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4452U - 通风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通风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4452U
CN219544452U CN202320503846.1U CN202320503846U CN219544452U CN 219544452 U CN219544452 U CN 219544452U CN 202320503846 U CN202320503846 U CN 202320503846U CN 219544452 U CN219544452 U CN 219544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filter screen
frame
valve membrane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038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旭
任永超
赵明达
田率
崔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038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4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4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44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风结构及车辆,本申请提供的通风结构包括通风框、阀门膜片和过滤组件,通风框用于与车厢连接,阀门膜片设置在所述通风框的内腔内,过滤组件与通风框连接;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过滤网位于阀门膜片的内侧,且过滤网与阀门膜片在内腔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本申请的通风结构能够对车厢外部进入车厢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以使得车厢内部具有较好的环境。

Description

通风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为了进行车厢内的通风以及车厢内的减压,则会在车身尾部的旁侧设置出风口。
一般的,出风口内部设置有隔板,将出风口分隔成上下两个通风口,每一个通风口内都设有阀门膜片和安装阀门膜片的支架,其中,阀门膜片的底部位于阀门膜片顶部的外侧,当需要对车厢内进行通风或者对车厢内进行减压时,阀门膜片的底部会绕着顶部发生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以将对应的通风口打开。
然而,当车内压力发生变化或者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时,阀门膜片会自动转动打开通风口,则使得外部灰尘会进入车厢内,影响车厢内的环境并使得灰尘会堆积在车厢内的侧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风减压结构及车辆,当阀门膜片自动转动打开出风口使得外部空气进入车厢内时,能够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以使得进入车厢内的空气较为纯净,进而使得车厢内的环境良好,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厢内的侧围堆积灰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风结构包括通风框、阀门膜片和过滤组件,通风框用于与车厢连接,阀门膜片设置在通风框的内腔内,过滤组件与通风框连接;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过滤网位于阀门膜片的内侧,且过滤网与阀门膜片在内腔的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
本申请提供的通风结构中,当车厢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或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导致阀门膜片自动开启时,外部气流会通过过滤网之后再进入车厢内部,从而可以对进入车厢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起到一定的除尘效果,则使得进入车厢内的气流较为纯净,进而使得车厢内的环境良好,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厢内的侧围堆积灰尘;此外,当车内产生振荡气流,例如是开门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会使得阀门膜片打开,这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则附着在过滤网上的灰尘则能够随着振荡气流一起排出车外,以对过滤网上的灰尘起到一定的清理效果,以使得过滤网保持对灰尘的有效吸附。
为了使过滤网能够对较多的气流内部的灰尘进行过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网的轮廓形状与内腔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为了使过滤网能够吸附更多的灰尘,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网与阀门膜片之间具有夹角,且过滤网的顶部与阀门膜片的顶部相互靠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网相对通风框的内腔轴线倾斜设置,且过滤网与内腔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1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风框均设有用于安装阀门膜片的支架,支架上具有通风孔;为了避免过滤网的顶部与对应的支架的顶部之间的水平距离过大导致上部的灰尘在到达过滤网之前发生掉落,使得过滤网无法对上部灰尘进行有效吸附,过滤网的顶部与支架的顶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预设距离,且预设距离在3mm~8mm之间。
为了使过滤网在对灰尘进行吸附的同时由能够具有较好的通气效果,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网的目数为预设目数,且预设目数在20目~22目之间。
为了实现过滤网和通风框之间的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组件还包括连接框;连接框插入内腔内,过滤网设置在连接框的外端面上,且连接框用于连通车厢内部与内腔。
为了实现连接框与通风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框与通风框之间设有一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连接框与通风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接结构包括卡槽和卡凸,卡槽和卡凸中的一者设置在连接框上,卡槽和卡凸中的另一者设置在通风框上。
为了提升连接框与通风框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通风口的深度方向上,连接框的底端在内腔底壁上的投影尺寸为预设尺寸,且预设尺寸大于或等于10mm。
为了根据不同的需求对阀门膜片和过滤网进行设置,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风框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内腔分隔为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且用于连通车厢内部和车外的通风口,每一个通风口内均设有阀门膜片和过滤网。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厢和上述的通风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进行除尘时的第一状态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图4状态时的气流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进行除尘时的第二状态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图6状态时的气流流动路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沿D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沿E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中的通风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通风框;2、阀门膜片;3、过滤网;a、夹角;4、连接框;5、卡槽;6、卡凸;7、卡接部;
10、通风结构;11、隔板;12、通风口;61、斜面;71、第一延伸板;72、第二延伸板;
13、支架;B1、B2、B3、B4、气流;C1、C2、C3、C4、振荡气流;l-内腔轴线;l1、预设距离;l2、预设尺寸;
131、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车辆中,为了进行车厢内的通风以及车厢内的减压,则会在车身尾部的旁侧设置出风口。一般的,出风口内部设置有隔板,将出风口分隔成上下两个通风口,每一个通风口内都设有阀门膜片和安装阀门膜片的支架,其中,阀门膜片的底部位于阀门膜片顶部的外侧,当需要对车厢内进行通风或者对车厢内进行减压时,阀门膜片的底部会绕着顶部发生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以将对应的通风口打开。然而,当车内压力发生变化或者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时,阀门膜片会自动转动打开通风口,则使得外部灰尘会进入车厢内,影响车厢内的环境并使得灰尘会堆积在车厢内的侧围。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结构及车辆,其中,通风结构包括通风框、阀门膜片和过滤组件,通风框用于与车厢连接,阀门膜片设置在所述通风框的内腔内,过滤组件与通风框连接;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过滤网位于阀门膜片的内侧,且过滤网与阀门膜片在内腔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中,当车厢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或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导致阀门膜片自动开启时,外部气流会通过过滤网之后再进入车厢内部,从而可以对进入车厢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起到一定的除尘效果,则使得进入车厢内的气流较为纯净,进而使得车厢内的环境良好,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厢内的侧围堆积灰尘;此外,当车内产生振荡气流,例如是开门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会使得阀门膜片打开,这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则附着在过滤网上的灰尘则能够随着振荡气流一起排出车外,以对过滤网上的灰尘起到一定的清理效果,以使得过滤网保持对灰尘的有效吸附。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结构10,包括通风框1、阀门膜片2和过滤组件,通风框1用于与车厢连接,通风框1内具有一隔板11,隔板11将通风框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沿竖直方向分布且用于连通车厢内部和车外的通风口12,阀门膜片2为两个,两个阀门膜片2分别设置在两个通风口12内;过滤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通风口12内的过滤网3,过滤网3位于对应的阀门膜片2的内侧,且过滤网3与对应的阀门膜片2在通风口12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其中,通风口12的深度方向与内腔的深度方向一致。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10中,当车厢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或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导致阀门膜片2自动开启时,外部气流会通过过滤网3之后再进入车厢内部,从而可以对进入车厢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起到一定的除尘效果,则使得进入车厢内的气流较为纯净,进而使得车厢内的环境良好,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厢内的侧围堆积灰尘;此外,当车内产生振荡气流,例如是开门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会使得阀门膜片2打开,这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则附着在过滤网3上的灰尘则能够随着振荡气流一起排出车外,以对过滤网3上的灰尘起到一定的清理效果,以使得过滤网3保持对灰尘的有效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风框1内可以不设置隔板11;而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风框1内还可以设置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板11。其中,隔板11设置与否以及隔板11的设置个数根据实际的车辆进行选择,在此,对隔板11不作具体限制。而以下将以通风框1内设置1个隔板,在内腔内形成两个通风口12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而为了使过滤网3能够对较多的气流内部的灰尘进行过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网3的轮廓形状与通风口12的轮廓形状相匹配。具体的,通风口12为矩形口,则过滤网3的轮廓则为与通风口12的尺寸相匹配的轮廓。在此,对过滤网3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
而为了使过滤网3能够吸附更多的灰尘,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网3与对应的阀门膜片2之间具有夹角,且过滤网3的顶部与对应的阀门膜片2的顶部相互靠近。具体的,请参见图3,过滤网3相对通风框1的内腔轴线l倾斜设置,且过滤网3与内腔轴线l之间的夹角a可以大于10°。其中,内腔轴线l的延伸方向与图3中的x-x轴方向一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夹角a在60°~8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当夹角a的角度较小时,过滤网3对位于上方的灰尘的吸附效果较差;而当夹角a的角度较大时,则会有灰尘掉落至通风框1内,因此,需要使得夹角a处于一合理的范围内,例如可以是60°、70°、75°、80°等。在此,对夹角a的值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见图4至图7,其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进行除尘时的第一状态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图4状态时的气流流动路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进行除尘时的第二状态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在图6状态时的气流流动路径图。其中,图4和图6中的箭头方向为灰尘的运动方向,图5和图7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
如图4和图5所示,当车厢内部压力变化或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导致阀门膜片2自动开启时,外部夹杂灰尘的气流会通过阀门膜片2和过滤网3之后进入车厢内部,具体的,可以将气流分为图5中的B1、B2、B3和B4,其中,气流B1通过阀门膜片2后上升并下降至过滤网3的中部,使过滤网3的中部对灰尘进行吸附;气流B2通过阀门膜片2后一直上升至过滤网3的上部,使过滤网3的上部对灰尘进行吸附;气流B3通过阀门膜片2后上升并下降至过滤网3的下部,使过滤网3的下部对灰尘进行吸附;气流B4通过阀门膜片2后上升并下降至通风框1的底壁上,将灰尘阻隔在过滤网3外侧。这样,则使得进入车厢内的气流较为纯净。
如图6和图7所示,当车厢内部产生振荡气流例如是在开门时,阀门膜片2会打开,振荡气流会使得过滤网3上的灰尘随其一起排出车外,如图7所示,可以将气流分为振荡气流C1、振荡气流C2、振荡气流C3以及振荡气流C4,振荡气流C1、振荡气流C2、振荡气流C3以及振荡气流C4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振荡气流C1通过过滤网3后先向上再向下流动,和过滤网3上部的灰尘一同排出车外;振荡气流C2通过过滤网3后先向上再向下流动,和过滤网3中部的灰尘一同排出车外;振荡气流C3通过过滤网3后先向上再向下流动,和过滤网3中下部的灰尘一同排出车外;振荡气流C4通过过滤网3后先向上再向下流动,和过滤网3下部的灰尘一同排出车外。
为了对阀门膜片2进行安装,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通风口12内均设有用于安装对应的阀门膜片2的支架13,支架13上具有通风孔131;过滤网3的顶部与对应的支架13的顶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预设距离l1,即过滤网3的顶部靠近支架13的一侧与支架13的顶部靠近过滤网3的一侧之间的水平距离为预设距离l1,而为了避免过滤网3的顶部与对应的支架13的顶部之间的水平距离过大导致上部的灰尘在到达过滤网3之前发生掉落,使得过滤网3无法对上部灰尘进行有效吸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预设距离l1在3mm~8mm之间,例如是,上述的预设距离l1可以是3mm、5mm、7mm、8mm等,在此,对预设距离l1的数值不作具体限制。
为了使过滤网3在对灰尘进行吸附的同时由能够具有较好的通气效果,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网3的目数为预设目数,且预设目数在20目~22目之间,例如是,预设目数可以是20目、21目、22目。在此,对预设目数的数值不作具体限制。其中,目数可以理解为一平方厘米的过滤网3上的孔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过滤网3使用的持久性和耐腐蚀性问题,则可以采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对过滤网3进行加工制造。在此,对过滤网3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见图1至图11,其中,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沿D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沿E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中的通风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11所示,而为了将过滤网3设置在通风框1上,则需要设置与过滤网3和通风框1连接的中间连接件,以实现过滤网3和通风框1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组件还可以包括两个连接框4,两个连接框4与两个过滤网3一一对应设置;连接框4顺着通风口12的深度方向插入对应的通风口12内,具体的,连接框4的一部分结构插入对应的通风口12内,连接框4的另一部分结构裸露在通风框1的外侧,过滤网3设置在连接框4的外端面上,且连接框4用于连通车厢内部与对应的通风口12。这样,通过连接框4与通风框1之间的匹配连接,则能够实现过滤网3与通风框1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网3可以粘接或焊接在连接框4的外端面上。在此,对过滤网3与连接框4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使过滤网3可以粘接或焊接在连接框4的外端面上,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框4的外端面的延伸方向与过滤网3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则使得过滤网3与连接框4之间连接得更为可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框4与通风框1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例如是采用热熔胶等胶体粘接。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将过滤组件拆下,以对过滤网3进行清洁,则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对连接框4与通风框1进行连接。以下将以一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为例对连接框4与通风框1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介绍。
而当连接框4与通风框1可拆卸连接时,则可以在连接框4与通风框1之间设置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连接框4与通风框1。
具体的,卡接结构可以包括卡槽5和卡凸6,卡槽5和卡凸6中的一者设置在连接框4上,卡槽5和卡凸6中的另一者设置在通风框1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裸露在通风框1外侧的连接框4的两侧均设有卡接部7,卡接部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板71和第二延伸板72,第一延伸板71连接于通风框1的侧壁,且第一延伸板71的另一端朝向车外延伸,第二延伸板72连接于第一延伸板71的另一端且沿通风口12的深度方向延伸,且第二延伸板72的面向连接框4的一侧与连接框4之间具有间隙,卡槽5开设在第二延伸板72上,且在第二延伸板7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延伸板72;卡凸6设置在通风框1的侧壁上,且沿水平方向凸出,卡凸6的一端连接于通风框1的侧壁,卡凸6的另一端穿过卡槽5与卡槽5卡合连接。
而为了便于使卡槽5与卡凸6卡接在一起,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凸6的背离通风框1的一侧具有斜面61,且斜面61的外侧远离通风框1设置。这样,通过斜面61的设置,在对连接框4与通风框1进行连接时,便于使卡凸6卡入卡槽5内。
而为了提升连接框4与通风框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通风口12的深度方向上,连接框4的底端在对应的通风口12底壁上的投影尺寸为预设尺寸l2,且预设尺寸l2大于或等于10mm,例如是,此处的预设尺寸l2可以是10mm、11mm、12mm等。在此,对预设尺寸l2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通风口12的深度方向与图3中的x-x轴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包括通风框、阀门膜片和过滤组件,通风框用于与车厢连接,阀门膜片设置在通风框的内腔内,过滤组件与通风框连接;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过滤网位于阀门膜片的内侧,且过滤网与阀门膜片在内腔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中,当车厢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或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导致阀门膜片自动开启时,外部气流会通过过滤网之后再进入车厢内部,从而可以对进入车厢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起到一定的除尘效果,则使得进入车厢内的气流较为纯净,进而使得车厢内的环境良好,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厢内的侧围堆积灰尘;此外,当车内产生振荡气流,例如是开门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会使得阀门膜片打开,这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则附着在过滤网上的灰尘则能够随着振荡气流一起排出车外,以对过滤网上的灰尘起到一定的清理效果,以使得过滤网保持对灰尘的有效吸附。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厢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通风结构10。需要说明的是,通风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过,在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还应该包括其他能够使车辆进行正常使用的组件或模块,在此,不一一介绍。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通风结构,其中,通风结构包括通风框、阀门膜片和过滤组件,通风框用于与车厢连接,阀门膜片设置通风框的内腔内,过滤组件与通风框连接;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过滤网位于阀门膜片的内侧,且过滤网与阀门膜片在内腔的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中,当车厢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或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导致阀门膜片自动开启时,外部气流会通过过滤网之后再进入车厢内部,从而可以对进入车厢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起到一定的除尘效果,则使得进入车厢内的气流较为纯净,进而使得车厢内的环境良好,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厢内的侧围堆积灰尘;此外,当车内产生振荡气流,例如是开门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会使得阀门膜片打开,这时,由于振荡气流的存在,则附着在过滤网上的灰尘则能够随着振荡气流一起排出车外,以对过滤网上的灰尘起到一定的清理效果,以使得过滤网保持对灰尘的有效吸附。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风结构(10),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框(1)、阀门膜片(2)和过滤组件,所述通风框(1)用于与车厢连接,所述阀门膜片(2)设置在所述通风框(1)的内腔内,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通风框(1)连接;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3),所述过滤网(3)位于所述阀门膜片(2)的内侧,且所述过滤网(3)与所述阀门膜片(2)在所述内腔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内腔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与所述阀门膜片(2)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过滤网(3)的顶部与所述阀门膜片(2)的顶部相互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相对所述通风框(1)的内腔轴线倾斜设置,且所述过滤网(3)与所述内腔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框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阀门膜片(2)的支架(13),所述支架(13)上具有通风孔(131);
所述过滤网(3)的顶部与所述支架(13)的顶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预设距离,且所述预设距离在3mm~8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的目数为预设目数,且所述预设目数在20目~22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连接框(4),所述连接框(4)插入所述内腔内,所述过滤网(3)设置在所述连接框(4)的外端面上,且所述连接框(4)用于连通车厢内部与所述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4)与所述通风框(1)之间设有一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框(4)与所述通风框(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槽(5)和卡凸(6),所述卡槽(5)和所述卡凸(6)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连接框(4)上,所述卡槽(5)和所述卡凸(6)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通风框(1)上;和/或,
在所述内腔的深度方向上,所述连接框(4)的底端在所述内腔底壁上的投影尺寸为预设尺寸,且所述预设尺寸大于或等于10mm;和/或,
所述通风框(1)内设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且用于连通车厢内部和车外的通风口(12),每一个所述通风口(12)内均设有所述阀门膜片(2)和所述过滤网(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结构(10)。
CN202320503846.1U 2023-03-15 2023-03-15 通风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9544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3846.1U CN219544452U (zh) 2023-03-15 2023-03-15 通风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3846.1U CN219544452U (zh) 2023-03-15 2023-03-15 通风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4452U true CN219544452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28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03846.1U Active CN219544452U (zh) 2023-03-15 2023-03-15 通风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44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6245B (zh) 用于推拉窗的通风装置
US8951322B2 (en) Filter fan
US7041146B2 (en) Pre-filters for engine air cleaning systems
CN204227625U (zh) 气流交换装置
CN219544452U (zh) 通风结构及车辆
US20150209709A1 (en) Filter Element
KR101668818B1 (ko) 결로방지용 압력조절 벤트
CN101234591A (zh) 车载空气净化装置
CN214634746U (zh) 一种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空气滤芯模块
CN214665037U (zh) 一种新风机的模块化空气过滤装置
CN205815360U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滤筒安装结构
CN113091181B (zh) 一种模块化一体式新风机
CN214746225U (zh) 一体式新风机
CN105823197A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JPH0986443A (ja) カウルルーバトップ
CN209769680U (zh) 柜箱通风系统
CN214746140U (zh) 一种分体式中央新风机
CN216114222U (zh) 活性炭过滤装置及吸油烟机
CN112957827A (zh) 一种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空气过滤装置
KR100515265B1 (ko) 일체형 산형공-형성 고정판을 구비한 가스 불순물 제거 장치
CN219222784U (zh) 一种能出风的家用电器
CN211864261U (zh) 一种电梯排气口过滤装置
CN212842101U (zh) 空气净化器及车载净化系统
CN210645522U (zh) 一种粉尘空气过滤器
CN215808944U (zh) 一种可清洗过滤组件的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