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4488U - 一种油箱盖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箱盖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4488U
CN219544488U CN202320493198.6U CN202320493198U CN219544488U CN 219544488 U CN219544488 U CN 219544488U CN 202320493198 U CN202320493198 U CN 202320493198U CN 219544488 U CN219544488 U CN 219544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tank cap
clamping
cap assembly
upp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31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常珍
李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est Garde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est Gard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est Garde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est Gard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31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4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4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4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油箱盖总成,包括油箱盖、防脱链固定座、内盖、防脱链、单向阀,在油箱盖的上部设置一辅助旋拧结构,防脱链固定座底部为一卡接管,卡接管的内腔呈上大下小状,且在卡接管的底部开设有豁口,在油箱盖的内部上侧设置一卡接环,内盖的上端采用卡接方式套置在卡接环下端,防脱链固定座的上部采用卡接方式套置在内盖的下端,防脱链上部的限位球卡置在内腔内。辅助旋拧结构利于实现油箱盖的大扭矩开启,卡接管的底部设置有豁口,便于卡接管在常温下也能实现与防脱链的卡接连接,继而降低了卡接环境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油箱盖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箱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油箱盖总成。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油箱均配置有油箱盖,以便油箱内的燃油耗尽后方便向油箱内重新注入燃油。目前,很大一部分油箱盖均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实现油箱加油口的封闭,当油箱内部具有较高负压时,油箱盖往往不易拧开,导致油箱加注并不顺利;进一步地,现有的油箱盖的底部一般都设置一防脱链,防脱链用于防止开启后的油箱盖意外掉落,现有的油箱盖上的防脱链与防脱链固定座的连接方式为热装,即只能在注塑加工时同步完成,生产效率低,对于作业环境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箱盖总成,该总成内的油箱盖上部设置有辅助拆卸凹槽,在油箱内部负压较高时,借助辅助拆卸凹槽可顺利实现油箱盖的打开;防脱链固定座底部的卡接管上设置有豁口,从而提高了卡接管底部的弹性变形能力,使得防脱链上部的限位球在卡接管处于常温条件下也能够顺利卡入到其内,继而大大降低了防脱链安装操作环境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箱盖总成,包括油箱盖、防脱链固定座,在所述油箱盖的上部设置一辅助旋拧结构,所述防脱链固定座底部为一卡接管,所述卡接管的内腔呈上大下小状,且在卡接管的底部开设有豁口。
优选地,所述辅助旋拧结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一辅助拆卸凹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卡接管的设置有三个豁口,所述三个豁口沿着所述卡接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地,该油箱盖总成还包括内盖、防脱链、单向阀,在所述油箱盖的内部上侧设置一卡接环,所述内盖的上端采用卡接方式套置在所述卡接环下端,所述防脱链固定座的上部采用卡接方式套置在所述内盖的下端,所述防脱链上部的限位球卡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限位球的直径比所述内腔的上部大径小同时比内腔的下部入口直径大;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内盖中部,在所述油箱盖上部设置一第一通气孔,在所述防脱链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从所述第一通气孔内进入的外界空气能够经过所述单向阀流入到所述第二通气孔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卡接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一环形凸筋,在所述内盖的上部内侧边缘设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二环形凸筋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筋卡扣配合,所述第一环形凸筋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卡扣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盖的下端外侧上设置一第三环形凸筋,在所述防脱链固定座的上部内侧设置一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三环形凸筋卡扣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盖的上部外侧设置一密封圈卡槽,在所述密封圈卡槽内设置一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造便利;当油箱内部出现较高负压情况使得油箱盖需要较大扭矩才能打开时,此时,可利用一专门与辅助拆卸凹槽相配合的工具,插入到辅助拆卸凹槽内,然后转动该工具继而可顺利实现油箱盖的开启;防脱链固定座底部的卡接管下部开设有三个豁口,从而使得卡接管底部的弹性变形能力扩大,防脱链上部的限位球可下从带豁口的常温条件下的卡接管的底部挤入到卡接管内腔内,从而降低了防脱链与防脱链固定座装配环境要求;内盖与油箱盖、防脱链固定座与内盖、防脱链与防脱链固定座之间均是采用卡接方式实现连接固定,其组装操作便利,从而可提高油箱盖总成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脱链固定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组件装配分解示意图;
图中:1油箱盖、11凸起部、111辅助拆卸凹槽、12卡接环、13第一通气孔、2防脱链固定座、21卡接管、211内腔、212豁口、22第二通气孔、23第三环形凹槽、3内盖、31第二环形凸筋、32第二环形凹槽、33第三环形凸筋、34密封圈卡槽、4防脱链、41限位球、5单向阀、6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箱盖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油箱盖1、防脱链固定座2,油箱盖1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实现与油箱的连接,防脱链固定座2用于实现与油箱内的防脱链4的连接,在所述油箱盖1的上部设置一辅助旋拧结构,辅助旋拧结构用于辅助实现油箱盖1的旋转开启,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辅助旋拧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副助旋拧结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凸起部11,在所述凸起部11上设置一辅助拆卸凹槽111,油箱盖1、凸起部11和辅助拆卸凹槽111采用注塑工艺整体加工而成,在利用辅助拆卸凹槽111进行油箱盖1的开启时,可借助一带有T形头的转动工具,在T形头的竖杆端设置一与竖杆垂直的把手,将T形头插入到两个辅助拆卸凹槽111内后,转动把手继而实现油箱盖1的旋转开启,所述防脱链固定座底2部为一卡接管21,所述卡接管21的内腔211呈上大下小状,且在卡接管21的底部开设有豁口21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可在卡接管21底部设置有三个豁口212,三个豁口212沿着所述卡接管2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豁口212的设置使得卡接管21的底部的径向弹性变形能力变强,从而便于防脱链4的顶部的限位球41通过挤压方式进入到卡接管21的内腔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油箱盖总成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上述油箱盖总成还包括内盖3、防脱链4、单向阀5,在所述油箱盖1的内部上侧设置一卡接环12,所述内盖3的上端采用卡接方式套置在所述卡接环12下端,采用卡接方式,可实现内盖3与卡接环12的快速组装,利于提高油箱盖总成的组装效率,所述防脱链固定座2的上部采用卡接方式套置在所述内盖3的下端,采用卡接方式,可提高防脱链固定座2内盖3的组装效率;所述防脱链4上部的限位球41卡置在所述内腔211内,当限位球41卡入到内腔211内后,为有效防止限位球41从内腔211内滑出,在此,使得所述限位球41的直径比所述内腔211的上部大径小同时比内腔211的下部入口直径大,即限位球41通过挤压卡接管21的底部进入到内腔211内后,卡接管21的底部恢复圆形,此时,内腔211的小口直径小于限位球41的直径,从而可防止限位球41从其内脱出,同时,因内腔211的上部大径大于限位球41的直径,从而便于限位球41在内腔211内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实现防脱链4与防脱链固定座2的活动连接;所述单向阀5设置在所述内盖3中部,单向阀5为本领域内常用技术产品,在所述油箱盖1上部设置一第一通气孔13,在所述防脱链固定座2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2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可在防脱链固定座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气孔22,从所述第一通气孔13内进入的外界空气能够经过所述单向阀5流入到所述第二通气孔22内,在实际应用中,通气孔和单向阀5的组合主要作用是实现油箱内的气压的适当平衡,当油箱内的负压较高时,外界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则通过第一通气孔13进入到内盖3中,内盖3中的空气则通过单向阀5进入到第二通气孔22内,然后,通过第二通气孔22再进入到油箱内,从而实现气压的平衡,油箱内的挥发气体不能通过单向阀5流入到外界,继而提高了油箱的使用安全性。为进一步提高油箱盖3对油箱的密封性,在此,在内盖3的上部外侧设置一密封圈卡槽34,在所述密封圈卡槽34内设置一密封圈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卡接环12与内盖3上端卡接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卡接环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一环形凸筋,在所述内盖3的上部内侧边缘设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二环形凸筋31和第二环形凹槽32,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筋31卡扣配合,所述第一环形凸筋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32卡扣配合;进一步地,内盖3的下端与防滑链固定座2的具体卡接实施方式为:在内盖3的下端外侧上设置一第三环形凸筋33,在所述防脱链固定座2的上部内侧设置一第三环形凹槽23,所述第三环形凹槽23与所述第三环形凸筋33卡扣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油箱盖总成,其特征是,包括油箱盖、防脱链固定座,在所述油箱盖的上部设置一辅助旋拧结构,所述防脱链固定座底部为一卡接管,所述卡接管的内腔呈上大下小状,且在卡接管的底部开设有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箱盖总成,其特征是,所述辅助旋拧结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一辅助拆卸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箱盖总成,其特征是,在所述卡接管的设置有三个豁口,所述三个豁口沿着所述卡接管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箱盖总成,其特征是,该油箱盖总成还包括内盖、防脱链、单向阀,在所述油箱盖的内部上侧设置一卡接环,所述内盖的上端采用卡接方式套置在所述卡接环下端,所述防脱链固定座的上部采用卡接方式套置在所述内盖的下端,所述防脱链上部的限位球卡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限位球的直径比所述内腔的上部大径小同时比内腔的下部入口直径大;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内盖中部,在所述油箱盖上部设置一第一通气孔,在所述防脱链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从所述第一通气孔内进入的外界空气能够经过所述单向阀流入到所述第二通气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箱盖总成,其特征是,在所述卡接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一环形凸筋,在所述内盖的上部内侧边缘设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二环形凸筋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筋卡扣配合,所述第一环形凸筋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卡扣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箱盖总成,其特征是,在所述内盖的下端外侧上设置一第三环形凸筋,在所述防脱链固定座的上部内侧设置一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三环形凸筋卡扣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油箱盖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油箱盖总成,其特征是,在所述内盖的上部外侧设置一密封圈卡槽,在所述密封圈卡槽内设置一密封圈。
CN202320493198.6U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油箱盖总成 Active CN219544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3198.6U CN219544488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油箱盖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3198.6U CN219544488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油箱盖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4488U true CN219544488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3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3198.6U Active CN219544488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油箱盖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4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83949A1 (en) Sealant Bottle For Tire Repair of Gas Pressure Type
CN219544488U (zh) 一种油箱盖总成
CN106585367B (zh) 一种油箱盖
CN210178941U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燃气管网的燃气调节器
CN217276730U (zh) 一种内伸管换热器管头氦检漏装置
CN219014005U (zh) 一种氢气瓶口阀
CN111102381A (zh) 一种新型组焊阀
CN112392981B (zh) 一种特种气体用隔膜阀及其制造方法
CN114403575A (zh) 全塑结构油泵
CN210003881U (zh) 一种汽水机的子机上的单向阀
CN209141899U (zh) 一种具有高密封性的耐腐蚀型燃油箱盖总成
CN214366613U (zh) 一种活塞式单向密封结构及其高压打气筒
CN104913109A (zh) 一种带有弹性密封结构的单向阀
CN215084432U (zh) 灭火剂罐的氮气进气机构
CN210267828U (zh) 一种用于储液器的密封端盖
CN215672472U (zh) 一种新型燃油回路的发动机缸盖
CN111220193A (zh) 一种防漏气仪表连接头
CN216961744U (zh) 按压式全塑结构油泵
CN219082800U (zh) 一种除氨用双重密封结构
CN212744242U (zh) 一种带波纹管的手动泵
CN210014058U (zh) 防漏气内部自锁充气嘴
CN214127961U (zh) 一种密封结构
CN211234483U (zh) 一种防漏气仪表连接头
CN220843632U (zh) 一种胶管用活塞结构
CN216046157U (zh) 一种汽车空调防漏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