9532.4U CN219547819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7819U true CN219547819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3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9532.4U Active CN219547819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7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2382B (zh) 横穿深基坑的压力管线原位保护及围护挡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804758A (zh) 浅覆土大断面小间距的矩形顶管上跨地铁隧道施工方法
CN105862930B (zh) 一种对新建地下工程下方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
CN110617072B (zh) 一种极小净距斜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
CN106988750B (zh) 一种大跨度区间隧道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站的实施方式
CN109386293B (zh)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密封式接收施工方法
CN110924976A (zh) 围岩外圈注浆加固方法
CN113669073B (zh) 一种控制临近建筑变形的富水砂性地层先隧后站施工方法
CN106988754A (zh) 狭窄空间盾构机始发方法
CN111119128A (zh) 一种堰塞湖天然堆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
CN114413839B (zh) 一种上下叠落式隧道完全叠落段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1365005A (zh) 盾构隧道下穿高架桥基的加固结构及高架桥基的加固方法
CN113668564A (zh) 明挖地下通道紧邻地铁车站支护加固施工方法
CN108330963A (zh) 一种用于土体内部既有桩基接桩的施工装置
CN115450227B (zh) 一种地铁车站切断地下暗河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CN219547819U (zh) 一种紧临基坑的浅基础既有建筑物保护结构
CN106284410A (zh) 盖挖逆作地铁换乘车站成套快速施工方法
CN115450221A (zh) 一种地铁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
CN114542092A (zh) 无底板结构盾构接收施工方法
CN113685190A (zh) 一种盾构穿越浅覆软弱粘土的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4775448A (zh) 软土地区地下室施工方法
CN111254914A (zh) 一种锚固装配式地下连续墙组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144903A (zh) 一种基坑支护遇防空洞的施工工法
CN218933931U (zh) 一种深基坑邻近既有建筑的加固结构
CN110872842A (zh) 一种饱和砂岩层咬合止水桩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